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乘百法明门论》的目的
净界法师
第一卷
前言代序
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教义是《大乘百法明门论》。在正式讲课之前,先把研究本论的目的,跟大家作一个简要说明。
我们每个人的学佛因缘,可能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离苦得乐,希望今生的生命,乃至于来世的生命,能够永离痛苦而得究竟之安乐,这是我们学佛共同的目的。佛法把生命分成十个法界(十个层次)──有佛菩萨的万德庄严、二乘的偏空涅槃、人天杂染的可乐果报,也有三恶道苦恼的果报。就学佛的目标来说,以人当标准,无不希望来生的生命,能够从人道而提升到天道。但是天道还不够究竟,因为天道是无常败坏之法,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再进一步从天道出离生死,到达界外涅槃彼岸,乃至成就万德庄严的佛果、圆成佛道,才算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问题是应该依循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令我们的生命增上,乃至成就佛道呢?目标是确定了,但是方法呢?就有各式各样的解释。先看以下外道的说法:
一、邪因缘论:在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中,有一种思想叫邪因缘论,该教认为生命的本质,全是大梵天或是上帝所创造的,我们希望下辈子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自己不能作主,大梵天、上帝是一切主宰者,主要是他作主的,所以应该以虔诚的态度,透过对上帝、大梵天的皈依祈祷,得到他对我们的欢喜,他自然就会赐给我们幸福与快乐。换句话说,不管我们造善或造恶,生命是大梵天决定的。佛法认为这样的因缘法不正确,因此叫做邪因。
二、无因缘论:此教认为生命的现象──为什么他升天呢?这件事情没有因缘,为什么他堕到三恶道去呢?也是毫无因缘。一切法都是无因无缘、自然而有,没有什么理由。其实这种思想就是拨无因果─否定因果道理。佛法认为也是不正确。
关于上面所说的邪因缘论跟无因缘论,就是古印度九十六种外道思想之本质。佛陀在《法华经》上说: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十法界每一界的果报,都没有自性、没有一个决定性,就是毕竟空。在毕竟空当中,生命是怎么出现的?
一切从缘起,是依因缘条件而生起的。
因缘是什么意思呢?表示: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如果生命是无因缘的,那生命就不能改造,人永远是人,造再大的善还是人、造再重的恶还是人,为什么?因为人是无因产生的。这样我们皈依三宝、修学佛法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佛陀才特别强调一切法,从缘起,生命的本质,背后有它的因缘存在。
而在有因缘教义中,佛教的思想有二种:
一、小乘思想:小乘法认为因缘就是业力,也就是身、口、意的业力。造作善业的因缘,使令你升天,造作恶业的因缘,使令你堕到三恶道,是你自己造的业力,影响你自己的生命。
二、大乘思想:若以大乘法来说,因缘就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宇宙万法就是我们心识的活动。为什么升天?因为内心常存善念;为什么堕到三恶道?因为内心恶念的势力强大;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内心具足信、愿、持名三种功德。所以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因缘法完全决定于你内心的造作,身、口、意三业,身业跟口业只是工具而已。经典譬喻说:牛在拉车,主要是牛在做决定,车子不能做决定,牛是指我们内心的活动,车是指身业和口业。大乘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正表示:我们现在每一剎那的心念,都在创造未来的生命──如果你现在起一个善念,就创造未来一个可乐的果报,如果起一个恶念,就创造未来一个不可乐的果报。
简单说:生命的本质是由你的念头决定的。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希望离苦得乐,应该怎么办呢?就要改造我们的念头──转识成智,只要转变我们的念头,生命就转变了!
那么想要转变我们的念头,必须先了解心念的相貌,一定要先了解它,才能够改变它。在整个唯识宗教义当中─《五位百法》,对于心识活动的相貌,讲得非常详细,什么是善念、什么是恶念,都有明确的定义。透过百法的学习,就会知道如何去断恶修善,使令生命能够增上。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生命能够增上,研究唯识就非常重要,透过唯识的教义,来观察我们的念头、了解我们的念头,进一步修正我们的念头,使令我们的念头改变,进而实现生命的改变。而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一个课程《大乘百法明门论》,正是《唯识学》最基础的课程,也是最重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