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对照反省:有无慢与大慢之心?

对照反省:有无慢与大慢之心?



  学习菩萨道,当先清净心,

  若无清净心,哪来菩萨行?

  (略释)善男子,怎样算是菩萨行人远离慢与大慢之心?

  所谓慢心,此人心中常起如是分别‘我现在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家族种姓、或者国家的国防装备都不输他人’若此人由如是分别常执于心而起骄慢则名为慢,由此心而于他不生真实恭敬心故,即使恭敬也不过是表面客套而已,内心执如是自境为实故,不能悟入诸法因缘而起非实有故于生死难得出离。

  善男子,什么是大慢呢?若有菩萨心中起这样的分别念,‘我现在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家族种姓、或者国家的国防装备都胜过他人’,由如是心而于他人不生恭敬,因为自认为高贵该受他人恭敬故。前一种是自认为不输给别人而不起真实恭敬,后一种则是认为胜过他人而及表面客套也没有了,直接就是摆出一副骄慢的样子于他毫无恭敬可言,所以名为大慢,比前面这个慢心增大了不少。

  善男子,这就是骄慢和大慢心之心相差别,若是真实菩萨行人则于如是心皆悉舍离,所以我们若是想要学菩萨行的话都该反省下自己是否有如是心,若是有的话,则离菩萨行还差得远,何况无上菩提?自然三恶道就变得近了,无量烦恼更是触手可及。同样于自己的智慧、禅定等境界起如是心而于他不生恭敬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佛经中也说过,一切菩萨行人不当轻视初发心人,何以故?菩萨行人远离一切慢心故。

  于是世尊以偈颂总结,其意如下:菩萨行人远离一切骄慢而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大悲,以无量方便利益令得安隐,菩萨由此勤护心念之故而处于三界生死中不为生死烦恼所染,摄心于清净处护持不失,即使行头陀苦行或以身语意饶益有情、开演诸佛微妙法门乃至令众生趣入人天善处而积累种种善根功德,也不由如是之行而起骄慢,如是方为真实菩萨行人,由是方得成就真实无上可爱妙果。

  (原文)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离慢大慢?

  善男子,所言慢者生如是心:‘我今所有若家、若姓若色及以种种金银珍宝、诸宝藏等,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不劣他人。’若人如是起憍慢心是名为慢,以其不生恭敬心故。

  善男子,何者大慢?善男子,若有菩萨作如是念:‘唯我若家、若姓若色、若金银宝藏,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胜于他人。’是故不生恭敬之心,是名大慢。

  善男子,如是憍慢及以大慢,菩萨摩诃萨悉已舍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离慢、离于大慢。”

  尔时世尊为显此义,偈重说言:

  “离慢离大慢, 常行慈悲心,

  以彼润心故, 于世不放逸。

  虽行乞食事, 诸菩萨大事,

  说义利益事, 若诸天及人。

  大宝积经 大乘十法会

将大家召集起来以后,还应教诫不懂闻法规矩的人摘帽、脱鞋……(其实,在看上师的光盘时也应这样做。)有些人在听法时,还一直戴着帽子、穿着鞋子,我们就应劝这些人将鞋脱下、将帽摘掉。为了表示恭敬,也不能携带武器与佩戴装饰品。当然,平时佩戴的耳环、戒指可以不算,但当天为了闻法特意打扮却不合理,因为到这里并非其他目的,而是为了听闻佛法,所以有些居士应该注意。另外,为了能专心致志地听闻,念珠与转经轮都应放下。既然如此,那在听法时吃吃喝喝、上厕所、打电话、发信息、说话等,就更不如法了。有些人边听法边打电话、甚至来来去去,这都是不懂闻法规矩的表现。在听法时,闻法规矩非常重要,所以懂得闻法规矩的人,都应担负起宣讲的责任。

  另外,在听法的过程中,三门一定要寂静调柔,最好能以清净心和恭敬心来听闻佛法。因为,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过:“不敬勿说法。”《本生传》亦云:“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

  所以我本人非常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家都能在听法的行为上有所改进。学院里的听法者都比较懂规矩,而外面的佛友并不是这样,又特别是新来的学员,所以希望老学员或懂闻法规矩的人一定要跟他们讲。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能吃东西,我偏要吃瓜子!为什么不能打扮,我还要照镜子!他们想一举两得,但这根本行不通,因为佛法非常深奥,心非常专注尚且不一定能听懂,更何况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受佛法。我觉得,没有乔美仁波切的境界,这可能非常困难;不过,听说有些人的智慧还“很不错”,但这样的听法恐怕只是装模作样而已。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听闻,否则一个礼拜花一两个小时来听法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7-3-20 17:2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