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注解、开示、读诵-资料汇集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首页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咒》难字 | 《楞严经咒》读诵 | 古大德注疏 | 近现代注解 | 单章精义 | 相关经论 | 持诵修习 |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楞严经》资料站首页持诵修习持诵学修体会 → 文章内容
学修《楞严经》的三点建议
来源:原创 作者:客尘 发布日期:2007-07-20  

学修《楞严经》的三点建议

[由SLYJ.org站长客尘居士2007年4月原创;本文所述仅代表“客尘居士”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适合于对读诵受持《楞严经》有极大信心或兴趣的道友参考。因此,本文不对读诵受持《楞严经》的意义与好处作过多介绍,只述及读诵、研习、受持等践行方面。) 


  1、读诵方面。 

  自古以来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能生巧”之说。对于发愿读诵研习《楞严经》的道友们来说,我建议大家应该做到至少每月一部,最好每周一部(周1-5每天各1卷,周末两天共5卷)。楞严经熟悉后,每卷30-35分钟是能够做到的。

  近来我们这里赠送《楞严经》,要求为“1、收到本书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至少读本经一遍。2、收到本书后的一年度内,必须至少读本经五遍。”可惜,有些道友说自己完不成。 

  我认为,对于真心发愿读诵《楞严经》的人来说,如果一年内5遍这个数字都不能完成,这有些说不过去。我本人为例。前些年,因为文字障碍、业障、懒惰等等原因,我也是大概个把月都难读完一部《楞严经》。而经过这些年的些许努力,我现在最快可以在一天之内读完一部《楞严经》,时间300分钟之内。 

  当然也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300多分钟读完一部《楞严经》(但要注意:关于这个读完一部的时间,绝不能当作指标,刻意的去加快读经;若其中稍涉浮躁之心,则效果大打折扣。读经是一个自然而然、熟能生巧的过程。),大概要经过很长时间(1年、乃至3、5年,此依自己勤惰而定)安于寂寞的去熟悉与读诵。因为只有读到后来,才能够慢慢的体味到其中妙处,慢慢的欣赏读经、遍遍法喜。读时必须字字分明听清、没有浮躁心、保持心地清净。虽然我现在读全经已有很多遍了,但我觉得自己对经典仍然不熟悉、远不能前后贯通,故仍发愿要继续多读。我相信越到后来,才越能感受读经之妙。 

  根据我的教训,在原经原典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去研习注解,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因为佛门中之任何大经大论,其实他本来就是自成体系,完美融合,前后一体的,真的可以像虚云老和尚说的“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所以,熟读原典乃受持经典之第一要务。而且像虚老说的,最好是能够读到背诵,其实这在古代,是个读书的惯例。

  (《憨山大师年谱》中写说:憨山大师本人十三岁时候四个月背诵《法华经》;十四岁,流通诸经皆能诵。同时,记载了憨山大师的一位弟子,黄子光,两个月背诵《楞严经》,后来此人自在坐化。)

  而我们现代人时间有限,但对于至少一两部诸如《法华》《楞严》《金刚》等佛门大经也应该争取读到非常熟悉——我觉得这是在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代,我等佛弟子的基本功课;否则,何以立正信立正解,更何以谈“行起解绝,契入自在”。 

  如果对读诵受持《楞严经》有极大信心或兴趣,而平均35分钟一卷这种熟悉程度还没有达到,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把主要精神集中于阅读《楞严经》原典。而暂时不宜花费过多精神去研习任何注解,或者盲目的要大量的练打坐什么的。因为原经尚未熟悉,是根本无法贯通经义的,读注解更会找不到门路。而眼睛未明、正见未立,徒然用功,也难免属于“盲修瞎炼”而已。


  2、研习注解方面。 

  末学个人认为,在看经典注解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的注解,一律仅供参考。研习注解应提倡以古人注解为主。而且古人注解中,也要特别注意:摒弃那些学者型的注解,推崇真修实证型祖师之注解。 

  为何?因为这部经,其经名就含有“修证了义”四字,毕竟是“修证”蓝图,而非仅是教理体系。本着对自己法身慧命认真与负责的原则,对于我们尚无法确认其修证是否真正成就的任何人作的本经注解,从理性的观念看,我们应该谨慎阅读、最好不要花费过多精神在上面。 

  因为,我们这些人全体无明,毫无正眼。而那些不少自身修证不到位的人,虽有好心企图要注解佛经,但终归难免只属凡夫臆测,正所谓“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而注解者的这种模式,可能正好符合我们凡夫的“妄心分别计度”,因此我们就看到其注解,往往会认为他的注解非常好,对其爱不释手。而事实可能恰好相反。我们作为无明凡夫,不要说对于其中的微细偏颇之处无法分辨,就是对于其中的大根大本之错误,我们也可能毫无知觉;且,更严重的是,长期受持研习那些注解,以后即使接触到真修实证的高僧祖师之注解,也反而会排斥、乃至诽谤,因为经过长期熏习,他早已习惯“以倒为正”。此正所谓“一盲引众盲”,多么可怕。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dfdsly.org站对于《楞严经》注解的收录,主要关注于在禅修实证上为古今一致公认的那些古代大德高僧的注解;对于近现代的注解与开示,只有很少量收录。)

  这里需要声明,末学本人在网上赠送的这本《大佛顶首楞严经》(难字注音释义),并不属于楞严经的注解书。因为,原则上,只对经典中的难字、生僻字、重要字,进行注音和释义,未对经文本身作任何解释。出书本意只在:帮助初学者排除文字障、令通诵本经无文字障碍。注音释义的依据为古汉语词典,以及长水、憨山等古代大师的注解。而且原则上,非古汉语词典上的解释,都注明其出处,是何位大师如此解释的。

  当然,我这里也不是一概否定现代人的注解。应该有不少现代的楞严注解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须知,古代大师级的注解,乃至其本人的修证,往往都经过了至少几百年来的考验。在普遍意义上说,其可信度上远超现代人。而今我们既然有福报遇到那些古代修证上极高的祖师大德的《楞严经》注解,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之。

  古人注解方面,我个人比较推崇以下三部(本站皆已收录),供诸位道友参考: 

  1、(宋代)长水大师的《楞严经疏》。本站已经收录,网址:/html/ggs/csds/index.html

  长水大师本人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依楞严而开悟,得到禅宗大成就后,又弘扬华严宗,乃至被后人认为是华严宗六祖。可谓是禅与华严两宗共认之高僧。因在禅宗上的成就,其本人的事迹收入《五灯会元》中(大家可掂量下,《五灯会元》岂是庸碌之辈可入?)。他一生讲解《楞严经》三十余遍,其注解之《楞严经疏》二十卷,可谓字字珠玑。后来此大师因为注解与弘扬《楞严经》之巨大影响力,受皇帝加封,赐紫衣及‘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号。 

  2、(元代)惟则禅师的《楞严会解》。本站已经收录,网址:/html/ggs/cdds/20070704/69.html

  惟则天如禅师,乃元代中峰国师之法嗣。在禅宗方面的成就颇高,其一生大宏临济宗风,受敕赐“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号及金襕衣。且,在净土宗方面,著有《净土或问》,收入净土注解之大典《净土十要》之中。其《楞严经会解》集唐宋九家注解之精华,并附以补注说明,共成二十卷。也被后代学人所一直推重。 

  3、(明代)憨山大师的《楞严通议》。本站已经收录,网址:/html/ggs/hsds/index.html

  憨山大师,数百年来伟大的禅宗大师。他在修行上的成就,使其成为明末四大高僧影响力中之首。净土宗祖师智旭蕅益大师出家之前,就曾多次梦到憨山大师,蒙憨山大师开示并授记了其一生成就。憨山大师本人大约30岁开悟,得到这种成就的基础上,十多年后,大师41岁时豁然契入“首楞严”境界。

  这段精彩的经历,现摘录年谱原文:
   “一夕静坐夜起,见海湛空澄,雪月交光,忽然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洞然一大光明藏,了无一物。即说偈曰:“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都归寂灭场。”即归室中,取《楞严》印正,开卷即见“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则全经观境,了然心目。随命笔述《楞严悬镜》一卷,烛才半枝,已就。”

  憨山大师楞严注解有《楞严悬镜》一卷,和《楞严通议》十卷。《楞严悬镜》是大师早年契入《楞严》即时之作,而《楞严通议》是大师应弟子要求,晚年才告完成的,详细解释《楞严悬镜》的著作,可谓集其一生修行之精华。

  说明:要读《通议》,对“唯识”务必很熟悉。否则,前4卷就很难通过去。因为憨山大师《通议》之前4卷,很大的部分是配合“五阴”和“八识”来解的。然此“唯识”,又与当今众学者所倡之“唯识”,也许有些不同。所以,个人建议,若欲学《通议》之前,务必熟读憨山大师本人解释“唯识”的两篇文章:《百法论义》和《八识规矩通说》。

  试想,上述三大师,在实修实证上,现代大概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而他们的注解,如今流通在世,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之于高阁?当然,对于上述三大师的注解,我们可能最开始时候因有些文字障碍,而感到很困难。因为毕竟是文言,不是白话文。但经典注解毕竟终归是经典注解。只会越品越有味。只要发心,必能慢慢深入。若看都不敢看,那大概只有终身与其无缘了。


  3、实修方面。 

  经题中毕竟说“修证了义”。因此,读诵原典与研习注解之归根结蒂处,毕竟需要落实到实修上,否则就只是像经中说的“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实修的问题,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我只提几点个人意见: 

  1、我等初学人,应该首先树立正知见,而非强调打坐,不必认为打坐才是实修。

  对《楞严经》有信心的道友们来说,我觉得树立正知见最好的方法,正是读诵《楞严经》原典、适当研习注解。特别是熟读原典,关于这点,虚云老和尚有开示曰:“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

  虚云老和尚的这段话,也可以从古人他们的实践上得到证实,像著名的长水大师、法常禅师、遇安禅师等等,他们本人就是在读诵《楞严经》原经、或是参究《楞严经》经文的过程中豁然契悟的。像这样闻思修一际圆成,当然最妙。而我们若能真正遵虚老开示,至少也必能树立正知正见,进而有依经作观之基础,最终自得相应受用。 

  2、我等初学人,每天应有基本的用功方法

  若有上述读诵经典从而树立正知正见的基础,则一切用功方法都可以。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使在凡夫思维层面上,若能对“首楞严”之宗有所了解,也能得到相当受益。就自然能明白无论念佛、观心、持咒、礼佛等,都为修行上无碍之方法;一切方法都是归元方便之路而已。另,我觉得,对于上班族,每天有点固定的定课这也是一个重要关键。否则,很容易徒有虚名、修行落空。 

  3、行愿上要有所配合。

  其实,一个修行人而言,其“见地”、“修证”、“行愿”三者是一体的。一即三、三即一。而且,一个修行人的见地水准、内证功夫、心胸气度,乃至于其面相气质,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真正明白人会一目了然。本文为了初学者方便,勉强分开来说。在行愿上,最基本提出两点:

  其一,《楞严经》卷三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虽然尚未如阿难当时般的“获本妙心,常住不灭。”但我们至少应该有这种心胸与气度。个人建议可以配合受持《普贤行愿品》。

  其二,要与“断淫”结合。我想一切真修行人,必须于此二字认真奉行,何况《楞严经》反复强调要“断淫”,乃至达到“断性亦无”。当然一般方便的说法之中,有家室的居士暂且开缘,曰“不邪淫”。而认真说起来,《楞严经》所列“四种清净明诲”中,头条就是“不淫”。乃至经中又直截了当、毫不含糊的说:修行人“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而且这不仅是形迹上的要求,更要求“其心不淫”!同时,在《楞严经》中也没有提到“不邪淫”这类方便开缘的话。而其实,道家成仙,尚且要讲究个“不漏”,何况成就佛道?当然,这是个非常庞大和深刻的课题,暂不深入探讨我只是觉得,若我们试图希望自己身心与“首楞严”有所契合,应该在这点上注意。(在家居士可遵佛陀教诲“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一心多持楞严咒,对此问题的化解必然大有利益。) 

  时间有限,且说上述。恭请诸位道友批评。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篇:如何读熟楞严经   下一篇:远离邪法要诵楞严咒
[收藏] [推荐] [评论(22条)] [返回顶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热点文章
·我读《楞严经》的感应
·如何读熟楞严经
·楞严咒背诵四诀
·楞严咒的感应
·尝试背诵《楞严咒》的体会
·读《楞严经》消业障,除习气
·楞严咒救了我
·读诵宝典《楞严经》的感受
·楞严咒开启了我的心灵
·初学《楞严经》之三事(学习心得)
·诚心持咒,遇难呈祥
·远离邪法要诵楞严咒
  相关文章
·远离邪法要诵楞严咒
·如何读熟楞严经
·楞严咒开启了我的心灵
·楞严咒救了我
·楞严咒的感应
·诚心持咒,遇难呈祥
·楞严咒背诵四诀
·学习《楞严经》的因缘
·磕磕绊绊诵完了第一部《楞严经》
·初学《楞严经》之三事(学习心得)
·读诵宝典《楞严经》的感受
·尝试背诵《楞严咒》的体会
SLYJ.org专题资料站 | 蜀ICP备08004340号 | 站长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