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
六尘的境界毕竟无念,心没有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你如果观六尘境界的一切色相,“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界,这是色阴所显现的。因为我们现在有无明,或者像睡觉还没醒,作梦,把这些当成是实有的。“色、声、香、味、触”这五尘的境界,落于我执那个意识的意根当中,第七识,这个叫什么?叫法尘。咱们一说到尘,就形容着它是染污的、不清净的,是尘染,染污的、不清净的。它染污什么?染污你那个清净的智慧,染污真如,染污清净法身。这个叫迷了的人的一切境界相,这个是不可念、不可思。因为在法性的理体上,没有六尘可念。心没有形相,心里头没有六尘境界,心外头也没有六尘形相,心的内外皆无,不可得。如是观察可空到色阴,只能把色法空了。
咱们现在所说有烦恼、有妄想心,原因就是对这些东西咱们当成真的,听见一句话也生烦恼;看见人家给你绷个脸,给你不好的脸色看,你也不舒服了;或是批评你两句,你也接受不了。你当成实有的,那就苦。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或是脑壳发烧,或是肚子痛,假使你也不吃药,你坐那观想一下,为什么它要痛?能痛的是谁?所痛的又是谁?我了知痛的又是什么?你这样观察。等你观察思惟把你重点放到观察上,真正你那个肉体上的痛苦,它自然就减轻了,烦恼就轻了。你说这是假的、是空的,根本没有的。但是这个你观,你得不到受用。咱们现在也能这样修,依着法来修,但是痛还是痛,你没得到受用,你观没修成;修成了,不痛了。修到那“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修到那个境界,真正把肉体观空了。你得个我空,最起码的能得到二乘的境界,真空了。他把你锁到屋子里头,你可以飞出去了,一入定就出去了,六尘所不能拘。你再修到菩萨境界,修到证了地,那就得大自在了。六尘境界没有念,在你意根之中观想无念的境界,观心没有形相,这都没有的,终不可得。
【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
这像人迷了似的,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当你迷了,找不到东南西北了,拿东边当西边,东边还是东边,东没变成西,是你迷惑了就不知道了,谓东为西。东边没有转成西边,为什么迷了呢?因为有方向,前头有个标号,有个东、西、南、北。如果连这个东、西、南、北没有,你还迷什么呢!东、西、南、北本来没有,拿这个形容着本来没有的去执着,假立名目。
咱们小孩子一下生,我们都是经过这个过程,当你生下来没有名字,给你取个奶名,等你大了,还换个学名,入学再换个学名,你就把这个名字执为是我了,人家一喊这个,你就答应,这个是你吗?假名嘛!没有个符号,没有个标号,怎么来分别呢?在这个你多思惟。所以观叫思惟,思惟成熟有了智慧了就能观知。观知什么?我心里经常妄想纷飞的,你定下来去观察,观察到一念不生的时候,观察心无念,能做到这点,渐渐的就能入道了,也就是若能观察随顺知心无念。
【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
那我们现在有念。有念是迷了,无明迷了,谓心为念,念即是心。咱们起念动念,说心里起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心。我们现在一般的照内体来说,心有个心脏吧!人死了,这个心脏随着死了,你还有心、没心呢?我曾经跟两个,一个死过两次的,他死过两次。我一个归依弟子,她在生小孩的时候难产,小孩生下来,她就死了。她死了,感觉着她这个心识离开体了,生到虚空中去了,看见十方没有光明相,东西南北就不辨了,就像咱们讲的迷方,迷了。她心里有个念头,突然她一想“唉呀!我这小孩生下来,谁喂他奶呀”?这一念,又回来了,又回到她肉体里来了。她一回来,她感觉像爆炸了一样,那个痛的她又离开肉体了。因为她那个神识在十方走,她还是系念她这个小孩子,说“我不能走,我走了,他就活不成了,我还得照顾他”。她这第二念又系念,又回来了。这回虽然是痛,离不开了,神识不离开了。她问:这算是什么?我说:这算昏迷,临时的,没到你走。你的神识虽然离开肉体了,因为你这个心念系属着,你寿命还没尽,你走不了。如果你寿命尽了,那鬼就把你带走了,你不走,他也把你锁走了,那不由你自己作主了。这个时候还是自己能作主的时候。
另外一个是个出家人,我们闲谈的时候,他说他死过两三次。我说怎么死过两三次,你现在还活着?他讲他的过程。不要听故事,我说这个迷了,研究你的妄心跟你的妄体两个脱离的时候是什么境界。像咱们作梦的时候,有时候离开肉体了,他们叫夜游夜梦,这种现象很多。他本来躺下睡觉了,睡着了,人在床上睡觉,他惦记着明天他们家里头要做个什么事情,他得挑两缸水才够用。心里这样想,他睡觉这个事他放不下,身在床上睡觉,夜间他就起来去挑水。夜间去挑水是作梦。两缸都挑满了,他回来又睡觉。等他醒了,他还想着要挑水。一下床,鞋都是湿的,屋里都是水。因为他来回挑水,那鞋来回踩进来踩出去。他就想夜间好像我挑了,但是是作梦、是真实的?你说是作梦,两缸水挑满了。说真实的,他还在床上睡觉。怎么理解?
刚才我说这个死了的又回来了,他是一个农民,那时候是韩复榘做山东省主席,抓兵。那时候谁要当兵,谁也不当兵,抓来的。就把他给抓来了。抓来了,他不愿意当兵。不愿意当兵,十几个人结合就逃跑。那韩复榘对逃兵抓回来就枪毙。就把他们都抓回来,抓回来枪毙。枪毙,他是打死的。枪毙了,人家检查尸体的时候打死了,回去了。夜间下点小雨,枪打的没中必死的要害地方,夜间他就活了。活了,他感觉四肢还能动,没死。等他一动,他痛得不得了,他又死了。死了,生到另外一个地方,要受身没受身之前,他看见那家人有妇女要生产,他说“这个我不能进去”,他往外退,他就跑了。他这一跑,他神识又回到他尸体来。回到尸体来又痛,痛得不得了,神又离体了。他说两三次,最后离不开了,虽然痛,也减轻,微弱一点,他就爬。爬到附近一个农民家里头。人都要做好事,救人一命胜造浮屠七级,就把他给救了。慢慢给他治疗,他就好了。好了,他就怎么样呢?看破红尘去出家,当了和尚了。当了和尚,他经常爱讲他自己的死亡的故事。他说人死了之后,十方具墨,没有一点光明的。有缘的地方,该你受身就可以去了。也有错误投生的,或者借人家的身体还魂的,也有。这类故事很多。
懂得这个道理,拿这个做参考吧!迷了,但是心里头要有念,看你念什么,这叫专注一境。像我刚才讲这个都是有念,他不能达到无念。一切众生因为无明迷了,根本迷了。迷了,他那个心就变了,变成了“受、想、行、识”。刚才我讲这两个故事都是“受、想、行、识”,就是心境。这个时候无明迷了产生一种念,把这个心产生为念。心本来没动的,因为念头动了心就动了,心随念转,心随着念的转变,而实在真心没动。
【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我们能不能观察我们这个心让它无念?像我们静坐的时候,每个人静坐的功夫,你用什么功夫,依着经教的教义,或者依着你依止的老师给你指示,你怎么样观法,观察你心不起处。禅宗普遍的让你心无起处,观念佛是谁。你说念佛是谁?观念佛是谁。或者直接观无念的,观念起的,观话头,没说话以前那个头是什么?那头就是无念。就像金刚经上须菩提向佛请问如何住心?住心就是无念的意思,观心无念。若能观察知道心本来是无念,念是妄想;能观到心无念了,即得随顺真如门。观一切的色相从来没离开心,心是什么样子?无念,真心无念。这个时候对于“受、想、行、识”内心的境界,心要无念的时候,若能念到得到无念三昧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人动你的身体,砍你一刀,你都没有分别意识了,入了无念了。
能到无念的境界,你对于你这个“色、受、想、行、识”不起执着,不认为它是实有的。不认为它是实有,就是空了。心经说是照见五蕴皆空。你照见五蕴皆空了,你还什么放不下的吗?空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一切烦恼,他就不烦恼了;一切世间相,没有!像我们经常讲的看破了,看破就是不执着了,认为一切都是没有,都是假的、空的,不执着了。不执着了,怎么不执着的?因为观空故。你得先看破;看完破了,你才不执着;不执着,你才能放得下;放得下了之后,你才能自在。这在你思惟,就是观。所以咱们读心经时候经常念,只是把它当成观世音菩萨了,没把它观自在。观是自在,观自在就是照见一切诸法空,知道心无念,这样子才能随顺真如。有念是迷了,迷了所以执着;执着是因为在世间相看不破,所以起执着,这个执着是因为迷了。咱们是念念不舍,什么呢?世间相。世间相不说了,总是你这个身体,你念念观照都是你这个身体。因为这个身体知道这是无明,无明了才有念,有念了心才动,心动了愈分别愈粗才去执着。若是无念了,心就不动了,你的功力能观察到你的心无念。
如果你妄念纷飞的,你静下来,在那静坐哪管十分钟、二十分钟。每次静坐不要多,从初入手的时候就想,照你的心不起念头,不让它打妄想,你自己也跟自己说“莫打妄想,好好坐,好好修行”。先自己跟自己说,你一起妄想,“不要打妄想”,好好说。连说几遍,自然渐渐妄想就少了。还有打瞌睡,有时候一打坐就迷糊。不坐,他还不打瞌睡。他一坐下来,他心里一静,他就点脑壳了。不点脑壳,一坐,一静下来,想的事就特多了,什么都想起来了。但是你自己对治方法,顶好你自己说“不要打妄想”。好像跟别人说似的,没有,就跟自己说“你不要打妄想、你不要打妄想”。用一个能观之心,对治你现在起妄想的境,你观这个心警告你妄想的境,没有,是假的,不要打妄想。如果你瞌睡大的,你这么多说几回,你再坐着不瞌睡了。妄想多了,多说几回,妄想也少了。对治的方法你自己也想,照本上说有时候对你不相应,你自己做不来,你自己想办法。或是你打坐,坐的时间长了,或是双跏趺坐,有些坐不习惯,腿都痛得很厉害。你也跟自己说“哪里痛?不要打妄想了,没有痛。没有痛,忍耐一下,过去了。克服一下吧”!说两回,那个痛好像就吓跑了。
打妄想也如是,功夫得你自己去观,观了得自己想些个办法对治。对治方法依照经本上说,咱们有时用不来,就靠你现实的生活。太快乐了!太快乐了!你想想烦恼的事,快乐马上就没有了。太烦恼了,你也想想快乐的事,调剂一下,那个烦恼痛苦也减轻一些。在你痛苦的时候,你想快乐的时候,想好事,你最高兴的事,一想,把那痛苦忘了,就去想那好事去了,你那思想追踪那个好事上去了。但是这是对治的方法,对治方法要你自己产生用,要对治。
以下就要讲对治了。现在最根本的对治方法就是无念,有念就是生灭,无念就是真实。好好这样观照吧!观照无念。一时达不到,你天天如是修。或者提起来一句圣号,完了就观,全心注重一境,或者观阿弥陀佛,或者观观世音菩萨,或者观地藏菩萨,就是坐着观,乃至观他的名号;除了这几个字之外,什么来了就把它排遣出去,渐渐得入。渐渐得入是什么?渐渐就能入进去。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前头讲的是正义,什么叫正义?最后解题说若能观察直心无念者,随顺真如,这就叫正义。众生因为心迷了,心迷了是被什么迷的?被无明迷了。无明迷了,心里就有念;有念,从念而产生的妄动。若能观察知道心无念,心无念故,心实在是不动,不动就随入真如门了,把种种的生灭会入于真如。以下就分别解释怎么样才能够进入真如,先讲邪执邪见。什么叫邪执?一切邪执都因为有我,有我、有我见;若离开我,邪执就没有了。邪执的依止处,就是我。你要想修行道业,先把这个邪执邪见去掉。当我们一个人发了心了,信三宝,正念三宝,你以前不正念三宝那些个念头,那些看问题的看法,得把它丢掉才行。马鸣菩萨给我们举个比喻,这个瓶子原来是装毒药的,现在你要想装好药,你得先把这个瓶子洗干净。如果瓶子没洗干净,把好药装进去,渐渐就变成有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