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现在想自由自在,死后见到阎罗卒要怎么办!

现在想自由自在,死后见到阎罗卒要怎么办!

 
   今天讲无常。我们耽执、贪著世间的生活,不懂得无常,很可怜。

  品味花汁小蜜蜂,虽不想离美花园,

  秋末寒风突袭时,忧伤满怀亦无奈。

  品味花汁的蜜蜂——尤其在藏地,夏天满山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蜜蜂到花园里享受花汁——这象征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虽然这些蜜蜂不愿意离开这么美好的花园,它想一直尽情地享受,可是到了秋末寒风来临的时候,再怎么想待着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方面我还是很有经验的。以前经常去山上放牛,夏天的时候看到满山都是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那个时候,有特别多的蜜蜂一直尽情地享用花汁,看起来确实像天堂一样。它们发出的声音极其美妙动听,非常放松地在那里飞来飞去。可是到了秋天的时候,所有的花瓣全部凋零枯萎;蜜蜂呢,有些在蜂窝里面死去,有些死在花朵下面,特别可怜,几乎全部都死去了。所以夏天边放牛边看这些蜜蜂飞来飞去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会想,再过一个月、两个月,它们都会死去,好可怜。它只有一个夏天的寿命,不可能过冬,冬天一只蜜蜂也没办法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无常的比喻。

  同样的道理,我们耽著今世的财产、地位、名声、感情……觉得今世特别好,根本没有“哦,我会死亡的,死的时候怎么办?死了以后怎么办?”这方面的念头几乎没有。

  现在的世间人,给他们讲佛法很难的!讲出离心,没有人听;讲菩提心,更没有人听——菩提心好难呀,要度化众生,要成佛,像我这样自私自利的心,想要成佛的话……确实菩提心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出离心的话,不要说从三界轮回当中出离,很多人连人天佛教的意念都没有,很现实的!能不能让我心态转变?能不能让我现在就发财?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就是想在现实生活当中,现世现报,就像吃安眠药或者止痛药一样,生活马上就改变——哇,这个加持很大!这个上师很棒!你能不能再给我加持一下?你那天给我加持的时候,我心里好舒服,一晚上都发高烧……现在这些人,他们都喜欢……知道吧?来世什么样、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他们可能就没啥感觉。

  耽著现世的这些人,现在都是这样的,自由自在,非常放松、怠慢,可是你死了以后,见到面目丑陋的死亡阎罗卒,遇到他们的时候,那个时候你会想起什么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与生俱来毕生养,自身尚亦无权带,

  亲戚眷属如繁星,定留身后自独往。

  与生俱来的、毕生辛辛苦苦养育的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自己骨肉组成的臭皮囊,这个身体到死的那一天,也需要抛弃,没办法带走。就像华智仁波切在《前行》里面讲的:我们死的时候,所有的亲朋好友、所有的财产等等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放在人间,自己就像一根毛从酥油当中抽出来一样,丝毫不染地前往后世。

  这里说的也是这样,我们死的时候,与生俱来的,从进入母胎来到人间的那一刻开始,一生当中自己辛辛苦苦保养、辛辛苦苦爱护的身体,也是我们特别特别执著的。不管是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天天都是想着这个身体,如何保养,如何保护,如何吃一些保健的药,吃一些营养的药,各种各样的,白天晚上都在想保养这个身体。可是这个身体不会特别长久的,到一定的时候,神识离开的当天,这个身体也会腐烂。

  既然我们的身体都没办法带走,那我们的亲戚朋友、我们积累的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等受用,即使多得像天上的繁星——有些富贵的人,眷属特别多,尤其是比较有名的、有地位、有钱财的这些人,可能成千上万的像繁星那么多的眷属,比如现在有些明星、有些高官,跟随他们的人特别特别多,但当你死的时候,全部都是留在人间的,自己独自前往后世——“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谁也没办法带走任何东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观察到的现世的状况。

  我们每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死亡,但死亡什么时候到来自己也是没办法确定。死亡是决定的,死期是不定的,死缘也是不定的。这样的话,我们还要不要保护身体?需要的;要不要保护眷属和金钱呢?也需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太过于贪执它,太过于贪执的话,实际上没有用,到一定的时候,会离开这个身体,也会离开我们的眷属、离开我们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

  财产也是很多人特别耽著的。活着的时候,你可以用它;可是一旦离开,你所积累的所有财产,可以说是五敌共用,或者说是其他人在享用。现在许多世间人的财富,其实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地积累起来的,后来以各种因缘,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在用;我们现在手里的这些财产,再过一段时间也会流转到别人的手里,就像河水一样。河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的金钱、我们世间的财富也是不断地在流转。这一点意识,作为佛教徒应该有。

  这些教言,我们讲的这些道理,也许你不一定都认可,但其实这些教言,对每个众生来讲,都可以对症下药。你每一句都深深地思维一下,它为什么这样讲?对我们的修行有什么作用?当然这个时候你也不能太悲观,昨天也讲了,我们佛教里面讲出离心,并不是要做世间当中的悲观主义者。很多名人都是因为太悲观了,最后吃毒药,或者开枪打死自己,或者跳楼自杀等等。佛教里面的出离心,是因为他完全知道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包括我们生活的真相,知道真相以后,他就不会特别贪执,但该努力的也会努力。

  现在我们有些佛教徒,好像有点过分悲观了,跟家人关系不好,也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发心,每天好像都是特别伤心;也不好好看书,只念一点咒语,然后去所谓的闭关,闭关也不好好闭关,天天都痛苦地哭……有些佛教徒是很不正常的。这不叫真正的佛教徒,这不叫出离心。华智仁波切在很多教言当中讲到,真正的出离心,世间人的智慧是完全可以具足的,世间的生活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不是跟世间人敌对、矛盾。不能这样的!

  所以佛教徒的行为一定要有智慧,要善巧方便。否则旁边人会观察你的行为,发现你原来是很乐观、很开心的一个人,不管是穿着也好、生活也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但学佛之后,好像你的言行举止不但对别人没有起到一个积极和鼓励的作用,反而给别人带来一种恐惧,令人很害怕——哦,不能学佛,不然就像他一样,他以前那么好看、那么庄严,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自从学佛以后,好像变成乞丐一样的……确实很多方面还是要注意,对吧。

临终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是执著。

  第一种就是境界爱——对环境的执著。

  我们活了一大把年纪,应该看过好多人的死亡。没有学佛的人,他的死亡,最后的执著,第一显现出来的,就是对环境的爱。所谓环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亲人,我们所住的地方,还有我们的名呀、利呀、地位呀,这些执著。因为想到“哎呀!我即将离开了”,所以依依不舍,跟亲爱的人依依不舍,跟一生辛劳所建立的家业、名位依依不舍。

  但是,再怎么执著都非离去不可,到最后这一切全部都要离开,无可奈何。

  即爱自己的身体。

  或许大陆比较朴素,台湾都讲究种种保身的化妆品。只要是女众,她们的化妆品都很多,有洗澡时用的,有洗澡前用的,有洗澡后用的;头发也一样,皮肤也一样,衣服也一样,琳琅满目。所以在台湾,女人的钱最好赚。电视广告往往都是女人用品,渐渐地,台湾男人也开始这样,也去美容,甚至割眼皮,要他的眼皮像某位男明星一样,这就是自体爱。

  最后的执著,就是当生爱,当生就是未来。

  在生时,执著这个身体,死时也是执著这个身体。因为他没有学佛,只晓得这个身体是他唯一的、最真实的,而不晓得这个身体也是假的、因缘和合的、一时拥有的、最后非离开不可的,所以第二种就是自体爱,

  因为身体也是无可奈何、非离开不可了。好了,离开身体之后,糟糕了,要到哪里去啊?到底有没有死后的世界?是苦,是乐?他最关心的,最后就是这个了。

  在生时认为人死成灰,好像灯灭了,什么都没有了,很顽固。到最后才慌张起来:“糟糕!以前我认为人一死就一了百了,现在不一定是这样,万一有死后世界的话,那将怎么办?那到哪里去?去接受快乐还是去接受痛苦?”那时他才懊悔起来。《无量寿经》讲: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在生时,没想到死后这件事情,将一生的青春奉献在儿女身上,浪费在贪图五欲之上,都没有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来准备、来计划,通通没有,要死了才懊悔起来,所以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内心既懊悔,又惧怕。但懊悔也来不及了,因为不可能回到人间继续过生活啦,一离永离了,跟情深意重的父母、先生(太太)、儿女永别了,所以非常悲伤。

  同时,懊悔过去人家劝他学佛,他一口顶回去,说:“没有因果报应,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善恶,学什么佛!心好就好了嘛,还学什么佛!”所以这时懊悔了。“悔惧交至”,就是指这种临终人的心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