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华严.十忍》之如影忍

《华严.十忍》之如影忍

《华严.十忍》之如影忍




「如影忍」就说到了,「如影忍者,谓了达色身」,色是物质,我们现在这个物质的身体。「由五蕴积聚而成,本无实体,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五蕴,色受想行识,假的不是真的。五蕴这个现象,第一个讲的色,就是物质现象,我们能看得见的、能摸得着的,物质。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受,你有感受,有苦受、有乐受,苦乐忧喜,身有苦乐,心有忧喜;想,你能回忆过去,你能够期望未来,这是想;行是念头不会中断,前念灭后念生,相续不断,这叫行;识,是色受想行的本体。这都从哪里来的?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的?从阿赖耶来的。

  阿赖耶不是物质,但是它有物质现象,阿赖耶有三细相。第一个说阿赖耶的缘起,业相。业就是波动的现象,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是业,业相,把真心本性变成阿赖耶了。阿赖耶是妄心,依什么为体?依真心为体。真心是不动的,它动了。就好像波,波以什么为体?以水为体,水动了就叫波。我们真心动了就叫阿赖耶,这个动是非常非常微细的动,没有原因,不是大风大浪,极其微细。

  一念,这个概念一定要有,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这个一念动荡,我们是决定不能够感受到,无法感受,根本不知道,佛法称它作无明。无明是什么?它的明达作用失掉了,这一念动就失掉了。不动像水是个镜子,外面照得很清楚,这微微一动,照就产生错误了,还是能照,不是不能照,让我们感觉到错误的概念,这叫无明。无明是烦恼的根源,你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叫无明,无明生烦恼,什么烦恼?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从执着里头,严重的执着,要据为己有,就是你要想得到,要想占有它,你要想支配它,你要想控制它,起这些妄念。好像是真的,大家都这么干。

  你有没有仔细想想,自己的身体能控制吗?你能控制你这个身不老吗?你能控制它让它不死吗?老化,一秒一秒的老化,它不停,死亡,一秒一秒的接近。哪个人不死?我们看汤恩比博士访问日本的这些资料,他谈了很多问题。他访问日本最后一次八十二岁,他八十五岁死的,在死亡前三年。人不是一天一天接近死亡,是一秒一秒接近死亡。有没有想到?死亡之后什么东西能带去?佛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你空手而来,你还是空手而去,何必造这些业?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对人生有体会的人,他要的是每一天能吃饱、能穿暖,有个小房屋可以避风雨,足了,知足了,知足就常乐。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是佛菩萨,这是佛教育。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七七集)2013/7/26 檔名:02-040-0377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右面这段经文,「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这些是大乘根性,跟前面不一样。『不退转』,「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他只有进没有退,「不更退失转变」,他不会退心,他也不会改变,这句话非常重要。

  要知道,世尊为我们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做一个象征性的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古佛再来,法身大士,他们表演给我们看的。表演什么?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都是行菩萨道,都是在学「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学?完全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善行是佛法,你只要入佛境界,没有一样不是佛法。不善的也是佛法,你看胜热婆罗门的愚痴,这贪瞋痴,他行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的淫欲,她是个妓女。哪个行业都是菩萨道。

  我们才知道,大乘法里讲,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问题就是你在一切法当中,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行吗?行,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清净心生智慧,何况清净平等觉!所以一切事情,无论什么事情,大事小事,你私人的事,或者是社会大众的事,你都能处置得圆圆满满,尽善尽美,这是佛法。如果要不是这样的境界,我们学它干什么?到这个境界,才叫「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修圆证,佛法活了。现在人讲活学活用,活活泼泼,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

  你们到敦煌,敦煌我没去过,我看过一些照片,敦煌石窟里面这些绘画、雕塑。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大众听经,空中是什么?空中是天乐,天女在那里唱歌、舞蹈供养大众。这是大乘,你说这个法会多庄严、多圆满。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