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一次能有殊胜因缘和大家共同学习净土第一经的《无量寿经》。这是一部号称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普被三根、圆该八教的伟大经典,是能使无量众生横超三界、顿证不退、一生成办的奇特法门,是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稀有难逢的极微妙的法宝。
在未来佛法灭尽期间,佛以慈悲怜悯众生,特别留下这部经最后住世一百年,凡是遇到这部经的人,都能随他的意愿得到度脱。可见这部经是度生的慈航,是暗夜的明灯,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以这部经的恩德,无量众生得到度脱。所以这一次我们要以至诚恭敬的心来聆听释迦本师的教诲。
先讲经题“佛说无量寿经”。
分四:一、佛;二、说;三、无量寿;四、经。
一、佛
“佛”指以大悲愿力示现在五浊恶世,为了救度苦难众生而演说无量教法的大导师释迦牟尼佛。
二、说分二:(一)通释;(二)别释。
(一)通释
“说”通“悦”,是畅悦本怀的意思。佛出世说法的本怀就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此,佛会施设种种方便,最终的目的是让众生见到本有的觉性而成佛。到因缘成熟时,能按自己的本怀,十分畅快地宣说出来,这叫做“说”或者“悦”。
(二)别释
在畅佛本怀的法门里,有一种特别法门,就是演说阿弥陀佛因地行愿、果地成就净土功德庄严、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并在往生后不退成佛的法门。
当佛要讲这部法时,表现得容颜欢喜、清净,光颜巍巍。因为佛要说自己特别想说的法门,这个法门能使未来无量众生得到度脱,所以由衷地欢喜。
凡夫仅凭自力要超出生死、证入不退,毕竟要集聚无量的因缘,只有障碍变轻了、顺缘集聚了、资粮充足了,才有可能实证到深广的正道。这相当不容易。无始以来串习的烦恼习性非常严重,连从心里发起断恶行善的决心都很困难。身上的烦恼魔力这么重,堕入迷乱的惯性这么强,所以要向上就如同逆水行舟,而堕落却如同顺流直下。这样只凭自力来出生死就有很大困难,中间稍微遇到障缘就有可能退掉。
这样就要有特殊的方便,就是通过和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合而往生到净土;一生到净土,由于佛力加持他的心,使心不起我和我所的念头,不起烦恼,不发起为我的造作,这样就顺利超出了轮回。另一方面,得到佛的加持,念念增长菩提善念,开发广大功德。
所以一生到净土就入了不退地,能很快证得无生法忍,成就普贤行愿。连鹦鹉、八哥这样的旁生生上去,也都立即脱掉了恶趣身,很快会开发极广大的功德,再回来就是大菩萨了。就因为依靠佛的愿力做增上缘,就能顿超生死,简易到极点、方便到极点!一生到净土,就得到不退转,从此只进不退,迅速地开发广大功德,这就是果教他力门的特点。它的特点在于启发信心和愿心,然后跟佛相应就能得到救度。
所以这是能使广大众生悟入佛知见的特别法门,宣说这个法门真正舒畅了释迦佛救度世间的本怀,所以当时佛极其欢喜。因为这是关系到当时和未来无数世代的众生得解脱、成佛的大事。越是到浊恶的时代、众生越无法凭自力解脱,这个法门就越是显示出它的紧要。如果能把这个法门说出来,广泛地流通在世间,就能让无量众生得到弥陀愿海的摄持,这样才能实现让一切众生都成佛的愿望。
这部经讲到:世尊当时安住在奇特法中,安住于导师之行,安住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释迦佛真正彻见了弥陀愿海极其殊胜的功能,也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跟阿弥陀佛有极深因缘。所以释迦佛是本土佛,是送众生往生的佛,阿弥陀佛是彼土佛,是接众生往生的佛,两尊佛配合得十分默契,目的就是想让众生顺利得到解脱、成佛。
这部经的名字取得很好,前一尊佛是释迦佛,后一尊佛是阿弥陀佛,佛说佛的事,然后让众生信入,最后成佛。
各尊佛都有自己的本愿和事业。释迦佛的本愿是要在浊恶世界里救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建立极乐世界,把无量众生都摄持到净土中成佛。释迦佛示现在娑婆世界,也就随顺这里人类生命的形态。所以只是八十年住世,跟人类差不多的寿命,然后就入涅槃。这往后还有世世代代的众生,要交代他们怎么来得解脱!这样,佛就在很多经里再三赞叹往生极乐世界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一再嘱咐未来的众生要生起信愿,求生弥陀净土,以解决解脱、成佛的大事。这样就出现了最普及的净土法门。
到佛法即将灭绝的时期,其它经典全部灭尽,这部《无量寿经》还住世一百年广度众生。所以这是涉及到释迦佛教法期间救度众生的大事。
在这部经后面,释迦佛殷勤付嘱弥勒菩萨要护持好这部大法,不要让它坏灭。这证明未来弥勒菩萨来人间成佛,也一定会弘扬净土法门。不但
如此,在往后贤劫995尊佛出世的时期,也一定会弘扬这部法。在娑婆世界,虽然根性成熟的人可以在佛出世时证到圣果,但还有大批众生在秽土成不了道,需要去净土成道,或者有开悟或登地的人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想去极乐净土快速成佛,所以要对他们宣说净土大法。
总之,“说”就是畅悦佛度生的本怀。佛的本怀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怎么来度众生?就是宣说弥陀大愿海,使众生生起信愿。这样心直接投入弥陀愿海、求生净土,就能得到度脱。对众生来说,这是一条极方便、简易、直接、圆满的成佛之路。所以当释迦佛要宣说这个能使无量众生得到解脱、成佛的法门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欢喜。
三、无量寿分二:(一)广释;(二)深释。
(一)广释
那么,所说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寿”这三个字。这是全经要义的概括。这部经从始至终都是在说“无量寿”和跟“无量寿”相关的事。开头宣说无量寿佛因地时,如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发起大心,立誓要庄严国土;在观察到210亿刹土的功德严净之事后,开始摄取总集210亿刹土精华的极为殊胜的净土;然后经过五劫的精勤求索,结成了四十八大愿;结成大愿之后,又经过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安住在真实智慧中庄严净土,最终福慧资粮圆满时,就实现了极乐世界。这一段就是讲无量寿佛因地的大愿大行。
之后讲到从无量寿佛的妙心中,显现出净土无量无边的依报和正报功德庄严。这就是要宣说无量寿佛极其殊胜的菩提、功德、事业。一切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全部摄归在无量寿佛的妙心中;都是从无量寿的法身智慧中流现的。这一段就是演说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包括国土的清净庄严、量功德、体性功德、色声香味触的功德、地水空的功德、莲花的功德、光明的功德、受用的功德、一切所求满足的功德,以及主尊阿弥陀佛的功德,眷属菩萨众的功德。实际上说的就是无量寿佛色身、刹土、眷属等最极圆满的功德。
再之后讲的是“三辈往生”,开示了以修持哪些正因来跟无量寿佛相应、来往生无量寿佛的净土。
之后又说到边地疑城,这是为了使修行人避免发生进入净土见佛的障碍。如果对于无量寿佛的佛智、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狐疑不信,但还是想去净土。由于自己心里还有见佛的障碍,这不是别人设立的,而是自己心里有疑惑。既然心里有疑惑,就先不能生到佛前见佛,不然就会发生障碍。要等到疑心已经消除,才能入到佛的大法会中听佛说法。
最后宣说五浊恶世众生五恶、五痛、五烧的状况,教诫修行人要洗心改过、断恶从善,以清净的身语意业来求生净土,永离苦难。
所以,这部经从始至终要说的就是无量寿佛。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佛的法门,全摄全收的法门。说到法门的极广大、极方便、极简易、极直接、极圆满,归根结底都是源于阿弥陀佛愿海的力量。这是要摄受下自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之间的一切凡圣有情;所起到的作用是给予信愿者无量无边的利益。这样的法门叫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以无量寿佛的大愿力做为强增上缘,只要具足信愿投入佛的愿海,就都能往生佛的净土、究竟成佛。所以以“无量寿”摄尽了净土法门的一切要义。
附:往生极乐世界的昼夜二种修法
了知往生功德后,欲往生者尚须精勤修持昼夜二种修法,请说明这二种修法的内容。
答:白日修法:在白天,按照经中所说的来观想忆念极乐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功德, 对此生起清净信及渴求往生的欲乐信,对佛陀的甚深幻变之理生起猛烈的胜解信,并且连续不断观想极乐世界的形象,尽心尽力积累善业资粮,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希求心作回向。就窍诀而言,能迅速积累无边资粮、净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摄要即是七支供,所以应当勤修七支供,通过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诵持陀罗尼咒,虔诚 祈祷圣者勿舍誓愿等瑜伽。
夜间修法: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在不离这种强烈希求心的正念中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