《楞严经》之传译与功德,受谤与弘扬
(本文由www.slyj.org网站基于《楞严经传入中土的原因》一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此经西来之因缘,及化灭之预言
《楞严经》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 (581-617)时有位梵僧,见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创始人)所立三观,便谓与天竺国之《楞严经》意旨极相符合,于是智者大师即于天台山华顶峰上,日日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国,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终无缘得遇,一百多年后,此经终于在唐朝时传入中国。(现在,浙江省天台山华顶上的“拜经台”遗迹仍存!而智者大师当年求拜《楞严经》的“拜经台”,在现代俨然已成天台山旅游景点之一,此是后话。)
《楞严经》传来之过程,颇为曲折,原来《楞严经》本藏于龙宫,因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披阅之下,叹为稀有,特默诵而出,以利阎浮众生。而且录呈《楞严经》的国家,亦视为稀有之法宝,藏诸国库,珍视异常,禁止传出国外。有一位印度僧侣般剌密谛法师,在携带此经闯关时被查获。后来他将经文缩写在丝绸上面,用蜡封好,然后割开臂膀藏在里面,等伤口平复后,终于顺利的通过关卡,航海将它传到中国,故又称其为“血渍经”。
般剌密谛法师于大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抵达广东省,适与被武则天所贬的丞相房融相遇,那时房融是广州的太守,于是他请般剌密谛法师在广州制止寺和另二位法师——弥伽释迦和怀迪,一同翻译这部尊贵无上的宝典,而他自己为其润色。经译成后,般剌密谛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因他潜藏出国,国王罪责守边官吏,故速回,愿以自身承担其罪。
后房融把这完美融合了佛法与文学之巨著,献于武则天,因为在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存在宫中,没有流通于民间。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大师认为此经对禅宗有价值,将其流通于世。所以这时开始,中国才流通《楞严经》。
《楞严经》是历经磨难,最后终于来到中国的经典。而同时佛在《法灭尽经》上又有悬记曰“法欲灭时...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法灭尽经》见《大正藏》编号0396,可于此下载)。在如今这个末法时代,上述令人悲痛的悬记正在显现:《楞严经》因其是鉴照真伪之无上宝典、亦为堪验正邪之照妖宝镜,故近百年来受到很多诽谤,令不少学人信心动摇。可以想见,这个状况之延续,最终将会导致其在所有佛经之中最先毁灭,而此之后,因为最直接的堪验正邪之《楞严经》已灭,其他佛门经典,接着渐渐被毁灭,到最后,只剩下一部《阿弥陀经》(大《阿弥陀经》即是《无量寿经》)。而到了《阿弥陀经》与“阿弥陀佛”名号最终消失,便是佛法灭尽矣!
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佛在《楞严经》中告诉阿难及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这是三昧之王,若能证得楞严大定,即可任运得证一切三昧,就像如意宝王那样,能随意出生一切珍宝。这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六度万行,正是十方如来超越生死苦海、通达究竟涅盘的至上法门、庄严正道。”
所以首楞严三昧,特被尊为王三昧,亦被尊为诸佛的法印、心印、正印,正是一切众生之本来觉地,也是一切万法之究竟实相。不论何人,一旦契悟此印,就堪为一代祖师,亦成一切人天鬼神无法窥测、顿超三界之逍遥道人,乃至一超直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正所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释迦牟尼佛佩此无上法印,应化于此娑婆世间,四十五年间的曲折开遮,横说竖说的说种种法,无非提此无上正印,普印一切众生心地,令诸众生都能从尘劫生死中而顿然解脱。
以下摘录部分祖师大德关于《楞严经》之赞叹嘉句:
惟则禅师:“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世尊成道以来,五时设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求其总摄化机、直指心体,发宣真胜义性、简定真实圆通,使人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者,无尚楞严矣。”(出处见《楞严会解》)
蕅益大师:“是诚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出处见《楞严文句》)
憨山大师:“《首楞严经》者,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彻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舍此别无开导矣!”(出处见《楞严通议》)
虚云和尚:“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出处见《虚云和尚方便开示》》)
宣化上人:“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唯独《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流血流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出处见《楞严经:正法的代表》)
《楞严经》无法不备 无机不摄
《楞严经》的佛教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极其庞大宏伟,包罗万有,是一部体系庞博壮观的大乘经典。在它所构筑的大乘佛学的体系中,几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义的一切基本概念和范畴,这在其他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是绝少见到的。蕅益大师一生遍阅三藏、著作等身,而他在《楞严文句》后序中说到:“然虽遍阅大藏,而会归处,不出梵网、佛顶二经。(查看出处)”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也赞叹道:“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
《楞严经》包含有:
《般若经》诸法性空的内容;
《华严经》所提出的十方诸佛、三界唯心、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之境界,十地等菩萨修行的六十位阶次;
《法华经》诸法实相、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权显实的教义;
《涅盘经》关于佛性的思想;
《楞伽经》中“如来藏名藏识”的概念;
《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之内容;
《瑜伽师地论》所阐述的阿赖耶识观点;
与密教灌顶部的《金刚大道场经》之仪规有关,以及禅定、律仪、诵咒等大乘佛教关于修行方面的丰富内容等等。
《楞严经》以其深邃、丰富、极旨的佛教教义,以及在佛教理论和修行实践两方面的具体阐述,使它成为唐朝以后,中国佛教各宗各派发挥自己佛教学说的理论和思想依据之一部圣典,并为各宗派所重视,共遵为佛门无上宝典,例如:
1.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和《楞严经》之“一切事究竟坚固”、“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等完全一致。明清以后,阐扬楞严胜义者,不少是禅门大德。
2.华严宗(贤首宗)的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的境界,和《楞严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圆融无碍的境界符合。故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疏》中也多次引证过《楞严经》;而后代学人所推认之华严宗六祖——长水子璇,更是极为推举,一生讲解此经竟达30多遍。
3.法华宗(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及三谛(真谛、俗谛、第一义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的内容,也可以在《楞严经》的“三藏一心”找到根据。还有《法华经》的普门品,也和《楞严经》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相辅相成。
4.唯识宗(法相宗)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在《楞严经》中也多有阐述,如识精元明、陀那微细识等。
5.律宗(南山宗)所述之戒律和《楞严经》的四种律仪(即断淫、断杀、断盗、断妄)互相呼应。
6.净土宗念佛往生的理论和修行,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深度吻合,净宗祖师印光大师曾说“楞严经五卷末《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乃净宗最上开示。” 正因为如此,他老人家把《楞严.念佛圆通章》列入《净土五经》之中。
7.密宗(真言宗)也可以在设立楞严坛场、宣说《楞严咒》及其殊胜功德中找到自己的根据。同时,持楞严咒之修法,即使禅宗祖师也曾有所提倡,以为参禅之助。憨山大师曾开示说:“...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原文出处)
8.般若宗(法性宗)诸法性空的思想,和《楞严经》中佛所指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的道理相通。
正因为《楞严经》之内容博大精深,兼备众多经论的特长,禅、净、律、密、教,无不周备,无所不包,这在其他经典中是不多见的、极为稀有的。因此,《楞严经》受到佛门弟子的特别重视,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佛门宝藏,也被列入佛门弟子必须读诵的功课和修行的依据。《楞严经》可说是佛教的百科全书、万能钥匙、百宝箱、如意宝珠等等。
《楞严经》受谤之始末
《楞严经》受到怀疑和诽谤,大致也是佛教法运之使然!远在数百年前的明代末期,就有人因为看到这部经典不仅义理深邃,而且文辞优美,从文学意境上看此经超越了其他佛经,于是他们就怀疑这部经典也许是宰相房融所写的。针对当时曾经出现的这种猜测,高僧莲池大师在其名著《竹窗随笔》中给予了充分的分析和有力的驳斥。全文如下:
“有见楞严不独义深,亦复文妙,遂疑是丞相房融所作。夫译经馆番汉僧及词臣居士等,不下数十百人,而后一部之经始成,融不过润色其文,非专主其义也。设融自出己意,创为是经,则融固天中天、圣中圣矣!而考诸唐史,融之才智,尚非柳韩元白之比,何其作楞严也、乃超孔孟老庄之先耶?嗟乎!千生百劫,得遇如是至精至微、至玄至极之典,不死心信受,而生此下劣乖僻之疑,可悲也夫!可悲也夫!”——出处见《竹窗随笔》.驳“楞严房融所作”
但是,从明末直至清末以前,有人即使心有所疑,也只是感慨此经文辞如此优美流畅,而对其所揭示的无上佛法之甚深妙理,大家都是毫不怀疑的。无论佛教界还是学术界,都无比尊崇此经。乃至于明末有名的儒家知识分子钱谦益,也作了一部厚达60卷的《楞严经疏解蒙钞》,并且被收入清代皇室主持编纂《乾隆大藏经》第162册之中。由此可见,《楞严经》在明清时代受到教内外人士所公认和喜好的程度。
然而,可悲的是,清末之后,在佛教随着中国文化日渐衰落、西方文化全面入侵的背景下,人们对《楞严经》的诽谤,就五花八门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门外汉学者依于西方考据学的观点,提倡《楞严经》非是佛说;此后数十年来随声附和的中外学者颇多(详见《楞严经真伪决断》)。而在佛门内部,特别是近代以来,一些宗派的佛教学者依据自己臆测的教义,也极力否定这部阐扬“胜义中真胜义性”之《楞严经》。我们对于教外学者的无知胡言,诚然可以一笑了之;而对于佛门内部某些宗派学者的极力诽谤,就深感痛惜了。乃至于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也谈到过某位诽谤《楞严经》的近代著名佛教学者,痛心的呵斥其为“大我慢魔种”。
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
中国历代以来,诸多的祖师及高僧,皆穷尽毕生精力钻研、弘扬、流布《楞严经》。自唐末五代迄今,因为读诵修证《楞严经》而得受用乃至获大解脱的佛弟子皆记录于佛门史册(见这里);而称扬赞叹《楞严经》的高僧与祖师更是代不乏人(详见这里);同时,注疏《楞严经》的著作也是不可胜记,仅在《卍续藏》中收录的《楞严经》之历代注解,便有52种(点击下载全部52种注解)!这在数万字以上的佛门大经之中是极为少见的。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楞严经》真有问题,难道唐、宋、元、明、清这千多年来无数彻悟自性、真修实证的历代祖师大德居然全都没能看出来吗?为何诸如长水大师、惟则禅师、憨山大师、虚云老和尚等重量级祖师们都要一致赞叹、弘扬、注解这部《楞严经》?难道千余年来讲求真实修证的历代祖师高僧都一致赞赏与顶戴受持的佛门宝典,在近现代反而能被那些在文字中打转的所谓学者们一眼看出无数的问题来?!其中的道理何在?想来,这大概也正是末法时代圣教将灭之可悲怪象而已!)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明末佛门四大家的憨山德清、紫柏真可、莲池祩宏、蕅益智旭,都极力推崇此经,兢相注疏此经。近代以来,高僧如谛闲、虚云、宣化、太虚、倓虚、圆瑛等,也都极力弘扬此经,不遗余力。
尤其活了一百二十岁的虚云老和尚,在他一生中只注解过《楞严经》,不幸的是,在云门事变时被毁了!而且,虚云老和尚日常对弟子开示也常拈提楞严经句,有时候则是直接整段引用《楞严经》原文。
又,美国万佛圣城之高僧宣化上人,在一九六八年六月于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学生及教授,开办九十六天暑期《楞严经》讲修班,课程结束后,就有数十位学生和教授皈依三宝,其中五位美国人即刻在上人座下出家,创立了美国佛教史上有僧相之纪录。可见此经是多么的殊胜,令这些并无汉语背景以及佛教文化氛围的西方知识份子都要皈依与诚服!
《楞严经》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对中国历代的佛教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楞严经》又以“圣言辞义双妙,首尾照应,脉络贯通”,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视为佛教文献中的文学瑰宝。
总结,发愿
古人云:“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又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又云:“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
最后,愿十方三宝弟子都能依《楞严经》而住,演说和弘扬《楞严经》于全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让正法大放光明,魔障灾横不起,旁门左道、邪师徒众永息,方不辜负十方诸佛之悲心及教诲!... ...
(特别说明:本文由《首楞严经》专题资料站Slyj.org整理编撰而成,主要基于《楞严经传入中土的原因》一文进行了增加,原文讲义是由吉隆坡双威学院佛学会KualaLumpurSUNWAYCOLLEGEBuddhistSociety师生共同努力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