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感受有两个特色:虚妄不实又清楚分明!

                       净界法师


    己二、明受阴相


    受阴:前面的色阴是物质,以下的受想行识都是心法。

    受是我们心中的领纳跟一种感受。我们的感受从什么地方来?看经文:

    转想成受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结示立名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即此所说,正如前面佛陀所举的例子临高想心,观想自己面临高山,我们的足心就会生一种真实酸涩的感受。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也由于这样心中的感受,牵动了我们色身种种的受用,所以我们现前的顺益违损,面对顺益的境界,产生增上快乐的感受;面对违逆的境界,产生折损痛苦的感受;这两种感受,在我们的心中,互相的奔驰、交互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虚明第二妄想。

    感受为什么是虚明呢?

    因为色法的存在是比较长久的,比方你买一栋房子,你今天住这个房子,你明天还住这个房子,它色法的存在性是长久的,它是一种习惯性的、长久性的妄想变现出来!

    但是感受是暂时的,为什么呢?因为感受有两个特色:虚─它虚妄不实;但是它又明─它又清楚分明,像真的一样。

    比方我们有些人喜欢吃榴梿,他的心跟榴梿接触的时候,感觉这个榴梿真好,颜色也特别美妙、滋味也特别美妙。但是等他吃久了以后,榴梿吃多了,他就厌倦了,它又变成不好。

    所以感受是怎么样呢?变化的。

    虚就是虚妄变化的,它不像前面的色身,坚固妄想是持久性的;感受的妄想是变化的,但它虽然变化,又感觉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清楚,叫做虚明妄想─是又虚、又明的妄想创造出来的。

TOP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诸位知道吗?


                     净界法师


    己三、明想阴相

    身念相应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结示立名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由汝念虑─由于我们心中的念虑,(就是:心中的思虑),才趋动我们的色身来造业。

    这个业─身口二业是由心的思想推动的;比方说你去佛堂拜佛,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你心中一定有出现一个想像──诶…佛的功德庄严,我要去礼拜他、我可以忏悔业障、可以积集资粮,你一定有这样的一个想像,才会推动你去佛堂拜佛。

    那你为什么想听经呢?你一定有所想像,诶…听闻佛法来开启我心中的光明智慧;所以我们每一个行为,都是由念虑来推动我们的色身。

    身非念伦。但是色身是一个物质,想像是一个心法;一个是物质,一个是心法,两者怎么融通呢?

    汝身何因随念所使?我们的色身,又怎么能够随心中的想像来驱动呢?色身是没有明了性的,想像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因为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TOP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净界法师


    我们看《六祖坛经》,这个六祖惠能大师,他在家是一个很穷苦的人家,卖柴火。


    他有一天把这个柴火送去给客人,这个客人诵《金刚经》,他听了以后,就触动他的善根,过去栽培这个般若波罗蜜的善根非常的强,可能福报比较薄一点,所以贫穷。

    他一听到这个《金刚经》的文字以后,他就有点体会,就问这个客人说:「你诵什么经呢?」说:「我诵《金刚经》。」问:「你这个《金刚经》是哪里得到呢?」「我是从五祖大师那个地方,黄梅。」这个六祖大师就去参访五祖。

    参访五祖以后,五祖看这个人的善根很深,就要磨他的习气,要他到厨房去工作。

    五祖大师准备要传法,就把所有的住众全部集合起来。古时候的传法是各凭本事的,哪一个人有真实见地就得法。说:你们现在诵一个偈颂我看看,哪一个人是真正是内心有消息,哪一个人还在颠倒当中,一看就知道,你们把内心的境界表达出来,去讲一个偈颂出来,道一句。

    这个时候,两个人把这个偈颂给献出来,一个是神秀大师,他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句话看得出这个人是一个很用功的修行人, 「身是菩提树」,我们的菩提智慧要假藉色身,你为什么能够拜佛?要色身拜佛。你为什么能够诵经呢?也是要身。这个菩提树它能够生起菩提果。「心如明镜台」,我们这一念心就像镜子一样。怎么办呢?「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经常要保持这个镜子的干净,要烦恼起来马上对治。

    从这个偈颂看起来,这个人是没开悟的。我们简单讲,这个人思想已经有一个「我」,「心如明镜台」,有这个明镜台怎么办呢?「我」不要去造恶业,经常保持这个「我」不要去造恶业,多造一点善念,「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很好的,他能够悟到这个善恶的业果,但是不应该说他是发明心性,不应该这样讲。

    谁发明心性呢?惠能大师也讲出一个偈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人是开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颂里面看得出来,这个人内心是有消息,后来五祖大师就把这个法传惠能大师。

    所以有禅就是有一个标准的,一定是要「发明心性」。

TOP

我现在很快乐,其实你讲的快乐相是指前一刹那!

                     净界法师


    己四、明行阴相


    行就是一种迁流生灭之相。

    体迁不觉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双诘是非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结示立名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前面的想阴─就是取像分别;

    行阴─就是念念的迁流生灭相。

    化理不住─所谓的行阴就是身心世界当中,那种生灭变化的根本,它的相貌是念念迁流变化的;比方说指甲每天在长,头发也不断的在生长,乃至于我们壮年之后,气血慢慢的消灭,面貌不断的在老化…而这每一天的变化、每一秒中的变化,我们自己觉察不出来,这就是行阴。

    佛陀就称呼阿难说:此若非汝,云何体迁?

    这个变化相到底是不是我们色身的一部分呢?如果它不是,那它为什么会影响我们色身、会不断的变化呢?如果它就是我们的色身,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出来呢?

    所以说:诸行念念的迁流变化,它是一种妄想!

    什么叫妄想?一种什么妄想?一种幽隐的妄想─很微细、很难觉察的妄想。

    我们前文─色、受、想这三个是容易理解的,行阴跟识阴对我们凡夫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已。

    什么叫行阴呢?它形容一件事情─我们的生命是动态的。

    你说:我现在很快乐,其实你讲的快乐相是指前一刹那。

    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生命,动态的生命无法保持原状——

    说:我今天跟昨天一样…没有这回事!你要嘛比昨天进步,你要嘛比昨天退步,生命没有保持原状,因为生命是动态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生命受了行阴─迁流的影响。

TOP

一旦修行,现在的我跟过去的我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净界法师


    己五、明识阴相


    前面的色、受、想、行是一个生灭相,识阴相对于前面,它是一个寂静相,是前面四阴的一个依止处,我们叫大仓库。

    识阴非真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随境生灭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引喻申明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结示立名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第五识阴─指的是第八识─是我们精纯明了、湛然不动摇的第八识。

    第八识相对前面的色、受、想、行,它是寂静相。如果我们把这个寂静相,当作是一种常住不变的真如,那就有问题,它不是真如。为什么它不是真如呢?佛陀说:它是生灭的、受熏的;因为第八识它表现在我们的身心世界,离不开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作用;假设这六根是精纯、真实的,它就不应该容纳虚妄的习气才对,真不能容妄;事实上,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有增有减。怎么说呢?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第八识是不生灭的,那么它表现在六根,为什么我们过去,曾经在某一年,看到一个很奇怪、很特殊的东西,经过几年以后,我们忘了一干二净,连那个忘记的念头也没有了,可以说忘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但是后来,覆睹前物,又再一次看到这奇特的物品,心中的记忆又再一次的现前,一点都不忘失。可见这个精了湛然不动的第八识,它是念念受熏,它的确是有增、有减,有时候记忆力增加,有时候记忆力衰退,它所产生的这种熏习种子的功能,可以说无量无边,又如何来计算?

    所以第八识─你说它是生灭也不对,说它是不生灭也不对,它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它的体是真如,但是它所表现的作用却是受熏的,受熏就是变化的。

    佛陀结劝说:阿难当知,此湛非真─第八识这个湛然的相状,它的作用不是真实的,就好像一个急速的水流,你远远望去好像是寂静,它只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微细…我们看不到而已,并不是说没有流动。所以假设它不是一个妄想的根源,它又怎么能够受熏呢?除非你能达到六根互用,这时候你的妄想才能够消灭,否则第八识的生灭相都是存在的。

    则汝现前这六根的作用─中串习几。中串习几什么意思呢?第八识的作用,就是把过去的习气跟现在的习气,把它互相的贯穿─过去贯穿到现在,现在也会影响到过去。

    这个湛然明了的熏习,它是罔象虚无的假象,它是什么假象?是一种颠倒的、我法二执相应的、微细不可了知的一种精纯之想,所以第八识也是妄想。

    第八识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一、它在因地上叫持种─它可以把你过去所打的妄想、所造的业力,全部保留下来,叫持种。

    二、它在果报上异熟─它把你最强的业力变现成果报,它是执持种子、变现果报。

    我们现在受菩萨戒,有些人他缘境发心——缘十法界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增上心。有些人一发心,就发起来了,有些人很困难,你要让他发菩提心很困难,就是他过去生没有这种栽培;就像听经,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人听了以后,好像似懂非懂,栽培不够。

    要知道: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影响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学佛的人,他有一个特点─他经常很矛盾;现在的我要这样做,过去习气的我不同意,经常会发生这样;我想要这样做,另外又有一个声音出来反对,这是真妄交攻!

    你没有学佛,当然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是统一的,那你就没办法改变!一旦是修行人,他现在的我跟过去的我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TOP

为什么你死掉之后,马上会出现生命?

                    净界法师


    在《经律异相》讲到一个件事:有一个人,他白天的时候出去,看到一个天人长得很庄严又有光明;这天人看到一具尸体,他对尸体散花,然后绕着尸体赞叹、礼拜。


    这个人就问他说:诶!你应该是一个天人,这么庄严!你为什么对这具腐烂的尸体这么好呢?他说:你不知道,我现在有这样的果报,都是它造成的,它是我的前身,它过去生积集很多的善业,把我创造出来。

    这个人,走着走着…到了晚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小鬼,拿一个皮鞭在鞭打一个尸体。他说:诶!鬼啊,你为什么要鞭打这具尸体呢?他说:哎呀,你不知道,我被他害惨了,我现在很痛苦都是它害我的。这是他的前身。

    阿赖耶识─它可以让生命变成一种相续。

    为什么生命会相续呢?因为有阿赖耶识。

    为什么你死掉之后,马上会出现生命?

    阿赖耶识把你的业力保存了。你看所有的前七识都没有保存业力的功能,它造完就走了;第六意识造完业,就走了,是第八识把它保存下来,使令这个生命相续下去。

    我们修行人,大概就是两个选择─第六意识跟第八识。第六意识就是─现在智慧的你,第八识是─过去的你;你要用第六意识的智慧来调伏第八识,所以我们一个人经常要修止观。

    怎样修止观?跟过去的你沟通!深层沟通──

    你告诉你自己:不要在三界流转下去了,三界有很多快乐,这个快乐都是有过失的,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这个快乐果报是夹杂着痛苦的危机,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必须用智慧来跟过去的你,做一个深层沟通,产生一个生命的共识。

    第六意识的工作,就是跟第八识沟通,这叫转识成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