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看看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净界法师


    假设我们今天,没有好好的去觉悟面对,那有什么过失呢?看下一段:


    己二、诫迷则成失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是非常严重:

    迷则成失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较量浅深

    堕淫害浅: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堕魔害深: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当一个人正式修行的时候——当然修行人最重要就是从迷惑转成觉悟,这时候,你心中的光明生起真妄交攻,把你过去生或者小时候的这些感觉、妄想逼出来了;假设你不能够清楚觉悟的面对,而是被它所迷惑、被它所转,那么阿难你就变成魔子、魔孙,最后变成一个天魔的种性,也就是说,你的菩提种性失掉了。

    我们做一个比较──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一、先看破戒——摩登伽女,她只就是一个卑劣的魔女,她凭什么破坏你阿难尊者的律仪呢?她就仰仗这大梵天咒,来破坏你的戒律。但是摩登伽女对我们的破坏,只就是在八万戒行当中,它只是毁犯到我们某一条戒而已;所以阿难尊者在毁犯戒法的过程当中,他内心的正念并没有失掉——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你看:阿难尊者虽然毁犯了某一个戒,但是他内心当中还是忆念如来大慈,宁不救护,他还是忆念佛陀,所以感应道交——佛陀过来救拔他,他没有真正的失掉正念。

    二、反过来,假设一个修止观的人,为五阴魔境所破、所转,那这个伤害可大了:隳汝宝觉全身,这个隳就是破坏,破戒只是破坏你八万戒行中,其中一个戒法;换句话说,你整张白纸,还是白的,你的本质还是白的,只是出现某一个黑点。

    但是一旦你着魔,那就不是这样,他直接破坏你的根本、破坏你的菩提种性,他把你的菩提种性转成天魔种性。

    佛陀举出说:一个人着魔就像什么?一个大臣得罪了国王。你得罪别人没关系,你得罪国王,那就糟糕了,忽逢籍没——你的爵位被剥削了,被降为平民,而且所有的财产全部没收;不是只是没收一部分,破戒只是没收一部分的财产,着魔是全部没收,而且宛转零落,无可哀救。到时候你无处可去,没有人可以救拔你,因为你得罪了国王,谁敢救拔你啊!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修行人,你偶尔起起烦恼,乱不了,因为你的本质是菩提种性;但是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你着魔了、起颠倒了,那就全部都完了。

    一个人着魔——比没有修行还糟糕!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TOP

不生不灭的本性,依止语言文字先理解它,你才能够依止!

                   净界法师



    我们再看这一切的差别当中,有一个不差别的本性,看体性。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我们凡夫的世界,就是随这个因缘所生法,随这个境界,就是变化。

    好的境界,我们快乐;不好的境界,我们苦恼。

    佛陀告诉我们说:你不应该去观察这个相状的变化,你应该去观察什么呢?

    「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就是说,这一切的生灭,这一切的去来,它的本性就是这个如来藏性。

    这个如来藏性是什么情况呢?「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它的体性是常住不动的、妙明的,是不动的、是遍满的,这叫做「妙真如性」,这个不可思议的真如性。

    所以说,假设我们从本性来观察,这个真常的本性来观察呢,我们会发现这个十法界的这种去来,或者是迷悟、生死,这种变化的法都是不可得。我们从清净心的角度来观察这些去来,或者是迷、或者是悟、或者是生、或者是死,这些都不可得,这个不可得那个本性,就是我们依止处,清净本性。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想要修一切的法门,这个首楞严大定,你要先把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依止语言文字先理解它,就是名字位,先了解它,你才能够依止。

    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个禅师,这个禅师他看到一个老和尚,就跟他顶礼。这个老和尚也是一个老禅师。这老和尚就谦虚说:莫礼老朽。你不要顶礼我这个老朽,就我这个色身是老病死的,你不要顶礼,莫礼老朽。这个禅师就回答说:礼非老朽者。这个禅师是开悟的人,他说:我是顶礼那个非老朽的。就是说,表面上我是顶礼你的色身,其实我是顶礼你的清净本性,那个非老朽者。

    就是说,你现在的色身是剎那剎那变化,你现在的内心是剎那剎那变化,我不是顶礼你这个人,我是顶礼那个在一切剎那变化当中,不剎那变化的那个不生灭心,我是顶礼那个礼非老朽者。

    所以开悟的人,他就是会往道上去会。所以你可以看的出来,一个人内心是站在什么角度在做事情,看得出来。我们凡夫的心,是站在一种攀缘心,那个禅师他做一件事情,他的内心,那个脚跟所站的位子是不生不灭的,他不会被因缘所生法所动摇的,礼非老朽者。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也不要以为你离开了攀缘心,而有一个真心,不是这个意思的。

    在天台宗有一个圆教名字位,古德讲一个偈颂,来说明这个名字位的境界。

    他说:「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所以这个人「方听无生曲」,哎呀!我现在知道这个无生的道理,过去就是被这个生灭变化的境界所转了,我一天到晚颠颠倒倒的。 「始闻不死歌」,喔!我终于在一切的老病死当中,找到一个不老病死的法。「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原来当体就是你现在这一念东去、西去,到处攀缘的心,它的本性、它的本来面目,就是那个「无生曲」,就是那个「不死歌」。可是我们没有回光反照,「翻恨自蹉跎」,冤枉,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攀缘心带着,在三界里面流转,真是冤枉,现在知道。我知道以后,就不要随顺攀缘心而转。

    所以这个地方,你应该体会、体会,就是这个「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就是我们应该从这种生灭变异的相状当中,去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是第一段的「即妄显真」。

TOP

修行人要经常——不忘初心!

                      净界法师


    我是一个生死凡夫,但是我还有希望发起菩提心;你着魔你变成天魔种性,你不可能发菩提心的。


    所以蕅益大师在这一段的经文当中,他说:无闻之过,甚可怖畏!

    无闻——就是这个人只是一路从行门用功,但是他没有听闻佛法的真理,不了解五阴魔境的相貌,这个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蕅益大师讲出两个理由:

    第一、魔相幽隐难见——

    这个五阴的魔境是很难判断的,如果你事先不知道,修一修,一天到晚在那边哭?或者修一修,整天很欢喜?

    这不正常!

    只要看到一个人修行以后变得不正常,就要小心了。

    修行是很正常的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一个人修得有点不正常,就有问题了,因为魔相幽隐难见。

    第二、魔害深重难堪——

    魔的伤害,是很难承当的,因为他破坏你的宝觉全身,他不是破坏你身体的一个部分,是整个菩提种性全部被破坏。

    一般来说,一个人会着魔,大都只重视行门,不重视解门的人;一路的修行拜佛、持咒,内心产生一个真实的力量,但是他过去阿赖耶识有很多虚妄颠倒的力量,这时候真妄交攻的时候,他出现很多很多的事情、他内心产生很多的感受、他看到很多很多特殊的影像,恐怖的影像、欢喜的影像,心中打很多妄想…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一旦随顺它,跟着它走,魔王趁虚而入,你生生世世就变成魔子、魔孙了,失掉菩提种性了。

    所以你一定要经常保持觉照!

    一个修行人,你要能够不忘初心;你当初发心修行,是为了开显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无相的,所以它出现什么相状,都不是你要的,那是你回家路程当中,一个过渡的小花而已!

    你要回到真如的本性──真如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没有相状,所以你只要不断的忆念你当初的发心,你就可以过关了。

    修行人要经常——不忘初心,你一过关以后,你的功夫又向上提升了。

    我们一个人,就是在即将要突破的时候——黎明前的黑暗,它肯定会有些事情发生!

    你看有些人闭关,每天拜一千拜,拜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像发疯一样,那表示这个人用功;你要告诉他:不要乱动!这些都是假相,真如本性没有这个假相,继续往前走,不要管它;继续往前走,就会过去!你要是在那里攀缘、执着,那就糟糕了!

    当你遇到五阴魔境,最重要就是——不要停留!你该怎么走,你就怎么走,邪不胜正,它自然会消失掉!你也不要对治它,你就坚持正念、坚持你的功课,它自然消失掉;否则,你要跟它攀缘,那就没完没了了!

TOP

这种清净的光明的法,你要能够传承下去!

                      净界法师


    (二)叹德劝修


    【阿难!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盘,不恋三界。】

    这第一段。在流通分当中,佛陀告诉阿难说:你应该,你现在进到首楞严大定法门是开悟,所以能够讲出那个偈颂,来赞叹首楞严大定,你不应该只有自受用,你应该把这种妄想的根元,跟心得开通的这个法门传示将来。

    这个《楞严经》它发明两个内涵:第一个是妄想,妄想根元,就是攀缘心,当然这个攀缘心是以我为根本,就是有一个我才会攀缘的;心得开通是无我、无我所的真心,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

    你应该要把这个妄想跟真心这个内涵,在将来佛陀灭度以后,把这个法门流通出去,在末法时代众生一片的黑暗当中,这种清净的光明的法,你要能够传承下去,这个很重要的。

    为什么呢?

    「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盘,不恋三界。」

    使令这些颠倒的众生,知道我们这一念的攀缘心是虚妄的,使令我们生厌离。

    就是我们无始劫来为什么会惑业苦呢?不是上帝创造的,是因为我们老是喜欢依止我们的攀缘心的自体流转,怎么办呢?

   「知有涅盘,不恋三界」你应该知道在这个生死当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就在我们的心中,使令我们能够「不恋三界」 。

    这个是佛陀嘱咐阿难尊者,来流通这个首楞严大定的法门,这样子流通有什么好处呢?看第二段。

TOP

黑暗一靠近光明,黑暗自然消失掉!

                      净界法师


    前面一段讲到:我们一个修行上路的人,跟一个生死凡夫的心态,是不同的。

    一个生死凡夫,他的心是心随妄转,他的心完全是随顺过去的妄想,所以他过去打什么妄想,现在他还打什么妄想,那当然就没有所谓的五阴魔境这件事,因为他是顺从妄想。

    但是当你研究《楞严经》之后,你的心开始逆流照性,逆生死之流、逆妄想之流,照了清净光明的本性。这时候你心中有两种力量:你过去的妄想跟你现在的正念,真妄交攻;这时候你会出现很多、很不平常的影像,还有很多、很不平常的感受跟妄想。

    而你面对的方法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迷、不取、不动,你该做什么功课,你还是做什么功课,不要管它,它不是你对手,黑暗一靠近光明,黑暗自然消失掉。

    如果你向外攀缘,你随顺它而转,那就糟糕了,你就前功尽弃了,你前面的修行全部白费了,所以你不得不小心。

    你会把你过去生,跟你小时候的那些颠倒想逼出来,你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它所转!

TOP

弘传首楞严大定法门的功德!

                      净界法师


    这个是佛陀嘱咐阿难尊者,来流通这个首楞严大定的法门,这样子流通有什么好处呢?看第二段。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这是说明弘传这个法门的功德。

    先做一个比况,说:有一个人,这个人发了大悲心,他以遍满十方虚空的七宝,这么多的七宝,充满虚空这么多的七宝,用来布施,布施谁呢?

    「持以奉上微尘诸佛」。

    佛是一个最殊胜的福田,以这么殊胜的珍宝,来供养这么殊胜的福田。是用什么态度来供养呢?

    「承事供养,心无虚度」

    就是身、口二业是非常的恭敬,内心的意业也是一样,没有虚度,念念相续,无有疲厌,身口意都是非常的恭敬。以这样殊胜的心态,来供养微尘的诸佛,阿难!你想一想看,这个人:

    「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这个人得的福报是多、是少呢?我们看阿难回答。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徧,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阿难说:能够布施的法,是虚空无尽的珍宝,下面先讲一个例子说:过去有一个众生,他只有布施佛陀七钱,这么少的钱,他舍身以后,就得到转轮王位,因为这个佛是无上福田,少数的业力,就能够得到大的果报。

    「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

     何况这个人,他用这种虚空的珍宝来供养,所以说,这个福报是

    「穷劫思议,尚不能及」。

    你用一劫的时间来思惟、来算计,这个福报是算不完的,所以说,总结:

    「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这福报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福报。

    先把这么大的福报标出来,这以下再加以比况。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


    佛陀要讲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的时候,先说明佛陀是无量劫来不打妄语的。佛陀说的话是不增不减,就是真实语。佛陀讲的话,也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就是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佛陀就怎么说,佛陀如是知如是说,他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佛陀的话是没有虚妄语。

    这以下,佛陀就把他内心所照见的这种真实境界说出来。

    「若复有人,身负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说有一个人,这个人过去是一个颠倒的境界,随顺攀缘心,遇到恶因缘就做了错事了。什么错事呢?「身负四重,十波罗夷」,他把这个声闻戒的四重戒完全破坏,菩萨的十波罗夷也破坏,就造了这么重的罪业。这个罪业的力量,马上就要牵引他到此方,或者他方的阿鼻地狱,「乃至于穷尽十方无间」,不但一个阿鼻地狱,一个阿鼻地狱受完以后,这个阿鼻地狱成住坏空坏了以后,又到另外一个阿鼻地狱去,就是十方无间的地狱都要去经过。因为这个人罪业太重,四重、 十波罗夷都破坏了,这一个身心,他结集这么大罪业的人。

    这个人后来有一点改变,什么改变呢?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

    这个人他学习了首楞严大定的法门。学习以后,他能够理解,而且生起信心,决定的信解。这一念的决定信解,他不但是一念的信解,他能够以一念的短暂时间,把这个法门在末法时代,在众生的黑暗颠倒当中,「开示未学」。就在这个无明当中放出一道光明,把佛陀所传承的这个首楞严大定法门,把它给弘传出去。

    这样子他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是首楞严大定的功德力。

    就是说,他以这个一念的相应,这个破恶来说,他所结集的四重、十波罗夷的罪业,「应念销灭」。

    就在他依止不生减心那时候,那一念的光明出现的时候,这个四重、十波罗夷就完全破坏。变其所受的「地狱苦因,成安乐国」。不但是把这个罪业破坏,他还能够往生到佛的净土去,这个是约破恶。

    那约生善呢,「得福超越前之施人」,他的福德力,超过前面的财施,就是这个法施的功德,「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所以这个般若波罗蜜的功德力是不可思议,的确不可思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