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的真面目》

《佛学的真面目》



  导语:我们人人都有着一样的佛性和潜能,人之间只有暂时障碍上的大小区别,但只要我们一念回转,从当下努力进取,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生命有无明,但不生不灭,生灭的只是形态、形式,万法不增不减,相应之处就是菩提。正因为每一个人的凡夫心不同,佛才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善巧方便地实行救渡。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也懂缘起性空,也知道了真空妙有平等不二。为什么我没成佛呢?为什么还会身不由己地参加六道轮回、还有隔阴之迷呢?文殊菩萨答:其力未充--意思是我们光是道理上解悟不是真懂,那是释迦牟尼自己“证得”缘起性空、真空妙有后,灌输在我们头脑里的概念罢了。众生若没有自己亲身证得“真如实相”,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掉无明。业力还在,轮回的因缘动力还在,无力“转识成智”,这就形成了我们参加六道轮回的根本动因。因此,我们入佛修行就是为了消除业力,从自己的心地基础着手,除却妄念,转识成智。绝不存在什么佛菩萨、上帝、神仙或外道气功师帮我们消定业的事。

  佛门在述理上有时会将佛菩萨及其境界人格化、世俗化,仅是为了让求法者生出信心、恭敬心和求道之心。初学者千切不要仅仅执迷于那些假言和事相上的具体描绘,应明了这一切背后的核心义理。

  我们修行成功与否,全在于“业”的转化,全在于这个心识的转化。

  一个人假如执迷于现有的世界和生活,对修行之事尚未生起很真实而深刻的信心,总是不断地在自身的善恶业报中沉浮,当然他就只能参与六道轮回了。他会显得既不能做自己的主,也不愿做自己的主。这就是法缘不成熟的表现。佛门除了尽一切善巧方便与他结缘,帮他播点道种外,往往只能由他去了。再则,假如一个人又想修行,又舍不得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这种人当然就只能修一点人天福报,也仍旧会在六道轮回中存在。

  修行成功的基础,首先在于我们是否真有出离心。不过,我们千万别误会了这个出离心,所谓出离心,并不是指心态上遁世或回避现实。而是指发自内心不愿再参与六道轮回,想求得智慧解脱。如果我们没有出离心,那佛也渡不了我们。内因不在了,外缘就无法安立。当一个人法缘成熟了,他一定会生出真正的出离心,他肯定要追求解脱自在,他自然就会希望拥有同佛菩萨一样的智慧和快乐。如此,他便会对佛学生出信心、信解,必定会认真如法地修行。

  不过,我们更要明白的是,修行本身也是一种矛盾的统一,有了出离心后,修行的下手处却又是“入世”的。进一步说,就是一个修行人根本不要分别什么出世入世,正因为他不能回避一切世俗中的因果,他当下就可以如法实践佛学,一切事,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境,一切物,都应该成为他修行的好道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离此到彼不是真修行,真正的修行者之心态一定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任何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活在当下,于万事万物中磨砺心性,尽一切可能完善自己,利益众生。

  我们自己努力行持用功就是为了完善自己,这叫“自觉”,利益众生是为了接引众生“入道”,这叫“觉他”。自觉和觉他是一体不二的,这是大乘修行行菩萨道的显著特征,也只有行菩萨道我们才能得到功德的大圆满。要知道,从本质上讲,渡人即是渡己,并非是有一个众生,有一个佛,有一套法令或意志,硬要威逼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利益众生”或“攒积功德”。是修行的这个本质是要以“舍”小我来救“真我”。因为这个“真我”是我与众生同体的那一个“大我”。想修行成功,咱们就得如此这般。试想,最大程度地利益众生,即是彻底“无我”,普渡众生越多,则是放下了“我”越多。这,才是修行的本质,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只能如此。

  许多已脱离六道轮回后又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他们生生世世都在俗世里悲智双运,无条件地普渡众生,说是自利利他,自觉自他,心中却早已无这些挂碍了,所谓同体大悲指的即是这个。从道理上讲,似乎是修行只得如此这般才能达成功德圆满,可本质上看,这些大菩萨却已是一种“游戏人间”了(是自然相应的“无为法”)。因为大菩萨从来不会有此差别意识,认为是“我”在渡众生,或有众生被“我”渡,且是以了什么好的方试(法相)渡了众生。这就叫三轮体空--无我相、众生相和法相。一个修行者只有做到了“三轮体空”后,他的修法才会生起大的功德。所以,我们凡夫的弘法利生同这些佛菩萨再入俗世渡人是有区别的。

  客观地说,大多数人修行的最初起因,往往都是为了自利(主动地利他者不多),对佛学而言,恰是完成这个“自利”的前提,须得是放弃自私,须利他,须放下五蕴“我”来达成。无论讲修持功夫,还是攒积福慧资粮,还是刻意培养慈悲善良的情操、行为,一切修行都是要我们“舍小我”(放下自私和自我执著)。修到后来,用功渐深,大悲心、大菩提心出来了,我们才会真正做到三轮体空。此前,我们只能尽量以“三轮体空”来观照自己的修行。

  入世修行的根本,乃是为了要“出世”,是为了彻底脱离三界六道乃至成佛。但是,当我们真正修证到后来,证得人我,物我、法我实是一体不二时,这就已差不多到达佛境了。我们会发现,连出世入世的分别仍旧在于心识,而它们原本也是一体不二的。心净土净,哪儿都一样。所谓当下解脱即是此意。

  对于每一个个体众生自身而言,当真是各人因果各人了。渡人解一时之难不如解一世之难,解一世之难,不如解他根本之难。诚如拿一个饼子给一个饥肠辘辘、且身无分文的人吃,他吃完后下一顿仍无着落,免不了继续造作恶业,到头来还不一样没福报,还不一样在自己的因果里沉浮不定,于六道中难有出期。如此,还不如向他投资,教他如何做饼谋生,以确保他永远不挨饿。所以,日常中行善布施的归结点不是简单的善举和世俗道德,财布施,无畏布施只是手段(无畏布施是指一种精神情感上的布施),其根本是法的布施,这才是续人慧命的大根本。

  佛门的利益众生无一不是以智慧来作为观照的。因此,诸布施中,法布施最为殊胜可贵。当然,一些众生机缘未熟,他不信仰佛法,我们只能单纯地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只能权当与他结了个善缘,播一点道种了事。我们千切莫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处在我们布施者的角度,应以“三轮体空”来观照自己,不作分别又才是真“练心”呢。

  综上所述,一个人无论他修行与否。存在,原本就已是这种机制和属性了,不靠谁发明创造,便不依人的“意识心”妄想执著,恰是存在之本然如此,法尔如是。因此,在世俗社会中,非功利的精神价值观、行善积德及利他等也是一种道德伦理之需要,佛门自然会宣扬和实践这些,佛门本身也有“让众生生欢喜即是让佛生欢喜”之说,但究其根本,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觉他”,从根本上接引众生闻修佛法,彻底地离苦得乐。同时也是为了顺应世俗、利益众生(要渡众生须得同众生结下欢喜缘)。然而,从最根本的道理来看,实质上却是无论怎样,这一切行持都是不由分说的,我们无论想平平安安地过小日子,想修点人天福报,还是修智慧解脱,我们都必须如此这般,我们也应该如此这般,因一切本来就是如此这般……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远行的人不必害怕路途的遥远,只要坚定方向,走好每一步,自然能到达终点。学佛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系统、完整、长远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修行重点与方法,修行人在其中,只需要迈出眼前这一步。

  皈依的好处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家,给自己的无限生命找一个引导觉悟的老师。皈依是学佛的开始。把它当成学问,就成了“佛学”;把它当成生命的指导,就是“学佛”。对于佛弟子而言,佛法是佛陀指示的觉悟之道,是修行的指南。

  真正的学佛是学习佛陀看待世界的心态、为人处事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学佛的过程分为“闻、思、修”三个方面,在网上看一些学佛资料属于“闻”的部分,但只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另外,网络上鱼龙混杂,在网上学习应当谨慎。跨入修行之门的前提是找到师长。

  学佛最根本之处在树立宗旨、大愿,有了这个,一切的佛法才有主线,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人学佛修行,只是为了摆脱当下的障碍,解决眼前的问题,这只是方便的修行,不是真实的修行,也就很难得到大受益。

  我们必须对自己为什么学佛,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佛法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认识,在遇到境界时才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心态及身语。不然的话,我们就还是在世间的思维中,以世间的观点来认识佛法,所以感到矛盾重重。认识并降伏内心的烦恼,才能超越伤害与被伤害的轮回。

  我们学佛、修行,本来就是要来改善自己、提升自己,正因为有不足才要学习,不能觉得“我不行”,“我做不到”就不去做。正是要学了、做了才“能行”,而不是要有能力了才去学、去做。要把目标放在心中,而不是把困难担忧放在心中,前者是正念,后者是妄想。

  学佛是要减少妄想、烦恼,要明白学佛的意义,而非教条化的认识,把佛法当做束缚与压制。他人不对的地方,我们不必附和、效学,要坚持自己的立身行事之道;对人不要厌恶、对立,世人本就都是有烦恼的。把握好自己的心,磊落坦荡、不挂尘埃,效学佛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学佛是为了降伏烦恼、破除我执,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学佛立刻就能变得清净、智慧,天下没有无因之果。在修行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烦恼、过失、起伏,对这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惊恐疑惑,也不要灰心绝望,要回归到修行的本意,用平常心长长久久地努力。

  学佛,要培养对因果的信心、对烦恼的出离、对众生的慈悲,自己生起了哪一个?切勿以佛法作为衡量他人的尺子,让自己走到佛法的反面。学佛是教我们要有正确的追求,不是一味放下,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学佛,一是要依止师法友团队,二是要励力实践。这两点非常重要,而现在很多学佛者却都没有做到,甚至没有认识到。学佛容不得半点虚假,讲一些理论听起来很美,却与自己身心脱节,终无大益;更不是神神秘秘,整天说一些自己也不懂的名词,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学佛,有从理入,有从行入,但不管从哪个门入,目标都是一致的,故学佛首要的是建立宗旨。根本抓住了,其他一切都是支分,是方法,是步骤;根本没抓住,就会抓住这个否定那个,在支分上纠结矛盾。

  学佛,就是要效学佛菩萨,佛菩萨发什么样的愿,我们也要发什么样的愿。刚开始我们的愿很难真切有力,要慢慢去培养,愿力才能越来越坚强。菩萨确实要在生死中修行度众生,不离轮回,但这是佛菩萨的境界,并不代表自己能够做到。想要效学佛菩萨,不是直接把佛菩萨果地的境界当做自己的境界,而是要效学佛菩萨因地的行谊。思维无常、苦谛,发大愿,培养信心、皈依心,策发精进力,这些都是我们现阶段要努力的。

  学佛的最终宗旨是成佛,然后再结合自身设立阶段性目标。宗旨的建立以及对整个修行道路的了解,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修行的过程,要在善知识的指导与同行善友的陪伴下,持久而行。

  学佛的人不等于已经成佛,所以还会有烦恼,修行过程也会起起伏伏。但因为有了圆满的人生榜样,懂得自己行为的方向和准则,慢慢就会越来越好。学佛不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是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必须通过降伏烦恼来实现。当然,佛法所指的“苦乐”、“烦恼”,都有特定的内涵。

  学佛修行,明确宗旨,以正念为导造作善业,以回向为归,使所造之业集中于善净的方向成熟,能使善心善行越来越清净、坚定。在修行过程中,由于功夫不够,会出现执著于善业而骄慢的情况,这也是烦恼,需要破除。

  学佛不是自己看书、自己理解、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修行,这样反而会越来越坚固自己的习气。佛法本身是对治法,不同的药对不同的病,如果自己任意抓药吃,吃错了药反而会让病更严重。要找到师法友团体,在善知识的指点下修行,才不会走上错路。

  学佛不仅是要止息烦恼,要放下,更重要的是要发心。不从善心善念入手,不从悲心愿力入手,终放不下,不能降伏妄心烦恼。一味想着断烦恼、清静无为,反而容易陷入消极孤冷的误区。

  学佛有很多阶段,在最浅的层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学佛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大愿要发,行持要落实到脚下。学佛不是舍弃生活,是帮助我们更快乐、更智慧、更有方向的去生活。

  学佛的人,应该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结法缘。需要有一颗敬心、诚心、信心,希求佛法的心。不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学佛,不可投机取巧,要老老实实。

  许多人学佛后遇到不顺的事,就会质疑佛法或疑神疑鬼,这都是没有正确认识修行。佛法不是护身符,学佛不等于就不会遇到zai 难、疾病或障碍,这些都是过去业力与现前因缘和合所感之果,佛法是让我们正确面对这些境界,并在一切时处种善因、结善缘,让自己身心越来越安定、清净,未来的果报自然会越来越好。

  学佛人吃素,是出于慈悲心,也是培养慈悲心,并不是硬性要求(汉传佛教的出家比丘必须素食,在家人则无此规定),但因此学佛人不愿意也不宜分享肉食的“美味”。佛教乐于鼓励大家吃素,无论对自身身体、外在环境还是从业果来看,多吃素都是有益的。

  选择做一件事,不是看难不难,而是看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学佛有终极宗旨,也有近期目标,有次第、有方法,只要遵循正确的路走下去,就不难。成佛之道不畏长远,因为即使不修行,众生同样要在轮回中度过这些时间,而且很可能是在恶趣中度过,并不是不修行就可以轻松自在的。

  面对外人,我们能够隐藏自己的烦恼,但面对家人,我们的烦恼无处遁形。亲近的人是修行最难的对境,但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学佛就是要在自以为对的境界上转弯,依佛法除烦恼、破我执。

  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执于修行的表相,而未解佛法的真正内涵。初学者往往拿着佛法的标准去观察、要求身边人,不学佛还好,越学佛烦恼越重,这就错了。学佛不是要让“我”越来越大,而是要淡化我执、柔软内心,一切佛法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

  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学佛不是休闲!古德曾说:“千经万论皆磨砻习气之具……不能亲明师良友,受恶辣钳锤,徒觅几部好佛法,静静闲坐,烧香啜茗而披阅之,此措大学问,尚不可为世间圣贤,况佛祖哉?佛祖可如此悠悠而得,善财、常啼,真千古极拙人矣,何为华严、般若之榜样也?”

  希望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小得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着未来它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要仅仅把心停留在眼前,别忘了它也蕴含着未来。善学佛法者,不难通文难达义,不难达义难入理,又不难入理难忘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才晓得持戒是清凉自在的,戒律不会带给我们麻烦、不方便,你真正去做,会带给你真正的清凉自在、烦恼轻、智慧长。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利益都在持戒里面得到,不持戒的人不知道,你给他讲,他也没办法体会。

  一些初学的人来学佛,他说:「佛经的道理不错,可以听听。戒律不行,戒律太可怕了,是吃人的戒律,约束我们,动都不能动,一动就犯戒了,全部的自由都被削剥了。」这是错误的观念,他没有了解戒律真正的利益、好处。而戒律决定不难受持,戒律就是诸佛菩萨日常生活,它不是有意定下来的,是我们把诸佛菩萨的生活写下来,就变成了戒律,它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不正常,我们在六道轮回,不正常的生活过习惯了,遇到正常的生活就害怕、排斥。正常生活是佛菩萨的生活,是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人讲自由自在,在佛法里讲「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在,一个解脱的生活,我们向往而得不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佛告诉我们:只要依照戒律去生活工作、去处事待人接物,诸佛菩萨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也可以得到,这个得到就是证得,你得到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