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本”。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生死苦海,证得涅槃的保证。相反“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邪见只会使我们沉溺于无尽的轮回。《杂阿含经》说:“邪见者,谓此岸;正见者,谓彼岸。”

就像农夫如果拥有了一块良田,就可以在上面种出甘美的果实。当一位佛弟子具备了正见就可以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佛陀在《大宝积经》里说,只有具备了正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若正见者名真佛子。”所以佛法的修行,所谓道谛,实质是以正见为体的。

既然得到正知正见如此重要,那么佛弟子怎样才能获得正见呢?依据各种经论的论述,我们把获得正见的途径整理为前提、助缘、正行三个方面,共九个项目。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

1、皈依三宝,具足净信


要真正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净信,才能产生正见,进入佛法。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一个人如果不相信佛陀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觉者,具足十力、四无畏等无上功德,不相信佛陀说的法是宇宙间最彻底究竟的真理,不相信佛的圣贤弟子们是佛法真理的实践者和证明者,那么他对佛法就不能真正认同和接受,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产生正见了。没有建立正信的人,哪怕精通三藏十二部,于佛法也只会是入宝山而空手还,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如佛陀所说:“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这正是因为没有对三宝的信仰,也就失去了获得正见的前提和基础。

近代以来,一些教内外人士提出佛法“去宗教化”,想要把佛法化约为一种哲学思想,认为这样才符合现代社会理性化、科学化的“袪魅”特质。殊不知,如此一来就会像在狮子身上放入虱子,实质是毁坏佛法根本和众生慧命的错误主张。《华手经》说:“如是诸经违逆不信,不受不赞,不如说行,名坏正见。”没有信仰,恰恰是正见的最大敌人。建立对佛法的宗教信仰,具足三皈依,护持戒体,既是佛弟子的本份,也是产生正见的根本前提。


2、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众生修行成佛的种子和本因。《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乘佛法一切修行成就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就失去了这个修行成就的种子。《华严经》说到菩萨有十种魔业,第一就是“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

佛弟子只有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动机、立场和方法去追求无上菩提,才有可能获得正见。只有当一个人发菩提心时,才具足正见成就的根本条件。《大集经》说:“为菩提心而听法者即是闻声;至心忆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观菩提心是名正见。”真正的菩萨既因发菩提心而得正见成就,又因菩提心和慈悲心,为救度众生而为他们宣说正见,令入正道。


3、严持净戒


戒定慧三学的因果关系和修行次第是因戒生定,由定生慧。严持净戒是定慧二学成就的前提。以如实知见的智慧为本性的正见,既是建立在戒定二学的基础之上,又含摄了戒学的内容。《大集经》说:“从他闻法生于正见。所谓闻者持戒威仪,威仪具故戒聚具足,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慧聚具足已解脱聚具足,解脱聚具足已解脱知见聚具足。”一位真正具足正见的人,必然会持戒清净。同样,要想获得圆满正见,也必须要持戒清净。


二、获得正见的助缘


在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善恶因缘。做为佛弟子要学会去判断利弊,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抉择什么是有利于正见成就,什么是不利于正见成就的环境和条件。


1、远离恶缘


依据各经论所说,佛弟子要获得正见,就必须远离各种会增长愚痴、破坏慧命的外缘,必须要不毁谤三宝,不否定佛教的根本法印,对佛法不生疑悔,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恶见,远离恶友,不以外道及其典籍为究竟,不从事算命占卜的行当,对佛法的闻思修不放逸懈怠,不浅尝辄止生增上慢,为人不奸欺谄曲,具足十善业道。


2、修诸善业


佛弟子要获得正见,除了要远离各种恶缘和过错,还要修集福德智慧,修习身口意善行,培养增长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华严经》说:“是诸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行善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处。”

《成实论》中说有四个条件可以使人增长善法,成就解脱。第一是住善处,指生于有佛法流行的地方,远离五难之地;第二是依善人,指能够生值佛世。第三是宿殖善根,指没有聋哑等残疾。第四是自发正愿,指学习佛法,得到正见。这四个条件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生生世世都能值遇佛法,修习正法。佛弟子们都知道,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如果想要满足这个条件,依《大智度论》,说到底还是要“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大智度论》:“是菩萨常乐为他说法,亦深爱善法故,得随意善众生共生,所谓为中国。人于中国不生邪见家。何以故?是菩萨世世常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赞正见法,欢喜赞叹行正见者,是故不生恶邪见家


三、获得正见的正行


对于如何修行才能获得正见,小乘大乘经论一致都说要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修习止观,渐次生发闻慧正见,思慧正见和修慧正见,如实了知四圣谛,亲证诸法实相,从而获得圆满正见。如《增一阿含经》说:“有二因二缘起于正见,云何为二?受法教化,内思止观。”《瑜伽师地论》说:“从他闻音,展转发生闻慧正见。为欲断除所治法故,又为修习道资粮故,方便观察。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


1、依善知识


《华严经》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杂阿含经》记载,佛陀曾对弟子们说只有善知识能令我们产生正见,增长正见。因此,我们对于真正的善知识应该恭敬承事,请问听受,随顺不逆,如法依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见的教诲和传授。

我们在依止善知识以前,应该尽量观察其是否有德有证,应该依经论所述善知识的德相多方考察。在现时代,佛弟子堪为依止的善知识,最起码应该具备正知见,对佛法的核心有着透彻准确的把握,善于观察弟子根性,对修行的道路具有正确的判断。佛弟子对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应该生起决定的信心,能够从其见地、修证、行为、人格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佛法的巨大力量。一旦决定依止,要视善知识如父如佛,不再以怀有成见和苛求之心,刻意去寻觅其过失,要对其教诫,信受奉行,依经论开示作圆满亲近。


2、听闻正法


《成实论》说:“正见必从闻佛法生,是故应习此佛法正论。”《大毗婆沙论》说,就像明眼人能避开艰险一样,一个人“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听闻正法是生起正见、产生正信的起点。佛弟子应该多多闻听学习善知识的开示,阅读古今公认的大善知识的著作。尤其在今天真正的善知识寥若晨星,说法之人却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佛弟子更应该深入经藏,多读佛经,以佛菩萨所说了义正法为依止,认真系统地学习教理,对最重要的大经大论应该反复阅读,生起闻慧正见。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些佛教徒由于种种原因,参禅而偏空,念佛而废理,修密而成狂,或因文化程度不足,或因懒惰懈怠,或因贡高我慢,轻视教理的学习,毁坏产生正见的基础,不但自己执着邪见,还以盲导盲,害人害己。这些过失,其实都是由于闻思不足所造成的,正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

中国目前的年轻一代传统文化修养普遍低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佛典的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很多人根本没有深入阅读经论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倒是对于市面上各种以佛法为幌子的快餐读物欣赏有加,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似是而非的相似法言听计从,分辨不清什么是正法,什么不是正法。完全不顾唯有佛陀与其圣弟们宣说的经律论三藏方能称为正法,反而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认为就是佛法。在根源上首先就出了问题,正见又如何能够建立起来呢?

这一点,我认为除了个人要纠正错误以外,佛教界应该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因为这种状况的实质,是住持佛教者为四众弟子提供的佛法教育不足所造成。我们一方面要求佛弟子要广学多闻,另一方面佛教界应该要为他们提供听闻正法的机会和场所。


3、如理思惟


佛弟子在产生闻慧正见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对所闻法义如理思惟,产生思慧正见。因为依据《解深密经》,仅有闻慧是不能对佛法的义理产生胜解,只有圆满的思慧才能够真正理解佛法的义趣,较为准确地把握佛法的全体和基本原理。《杂阿含经》说:“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大集经》说:“如是二法无有差别,谓善思惟及以正见。”

如理思惟一方面要从宇宙人生最终极的问题出发,如世界的本源问题,生死问题,因果问题等,将佛法与其他各种宗教、哲学、科学等进行比较思考,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深刻认识到唯有佛法才真正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是解决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众生超脱生死轮回、得大自在大解脱的唯一依靠。以思所成慧的力量,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彻底转变,以正见的力量,建立坚固正信,成熟信根信力。《成实论》云:“信亦二种,一从正见生,二从闻生。从正见生,信则坚固。从闻生者,不能如是。”

如理思惟更重要的是对于佛法的基本原理:三法印,实相印,四圣谛,二无我,因果缘起,涅槃寂灭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抉择。既要在思辩逻辑层面搞清楚,更要在止观当中,观察到身心内外世界的实质确实符合佛法所说,从而生起定解,成就世间和出世间正见。


4、修习止观


依《解深密经》,思所成慧虽能“善解义趣”,但是对教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不能使实相谛理明显在前,成为现量的亲证,见道解脱。所以,还要在思慧的基础上,法随法行,修习止观,成就圆满修慧,获得修慧正见。

获得修慧正见主要是通过在定心中修观,《涅槃经》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佛弟子以毗婆舍那的思择力,对世间正见的染净因果,出世间正见的二无我、四圣谛等称量观察,“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在三昧中如实证知,以无分别智现证诸法实相,以后得智慈悲济世,获无漏有学、无学正见,方才成为真正清净圆满的正见。

止观修行是一套有着严密次第和技术要领的实际操作。学习者应该在有修有证的善知识的传授指导下修学,应以正见为导首,采取定慧双修、解行相应的方法,精勤修学,自知其心,自净其心,逐渐深入,得尝法味,获大利益。


四、结论


以上三个方面,九个步骤,是大小乘经论共说的获得正知正见的必经之途,尤其正行部分其实是《瑜伽师地论》所说三皈依后的四正行,是一切学佛人的必修功课。佛弟子应该深刻认识到正确的见地对佛教,对人生,对修行的重大意义,对正见生起大希求心,依照经论所示,如法受持,如说修行。我们应该如《优婆塞戒经》所说,观察“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持。”佛弟子应视正见如命,护正见如目,修正见如宝,发大菩提心大慈悲心,以正见自利利人,令正法久住,众生得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了解正道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妙祥法师


所以佛说,愚痴者不了解何为正道,也不愿意听到善行和正法。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了解正道的人太多了,真正了解正道的人只有佛教徒。佛教徒按照佛法去修行,所以他才能真正地了解正道。这个我感触比较深,有时候我看到一个信佛的人,虽然他信得不好,有时候是为了求财,求平安而信佛。不管他是出于什么思想,但我说他已经走到正道上来了,非常难得!

像其他一些外道,虽然他们有的人品也很好,也能做一些善事,但他没有信佛,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正道,这是最愚痴、最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正道对我们来讲就像命根子,就像一个方向,如果不了解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正道。不了解正道的人,他就不愿意听到善行及正道,凡是符合正道的善行,他都不愿意听。比如有的人说守戒,吃一顿饭或过午不食,他说这是执着。这个问题听得太多了,后来我在一次讲法的时候和他们讲过这个问题,我说:“什么叫执着?不持戒就是执着,持戒是破执着。”

凡是符合正道的行为,这都属于善行:不符合正道的行为,都是不善行。不管这个人平时为人和气与否,能否做一些小的善事,这都不属于正道。真正的正道必须符合佛法,符合成佛的利益,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正道。从这一点说,我们今生能够得到人身,能够看佛经,能够念一句佛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应该感到万幸。现在有多少人还在愚痴之中,信外道或是诽谤正道,所以说他们非常可怜。比如falun功,他也想信佛,也想修行,但他就走到邪道里。不但没有走到正道里,而且还诽谤佛法,这就是愚痴的行为。


愚痴者对正道和善行会感到愤怒


有的不懂得正道的人,他对善行和正道感到愤怒。过去有这么一个人,听说有个师父持金钱戒,他非常生气,就掏出一把钱,往那个师父身上扔。他们俩相见的时候——本来是一对师兄弟,因为那个师父持这个戒律,他感到非常愤怒,就把钱往那个师父身上扔,说他:“你装什么蒜!”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事情。还有一些人一听说持戒,他就说:“他们修的是小乘。”对正道感到愤怒,这都是属于不善的一种方式。

有那么一次,我遇到一个人,这人曾经演过李向阳——一个故事片中主角的替身演员,可能是爬火车还是哪段儿的替身,长得确实有点像演李向阳的演员。后来有一次来看我,也没唠别的,就说了几句话,我就告诉他:“我们是日中一食,不摸金钱。”等他出了我那屋的时候,就大声地喊叫,也是说感到非常愤怒——“我要修大乘!谁有钱就给我,我要修大乘!”

这都是属于不知道什么是正道,而对善行和正道感到愤怒。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因为他不了解善行和正道,愚痴者就自以为是,以自己的想法来衡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善行。他们对不了解的事情,也得不到解答的,就会愤怒,争论不休,所以佛以前做菩萨时说他不愿意遇见或接触愚痴者,与他们交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派别的根本



就象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几乎整个佛法的内容都是围绕“空性”这个核心展开,也就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缘起性空”,这是佛教区别于其他任何哲学思想和宗教派别的根本。它通过“二种无我”表现出来,即“人无我”和“法无我”。在这里,“我”是指本体、个体、自性——不可替代的独立存在者;“人”是指通常所说的“我们、你们和他(它)们”;“法”可以理解为更广义的概念,可涵盖“人”及一切现象。

我们都体会过各种痛苦或烦恼,过去这样,现在这样,未来还将这样。这些痛苦和烦恼周而复始、连绵不断的造访我们的内心和身体,从来不会事先预约,也从没有仁慈的时候,就象拍打岩石的海浪,永不停息,佛法将之称为“轮回”。它以束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就存在“解脱”的必要。轮回的本质是苦,不仅仅是痛苦,它更广阔的含义是“束缚而不得自在”。这就是佛法中最基本的见解——世间皆苦的真相。

这个苦不是别人施加给我们的,正来源于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不了解无我的真相,于是捏造出一个名为“自我”的东西,并徒劳的想使它得到满足和证明。于是,就象要在虚空中建立楼阁一样,从开始便注定失败的命运。所以,从轮回开始的刹那,就注定它“苦”的本质。

就象解开一串纠缠复杂的绳结那样,我们需要逐个按照纠结的反方向去努力,最终把它们全部解开。这一切苦的熄灭,需要借助对虚假“自我”的逐步揭露和破除,最终撕掉那张空中楼阁的设计图,我们才能得到远离一切轮回之苦的解脱。

这个“认识无我”的过程,我称其为“一个人的战争”。因为,我们真正的敌人并不在外面,它永远都狡猾阴险的隐藏在内心深处,伺机对我们进行种种的奴役和欺骗。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佛教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它是确凿的事实。因为无数的佛陀和追随者们,通过各种尝试证实了这个真相,并以各种方式保存并流传下来。一个合格的佛教徒或佛法实践者,不会僵化的接受这个道理,而是以质疑的方法寻找“自我”存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一如既往的失败了。最终,他们开悟了——开悟并非得到某种来自异幻空间的神秘声音或符号的暗示,也不是找到超越想象力以外的某个充满神奇色彩、令人激动的新时空——仅仅是真实的明白、体会、“见到”这个道理,证实“无我”的真相而已。

自我是如此强大,且无所不在,它已将我们拥有的一切打上深深的烙印——“我的所见、所闻、所觉、所思”。此外,我不认为还有其他有意义的存在。我们可以利用的一切,都会被它收买或驯化为帮凶,对此,甚至会让人深深绝望。

但是,再高明的骗子都要露出马脚,自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致命弱点,它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认可“自己的存在”。这种认可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认可,我们可观察身体本身的种种需要而了知,比如我们要吃饭、喝水、睡觉,如果不这样,“自我”会指挥身体对我们发起强大的进攻,饥饿、疲惫,乃至死亡。外在的认可,则是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认同来强化自我的安全感,比如受人尊重、关怀、爱护、怜悯,甚至嫉妒和仇恨也是自我需要的。自我就是这样,无时不刻强化着我们对它的认可和执著,没有刹那休息。它为了维持自己的安全感,成了世间最勤奋而不知疲倦的顶尖敬业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真相所做的一切假设,或体验到的“肯定”,或模棱两可的态度,都会不幸沦为自我的奴隶。于是,最安全也最有效的战术,就是使用“否定”。否定现实或现象的存在是否合理并没有太大意义,就象去考证一个敌人是否英俊或丑陋那样。我们真正要警惕的,是“自我”对他们的利用和唆使,我们称其为——我执,对自我的执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凡夫更应该远离愚痴者


妙祥法师


我们交朋友也要特别谨慎,像这样的人不管邻居、同事,我们要远离。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不要跟他来往,不要跟他有经济上、生活上或是其他关系的往来,要远离。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成为菩萨的时候,还要远离这些不善和一些恶知识,何况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是不是?我们还是个凡夫,更应该远离这些,这样才能提起我们的正念。

佛陀说愚痴是大过患,而且消失得非常慢。当然,在贪、嗔、痴中,愚痴是这三者当中最为严重的,因为愚痴导致了贪欲的行为。愚痴会使我们的贪欲转盛,不该要的要,不该拿的拿,有多少愚痴的人因为贪念,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把这一生毁掉了。就因为愚痴导致了贪欲。

贪欲的人必然是愚痴的人。我们怎么来看愚痴的人?当贪欲转胜的时候我们已转向了愚痴。这个问题我有一点体会,过去也不太清楚,自从不摸钱以后——究竟为什么不摸金钱,有什么好处?不清楚,光知道这样做心里清静,佛教导应该这么做,人品会有所提高,但究竟为什么?金钱有多大的过患,还没有深刻了解。

后来有一次有人要供养金钱,我没要。她走了以后,当天晚上我的头疼了一宿,而且恶心得要吐。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因为我并没有摸金钱,而且拒绝了金钱。只不过她搁那儿放一下,我叫她拿走,就这么个过程,没有半点想贪的意思,而且非常厌恶。在这种情况下,回来以后都非常难受,恶心要吐、头疼。当天刚亮的时候,我上卫生间,卫生间的臭味一熏,一下就进到鼻子里,当时头疼一下就解除了,而且恶心也解除了。

我当时一下就明白了,原来这个金钱的过患在这儿,它有一种无形的过患,会使我们的身体不健康,而且会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迷茫。因为头疼了,思维都减弱了,心里也不清净了,这才知道不光是从我们心理上有这个过患,从生理上它也会影响我们,所以说金钱的过患是非常大的。

我们通过这个问题知道,持戒能克服愚痴,贪欲也是愚痴的行为。愚痴还会导致嗔恨。因为愚痴,本来是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因此去犯罪或争吵,所以这都是愚痴的行为。圣典解释,愚痴的行为与嗔恨的行为一样受到世人的谴责,也会导致投生到恶道——它的因果会导致投生恶道。

所以圣人对愚痴的行为非常害怕,我们凡夫对愚痴的行为反而不害怕。因为没有看到愚痴行为的过患,所以不害怕。圣人不是这样,他看到了它的可怕之处,非常的恐惧,并且避免这种行为。所以佛在某世为菩萨的时候,一出世就要求帝释天让他远离愚痴的人。比如说刚才我谈到金钱的问题,当一个修行者证到三果阿罗汉的时候,他就会远离了金钱,就不会再要金钱了。他知道摸金钱是一种不清净的行为。所以唯有能分辨善恶的世人才能够谴责愚痴的行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