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没信心,你怎么入佛门呢?

没信心,你怎么入佛门呢?

 
有生就有死。人与佛都会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讲人与佛没有区别。但是那些大成就者死叫圆寂——圆满结束了此人生旅程。佛死叫涅槃——息灭痛苦。

  那些大德高僧、大成就者死的时候有两种情况:有的在表面上看病情会恶化,很煎熬地离开;还有一种是很安祥,没有受折磨,没有经历那种难忍的病苦而离开。无论是无病苦的离开,还是受病苦的离开,对一个大成就者来说,都没有区别。

  我们不可能逃避死亡,但可以做好准备,可以以很好的心态面对死亡,迎接死亡。一个修行者,一个觉悟者,知道死亡是不定的,知道随时随地都会离开这个世界,随时随地都会迎接死亡,所以会为死亡的来临做准备。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在zai 难来临的时候,在临死的时候才知道。如果和普通的凡夫一样,就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今天真的得绝症了,如果跟其他人不一样,就是个好修行人。

  以前文ge的时候,很多大成就者也进监狱,表面上跟普通人一样,也很艰难。但是他们在监狱里能吃能睡,能跟别人开玩笑,还能修行,一点都不受影响。在监狱里和在外面一样,这叫高人,这叫真正的修行人。虽然念了一辈子佛,听了一辈子经,但是当面对对境,面对zai 难的时候,跟普通凡夫一样,说明这个人不是修行人,没有真正明白佛法。

  很多人都学佛,平时都很精进,但一遇到问题,发生一点点事情,就会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的,然后往山下跑,开始求上师、求佛。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做法。一个修行人要稳重,把发生的不幸,当作一种正常、自然现象,坦然面对。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付嘱啊?你必须得净心。

  你净了心,观你的心,跟佛所教导的教义,跟佛所制定的制度,结合不结合?一定要结合。

  结合了之后,你就进入解脱道。不然你上不了,连道路怎么走、到得了哪儿你都不知道。你出了门都找不到家,东西南北往哪儿走啊!就是这样一个含义。

  你要想修,必须清净你的心,然后好好观察一下。事前有些准备,你准备好了,然后正式修行。

  像我今天要拜忏,拜忏了,你的心先静一下;到正式拜的时候,每句话都讲“一心敬礼”,你千万不要两个心、三个心、四个心乃至包括好多心到这里来磕头。

  磕头只有身体礼拜,效果不大。虽然也在磕,拜完了也出一身大汗,汗白流。汗白流的意思,是你得到的少而付出的多。这样子就需要净心,需要观心。

  我们这里说的净心、观心,是能把你的妄心降伏一下,不是断。我们还没有达到真心。真心具足一切,从降伏到断,让我们真心显现。显现了之后,依真而修,才能够从菩提道的发心证入菩提果。这中间有很多过程,要不然佛不需要修三大阿僧祗劫。

  但是,我们自己要求自己不要太高。我们晓得我们是什么位置,晓得我们的贪、嗔、痴有好重,渐渐地磨练就好了。

  若一步登天,没有那种事。想顿悟,像看尽大乘了义经典。其实我们太躐等了,我们是小学生、凡夫,净想做圣人的境界,这是做不到的!

  应当怎么办呢?就我们现行的烦恼,你哪一个烦恼重,你就用佛教导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先把烦恼降伏了。让你的心经常在愉快当中,来学佛,来信佛,来做一切事业。你做,赔钱了,也很喜欢;生病了,病很严重,很喜欢。

  我曾对一个癌症的弟子说:“你不生癌症,你不会这么样诚心信。”生了癌症,癌症治不好,直到死亡了。他知道死亡了,下了决心,等死。

  你等死,反倒不死了,癌症好了,这叫不可思议。就是你要下决心,一般的小病,我们要有信心,不能说没信心,没信心,你怎么入佛门呢?

 我们去分别谁是善知识,谁不是善知识,可以说在看经书少的前提下是很难做到的,没有一点点佛学知识,光凭人去讲那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危险,危险到什么程度,那一天我打了个比喻,就是一个盲人一个瞎子骑上了个摩托,后边的人说你加油啊,坏了,危险性更大了,就是这个意思。目标不明确的时候,你仅仅是加油就坏了,我们学佛的人也是一样,你没有佛教的正确知见,只是剩下虔诚了。那就等于很危险了,是那个意思吧。马路上被那些假和尚骗的不都是很虔诚吗?大娘啊,捐个款吧,建寺啦,好好好过后了骂了假的,他不说那个人是假的,把和尚都骂成假的了坏了,你看吧,拿出钱来,造了新的业。把着整个僧团都骂了,有这种人吧?她就是有虔诚啊,没有虔诚她不给人家钱,只剩下虔诚了。所以佛教释迦牟尼佛要求我们多亲近善知识,前提是「善知识」方法是「多」我们现在来讲,最大的善知识是谁知道不,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大的善知识是谁能找到的,说,说。居士:「经律论」或者「三藏」对呀,我们现在所能够亲近到的最大的善知识就是【佛经】记住。所以说,你的前提是诵经诵的少,怎样去分别谁是善知识,谁不是善知识,那就很危险了。明白吧,因为我本来诵经诵的少,我就是听一个人讲,这个人讲的是对是错,你怎么去分别呢?

  所以说佛弟子啊,要想安全多读诵「原经文」为什么?记住一条,记住一条,「读诵经典」也有出世间功德,我们能否证果,能否开悟,能否往生凭借地是功德,事相上是通过念佛,但仰仗的是功德,没有功德,这声佛号你也提不起来。没有功德阿弥陀佛在你跟前显现,你也看不到他,没有功德,你怎样去开显智慧,功德哪来的?就是如理如法的长期的熏修,所以说我们多看原经文,这是比较安全的,明白吧?接下来才叫多听讲。多听讲,多听谁的讲呢?多听善知识的讲,假如别人说,哎这个人讲的好,讲的大部分是佛的东西,你可以去听,听着听着另外一个法师来讲了,另外一个善知识讲了,也是类似的那个问题,你听着别人说他讲的也挺好,你也可以听听,听的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互补,原理只要不违背佛经原理。那他就是个善知识,形式上。方面上。层面上。他有可能讲的不一样,但是原理不可能不一样,原理假如说有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就有和佛不一样的,这个人,讲不一样的这个人,如果你发现他讲的,有一个人讲的和佛讲的不一样了,那可以说那个人就不是个善知识。「论典」上讲,说法论议,皆合经意,行此行者名善知识,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就是无论他怎么讲,无论怎么善巧,无论怎么方便,解释的是佛的原理。懂这意思吧。这就叫善知识,所以说当我们没有去读诵经典,就开始分别那个是善知识的话。那很危险,你没有一个很正确的标准,即使是多听讲这个过程当中,也不能放弃我们多诵经典。

  包括净土法门也是,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念佛求往生非常方便。越方便,越我们应该谨慎,越应该决定成就,怎么才能决定成就呢?在念佛的同时,也要多诵经,刚才讲到嘛,诵经本来就是一种修行;诵经本来他产生一种出世间的功德;诵经本来能够消业;诵经本来能够开显智慧;能够积累福报;诵经本来就是一种佛教史上的传统的修行方式。懂吧。佛教历史上的传统的修行方式是读诵经典。懂这个意思吧。有的人以抄经为终身的修行方法。那也是可以的,他也产生功德,懂不懂?当你有了功德,再去念阿弥陀佛,容易上道。非常容易生欢喜心,非常容易产生法喜,明白吗?非常容易和诸佛如来相应,懂吧?原来我讲过一个例子。我们是念佛的,突然间你有一天,你的邻居家起了火了,你的邻居在喊。快来帮帮忙啊,你就说了,别耽误我的时间,我念佛了。那不是个疯子?那是佛弟子吗?那是念佛吗?阿弥陀佛现身在这里念佛的时候,你的邻居失了火,他还去救助啊,这叫行善,行善就是念佛,是念的佛的行持,懂不?那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是和佛的慈悲愿力相应,这就叫念佛。是和佛的要求相应。佛是什么要求呢?「众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诸佛如来的要求,阿弥陀佛也应该这样要求。也是这样要求的。众善奉行,是不是?我们已经说了过了,你认为放生不是念佛吗?你认为过去的佛没有放过生吗?是吧,哎呀我们的信众啊。现在的信众,个别人啊,很可怜,很可怜,懂吧。学会修行,知道怎样去修行,刹那刹那都是在修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自95年到五台山开始,来到汉地已有15个年头。这些年来,我明显感觉信佛的人越来越多,学佛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我内心是无比的欢喜,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

  但有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人信佛、学佛很多年,懂的也非常多,拜的师父也很多,平时都很好,一遇到境界自己做不到,心念怎么也转不过来,所有的毛病通通表现出来,看不到学佛的成效;有的人是越来越偏执,越来越烦恼,越来越浮躁,没有耐心,慈悲心也降低;有的人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不相信佛法,内心越来越污浊,自己越学越痛苦——这是为什么?佛法是断烦恼,佛法的特征是寂静的快乐,应该是越学信心越足,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自在。为什么会越学离佛越远呢?

  这些人也不是不精进,每天也在修法、持佛号和咒语,也在做善事,善事做得也很多,付出的辛苦也很大。如此的努力为什么不能与佛法相应?问题在哪呢?只是在学形式,而没有学实质。

  学佛的实质在哪里?在念头上,在于起心动念能不能与法相应,精细起来是每个念头能不能与法相应。

  我们外在所有的行为都是心念决定的。外在行为表现有区别,是善或是恶,或者有善恶的大小,别人看到了可能会用一些标准来衡量你一下,也许会赞叹随喜你,也有可能会厌恶排斥你。但是真正判断是善是恶,以及善恶大小的准则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发心。这个别人不知道,就像大乘菩萨做了一件事,如“悲心船长杀短茅黑海盗保护船民”的公案,可能在普通人的眼里,杀人是严重的恶行,绝对不能理解,但是对于菩萨来说,就得如此做,这是一件大善事。所以佛法的标准在哪里呢?在内心的念头上。外人衡量你,说你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那么究竟是不是一件很大的善事呢?看你自己的心念了。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觉得很冤枉“为什么我终日行善,还没有改变命运,还会遭受某种果报呢?”冤枉吗?一点都不冤枉,业力和因果绝对不会错的。你做善事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你的念头对吗?你的念头是污浊的、杂染的念头,受这个果报一点都不冤枉。所以修行的重点在于自己的心念上,学佛难也难在这里了!

  我们平时的念头是什么?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多半都是围绕自己,就算有的时候发了些善心,做了点善事,这个善心还不够纯净。当我们想为别人的时候,同时还有着为自己的打算,自己得到些虚荣、名利等等。那么进一步想想看,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进步很正常,下堕也不冤枉。因为自己没有做到啊!

  通常我们的心念都是杂染的,是与佛法的要求相悖的,要是没有认真的观察认识不到,要是没有分辨善恶的智慧也分别不出来,所想、所做的都与佛法不符,怎么会有功德?怎么可能不受果报?因此我们修行的重点是转变自己的心念。这一点开始的时候不容易,但一定要努力,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努力就有救。心念转过来了,获得利益是自己的,福德智慧是自己的,法喜充满是自己的;恶事、坏事也找不到你。

  同时我们一般人也不会知道别人的发心,所以对于别人做的事情,自己不要以自己的烦恼心妄自去批评,结果是自己造了业,划不来。

  内心的状态对了,与佛法相应了,外面的行为努力去做,做什么样的善事都可以、都对,都在积攒功德,自己也从早到晚时时欢喜。我们内观自己的心念,但行为上也要努力去做,不修法,不做善事,自己不努力怎么会有福报,哪里有无因之果?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