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佛发心两大误区请佛子应当尽力避免

学佛发心两大误区请佛子应当尽力避免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

  一、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

  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

  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方外之地的氛围。有些人是被清净的梵呗和僧人的念诵所打动,学佛之后天天跟着唱念,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梵呗。也有些人贪著于佛教高深的哲理,觉得研究佛学很有深度;还有些人贪著于佛教辉煌的艺术,觉得佛教的艺术殿堂中有丰富的宝藏……若是缘于对某种境界的贪著而发起学佛之心,那么在学佛过程中贪著往往也会随之增长。

  如果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到最后写文章、出成果就成为学佛目的。一旦有了成果、出了专著、评了职称之后,就会觉得学佛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人生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甚至还有些人是奔着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最后成就的可能都是贪著之心、我法二执。这是在发心中的第一种误区现象。

  当然,从贪著入门也并非绝对不可。《维摩经》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是说,先以某种方便使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然后逐步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澳洲的一些道场,便免费为大家提供素食。很多人到寺院来,并不是对佛教有兴趣,是奔着免费素菜而来。但他们到寺院的次数多了,渐渐对佛教产生了感情,然后听听讲座、读读佛教书籍,认识也会有所提高,最终转入正确的发心。所以说,如果不是停留在贪著的基础上,而能通过闻思经教来树立正见,并以正见为指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

  二、发心过程中误入凡夫心

  第二种误区现象,是从正确的发心开始,的确是为追求解脱或成就佛道而学佛。但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是否就能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呢?我们知道,发心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念的力量。而这个刚刚生起的正念像婴儿一样,力量非常微弱。相反,凡夫心的力量却非常强大,因为它来源于无始以来的生命洪流,其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劲。只有当我们发起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时,凡夫心才会暂时退避一下。就像猫出现时,老鼠就知趣地躲进洞里。

  但我们的心不会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住持道场、管理寺院,免不了要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到各地弘法、开设讲座,也免不了和各种类型的信徒打交道。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忘记了当初的发心,甚至将事业的成就当作修行目的。事实上,我们发出离心或菩提心去做事,最终所要成就的正果是解脱,是无上菩提,事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做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自己的初心,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的。尤其在事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甚至也会像世俗人那样,希望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希望这项事业超过别人,而忘记了修行人应以怎样的心态来做事。于是乎,所有的凡夫心都回来了。随着事业的发展,对事业的贪著也在成正比地增长。事业开展得越大,对事业的贪著之心就越强。虽然从事的是佛教事业,但和从事世俗事业的心行运作规律是一样的。

  无论是对佛教事业的贪著,还是对世俗财富的贪著,两种贪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弘扬佛法或护持道场能利益很多人,它所成就的福德,和贪著世间名利成就的果报截然不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在主观上所成就的贪著之心没有丝毫不同。就像在我们眼睛里,无论是放上金子还是沙子,都同样有害。

  很多做事的人,包括护法、弘法乃至修行的人,因为在知见上没有过关,对做事应该持有的心态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在发心过程中不自觉地落入了凡夫心。这种情况在佛教界还比较普遍,虽然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番佛教事业,但也在主观上成就了典型的凡夫心。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甚至形成了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宗派观念。其实,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因为我执也在随着事业一起成长,到最后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了。表面看起来事业很辉煌,弘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我执和贪著之心也在与日俱增。

  明白这个道理极其重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接二连三地栽了进去。我也是因为近期思考菩提心的问题,才发现了这个道理。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对同学们来说,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把握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能发起猛利的菩提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行,在做事过程中就不会被事业所转。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做事会做出那么多问题来,还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这样就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也就不可能成就佛道。我们知道,菩提心的修行是非常积极的。如果我们不做事,菩提心根本无法调动起来,佛菩萨所具备的品质根本无法成就。所以,必须通过修利他行来积累成佛的资粮。关键是在于,要以正确的发心来做事,并始终保持这份发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利益众生的同时,在自身成就佛菩萨一般的品质。

  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能在学佛初期就了解到发心的误区。当然,仅仅了解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掌握用心的要领并付诸实践,即使知道也是白搭,因为凡夫心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佛法中上乘的用心方法,在心行的训练和调整上下一番苦功,否则,明白了道理也会照掉不误。

  自我诡计多端,它会寻找各种借口来调动我们的凡夫心。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有无数频道,有时我们明明打开的是这个频道,却会被另一个信号更强的频道抢占。我们平时打开电视时也会遇到类似的现象。自我不仅信号强大,而且随时都在伺机而动。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每种心所都像心灵的一个频道,有的力量比较弱,有的力量比较强。哪种心所的力量最强,就会当仁不让地主宰我们。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我执之心,因为它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所以,修行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执,一旦彻底摧毁我执之后,其它烦恼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在发心过程中避免凡夫心的状态,是修行非常重要的环节,发心要领亦在其中。仔细分析起来,我们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即使在行善时,也很难保证是纯粹的利他之心。当然,利他心应该是有的,同时我执也肯定会有的,乃至贪著心、是非心都很难避免。我们会分别应该利益哪些人、不该利益哪些人等等,其中有着很多界限。可见,我们即使在行善时,凡夫心同样会随之启动。若不及时引起警惕的话,凡夫心往往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并最终取代当初的利他心,那我们所成就的也只能是凡夫心。如果我们所发的是纯粹的利他心,才有可能成就佛菩萨的慈悲品质。

  《金刚经》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真正的发心应该具备觉悟、利他和无限、无所得的特征。我们必须以此为标准,时时检查并调整自己的心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发心的误区,才有可能准确地发起菩提心,进而掌握佛法修行的要领。

 贪恋一个人的痛苦

  当你对一个人生起强烈爱意,心变得极不自在时,用什么方法可以平息由此而生的诸多烦恼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麦彭仁波切的一个教言,看看一个贪欲炽盛的老密咒士,是怎样通过观修大圆满,将贪欲融入美妙的道用中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莲花地”的地方,盛开着各色争奇斗艳的鲜花,这里居住着一个老密咒士,他的贪欲就像烈火般熊熊燃烧,故其名为“贪欲火燃”。

  一天,老密咒士遇到一位美女,他的魂当场就像被勾走了一样,只见他冲到美女面前,卑微地趴在她的脚下,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美女见这密咒士又老又丑,不但不愿搭理他,还一脚踢到他的头上,狠狠骂道:“给我滚!”然后,跑到旁边一位叫“青春快乐”的年轻人面前,与他接吻、拥抱……

  老密咒士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还白白遭受了一番侮辱。看到美女与年轻人整天卿卿我我,他的贪欲比以前更强了,以至于茶饭不思、夜不成眠,口中不停地发出叹息……

  旁人以为老密咒士生病了,便为他找来了不少名医。有的医生认为,他的病是由风引起,还有的认为是由火或者魔引起的,并都做了相应治疗。但这些方法不但没有见效,反而让他的病日益严重。

  老密咒士天天呼喊着那个美女的名字,身体每况愈下,后来竟然疯了。其间,好心的人们还迎请了众多上师为他灌顶加持,但还是无济于事。

  后来,一位文殊菩萨化现的十六岁月亮童子,嘴里散发出悦意的妙香,来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老人家啊,您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一见到月亮童子,老密咒士生起一丝欢喜心,心智也稍稍恢复了一点。他摸着童子的手说:“我看见一个美女后,当下就生起了难以控制的欲念。每当见她跟别人在一起,对别人流露出爱恋的眼神,我总是私下期盼:那个人是我该多好!因为反反复复想这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样。”

  月亮童子说:“老人家啊,您真该好好想想!您对她生起爱慕心,真的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要知道,女人的青春如同莲花一样短暂,有朝一日,这个美女人老珠黄、满脸皱纹,您还愿像现在这样爱她吗?您既不顾自己白发苍苍的现状,也不明白她的娇躯是无常的本性,真是已经着魔了。请不要再对她执著,断了这种贪心吧!”

  听到这番话,老人簌簌流下了眼泪:“月亮童子啊,虽然你讲得有道理,但也改变不了我的心意。你如果悲悯我,就请把她带到我身边吧。除此之外,哪怕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无法让我满足。在这世上,只有她才能让我快乐。”

  月亮童子继续劝老人:“对于毫无意义的事情,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何必要呢?以前您没见到她时,心很清静,但自从看见她,就一反常态,您的心已经被魔众的贪心箭射中了,真是非常可怜。若人人都像您这样,甚至对天女也心生倾慕而失望绝食,那就实在太愚笨了!

  对于始终不能达成的愿望,或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您不应该太强求。否则,只会给身心带来剧烈的痛苦,不但今生中烦恼迭起,而且把来世也摧毁无余了。

  本来您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密咒士,可以降伏外面的邪魔,为世人所敬重。但现在当自己的心魔显现时,却无力对治,这是非常可笑的。您屡屡执著她的花容月貌,认为她长得国色天香,这也只是您的分别念而已。”

  老人喃喃道:“你说得很对,但我还是忘不掉她,就像有个桩子插在心坎中一样,对她的爱实在放不下。”

  月亮童子告诉他:“老人家,请听听我的肺腑之言:您说您的心爱着她,那现在,我给您讲一个故事,里面有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用‘心’来断除自己的贪心。

  在阿赖耶的大地上,有个叫分别念的孩子正在哭泣,路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啊?’

  孩子说:‘我看见了一个美女,想要她。’

  这个好心的路人就安慰他:‘你别哭了,其实并不是美女引诱了你,而是你的心散到了外镜上,把自己紧紧缠缚。’

  心本来犹如虚空,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贪著外镜,这就像在虚空里打疙瘩一样,人为地制造了各种烦恼。

  求不得苦是源于自己的心,贪执美女也是如此。孩子,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谁也无力伤害和引诱你。反之,假如你的心紧紧地执著外境而不愿放下,那就像被关在监狱中一样,恒常承受各种痛苦。

  所以,请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就会发现它本如虚空,根本不存在任何能贪之念,如此,贪心就像阳光下的黑暗,自然消于法界中了。’

  这种令心自然安住的窍诀,您必须要了知,并运用它来断除自己的贪心。总之,在您生起贪心时,若能立即观它的本性,贪心当下就会消失。”

  听完此话,老密咒士一下生起了绵绵不断的安乐,贪心彻底根除了。他感激不尽地说:“月亮童子,你真是一位利乐的引路人,非常可惜这么晚才遇见你!以前我虽也听说过‘万法唯心造’,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从未对此实修过,以至于在无意义的贪欲中,白白耗费了大半生。

  我以前修的法,没能调伏自心,反令烦恼越来越增上,贪心越来越炽盛。与我相似的密咒士也有很多,对这些自以为在行持密法的人,我希望你依靠善巧方便,好好也给他们宣说殊胜教言。”

  “你对我恩重如山,现在,我已了知‘依止贪欲来希求解脱’是痴心妄想。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贪欲对我的危害还是非常大。今天遇见了你,令我在功德上增添了一道彩虹,所以,你是我真正的大恩上师!”说着,老人一边热泪盈眶,一边对月亮童子恭敬顶礼。

  月亮童子继续开示:“我再给您传授一个教言:日后见到美女生贪心时,要明白这实际上是轮回的粘合剂。若想把贪心转为道用,首先应将一切万法的显现观为自己的心。了知美女是自心的显现,再将心观为空性,此时虚空中的彩虹还会不会捆住虚空呢?肯定不会。然后再观察能贪和所贪,就会发现外境和自心没有差别,贪心和外境根本无法束缚自己。”

  “一旦明白此理,看不看美女都没有差别,就像梦中踩在火上而毫发无损一样,这时您所见的一切全能转为道用,不像一般的世间人,见到美女就生贪心,注定会感受无量痛苦。

  若能将此贪心转为道用,与美女相见甚至进一步接触,都是可以的。当然,自己必须要有相应的境界才行。就像狂风对小小灯火是一种违缘,但对森林大火反而是很好的助缘,当风越来越大时,森林里的火也越来越旺。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智慧身体的实际状况,享用与之相适应的窍诀美食,(往昔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有些行持无取无舍的行为,显现为猎人、屠夫、妓女的形象,但这一切并不会染污他们丝毫。不过,圣者的这些超胜行为,不是一般人可随意效仿的,所以,初学者最好守持净戒,不要胡思乱想为佳。)”

  最后,月亮童子对老密咒士谆谆告诫:“听了我的这番教言,以密宗为借口的很多修行人,可能害怕将来会堕入地狱。但愿他们依此甚深方便教言,在尽快时间内得到解脱!”

  敬摘录《不离》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很多人一听闻佛法,急切的想要修行。然后去到处求法,手印、咒语、仪轨一大堆。先不要急着修行,先要把人格完善了。

  修行的人,心态一定要健康。有的人在婚姻上,事业上受到大挫折,觉得人生无聊,就想要修行。如果你的心态带着创伤和偏见,你一定要把先创伤给抹平了,不然你越修,福报越大时,痛苦就越大。

  打个比方,创伤就像一堆垃圾,而福报就像一个广场。很多东西都会成长的,福报会成长,你的创伤也会成长。福报越大,广场越大,他容纳的垃圾就越多,那么他痛苦就越大。《楞严经》中,讲到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众生,也有魔王魔民魔子。这就是他心中带着创伤来修行,他就修偏了。

  学佛有两种心态不对。第一,贪图小便宜。比如求财的,一听说某个法求财快,就跑着去。这是贪小便宜。甚至某人说,你修这个法是捷径,你也跑着去。这也是贪小便宜。《楞严经》有说,贪小便宜的心,就是偷心。偷心的果报,就是下辈子做啖精气鬼神,自己不劳动,专门吸别人的精气神来养活自己。

  如果在事业上做不成功,你想要通过拜拜佛,念念咒来达到你的目的,这些人往往会导致破财很严重,因为你心态不对。想要富贵,首先要付出,有富贵的心态,你才能感召到富贵的因。不是说,你修了什么财神法,你就发财了,没有那个便宜事。

  或者有些人,就想着某人加持一下我,让我怎么样。天天求加持,你知道吗?首先自己要做一块材料。好比菩萨是磁,但你要做一块铁,才有用。如果你是木头、石头,菩萨这个磁多厉害,也派不上用场。先要做一块材料,就是你要认真的去修行。

  第二种心态,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想通过修行来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这种人也容易遭受魔障。

  很多人受了世俗很多委屈,比如种种不容易,他在世俗中生活很破败,后来刚好遇到了佛法。佛法说要看破放下,不要执着世俗成就,他就觉得也对。然后就一心学,希望拥有神通,拥有更高的境界来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也容易遭受魔障,因为他心中存着一种自卑。

  修行人不要太有自尊心,不要觉得,我好没有面子。自尊心很强的人,往往是太自卑。要是修行上有些境界,就容易看不起别人,就像有些居士,自己有些文化水平,就看不起出家人一样,这往往也是心态有问题。

  或者有的人一学佛,就开始对社会不满,家庭不满,父母不满,一切都是不满。就自己对,和社会格格不入,这其实也是人格不健全的。

  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能看到众生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能常常反省自己。就像有的人,婚姻失败后进入佛门,他心中就带着那个创伤。如果你那创伤没有抹平,对你修行是一大障碍,他就是你生命中的杂质。

  就像你念经时,莫名其妙的会把过去痛苦的事情给涌出来。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的事情,只要你带着创伤,它都不会消失,你一定要把它清理掉。所以修行是个先清理垃圾的过程。

  修行首先要很诚恳的面对自己,清理过去生命中留下的杂质。这个杂质在《法华经》及《药师经》中,都有明显讲到。或者是悭贪嫉妒,自赞毁他;或者是谄曲心不直,我慢心充满,这些都是生命中的杂质和垃圾,这就是我们要下手的地方。

  很多人对法感觉很神秘,我又传了什么法,得了什么灌顶,接了什么法脉。我想,结善缘是很好的,但不要太当一回事。要修行,你先清理好垃圾,然后再洒上化肥,化肥就是你的福德。你要修什么法,都容易成就。念一句弥陀也能成就,念《地藏经》、普门品、六字大明咒,甚至念经文的一句都能成就。但是关键出来了,你要先清理好垃圾,然后洒上化肥。

  很多人要急着修法,大可不必,先把垃圾清理干净了。不一定从雪域高原来的法就厉害,汉地的成就者也是不计其数。但关键你是不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土地肥沃种什么种子,都能成长;如果土地不肥沃,给你大树种子,也会死掉。

  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比如你看到师父好像每天就念念经,信众就好多。你就以为你比师父厉害,会讲法,信众一定更多。修行不是按照你的大脑思维的!师父信众多,是因为他的福德、功德,我们不知道他前辈子是怎么修行的。就像一棵大树,你只看到枝叶,你却看不到它的根是怎么吸水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破我执、破法执,开启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就是生命境界的转染成净。转染成净的修证方法是什么呢?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发心。

  发心我们经常听到,发心是什么意思?发心就是你发展什么心理,就代表了对生命目标的选择。正向的发心就是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摆脱贪、瞋、慢、无明、疑、不正见和五欲之乐,出离五欲六尘,能够摆脱六根本烦恼和二十随烦恼,摆脱五欲六尘的诱惑,有这样的决心。而菩提心就是对出离心的延伸、圆满,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够断我法二执,能够走向解脱。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归结到这两个字上来了,主要的就是发出离心、发菩提心。

  其实无论你是否学佛,众生每天都在发心,但是我们没有安装佛菩萨这个心智软件的时候,发的是什么心?发贪心、发瞋心、发无明心、发忿、恨、恼心,我们天天在发心。你发的是26种负面情绪,并且让她们成为主导生命的力量,这个是大多数人的生命现状。所以我们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就是了解心理运作规律,认出烦恼的相。

  为什么讲这么细?讲得细能够让你好认识它呀。不然的话,敌面相逢不相识,名词你都知道,但是你不认识它,因为把它的特征描述得不清楚、不够细。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把她特征描述得很清楚,一见面我就认识她,就看出她来了,这些随烦恼就无所遁形,然后就能够依法作选择,阻止不良心理的发展,鼓励良善心理的发展。

  当我们辨识自心状态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功夫的时候,你就越来越容易看到过去你没有觉察到的那些微细随烦恼,进一步就能够断俱生我执、俱生法执,能够证得菩提涅槃,这样来修行就对了。

  如果你要考验自己信了佛之后的功夫怎么样?看自己面对别人毁骂和赞誉的时候是什么表现。人家骂你,甚至是很烦的事,到你那里都消失了,你知道这是假的,声音就跟风一样的,这说明你是有一些功夫,特别是听到别人赞叹你的时候。

  你们要注意,我们出家人说,骂你或喝斥你或毁谤你,这叫“当头棒”,你很能忍受,因为你认得清清楚楚。你不要因为骂声感到愤怒,你也不会因为自己能保持平静而感到高兴。

  但是赞叹你的时候,叫做“脑后针”,在你脑后头,趁你不防的时后扎你一针。如果你能躲过这一针,听到赞叹没有动心,说你了不起啊!如果你按这个标准一看,觉得自己修行成了,你就很高兴,其实你堕落了。

  所以你要是不能纠正自己,不能看破,不能够究竟放下,就自在不了。要是能够观得达到看破、放下、自在了,那就生起了效用。  ----节选自大愿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