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楞严八十分义》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五



结解同根分第四十六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唯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分义】阿难示现初果有学,虽断见惑而思惑未除,故不达结解同根之义,而雨泪翘诚哀请心切。世尊摩顶安慰而后告言。即时十方世界六种震动者,表破根本无明则六根翻破故震动。唯一真性故云普佛世界。微尘如来各有宝光同时来灌释迦顶者,以表世尊所说首楞严法与诸佛道同。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者,以阿难初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故今正示观如幻三摩提,以表十方如来得成菩提最初方便。即所告之言:使你轮转生死结根,唯你六根,更无他物;令你速证安乐解脱,亦你六根,更非他物。以示诸佛修证皆同,欲令阿难谛信勿疑。但此非阿难所知,故致疑重请。本师释迦佛直示真源,谓根尘识同一真源,缚脱本无二致。根尘识三皆无自性,故识性虚妄,犹如空花,本无所有。此亦明示无明体空。然而阿难疑是根性本空,则今根尘从何而有?故佛告言:发知为根,现相为尘。由尘发知,是故有根;因根有相,是故有尘。根尘二法,互相由藉,皆无自性,同于交芦。此明示无明根尘识诸法性空,空则一法不有。唯一真性独存。你於所知所见,性自天然,不必更立知见。若强立一知见,则是无明之本。是故即今返妄归真,不必别修。但於知见不起妄见,知即无知,无知而知,见即无见,无见而见。根性空寂,执取不生,斯即是涅槃无漏真净。以是故知,六根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迷悟解脱,生死涅槃,唯是六根,是中更无他物。此是十方微尘如来微妙开示,诚谛之语,简明直指,无逾于此。如是妙法,百千万劫,难得遭遇。但历耳根,已成胜因,况闻思修者乎!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第二义门】即前二决定义中之第二义。

【隔日虐】虐病隔日一发,此喻初果有学之人,见惑已断,思惑未除,说时似悟,对境还迷。故云犹隔日虐。

【灌如来顶】文句云,摩阿难顶者,欲就阿难现在身中,显出无上大佛顶法。十方如来放光同灌佛顶者,显阿难所具大佛顶法,即一切佛所证顶法,更无差别。

【交芦】憨山曰:见相二分,原是无明所成,无明既是本空,则此见相,亦了无自性,故喻若交芦。盖芦体本空,而交节处亦空,此明妄元无体。

【知见立知】知见,指性觉妙明;立知,即妄为明觉。此世尊直示阿难返妄归真,但于知见不起妄见,即是涅槃无漏真净。



世尊说偈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分义】“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真性者,即如来藏妙真如性,真性乃万法之宗。有为空者,谓诸有为法依真而立,虽说有而法性本空,以诸法空故则唯一真性,了无一法,寂灭湛然。此显空如来藏性。缘生故如幻者,此示不空如来藏性。谓真性体空,此不变而随缘应现诸法。以诸法本空而以缘得生,缘生之法,皆如梦幻泡影。照明诸法当体如幻故。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花。此示空不空如来藏中道义。有为本空,即是无为。《中论》云: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是则有为无为皆空。有为无为空故,一切法皆不可得。是故不实如空花。空花本无起灭而空体寂然。此谓真性寂然不碍随缘,虽任用随缘而真性寂然。斯则空有齐彰,遮照圆妙,中道顿显。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此示如幻三摩提,即首楞严大定之相。破妄为显真,因妄说真。妄法空故,真亦不可得。寂灭一心,真妄双绝,故言妄言真皆是妄想。且此一心犹不可说是真非真,云何更有能见之根和所见之尘可得哉!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根尘二法空无实性。由明暗等,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名之为结;若悟相见本空无自性,根尘非实,即名为解。结解同因六根,六根缠结,便是六道凡夫;六根解脱,即成四圣妙果。以圣凡同具根性,唯在迷悟,更无别歧,故无二路。但观根尘相交中间本无实性,言有言空皆依无明,而湛寂一心,空有两绝,故空有二俱非。迷晦不悟性非空有,俱堕无明生死。若发明根性本非空有,即得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此谓依圆根一门深入。因次第者,非谓六根之结,须一一解之。乃谓一根之中,具有无量分别俱生我法二执,从浅至深,次第解之。一根既解,六根皆脱;六根解已,一亦不可得。真如妙性,本空寂故。解结之方,宜选圆根,逆流而入。一根返源,六根皆解;六根解已,内莹发光,如是浮根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是为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此示生相无明为所断之惑。陀那者,即阿赖耶识,亦名陀那识。此陀那识行相微细,凡愚罔知。陀那识中,无始习气,微细生灭,流注不息,犹如暴流。《起信论》谓生灭与不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以真妄和合,恐凡愚二乘不达而迷于断常之见。是故寻常不开演。《起信论》谓三界虚妄,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一切诸法,唯心所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由分别故而生执取。是故自心取自心。真性本寂,离诸名相,本无世界众生。由无明发业,妄觉忽生,境相随现,四大分湛,六根成结,爱憎取舍,造业轮转。故云非幻成幻法。若悟真性,无明发业润生执取本空;发业空故,即离分别取舍;离分别已,根尘俱亡。真尚不生,妄法何立。此显真穷惑尽,只在了悟真性而无明发业润生爱取则当下消亡。

“是名妙莲花,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此结显三世诸佛同证涅槃之路。如来密因知见,本在众生心中。悟自心故,开佛知见,如莲花开敷,出泥不染。是妙莲花,此谓妙禅那。真空宝觉,能破无明,犹如金刚,所拟皆碎。故曰金刚王宝觉,此谓妙奢摩他。如幻妙观,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犹如明镜,现诸色相。是谓如幻三摩提。此乃结答经初“阿难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之问。修此妙门,速证大觉。一念不生,无念应万法,即名为佛。超越地位劫数之说,故曰弹指超无学。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薄伽梵,佛之尊称,具足六义: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十方三世诸佛,得证菩提涅槃,唯此一路,无有异门。故曰一路涅槃门。此乃结答阿难“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之问。

【陀那】此云执持,谓执持种子,发起现行,即第八识含藏种子,发为习气,乃真妄和合之识。

【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谓偈中所示之如幻三昧法门。

【薄伽梵】佛字之本音,义云破烦恼,密部诸经多存原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解结之方分第四十七



绾巾六结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览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花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花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花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花,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分义】阿难闻佛慈诲,净心开悟,法眼清明。然犹未达六解一亡解结次第之义,故请佛明示解结之方。世尊初示绾巾六结,以明根结因起。今如来巧示六结同异之元,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巾体原为一条,喻示一真性体。绾叠花巾初成一结,如是伦次,绾叠花巾总成六结。喻示无明发业,一念妄动,六根取境,迷心逐物,卒不能解,成六根结。如是则一六义生,将毕竟同之一真性体,妄生成毕竟异之六根妄结。

【祇夜伽陀】祇夜此云重颂,伽陀此云孤起,通指前偈而言。

【无遮】遮者隐障之义。言无遮大悲则于人不择胜劣,普施上法,于法不惜秘妙,合盘托出。

【涅槃僧、僧伽黎】涅槃僧,此指内衣,亦言裙,即下裳。僧伽黎,此云大衣。

【劫波罗天】劫波此云时分。劫波罗天,或云夜摩天。彼天人,赠奉佛之花巾,适在几上,故佛伸手取之以作结。



六解一亡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分义】次示六解一亡。六根之精,元是一真。随拔一根,脱粘内伏,则六根皆净。六根既净,一亦销亡。迷真性故,诸妄繁兴,由是而有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若悟真性,则六根俱脱,诸妄皆息,生死本空。生死空故,亦无涅槃,是故涅槃亦如空花。生死根结为六,涅槃真净是一。无生死故,涅槃亦不立。故曰六解一亡。

【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六结不成者,嫌此六根妄隔,不欲其成。愿乐一成者,乐成真净一体,如成一净巾。其实六一皆不可得耶。

【锋起】谓是非对待,如锋刃齐起,锐而难拒。



解结次第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成解?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分义】此正示解结之方。阿难问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世尊巧示,以手左右偏牵结巾,竟不能解。此喻示堕于空有二边,不能见性,则不能解除无明根结。佛返令阿难设方便解除。阿难答言:当於结心,解即分散。然如来岂不自知解结当心,为何返征阿难呢?此正是欲令当机自知下手方便之处,谛信不疑。故佛印许当於结心解除。意令当机直观中道,了悟空有俱非,真妄两绝,生死涅槃皆如空花,则你六根一时清净,名为解除。且世尊自陈一切世出世因缘所生法,皆了元由。意令当机深信,佛今所说解结之方,选根之义,皆无差谬。今随六根中,选择圆根,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花巾成结以次第绾生,当须次第而解。此显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上皆借事以显理。下以法合解结次第。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谓由妙奢摩中道微密观照,先断见思惑,灭分段生死,此从观行以满三信位,当得四果。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者,谓由妙三摩中道如幻观照,即断粗法执俱生,未舍微细法




执修证胜法,灭尘沙惑分破无明,此从初住,历十行,十回向以至登地。解脱法已,俱空不生者,谓由妙禅那中道寂灭行,定慧圆融,中中流入萨婆若海,此历十地以及等妙二觉。是故结名为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鹄白乌玄】天鹅生来便白,乌鸦从来就黑。以及松为何直,棘为何曲?都能一一了知其元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广引圆通修证

圆通方便分第四十八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分义】阿难大众蒙佛开示,已悟性觉妙明,我法本空,一六亡义,身心皎然,快得无碍。然犹未达圆通本根,冀望开示。所得密言,还同本悟者,谓虽已领悟如来所说初觉发心二义及六解一亡诸法深义,但若不能悟达圆通本根,则还同先悟实相时于华屋未得门入,故与未闻无有差别。世尊不自开示,乃问在会诸圣无学,最初发心,以何圆通方便入三摩地。意借各人所入初心方便,以显二十五法,门门皆可证入。冀佛冥授故,如来默然,借诸圣自说。下为二十五圣自说别证圆通。

【积劫孤露】犹言累世孤寒。用喻一向背觉合尘,萍游六道,不意今生幸得为佛眷属。

【秘严】秘谓秘密深奥,严谓微妙庄严。即前示之首楞严定妙庄严路。



六尘圆通



一 陈那声尘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分义】由声尘悟入者,憍陈那,此云火器。以先世为事火外道,因此命族。五比丘是佛最初得度者。佛出家时净饭王命家族三人随从侍卫,即阿湿婆、跋提、摩诃男拘利。母氏二人随侍,即憍陈那,十力迦叶。五人先侍佛雪山修行,后舍佛别修异道。如来成道思度五人,遂至鹿苑三转四谛fa 轮。陈那于佛音声,悟无生理,成阿罗汉。阿若多,此云解。谓比丘中最先解悟四谛理,由闻声入道者。

【鸡园、鹿苑】皆是古帝王养畜之所,五比丘弃佛於此修苦行,去佛成道处甚近。



二 优婆色尘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分义】由色尘悟入者,优婆尼沙陀,此云近少,亦云尘性空。由悟色性得名。从不净观,以至白骨微尘归入虚空,非色非空,即色即空,成无学道。



三 香严香尘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分义】由香尘悟入者,菩萨以童真入道,故称童子。观香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尘相如如,由是意销,相尽性现,发明无漏。

【晏晦清斋】犹言安居净室之时



四 药王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分义】由味尘悟入者,堪绍佛种故称法王子。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多劫为世良医,了知味性非空非有,约身心为根识与味尘对观,不即不离,则中道义显。故分别味因则悟无明体空而了证无生。



五 跋陀触尘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分义】由触尘悟入者,跋陀婆罗,此云贤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则境空,亦不洗体则根空,根尘俱空而中间安然得无所有。此脱根尘而自性显现,证阿罗汉。

【开士】开心悟理之大士。

【威音王佛】过去之佛,以大音声普遍世界,为诸法王,说法无畏故。

【浴僧时】即佛制半月众僧用浴之时。



六 迦叶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分义】由法尘悟入者,摩诃迦叶,大饮光氏,名毕钵罗,头陀第一。供佛舍利等叙往因。观六尘变坏生灭,唯以空寂,修於灭尽而证无生。故以空法性现而成阿罗汉。

【摩诃迦叶、紫金光比丘尼】摩诃此云大,迦叶此云饮光,乃佛之大弟子,苦行第一。紫金光比丘尼为迦叶在家时妇,因昔为贫女,丐金饰塔像,匠师欢喜,立誓为夫妇,九十一劫,人间天上,身恒金色,今则出家为比丘尼。

【舍利】即佛之身骨。

【头陀】此云抖擞,以能抖擞法尘为号故。



五根圆通



一 那律眼根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分义】由眼根悟入者,阿那律,此云无贪。是佛堂弟,白饭王之子。多乐睡眠,佛说偈呵云: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於是发愤达晓不眠,眼根便失。依教修行遂得天眼通,不因眼根观见十方,尽见不住,寂灭现前。所谓明不循根,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旋见循元,根性真常,证无生忍。



二 周利鼻根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分义】由鼻根悟入者,周利槃特迦,此云蛇奴,亦云继道。以生於路边故名。性最愚钝,以前世为法师秘吝佛法,故感愚报。五百比丘同教一偈,经一百日不能记忆。世尊教止散乱,观出入息,遂得心开。返息循空离出入息,悟鼻根通于藏性。然藏性澄清,万法朗照,无有障隔,得大无碍,漏尽罗汉。

【伽陀】此云孤起颂,文句引云: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诸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槃特则诵前遗后,记后失前。

【调息】调出入息,亦云安般三昧,息出知出,息入知入,愚痴无智之人,守此鼻息,了了常之,可以破愚暗。



三 憍梵舌根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分义】由舌根悟入者,憍梵钵提,此云牛呞。昔见老僧无齿而食,讥笑如牛食,故感报牛呞,口业可畏如此。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则根尘两忘,故内脱身心,外遗世界,真性显发,法眼清净,成阿罗汉。



四 毕陵身根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分义】由身根悟入者,毕陵伽婆蹉,此云余习。昔为婆罗门余习多慢,如骂河神为小婢之类。初入道时,闻佛所说世间无常苦空之法,故云不可乐事,即四谛中苦谛无乐。心思苦谛法门而路中不觉毒刺伤足,故此苦事,为发悟之机。念身有知而知此深痛,是为知痛之妄识,即是身识。觉清净心无痛痛觉,即身根觉性,本无所觉之痛与能觉之痛觉。思量未久身心忽空。即摄心之极,纯觉遗身,真觉藏性现前,成阿罗汉。



五 空生意根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分义】由意根悟入者,须菩提,此云空生,亦云善现。以生时库藏皆空故名。乃过去青龙如来化身。解空为上,因久知空寂故。从佛得闻性觉真空,空性圆明,遂得开悟,即悟如来藏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色空无碍,全体圆融,大用无限。故曰诸相入非,非所之非亦尽。

【诸相入非,非所非尽】非即是空,诸相入非,即人法双空。非所非尽,为能空之执与所空之相二俱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六识圆通



一 鹙子眼识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分义】由眼识悟入者,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名。为佛法化长子,智慧第一。旷劫以来心见清净,则宿因已深。世出世间种种变化,谓四谛生灭法。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谓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所谓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朗照万法之胜用。



二 普贤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合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分义】由耳识悟入者,普贤菩萨,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普贤与文殊皆是古佛影像,辅化垂范。若耳识分别则有限量。今以心闻故心遍十方,而闻亦遍法界。一切众生所有知见不出此心之外,故能一一分别之。但有心契普贤行者,既为摄受拥护。以由心闻发明,谓心闻为识,识尽而性明,则无分别智现前,故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三 孙陀鼻识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分义】由鼻识悟入者,孙陀罗难陀,此云艳喜,兼妻得名。乃佛亲弟,出家之初,因心散动。故佛教令观鼻端白,所以住心不涉攀缘,是为依鼻识入。诸出入息化为光明,身心内外彻明,以离识故,心光发越,照十方界。离识故藏心显现,则烦恼消除无余。故转烦恼而成菩提。

【俱絺罗】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乃舍利弗的舅舅。也是心常散乱,和难陀一样。世呼长爪梵志,为佛弟子,答问第一。

【观鼻端白】即屏息垂目,返观鼻端,住心凝视,久久若生白光,以离识故,照彻十方。此因鼻识而修。



四 满慈舌识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分义】由舌识悟入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弥多罗,此云满慈,尼子是连其母名。从旷劫来辩才无碍,则宿因已深。宣说苦空四谛生灭诸法,而能达於实相。故称为微妙开示。以舌识宣扬妙法而得漏尽。即善解法义随说悟入。



五 波离身识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分义】由身识悟入者,优波离,此云近执。如来为太子时亲近执事之臣。谓杀盗淫妄性本是罪,犯即成业,故云性业。其余戒条,因过犯而始制,能制前犯即无罪,故云遮业。以性业遮业悉皆空寂清净,身心寂灭则身识尽,识尽则性现。是故身戒圆明,则身自在;心戒圆明,则心自在。

【三千威仪】有威可畏,有仪可像,约二百五十戒,各具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合为一千。复摄善法、众生、威仪,三聚为三千威仪。

【八万微细】以上三千威仪,配身三口四七支,成二万一千。复配四分烦恼成八万四千微细。



六 目连意识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分义】由意识悟入者,目犍连,此云采菽氏,名拘律陀,此云无节树。优楼频螺,此云木瓜。伽耶,此云山名,那提,此云河。三迦叶波,即此兄弟三人。因缘深义,谓非意识生灭诸世间法,乃是无生法。故今悟无生,心得通达。我以旋湛,谓不逐生灭前尘而心光发宣,则转意识而证如来藏心,发神通妙用。故如澄浊流,久成清莹。



七大圆通



一 乌刍火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分义】由火大悟入者,乌刍瑟摩,此云火头,亦云火头金刚。此火大非外火,乃自心欲火,凡淫机一动,暖触迫发,助发淫心。故生为欲火,死为业火。业力增炽,成猛火聚,为多淫之人。淫欲心为生死根本。今观百骸四肢暖触,自心欲火,神光内凝,身心俱寂,本身性火真空妙发,故化淫心成智慧火。因观火性,得真三昧。故淫心灭而智光融于藏心,周遍法界。以智慧火烧烦恼薪,破魔护法,为力士身。由是尽销诸漏,生大宝焰。



二 持地地大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陷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筵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花,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分义】由地大悟入者,持地菩萨。先平外地,因了心地,遂持本悟,圆证藏心,故名持地。以心地平则一切平等,见自身微尘与外微尘等无差别。是故证悟微尘性空,本无内外。尘性空则一切法空,故刀兵亦无所触,犹如以空合空。古德所谓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尘性空则尘相销,尘相销尽则如来藏性现。是故尘销智圆,成无上道。

【普光如来】谓身光智光,二俱周遍,乃过去五十三佛之首佛。

【毗舍浮佛】此云遍一切自在佛,乃过去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一佛。



三 月光水大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漩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屋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分义】由水大悟入者,月光童子,童真得名。定成水观,有弟子既见水满一室,是知唯识所变。昔有僧居山,入火观即远见遍山火光。故知性水性火,圆满周遍。但随识心循业发现。初未忘身,故有水相。亡身之后,对待情忘,故内身之水与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所谓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由是我以性水无二故,一味流通,得无生忍。

【浮幢王刹诸香水海】《华严经》云:华藏海中,有大莲花,其莲花中,有诸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为诸佛刹世界之种。今观身水,与彼海同。

【违害鬼】舍利弗於耆阇崛山入金刚三味,出定后,忽患头痛。佛告有伽罗鬼,手打你头,彼鬼有大力,若手击须弥山,便应为二分。此金刚三昧力,正使须弥山打头,无能损害其毛发。

【山海自在通王如来】为过去三十五佛中之第三十三佛。



四 琉璃风大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分义】由风大悟入者,琉璃光法王子。由此所悟洞彻,常放青色光明,同彼琉璃,故以为号。观此世界及众生身,妄动无二,皆是妄缘风力所转。物身妄动而风无来去。此群动性,俱属虚妄,本无所有,而本性寂灭。於寂灭性中本无动止、生灭来去。故曰观察风力无依,由是得悟,身心世界,咸是妙明。妙觉明心,含十方界,诸佛同证,唯此一心。

【不动佛国】不动佛国,即东方阿閦佛国,妙喜世界。



五 空藏空大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分义】由空大而入者,虚空藏菩萨。由观四大无依,虚妄生灭,了不可得,销碍入空,得无边身,依此出生无边神力,而得称名。虚空是色体,因迷真空,妄结四大,而失空性。今以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以观四大圆明,体合真空,得无边身。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大圆镜者,心合真空,性空真觉。故真觉宝光,照明十方,尽虚空际,皆成清净微妙宝光。以大圆镜智平等显现故,诸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镜智圆照,身心寂灭,十界染净依报正报,同一真觉。是故善入国土广行佛事,一一皆入平等法界,得大随顺。

【定光佛】即然灯古佛。



六 弥勒识大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分义】由识大而入者,弥勒,正云梅怛利曳那,亦云迷帝隷,此云慈氏姓。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弥勒久修唯识法门。往昔出家,以迷智成识,坚执我爱,故心重世名;以耽染六尘,游戏诸根,故好游族姓。以根尘识三和合为界。界者种族义。以久修唯心识定,历事多佛,了悟万法唯识,故求名心灭。积功虽历多劫,入理在一刹那。至然灯佛方成妙圆识心三昧,即明了国土净秽皆是自心变现,无量如来皆从识性流出。所谓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融入如来藏性。故得授记次补佛处。由观唯识得圆成实性。依他有相无性,遍计有名无体,惟圆成实是彼性体。圆成实性即如来藏心,所以结入圆通,得无生忍。

【唯心识定】蒙钞引云:唯心识定者,唯遮境有,识简心空,唯有自心,心外无法。

【识心三昧】藕益云:即是初欢喜地通达之位,此则证道同圆,是故了知一切唯识,四土三身,皆是识心变化流出,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次补佛处】教乘云,补处者止此一生,次补佛位,即等觉菩萨。即当来下生此土,龙华会上继释迦而成佛者。

【入圆成实】按唯识三性,一遍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入圆成实者,谓由识心妙圆,不复迷识逐境种种计者,故能远离依他及遍计执,而得无生忍。

【遍计】谓遍于一切染净法上,计实我法,如认绳作蛇。

【依他】谓依他众缘和合互起,如麻上见绳。

【依他起性】是唯识体,从依他起分别,即遍计执,从依他悟真空,即圆成实,唯一真空,圆满成实,则如麻独存。



七 势至根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分义】由根大而入者,大势至法王子,梵语摩诃那钵,此云无量光。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名大势至。诸根以八识见分发起,故亦云见大。众生以迷大圆镜智为无明而成阿赖耶识,发起妄见故为见分。以妄见根身器界一切众生,执取染污而成秽土。今将返妄归真,以念佛摄归净土。妄见一破,诸秽顿除,故以念佛为破妄见之要术。念佛人於六根门头,一切见闻觉知纯一净心,唯佛现前,念念皆净,心清净则一切土清净,万法唯心故。故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正是不思议熏变之力。今若念念回光返照,专注念佛,心无间然。复观所念之佛,本无自性;能念之心,亦不可得。不见一法,毕竟空寂,斯则能所俱寂,妙合如来藏心。藏心本无离念是念,即此无念之心,是真佛心。见此心故,名为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无量光】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无量光。

【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则专注一佛,念念相继,念久成定,故名三昧。理念则正,念佛时,反观自心,观久心开,名曰念佛三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六



耳根圆通分第四十九

观音耳根圆证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分义】由耳根圆证者,观世音菩萨,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今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观世音名号含有二重意义:一者《法华经》中世尊释云,若有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故名观世音。此则能观者为耳根,所观者即世间众生称名音声,惟显利他果德。二者今经菩萨自释云,我从耳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彼佛如来,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此所观者即听音根性,多彰自利因修。是故观世音名,具彰自利利他果因二德。果因二德虽有别,而圆通能利之法,则同彰耳根殊胜。所谓纳声为闻,达理为观。此圆通法门於音言观者,表取达理之观行。所达之理,非音声中理,乃耳根性理,然必托音声方显闻性。菩萨所师古佛名观世音者,此显观音法门所由本源。彼佛教我从闻中思而修之的法门修行,闻是能闻的根性,思是正智思惟,修是以坐禅方法来修,一味反闻自性,渐渐得入正定。欲取三摩地,当从音闻入。经中文殊菩萨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耳根圆证,今不约闻思修三慧,以返观如来藏性中,不生不灭耳根闻性,而入流成正觉。遂分四步:

一、亡前尘,脱动静。经言:“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众生六根一向出流奔境,故随妄情造生死业。今初於耳根闻性中修,反观闻性入流于内,逆彼业流返观闻性,入流渐深,忘却声尘动相,故曰入流亡所。反闻入流功夫逐渐增长,亡动尘而不住静境。返观闻性寂然,尘境遂空,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方为破除色阴。

二、尽内根,脱闻识。经言:“如是渐增,闻所闻尽。”由境寂灭,根结既解,复增观行,增加定力。以所闻声尘既无动静,则此闻根亦泯。所谓尘既不生,根无所偶,故根亦尽。根尘寂灭则闻识亦息,同时破除受阴,故曰闻所闻尽。所谓此根初解,先证人空,了分段生死。

三、空观智,脱重空。经言:“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观智,故要再修,空却观智。空观智者,谓根尘俱寂,犹有能观俱寂之智为碍,故必将此能观俱寂之智亦空掉,名为空观智。所谓根尘俱寂为尽闻之觉,而不住尽闻之觉为观智空。故曰觉所觉空。空观智名为空觉,明此空觉毕竟不可得名为空觉极圆。此空觉极圆,犹有空理空智为碍,故亦须增进观行,必将此空理空智亦任运空灭之。故曰空所空灭。此则泯谛理脱重空。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四、尽俱空,证一心。经言:“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和所空都灭,还有灭相。有灭就有生,故须将生灭相都消尽。所谓解脱法已,俱空不生。生灭二字,总指前六结:即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灭相全消。如是重重遣脱,至无遣脱地,则无生真理,寂常妙性,了然明现,是为圆证一心。故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此妙行已圆,三谛一心平等显现。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入无生忍。一心顿证故,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界依正都是寂灭一心所现影相,所以圆满十方洞然无碍,故曰十方圆明。明相精纯,则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是故上合诸佛本妙觉心,圆照自心众生无不愿度,是为与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共一法身,以众生心中之悲仰即诸佛拔苦之觉地,是为与众生同一悲仰。此法身、般若、解脱三果德一时获得,当知观音耳根圆证之法,最为殊胜。



三十二应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分义】此观音所证,由观如幻诸法,皆依法性,随缘应现,以如幻力,成于妙应。由无缘慈上等佛心,心遍十方,是故妙应亦遍一切。故能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以显妙用无方。《楞伽经》说,有三种意生身:一谓三昧乐意生身;二谓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三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观音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力故,圆证妙觉而成三十二应,正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一时俱现。

【三十二应】现十法界身,圆应群机,开之有三十二,合之唯四圣六凡,摄尽群类。



一 佛 身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凡诸菩萨无不希望成佛,然尔既是十地菩萨坐宝莲花王座,垂成正觉,亦须别佛说教闻熏,方令断除最后生相无明而成妙圆正觉。胜解现圆者,此指各随所修法门,因行已极根本,证智将圆满之时。若相似菩萨位,入相似三摩地,进修中道无漏,则分证胜解现圆;若分证菩萨位,入分证三摩地,进修金刚无漏,则究竟胜解现圆。是故观音大士现佛身应机说圆顿法,令得分证或究竟解脱。圆顿上根,固而一生事办。所谓从初发心,即成正觉,渐起大用。此正当为等觉说法,观行所证之智,理无可疑。以离因位,刹那证入,故曰解脱。



二 独觉身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诸有学者,以各门在修习位功极,将证入无学时。诸字指同一类多人而言。独觉,梵语毕勒支低劫,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生,故名独觉。乐独善寂,求自然慧,故曰寂静妙明。当知此非是天然外道,皆是多生受佛小教熏习,当历七生方证无学。今第七生出无佛世,证期已至,忽然触境证入,似不历教而实已受教於多生,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期证入佛智,故曰解脱。



三 缘觉身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缘觉,梵语辟支迦罗。依教观十二因缘作流转还灭,而观缘悟道。知迷蔽胜性由十二缘,於是断之。若无明悲忧苦恼诸缘空灭,则真性显现,故曰缘断胜性。未发真性之前名为有学,真性显现理智将圆之时,故曰胜妙现圆。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证入,故曰解脱。

【十二缘】十二缘,亦云十二缘起,亦曰十二支。十二者:1、无明。2、行。此二支为过去因。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此五支为现在果。8、爱。9、取。10、有。此三支为现在因。11、生。12、老死。此二支为未来果。顺此则漂流六道,逆之则成辟支佛果。所谓断者,不再续流於生死。



四 声闻身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声闻者,由听闻佛说法而入道者。三果以前,贤位圣位皆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方名无学。四谛者,即苦集灭道四声闻法。苦者,即生死烦恼苦果;集者,是惑业苦因;此二者为世间因果。灭即涅槃乐果,道是道品乐因,此二者为出世间因果。声闻得闻空无我理修道入灭,故曰四谛空。初果后,见惑已除,故进断三界八十一品俱生思惑,证入四谛空理空智。四谛空故,胜性现圆。菩萨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速证。(应现圣乘竟)



五 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欲心明悟,谓深达淫欲为招苦之根本。故尔厌欲界苦障,欣禅天静妙,故曰欲身清净。观音大士现梵王身而为说四禅出入定法,令其离欲界而生于梵世。此现色界梵行。



六 帝释身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居忉利天,统领三十三天。菩萨现同类身,为说上品十善法,令其成就。



七 自在天身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天,是欲界顶天。假他所作以成己乐,就是魔王。或曰六欲天之上别有魔王居处,亦属自在天摄。正报如意,受五欲乐而随意变化得自在,随欲得游六欲天四大洲之十方,故曰欲身自在。菩萨现同类身,为说上品十善等法,令其成就。



八 大自在天身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大自在天,居色界天顶,即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王,即大论云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者是。以四禅及四无量心为因,能过五万亿国推寻供佛,飞行虚空,能至他界。菩萨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九 天将军身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 四天王身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一 天王太子身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天大将军即帝释所管四方四王主帅,统领八大将军八部鬼神,韦驮为上首,镇护四方。四天王系属帝释大臣,即须弥山腰各居统一方,分统四洲,统领鬼神,救护国土。四天王各有太子九十一人,即哪吒之类,辅政护生,救世益人。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五戒十善法,先令成就,后导出离。(应现天身竟)



十二 人王身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人王者,即金银铜铁轮王及粟散。粟散即世间邦国诸候小王,散於天下,如粟之多。同以五戒十善化他为因,有德怀仁,不忍世乱,发愿为有道之君,以理邦国。观音大士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三 长者身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长者,须具十德。即: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所称叹,十下所归顺。十德全备,名大长者。大士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四 居士身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自成就。

【分义】博闻强记,不求仕宦,隐居求志,故名居士。所谓有德无位,然谈道论德为人师范,著书立言垂教后世。大士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五 宰官身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三品辅相,州牧县长,悉号宰官。治政邦家,移训风俗,剖判决断民事枉直而为职任。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六 术士身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婆罗门,此云净行。爱诸数术,即天文地理,阴阳度算为数。巫医相卜,符水咒印为术。推步盈虚,调护身寿,炼神调气,爱好长生,故曰摄卫自居。大士现术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七 比丘身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比丘此云乞士,即出家男僧。尸罗此云戒,毗尼此云律。由依律法防非止恶,故名戒律。诸戒律者,即自十戒以至进具二百五十戒,以及菩萨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



十八 比丘尼身



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女比丘名比丘尼,亦自十戒进具五百戒。所谓戒德自严,轨物成化,进行弥速,远出三界。



十九 优婆塞身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为亲近承事佛法之善男子。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前四属性罪,性即是罪故。后一是遮罪,遮违成罪故。以五戒自守,堪任近侍出家比丘承事佛法。



二十 优婆夷身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优婆夷,此云近事女,以奉五戒自守,堪任近侍出家比丘尼承事佛法。



二十一 内政女人身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二 童男身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三 童女身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大士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名为童子。大士於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愿常为处女,终不出嫁,坚贞自守,纵有强施侵暴,亦誓所不从。大士於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应现国民身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四 天众身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诸天即天界之人。天身正报受乐,亦有二苦。二苦者,一者为乐所醉,不得见佛闻法修行;二者虽受天身,而别业福微,尚有饥渴。故有乐意脱离天伦者。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出离成就。



二十五 龙众身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六 药叉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七 乾闼婆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八 阿修罗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十九 紧那罗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十 摩呼罗伽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龙伦有三苦:一热沙炙身,二风坏宫衣,三金翅鸟啖。故有多苦,乐出龙伦。药叉亦名夜叉,此云轻捷,其行捷痴,其形丑恶,有地行空行飞行之不同。乾闼婆,此云寻香,亦云香阴。以香为食,其身出香,为天帝俗乐之神。阿修罗,此云非天,虽有天福而无天德,以骄慢心,好战乐胜故。紧那罗,此云疑神,其形似人,头有一角,见者生疑,为帝释法乐之歌神。摩呼罗伽,此云大腹行,亦云地龙,即大蟒神之类。八部七趣,虽皆具神通,福德威权,然均名恶趣,各有苦恼,是故多欲脱去为人。观音大士现八部之形而为说法,令其出类成就。



三十一 常人众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六道之中,唯人身难得,故求舍身之后,愿复得人身。以求不失人身,亲近三宝,进修佛法,取证圣果。大士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十二 非人众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有形者,谓有色阴,如休咎精明之类。无形者,谓无色阴,如空散消沉之类。有想者,谓有受想行识四阴,如神鬼精灵之类。无想者,谓无受想行识四阴,如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此非人类,皆八难中摄。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别列妙应竟)



妙应通结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薰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分义】妙心如海,诸身如海印发光。缘至而现,缘尽而没,则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无碍无滞,故称妙净之应。熏变执习,修治自性,唯用返闻,故曰闻熏闻修。六结即解,妙用现前,不假造作,任运而应,故曰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实显自性圆明,随缘应现,利益众生。



十四无畏



世尊!我复以此闻薰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分义】菩萨证同体悲,以菩萨心与众生心,同一悲仰,同体无二故。悲者悲苦,仰者仰乐。悲仰为感,与拔为应。以菩萨身心与诸众生无有二相故,菩萨金刚三昧即众生悲仰业用,众生悲仰即菩萨悲仰。故令诸众生於菩萨身心获十四无畏功德。



一 苦 恼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分义】菩萨不似众生一向粘著六尘,而是反观闻性,根尘顿脱。故令苦恼众生观自称菩萨名号之闻性,即使苦恼众生,闻名感发,悉得解脱。



二 火 烧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分义】见根属火,与一切火性相通。知见旋复见性,则了无尘相,心体内寂轻安。是故众生业报欲火,恶业大火,悉不能烧害。



三 水 溺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分义】闻根属水,与一切水性相通。观听旋复闻性,则了无尘相,心体虚明湛寂。是故众生业报爱水、恶业水、烦恼水,悉不能溺害。灭除九界妄水,即登佛地。



四 鬼 害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分义】妄想如鬼物,能戕害法身而伤慧命。今旋复自性,断灭妄想,无杀害心。是故众生入诸鬼国而鬼不能害。



五 刀 兵



五者,薰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分义】以三昧力返闻自性,内熏妄闻,以成纯真闻性。一根返源,六根一时清净,身心世界泯於无形。是故业果刀兵,犹如吹光割水,剑断春风,自无能伤害,性无动摇故。



六 鬼 见



六者,闻薰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分义】罗刹,此云可畏。鸠槃茶,此云魇魅鬼。毗舍遮,此啖精气鬼。富单那,此云热病鬼。诸鬼魅皆生性幽暗。今闻熏精明,慧性发光,圆明法界,则诸暗相永不能昏。譬如烈日,幽暗冷霜,遇之自销。是故能令鬼魅虽近其旁,而不能视害。



七 枷 锁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分义】音性圆销,则内无所系。观听返入,则外无所累。系累生於贪著。今既离诸妄尘,是故禁系枷锁自脱。



八 盗 贼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分义】六根尘为贼媒,自劫家宝。今既灭音圆闻,则六根尘顿空,了无自他。是故虽涉险而贼不能劫。灭音即外脱声尘,圆闻即证极根性,性遍一切。灭尘则无外敌对,圆性则咸使内融,故遍生慈力。是故能令惨心毒人,悉皆化为慈悲眷属。



九 贪 淫



九者,薰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 嗔 恚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分义】贪欲以缘尘爱取,嗔恚以逆境激心。今以闻熏离尘,根境顿空,则无所取亦无所对。是故能令众生远离贪欲嗔恚。



十一 痴 暗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分义】阿颠迦,此云无善心,为痴心最重之人。具足见惑为昏,具足思惑即钝,具足无明为性障。今以闻熏三昧妙力,销尘复明,身心洞然,永破诸暗。是故能令一切昏钝性障众生永离痴暗。



十二 求 男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分义】男子有做事之能,供佛则表其能事。以供佛故福德具足,以三昧熏闻故智慧圆满,法王子则能绍继法王家业,故有男子之道。是故能感令无子众生即得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 求 女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分义】承顺即坤义柔德,有女子之道。微尘如来秘密法门,皆能受领无失,此女德之象。是故能令求女众生得端正柔顺之女。



十四 持 名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号名,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分义】六十二恒河沙数诸法王子,以权实二智教化众生,虽各各不同,然皆不离法界全体。今以三昧熏闻得圆通本根,则身心微妙,周遍法界。即可以一身为无量身,以无量身为一身名,多一互融故。是故能令众生持一名号与彼众多无异,而所求福德亦无有异。由菩萨修习得真圆通故。



无畏通结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分义】菩萨以三昧妙力,施与众生,福德圆备,无苦不拔,无乐不与,饶益众生,无有穷尽,令得无畏。是故名为十四施无畏福备众生。





四不思议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分义】观音大士圆证一心,妙契涅槃,故得四不思议。所谓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全体业用,随机适时,应心变现。如是业用,心不可思,言不能议,是谓无作妙德。



一 妙容说咒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分义】此别明妙容说咒不可思议。所谓初於闻中,反闻自性。反闻即始觉,自性为本觉,始本合一,二俱成妙,故曰妙妙。心精遗闻,即闻所闻尽,唯一心精,脱尽根相,一根反源,六根解脱。以脱粘遗闻故六用不隔,纯一圆明清净宝觉,本妙明心,万用具足,故能现众多妙容而说无边秘密神咒。首为六用之总,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之智。以众生迷蔽本妙明心而为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故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今圆证本妙明心,故转众生业力而为八万四千金刚首、妙咒手印、清净宝目,无作妙用不可思议。通身手眼毛孔光明微妙,应慈应威,定慧圆明,调伏众生,得大自在。

【烁迦罗】此云具足坚固不坏,犹如金刚。

【母陀罗臂】母陀罗此云印,言手手各有妙印。

【清净目】谓金刚眼睛,照彻尘劳,照明佛法用。



二 妙形说咒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分义】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解脱六根的缠缚,超越六尘的障碍。如声逾垣墙,墙不能阻隔。是故能发挥妙用的功能,随缘任运,可因机而示现各种各样的身形,说各种神咒,运用这些身形和神咒,以无畏施诸众生,解除众生的恐怖和烦恼。所以十方微尘数的国土,都尊称观音大士为施无畏者。



三 博施肯求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分义】由於菩萨修习本妙圆通,得证清净本然的如来藏性,一切无染无着。凡是大士所游的世界,皆令众生,舍弃自身所有的珍宝,供养诸佛菩萨,求观音大士哀怜悲悯而纳受,施作佛事。



四 供佛利生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分义】菩萨由获得诸佛秘密因地心,依之起修,证得佛心究竟平等的首楞严大定,入妙壮严性海,具无量福慧。故能以无限法施回向,以种种珍宝,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使求妻的得妻,求子女的得子女,求三昧的得三昧,求长寿的得长寿,以至求证大涅槃的就得大涅槃。世出世间,凡有所求,无不获益。



耳根通结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分义】佛今问圆通,观音菩萨以从耳根一门深入,反闻闻性的功夫成熟,六根一时销落,寂灭现前,证圆照三昧,获二殊胜。上同诸佛,下化众生,随缘施设,无不自在。今能够如此,起修实在于逆性反闻,入流亡所,因此而得三摩提,成就菩提道,圆成果地修证。若论圆通,当以耳根为第一。当时大士所师之佛,名观世音,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故得如上无量功德。是以果觉为因心,因赅果海故。并於会中,授记观世音号。观听圆明,十方无碍,如声逾垣,若月印水,有感必应,故观世音之名,遍闻十方世界。

【授记】佛对於发菩提心之众生,授与将来必当作佛之记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