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菩提心述要』

佛陀说借来的东西为什么要还呢?

净界法师


    佛陀说借来的东西为什么要还呢?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虚空的光明是跟太阳借来的,当太阳走的时候,它把光明带走了。佛陀说,树上的叶子在动,这个动态是什么来的呢?是跟风借来的,当风走了以后,它就把动相带走了。所以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出家的十二年,你想想看,你内心当中,哪些是真实的功德,哪些是借来的,你一定要借这个相,你的心才生起?你看有些人他一定要把佛堂弄得很庄严,冷气打开,再泡一杯咖啡,他才可以拜佛。那你临命终的时候,万一这个地方刚好没有冷气怎么办?你就完了,佛号提不起来了。因为你这个佛号的生起,要跟三个东西借:第一个跟冷气借来;第二个跟一个庄严的道场借;第三个跟一杯咖啡借。所以你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具足,你的佛号就提不起来。

  所以诸位你要知道,你心中的佛号是借来的还是你的东西。借来的,是要还的,临终的时候,是要还的。你看我们色身跟四大借来的,临终的时候它讨回去了。只要你这个东西是要外境的刺激,你这个心才生起的,叫诸法因缘生,那临终的时候它就逃走了,你会发现,哎呀,我平常可以念佛,我临终佛号提不起来呢?因为你的佛号是借来的,借来的。

  有人问印光大师说:大师啊,你一辈子劝人家念佛往生,你到底有没有真的看到人家往生呢?印光大师回答得很妙,他说,就算所有人都没有往生,我照样往生。他这个往生的心不是借来的。换句话说,外境跟我没有关系,我往生,我是从佛法的真理体会出来的,我往生,是我明白这个因缘的道理。

  你的心是从真理的思惟从内而外的,只要你的心是由内而外的,这个刚开始的缘起很重要,由内而外,你悟到真理以后,你发心求生净土了。所以我不太愿意用感应的故事来启发你,因为你用这样子的话,万一你看到哪一天都没有人往生,你就不要往生了。所以你要注意,如果你的东西是借来的,你要调整一下,否则临终是要还的,你可能会产生错觉。

  那么这个地方的发心就是说,这个人发心都是借来的。他假借佛陀的相好而发心,假借僧宝的庄严而发心,但是相状是变化的,所以他就觉得他的心不断在变,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你一开始就是借来的。你假借它而生,你就受它的干扰。

  所以他的发心为什么会退呢?他一开始不是依止真理的体会而发心,是依止外相而发心。这个本身就错误,这本身就脆弱,你的一开始因地就是生灭心嘛,所以你不可能产生不生灭的力量。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提醒我们注意,就是我们的善根,最好是不要借来的,是你自己思惟法义,然后从你的内心发动出来的善根,这才是你的东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菩提心成就了以后,要注意三个禁忌!

净界法师


    我们再看第二个,约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讲到本质,这个讲作用,我们看这一段的论文,再加以解释,请合掌!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那么我们菩提心成就了以后,要注意三个禁忌,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伤害。

  第一个,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次,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你喜欢吃面包,你喜欢吃面条,这个跟菩提心都没有关系,这个只是浪费你的福报而已。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经常跟众生产生对立,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你就要小心了。你的瞋心很重,对立心很强,你的菩提心就守不住了。菩提心是我们生命一个最重要的引导者,如果以佛陀的教法来说,这是三个马车啊。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引导,你所修的善法,到底是一个人天果报,还是成佛的资粮,还是往生的资粮,完全靠菩提心在引导。你菩提心破坏的时候,就好像你这个车子,已经没有这个方向盘,没有方向盘,没有方向引导。

  所以这个瞋心在菩萨戒里面是首戒,当然它不是说偶尔发一次,是经常发脾气,就要小心了。这个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菩萨戒,他是制得很重,很重哦。重到什么程度呢?你看佛陀讲瞋心,瞋心是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你说啊,我是维持正义,不行,维持正义也不要发脾气,很多方法的。就是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看看,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你都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的。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二个,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这个僧宝特别指的是他能够教化你的善知识。因为你今天高慢心,你就很难接受教化,所以你就很难成长。这个善知识,宗喀巴大师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他要能够不犯四重。到末法时代,我们很难要求善知识是整个身口意清净的,就像那个智者大师说的,他说正法时代我们追求珍宝,珍宝都是在干净的地方,但是末法时代,这个善知识,往往有一些身口意的微细过失,那么这个珍宝往往是在有些带有垃圾的地方。所以我们为了要追求珍宝,我们必须忍受善知识的某些的过失,当然这个过失不能犯到四重。四重是判断善知识的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他犯了四重,这个善知识就不能依止了,根本重戒不能犯,这第一个。

  第二具足大悲。这善知识有大悲心。

  第三善巧方便。他能够开方便门来摄受你。

  那么只要这个善知识具足不犯四重、具足大悲、善巧方便,这个人就可以依止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对善知识应该见德不见失,见他的功德,少看善知识的过失。他既然可以给我们增上,我们就应该要如法的依止。

  第三个,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那么这个就会创造愚痴。

  其实这三个当中,最严重就是懈怠。因为你一懈怠,你就不能够自我反省,不能自我觉察,那么我们就很难进步,没有进步就容易退步。这个是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的三个重大的过失。不但是会破坏菩提的信心,而且会产生恶道的果报。这个是讲到作用明退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应该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真如门故!

净界法师


    我们再往下看,菩提心之增上。

  那么前面是讲到菩提心的退失,这个地方是讲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其它的加行,让菩提心增长广大。

  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个,深观实相;第二个,广修方便;第三个,历事练心。

  那么,第一个是一种智慧,深观实相。深观实相当中又分成空观跟假观:空观,如实空义;假观,如实不空。先看空观,我们先看这段论文,请合掌: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好,这个观很重要。这个空观,影响到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坚固跟增长。那么我们一个人要学会怎么从生灭门而进入到真如门。什么叫生灭门?只要这个东西带有相状,就是生灭门,凡所有相都是生灭,不管它的相是凡夫的杂染相,或者佛菩萨的清净庄严相,只要它是一个相状都是生灭门;那么真如门它是没有相状的,它离一切相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念的清净的心体。那么怎么从生灭门进入真如门呢?

  你要去观察我们的五蕴身心,不管是色法心法,乃至于外在的六尘境界毕竟无念。毕竟无念就是它没有真实的体性,你一念心性本来没有形相,所以从十方去追求,终不可得,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真实的体性,都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就好像一个人,迷失了方向,把东方当作西方。但是你把东方当作西方的时候,西方还是西方,东方还是东方啊。即便你自己这样认为,并不可能改变东西方的事实。众生亦尔,我们无量劫来把一念心,执着有一个自我的相状,但是事实上,内心还是清净本然的。

  所以我们应该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真如门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净界法师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人都很复杂,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妄想都是不真实的,这个很重要,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对治妄想。我们无始劫来,在我们的每一个生命经验当中,会捏造一个自我的相状,这有什么缺点,带个相状有什么不好?


  带个相状,就把你限制住了,自我设限。过去有一个猎人,他养了一只老鹰,他为了贪方便,他也没有个别养,他把老鹰放在他鸡笼子里面养,从小就跟鸡养在一起,这样比较方便嘛。这老鹰跟鸡整天搞在一起,它长大以后,因为它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鸡,它认为它就是一只鸡,因为它心中已经捏造这个鸡的相状了,虽然它有强壮的手臂,它有广大翅膀的力量,但是它心中认为它就是一只鸡。


  那么后来,它长大以后,猎人用所有的方式来训练它,都失败了。后来这个猎人非常失望,就带着这只老鹰,跑到山上,就想要把它自由落体,让它自生自灭。所以他把这个老鹰带到山上,把它放下去的时候,老鹰遇到死亡的威胁的时候,快要着地的时候,它的潜能发挥出来,展起它广大的翅膀,一跃飞上去了。它有这个功能,但是它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因为它被这个我相,这种自我的相状限制住了,自我设限。


  你看那个马戏团,他们也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马戏团发生了火灾,那个管理员赶快把这个笼子打开,让这个野兽跑出来。后来发觉,只要这个野兽被关超过三年,这只野兽就跑不出来了。新抓到的野兽、那个鸟马上都出去了。那么只要这个鸟跟动物,被关在这个笼子里面超过三年,它已经认为说,我的范围就是这样子了,自我设限。


  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没有相状,我们现在变成物化了,就是说,被物质同化。我们经常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怎么样,其实人生不决定。


  你看菩萨戒,菩萨戒有个很重要的思想,菩萨戒他那个菩提心跟空观是很要求的,也就是说,菩萨戒不能自我设限。你要受了菩萨戒,你就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不能这样讲,你可以说,我慢慢做,可以,但是你不能说我做不到,因为你做不到,那表示你自我设限,违背我们本性是清净的这个真理。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本来没有妄想你就很好对治了!

净界法师


    诸位你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三十几年前看他是这样子,现在还是这副德行?就是你这个思考模式错误。你坚固的执着你的妄想,你就很难去改变它了。你要改变妄想,第一件事情请你把它放掉,你要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我再讲一次,妄想本来是不存在的,它本来是没有力量的,它本来只是个客人,但是你赐给它太多力量了。妄想力量是你给它的,你还记得吗?你要把它放掉,你才有办法对治它,你一天到晚对治它,一方面给它力量,你怎么对治得了它呢?所以你要观空,本来没有妄想你就很好对治了,它就不是你的对手了。

  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到,你不要老是觉得你业障深重,这很重要。你老是觉得业障深重,你结果果然业障深重,因为你自己老是这样想。所以,大乘佛法是认为说,我的内心本来清净,本来没有业障,你很快就从业障里面跳出来了。这个知心无念,这个道理会影响到你这个人,是不是进步快。同样两个人,学佛的时候烦恼都很重,有一个人他进步很快,有一个人进步很慢,这个跟你的智慧有关。

  什么叫智慧呢?就是这四个字,知心无念。这个是甚深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你如果没有弄清楚,你后面你就很难修学了,你就好像骑脚踏车,人家开车一样,你这个乘太差了,你是人天乘啊,你从有相的修行,你不知道修到什么时候。

  这个金刚般若是很重要的,知心无念。你告诉你自己,你生命当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因为本来无一物,凭的就是这个真理。所以这个思考会影响到你的平时的进步,也会影响到你临终的正念这一块,一个人成功失败跟这四个字有极密切的关系,这四个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净界法师


   好,我们再看如实不空义,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以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前面如实空义,是讲它的一个清净的本体,这个地方讲,这个清净的本体,具足无量的性功德,它有这个不空的能量。


  复次,自性清净的本体,一切凡夫、一切的声闻、缘觉、一切的菩萨,乃至于十方诸佛,从清净的本体来看,是没有增减之相,没有前后之相,毕竟恒常不变。这个地方是怎么说啊?


  就是说,佛是万德庄严的,凡夫是业障深重,但是这个只是因缘所生法,那是后来的修学而成。那么如果把这种缘起的相状拿掉以后,我们发觉,佛陀万德庄严的背后是清净本然的,凡夫的业障深重的因缘相拿掉以后,也是清净本然的,本体都是一个,这个所谓真如自体相,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起跑点都是一样的。当每一个人把生命归零的时候,十法界的因缘果报都归零的时候,我们找到了生命的交集,就是清净的本体。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知道,一切众生合理的推论,都有可能成佛。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内心本来清净。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的再复习一次,他要讲的是下面这一段。那么这个清净本性它不是只是象虚空的顽空,它满足一切的功德,这以下讲出六种功德:


  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这个是约般若智慧,般若德。真实识知义故,这个也是般若德,三个般若德。那么解脱德呢,自性清净心义故,这个是解脱德。前面是说它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烦恼——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本来没有烦恼。自性清净心义故,是本来没有业障。常乐我净义故,是法身德,本来没有生死。清凉不变自在义故,这个是总说,做个总结。


  所以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的佛法,乃至满足无有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