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四)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四)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四集)


2003/7/7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看第三时慈云法师的「净土文」後半段看起: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一个人在世间寿命长短都有一定,凡夫总是业力主宰,也就是业报。如果真的明了业报,对於生死自然就看淡了,不会贪生怕死。因为这一个业因报完之後,下面一个业因又生起来,就如同植物开花结果,果成熟就落了,果里面又有因。果里头有核,核是因,因落在地上,大地是它的缘,它又会生根、又会发芽,将来又会开花结果,那是第二次的果报。因果循环永远没有止尽,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我们懂得这麽一个道理,生死就一丝毫恐惧的心都没有了。你会怎样?你一定会在这一次果报里面种善因。这一次果报像一个桃一样,现在你是个果,果就是已经长成桃,但是它还没有熟透!熟透了它就落下来,在树上自己就掉下来,不必人去采。桃里头有核,就是又有因,这一生造的因,因要好!因好下一次的果报不就更殊胜,更好了吗!因如果不好,果报就不好。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决定不会胡作妄为,决定会记取古圣先贤的教训,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智慧,我们吸收,把它变成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来生美好的前途,这是正确的,这是六道凡夫。

  如果是佛菩萨、阿罗汉,这是正觉,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他就不是业力,他是愿力。他到这个地方来没有别的事情,他不是受果报的,他是来教化众生的,是来演戏的。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做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他做这些榜样,做样子给大家看的。那麽他在世间有没有寿命?也有。寿命是依据什麽?依据缘!缘就是我们现在讲,他在这个地方演说,表演、说法,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喜欢听,喜欢学习?如果有,那就有缘;如果没有,那缘就尽了。缘尽了,他就走了。有缘就住世,没有缘就离开,就隐没了,到别的世界去了。

  我们知道宇宙之大,世界是无量无边。他得大自在,哪个世界有缘就到哪个世界去,他的业没有了。业怎麽没有了?从哪里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业就没有了,这是从总的来说。人没有自利的念头,没有自私的念头,他的业就没有了。自私自利都没有了,诸位想想还有名闻利养吗?还会有五欲六尘吗?还会有贪瞋痴慢吗?当然什麽都没有。自私自利好像是树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这个树的枝叶花果,根没有了,统统都没有了。

  所以佛法重视在「无我」,《金刚经》上讲菩萨跟凡夫的差别,菩萨就是「无我相」。实在讲四相「无我相」是根。既然无我,哪里还会有人?哪里还会有众生、有寿者?後面三相还不是都从我相起来的!我相是个根,所以「我」没有了,什麽也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烦恼,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你所有一切烦恼、业障习气都没有了,都从这个地方来!这是凡圣的分水岭,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

  人到无我,你说跟哪个人不能相处?人与人之间为什麽有不能相处的?利害冲突。就是自私自利,跟我有利的:这个人好,我很喜欢他。对我没有利益的,或者是他能侵害我的利益的,这是敌人,就对立了,不就这麽回事情!所以做到无我无私,这真正是转烦恼为菩提,转业力为愿力。愿力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不自在的!他确实没有生死,不是因缘果报,他是乘愿再来。缘聚缘散,有缘他就来应,缘是能感,自自然然他就来应;缘尽了,这个应就没有了,就隐没了,就这麽回事情。

  所以『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这是修行有了功夫,自己知道业报尽了。这是凡夫,凡夫晓得业报尽了,这一世的业报尽了,来世的业报成熟了,自己知道,多数人生天。生天自己知道,就是这一生种的善因,做的好事,来世生天。如果是乘愿再来的,当然更没有问题,那境界比他高。这个地方化缘尽了,他到别的世界去应化。实在讲应化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应化的身体无量无边,这个地方没了,那个地方现了。其实是不是真的此地没了,那个地方现,不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才是正理,这才是真正事实真相。不像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确确实实是你离开这一道,到别的道去投生去了。你没有这麽大自在;「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没有这麽自在。大彻大悟的人,他有这个自在。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几乎都有这个能力。但是虽然都有这个能力,在临终时候他的瑞相不能现前,那是什麽?他还有相当重的业障障碍住他。这是在助念的时候往往我们能看见。他走的时候很多人助念,看他,嘴唇也在动,好像是也是跟着我们念佛。没错,有时候是跟着念佛,但是有时候是他看到佛来接引,他嘴巴在动是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要跟佛去了,他没有声音,没有力气,说不出来。你仔细观察表情上能现出来,就是他很安详,他很欢喜,你看他的表情,走的时候很安详、很欢喜,这是佛来接引。

  但是有些时候,他走的时候表情不好,大家助念,念上两、三个小时之後,他变得非常好。这里头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他往生了;一个是他业障消了,虽然不能往生,他生善道是肯定的,所以助念的功德不可思议。助念的效果,今天有科学来证明,这个不是假的,这是真实功德利益的事情。遇到这样的机缘不能错过。我们常常帮别人助念,你临命终时有人帮你助念,这都是属於因果,你种好因,後来一定有好的果报。我们这一生当中明白这个道理,对於一切人我们以善心相对,回报,所有一切人以善意对我。我以善心对他,他还是以恶意对我,我的善意还不够,不要怪别人,要怪自己;我的诚心,我的善意还不够,我要加强,永远外头境界没有过失。

  记住蕅益大师的教诲,「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在自己的心。自己心好,一切人事物的境界都好,我自己的心不够好,所以外面境界不好。你要是怨天尤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你完全是迷而不觉。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说是我们凡夫,你看祖师大德、声闻菩萨,每天都非常认真的反省,改过自新。等觉菩萨天天都要改过,何况等觉以下。要虚心、要谦虚、要恭敬,要知道尊重别人,我们自己才能成就圆满的德行。在社会上无论世出世法,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乐意承当,这个消业障、增福慧比什麽都快!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这种境界,我想有不少同学亲自见到,也许你见到不少次,你有没有在这个地方觉悟?他能,我也能,希望我做得比他更好。临命终时确实没有病苦。但是这种人少,大多数念佛往生的人临终还是生病,虽然生病,他病苦很轻微不严重。这是什麽?业障在临命终时消完了。所以,业障为什麽不在平常时候消!平常时候忍辱是消业障,为什麽不能忍!一切人事物加给我们的,像误会、毁谤,精神物质种种方面的磨难都是消业障;欢欢喜喜的承受,没有瞋恚心,没有懊恼的念头,更没有报复。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这样的训练,你临命终时就没有病苦,自自然然是预知时至,什麽时候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我念这一句佛号,把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回向给一切众生,我为一切众生念的。特别想着自己现前、累劫的冤亲债主,我念念为你们。我们每天在这个地方把佛法介绍给大众,上课之前,我们恭恭敬敬的,观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神灵,此界他方一切城隍土地尊神,回向偈里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包括里头了。我们这个事情为这个做的,不为自己利益。为什麽?自己跟法界众生是一体,念念都为法界众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很要紧很要紧。为什麽?想到自己,自私自利没断,我执没破;起心动念只有一切众生,我执不破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大乘里面的方便法。

  我执破了,大家晓得轮回没有了,我们来生到哪里去?绝对不会再堕六道轮回。小乘,你看看要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大乘比小乘高明,大乘比小乘方便,小乘用这样的方法吃尽苦头,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出得了六道。大乘知道只要「我执」破了就行,我执怎麽破?从思想、从起心动念,到日常生活一切行为,不为自己为众生,肯定众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众生,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比小乘要快多了!殊胜多了。人为自己愚痴。

  佛在大乘教里头讲得太多,我们要明了、要觉悟,决定不再为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过什麽样的日子?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一无所有!他智慧了不起,他所说出来的,就是《大藏经》。《大藏经》不是他的着作,是他跟大家随便讲讲,记录下来这就成《大藏经》。我们今天出去教学,还要准备一大堆材料,释迦牟尼佛什麽都没有,你说他多麽自在,大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他的智慧从哪来的?他告诉我们「自性本具」,世尊说我有你也有。你有,为什麽不能现前?你有业障。业障的根就是我执,就是自私自利,你不能把这个东西舍掉;舍掉了,凡夫就成佛了。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一念果然觉悟,彻底觉悟了,凡夫就成佛。彻悟的样子是什麽?彻悟的样子是无我,不但无我,也无法。

  无我,烦恼解脱了,也就是说,自性本具的德行现前;无有法,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无法就是法执破了,无我是我执破了,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众生所以变成众生,不能够成佛,就是二执,我执跟法执,这也叫做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执,所知障就是法执。所以我执破了,德行圆备,法执破了,智慧圆满。真正会用功的人要在这上面用功夫。功夫成就,那就如慈云大师在此地所说的,这是现身说法,这是功夫成就的证明,命终自己晓得,功夫好的人一、两年前就知道。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惠能大师预知时至,时间多久?一年多。一年多前他就很清楚了,派人去给他准备後事,去见他,准备後事。我们早年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预知时至的时间两年。有一次讲经他告诉大众,他说我讲经只讲两年!听众当中有听到的,不知道什麽意思?到台北来问我。我说老师真的说他讲经只再讲两年了吗?他说是的,我说那老师两年之後就往生了。他问我怎麽知道他往生?他老人家到这个世间来,不是干别的事情,就是讲经的,他要不讲经,他没有事干了,当然走了。果然两年。心地清净,业障消除了,这麽早就晓得。

  通常我们看念佛人大概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我们常见。他告诉你我什麽时候要走了,大概时间就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是很不错了。新加坡居士林陈光别老林长是三个月,那个日期那麽样的确定,一点都不错。虽然有病,没有病苦,头脑清楚,体力衰,这是什麽?这都是残余的业障,消尽了。如果平时肯用功,平时业障都消尽,临命终时没有业障,临命终时不会生病,说走就走了。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用的是什麽样的心行处事待人接物。从这些地方我们真正反省,意识到了,原来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那叫真修行。

  所以这是我们听说的,倓虚老法师他老人家讲的,谛闲老和尚的一个念佛的徒弟锅漏匠,人家走的时候是站着走的。等他师父来替他处理後事,他站了三天,三天三夜站在那里,这不是假的,是真的,真事情。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念佛三年,也是站着走的,没有生病。大概在二十年前,顶多二十一、二年,八0年代的初期,我是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甘老太太告诉我她的亲戚(也是个老太太),前一两年往生的,坐着往生,什麽病也没有。遗嘱自己写好了,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统统做好了,摆在她床旁边。你看看这个老人,一句话都不说,天天做家事,照顾家人。儿子媳妇上班,孙子上学,她一个人在看家,大概就是念佛,功夫不间断,真成功!

  这些人为人示现,真的她是真正做到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虽然没有说,她的表演就是说,做出来给你们看看。你看念佛往生跟照顾家事一点妨碍都没有。她要不是预知时至,她怎麽能够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统统做好,後事等於说她已经办了一半。因为在外国没有那麽方便,临时到哪里去找?她预先统统给你准备好,她也不吭气也不说,忽然之间家里人发现她走了,坐在床上打坐。没有病苦!预知时至,没有病苦。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就是什麽?真放得下!真放得下是在平时,现在就要放下,你还等什麽时候!为什麽你临走的时候会生病?你没有完全放下。如果完全放下,怎麽会有病?不贪恋,心里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恋,没有瞋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意不颠倒」就是不愚痴。这两句「贪瞋痴」真的没有!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事物里头,没有一点点贪瞋痴的念头。佛法里头常说看破、放下,「意不颠倒」,看破了。「心不贪恋」,放下了,彻底放下,现在就要放下。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是一切人事物),念头才一动就错了。念头一动是什麽?你没有放下,你没有看破。这个时候怎麽办?马上提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伏下去,伏久了自然就不起了,那就好了。跟大家接触,就真的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真看破,真放下了。跟大众相处一切随缘,这里头还是有原因的,总是为利益众生,总是为正法久住。如果不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正法久住,决不参与任何的活动。那有什麽意思?你不是搞名闻利养,你也不是贪图五欲六尘,这个社会许许多多这些活动,你参与有什麽意思?没意思。纵然是历事链心,真正在这个里面修行,磨链自己,链什麽?链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链这个,在链功!链功也是利益众生。

  『如入禅定』这是成绩。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尊者的,这些话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禅定。一个人临命终时也是「如入禅定」,表演给大家看看。就像平常打坐入定一样,但是平常打坐入定他会出定,到时候他会起来。这个一入定不再出定,他走了。学佛人能做到这样的功夫,才算是真的成就。这个成就有大有小,为什麽?像这样成就走的,只要是生欲界忉利天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个现象,忉利天以上的往生,都是这样的瑞相!念佛人更是希有了,念佛人走的时候,如果这个瑞相现前,肯定後面: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如果同时你见到无量诸佛,这是上上品往生。你只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随着佛来的,许许多多菩萨、阿罗汉,这个境界都是上辈往生,上辈中品,上辈下品。你仔细观察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的人,里头一定有你认识的人。当然你不陌生的,是在你这一生当中曾经亲近的一些善知识,他们先往生的,真往生了。你往生的时候他一定来,跟着佛一起来接引你,认识!

  就像我们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他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的时候,他看到刘遗民,看到自己莲社前面几个住生的人,跟着佛一起来接引他。刘遗民还跟他开玩笑,他说大师,我们都是跟你学佛,我们先到极乐世界,你才来,你怎麽落後!所以,我常常说到极乐世界才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交,到极乐世界不寂寞。在这个世间,古人常常感叹着说,「相知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一个也找不到。但是到极乐世界那真正统统是知交!为什麽?各个心地是纯净纯善,都没有私心,都没有我执,都没有法执,你说这个世界多好!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赶紧去,这个世间不要留恋,没有一丝毫值得留恋的,为什麽不快快去?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我们也不要在这上面分别什麽金台、银台,没有这个需要。古时候怀玉禅师看到佛拿的是银台,他皱着眉头:我以为这一生当中可以金台往生。佛拿的银台来,他不愿意去,佛就没有了。他真正努力又念了七天七夜,佛来了,这一次看了果然是金台,他很欢喜,跟佛往生了。这些人我们想到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但是我们也不必这麽固执,银台也不错!何必一定要金台?要那麽执着干什麽?

  『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这一句话里头含义很深,「一念顷」时间很短,真的是一弹指,极乐世界距我们这儿多远?十万亿佛国土。这里头告诉你远近没有了,换句话说,你见到佛,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佛光照你。佛光照你这是佛力加持,把你自己的功夫提升一倍,我们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提升一倍就是事一心不乱;如果我们念到事一心不乱,提升一倍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的这个经「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他没有错,但是梵文原本里面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没有说佛力加持。临命终时佛光注照是一定加持,这个加持,把你的功夫往上提升一倍,提升一倍就是一心不乱。罗什大师对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四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净土文」最後这一句:

  【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从这个总结的几句话里面来看,这个功夫果然不错,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往生决大多数是凡圣同居土。这是理一心不乱,为什麽?「生极乐国,华开见佛」,这是理一心不乱,境界跟宗门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完全相同。当然这是少数,因为见思烦恼断尽,尘沙烦恼也断尽,无明也破了几品,这是「於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

  『即闻佛乘』,「佛乘」是我们佛门一般讲的一乘法,一佛乘在大乘之上,这是最真实法。世尊在法华会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由此可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在九法界示现,真正教人的确实只有一乘法,唯有一乘法,才真正平等,才是真正慈悲。为什麽说三乘?三乘是大乘,大乘叫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这叫三乘;菩萨是大乘,缘觉是中乘,声闻是小乘,说这个三乘。如果说二乘,二乘就是大乘跟小乘,大乘是菩萨,小乘把声闻、缘觉合并出来就叫小乘。这是法华会上世尊开权显实,把这个权巧方便给我们说出来。讲二乘、讲三乘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一乘法,《法华经》是一乘,《华严经》是一乘,《梵网经》是一乘。

  所以在此地我们看到「华开见佛,即闻佛乘」,佛乘是指什麽?我们想像当中那一定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究竟圆满的一乘法。所以《华严》当机是什麽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住什麽地方?住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我们要知道,凡圣同居土相当於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圣同居土。我们地球就是凡圣同居土,在我们地球上,我们知道有阿罗汉在这个地方修行。但是我们的空间维次不同,我们见不到阿罗汉,阿罗汉也不轻易让我们看到。

  诸位在《三昧水忏》里面曾经读到,《三昧水忏》是悟达国师业障现前,害了人面疮,几乎把命送掉。这个时候想起了从前有一个和尚,这个和尚生病满身溃烂,臭不堪言,他不错,发了慈悲心照顾这个和尚。这个和尚以後好了告诉他,你将来有大难的时候,你来找我。他说他住在四川,在四川什麽山上,这个山上有两棵松树,你到那个地方去叫我,我就会来帮助你。这个话以後他得人面疮的时候想起来了,去找他,结果才知道是阿罗汉示现。他到那个地方去找他,果然看到是阿罗汉的道场,七宝庄严!原来那个人是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冤结把它化开。这个冤家债主离开,用三昧水来洗伤口,他才恢复。以後离开,回头再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什麽也没有,知道我们这个人间有阿罗汉的道场,没有特殊的缘分,你见不到。

  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也是禅师,他的净土缘很深。有一天过堂的时候(就是吃饭),寺院里面过堂用钵,有一天早晨,早晨吃粥,他低头看钵里头,忽然看到钵里面现出境界五台山,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现在他的钵当中。他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知道这是什麽地方,问别人。别人一看,有人去过五台山,一看这个地方像是五台山,於是他就发心去朝五台。朝五台的时候,到五台山,果然想到那个路就像钵里头现的一样,他就沿着这个路去找,找到了,果然找到大圣竹林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都在那里,文殊菩萨在讲经,他坐在里面还听了一堂课。然後他向文殊菩萨请教,这个世间已经进入末法,人的根性逐渐逐渐劣了,烦恼习气比从前的人要深,修什麽法门能成就?文殊菩萨就告诉他,要修念佛法门。

  怎麽念法?文殊菩萨就念了几句给他听,他就学会了。以後离开竹林寺,他沿途还做记号,怕迷路,下一次再来!一路做记号,回头一看,一片荒山,寺庙没有了,真的像作梦一样,这才晓得圣人境界!回去之後,就提倡念佛法门,五会念佛就是法照禅师提倡的,五会念佛的念佛声调是文殊菩萨传授给他的。现在也有五会念佛,但是我听了听,不像!为什麽?现在的五会念佛,我们听了心定不下来,文殊菩萨传的念佛的方法,不可能教你听了心不清净,不可能,一定很摄心。所以,这个五会念佛念法,真的是已经失传。现在的五会念佛谱是民国初年有一位法师,他编的谱,像唱歌一样,听起来是满好听。我听过,我说好,接引现代的年轻人是个好方法。但是真正念佛摄心,要想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他这个方法有问题。

  所以菩萨、罗汉跟我们在一起住,是真的,不是假的。史书、古人笔记小说里头记载很多很多,至於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就更多了!我们肉眼凡夫看不见,这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就像我们这个世间的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像我们这边的六道。六道里面,经典上讲的凡圣同居有三处,我们这个人间是凡圣同居,欲界天里面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内院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里面的凡圣同居土。色界天里面第四禅,第四禅里面有五不还天,净居天人修行的场所。净居天人是三果以上,所以那也是一个凡圣同居土。这都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相当,但是没有它殊胜。我们这边凡圣虽然同居,凡圣境界不一样,凡夫见不到圣人,圣人也不见凡夫。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凡圣天天见面,生活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

  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是天天见面的,跟这些大声闻也天天见面的。天天在一起学习,这个难得,无比的殊胜。方便有余土相当於我们这个世界的四圣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同的,这个没有什麽分别。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土,跟极乐世界的实报土没有什麽两样。所以西方世界最殊胜的是凡圣同居土。能让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也能够一生圆成佛道。因此十方诸佛赞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道理在此地!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花开见佛只要十二劫的时间,下下品往生!

  我们一般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在下下品,至少有下中品、下上品、中下品、中中品,这是非常可能。下下品造五逆十恶,我们虽然造作罪业,没造得这麽重。现在造作恶业有可能,在古时候是很难很难的,你说杀父亲、杀母亲,大逆不道现在有,我们在资讯里头常常听到。从前那真是非常非常难得听到会有这麽个事情,人再不好,他不会杀父母,他不会杀兄弟。

  听《华严》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对法身大士讲的。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分,大家共同在一起学《华严》,虽然我们不是法身菩萨,我们学习法身菩萨的课程,希有难得的因缘!我们受这个薰习,虽然学《华严》,一定要记住专心修净土。我们听《华严经》,读《华严经》,我们的功夫依旧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对我们有大大的帮助。为什麽?你看看《无量寿经》一开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学《华严》,念佛求生净土真的是大大的提升了我们往生的品位,提升层次。机缘难得,不容易遇到,一定要珍惜。

  『顿开佛慧』,「顿开佛慧」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不敢期望这个境界。如果果然能够明白了,真正能够觉悟了,放下自私自利,对於自己不执着,对於一切人事物、一切万法不再执着。我法二执纵然不能说断尽,淡了很多,那你的品位自然就提升了,所以这个大经对我们帮助很大,要认真努力的来学习。

  『广度众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广度众生,满菩提愿」,这是肯定的。自己纵然没有开悟,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也广度众生。他凭什麽?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智慧、能力、相好,他还没有见性,自性里面的都还没有现前,佛力加持!得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愿加持你,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跟七地菩萨差不多,阿惟越致菩萨!凡是往生的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所有一切刹土里头找不到,十方诸佛世界里头都没有,所以一切诸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赞扬阿弥陀佛,道理就在此地。这是真正能满诸佛菩提大愿,也满自己的菩提愿。

  慈云忏主这一篇「净土文」,受持的人很多。不但是净土宗的同学们在诵经、念佛、忏悔、回向的时候常常用它,就是不是专修净土的,乃至於禅宗、教下,依文发愿的很多很多。这一篇文字无量无边功德,帮助不少人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再看底下这一首偈:

  【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这首偈赞叹念佛人临终往生,你看看这多麽殊胜!我们世间人讲排场、场面,这场面无比的殊胜。世出世间法里头找不到,只有真正念佛念到功夫到家,不再分别执着我与诸法,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念到这个境界,临命终时就是这首偈所说的。『见宝台』就是见莲华,「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你真的见到了,不是假的见到。『宝幡宝盖满空排』,你看到随着诸佛菩萨这些供养具,幢幡宝盖遍满空中。这个场面现在在我们佛门里面很少见,从前有,从前DA法会里面有这个场面,现在很少了,时代不一样。一般人认为这种场面是迷信。

  但是在今天中国西藏、青海,这些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密宗还是保持着,我们会在那边看到满山遍野的幡幢宝盖。偶而我们在传媒报导里面看到,那些人还是以这个来供养。幡幢宝盖都有含义的,表法的,我们今天重视它的表法。这些都是属於旗帜,扁形的、长形的是幡,圆形的,像风筒一样,是幢。盖是伞盖,盖遮灰尘。幢表说法,幡表法会,在这个地方做这些大型的活动,幢幡宝盖。一个人往生是大事,诸佛菩萨都来了。人数之多我们无法想像,排列在空中。

  『弥陀势至观音』,这是西方三圣,来接引的主角!临终的人见到了,见到这个瑞相决定往生。这种瑞相魔不能现,这确确实实是西方三圣临终来接引,放心跟他去,稳稳当当一点都不错。所以『合掌相随归去来』。「归去」是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来」,希望你乘愿再来。这是一首赞叹、嘱咐、祈愿统统都包括在其中。

  下面这是第三时,三宝赞里面的僧宝,前面我们看过佛宝赞、法宝赞,现在赞僧宝。赞僧宝,首先我们要说说「僧」,梵语僧伽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略掉,只称僧。其实後面那个「耶」是尊敬的意思,你看佛陀耶、达摩耶、僧伽耶,「耶」是很尊敬的意思。僧,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行,遵守佛陀的教诫(这个教诫就是六和敬),四个人在一起遵守六和敬,这才叫做僧。所以僧是一个团体,不是一个人,四个人以上这样的团体叫僧团。人再多,不修六和敬,不叫僧团,那不能称僧,所以僧一定是和敬。

  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诸位想想要不和、不敬,你的心怎麽会清净?你已经被污染了!真正做到了「六和」自然就一尘不染,身心清净。由此可知,六和是因,六根清净是果,你修因一定得到果报;果报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修因重要!六和里面头一个「见和同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建立共识,这个很难。人与人之间彼此都有意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怎麽能相同?你说好,我们都依佛教,佛怎麽讲的,我们依佛,那还是有不同。

  为什麽?佛的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有人说依佛的意见,为什麽不能依我的意见?所以诸佛如来高明,高明到极处,真的是讲出来契机契理,非常公平,非常公正。那就是我们大家把想法看法统统放下,不就平等了吗?我们放下,佛也放下,这一放下叫回归到一真,你看看这个方法多高明!佛说,你不必依我,我们大家统统放下,平等了。真平等,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见和同解!有妄想分别执着,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生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生智慧。所以经论上常讲「烦恼即菩提」,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菩提现前,连带着妄想分别执着,那烦恼现前,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佛是从这个理念上建立「见和同解」。

  我们平常讲,我们实实在在是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放不下怎麽办?这才不得已,我们大家想想我们依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总有个根据了。这是不得已的方法,这是落在第二义上,第一义里头连佛这个也放下,那是真的,真的生,真实生。我们今天依着佛菩萨经论教诲来修行的,这实在讲相似位,这不是真实位,相似位。就是好像像但不是真的,也算不错,从相似慢慢去证得真实。如果不经历相似,那真实决定做不到。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是业障深重,烦恼习气没有能力放下的凡夫。我们今天除了要依经教来帮助,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法子好走,那就是中下根性的人,一定要遵循圣贤的教诲。圣贤的教诲,是他从自性里头亲证的,真实智慧!性德本有的德能。这个性德本有的德能就是戒律。本具的智慧那就是经教。

  所以遵循经典的教诲是遵循我们自己的性德,当你自己明心见性之後,你的思想见解行为决定跟诸佛菩萨完全相同,佛佛道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懂得之後对於这个经教才死心塌地。我念经是念什麽?是念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我依教修行是依什麽?是依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来行事、来过日子,不违背性德。这里头千万记住,不是被佛菩萨牵着鼻子走,那你就大错特错。就是连今天印光大师,那都是真正佛菩萨,你看他所讲的,他指导我们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完全是性德,绝对不是九法界众生能说得出来的,这个话是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这个字一定要认清楚。

  修行从哪里开始?一定从持戒开始。傅大士在佛门记载里面,他是弥勒菩萨化身的,真的,菩萨都有这个能力。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弥勒菩萨现居士身,傅大士,弥勒菩萨现出家相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也是弥勒菩萨化身的;现在家居士相傅大士。他教导我们的,不就是弥勒菩萨教我们?他怎麽教我们?他教导我们「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哪一尊佛菩萨无一不是教人从戒律上着手!

  近代虚云老和尚常常教初学,头一句话「严持戒律」。所以六和敬里面第二条「戒和同修」,守戒律,守规矩,你这个僧团才受到人家尊敬;有秩序,有规矩,这就是社会所有一切团体的好榜样。为人演说!整个团体在这里表演,表演给社会大众看,希望所有一切团体都像这个团体这麽和睦。大家都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怎样才能达到,才能做到?持戒就能做到。你不持戒、不守规矩,你就做不到,持戒守规矩才能做到。这个团体真的不但世间人尊重你,诸天都拥护,都赞叹。落实在实际生活,「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真正做到六和敬。对於自己,自己的修养五戒十善,然後再提升到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沙弥,我们今天只希望做到这个标准。

  所以学院开学之後,一切上轨道,我们头一门的功课,这门功课是共同科目,就是《沙弥律仪》,在家出家统统都要学,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将来我们学院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办一次佛学讲座,佛学讲座里面有三门基本课程必修的,就是每一届我们都要讲的。这三门,第一门《认识佛教》。学佛,佛教是什麽你都没有搞清楚,那你学个什麽?这是我们的共同科目。第二门是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的《了凡四训》,第三门《沙弥律仪》。我们这三门课是主修的功课,一定要讲的。一年讲四遍,要不是这样常常提醒我们,印象不深,你不会觉悟,所以你做得很辛苦、很困难,不想做。如果真的明白了,你会很欢喜做,决定不会违背。

  为什麽?你在这个里头得到法喜。你知道这样做法真的快乐,你要是违背真痛苦。业报不说了,你受到良心责备。那麽你今天完全违背了,好像没有受到良心责备,那是什麽?你没有良心了!你的心坏了,不良了,所以良心不会责备你;你没有良心,你要有良心的话,你会受良心责备。人到没有良心,这个人就是三恶道的人,这个人不是人道的人,当然更不是天道的人。这是理、事我们都要懂得,都要清楚。所以这个三门,我们把它订做初学必修的课程。除这个之外,必修里面还有选修,就是辅助的课程也很重要,《感应篇汇编》、《德育课本》,经典里面《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课程我们都要开的。这些经教如果不能奠定深厚的基础,我们学佛没有根!

  我们念佛要想真正念到「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如入禅定」,很难做到。你仔细去观察,凡是临命终时有这麽好的瑞相,你仔细观察那些人虽然没有学,他可都做到了。他真的有良心,他真的是个善人,他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没有一点点恶意,所以临终才有这麽好的瑞相。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个学院里头,花个两年时间奠定这个基础,其他的经论纵然我们没有学,甚至於我们不要学了,我们一句佛号念到底,你临命终时有这个瑞相。凡圣同居土上辈往生,瑞相都非常希有,都能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凡圣同居土上三辈。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这是真的,真的我们要争取,假的要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假的,彻底放下。好,现在时间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