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五)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五)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五集)


2003/7/7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看系念法事第三时「僧宝赞」,我们将文念一遍:


  【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盃过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这一段的赞颂给我们的感想最为深刻。因为现在我们在形象上来说,是居『僧宝』的地位。我们是不是称得上为一个「僧宝」?我们有没有常常做这样的反省!古人说得好,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思惟过?既然发心出了家,就要好好的去办出家人的事业,出家人是什麽些事业?这赞颂里面都说清楚了。我们要自己问问,我们有没有做到?

  前面跟诸位略说「僧」的大意,僧是个和合的团体,四个人以上称之为僧、僧团。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念誓词「皈依僧,众中尊」!众是团体,僧也是个团体,这个团体在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尊就是尊敬的意思。为什麽他值得人尊敬?因为他是和合僧团。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六和敬」。六和敬「见和同解」跟诸位说过了,「戒和同修」,戒律重要!最低限度要落实《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们居住在一起依众靠众,互相的勉励,互相警策。看到同学不如法,我们如法不如法的标准就是十戒二十四门威仪。

  实在有做不到的地方,为现实环境形式所逼,没有法子做。譬如「不持金钱」这一条戒,在现实的环境里面做不到,你出门,现在人出门不带钱行不通。在佛教的国家,行!像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这些是佛教国家,出家人不要带一分钱。为什麽?你有困难,周边的人都会帮助你,都会供养你,你不必操心。除了这些国家之外,一般社会大众不愿意供养你。你坐车得要买票,你没有钱,人家那一张票不会供养你,逼着你身上非带钱不可。真正要做得很清净、很圆满,不得已也有个办法,你出门的时候,有在家居士陪你。你身上确实不带钱,需要用钱的时候,他帮助你,这个行,这在古时候戒经里头也许可。那是做得很清净,也是应该的。出家人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行动,行动一定是两个人以上、三个人以上,这样才如法,避免讥嫌,佛想得很周到!

  所以,我们看到「僧宝」这两个字生惭愧心。惭愧有什麽用处?最要紧的是改过自新。我要向这个标准去努力,我希望早一天能做到。今天在这个世间修行不是容易事,什麽原因?外缘不好。佛法因缘生,古时候的道场都是十方道场,没问题!你只要是出家人,哪个地方道场都可以挂单,都可以跟大众在一起修行、生活。现在许许多多道场都是子孙庙,你跟他没有关系,他不接待你,他一餐饭也不招待你。你必须跟他们的常住熟悉,是朋友,这个还可以,人情佛事。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道场太稀少了!中国、外国都一样。所以,如法的见不到,不如法的就自然变成如法了,这是个很悲哀的事情。

  所以从前黄念祖老居士常讲,古时候佛门里面修行成就的顺序,比丘第一,修行、开悟、证果,往生的最多。其次比丘尼,再其次在家优婆塞,最後是优婆夷。现在末法,颠倒了!真的颠倒了,现在修行开悟、证果的没有了,真正念佛往生的,五戒十善能够还修得不错的,念佛往生的最多的是在家优婆夷,其次的在家优婆塞,再其次的,他说是出家女众,最後的是出家男众。我看现在出家男女众已经差不多了,很不容易成就。

  我们在这几十年当中,没有被这些习俗染污,依旧还能行在道上,这什麽原因?我跟同学报告过,师承有关系,得力於老师的教诲。离开老师之後得力於经教,没有一天离开经教,经教是真正皈依处。我学佛五十二年,在讲台上四十五年,这几十年当中经过许许多多的风浪、zai 难,没有受影响。什麽原因?你应当要知道,这是真正想成就,应当要学习的。我的经历,跟我久的人你们都看到,一次挫折、一次打击,消业障、增福慧,境界提升。决定不能随顺烦恼,决定不能够怨恨别人。如果有这个念头起来那个麻烦大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

  解怨释结不是在对方,是在自己内心,自己内心里面的怨结把它化解,以真诚、恭敬、清净、平等待人,你自己才会有进步,才能成就道业。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永远记住蕅益大师的教诲,「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非、善恶从哪来?是自己内心。所以要从自己内心把是非善恶化解掉,这是真正修道人,真正成就「僧宝」。别人不持戒,我自己要持。持戒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最低的十善五戒、《沙弥律仪》,这是在家出家都可以学习的。

  持戒修定,受持大乘经教。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做到,把我学习的统统落实做到。做给社会大众看,这就叫演,演戏、表演;除了做到之外,有人来问,要讲解给人听,这就是「说」。这是出家人本分的事业,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他老人家一生,示现大彻大悟之後,就开始教化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三百余会,从前讲会,现在讲活动;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办大型、小型的活动(教学活动),办三百多次。

  像我们现在学院在此地,我们的活动一年办四次。我们一次是七个七,就是七十天,春夏秋冬,每一季办一次;从前的术语叫「会」,我们现在叫活动。我们这边的活动是办佛学讲座,解行并进。我们的行门是念佛,执持名号。解门,我们开一些科目专修专弘,一门深入,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不杂修,决不好高鹜远,老老实实,这个功德真正不可思议。影响面愈广,时间愈长愈不可思议。所以总得要发心,给佛法修学人做个好样子。

  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人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什麽原因?做出的样子不好,不是佛法不好,他没有去做,打着佛的招牌,思想、言行与佛法完全相违背。一般人没有深入研究佛法,看到你这形象,就毁谤了整个佛法,你的罪多重!如果你做得好,让社会大众看到欢喜赞叹,他赞叹你,就赞叹整个佛法,你的功德多大!所以『僧宝不思议』,这个不思议在今天来看是双关语。做得如法,你的功德不可思议;做的不如法,你的罪报不可思议。

  『身披三事云衣』,这一句是讲的袈裟,代表出家人。这个「三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以上到二十五条都叫做大衣,就是佛门的大礼服;七条是常礼服,普通的;五条是工作服。世尊当年在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还有一个具,具做什麽用的?晚上睡觉舖在底下的。睡觉盖的,盖的就是三衣。因为佛出现在印度,印度是属於热带,三衣足够了。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後,中国是温带,往北方逐渐接近寒带,所以它有春夏秋冬,这个三衣在中国没有办法保暖。佛法确实重实质不重形式,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佛法传到中国,中国人还是穿自己的服装。

  三衣,三衣搭在我们自己衣服上面,你看我们现在穿的这个叫海青,海青是中国衣服。现在出家人我们所穿的这个衣服,是明朝时候一般老百姓穿的衣服,我们穿的是明朝的服装。海青是礼服,宽袍大袖子,这个礼服是汉朝时候的,佛教是汉朝传到中国来的。出家人跟在家人差别在哪里?在家人礼服的领子、袖口绣花。你们看到舞台表演,中国唱平剧的、崑曲的,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打扮,戏装,那个礼服是海青,但是它绣的有花纹。如果是作官的,他里面绣的有花纹。那是什麽?是他的阶级,颜色里面的花纹代表他的身分。出家人素色的完全没有花纹,差别在此地。民间百姓领子也绣一点花纹,很简单的花纹;出家人什麽都不绣。

  所以我们的三衣,披在身上这个咖啡色的,这是三衣。我们披在自己服装的上面,只有在行礼的时候,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活动是讲经要穿,要搭这个衣。听经也要搭这个衣,这是表示恭敬。在家居士如果受过菩萨戒的,也要搭衣,菩萨戒搭缦衣。缦衣就是没有这一条一条格子的,在家居士菩萨众。「云」是比喻,这个衣确实是一块布,不像我们中国衣服有领子、有袖子,它没有,就是一块布,展开来真的像一片云彩一样。「身披三事云衣」,这就是现出家相。

  『浮盃过海刹那时』,这是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代,也就是东晋时代一位出家人,杯度和尚,这个出家人《高僧传》里面有,《神僧传》里头也有。他确实显过神通。过海,他不是坐船,他用一个杯子,踏在杯子上就过海了。好像达摩祖师用一根苇草,竹苇渡河,这都是示现神足通。我们知道,有神足通的人,在小乘至少是三果以上。阿那含、阿罗汉有这种能力。诸位要看要查这个资料,《高僧传》有,《神僧传》里头也有,也有一些「山志」里头也有。他圆寂在东晋时代,也是南北朝时代。公元四百二十六年,帝王年号,我一下记不得了。我记得公元,公元是四百二十六年九月,他过世的。葬在现在南京,有个地方叫覆舟山,葬在这个地方。他曾经在中国许多省分,到处游化四十多年,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在当代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

  我们看他这种行持,你就晓得他的戒行清高,所以僧宝就举他来做例子。香港九龙青山有个青山寺,杯度和尚曾经在那边住过。这个「浮盃过海刹那时」,是不是那个时候现神通的?因为九龙对面到大屿山,到香港岛都是过海,他是不是在这个地方显的神通,我们就不得而知。但是确实有这桩事情。我到青山寺去参访的时候,这些古蹟还都在,这是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去参访杯度和尚的古道场。现在香港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快,七七年那个地方是荒郊、乡下,没有人去的,我们记得走了很远才走到。现在高速公路修筑,从前大概是两个半小时的行程,现在好像半个小时到了,这高速公路。举他,这是个僧宝,是我们的榜样。

  『赴感应群机』,「感」是信徒的礼请,信徒请法师讲经说法,没有拒绝的。出家人本分事情就是这个,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赴感应群机」。世尊也是这样的,足迹遍五印度,哪里请哪里去,游化人间。但是在中国有很多祖师大德不出门,住在这个山,一住住几十年不下山的。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不一样,有没有违背世尊教诲?给诸位说,没有违背,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中国人,中国的社会对於师道非常尊重,「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不像佛法里面大乘菩萨,菩萨作不请之友,你不请我就来了。中国人对师道非常尊重,所以出家人要想成就,先要定下来。

  游化的人,在中国是两种人,一种是自己道业没有成就,出去参学,成就自己的定慧,然後你才能教化众生,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参学回来之後,他会选择一个有缘的地方住下来,这一住可能一生都不出门了。像我们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出家的时候是跟道安法师,道安是他的剃度师,也是他的传法师。道安大师圆寂之後,他选择江西庐山,在庐山建念佛堂。召集志同道合,都是喜欢念佛求生净土的,都是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专求往生,一百二十三个人。以虎溪为界,不出这个界限,一生不下山,心是定的,不跟外头接触。有信徒到这个地方来朝山,可以,来请教可以;没有请法师出去的,没有。

  以後中国各个宗派的祖师大德,几乎都是这样的。住在一个道场,心是定的。他在这里面教学,你想来学,你到他道场去学,形成各个宗派的祖庭。像华严的杜顺、云华、贤首、清凉,清凉住在五台山,专门学习《华严》,讲解《华严》,注解《华严》,依《华严经》修行。天下喜欢学《华严》的,你到五台山去学,五台山好比是一个「华严大学」,变成专宗。想学《法华》的到天台,浙江的天台,智者大师在那边教化;想学「法相唯识」的,长安大慈恩寺窥基法师;想学戒律的,终南山道宣律师。这些人住在一个道场、一个深山里面,不出来的。

  杯度和尚好像没有一个自己固定道场,哪个地方礼请,他就到哪里去,这里住几年,那里住几年,一生游化,所以他不能成为一个祖师。但是很像释迦牟尼佛的行持,给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但是祖庭是中国的特色,中国佛教的特色,有好处,真正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别人。为什麽?他心是定的。戒定慧三学同时成就,真的叫三学等运,容易成就。要是在外面游化,自己没有很深的定慧,不容易。为什麽?游化你接触的面很大,那个面是什麽?诱huo。你能经得起诱huo吗?你六根接触五欲六尘能够不动心吗?如果还动心那就太危险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後一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所以,这些祖师大德知道,末法诱huo力量就更大。现代的诱huo力量,比起晋朝时候(杯度是晋朝时候人)超过几百倍,甚至於超过千倍,诱huo的力量太大。所以从前修行人,不要说修行人,读书人心都是定的,各行各业。不像现在,现在人心是浮躁的,可以说一点定力都没有。小小的一个风浪都当不起,喜怒哀乐就爆发了。你要常常到各地去讲经,接触不同的人事物,要是没有相当功夫,应付不了,你不可能不堕落。讲经有没有功德?没有!这是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那讲经结果是什麽?福德,三界有漏的福报。你还要讲得很如法,如果讲得不如法,信口开河,随着自己的知见去讲,那你造业!所谓是「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贻误大众,罪过不轻。

  规规矩矩,我们今天讲经,自己没有本事,为什麽?你没有悟(悟入),没有开悟,大彻大悟之後,你才能讲。大彻是什麽?明心见性!诸佛如来、菩萨、声闻,他们讲经说法都是自性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我们流出来是什麽?流出来的是烦恼,流出来是习气。这怎麽能讲?古时候的大德,没有开悟不能讲经,没有见性不可以做注解。所以古来的注疏都是正知正见,没有错误的,他不明心见性,不可以做注解的。不像现在,现在民主开放,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扰乱视听。

  所以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我们读经看注解看古人的,一定以古注为主,古注看不懂,看现在人的注解做个帮助。一定要以古注为根本,从古注里面去悟入,我们不能够大彻大悟,有小悟处,积小悟成大悟。有个几次大悟之後,虽然没有彻悟,我们可以把古人的注解用现代的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没错,这是我们今天能做得到的。老师当年教我们发心讲经,给我们的这个方针、原则,我们几十年都遵守。

  换句话说,讲古人的注解,讲自己修行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做参考。真正到自己见性,契入境界,行,那个时候你能讲;没有入境界不可以。所以「赴感应群机」,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法身菩萨。最低限度也要像李老师从前所说的三果罗汉,就是阿那含,要有这个本事!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八十一品思惑差不多也断一半,真正能保持自己不退转,这才能做得到。不然一定要跟善知识住山,跟定一个好老师。

  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也有一个很有名的佛教的祖庭,比叡山,日本人称它是佛教的母亲。几乎日本所有宗派的创始人,这些高僧大德都是这个山上修行出来的。我去看过,我也问问里面的住持,过去祖师大德们在这个山上修行,住多久?他告诉我,最少的十六年,没有少过十六年的,超过十六年的很多。十六年不下山,当然他有成就,常常往外面跑的,不可能有成就。李老师往年也是劝我住在一个地方,我是被环境所逼,自己没有道场,那就是「赴感应群机」!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所以也过一个周游列国的生活。真正到晚年,才有这麽一点小的福报,在此地建个道场。这里建道场,我就不想下山了,以图文巴为界限,完全定下来。

  但是今天时局不许可,这个世界zai 难太多,众生太苦了,如果为多元文化,就是团结族群、团结宗教、世界和平,为这个事情我还是要出一点棉薄之力。不是为这个事情,我不会下山。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人接替,有人接替,我就欢喜无量,我就不下山了,至少要做个几年好样子给人看。所以我们读到这个「赴感应群机」,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但是在今天动乱的时代,要想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秩序,太难太难!我们今天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奉献自己一点心力,无论到哪里去都是为这桩事情。好在现在有远程教学,我们有网际网路,我们有卫星电视,可是偶而还是要自己亲自去跑一趟,才产生影响的效果,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帮助他们省悟过来。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五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僧宝赞」:


  【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

  这两句标准很高!『堪』是真正能够胜任,我们想一想,我们能做『人天功德主』吗?这一句接上面来的,「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杯度禅师没有问题,至少是证了果的阿罗汉,绝对不是普通人。想想我们行吗?我们常常讲,尤其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各地方讲经,用一个总的讲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我们能够做到人间一个好样子、好榜样,这个标准比这两句话高多了。

  人间、天上,天包括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我们就不谈了,因为他没有形相,那是长寿天,你讲经说法他也不会来听。色界天喜欢听经闻法。我们有资格吗?能胜任吗?人天,不是福德主,是功德主!功德跟福德差别很大。世间人到佛门里面来烧香拜佛、布施供养,求什麽?求福。福田,出家人是「福田僧」。这个衣服,看到这样一块一块的,大家说这是福田衣;到这儿来种福田的。真能有福给他吗?我们修行的如法,他得福报,我们真的修行证果了。如果我们修行不如法,将来堕三途,他还有福?福报尚且这麽难,功德就更不必说了。

  功德是什麽?我们不但自己成就,而且还帮助他成就。什麽是功德?戒定慧是功德。持戒有功,得清净、平等就是德,清净、平等是定;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这一句就是说,你确确实实能够做人间、天上的好老师,你帮助人天大众成就戒定慧三学,你才叫功德主。自己戒定慧三学都没有成就,你怎麽能帮助天上人间这些大众成就戒定慧三学?「人天功德主」,我们想一想,最低的水平、标准,也要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破四相,你才有资格做人天功德主。破四见我们不说,至少要破四相。确确实实无我、无私,确确实实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的享受,彻底断了贪瞋痴慢疑,你才「堪作人天功德主」!你的德行、智慧、善巧方便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你怎麽能做人天功德主?

  後面这是讲自己德行最重要的,这是人天功德主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坚持戒行无违』。你就晓得我们今天为什麽要这样强调、这样要求落实《沙弥律仪》?十条是戒,後面二十四门是行,威仪。其他我们不敢说,为什麽?比丘戒、菩萨戒太高了。我们做人都不会做,还谈什麽?学佛先学做人。印光大师出现在近代了解现代的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的演变,伦理道德、圣贤人的教诲全面崩溃,人要遭受大苦难。印光大师不再强调戒行,强调什麽?《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的是什麽?深信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了凡四训》内容是讲这个。你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你相信了,你才会发心断恶修善,希望自己将来有好的果报。

  於是祖师教我们修《感应篇》,学《文昌帝君阴骘文》,他把《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代替戒律。这个好,这不是经典,不是从外国传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的,自己写的。所以印祖一生提倡这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安士全书》里面有四种,第一种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占全书分量的二分之一。後面三篇是「万善先资」戒杀;「欲海回狂」戒淫;最後「西归直指」劝念佛。你看看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用的苦心。从实际上看就是持戒念佛,深信因果,持戒念佛,他一生到处提倡,真正是挽救当前劫运的不二法门。印祖用这个方法落实,「坚持戒行无违」,着重在决定不能违背。

  你要违背,你以後的日子难过,未来不堪设想,未来是三途恶报。三途很容易进去,很不容易出来,你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否则的话到时候你堕落了,那个时候後悔来不及了。所以修行真干在什麽时候?我常常勉励同学现在就要干,现在开始干,下定决心干已经迟了,不能再迟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深信因果,持戒念佛」是真的。为什麽?你带得去的,决定是善因善果,好因好报,为什麽不干?人一生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不离圣贤,怎麽样不离圣贤?就是不离圣贤的教诲。

  世间书,我们从前在台中接受李老师的教诲,李老师教我们三样东西,一个是「四书」,一个是《五种遗规》,另外一个是《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学文字、学文章的,前面两种是德行、是学问的。够了,一生受用不了!佛经也不要多,有这几种一生受用不尽。印光大师讲的这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们平常学习的这个净宗法门,净宗的「五经一论」,又加上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够了,不要再搞了!我们一生专修专弘,把心定下来了,一门搞通了再学一门。

  一生当中有一门为主,主修一门,其他的都可以学,是补充你主修的这一门,在这一门里面发挥。我们决定不再搞多了。多了消化不了,受不了。能够这样子守住,这也叫戒行。戒是规矩,戒是净戒,我只守住这个范围,好好的来学习,其他千经万论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迟!到极乐世界,我们证得了无量寿,有的是寿命,有的是时间,何况那个地方老师好,同学好,修学环境好,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不能够贪多,要专精。

  用经论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我们的想法、看法不违背经论;我们的言语、行动不违背戒律。用戒律做标准,修正我们行为;用经论做标准,修正我们思想、见解,我们修行有标准,违背就错了。「坚持」就是决定不违背,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真干!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违背,这叫「坚持」。别的人坚不坚持与我不相干,我决定不能看着别人:别人做我也做;别人不做,我为什麽要做!那你就错了。别人走三途路子,你也跟他去!别人堕阿鼻地狱,你也要跟他去!那你就大错特错。别人好的可以学他,自己要有智慧、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辨别邪正因果,你要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跟定老师,没有善知识的时候,你一定要跟定经教,学哪一部经教,一定要遵守经论里面的教诲。

  现在一般同学都以《无量寿经》为自己修行的标准,很好!《无量寿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全经自始至终,每一品里面都讲到戒律。讲得最多的是三十二到三十七,这个一大段的经文你仔细去观察,里面是详细给我们说明五戒十善。有正面的学习,有负面的因果,所以我们把它提出来,做为晚课读诵的经文,目的是希望每天依着经教修忏悔法。读这段经文随文入观,一面念一面想想自己,佛教我们做的,做到没有;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违反了没有。反省、改过、自新这叫真正修行,这个晚课做得就有功德。有口无心那个不行。再看这个赞颂末後两句:

  【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稽首』是顶礼三拜,我在这个地方顶礼三拜。希望你虽然在远方,你看到、你也听到,你知道我心里面的意思,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尤其是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这个境界里面,空间没有,远近没有,时间没有,先後没有,法身菩萨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怎麽会不知道?即使在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这个地方十万亿佛国土,他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这个地方小声说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清楚楚,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无量寿经》上讲得好,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人,凡圣同居土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他都晓得,你能暪过谁!

  万万不可以自欺欺人,欺骗凡夫容易,初住菩萨以上,你没有办法欺骗他,他对你太了解、太清楚,你生生世世所作所为他统统知道。声闻、缘觉,天神、鬼神也有小通,你生生世世他未必知道,你现前所作所为,暪不过他。所以古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家怎麽不知道?所以你的心正、行正,诸佛护念、善神保佑,恶神也尊敬你!为什麽不干?你学佛心地愈清净,功夫愈好,这些境界的感应愈显着。这个境界决定能够增长你的信心,坚定你的愿行。为什麽?你完全了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道上不孤单,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振锡杖提携』,我们是凡夫,需要人提拔!僧宝距离我们是最接近的。出家人这一根「锡杖」是不离手的,什麽用处?出门托钵用的。出去托钵,一般人家大门都是关着的,你要是敲人家门很不礼貌,不可以敲人门的,那怎麽办?我在外面托钵,他又不知道。摇锡杖,锡杖一摇,锡杖里头通常拴有铜的环,或者铁的环,摇起来有声音。里面的人听到外面有人摇锡杖,就知道有出家人来托钵了,他自然会开门出来供养。如果他今天没有东西供养你吃的,他不开门,锡杖摇三次,门不开,赶紧走,不能在那里逗留,就托第二家。

  佛规定,托钵不可以超过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回去念佛。但是还是有得吃,因为托钵不是托了一面走一面吃,不是的,那是犯威仪的。托完之後回到道场,还是大家一起吃。有托多的就分给少的,没有托到的,都可以分到。「振锡杖提携」,我今天托钵没有托到,那个托得多的分一点给我。这是事,从这个事引申,我们修行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迷惑、遇到障难,要靠善知识提携,要靠善友来帮助;这些善友,僧宝!讲到这个地方本来可以告一个段落了,这里头还有一层深的意思,在家人也是僧宝。

  这怎麽说法?因为「僧」的意思,不分在家、出家。只要修六和敬严持戒律,四个人在一起,在家人四个人在一起也是僧宝,也是僧团,你一定有真修行。佛门里头出家有四种,这个一定要晓得。第一种身出家,心没有出家。形象上是个出家人,他的思想、见解、行为是在家人,这不是僧宝。这种出家人就是古大德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他们将来要还债的,他没有如法修行。

  第二种心出身不出。这是在家真正修行人,他是僧宝。虽然形象是在家人,但是他真的修得跟出家人一样,没有两样,这属於僧宝。

  第三种身心俱出,这当然是最标准的出家人。身出家,心也出家,真正於尘世(尘是尘土的尘)一尘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地方赞的僧宝,要晓得是心出家的,身出心也出的,这才是真正的僧宝。

  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不是讲世间一般的平民,不是的。是讲在家学佛,在家学佛他身没有出,心怎麽样?心也没有出,身心都不出,讲在家挂居士的名,心不向道。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没有随顺经论教诲,身心都不出。所以这四种都是指佛门四众弟子,不入佛门的不在数。这个我们必须要懂。

  所以,出家在家一定要真干,你才算在僧宝里头。如果不是真干,僧宝里头没分。没有分,造不造业?当然造业!怎麽造业?我说出来大家能理解,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过不轻。诸位都知道,五逆十恶罪里头有破和合僧,有这麽一条。破和合僧的罪是堕阿鼻地狱,很重!你破坏佛教形象,你想想看,这个罪等不等於破和合僧。我是个出家人,做得很不如法,让社会大众看到我就骂佛教,骂我个人不要紧,整个佛教都被他骂到了,你想这个罪多重!在家学佛的居士,学得不如法,让社会大众:你还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这样的!你有没有罪过?连累了整个学佛的人,连累了整个佛法,这个事情真的严重。

  为什麽古时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那些出家人,受到国王、大臣、士大夫(就是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那麽样的尊敬,什麽道理?那个出家人,真是为佛争光。有道德、有学问,严持戒律、说法利生、辩才无碍,於世出世间法一无所求、一无所取,谁不尊敬?所以真的是「堪作人天功德主」。帝王、将相甘心皈依,以你为师!为什麽我们今天出家人在社会上受人瞧不起?我们自己要回头认真去想想。是功是罪、是祸是福,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你不真干,你怎麽对得起佛菩萨?怎麽对得起代代相传的祖师大德?怎麽对得起十方善信,出钱出力来供养你?人家辛辛苦苦赚一点钱来供养你,为什麽?你又凭什麽能消受得了?所以「三宝赞」里头,我们看到「僧宝赞」感慨万千!自己深深的反省、检点,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回头,不能不改过!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开示,这是中峰禅师说的话: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

  这段开示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这四句。这四句也是对我们学佛人,无论是在家出家,也是当头棒喝。『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这里就说明了,造善、造恶是一个心。这个心不造善就造恶,肯定的。念佛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你心里头无论想什麽样的善法,将来都有善果,善果不出人、天。你心里面想一切恶法,果报不出三途。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业,不是善业,就是恶业。随顺圣贤的教诲,善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恶业。现在这个社会麻烦了,为什麽?圣贤教诲没有了,没有人说了。圣贤教诲这些典籍,流通的量很少,没人读。

  早年我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印《四库全书》,那个时候我想买,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钱。以後世界书局又出版了《四库荟要》,当时我很欢喜,我想《四库》现在流传在这个世间还有几套。从前老人告诉我,当年乾隆皇帝那个时候,《四库全书》的原本是手写的,一共写了七套。这麽多年来,经过战乱,改朝换代,损失了、被毁掉了、散失了,可惜!大概中国大陆还有两套,台湾有一套,三套。残缺的本子、不完全的也还有一些,但是《四库荟要》没有了。《四库荟要》当时只有两套,一套在摛藻堂,这是乾隆的书房,在皇宫里面。另外一套在圆明园,圆明园有一套《四库全书》,一套《荟要》,八国联军的时候把园明园烧掉了,这两套统统毁掉了。所以《荟要》就剩一套。

  希世的孤本!世界书局印出来了,我非常欢喜,所以那个时候有些同修帮助我,我就买了一套。买了一套,我自己没有能力读,我就想到应当要送回中国大陆,因为中国大陆没有,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我就发心,以後尽一切的力量买了五套。这个五套,第一次送给中国大陆,送北大,北京送一套,送北大;南京送了一套,是南京师范大学;上海送了一套,复旦大学;安徽,这是老家,也是桐城派的发源地,送了一套,这是安徽大学;另外一套,送给乾隆的老家,东北,我们送的是长春大学,乾隆的老家。

  以後陆陆续续有钱就买,所以总共买了三十四套,全中国每一个省、特别市、自治区各送一套,在这一个地区里头选择最好的一个大学,希望这些东西流传久远。到最後有一位居士来告诉我,他发心送我一套《四库全书》,我非常高兴。我向商务印书馆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最後一套,最後一套卖给我的。总经理告诉我,这一套书,假使一个人从小出生就会读,一天读八个小时,读到一百二十岁都读不完。我买的那一套,现在就放在我们新教堂里面。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书印的数量,在我估计大概是三百套。他说没错!只印三百套。《荟要》,在我那个时候估计,应当是印五百套。

  去年,我到台湾去讲经,遇到世界书局的总经理,我才知道,他们只印两百套。为什麽?这书没人读了,印多了卖不掉。印两百套,现在他们还剩八套。你就晓得多麽困难,古圣先贤的东西,现在没人读了。现在人读的东西,读什麽?不是读书,电脑、网路。网路里头内容我不知道,我只听说里头五花八门,大概总是百分之七、八十是负面教材,这还得了!教人杀盗淫妄。换句话说,你天天接触这些东西,你的心决定被这些恶法染污,你起心动念不善,果报不堪设想。

  今天学佛的人好像是挺多的,真正学佛又有几个人?你要是一层一层淘汰,淘汰到最後,在全世界来讲,恐怕一百个人都找不到,我这是估计的很大了。真正学佛的人,在全世界一百个人找不到,你说这还得了吗?都是这个念头,造善是它,造恶也是它,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警觉到。自己好好想一想,我走佛道,还是走地狱道,认真好好去思惟、去想想。现在时间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