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常见辞汇

  【有】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有支】 十二支之一。见十二因缘条。

  【有见】 执著实有的邪见。

  【有作】 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法】 有作为之法,如体用俱全的一切事物是,若龟毛兔角等体性全无者,则叫做无法。

  【有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有界】 有世界的简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名为有世界。

  【有流】 有是指三界的果报,流是指四种之惑。三界的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流于三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即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

  【有顶】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处于有形世界的最高顶,故称有顶。

  【有间】 有间断。

  【有结】 有是说有生死的果报,结是烦恼的别名。

  【有轮】 有是有生死的果报,轮是轮回,意谓众生于六道之中轮回不止。

  【有学】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有边】 偏于有的一边。

  【有色】 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有色天】 色界的诸天。

  【有相】 有形态可见的意思。

  【有相教】 佛于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为有相教,因阿含经是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

  【有相无相】 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谓之无相。

  【有情】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有情世间】 二世间之一。见二世间条。

  【有情缘慈】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有教】 说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有教无人】 谓只有教法而无真正修行和证悟的人。

  【有为】 有因缘造作之法。

  【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有为空】 十八空之一,谓一切有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有为果】 有为法所结成的果。

  【有为生死】 凡夫的分段生死,叫做有为生死,若是菩萨的变易生死,则叫做无为生死。

  【有为无漏】 虽然有为但是通于无漏之法。

  【有为解脱】 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的胜解,胜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为,有为法的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

  【有无】 1.有法与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是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有无二见】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有无二边】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有漏果】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有漏禅】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断】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有漏善法】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净土】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四土之一,为无明未尽的人所生的国土,亦即断除了世界之烦恼的圣者(阿罗汉)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得了无余涅槃之后,即毕竟不生,不会再有生处,但是大乘却认为阿罗汉不是毕竟不生,当他们把三界的生死断尽了,便生到界外的有余土去,因此小乘所说的无余涅槃,其实还是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 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槃,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槃。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槃,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槃,因究竟而无残余,故叫做无余。

  【有余依涅槃】 简称有余涅槃。见有余涅槃条。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无想天与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有想无想】 有想与无想的众生。

  【有所得】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覆无记】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有体施设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有觉有观三昧】 三三昧之一。见三三昧条。

TOP

  【次第缘】 又名等无间缘。见四缘条。

  【次第三观】 修天台空假中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名次第三观。

  【死有】 四有之一。见四有条。

  【死相】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死魔】 死亡使人在这一生中无法再继续修行佛法,故谓死为魔。四魔之一。

  【污染】 为污垢所染。

  【污家】 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兴,这样有伤平等施心,这情形叫做污家,是比丘所应当心的行为。

  【灰河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灰身灭智】 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

  【牟尼】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牟尼王】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牟尼仙】 修寂静行的仙人的通称。

  【牟尼业】 一切圣者寂静的胜业。

  【百劫】 一百个大劫。

  【百苦】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异灭四相,合之便是百苦。生住异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苦。

  【百丈】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百丈野狐】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界】 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每界各具十界,乘之便是百界。

  【百界千如】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百衲衣】 很多补缀的衣,亦即僧衣。

  【百八钟】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百一供身】 又名百一物,或百一众具,百是指比丘于三衣六物之外的种种杂具。在许多的杂具中,比丘只能蓄留一种,谓之百一供身,一种以外的,叫做长物。比丘的根性有三品,上品只蓄三衣,中品加蓄百一,下品加蓄长物。

  【百一众具】 与百一供身同。

  【百八烦恼】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百八结业】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百光遍照王】 大日如来。

  【竹园】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庙。

TOP

  【老苦】 四苦之一。见四苦条。

  【老婆】 亲切叮咛之义。

  【老婆禅】 亲切叮咛之禅。

  【耳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耳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肉山】 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

  【肉心】 肉团心,即心脏。

  【肉眼】 人间肉身之眼,为五眼之一。

  【肉灯】 割肉燃灯以供养佛。

  【肉身菩萨】 又名生身菩萨,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萨。

  【自力】 众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自在】 1.进退无碍的意思。2.指吾人的心完全脱离了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

  【自在天】 见大自在天条。

  【自在王】 大日如来的尊称。

  【自性】 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

  【自性行】 四种性行之一。

  【自性戒】 又名本性戒,即不待佛制,自性便可受持的戒,如十善戒是。

  【自性身】 四身之一。见四身条。

  【自性三宝】 自性本具的三宝,如众生具有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其性常寂圆净为法宝,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

  【自性弥陀】 自性就是弥陀。依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毫无差异,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

  【自性清净心】 又名如来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净,离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

  【自性五分法身香】 见五分法身香条。

  【自相】 一切事物,皆有自共二相。见共相条。

  【自相空】 十八空之一。

  【自恣】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著其他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自恣日】 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

  【自恣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自调】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自调自净自度】 见自调条。

  【自证】 亲自证悟和体验。

  【自证身】 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及四种法身中之自性身。

  【自证分】 见四分条。

  【自心佛】 自己心里的佛。因自己的本性,原是与佛一样的。

  【自体分】 与自证分同。

  【自乘果】 三乘各自的圣果。

  【自比量】 因明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自行化他】 又叫做自利利他,即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教化他人。

  【自受自用】 见报身条。

TOP

  【至教量】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声量等,为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至德具足益】 谓信仰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具足无上的功德。

  【舌舌】 讽诵经偈时,因为念得很快,所以将文字的声音省略,如念南无阿弥陀佛,只念做南无佛是。

  【舌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是表示多生多世都不妄语。

  【舌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舌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行】 指身口意的造作。

  【行人】 修行的人。

  【行法】 修行的方法。

  【行果】 修行与果报。

  【行者】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头发修行的人。

  【行苦】 三苦之一。见三苦条。

  【行相】 行事的相状。行相有粗有细,如前六识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识的行相细而难明。

  【行脚】 禅僧为了寻师访友及求证佛法而到处旅行。

  【行舍】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行阴】 五蕴中之行蕴。

  【行教】 偏重于修行的教法。

  【行业】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恶行为。

  【行解】 修行和知解。

  【行树】 成列的树林。

  【行愿】 1.实行和心愿。2.实践自己的愿望。

  【行证】 修行和证悟。

  【行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行供养】 修行善法以供养诸佛。

  【行不退】 永不退失菩萨的大行。

  【行满成佛】 见四满成佛条。

  【行境十佛】 修行圆满而证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TOP

  【衣】 指出家人所穿的袈裟。

  【衣法】 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指正法,内传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

  【衣钵】 衣指袈裟,钵是出家人用来盛施主供养食物的应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并可作师承的信证,衣钵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

  【西天】 指印度,因印度在中国的西方。

  【西牛货洲】 位在须弥山西方的大洲名,因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为牛货。

  【西方净土】 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西方同居土】 指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因其土凡夫与佛菩萨共同居住。

  【伎乐】 音乐。

  【任运】 任法之自然运动,不加人工的造作。

  【吉祥天】 吉祥天女。

  【吉祥坐】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

  【吉祥忏法】 金光明忏法的别名,因金光明忏法是以吉祥天为道场之主。

  【同体大悲】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TOP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七画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2.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神】 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伽耶山】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但中】 离开空有二边,但取中道,叫做但中,为天台别教的中观。

  【但空】 小乘人分析诸法时,但见空而不见不空,叫做但空。大乘菩萨却说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叫做不但空。

  【但三衣】 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的三衣,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位妙】 十妙之一。

  【位不退】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堕落退失其地位。

  【住心】 安住于道的心。见十住心条。

  【住劫】 四中劫之一。

  【住果】 安住于所证得的果位。

  【住相】 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住持】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住持三宝】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土】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佛七】 设立道场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弥陀佛的都叫佛七,念观世音菩萨的叫观音七,念往生咒的叫往生七,但也可以都叫做佛七。

  【佛日】 1.(喻)佛能破除众生的痴闇,如红日能破除一切的黑暗一样。2.(喻)佛法慈悲广大,普渡无私,如日之遍照大地。

  【佛化】 佛的教化。

  【佛母】 1.佛从法生,故法即是佛母。2.般若波罗蜜为生诸佛之母,故称佛母。3.释尊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佛母。

  【佛地】 达到成佛的地位。

  【佛印】 1.诸佛的印契,诸法实相就是诸佛决定不变的印契。2.佛心印的简称。3.指宋金山寺僧,名了元,有辩才,苏东坡常向他请教。

  【佛因】 成佛之因,即一切善根功德是。

  【佛位】 佛的地位。

  【佛戒】 又名佛性戒,或佛乘戒,就是成佛的戒,也就是梵网经所说的大乘戒。

  【佛身】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具】 庄严佛坛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炉等是。

  【佛事】 念经拜忏。

  【佛会】 礼佛诵经的法会。

  【佛教】 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主张慈悲平等,在后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今盛行于世界各地。

  【佛海】 (喻)佛法广大如海。

  【佛果】 佛的果位。

  【佛经】 佛教的经典。

  【佛界】 十界之一,即诸佛的境界。

  【佛祖】 1.佛与祖师。2.佛教之祖,即释迦牟尼佛。

  【佛记】 将来必定成佛的记别。

  【佛智】 佛陀的智慧。智度论说:‘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

  【佛道】 佛所证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梵语菩提,新译为觉,旧译为道。

  【佛说】 佛金口所说。

  【佛慧】 诸佛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佛宝】 三宝之一。佛是觉者的意思,能自觉,又使他觉,自他之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的真宝,故称佛宝。

  【佛陀】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见佛条。

  【佛眼】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

  【佛乘】 又名一乘,即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佛号】 佛名。

  【佛境】 佛的境界。

  【佛法】 1.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门是。2.佛所得之法,即无上之真理是。3.佛所知之法,即一切诸法是。

  【佛法藏】 即如来藏,亦即真如之理体。

  【佛法寿命】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寿命,因为戒律若行于世,则佛法不灭。

  【佛性】 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佛性常住】 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意思。

  【佛性真如】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佛灭】 佛入涅槃。

  【佛灭度】 与佛灭同义。灭度是灭烦恼和度苦海的意思。

  【佛种】 能生佛果的种子,如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是。

  【佛种性】 能生佛果的种子体性。

  【佛生日】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言量】 又叫做圣教量,即以佛神圣的言语作标准而决定是非。

  【佛知见】 佛的真如灼见。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

  【佛立三昧】 又名般舟三昧,因此三昧于成就时可以见到十方诸佛站立于其前,故名。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佛成道日】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具十身】 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佛足顶礼】 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佛后普贤】 在成佛之后,再修像普贤菩萨一样利益众生的行法。

  【佛欢喜日】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证道者多,十方诸佛欢喜。

  【佛前佛后难】 八难之一。见八难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