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七处破妄之一  正破计内---二
净界法师

    壬二、喻明降伏。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就容易了解,再说明降伏妄想的方法。
    征问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佛陀先提出一个问。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正如你阿难尊者所说的,你真正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是由于心目的关系;你是用眼睛来取相,然后再由第六意识来分别产生很多的想法,所以才产生行动而出家。如果你不能真正了解心目所在的处所,你就不能降伏它的烦恼。
    我们今天要降伏攀缘心,你一定要知道它在哪里。我知道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我想把它消灭,但是到底攀缘心在哪里呢?如果你连它的处所都找不到,你怎么消灭它呢?这道理讲出一个譬喻:
    譬喻   
    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譬如有一个国家很大,国王有一个困扰,就是他的珍宝经常丢掉,虽然他的国家有很多的珍宝,但是经常被盗贼侵入把珍宝给夺走。后来这国王实在受不了了,下定决心要发兵来消除这些盗贼。但国王必须在出兵之前要知道一个重点,盗贼在哪里?他藏在哪里?你说你的军队很厉害,很会打仗,要打敌人,那敌人在哪里,你要先找到!
    合法  
    始汝流转,心目为咎!
    其实盗贼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在我们的心目当中。
  
    蕅益大师说:这国王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本来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说这国王本来很多的珍宝,这国王有依止一个国土,这国土就是六根。国土六根当中产生了盗贼,这盗贼有二种:一个是外贼,一个是内贼。外就是六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活动去刺激六识,这六识就是内贼。六尘六识二个交互作用,在六根里面活动,在这国土中活动,最后伤害的是谁?伤害的是我们的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国王的功德一天一天的被遮盖了。
    我们知道这贼有内贼跟外贼,外贼是六尘,内贼是我们内在的六识,我们的分别心。
    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阿难尊者去托钵遇到了盗贼,破坏他出家的功德。第一个贼是摩登伽女,摩登伽女用咒术来诱惑阿难尊者,这叫外贼:第二个、阿难尊者他遇到这外贼的时候,他产生了内贼,他的烦恼开始活动,内外和合就造业了。
    这问题错在哪里?你说这事情是摩登伽女错,还是阿难尊者错呢?
    说:我们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我们内心错?
    蕅益大师说:内贼不生,外贼不会生起。
    色不迷人人自迷,你不能够说外境有错,因为外境它没有自性,它只是一个业力的显现;你内心要是不动,你安住在真如本性,这外贼没办法真正伤害你。
    所以蕅益大师说:问题在内贼。六根当中我们第六意识的攀缘心,这是内贼。
    这地方是把他攀缘的相貌给标出来。使令你生死流转的,就在你六根当中有六个贼,六个贼当中以第六意识作主,是个贼王,它是破坏我们功德的一个贼,它是一切过失的根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处破妄之一  正破计内---三



净界法师


    壬三、牒其内执。牒:很明白的指出来。内执:内在执着的处所。

    (分二:癸一、正牒。先正式的指出它的相貌。癸二、立例)

    征问     

    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佛陀说我问你:你今天之所以受到摩登伽女的zai 难,之所以内心当中产生盗贼,就是你六根门头第六意识的贼,那我问你这贼到底在哪里?心跟目在哪里?

    回答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阿难白佛陀说:世尊!这道理很简单的。这世间是有十种的凡夫众生 (异生性就是凡夫,圣人叫同生性。凡夫的心受外境的刺激产生很多的妄想,每一个人的妄想不同,每一个人的业力也不同,果报也不同,叫异生。其实这十种异生具足来说是有十二种,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一切有情众生十二种的种类,都是把我们这一念的攀缘心,都是居在身体之内的。

    怎么说呢?纵然像佛陀,您看您的眼睛像莲花一样,也是在佛陀的脸部上面。所以我今天观察我的眼睛,这所谓的浮尘根是由地水火风四尘所成(浮根是所尘,四尘是缘尘);地水火风所成的眼根,也是在我的脸部上,那么我心中的意识分别心,这攀缘心也在我的身体之内。

    佛陀问阿难尊者:你这攀缘心,这个内贼在哪里?阿难尊者说:在我的身体之内(先把他执着的相貌标出来)

    癸二、立例

    所见之境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佛告阿难:你现在是坐在如来说法的讲堂,你从讲堂中透过大门窗户向外观察,看到外面很多很多祇陀太子所布施的树林,这树林到底在哪里呢?(佛问阿难树林在的处所)

    阿难尊者说:这道理很简单。世尊!这广大的楼阁的清净讲堂,它的位置是在给孤独园的中间,树林是在讲堂之外。这地方有一个能见跟所见,能见的是阿难尊者,所见的是讲堂跟树林。

    这所见有内境跟外境,有内在的所缘境跟外在的所缘境。什么是内在的所缘境?讲堂是内在的所缘境,因为阿难尊者在讲堂当中,所以讲堂是他的内境,内在的所缘境;透过讲堂看出去外面,树林是外在的所缘境。

    所见次第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佛陀说:阿难!你现在人是能看到东西,是能见,那你到底先看什么?它的先后次第是什么呢?

    世尊!我在讲堂当中,当然先看到讲堂内的境界;我在讲堂当中我先看到佛陀高高坐在法座上,先看到佛陀,然后看到听法的大众,我看到整个讲堂内的境界,然后再透过窗户往外看,看到外在的境界是种种的树林。当然是先看到内境再看到外境。

    远见之由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尊者你看到树林,是用什么为见呢?阿难尊者回答:世尊!因为这大讲堂这大门开得很大,窗户也很多,这大门跟窗户都是内外开通的;所以我在讲堂当中,依止这窗户,依止大门,就看到外面的树林。

    蕅益大师说:有二层的譬喻,有能所。能见的是阿难,所见的是有内境跟外境:内境是讲堂里面的佛陀跟与会的大众,外境是外面种种的树林。因为阿难尊者本身是居在内,所以他一定先看到内境再看到外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处破妄之一  正破计内---四


净界法师


    壬四、悬示定名。

    佛陀在破斥阿难尊者妄想之前,先指示三昧的名称。

    示名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

    这时阿难尊者回答以后。世尊就在法会大众中,展开他的金色手臂摩阿难尊者的头顶(摩顶有安慰跟鼓励的意思)。告示阿难及大众说:在佛法当中有一种殊胜的三摩地,它的名称是大佛顶首楞严王。

    大佛顶就是我们在修学之前所要找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灭变化当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家。因为他是佛他是了了常知的,他是广大的、圆满的,他是殊胜尊贵的,所以叫大佛顶。

    当我们找到大佛顶以后,我们所产生的作用,每一个作用都是首楞严王,都是功德圆满,都是坚固不可破坏。依止大佛顶而能够成就自力的如来密因修正了义;依止大佛顶而能够成就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以大佛顶来出发,产生的六波罗蜜,每一个波罗蜜都是功德圆满的,都是不可破坏的,称之首楞严王。

    我们看它所显现的功德:

    显德      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劝修      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它是具足万行,它能够统摄一切万行的功德没有欠缺,这地方是指它的因地统摄一切万行。在果地就是十方如来都是经过大佛顶的修学,才能够成就福德智慧,二种庄严的妙觉佛果,没有一个例外。
   
    一门就是说只有一个门,你找不到第二个门;这门是我们要趋向福慧二种庄严妙觉的庄严路,就是依止大佛顶,就是要依止真如本性之门,才能够成就这样的一个庄严路。所以你应该好好的谛听。阿难尊者这时候就顶礼佛陀,非常虔诚恭敬的来纳受佛陀的开示。

    佛陀在破除妄想之前为什么把首楞严王大定的名称讲出来呢?

    古德的注解有三层的意思:

    一、要使令阿难尊者产生欢喜,令生欢喜。

    因为阿难尊者这个时候他打击很大,好像一个人得到重病一样。佛陀说:没关系!佛陀里面有的是药,我在佛法当中有一个三摩地,它是大佛顶首楞严王,它一定能够救拔你,让你成佛。这时候就像一个病人预知有药物的想法,他就觉得自己有希望、有救,这个攀缘心可以消灭,佛道可以成就。所以这个地方,让阿难尊者产生欢喜的心、产生了希望。

    二、远离怖畏。

    佛陀即将要七处破妄,破到阿难尊者他的妄想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余地。那么阿难尊者会产生断灭之想,说我的妄想我说在内也不对,在外也不对,…在哪里都不对,破到最后整个妄想根本觅之了不可得。阿难尊者会恐怖,因为他习惯性都是用妄想来做事,习惯性用妄想来拜佛,用妄想来出家。这时候佛陀将妄想破了以后,他的内心没有依止处,所以产生怖畏。佛陀说你不要怕,你不依止妄想还有一个东西让你靠着,就是大佛顶性。

    三、引生渴仰。

    大佛顶的功德,它是具足万行,它是能够成就妙庄严路。让它产生渴求仰慕之心,那么他就能够很安定的来聆听以下的教诲。

    在破妄之前先治病理,有令生欢喜、远离怖畏跟引生渴仰之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处破妄之一  正破计内---五



净界法师


    壬五、正破非内(分二、癸一、引例。癸二、正破)

    癸一、引例。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佛告阿难:正如你所说的,你身在讲堂,你透过大门窗户的开通,看到外面的林园。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一种众生在讲堂当中,它既然没有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而直接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有没有这种人呢?就是没有见到里面的内境,直接看到外境呢?

    回答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阿难尊者回答说:世尊!一个人在讲堂里面安住,既然没有看到比较近距离的讲堂,而看到比较远外境的林泉,这是没有道理的。他既然身体在里面,他一定先看到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的。

    癸二、正破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阿难!你所说的道理就是这样!你这心灵的心是能明白的去了别万物,假设你这明了的心是住在身体之内,那你应该先看到你身体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啊!就像你这个人在讲堂,你一定先看到讲堂里面的境,再看到外面的境啊!既然你的心是住在身内,那是不是有一些众生,它真的看到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再看到外物呢?’

    比况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
    正破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你说心肝脾胃离我们太近了,我们眼睛不能看到近距离,但是手爪毛发它的生长情况,这个离我们内部很远啊!还有筋脉的转动,你总应该看得到吧!那么近为什么看不到呢?

    你的心有明了性,而你的心住在身体里面,那你应该先看到五脏六腑,看到手爪毛发的生长,你才能够看到外境啊!但事实上我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既然我们看不到身内的东西,只看到外面的东西,这表示我们明了的心住在身体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看不到身体里面的东西。

    我们一个人在讲堂,一定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讲堂以外;如果心是住在身内,一定看到身内的东西再看到身外,所以住在身内是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观的时候就应该开悟了觅心了不可得。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

    我们这一念心一动,我们的心已经跟影像结合在一起了,《楞严经》叫做缘影之心,已经是一个所缘不是能缘;当你的心一动的时候,这是一个所缘境,不是能缘的心。

    什么叫能缘心?就是你心不动的时候,你还没动的时候,你父母未生之前,那叫能缘心,你念头不要动,一念不生的时候。

    你说我现在很高兴,那个是所缘境,因为你的心跟高兴的影像结合在一起高兴,高兴有高兴的相貌;我现在很悲伤,这个都不是心,这个已经落入了所缘境,你的心已经跟影像结合在一起。

    我们今天把心带回家,观察你从什么地方来,向内印证,找到最后,啪!觅心了不可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对啦!你念头没有动之前,那个就是你的家。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一个人一直回家,找到家的时候,你一切相不生,没有寸土;之所以有寸土,那是你向外一动,念头一动,才有一切的影像出来。

    整个《楞严经》它一直破,破到最后觅心了不可得的时候,就是要阿难尊者回光返照,你还没有动念头之前你是什么相貌,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要把它找出来。当你动了念头,那就是影像,那不是你的心,那是一个生灭的影像。

    整个七处破妄就只有一句话,就是要你觅心了不可得,从这个地方去找到真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用攀缘心来修学佛法是不会有成就的!



净界法师


    佛教对生命的看法,是认为生命的产生是假借因缘所生的;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当然这因缘我们如果追根究底,什么是因缘呢?

    就是我们当下这一念明了的心,它是整个因缘的主导者;我们可以这样讲,当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念头一动,这个就是一个因缘。

    当然这因缘从本经的角度来说有二种差别:

    第一、是趋向于生死痛苦的因缘,第二、是趋向涅槃安乐的因缘。

    本经是将因缘分成这二部份,生死跟涅槃。这二种因缘因为心态不同,一个依止的是攀缘心,一个是依止常住真心。

    所谓的攀缘心,就是说这个心的产生,它是攀缘六尘的境界而生的:譬如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为什出家呢?阿难尊者说:我看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我出家。他的心是缘三十二相而出家的。

    这地方有个问题,因为三十二相是生灭法,佛陀的身相会衰老、会病痛、会死亡、会消失掉。所以他这个心变成一个生灭心,你依止生灭心,你不可能成就一个坚固不生灭的果,因为你的本质是生灭的。

    所以当我们的心是由外境的刺激才产生的一种作用,那本经的定义叫做攀缘心,就是你一时的情绪。那么这种心态来修学佛法是不会有成就的,因为我们这种心态去修种种的善法,你的心都是向外攀缘,你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第二种心态是从你内在的清净本性,你观察你这一念心是清净的,然后从清净本性当中,发起一个菩萨的愿力,我一定要怎么做,我一定要誓断一切恶,我一定要誓修一切善,我一定要誓度一切众生。你这个心的产生是由内心发动出来,这个心就是一种常住真心,真实的心,那么这个心就跟涅槃相应。

    所以你看阿难尊者,他祈请佛陀开示首楞严王三昧的法门,佛陀并没有讲法门,刚开始先不谈法门,先讲心态,先把心态调正了,你才有资格谈法门。其实真正的法门是在三卷半以后才讲到修行的法门,前面的三卷半都是在破妄显真,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好。

    这地方佛陀先破妄,破除我们妄想的执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处破妄之二  破转计在外--- 一


净界法师


    辛二、破转计在外。 (分二:壬一、转计。壬二、破斥。)

    破除阿难尊者那种辗转的执着;执着我们这一念明了分别的心,是居在身外。

    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七科的破妄都在发明一个道理,就是妄想无体。妄想他是随境生灭的,它没有一个自体的,没有真实自体,没有自体的东西当然就没有所谓的处所。一个东西它一定要有一个自体,它才有个处所,它既然没有自体当然没有处所。

    所以佛陀就要阿难尊者回光返照,你这一念心,这一念修行的心,到底在哪里?你说你发心出家,你看到我三十二相,那么你这一念心在哪里?

    佛陀的目的就是要阿难尊者回光返照,观照到他的心的本性是空寂的,没有自体的。前面阿难尊者是执着我们这一念心在身体之内,被佛陀破斥,这地方他又辗转的计度是在身体之外。

    壬一、转计。先说明阿难尊者辗转计度的相貌

    转计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前面阿难尊者他讲到心是在身内被佛陀破斥以后,他感到很惭愧,所以他就起立向佛陀顶礼说:我阿难听闻佛陀前面所说的,我们这一念心不居身内这样的法音。什么法音呢?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既然我的心见不到五脏六腑,怎么能够说我的心在身内呢?如此有道理的法音我真实觉悟了。觉悟什么呢?我知道我的心,其实是居住在身体之外;因为你看我都是看到外面的东西,我从来没看到我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可见得我这一念心是在外面的。这是他转计的相貌,阿难尊者把这样一个相貌,作出一个譬喻。

    譬喻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燃)于室中 ,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怎么知道我这一念心在外,是什么理由呢?譬如我们今天在一个黑暗的房间当中,点上一个灯光,这灯光在房间中点燃以后,这灯光它必定先照了室内的房间,然后再从大门当中去照了外面的庭园;也就是说这灯光的照了,它是先照近距离的,然后慢慢慢慢再照远距离的,房间里面是比较近,外面庭园是比较远,这道理是很清楚的。阿难尊者讲出这个譬喻,灯光照了由近而远的道理。

    合法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我们一切凡夫众生,我们这明了分别的心,我们没有一个见到身体里面五脏六腑,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这道理就好像灯光它一定是居在房间之外,所以他不能照了房间之内。如此的道理应该是非常的明白,而没有疑惑。就如同佛陀所说的,这种正确圆满了义的教法一样,应该是真实而不虚妄的耶?

    得无妄耶这句话,古德的注解说:阿难尊者因为他前面提出的话是非常的肯定,被佛陀破斥以后,他这次讲的话就有一点犹豫不决,不是很确定,有一种请佛印证的意思,所以得无妄耶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而没有虚妄的吗?他心中有一种不确定的意思。

    这一段是把阿难尊者转计在身外的一种相貌,阿难尊者向佛陀表达出来,叫做转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