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卍新纂续藏经 No. 1169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二造论成益。
  敬采经论秘密旨  阐明净土生无生
  普使将来悟此门  断疑生信阶不退
  上二句。明造论。下二句。乃成益也。秘密旨者。三德密藏之旨。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名为三。皆具常乐我净。名为德。此三不纵横。不并别。不可思议。故曰秘密。涅槃云。安置诸子秘密藏中。我亦不久自住其中。故知自他初心。无不皆修。自他后心。无不皆入。即下文一念心性圆三谛理。以圆三观而证入。所谓常寂光土也。阐明者。发明也。净土生无生者。谓因缘所生法。全体即中道无生也。普使将来悟此门。断疑生信阶不退者。疑虽无量。大略有三。一者邪疑。但信缘影之虚妄。不信佛土之唯心。二者偏疑。但信偏空之真。不知妙有之俗。三者渐疑。但信修德之渐。不知性德之横。今悟此门。则断邪疑生正信。断偏疑生圆信。断渐疑生顿信。不退有三。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今入此门。念念中圆断三疑。圆生三信。圆证三不退也。第二请加述意竟。
  ○第三分门立论。于中又二。初分门。二立论○今初。
  将造此论。立为十门。一一真法界门。二身土缘起门。三心土相即门。四生佛不二门。五法界为念门。六境观相吞门。七三观法尔门。八感应任运门。九彼此恒一门。十现未互在门。
  彻祖曰。十门大旨。初明理具。二明事造。前二是总。后八为别。三四两门。偏显性德。五等诸门。偏显修德。第九横论。第十竖论。然于其间。第五一门为最要。以事理总别性修横竖等义。举不外此一念。以是全体法界故。是故学者。但能于此一门洞明。则前后诸门。尽在是矣。又此十科皆称门者。门以能通为义。谓此十科。门门皆通故。下明立论。先明第一。
  ○初一真法界门。又二。初偈颂。二论文○今初。
  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
  此科明理具者。谓众生一念心性。本具三千实相。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何谓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也。谓此心中。本具十法界。十界各具十界。共成百界。每界又具十如是。则成千如是。故曰百界千如也。又有假名一千。实法一千。依报一千。则成三千。此三千法。不离一念妄心。妄心既然。妄境亦尔。随拈一香一华一尘一声。皆即三千实相。是故依正融通。生佛非殊也。
  ○二论文分二。初立义。二防难。初又三。初总标。二别释。三结成○今初。
  论曰。一真法界。即众生本有心性。此之心性。具无量德。受无量名。
  若约性德。随拈一法。皆即法界。皆具无量德。受无量名。今言众生心性者。乃观心释。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约佛法释。初机之人。则疑太高。若约众生法。又疑太广。故但就现前一念第六意识释。近而复要也。众生者。谓五阴四大和合。假曰众生。本有者。本来非无。强名曰有也。心性者。寂而常照。强名曰心。照而常寂。强名曰性。德者。实有功能。名者。随功立号也。总标竟。
  ○二别释二。初征释具德。二征释受名。初又四。初分别三德。二融会三德。三会同三谛。四引经证明。初又二。初总标。二别明○今初。
  云何具无量德。举要言之。谓性体。性量。性具。
  ○二别明又三。初明性体。二明性量。三明性具○今初。
  云何性体。谓此心性。离四句。绝百非。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
  离四绝百。正显体。体性下四句。明具德。四句者。谓有句。无句。亦有亦无句。非有非无句。百非。谓上四句。各具四句。四四成十六句。约三世。则成四十八句。已起四十八。未起四十八。则成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共为百句也。而言离绝者。谓此性体。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法华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谓一落思量分别。则不出四句。若执四句。则成外道四句邪见。故般若云。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着便烧。然亦不可定离。堕绝言见。若能融会之。则般若如清凉池。四门皆堪入道。而成圆教四门。故起信论云。复次真实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离一切法差别相故。无有虚妄分别心故。应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亦有亦无相。非非有非无相。非一相。非异相。非亦一亦异相。非非一非异相。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下明具德。体性坚凝。我德也。我者。主宰义。能为主故。不被所破。故曰坚凝。显心性乃十界万法之主。清净无染。净德也。谓本性清净。无五住之惑染。不生不灭。乐德也。谓本无分段变易二种生灭故。常住不坏。常德也。又四句。各具四德。明性体竟。
  ○二明性量。
  云何性量。谓此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世界有边。虚空无边。虚空有边。心性无边。现在有边。过未无边。过未有边。心性无边。无尽无尽。无量无量。
  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过去亦具三。谓过去过去。过去现在。过去未来。现在亦具三。谓现在过去。现在现在。现在未来。未来亦具三。谓未来过去。未来现在。未来未来。加根本一世。则成十世。古德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故曰竖穷三际也。十方者。约正报则为十界。约依报则曰十方。据华严经。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能持宝光牟尼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住在其中。此世界金刚轮围山内。所有大地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此香水海中。各有大莲华。一一莲华。各有世界种。于中安住。一一世界种。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布列。如此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虽多。不出一念心性之相分。故曰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故曰横遍十方也。世界有边等四句。释横遍义。谓上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重重世界虽多。总不出虚空外。故曰世界有边。虚空无边也。虚空有边。心性无边者。虚空有相。心性无相故。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又曰。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故曰虚空有边。心性无边也。现在有边等四句。释竖穷义。现在有边者。过去未来。乃现在之边际故。过未无边者。过未无尽故。过未有边。心性无边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生。乃过去边际。心灭。乃未来边际。故曰过未有边。心性本无生灭。故曰无边也。无尽无量者。总结也。上句结竖。下句结横。无尽者。谓非有尽之无尽。乃离四句绝百非之无尽。无量亦然。明性量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明性具又三。初明假名。二明正报。三明依报○今初。而言假名者。乃十法界。各各名字。谓此名字。依正报实法而立。谓佛名字。乃至地狱名字。对实法而言。故曰假名也。
  云何性具。谓此心性。具十法界。谓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是假名。
  释此假名又二。初略释假名。二略明法界。谓此心性具十法界者。谓具假名。实法。依报。三千法也。梵云佛陀。此云觉者。谓自觉。觉他。觉满。自觉异凡夫。觉他异二乘。觉满异菩萨。佛则三觉圆。万德备。故名觉者。梵云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约自行。则虽然觉悟。而情念未尽。故曰觉有情。约化他。则为觉悟有情众生也。梵云辟支迦罗。此翻缘觉。而有二种。若出有佛世。修十二因缘。观悟道。名缘觉。若出无佛世。无师自悟。则名独觉。声闻者。大乘则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曰声闻。小乘则闻佛四谛音声而悟道。故曰声闻。梵云提婆。此云天。天者。天然。为常受天然之乐。故云天。此摄六欲。四禅。四空。梵云阿修罗。此云无端正。男丑女美。又翻非天。谓似天而非天也。而有天人鬼畜四类。梵云摩?舍喃。此云人。人者。忍也。谓能安忍违顺也。此该四洲。梵云底栗车。此云畜生。此该水陆空三种。梵云闪多。此云鬼。谓有财。少财。无财等。梵云泥犁耶。此云无有。谓无乐有苦。地狱。乃此方约义立名。谓地下之狱。故名地狱。此分大小寒热等不同。此略释假名。二释法界有三义。谓十数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界。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是法界。故言十法界。释假名竟。
  ○二明正报。
  复有正报。谓佛五阴。菩萨五阴。乃至地狱五阴。此是实法。
  正报者。谓无明为因。业为缘。所感名色。即指此名色乃正感之报。故曰正报。言名色者。谓第八识投胎时。识心无相。但有其名。故曰名。父精母血。有质之法。故曰色。五阴者。开名色二法而为五。开名。为受想行识四阴。色。即色阴。阴者。阴盖义。盖覆法身故。又名五蕴。蕴者。积聚义。积聚生死故。佛五阴者。非漏非无漏法性五阴。谓真善妙色。第一正受。无上妙慧。真性解脱。一切智见。菩萨五阴者。谓亦有漏亦无漏五阴。净不净色。乐无乐受。我无我想行。常无常识。缘觉声闻。无漏五阴。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人天。善有漏五阴。四恶趣。恶有漏五阴。此是实法者。对假名而言也。正报竟。
  ○三明依报。
  复有依报。谓佛国土。菩萨国土。乃至地狱国土。
  依报者。乃十界众生所依住故。又依正报所感故。佛国土者。谓佛所依常寂光净土。菩萨国土分三。若圆别菩萨。无明破者。居实报国土。亦分入寂光国土。若见思尽者。依方便国土。若未尽者。依人天住。通菩萨惑尽者。依方便国土。未尽者。依人天住。藏菩萨。依人天住。声闻缘觉惑尽者。依方便住。未尽者。依人天住。天依宫殿住。人依地住。修罗依海底海畔住。畜生依地水空住。鬼依粪秽火住。八寒八热。乃地狱国土。此上十界。界各具十共。成百界。又各具十如是。共成千如是。复有假名一千。正报一千。依报一千。共成三千。又理具三千。事造三千。两重三千。同居一念。故曰性具也。明性具竟。已上分别三德竟。
  ○二融会三德。
  令易解故。作此三种分别。得意为言。即性具是性体性量。性体离过绝非。即性具十界离过绝非。性体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具十界亦然。性量竖穷横遍。无尽无尽。无量无量。性具十界亦然。正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依报国土亦然。
  融者。和也。谓和会三德也。释此又二。初会假名。二例依正。初又二。初总。次别。令易解故。作此三种分别。得意为言。即性具是性体性量。此乃总融会也。下乃别会。又二。初融会体具。次融会量具。文云。性体离过绝非。即性具十界离过绝非者。此显现前事法界一切诸法。随拈一香一华。乃至一微尘一芥子。皆是性体。皆离四句。皆绝百非也。性体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具十界亦然者。乃显随拈一香一华。乃至微尘芥子。皆是常乐我净四德也。此乃融会体具。下融会量具。性量竖穷横遍。无尽无尽。无量无量。性具十界亦然者。乃随拈一香一华。皆竖穷横遍。无尽无量也。此足显事事无碍法界也。此融会假名竟。下例明依正也。正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此乃例明正报也。谓十界正报五阴。乃至地狱极恶五阴。亦是性体离过绝非。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亦是性量之竖穷横遍。无尽无量也。依报国土亦然者。例明依报也。谓乃至地狱极恶依报。随拈一法。皆是性体离过绝非。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亦是性量之竖穷横遍。无尽无量也。故偈云。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也。此融会三德竟。
  ○三会同三谛。
  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中谛。性量即真谛。性具即俗谛。
  谛者。谓自性不虚。故称为谛。又见此三谛。得不颠倒觉。故称为谛。又能以此示于他。故称为谛。中谛者。统一切法之谓也。故下文云。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也。真谛者。泯一切法也。故下文云。一切俱非也。俗谛者。立一切法也。故下文云。一切俱即也。会同三谛竟。
  ○四引经证明又二。初引三藏文证。二引七大文证。初又三。初引空如来藏。二引不空如来藏。三引空不空如来藏○今初。
  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妙明圆心。非心。非空。非地水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识界。非无明。乃至非老死。非无明尽。乃至非老死尽。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若。非怛答阿羯。非阿罗诃。非三藐三菩。非常乐我净。此即性量无相。是为真谛。
  大佛顶文句云。此正显心性。正随缘而成十界染净诸法。而染净法中。随拈一法。皆即竖穷横遍。无尽无量之圆融大真谛也。一切俱非者。即藏性如实空义。正随缘而常不变也。言如来藏妙明圆心者。随缘不变名为如。不变随缘名曰来。唯是一心名曰藏。不可思议故曰妙。性自灵知故曰明。竖穷横遍故曰圆。重在圆字。为显性量。然此三谛。有横有竖。竖。则即横论竖。横。则即竖论横。今云一切俱非。乃即竖论横也。首言非心者。即指心法。次非空。乃至非般剌若。指众生法。次如是乃至非常乐我净。即指佛法。意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约真谛而论。故曰一非一切俱非也。若即横论竖。竖中亦具三谛。众生法中。非空。至非意识界。是六凡法。属俗谛。非无明。乃至非老死。非无明尽。乃至非老死尽。是缘觉法。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乃声闻法。此二属真谛。缘觉法中。非无明。乃至非老死。乃流转门。非无明尽。乃至非老死尽。乃还灭门。声闻法中。苦集灭道。乃生灭四谛。非智非得。乃声闻之果。非檀那。乃至非般剌若。及六波罗蜜。是菩萨法。非怛答阿羯。至非常乐我净。乃佛法。此二属中谛。梵云怛答阿羯。此云如来。阿罗诃。此云无生。三藐三菩。此云正遍知。今一切俱非。所谓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不思议大真谛也。空如来藏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引不空如来藏。
  而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风。即六凡。即二乘。乃至即如来常乐我净。此即性具十界。是为俗谛。
  此文略。若约全文云。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等也。以是俱非世出世者。结上起下。非六凡。故非世。非四圣。故非出世。由其一切俱非。所以一切俱即。即者。是也。此显染净诸法。随拈一法。无不具足三千实相。是圆融俗谛。一切俱即。即藏性如实不空义。正随缘而常不变也。元明心妙。重一妙字。为显性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即。一切俱即。又三谛俱即。所谓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不思议大俗谛也。不空藏竟。
  ○三引空不空如来藏。
  而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即性体统摄。是为中谛。
  文云。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等。以是俱即世出世故者。结上起下。由其俱非。而又俱即。所以即妙明心元。此显十界染净诸法。随拈一法。无不皆是离过绝非。圆融中谛。一切双遮双照。即藏性遮照同时义。正随缘而常不变也。妙明心元。重一元字。为显性体统摄。离即离非。乃双遮上文。是即非即。乃双照上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遮照。一切遮照。又三谛俱遮俱照。即所谓一中一切中。空假俱中。不思议大中谛也。引三藏文证竟。
  ○二引七大文证。
  又云。如来藏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莫不如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即性具也。清净本然。性体也。周遍法界。性量也。又地水火风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依报国土性体性量也。见识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正报五阴性体性量也。
  此中文分二节。又云如来藏性色真空。至莫不如是。乃引经文。下乃释义证成。经中地大则曰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空大则曰性觉真空。性空真觉。见大则曰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总摄闻觉知。识大则曰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周遍法界。文虽少差。不出二谛。故曰莫不如是也。下乃释成。又二。初总。次别。地水火风空见识。乃总十法界依正二报。故曰性具也。七大各各清净本然。离过绝非。故为性体。各各周遍法界。故为性量也。下乃别释。谓别其依正各具三谛也。引经证明竟。大科征释具德已竟。
  ○二征释受名。
  云何受无量名。举要言之。此之心性。或名空如来藏。或名真如。佛性。或名庵摩罗识。或名大圆镜智。或名菩提。涅槃。性体性量名空如来藏。即性具十界五阴国土名空如来藏。性体性量名真如佛性。即性具等名真如佛性。性体性量名庵摩罗识。即性具等名庵摩罗识。性体性量名大圆镜智。即性具等名大圆镜智。性体性量名菩提涅槃。即性具等名菩提涅槃。
  文分二段。初略引七名。一法不立。名空如来藏。不妄不变。名真如。离过绝非。名佛性。洞照万法。名大圆镜智。诸佛所得。名菩提。寂静无为。名涅槃。分别一切而无染。名庵摩罗识。此云清净识。二融会七名。性体性量名空如来藏。即性具等名空如来藏者。谓性具十界依正。随拈一法。皆名空如来藏等也。又既论十界。必分六即。谓理即空如来藏。乃至究竟空如来藏。故下文明初后心也。真如佛性等准知。第二别释竟。
  ○三结成。
  故曰。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
  ○大科立义竟。
  ○二防难又二。初问。二答。初又二。初双开二心。二初后互难○今初。
  问曰。此一真法界。为初心是。为后心是。
  初心者。理即位。后心者。究竟位。言六即者。六明事相。因果无差。即显理性。初后体同。无机子曰。痴禅任性。滥上圣以矜高。狂慧随情。居下凡而自屈。由是天台大师明六即佛。破二种见。拣其太过。六分因果之事殊。收彼不收。即显圣凡之理等。六即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此颂理即佛也。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此颂名字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此颂观行即佛。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此颂相似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此颂分证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此颂究竟即佛。今双开二心。乃以事难理也。
  ○二初后互难。
  若初心是。应无七名。若后心是。应无九界。初后俱堕。立义不成。
  应无七名者。不达七名各具六即。应无九界者。不达佛证穷十界。
  ○二答又二。初略明。二详释○今初。
  答曰。此正显初心是。以初心是故。方有后心是。以后心是故。方显初心是。
  言初心后心者。有初。有初初。有后。有后后。初者。因也。初初者。因性也。后者。果也。后后者。果性也。若论事相。则初后天渊。若论理性。则因果一体。今一真法界。乃十界之性。故初后俱是也。
  ○二详释又三。初以初证后非无九界。二圣凡六即辩其初后。三以后证初非无七名○今初。
  云何以初心是故。方有后心是。如果地依正融通。色心不二。垂形九界。方便度生。悉由证此因心所具。故曰。诸佛果地融通。但证众生理本。故得称性施设。无谋而应。若不然者。何异小乘外道。作意神通。
  果地依正融通。色心不二者。果地乃妙觉果。谓后心也。此地以如如理为依报。如如智为正报。理智不二。故依正融通。身土一如。故色心不二也。垂形九界。方便度生者。方者。法也。便者。用也。谓佛于九法界中。示十界之形像。又用四教十六门。六十四悉檀方便。引九界众生同证理性也。悉由证此因心所具者。乃证穷十界因心所具三谛之理。证真谛而得般若之相。证俗谛而得解脱之用。证中谛而得法身之体。故荆溪大师云。诸佛果地融通。但证众生理本也。称性施设。无谋而应者。称真谛性。施设藏通二教。称俗谛性。施设别教。称中谛性。施设圆教。或顿施。或渐施。或秘密施。或不定施。曲尽其宜。无方不可。皆是无心而应物。故曰无谋而应也。作意神通者。谓起心作意始有通也。通有六种。谓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漏尽。此六通。又有修得报得。鬼天报得五通。外道因根本禅。发得五通。三乘依八背舍。八胜处等。修得五通。证果时得漏尽通。圆教依法华经云。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即诸根互用。乃中道之通。今无谋而应。即中道之通。不须作意。任运成就故。亦名无记化化禅。以初证后竟。
  ○二圣凡六即辨其初后。
  故法智大师曰。六即之义。不专在佛。一切假。实。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六即。辩其初后。所谓理蛣蜣。名字蛣蜣。乃至究竟蛣蜣。以论十界皆理性故。无非法界。一不可改。故名字去。不唯显佛。九亦同彰。至于果成。十皆究竟。
  妙宗云。六种即名。皆事。理。体不二义。而事有逆顺。名字等五。顺修事。唯理即一。纯逆修事。此逆顺事。与本觉理。体皆不二。体既不二。其逆顺名。自何而立。以知不二。事皆合理。名之为顺。其不知者。事皆违理。故名为逆。名字等五。皆知皆顺。若初理即。唯迷唯逆。而迷逆事。与其觉理。未始暂乖。故名即佛。以全体是故。免于退屈。六分别故。免于上慢。六不离即。即不离六。六即义成。圆位可辩。又六即辩位。有权有实。若权论者。前三教亦论六即。乃至四恶趣。以十二因缘。亦可辩其初后。虽具六即。乃权论耳。又不能言六即佛也。若据实而判者。若知实理者。摄入名字位中。其未知者。尽在理即位中。故妙宗云。未得圆闻。齐别内凡。尚属理即。以七方便。未解妙名。岂知即佛。此中判位。唯约圆判也。蛣蜣者。蜣螂虫也。理蛣蜣等者。以劣例胜也。谓乃至地狱。一色一心。尚论六即。何况佛也。以论十界皆理性故。无非法界。一不可改者。问。何以地狱色心。乃至蛣蜣。皆以六即辩其初后。答曰。以论十法界。当体全是本觉理性。无非一真法界全体。故曰。一一不可改。此乃明其圆人所悟不二之理。前三教人全然不知。况其余也。名字去。不唯显佛。九亦同彰者。从名字位。至分证位。不但佛性显。乃至地狱性。蛣蜣性。假名性。正报性。依报性。微尘芥子性。一显一切显。故云发心住者。一发一切发也。至于果成。十皆究竟者。究竟位中。佛究竟菩萨亦究竟。乃至地狱一色一心。一切皆究竟也。辩初后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以后证初非无七名。
  云何以后心是故。方显初心是。正由后心果地。全证众生理本。故果地七种名目。悉是众生性德美称。但众生在迷。故无此称。克论性德。岂可言无。故初后俱善。立义成矣。
  性德者。心性本有功能也。美称者。美名也。谓既有此功能。便有此美名也。众生在迷者。迷有二种。谓界内众生迷于事。界外众生迷于理。由此二迷。不悟性德。故无此美名也。防难竟。第一一真法界门竟。
  ○二身土缘起门。又二。初偈颂。二论文○今初。
  一真法界性。不变能随缘。三身及四土。悉由心变造。
  一真法界性。不变能随缘者。谓一念心性之体。虽不变。而用能随缘。譬如虚空。虽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暗相发挥。喻九界缘起。明相发挥。喻佛界缘起。虽然发挥。虚空常自不变。虽然不变。不拒发挥。故曰正随缘而常不变。正不变而常随缘也。三身四土者。十界皆具三身。九界苦即法身。惑即报身。业即化身也。
  ○二论文分二。初正辩缘起。二结示净宗。初又二。初唯心变造。二变造唯心○今初。
  论曰一真法界性。即前文所明性体性量性具也。教中说真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者。正由性体性量即性具故。如君子不器。善恶皆能。故晋译华严经云。能随染净缘。具造十法界。谓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随染缘。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随净缘。造事中佛法界。所以能者。正由性具。性若不具。何所称能。天台家言。正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谓也。
  释初句可知。教中下。释不变能随缘。引佛语也。真如者。乃心性之异名。不妄不异之义也。正由性体性量即性具故者。譬如虚空体。虚空量。即明暗二境故。心性亦然。全鬼性体性量。即所见之火。人性体量。即水。六凡体量。即同居。二乘即方便。菩萨即实报。佛即寂光。如君子不器。善恶皆能者。引世间法。例出世间法也。儒云君子不器者。不为一才一艺所能局也。例出世间者。君喻性体。子喻性量。器喻性具。有正报器。依报器。又有善器。恶器。有漏器。无漏器。亦有亦无漏器。非有非无漏器。体量之君子。无所不能。故曰不器也。晋译华严经下。引经证明。初引华严宗。二引台宗。梵语佛陀跋陀罗。此云觉贤。大乘三果人。甘露饭王之苗裔。此土与罗什相见。什有所疑。多就咨决。东晋义熙十四年。于谢司空寺。译华严经六十卷。堂前池内。有二童子。常从池出。捧香散华。谓真如下。释经义也。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等者。谓一念心性中本具六凡见思惑。能随有漏业缘。造事中六凡法界。心性中本具二乘尘沙惑。能随无漏业缘。造事中二乘法界。心性中本具菩萨无明惑。能随亦有漏亦无漏缘。造事中菩萨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等者。谓一念心性中本具如来智慧。能随非有漏非无漏缘。造事中佛法界。所以能者。乃心性之妙用也。性若不具。何以显其妙哉。天台下。又引台宗证成也。唯心变造竟。
  ○二变造唯心。
  是知事中。十法界三身四土。悉由真如随缘变造。既曰真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则事中染净身土。当体即真。无一丝毫可加损于其间者。楞严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是也。
  此中二段。初正明。楞严下。引证也。事中十界者。谓事法界也。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本体。法者。轨则义。界。具性分二义。若约事说。即分义。若约理说。即性义。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四种法界义。一者事法界。谓十界众生。身心差别。各有分齐。二理法界。谓十界众生。同一理体。三理事无碍法界。谓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互融。名理事无碍。四事事无碍法界者。谓一一分齐事法。称性互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名事事无碍也。三身者。法报化也。十界各具三身。谓九界苦。即法身。业即解脱。即应化身。惑即般若。即报身。得论六即。佛界三身。又论单复。四土。亦论亦即。若依若正。若单若复。若凡若圣。悉由真如随缘而变造。当体即真者。谓事法界中。随拈一法。当体即性体性量。离过绝非。竖穷横遍也。一法既尔。法法皆然。故得互相摄入。主伴重重。而成事事无碍法界也。故曰无一丝毫法。可加于其间。可损于其间也。楞严经下。引证也。见者。十界八识能缘见分。心法也。见缘者。十界八识所缘相分。境法也。所想相者。众生不了如幻。妄起我法二执也。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者。不唯我法本空。而且心境如幻也。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者。谓心境二法。唯一真如性体性量也。正辩缘起竟。
  ○二结示净宗。
  若然。则娑婆。极乐。此世众生当生九品。弥陀已成吾心当果。悉由心性之所变造。心具而造。岂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当处皆是心性。故明此宗而求生乐土者。乃生与无生两冥之至道也。
  结示净宗者。谓结示唯心之宗。唯佛之宗。绝待圆融之宗。超情离见之宗也。此中二段。初结唯心变造。示生则决定生义。二结变造唯心。示无生则决定无生义也。若然者。承上文也。娑婆极乐者。明唯心变造之土也。此世众生当生九品者。明唯心变造众生也。弥陀已成吾心当果者。明唯心变造之佛也。故曰悉由心性之所变造也。下明无生义。心具而造。岂分能所者。谓国土众生及佛。并是心中本具。而今造出。元无能生所生也。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则佛无生也。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则土无生也。即心是果。即果是心。则果无生也。亦众生无生也。能造因缘。即十界之因也。所造法。即十界之果也。当处皆是心性者。因缘当处是心。则因缘无生也。果当处是心。则果无生也。以此而例。唯心变造。明其生则决定有生。变造唯心。明其无生决定无生。若二义相成。则决定亦生亦无生。若二义互夺。则决定非生非无生也。若言有生。乃唯佛之宗。若言无生。乃唯心之宗。若言非生非无生。乃绝待之宗。若言亦生亦无生。乃圆融之宗。一句中圆该四句。而又圆超四句。而又正圆该时。便圆超。正圆超时。便圆该。圆超圆该。同时无碍。乃超情离见之宗。故曰明此宗旨而求生乐土者。乃生与无生两冥之至道也。若再例释者。亦是求也。亦无求也。亦非求非无求也。亦亦求亦无求也。亦求生也。亦求无生也。亦求非生非无生也。亦求亦生亦无生也。两冥至道。亦四冥至道。亦五冥至道。亦冥也。亦不冥也。亦亦冥亦不冥。亦不冥亦非冥至道也。身土缘起门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心土相即门。又二。初偈颂。二论文○今初。
  西方安乐土。去此十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
  即者。是也。谓即心是土。即土是心也。心者。乃一念之见分也。土。乃相分。见相唯是一心。故曰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也。
  ○二论文分二。初正辩。相即。二问答申明○今初。
  论曰。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百亿日月。百亿须弥。百亿大海。百亿铁围山。名一佛土。十千为万。十万为亿。一佛国土。已自广大。况亿佛土乎。况十万亿乎。是则极乐国土。去此甚远。博地凡夫。念佛求生。弹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言介尔心者。即凡夫念佛之心也。刹那之心。至微至劣。故称介尔。谓十万亿远之佛土。居于凡夫介尔之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故曰初无彼此异。
  百亿日月等者。乃明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化。故为一佛土也。三千。谓小千中千大千也。一日月。一须弥。一大海。一铁围。乃一四天下。一千四天下。为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为中千。一千中千。为一大千世界。一共有百亿日月等也。十千为万下。况显其远也。博地下。正明相即。博地者。大地也。刹那者。此云极少时。一念中有九十刹那。故曰极少。一念心起必具四分。所生之土。乃相分。能生之心。乃见分。见相。唯一自证分。及证自证分。四分唯是一心。故曰即心是土。即土是心。而无彼此也。正辩相即竟。
  ○二问答申明。
  问曰。介尔之心。居于方寸(博地疑团)。何能包许远之佛土。答曰。介尔之心。昧者谓小。达人大观。真妄无二。盖此妄心。全性而起。性既无边。心亦无际。性如大海。心如浮沤。全海为沤。沤还匝海。盖真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既曰随缘不变。岂可以真妄而局大小哉。
  方寸者。肉团心也。此心方圆。不出寸许。故曰方寸。乃五脏中心脏。浮尘意根。俗云神藏于心。故曰居于方寸。亦第八识相分。答中言真妄无二者。真。谓真性。妄。谓妄心。性。乃不变之体。心。乃随缘之用。体用不二也。妄心全性而起者。谓全竖穷横遍之性。起为介尔之心。全介尔之心。即竖穷横遍之性。故曰性既无边。心亦无际也。性如大海。更以喻释也。文可知。心土相即门竟。
  ○四生佛不二门。又二。初偈颂。二论文○今初。
  阿弥与凡夫。迷悟虽有殊。佛心众生心。究竟无有二。
  ○二论文分四。初生佛分于迷悟。二迷悟依于心性。三心性体不受迷。四称性行无虚弃○今初。
  论曰阿弥陀佛者。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凡夫者。因人也。具足无量恒沙烦恼。造作无量恒沙业系。当受无量恒沙生死。迷悟之相。譬彼云泥。
  三身者。梵语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华严云。法身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无有形相而可得。梵语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梵网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等。梵语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然此三名。不可定执。晋译华严。皆卢舍那。唐译皆称毗卢遮那。华严又云。或名释迦。或名遮那等。只是梵音不同耳。虽有三名。本无异体。然此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唯指本觉性体。报身单。指始觉智圆。化身单。指慈悲应现。法身复者。一者自性清净法身。二者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一者自受用报身。即诸佛智断二德。究竟果德。二者他受用报身。即地上菩萨所见刹尘相好。化身复者。一者应现身。示成八相。二者变化身。无而倏有。示现八相。又有三种。一者胜应身。谓地上所见。亦名他受用。二者带劣胜应身。即通教三乘所见。三劣应身。藏教所见丈六老比丘相。四智者。谓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八为大圆镜智。第七为平等性智。第六为妙观察智。前五为成所作智。十力者。一者是处非处智力。知一切众生果报因缘。如作善业能得乐报。名是处。作恶业望于善报。名非处。二者知业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所有业力。三者知定智力。知禅三昧。四者知根智力。知诸众生上中下根。五者知欲智力。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六者知界智力。知诸众生世间种种界分。七者知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八者宿命智力。知过去一世乃至百千万世。姓名苦乐寿夭等。九者天眼智力。见诸众生生时死时。善道恶道等。十者漏尽智力。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四无所畏者。一者一切智无畏。谓于一切诸法。尽知尽见。故无所畏。二漏尽无畏。谓佛五住究尽。二死永亡。故无所畏。三者说障道无畏。谓于障道之法。能知能说。故无所畏。四者说苦尽道无畏。谓于尽苦之道。能知能说。故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者。唯佛一人有。不与三乘共。一者身无失。二者口无失。三者意无失。四者无不定心。五者无异想心。六者无不知已舍心。七者欲无减。八者念无减。九者精进无减。十者智慧无减。十一者解脱无减。十二者解脱知见无减。十三者身业随智慧行。十四者口业随智慧行。十五者意业随智慧行。十六者知过去世无碍。十七者知现在世无碍。十八者知未来世无碍。功德者。力用也。凡夫者。因人也者。谓四教内凡外凡也。因人则通。等觉皆名因人。具足无量恒沙烦恼者。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恒沙业系者。谓有漏业。无漏业。亦有亦无漏业。造业必感苦果。故名为系。恒沙生死者。谓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业多生死亦多也。迷悟者。真中二种迷悟也。譬彼云泥者。天地悬殊也。生佛分于迷悟竟。
  ○二迷悟依于心性。
  而言究竟无二者。谓据相而言。则不二而二。约性而论。则二而不二。盖诸佛乃悟众生心内诸佛。众生乃迷诸佛心内众生。所以悟者。悟众生本具性体性量性具也。所以迷者。迷诸佛所证性体性量性具也。
  据相而言者。谓按俗谛中事相而言也。不二而二者。修德不同故。即而常自六也。约性而论者。约真谛理性而言也。二而不二者。性德体一故。六而常自即也。盖诸佛下。明不二所以也。诸佛者。乃四教佛。法报应化也。乃悟众生心内诸佛者。谓法佛乃众生心内性体诸佛。报佛乃众生心内性量诸佛。应化乃众生心内性具诸佛。众生者。乃四教众生。谓九法界。乃迷诸佛心内众生者。谓菩萨乃诸佛心内无明众生。二乘乃诸佛心内尘沙众生。六凡乃诸佛心内见思众生。此明能迷能悟也。所以下。明所迷所悟也。譬如依方故悟。依方故迷。所以悟者。悟众生本具性体性量性具者。谓法佛悟性体。报佛悟性具。应化悟性量。又法佛圆悟。报佛次第悟。应化体析悟也。所以迷者。迷诸佛所证性体性量性具者。谓菩萨迷性体。二乘迷性具。六凡迷性量。又六凡全迷。二乘迷俗中。菩萨迷中道。迷悟依于心性竟。
  ○三心性体不受迷。
  心性之妙。岂受其迷。迷而不迷。斯言有在。
  非唯不受其迷。而亦不受其悟。喻如定方原无动。迷悟在于人。约人有迷悟。方不属迷悟。虽不属迷悟。而亦不离迷悟。故曰迷而不迷。斯言有在。亦可言悟而不悟也。心性体不受迷竟。
  ○四称性行无虚弃。
  故众生本有性体。即诸佛所证法身。性量。即报身。性具。即应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会合可知。故古德云。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内诸佛。念念证真。故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时。早已成就。才举心念。即便圆成。感应道交。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
  会合可知者。三身已会合。四智者。镜智即法身。乃性体。平等智即报身。乃性量。成事智即应身。乃性具。观察智通三身。十力。四无所畏。不共法等。各分四教。四教合三身可知矣。故古德云者。引古证也。尘尘极乐者。众生即佛故。念念证真者。佛即众生故。由其佛即众生。故弥陀即我心矣。由其众生即佛。故我心即弥陀也。未举念时早已成就者。性德本然也。才举心念即便圆成者。修德合性。故曰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感应道交二句者。我为能感。佛为所感。佛为能应。我为所应。为有此不二之心焉。生佛不二门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五法界为念门二。初偈颂。二论文○今初。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法界圆融体者。即事事无碍法界之体也。竖穷横遍故曰圆。法法无碍故曰融。作我一念心者。亦可说一念境。一念香。一念华等。无不可也。全体是法界者。四种法界也。所念。即事法界。能念。即理法界。能所不二。即理事无碍法界。具足三千。即事事无碍法界也。
  ○二论文二。初正辩念体。二结示净宗。初又三。初正辩。二引证。三况显○今初。
  论曰。行者称佛名时。作佛观时。作主伴依正余观时。修三种净业时。一心不乱时。散心称名时。以至见思浩浩。恒沙烦恼。凡此有心。皆由真如不变随缘而作。全体即是法界。
  三种净业者。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见思者。谓见思二惑。见。谓身边邪见戒。思。谓贪嗔痴慢疑。恒沙烦恼。谓烦恼无尽也。彻祖十门大旨曰。然于十门之中。第五一门为最要。以事理总别性修横竖等义。举不外此一念。以是全体法界故。是故学者。但能于此一门洞明。则前后诸门。尽在是矣。今略为点示。先示本科。行者正当称名时。便是作佛观时。谓一心专注洪名。便是能观所观。此中具足十法成乘。所念洪名。即不思议境。能念。即不思议菩提之心。能所不二。即不思议止观。念念相应。即破法遍。若达此意。即识通塞。能念即念。所念即处。即四念处。念念相续。莫令不相续。即正勤。若功行熟。即如意足。以功行纯熟。即五根生。根生故力用长。即五力。念念觉照。即七觉分。安隐而行。即八圣道。此道品调适。行住坐卧。恳祷礼拜。即对治助开。须识六即位次。莫起上慢。莫令妄想所动。即能安忍。以往生为期。即离法爱。此即十乘观法。亦是作主伴依正余观时。观经疏云。观虽十六。言佛便周。谓以主摄伴。以正摄依也。亦是修三种净业时。谓我今念佛求生者。正为过去无尽父母故。无尽师长故。无量众生故。念念之中。具足如是三心。一句洪名。乃上上品十善。即此便是一体三皈。念念相续。便具足众戒。行住坐卧不离。乃不犯威仪。念佛为因。净土为果。正当念念相续。即大乘经典。即此心佛。即第一义谛。亦以此劝进行者。亦是见思浩浩时。烦恼不曾断故。此略点本科。再点十门。既曰法界全体。便是一真法界门。所念之佛即性具。能念之心即性量。能所不二即性体。此即三谛。能念属身。所念属土。能所惟一缘起。即身土缘起门。即能是所即所是能。即心土相即门。能念是生。所念是佛。能所不二。即生佛不二门。能念是观。所念是境。离能无所。离所无能。即境观相吞门。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亡即是中。即三观法尔门。能念为感。所念为应。即感应任运门。能念是此。所念是彼。能所不二。即彼此恒一门。念佛时。即往生时。即成佛时。即度生时。竖穷三际。即现未互在门。再示释题。一声佛号。圆具弥陀三身四土。正当念时。便圆净四土。圆见三身。亦圆转五浊。圆证三不退。故文云。以此妙心。念彼阿弥。则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即释净土。一声佛号。即佛界大缘起。佛界既起。九亦同彰。即示缘起。一声佛号。全佛即心。即唯心之宗。全心即佛。即唯佛之宗。非心非佛。即绝待之宗。即心即佛。即圆融之宗。无有思量分别。即超情离见之宗。即明宗旨。念佛时。即成佛时。自然超出三乘权益。即显胜益。正当念时。全体是生。唯是一心则无生。非心非佛。则非生非无生。心佛宛然。则亦生亦无生。圆该四句。而又圆超四句。而又正圆该时便圆超。正圆超时便圆该。圆该圆超。同时无碍。生无生论也。示释题竟。称佛名时如此。作佛观时。乃至见思浩浩。无不皆然。介尔有心。三谛具足。故是法界全体也。正辩竟。
  ○二引证。
  故法智大师云。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
  ○三况显。
  若然者。余心尚是。况念佛心乎。
  余心者。谓见思烦恼心。众生心尚是。况佛心乎。正辩念体竟。
  ○二结示净宗又二。初示理本圆妙。二示行有等。差○今初。
  是故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以此妙心。念彼阿弥。则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
  圆融清净宝觉者。即法界圆融不思议体。所念。即法身。能念。即般若。能所不二。即解脱。三德念念具足。故曰圆融。不可思议。故曰清净。此心便是妙觉之体。故曰宝觉。生佛不二。故曰念彼三身。何身不念。身土不二。故曰何土不生。若不然者。不称妙心也。理本圆妙竟。
  ○二示行有等差。
  但随功行浅深。品位高下耳。
  上文明即事之理。理本圆妙。此乃示即理之事。事有等差。理本圆妙。故六而常即。事有等差。故即而常六。是故须分六即之义也。若功行至观行位。则生同居净土。分三辈九品。通惑未断故。见弥陀应化身。若至相似位。则生方便净土。四住虽落。六尘本空故。见弥陀胜应身。若至分证位。则生实报净土。亦名分证寂光净土。见佛报身。亦见法身。虽生彼土。即生自土。虽见他身。即见自身。自他不二。故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法界为念门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