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到临终再修清净心怕修不成,来不及了

到临终再修清净心怕修不成,来不及了


凡是往生的人,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一定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不是净念不能往生。什么叫净念?清净心念这一句佛号,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句话决定不能大意,跟我们的关系太大了。清净心从哪里来?谁都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到临终再修清净心怕修不成,来不及了。应该什么时候修?如果今天听明白了,今天就要开始修,你才有把握。以清净心念阿弥陀佛,清净心里面最圆满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其次的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再其次的没有执著,我们都做不到。

  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许多修净土的人向他提问,这句佛号,念佛的时候心很散乱、妄念很多、杂念太多,怎么办?这真的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人这种现象更多,我们自己也不例外。我们仔细在《文钞》里头去翻阅,看到大师的开示,我们得认真去学。念佛实在讲非常方便,不受时间控制,随时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什么时候都可以念,只要空下来你就继续念。就像谛闲法师教锅漏匠,一句佛号念到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就这一句佛号,一定要把妄念念掉、杂念念掉。如何才能念掉?在理上讲你得放下就容易了,放不下难了。什么都要放下,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人走没有一样东西能带得去。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带不去的你就不要再理会它,随它去,带得去的抓紧住。什么东西能带得去?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带去。

  在技巧上,印光大师教给我们,这他自己行的,他是个老实人、很谦虚,说自己是中下根人,不是中上根人,烦恼习气很重。他用什么方法?他用十念方法。这个十念计数是暗记不是明记,佛号从一到十清清楚楚、字字分明。这个容易摄心,因为你一有妄念,这个数就记错了,必须要记得清楚。佛号从心生出来,口里念出去,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出声音都可以,默念也行,默念的时候还是能听自己的声音,从一到十。

  如果初学的人从一到十还记不住,还会念念就不晓得第几念,忘掉了,你就分两段。两段还是十句,第一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到五;接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六到十,句句清楚。但是不能够这样念,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这就不行了,不是这个念法,是暗记,心里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不落痕迹,很清楚,没有痕迹。可以分成两段,再不行的分三段,三段是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定要清楚。不要计数,不要用念珠,用念珠计数分心,这心不能够专一。就是用这个方法,印祖一生就用这个方法念佛成就的,他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是养神(养精神)最殊胜。为什么?人没有妄想,散耗精神的就是妄念。真正修行人,所谓愈有功夫他心愈清净,功夫就是清净,功夫就是平等,清净心里头没有执著,平等心里头没有分别。我们的功夫只要能做到这样就决定可以往生,往生有把握。

  世间人的事,好事好,坏事也好,好坏统统都离掉,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好事等於零,不好的事也等於零。这个你如果真的了解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问题不解决了吗?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一切法都归零。三十二亿,百千是单位,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哪一个念头是你?你我他、诸佛众生、一切万物都离不了三百二十兆一弹指的这个念头。我们把它换作秒,一秒钟,弹得快我想可以弹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哪个生灭是自己?没有。这才真正明了了、听懂了《金刚经》上所说的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听懂。真听懂真放下了,真放下就随缘,普贤菩萨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为什么?知道真相。真相是什么?不可得,根本就没有一个得。没有得哪来的失?得失没有了,你才真正得到自在,有得有失你怎么可能自在?凡夫吃亏就吃了这亏,认为有失有得,不知道得失是假的。

  得失是个抽象概念,《百法明门》二十四个不相应,第一个就是得,没有事实,抽象概念而已。所以今天量子力学家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要感恩。以前经上讲的这个我们想不通,想不通就总有怀疑,这个怀疑没有办法断掉。看到科学报告,也是一般人讲的,佛说这个话有科学根据,我们相信了,不再怀疑了。不再怀疑要真干,如果没有落实,那就是章嘉大师说的,你还是没懂。大师这一句话好,我们一生受用无穷,时时刻刻提醒我,我没做到就是没懂,要是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老师给我讲这一句话还举了个比喻,他说我桌子旁边,这一边放的是黄金,这一边放的是一块铜,大小你看差不多。现在说我给你一个,你自己选择。你要知道金比铜贵,你肯定拿黄金不拿黄铜,你不知道你才拿那个。这个比喻浅显,这就是说,你真明白一定做到,你没有做到是你不明白,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怨家的意思很广,我们学佛,四周围都是,有的是好意,有的是恶意,但是结果?结果都是魔。好意,来供养你、来照顾你,让你生起情执,让你生起贪爱,这是魔;恶意的时候是用这种手段来诱惑你,破坏你的修行,不让你成就。你看,方法是一样的,用心不一样,这就是无论善缘恶缘、顺境逆境,要有能力辨别。你清楚、不迷,接受它的磨炼,好事情,成就自己道业;稍稍被境界动摇,你就败了,那个前途是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欲多魔就多,你要是没有欲望的话,什么方法也不能动摇你。你贪财,用财来诱惑你;贪色,用色来诱惑你;你害怕,怕死,用威胁,用武力来威胁你。总是找你的把柄,你有把柄被他抓到,他就有手段来对付你。没有把柄给人把住,我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他对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根本还是个欲望,魔才得其便。人到什么欲望都没有了,魔看到也无可奈何,他就不会动手;你有欲望,他就对你动手。不为外境所动,这才能成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但是人,我们一定要晓得,人会变。现在人变是正常的,不要罪怪他,为什么?他没有根,在高名、厚利、美色,他会变质。学佛学多年、学几十年,遇到了还会变质,都不要去责怪他。什么原因?他没根,统统都没有根。古人变节是可以责备的,为什么?他从小受过栽培,他不是不知道,那个变节是烦恼习气太重了,他禁不起诱惑。现在人没有受过基本的训练,闻佛法、接受圣贤教育都是中年,没根。那个不变,那是真正大善根;不是真正宿世大善根,怎么可能不变?所以对於变节,我们决定不责怪,若无其事,不要放在心上,知道什么?正常。我们心永远是平静的,绝不受他的干扰。

  自己能不变,我这一生很侥幸,能走过来,什么原因?天天读经,没有离开经本,天天跟大家分享。跟大家分享实在讲是自利,利他太少了,几个人听懂?几个人听明白?真正是一遍一遍自己的薰修成就了自己。所以我说我五十多年讲经教学,一堂课没缺的是我自己;除我之外,说一堂课不缺的,一个也找不到。自己教自己,展开经卷面对佛菩萨,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外面诱惑,佛菩萨这样告诉我,这不可以。如果说三个月不读经典、不做分享,我会不会变节?保不住,跟诸位讲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虽然沾到一点根的边缘,没有真扎。父母懂得,逃难,跟日本人打仗,天天逃难。八年那个时间正是扎根的时代,在战乱当中,所以我们本身自己的根都没扎稳。所好的,这就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学释迦牟尼佛,不离开经教,不离开讲台。这样天天学,天天反省,天天觉悟,没迷。学佛陀,佛陀过著简单的生活,没有任何欲望,甘心情愿,得到法喜。法喜从哪来?教学当中得到法喜,尝到了法乐。

 我在这么多年当中,常常劝导大家,修净土、学大乘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为什么?有这个念头菩提道上是寸步难行,无论你怎么样的精进努力,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向外迈出一步,这要懂。这个自私自利是多么害人,头一个要放下这个,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对名利、对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真放下了,不再控制、不再占有,心稍稍向著清净的方向去走了。还得放下贪瞋痴慢,这很难放下的,放下贪瞋痴慢,不容易放下,但是要把它淡化,这是不是初信位?不是的。这是什么位次?这叫初果向,你向著这个方向。

  怎么叫初果?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五种见惑断了你就证得。第一个就是身见,决定不再执著身是我,我常说了,身不是我它是什么?是我所有的,这是身见,记住,还有我所有的。放下了边见,边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人对立了,对立的念头没有了。诸位要晓得,人在世间烦恼无量无边,烦恼的根在哪里?就在对立。这把烦恼的根拔掉了,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法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了。对立是错误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怎么对立!你细心去思惟,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睛是个器官,耳朵是个器官,不一样。身体里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心脏不是肝脏,肝脏不是肾脏,我们想想,它们有没有对立?眼睛跟耳朵有没有对立?耳朵跟鼻子有没有对立?心肝脾肺肾有没有对立?没对立,没有对立这就健康的。为什么?那是一体。如果一对立,谁都不服谁,这五脏六腑不就打架了吗?打架是什么状况?打架就是生病,病到严重就死亡,死亡就是同归於尽,不如此吗?一个道理!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就不能把这个地球看成一体。有没有人把地球看成一体?有,太古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看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祥和。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尧王、舜王、大禹,他们心念当中宇宙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圣人,他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我们读史书上记载,周文王是一国之君,日常生活他吃的、穿的、居住的,跟一般平民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真平等,本来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典籍记载,我们相信那不是假的。

  不平等怎么造成的?从自私自利造成的。自私自利里面有不平等的种子,这个只有佛法说到,这个种子就是末那识。你看末那里头,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就是我见,就执著身是我,这是末那起的作用。除了身见之外,跟著身见同时起来的贪瞋痴,它的名字,第一个叫我见;第二个叫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愚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贡高我慢我总比别人高一等,别人总要比我矮一等,这就是慢。这是俱生烦恼,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它就起来了,所以我跟贪瞋痴同时起来的。佛以后特别加了两个,三毒烦恼再加上个慢、加上个疑,疑什么?对圣贤怀疑,这个不得了。不知道圣贤都是明心见性的人,大乘教里讲明心见性的佛,佛陀。所以《华严经》上佛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本来是佛。怀疑诸佛菩萨,怀疑自己是佛,怀疑一切众生是佛,这个障碍太大了。障碍什么?障碍你永远不能见性,你永远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所以这五个字贪瞋痴慢疑,叫根本烦恼。加上前面五种见惑,把它合起来总称它为恶见,这个恶是错误的,错误的见解,合起来是六个根本烦恼。从六个根本烦恼生起二十个随烦恼,《百法》里面讲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展开无量无边的烦恼,四弘誓愿里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指这桩事情。

  不断烦恼你怎么能见性?断烦恼多么困难,你想想能断得了吗?断不了烦恼,你就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肯定你在三途的时间长,你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一切经教里面所说的,「可怜悯者」,这众生可怜,谁给你受的这些苦难?自作自受。没有人在那里设计、在那里建造、在那里执行,没有,完全没有,是自己业力所感的。善业,三善道受生;恶业,三恶道受报,这是事实真相。佛帮助我们、劝导我们不要造业,不但恶业不能造,善业也不能造,为什么?出不了六道。善恶业全放下了,心清净,六道就没有了。今天佛常常劝我们断恶修善,那善还要不要修?善要修,恶要断。这里面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断的人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大乘法里面所谓「三轮体空」,这样修法你的进步就快,你可以把修学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你超越了。如果著相,断恶著断恶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你的进步非常缓慢。经教里面有所谓修行人,从初发心修成十信位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劫,你看多可怕。无量劫不是一个定数,它是活的,完全看你什么时候觉悟,觉悟是什么?不著相就觉悟。放下不是从事上放,是从心上放,事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碍是在你念头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障碍,这个东西要放下。

  日常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是佛。佛陀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真相如是,他们生活起居工作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著相,分别执著。他有能力,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有没有造业?没造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造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没造业,不但六道的业没有,四圣法界的业也没有。这是修行的正理,我们不能不懂。如何把这个正理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表演出来?行行,就是每个举动、每个造作,都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跟我们讲四德,这个重要,这是性德,无量无边的性德归纳为四大类,讲得太好了。第一个是「随缘妙用」,也就是说普贤菩萨十愿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真妙!妙在哪里?妙在随缘恒顺,他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妙就妙在这里。起心动念我想怎样怎样,那就不妙,那就造业了。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去访问他们,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把这个四德不但讲出来,演出来了,表演出来做给你看,就是随缘妙用,他做出来给你看。

  贤首国师虽然给我们讲分四大类,四大类是一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为随缘妙用里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好样子,这个不能不知道,这叫妙用。它的名词叫「威仪有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规矩、榜样,表演出来给大家看,这性德自然的流露。第三个是心态,今天科学家也讲端正心态,心态是什么?「柔和质直」。外面要像弥勒菩萨一样,满面笑容,无量欢喜,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外面欢喜。末后一句,「代众生苦」。诸位要晓得,这十六个字是一桩事情,性德。在中国古圣先贤讲的是一桩事情,也是讲这四句,但是说法不一样,中国古圣先贤怎么讲?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们想想这四科,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不是随缘妙用?是不是威仪有则?是不是柔和质直?是不是代众生苦?完全相同。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再看世间,每个族群他们的圣贤,每个宗教里面的圣人,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完全相同,这跟大乘讲的就一个意思,全是自性流露,教化随意无不圆满。

  我们於是就体会到,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随顺性德一切真,违背性德就一切是虚妄。我们的疑,就烦恼里头贪瞋痴慢疑,疑就断掉,对於圣教、圣贤再也不疑惑了。断疑就生信,信心才真正现前,有这个信心,菩提心就建立了。这个信心要是生不起来,菩提心怎么发都发不出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修行永远停留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把话讲清楚,真正的原因著相修行,就出不了六道轮回;离相修行就超越六道,离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离。可不能有丝毫执著,不能有丝毫贪恋,有丝毫执著、有丝毫贪恋,你就在造轮回业。

  佛不到世间来,众生永远在六道搞轮回,佛到世间来帮助他们。第一个,能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究竟苦,帮助他离苦得乐。不出轮回,帮助他离苦是不究竟的,你帮助他,从三恶道升到三善道,生到人道,不错了,比三恶道苦要少受很多,但是人还是苦。从人道再把你提升到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层比一层乐,离苦得乐,但是怎么样?没有出六道轮回。色界天的寿命到了,无色界天寿命到了,上头没有了,那就肯定往下坠落。六道的升沉,升到上面时间短,堕落到下面,那受罪的时间长。所以帮助人生天,帮助人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是究竟乐,暂时离苦得乐。寿命到了还要堕落,阿赖耶里面那些烦恼习气、恶业种子都还在,没消失掉。只有佛菩萨能帮助我们化解这个问题,转识成智,把阿赖耶里头业习种子、烦恼种子统统都变成智慧的种子。觉悟就是智慧,迷就是烦恼。帮助他觉悟,这是真实功德,这是真实的利益,这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这个世间,现在我们所受的比前人、比我们父母那一辈受的更苦,我们父母受的那些苦我们看见了,今天比那个时候更苦。我们往上推想,我们父母跟祖父母相比,祖父母那一代所受的苦比我们父母那一代轻。虽然国家乱了,在民国初年,城市比较明显,乡下呢?乡下人还是很守规矩,他还真正有享受,没有城市里面的人负担那么沉重。乡下人是吃饱穿暖,茅草房子,他就很满意了。我住过三年茅草房,盖的不是茅草是稻草,比茅草房还要次一等,最次的是稻草盖的房子。在那个时候一般大户人家,这种茅蓬都是给畜生住的,养马、养牛。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车,真的最豪华的就是马车,通常农民家里有牛车,这是最普通能看见的,远距离乘车,赶著牛车过去,牛车也能坐人、也能载物。我们今天确实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物质文明的享受,这是从前人享受不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受的苦比他重,我们享受的乐不比他多。这个乐造很多很多罪业,自己不知道。他们享受的乐是真乐,有天伦之乐、有家族之乐、有朋友之乐,为什么?那个社会里头还重视五伦五常,不守伦常的少,很少听到,仁义礼智信,大家都遵守,五伦的社会。抗战时候还有,战后没有了,战后这个气候变了,人慢慢变成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义,他做得出来。抗战时候,损人利己的事情,一般人还不好意思做不出来,偷偷做,没有明目张胆做的。无智、无礼、无信,现在人全都做到了。在抗战那个时候,仁义礼智信有。我们是流亡学生,走到任何地方,当地人民都会照顾我们,他有爱心,知道我们逃难有困难,他送很多粮食给我们,送一点钱给我们,送一点旧衣服给我们穿,真有人帮忙。所以那个时候日子苦,现在想起来,比现在幸福多了。现在日子真难过,古人作梦也想不到。

  往后如果不能把传统教育、宗教教育恢复起来,这个苦一代比一代严重,我们看不到享乐。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最大的忧虑不安就是核武生化战争,这个威胁太大了,古人没有这个威胁。打仗,二次世界大战发明机关枪,这是杀人的利器,过去没有过的。现在发明的是生化、是核武,让细菌都不能够生存,这个问题严重。所以一九七O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晚年脑子里就想这个问题,如何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就想这个问题。想到最后,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我相信他这个想法是从中国夏商周三代来的灵感,就是世界要统一,用什么统一?用中国传统的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谁来统一?中国人来统一。英国人讲的,一九七O年代,那个时候,他八十岁了。他是一九七五年过世的,那一年他八十五岁。许多人听到他这个言论怀疑。他告诉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他要遇到困难走不通了,回头找老祖宗,他的问题就解决了。后头有个依靠,老祖宗。他看到了。我们现在就有很多人不认识老祖宗,这很悲哀。认识老祖宗的人都会同意汤恩比所说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中国老祖宗对全世界全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们能将智慧,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那就是理念、方法,从个人修养身心的方法到治家,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全,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了不起的东西,他们智慧的结晶,方法、经验都在其中,用汉字文言文写成书本流传於后世。咱们中国的《四库全书》,在这个地球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就这个,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这个东西能带给人一生幸福美满。我们要认识,我们要学习,否则的话,对不起祖宗。贫贱不是苦,无知是苦。你看看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回没有福报,物质生活非常贫贱,他不苦,他快乐。他乐从哪来的?智慧,快乐表现出来。物质生活无所谓,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放在口上,一天到晚快乐无比。这是什么?智慧。你问他什么,他都知道。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做到了,多快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