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慧律法师

【讲】三位不退者。娑婆与极乐不同。此土要破我执。断见思。证阿罗汉。辟支佛果。已经成圣。不退堕凡夫地。名位不退。彼土则不然。】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

【不必一定断惑。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功成。】临命终念这个十声就成功。【亦得带业往生。从此娑婆同居秽土。横超西方极乐同居净土。】同居秽土一下子刹那间到极乐世界同居净土。

【于九品莲华托质。】我们的意识进到莲花里面,莲花的旁边有一些大菩萨为你说法,为你说法,一天、一天为你说法,到极乐世界下品下生,还比我们世界任何哪一层天都还快乐,任何哪一层天都比不上极乐世界,经典讲的百千万亿不及一分,娑婆世界的快乐,天人的快乐、(的)神通,不及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百千万亿分之一,我就是看到这经典,所以我就说就算会死用爬的也要爬去,佛祖讲到这样,我们难不成你木头般劝告不来,对不对?

但是修行要有善缘,要有师父指导,出家若没有善知识照样非常困难,真的,非常困难,剃度若没有善知识,非常困难,所以说人家为什么要现在家, 身,人家有善知识,在家身若有善知识他知道要如何修行,我们若出家没善知识茫茫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虽然剃个头来讲,但是就是不知道要如何用功,不知道要如何用功,所以我今天建这个讲堂就是因为很感慨,高僧大德有的人写很多书,要自己看,自己看,一本书放着自己看,看不懂,出家人很想要修行的是很多,不是没有,是很多,但是这个道场都在念经,赶经忏,这个常住的工作我们不去做又不行,要去做,每天都在赶经忏,这样枉费我们剃这个头,所以他就自己很感慨,一方面出家又不能离开常住,一方面又很喜欢听正法,听这个净土法门,这经典又深奥,自己看又看不懂,


哇!惨了,很烦恼你知道吗?剃这个头是一个头两个大,真的,那就很烦恼,所以说修行要两种条件,第一要善知识,第二要环境,要好的环境,一定要具足这两个条件才有办法成就,不然你不可能,你若说他有一个善知识在旁边,但是他环境很差,三餐都吃不饱,每天赶经忏,念经、念经……,有啊!师父、善知识在旁边,每天念经没时间听经,对不对?没有那个环境就没办法,你虽然有这个环境,建得很好,像皇宫,建这间建得像皇宫,噢!电灯用得这么好,对不对?没有师父,没有师父,你多行,我不相信你看得懂,看得懂,你整本看得懂,不然你举手,对不对?

所以这种东西就是说福德因缘,噢!这佛经实在很厉害,我说这佛祖在讲话每句都是一针见血,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福德因缘,你看,佛祖在讲话不会遗漏,要有福德,你还要有福报,还要有一些缘,没有那种缘你也没办法,你有福报,没错,你今天出家有福报,在家有福报,出世在台北,对不对?要听个经就要坐这么远南下,你有福报没这个因缘,你有办法吗?有这因缘,我家住在高雄,我拼命要来听经,儿子发烧,女儿腹泻,婆婆住院,急诊,他有这个因缘,他住在高雄最近的,整天就忙那些事,所以说人家佛祖在讲话实在很行,真的很行,两千多年前的圣人,怎么那么行谁知道,福德因缘,少一个字都不可以,少一个字都不可以,很厉害,真的,所以说横超西方极乐同居净土,于九品莲华托质,

【永离退堕之缘。即圆证三不退。】三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此点要注意。华开见佛。以常见佛故。念念求成佛道。证念不退。】念念,每一个念,我们若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这个极乐世界有讲,这个莲花,一朵莲花,一由旬是八十里,有时候六十里,有时候四十里,我们现在简单讲一朵莲花平均六十里好了,六十里的莲花到底说……,我们今天这个色身是这样,六十里差不多多大你知道吗?多这里(文殊讲堂)到台南四十几公里,对不对?四十几公里,从这里差不多台南再上去是什么,后壁,新营,六十公里差不多从这里,高雄直接到新营,这样直线画一个圆圈圈,那么大朵的莲花,

你想想看!那么大朵莲花,看要不要往生?就是这样,最小朵的,这是极乐世界最小朵的,你知道吗?一由旬是最小朵的,最小朵的,在极乐世界算最差的,下下品的,若阿弥陀佛那朵,哇!比地球还大,比我们地球还大,所以说我们甚至极乐世界我们就具足清净的光明智慧,到极乐世界就华开见佛,以常见佛故,念念求生佛道,证念不退,证念不退就是我们所讲的证到这个念不退。

【永离念退缘。】当然他念念就是佛,念念就是三宝嘛!

【以常闻法故。乐修大乘之行。证行不退。】乐修就是很愿意去修,那个字不能读作lè,当动词用的话读yào,乐修大乘之行,很快乐修大乘之行,证行不退,简单讲就是念念佛,就是证念不退,那么修大乘行,证行不退,

【永离行退缘。以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观摩熏陶】就是每天都在那里,每天都在那里种这个善根,薰陶,【证位不退。永离位退缘。

【解】四毕竟不退。】这是多出来的,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我来解释一下:第四毕竟不退,就是说种一点善根就永远不会退,无论你用什么心,你只有一点善根,念一些阿弥陀佛,也不会退,简单讲就是说我们今天在座诸位,无论你有心、无心,无论你用什么心来,散心、乱心,对佛教有了解,对佛教不了解,都没有关系,怎样?以后都会成佛,


哇!这太厉害,太厉害,不论至心,至心就是恭敬心,非常地至诚恭敬心,散心,就是漫不经心,人家在仿佛合个掌,他虽然没有来听经照样会成佛,照样会成佛,有心,像在座诸位大家都在作笔记,确确实实是真的要来听佛法的,这是大家有心,无心就是说他不是来听佛法,他是要来找人的,听到人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以后也会成佛,这太厉害,你知道吗?太厉害,就是说不得不成佛,一定要成佛,所以在座诸位!

听到这句就很安慰了,安慰什么呢?无论多痛苦,多大的委屈,我们走进这个文殊讲堂,你看有这个善因缘,将来一定会成佛,这个太好了,太好了,有心也好,无心也好,或解,对佛教有了解吗?对经典有了解吗?或是不了解,但弥陀名号,只要你持这个弥陀名号八识田中就有这个善根,有这个善根,只要耳朵听到,落入八识田中,或者是六方佛的名,六方佛,东、南、西、北、下、上,《弥陀经》里面六方佛的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只要通过这个耳朵,通过这个耳朵,假使千万劫后,千万劫之后,毕竟因斯度脱,究竟能够因为这样而解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

什么叫做涂毒鼓呢?这个字我想很久,想很久,涂毒鼓我想很久,这是不是一种毒药的名称,我查,查不到,所以我就是自己这样想,用我自己意思去解释,可能是这样,古早,古早,再过去那个古早,有一种毒药是很毒,这种毒药你都不用吃到也不用喝到,这种毒药把它抹在什么?抹在鼓里,鼓皮,鼓皮的上面,打下去空气中是不是有这个毒药的气,对不对?远的也中,中毒,近的也中毒,意思是说在这里仿佛远的也入、成就,近的也入、成就,全都进入(成就),它的意思是这样,这是我个人的浅解,因为讲错要负因果,你知道吗?我又查不到,所以暂时借我的,暂时用我的意思。涂毒鼓可能是抹在鼓上的一种毒气,打下去的时候这气会跑出来,跑出来,远也中毒,近也中毒,这是我个人的浅见,不知诸位大德你意下如何(众鼓掌),因为我没得查这个字,涂毒鼓我没得查,所以暂时用我的,远近皆丧,远的、近的都要死,一定要死,意思是说念佛绝对要成佛,

无论他有修没修,无论吵架也没关系,你骂他:阿弥陀佛。他有听到,这样他也会成佛。所以吵架骂他一句:阿弥陀佛,不但无罪又有功德,以前我拿念珠,人家一直看我,我就对他念:阿弥陀佛。不管他对我们的观感如何我都不管他。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吃这个金刚下去,金刚是不坏的东西,这就永远不消,永远不消。

(涂毒鼓:①谓涂有毒料,使人闻其声即死之鼓。禅宗以此比喻师家令学人丧心或灭尽贪、嗔、痴之一言一句之机言。《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全豁禅师条(大五一•三二六中):“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北本涅槃经•卷九》)

【佛光大辞典】②(杂语)以毒料涂于鼓上,使人闻声而即死者也。《传灯录》曰:“全豁禅师上堂,一僧出礼拜请。师曰: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讲】四毕竟不退者。以显佛号。经名。不可思议功德。不论至心念。】恭敬心念,不论他漫不经心,


【散心】就是漫不经心【念。有心念。无心(即不存心也)念。】“无心”就是不是故意的。“即不存心也”,不存在,没有存心要念佛的,突然听到的,无心就是不注意念的,像小孩来:阿弥陀佛,师父!阿弥陀佛。这小孩将来也会成佛,真的,所以你们若要教小孩,我教你们最重要的,以后你儿子若在叫妈妈,你就告诉他以后……,

妹妹以后你叫的时候要讲:妈妈!阿弥陀佛。你教她,听得懂吗?从小就教她,妈妈!阿弥陀佛。如果她没念阿弥陀佛,苹果不要拿给她吃,叫一声,来,妈妈!念阿弥陀佛才给你吃,妈妈!

阿弥陀佛。这样拿给她,以后吃什么,每句都念佛,真的,以后要做什么,每句都念佛。爸爸!爸爸!阿弥陀佛。我要吃东西,小孩最喜欢吃东西,你拿糖果骗他,他每句都念佛,你说:念一声一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小孩最好骗的,对不对?从小就跟他种这个善根。【或解义。不解义。】是了解,或是不了解。

【只要佛名经名。一经历到耳根。纳入八识藏中。】我们的第六意识。

【即成善根种子。永远不坏。假使过千万劫后。善根成熟。毕竟因斯(念佛名经名)得度。】就是因为“念佛名经名”得度。

【如佛世一老人。八万劫前。因畏虎扒上树避难。虎过念南无佛一声(此即无心念佛一声)。以此善根成熟得度。故曰因斯度脱。】

所以我告诉诸位不要瞧不起出家人就是这样,出家人他有受二百五十条戒,他若破一条戒,五位戒神就不在,受这个比丘戒,一条戒有五位戒神,所以我告诉他出家人再没修行都远远胜过在家人,二百五十条戒律,乘以五,一条戒律五位戒神在保护,我若受比丘戒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戒神,若破一条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位在保护,对不对?

有那么会破吗?二百五十条都破完,很惊人,岂不是得拼命一直搞,乱搞,一条戒就有五位戒神,所以我告诉你出家人再没修行,在家人不可以诽谤出家人,对不对?最笨的,你觉得他很没有修行,他现出家相,他比你还厉害,戒神至少比你还多,戒神至少比你还多,他二百五十条戒,他那么会破,吓死人,所以我们在家要恭敬三宝,一定要恭敬三宝。

若念一句佛,人此善根来出家,所以这出家人不晓得修多久才能够剃度,无论他是结过婚才出家,结地婚出家也没关系,五十岁出家也没关系,六十岁出家也没关系,他有这个缘,对不对?但是我告诉各位:出家若没有这个福德因缘,遇不到善知识跟好的环境,没办法,没办法,不会成就,等于一棵树没有浇水,这是一个人才,没错,这棵树会长得很高,没有在浇水,没有阳光,没有施肥,你多行,没有那个根,没有那个缘,你就活不起来。

【下立二喻。】两种譬喻。【一喻普及。】很普通,每一个众生都会得利益。【如闻涂毒之鼓。】这个鼓上面抹这个毒,抹这个毒,【远近闻者。皆要丧命。】要死。


【古云:欲挝涂毒鼓。须佩返魂香。】这个提手旁再一个过,我旁边查好了,我只有写四个字,查无此字,我整本《康熙字典》翻遍,怎么找都没有这个字,你们这里有没有当老师的,读中文系的,知道这个字什么意思吗?没有人知道,上面有没有,有没有人当老师的,知道的举手,这个字我确实不懂,查无此字,我找了多久,怎么找都没有这个字,这个字不晓得怎么解释也不晓得怎么注音,你们曾看过这个字?不曾,(挝(撾)zhuā:打,敲打:鞭挝。挝鼓。挝杀。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没办法,所以这个字暂时用我的,没办法,有边读过,无边就读中间,没有就自己编,我们就读作“guò”。“欲挝涂毒鼓”,想要逃避,避过这个涂毒鼓,“须佩返魂香”,返魂香就是专门在召魂回来的,第一个譬喻,很普遍的意思。

(后法师进行更正)挝念作zhuā,挝就是敲打的意思,有人查出来,挝zhuā,挝涂毒鼓,挝就是敲打的意思,讲到这里突然想到,若不赶紧讲又忘记了。

【二喻不坏。食少许金刚。决定不得消化也。四不退四义讲竟。】四种不退四义讲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解】复次】这不能读作fù次,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处。】这就是在说比赛、比较,意思是说只要你能带业往生来到同居的净土,凡圣同居的净土就证到这个位不退,刚才我们讲过位不退,绝对成佛,皆与补处,补处就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皆与补处俱,补处俱就是等觉菩萨,就是说我们一往生到极乐世界,那里大家都是等觉菩萨,就是好邻居,

所以说极乐世界是一个最好的环境,善知识,每一个都是大菩萨,你试想看看,不是像我们娑婆世界,讲两句话不中听就要让我们死你知道吗?就是这样,所以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处,会补这个佛位。

【讲】此判较力用。前二句指往生之人。】指往生的人,前面二句是讲指往生的人。【不讲上三土。】上面三个土就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常寂光净土,都没有在讲那些。【只论带业往生。】就是在讲我们这个时候凡夫用得到的地方,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都是要带业往生的,没有一个有办法断惑的,没那么简单,只带业往生。


【同居净土。】凡圣同居土,【证入位不退之者。皆与补处俱】就是跟补处,跟等觉菩萨一样,皆与实处俱,全都跟等觉菩萨【(同也)。】那个地位。

【虽证位不退。亦具行念二不退。】意思就是说你若在极乐世界,只要你证到位不退,同时也是行不退跟念不退,亦具行念,也具足行不退跟念不退,两种不退。【经中云L众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地)。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补处佛就是等觉菩萨,一辈子就可以到等觉菩萨,【其数甚多。乃至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补处菩萨方称上善)。俱会一处。既与俱会。】就是大家在一起,【必学利生之行也】能够利益众生,【(具行不退)。】能够学利生之行,【末二句亦皆一生。必补佛位者。】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指虽生同居。即登补处。】就是到等觉菩萨,这不可能说修哪一种行有办法像念佛那么好,你若在娑婆世界,断见惑,证初果,断这个思惑,证雨果、三果、四果,在娑婆世界这个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再修菩萨行,再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一直到等觉,你想想有多难,极乐世界你只要念佛,不用断惑,一到极乐世界就是等觉菩萨,

所以无量的诸佛,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赞叹这本净土,赞叹这本净土,但是因为净土法门深奥,很少人在讲解这本,所以我就发一个心跟诸位参考一下,参考一下,我不敢说教你们,因为在座诸位程度都很高,我怎么敢说教你们,所以向大家学习,向大家学习,登这个补处佛,【必补佛位。念念入佛果海】念念入这个果海,就是【(具念不退)。】念不退。

【解】夫上善一处(根据了了)。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这句话我先简单解释一下,不用翻过去。夫上善一处,这有“根据”,写得“了了”,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夫上善一处,是生凡圣同居土,是生同居,虽然是往生到这个凡圣同居土,即已就是等于,就是等于横超三界,往生叫做横生,即已就是等于,横超三界往生上三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四土,四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你只要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已经超过三土,上面这三土,直接就等于到一生补佛,就是到等觉菩萨了,看这样有多了不起,在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修一修到方便有余土,再跳入实报庄严土,到最后才证到常寂光净土,极乐世界你只要念佛往生一下子就到补佛的位,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意思是说虽然同居净土已经具足这个补处佛,所以叫做圆证,为什么叫做圆证呢?就是圆满证到三不退。

【讲】此段乃要解眼目。带业往生。即与上善俱会。一生补佛。】一生,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是居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念佛法门。称最圆顿者。即在此也。】在这个地方。

【解】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从来未经道彻如此)。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铁案)。宗教之士。如何勿(不也)思。】像这样念佛往生就等于等觉菩萨了,乃千经万论就是说无论哪一本经跟这个论,都是教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从来未经道彻如此”,就是说从来就不曾这么彻彻底底,每一本经就是劝告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千万不要修其他的宗派,要好好念佛,所未曾有,过去不曾这样,只有净土法门是佛一直赞叹,祖师一直提倡,


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比那个顿悟正因,就是开始,意思是说我见到本性,就开始有脱离生死的希望,但是脱离生死、六道轮回,还有很多东西要修行,仅为出尘阶渐,明心见性、顿悟,了解本性,刚刚要出尘,就是出这个三界,刚刚要出这个三界的这个阶段而已,生生不退,要每一辈子再继续修行,始可期于佛阶,才有可能希望达到这个佛的阶段,叫做始可期于佛阶,才有可能。“期”就是“达到”。才有可能达到佛的阶段,不可同日语矣,这个意思是说净土法门的殊胜,跟顿悟的这个法门,根本就是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提并论,意思是说净土法门它的殊胜,这不是其他的宗派,像禅宗的顿悟无法跟净土宗比,简单讲就是说净土法门的殊胜,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赞叹的,宗教之士,如何勿思,这个宗教之士不是我们在称呼的那个宗教,你不要搞错了,宗是宗,教是教,宗就是专门学心地法门,顿悟的这个叫做宗,

教呢?是专门学经教而演说弘法者叫做教,宗是宗,教是教,不同,简单讲宗就是参禅之士,教就是学教,学教,这不同,宗教跟我们那两个宗教不同,如何勿思呢?你怎么不去好好地想想看呢?这就是宗教较量,看:

【讲】此与宗教较量。如斯力用者。即圆证三不退之力用也。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不曾有这种情形,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不曾有这种情形。


【此与诸教较量。从来未经道彻。】“道彻”就是彻底讲出来,这就要跟别人别种法门比较,你才会知道净土法门它的殊胜,殊胜到什么程度。

【即八万四千法门。念佛第一。】最为重要,念佛第一法门。

【较彼顿悟正因五句。此与宗门较量。沩山文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意思是说【顿悟正因者。拣非渐悟。及与邪因也。渐悟不易。况顿悟乎。纵使顿悟正因佛性。能入名字位中】就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是圆满,这简单讲就是说进入这个本性。

【仅为出尘阶渐。】这才是开始要出离开这个尘劳,尘劳,出离开这个六道轮回,三界,这才是修行的一个阶梯而已。

【若未得分证位。】我们那天讲的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到这个究竟即佛,若未得到分证位,证到这个佛性(本性)。【尚恐有退。】恐怕会退。【即使生生能得不退。由名字位。】名字位,名字位。

【入观行相似分证之位。始可期望。趣进佛阶。】所以说名字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还有一个是究竟即佛,我们由这个名字即佛,就进入这个观行、相似、分证这个位,这天台宗的六即佛,这样才有倚望进入佛的阶段。

【何如念佛。】这要怎样跟念佛来比呢?何如念佛,这要如何跟念佛修行的人比呢?【横超娑婆三界。横生极乐四土。圆证三不退也。不可同日语者。】根本就不可以相提并论,念个佛,这样而已就超出三界,到极乐世界超出这个四土,圆证,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禅宗怎么有这种的功夫,禅宗讲开悟,见到我们这个本性,就是开始要出离这个尘劳的开始而已,要如何跟念佛,一下子就跟等觉菩萨相比,不可能比较,所以说不可同日而语。

【比较力用不齐。】不齐就是不等,就是说净土法门它的殊胜比别种宗派还厉害,【未可相提幷论。末二句】宗教之士,如何勿思,这就是【诰诫之辞。谓参禅学教之士。为何勿(不也)思察。不及早念佛。】意思是说要好好念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五重玄义。第四明力用讲竟。】再来:

甲五明教相

【解】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教相就是说他到底是在讲声闻还是菩萨,在讲小乘还是讲大乘,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是在讲十二分教里面哪一分,讲教相,是讲小乘还是讲大乘呢?大乘菩萨藏摄,我现在讲的话,注意听,我们若讲这个三藏是经、律、论,我们若讲这个二藏就是声闻藏跟菩萨藏,讲二藏,声闻藏、菩萨藏,讲三藏就是经、律、论,讲四藏就是经、律、论、密,密藏,讲五藏就是经、律、论、密,密,杂,杂藏,加一个杂藏,杂藏,所以也可以讲二藏、三藏、四藏、五藏,这五藏不是我们五脏六腑那个五脏,你要分清楚,说五藏,就摸我们的心、肝,肝、胃,不是那个五脏,那么这个大乘菩萨藏,意思是说《弥陀经》这本经是大乘的菩萨,不简单,又是不问自说,

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佛的弟子问,佛才回答,但是这本《弥陀经》是弟子不懂得问也无法问,佛祖看因缘根机成熟就讲这个《弥陀经》,讲这个《弥陀经》,这本《弥陀经》我看这个经典,差不多佛在六十五岁至七十二岁当中,讲这个《弥陀经》,就是小乘的根机都已经够了,大乘的根机差不多都够了,还没有进入涅槃以前大约……,依我估计起来差不多在……,若要讲得更标准,是应该七十岁到七十二岁佛讲《弥陀经》,就是说这些根机成熟都已经……,要赶快讲了,不然他要入涅槃了,《弥陀经》是这样,所以彻彻底底是大慈之所加持,我相信佛祖若没跟我们讲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到现在没有一个有办法了生死,没有,一个也没有,除非你有像广钦老和尚那种功夫,真的,一个都跑不掉,一个都跑不掉,包括我在内也是一样,没办法,幸好有这本《弥陀经》念佛的法门,今天若让你开悟,你还是要继续去修行,哪有像念佛这么殊胜,幸好佛慈悲有讲这本,这本若没有讲就全倒了,

像股票跌停板,真的,没半个,说了生死,一个都不可能,一个都不可能,困难,一心念佛,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末法众生障碍很多,有情,末法的众生感情束缚,情就是执著,障碍很多,很执著的众生,依斯径登不退,“径”就是“直”,真登不退,就是没有弯曲,就是径嘛!我们说:我们走小径,走小径,就是直,直接通达,依斯径登不退。

【讲】已知此经力用殊胜。未审何为教相。教相即佛教之法相。教海汪洋。】就是教海很多,像海洋那么大,【不出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声闻藏。佛对小乘机所说。又为半字教。】半字教,把笔拿起来,这个是天台宗判教的,半字就是不圆满,简单讲就是不圆满的教叫做半字教。【菩萨藏。佛对大乘机所说。又为满字教。】满字教就是圆满,圆满的意思,所以有半字教,有满字教,半字教就是不圆满,所以小乘的教理就是不圆满就是这样,我们现在佛对大乘机所讲的满,满字,满字教。【此经是菩萨藏。大乘圆顿教所摄。以藏通二教。】我们昨天有解释藏教是对小乘讲的,通教是小乘通往大乘讲的,

所以这二教是【不闻他方佛名。】这二教是不闻他方佛名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他只知道娑婆世界有一个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若去泰国看,去泰国看的话,你都不用问那尊什么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你若到泰国的时候在路边看到出家人,阿弥陀佛!他没听过什么阿弥陀佛,他也没听过这种他方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是在他方的世界,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在小乘经典不曾听过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曾听过什么大势至菩萨的名号,也不曾听过什么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你去泰国看看,一律全都释迦牟尼佛,全都释迦牟尼佛,你去也不用问,问那尊是什么,不用问,那就是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只承认娑婆世界,

所以在小乘的这个国家里面,他尊重的是阿罗汉,你告诉他:这是阿罗汉。噢!马上跪下去拜。你跟他讲:这观世音菩萨。过去我们中国人不晓得,画一幅观世音菩萨的图很美给他看,送这个泰国的这个出家人,德高望众的出家人,送给他,丢掉,你怎么送我一幅女人的像,又骂他:不礼貌。上面明明写:南无观世音菩萨。看不懂,他们没有这种观念,不曾看过什么菩萨,什么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普贤菩萨,大慈弥勒菩萨,他根本连听都没听过,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他就是只承认本师释迦牟尼佛,跟他那些弟子,这样而已,这样而已,可怜,所以说不闻他方的佛名。

【此经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刚才想到,我们刚才那个字,讲到一半才想到,“挝”念作zhuā,挝就是敲打的意思,有人查出来,挝zhuā,挝涂毒鼓,挝就是敲打的意思,讲到这里突然想到,若不赶紧讲又忘记了。所以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是那个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故非藏通二教。又横生四种净土。圆证三种不退。位居补处。一生成佛。亦非别教。

又是无问自说。乃是十二分教中。】我们《十四讲表》有讲过,若有上过《十四讲表》的人他就清清楚楚,所以没上过《十四讲表》的人,星期六若在讲《十四讲表》要来听,十二分教在《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大家都有背过,都有默写过了,大家都知道,又是不问自说。【无问自说教。此经圆顿中。最极圆顿。无人能问。故佛观察时机既至。无问自说。是彻底无缘大慈。之所加被摄持。特向大智舍利弗。而告之曰:有西方极乐世界。有弥陀现在说法。此为持名念佛。】这就是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就是根据,出来的根据,从出之大原就是持名念佛的根据,就是《弥陀经》,从出之大原,简单讲就是说持名念佛的根据就是从这里出来,从《弥陀经》出来。【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

能令末法多障有情者。我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一千年(亦有云五百年)。像法住世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有情。三障具足。】所谓三障具足就是【一惑障】惑就是【(粗】三个“鹿”是念cū,粗细的“粗”,粗【细烦恼之惑)。】粗细烦恼之惑,三只鹿聚在一起可能很粗,三只鹿聚在一起很粗,不然这读作cū,古时候的字,粗细的烦恼之惑,惑障。【二业障(有漏无漏之业)。】有漏就是烦恼,无漏就是没烦恼。有漏就是烦恼,无漏就是没烦恼。

【三报障。(依惑业所感果报)既具三障。】障碍的障,不是藏经的藏,三障,障碍的障,惑,我们若迷惑会障碍,业,业障,报,报障,迷惑去造业,造业去受报,果报里面又不晓得要修行,又去造业,又迷惑,迷惑又去造业,造业又受报,受报又迷惑,迷惑又造业,造业又受报,如滚车轮般,既然具足三障,【故名多障有情。佛令多障众生。修念佛观。】修这个念佛观。

【求生净土。是谓依斯(即念佛法门)径登不退。】直接达到不退的阶段,【径是捷径。】直接的,【持名念佛。是径中径。】直接的路又最快的,最快又最直的,所以持名念佛就是最快又最直的。【姑勿论念到事理一心不乱。但十念功成。皆得带业往生。】我们不用讨论到那么远,讨论到事一心不乱,或是理一心不乱,但临命终十念,你只要临命终有办法听到十念,念出十念,能够念得出来,这样皆得带业往生,【圆证三不退也。

【解】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佗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众生他渐渐、渐渐来……,渐渐没福报,众生无论出家,无论在家,在经典,戒经里面讲,说出家的这个袈裟在末法当中,就全部袈裟会变白,袈裟会变白,末法,破戒的很多,这个比丘尼会当**,这个是末法,一直渐渐会……,比丘尼会当**,身穿是出家服,要在末法很后面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还没这样,所以那个时候的众生,包括出家他披的袈裟它自然变白,众生没有福报,比丘尼变**,这罪是非常严重,但是还有留这个经法在救我们,就是说我们若到末法我们人的寿命愈来愈短,福报愈来愈没有,到我们人没有福报的时候,经典若烧火,没有了,虚空当中自然浮现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美国人就浮现英文字,中国人就浮现中文,日本人(日语),日本人就浮现日本字,

最后,那已经是这些众生已经没有福报了,已经犯到戒律了,而且又没办法修持,没有这个经典依据,没有善知识,可以说都没有了,在那个末法的期间只要你念一句佛,就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佛大慈大悲,只要你《弥陀经》诵一遍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经典诵一遍,所以说,你要是说:这样我们还要等这样你死定了!有的人听一听:这样我还要再等。到那个时候,经典说到那个时候看到天空中那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念不出来,喉咙像被什么挡住,也没有人看到虚空中那六个字也没有人会去看,也没有人会去念,像当作陌生人,也没有人……,明明在前面,他看到归看到他也不会去念,业障重,重到那种程度。诸位!我们看!

【讲】大《无量寿佛经》云:当来经法灭后。特留此经。】留这本《弥陀经》,最后【住世百年。广度含识。】简单讲就是说只有最后末法愈来愈远愈久的时候,演变到后来,只有这部《阿弥陀经》有办法救众生而已,其余都没办法。【经法灭时。《楞严经》首先灭。】因为《楞严经》有破这个五十阴魔,破这个五十阴魔。【然后诸经相继灭尽。特留《佛说阿弥陀经》。住世一百年。】底下那一句,【凡念一遍者。皆得往生净土。】这样就等等看,我们现在早课也念,晚课也念,念这么多,

所以说,诸位!你只要认真念会往生,绝对往生极乐世界,放心,硬缠也要去,我不相信不能去。【以此广度含识。含识即】众生,我们含有意识,含有灵魂,是不是?含识就是众生,【含灵抱识。乃有情众生之别称。此经灭后。只有南】这本经灭度之后就是……,连这本《弥陀经》也不见了,《佛说阿弥陀经》这本经也不见了,

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现在虚空之中。】那时候就一个灯、两个灯、三个灯、四个灯、五个灯、六个灯,六灯奖现在虚空,要看自己去看,每天都有看每天都不会念,业障深重,业障深重念不出来,所以我若在念佛我现在都这样观想,我若在念佛,现在都这样观想,南无阿弥陀佛,我念佛不会太快,不是像老太婆这样,我念佛不会这样,我是:南无阿弥陀佛,观想得很清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出声,用心念,发出声,耳朵听得很清楚,这才是真的在用功,所以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现在虚空之中。

【众生业重。虽见不肯念。】到那个时候众生的业很重,虽看到不肯念。【有人发心念一句者。即得往生。】非常好,一句就往生。【如地狱中。能念一佛名号。即得出离地狱。】我在想,我的想法不晓得这样对不对,这个人也相当有科学的头脑,我在想当时我们寿命很短的时候,在我的想法是说那个时候环保已经全部破坏,这个臭氧层已经全部破坏,我们这个光,太阳光的紫外线,射进来的时候会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这个温室效应的时候它无法散热,因为大气层,这个臭氧层被破坏了,臭氧层被破坏的时候,紫外线,它不能吸收紫外线,臭氧层专门吸收紫外线,那么紫外线射进来的时候它散发不出去,热度太高,所以我想末法的众生这个环保这个地球,整个都是污烟瘴气,有看到太阳可能会模糊,模糊,那个时候人出来要带这个氧气面罩,本机舱设有最完善的设备,

你若坐过飞机,坐上去第一件事就是:本机舱高有最完善的设备,现在向你讲解使用的方法,诸位在你的座下都有一件救生圈,当你须要的时候,两边都可以用,坐飞机若用到那个,稳死的,用到那个来不及拿了,死得尸骨无存,还两边都可以用,飞机,碰,连拿也来不及了,我说那根本就多余的解释,用那个就准备要死的,真的,所以我想这个末法的众生,我在想像这个青菜,在外面种绝对种不活,这青菜一定要室内,室内自己制造空气打进去控制这个温度,不然外面的空气,环保全都污染,那个时候战争又多,都用炮弹在打,你不原谅我,我不原谅你,要死大家都死,我在想那个时候可能是这样,不然怎么南无阿弥陀佛在虚空中,念一句就能往生而他不要,那个时候环保,人心已经险恶了,你不相信你,我也不相信你,要死大家死,炮弹这样打,

所以外面的空气都是不好的空气,出门都是这样,戴着,戴着:青菜买十块。(法师比)戴着:青菜买十块。不可以拿下来,拿下来会死,拿下来会憋死,中毒,你知道吗?鱼帮我买三罐,那时候我看没猪肉可吃了,因为那时候猪肉,猪可能养不活,没饲料可吃,猪怎么养得活,对不对?都没有空气,空气都污染了,这是我自己的想像,将来佛法要灭的时候,经典要灭的时候,可能这六个字真的有现出来,环保全都破坏了,全都破坏了,你若出去外面都雾茫茫,浓烟密布,太阳光照不进来,都照不进来,不然怎么六个字现在虚空中却不念,奇怪,奇怪,就是这样,怎样不奇怪。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者。梵语阿伽陀。此云普去。是妙药之名。此药】,这种药,【能普去众病。故称总持。喻此经持名之法。能治众生一切烦恼心病。三根普被。六度全该。】全该就是……,六度就是菩萨行全都包括在内。【故我常称此经。】这是圆瑛法师在讲的。【为大总持法门。】大总持法门。【念佛为大总持修法。】意思就是说总一切法,总一切义,持一切法,总就是总一切义,持一切法。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者。念佛法门。何为绝待。能念之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佛即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体。绝诸对待。圆融无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解】《华严》(愿王)奥藏。法华(成佛)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华严经》的这个奥藏,就是很深奥,它都在讲这个十大愿,十大愿到最后都叫人回向极乐世界,华严三圣是卢舍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这是佛的报身,那么释迦牟尼佛是出世在印度,所以他旁边就站一个阿难跟迦叶尊者,阿难跟迦叶尊者,所以华严三圣是卢舍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简单讲就是《华严经》里面在讲的是佛的报身,这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那么出世在印度,那是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应化身,所以他旁边就站一个迦叶尊者跟阿难尊者,这不同,这个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若在看佛像,你若有看到文殊师利菩萨就有看到普贤菩萨,中间那个不是释迦牟尼佛,中间那个叫做卢舍那佛,华严三圣卢舍那佛,出自《华严经》,你若看到释迦牟尼佛左手边就站迦叶尊者,右手边就站一个阿难,所以这佛像的差别就是在这里,华严的奥藏,法华秘髄,《法华经》是在讲成佛的道理,到后来有授记,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就是我们《法华经》不可思议的地方,一切诸佛的心要,最为重要的,菩萨万行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针,它的指标,皆不出于此矣,若是要很广来赞叹,来叙述,穷劫莫尽,一劫也讲不完,智者自当知之,在讲《华严经》跟《法华经》,这是非常、非常的多,非常、非常的多。

【讲】《华严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此经信愿持名。】要有信心,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要持佛的名号。


【往生净土。为华严深奥之藏。《法华经》偈云: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只要我们听到佛法大家都会成佛。

【又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就是说我们若念一句南无佛,将来我们一定会成佛,不管你懂,不懂,有心,无心,这就是等于金刚的种子。

【此经专示持名念佛。圆证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三不退。【必得成佛。】这本经在告诉我们的。【故为法华秘密之髓。

一切诸佛心要。不出我现前念佛之心性。】一切诸佛的心要就是当下这一念的本性,悟了是本性,迷了叫做意识。


【菩萨万行司南。】就是我们的指标,我们这个指南针,菩萨万行要如何修,就是【亦不出我一念心性。万行虽多。以心为主。如指南针。依此而行。故称司南。皆不出此者。即诸佛菩萨。所修所证。皆不出此经。】不出这个经典,这是这个《弥陀经》。

【此经体即法界。法界无尽。故叹述亦莫能尽。】这个很赞叹,赞叹不完,无边,无量无边。【智者当自知之。】有智慧的人自己要了解。【不必广明。】不必很广大的说明,大家都很了解,这经典,《华严》、《法华》太多、太多。

【五重玄义。第五明教相讲竟。合大科。五解经玄义讲竟。】就是讲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第二卷

上海圆明讲堂沙门韬光圆瑛讲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录

六正释经解

【讲】此后入文。】从这里开始要进入这个经文。【正释本经要解。因本经文浅义深。莲池大师著《疏钞》。幽溪大师著《圆中钞》。乃将妙义。】一直发挥没有遗漏。【阐发无遗。】蕅益大师,【蕅公】就是蕅益大师,【以二书。文富义繁。】就是内容很丰富,义理很繁。恐怕【初机】的人,认识不够叫做【浅识。莫测高深。故有要解之作。文虽简。而义仍丰。许多入理之谈。亦不易领解。特于讲演时。命度徒】就是出家,他剃度的,他剃度的度徒【明旸。笔而记之。】就把它记下来。【或可为披阅《要解》。】就是说人家要看《要解》的时候。【及修净宗者之一助也。】解:

【文三分甲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这序分就像我们人的头。我们一看到这个头,这个人獐头鼠目,这个人怎样不好,这个人长得很庄严,眼睛两眼有神,噢!这个大智慧之人,这序分,序分,一看到头就知道,若傻里傻气的,这个精神科的,一看两眼无神,两眼无神,看到这个脸,多少就知道这个人几分,叫做序分,一部经你若看前面你就知道后面,比如说你看到《金刚经》里面对须菩提,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你就了解这《金刚经》这本就是专门在讲空的思想,因为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对机者就对须菩提一直讲,比如说《弥陀经》,《弥陀经》是对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弥陀经》有几句舍利弗,你有算过吗?你就知道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人他还不能够了解,还要佛不问自说,可见这本《弥陀经》不是阿罗汉能够了解的,所以若会看经典,只看前面就知道后面,现在看《地藏经》,《地藏经》是说……,别本经典是说很多弟子来集合,这《地藏经》是无量,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来集合,这样你就能了解这《地藏经》,是在讲这个孝道,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必须要从孝顺开始,孝顺就是顺的意思,简单讲一句话,要修持,要拜佛、念佛,《地藏经》前面,你若看前面就知道后面,这本经就是在讲“孝”,这本经就是在讲“孝顺”,你若打开《华严经》你就知道,讲的都是几地菩萨,就知道这本经是佛经最深奥的,事事无碍法界,懂得看经典的,看前面就知道后面,看前面就知道后面,所以说序分说是先让你了解这本经典,就像一部电影,古早、古早,再过去那个古早,有一个故事,人就出来了,怎样……,打斗或是怎样,咦!先有一个序分,演一部电影先有一个故事的开始,正宗分就是开始在演电影的这个内容,一开始就跑入深山林中跟随少林寺学功夫,经过十八年以后武功学成,要开始报仇,正宗分,演电影就是有一个正宗分,这流通分呢?他复仇完了,影片就二个人一直走,起到深山林中,要进去修行,知道武林当中打打杀杀这不是人生,到最后就拿木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电影就演完了,电影就演完了,这电影也是一样,我们人也一样,看到这个头,獐头鼠目,这个人阴险,阴险,这个人若眼睛,这男人眼睛很小,所说这个人度量很窄,度量很窄,女人眼睛若很大,讲两、三句话他就会哭泣,感情太丰富,双眼皮,看这个貌相多少可以判断一个人,因为我也有学过面相学,面相学,这序分,正宗分就是我们这个五脏六腑,我们这个五脏六腑,有健康,没健康,检查,五脏六腑在运行,就是这个正宗分,一本经典有进入这个核心,流通分就像我们双手双脚东奔西跑,一本经典也有流通分,就是说十方三世诸佛讲的经典我们要流通,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要好好去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这就是流通分,《弥陀经》到最后:欢喜信受奉行,大家很欢喜,就一代传一代,一代传一代,边叫做流通分,流通分。底下:

【解】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这意思就是说佛经讲的无论你前面、中间、后面,全都是好的,全都是在教人做善,全都是要让我们清净心,所以叫做初善、中善、后善,意思是说经典无论哪一句都是很好,所以有众生(信徒)来到这里,他父亲七十岁生日,他就说:啊!师父!拜托你帮我诵一本最好的经,为我父亲消个灾,他今年是七十大寿。我说:大藏经在那里,不好的你帮我挑起来,留下好的帮你父亲诵。就是啊!你看哪一本不好的挑起来,留下好的我再为你诵,佛讲的哪一本是不好的,众生的根机不懂,他不知道佛经初善、中善、后善,全都是好的,经典哪有分好坏,对不对?所以一本经典就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就是我们的头。【五官具存。】眼、耳、鼻、舌、身,【正宗如身。】我们的色身。【腑脏无阙。】无缺陷。【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解中判尔时下三十九字为,别序六方。佛为流通与,古不同故科,释之。)】运行不滞。

【讲】经文之分三分。始于道安。】道安,晋,东晋,是不是?道安大师【证于亲光。】就是亲光菩萨,《佛地经论》底下有讲到,【上古】以前在【讲经。】上古,以前在讲经。【随文释义。不分科判。】古时候讲这个经,他是没有分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迨道安法师。】一直到这个道安法师。【将经文。分为序正流通三分。众议其非。】众议其非就是说大家全都攻击他,说他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自己开创另外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因为很多经典还没有翻译以前,这个道安法师他就有这种头脑,分辨每一本经典就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但是当时一些出家人就攻击他,就像我今天这样,今天我改变一个方式演讲,我认为有办法度众生就好,没有分一定要怎样讲,能够达到度尽一切众生就好,所以我就讲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所以这正、邪分清楚,让佛教分清楚,一贯道、qing hai、李俊男,还是卢胜彦,我就把它分清楚,噢!一些法师很难原谅我,说我们佛教好就好,何必讲别人,但是我个人我认为不是这样,佛教它的好,好在什么地方,知见不对,不对在什么地方,我都直接讲,我都直接讲,到今天一贯道的讲师来到我这里,他说:慧律法师!我告诉你,去年这样简单统计,一贯道改信佛教至少有二十万人,都因为听到录音带,因为你没有把它搞得很清楚来讲,他还迷迷糊糊,什么是拜神,什么是拜佛,不知道,反正就是慈悲,什么叫做慈悲?把正法交代给众生这个叫做慈悲,我慈悲,但是你不了解正法是什么东西,这不是慈悲,这不是慈悲,对不对?所以今天我们会接到黑函,佛教一直兴盛,现在就累死我了,听得懂吗?就一直搞我们,不晓得谁搞的,不晓得,对不对?所以说你看看?你有觉得五年前的佛教,跟一年之后到今天的佛教有所不同吗?你问他,从哪里来?听录音带来,他分得清楚,所以他会写信来感谢师父,我救了他一条生命,因为深入一贯道,还是跟随这些有的没有的,结果皈依佛教,到他就近的寺庙去修行,所以每一间寺庙都增加很多信徒、众生,但是我今天只要佛教这些长老级的也有很支持我们,也有对我们看法很不认同的,长老是慈悲,意思是疼惜我们晚辈,我的见解不同,我的见解是正就是正,邪就是邪,你为什么不分清楚,慈悲,你害到众生是比较好,还是我要真正分得清楚,扮演一个坏人,所以这个道安大师当时他分这样,也是很多人反对他,我今天上台讲经,用我的方式、方法讲课,一开始也是很多人反对,对不对?但是佛教到今天你看看,对不对?非常兴盛,难道不是这样(众鼓掌),哪有说一定要用什么方式讲经,只要你道理不要讲错,不要讲错,要是胡言乱语,教人家不要拜什么地藏王菩萨,那会下地狱,你知道吗?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到弥勒佛出世以前,这要靠地藏王菩萨来度,有某某人#**?我没有讲名字,我没有讲名字,教人家不要地藏王菩萨这罪真的很重,我念这样你就知道了,#**?……,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这要有正知正见,真的不可以这样子,真的不可以这样子,因为我不敢直呼其名,万一人家又在广播电台又诽谤你反而更惨,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只是告诉你经教不通达不要乱讲,那么有时候我们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有时候一开始无法接受,慢慢来,我告诉你,再五年、十年全国的人他就会了解我的苦心,他就会了解我才是真正大慈大悲,真的(众鼓掌),不然邪、正分不清楚会被人家拉着团团转。底下,众议其非,【多不肯从。】大家都不按照道安法师的方式去行。【后唐玄奘法师传来。亲光菩萨《佛地经论》。亦分三分。初教起因缘分。】这教起因缘分就更序分。【二圣教所说分。】就是正宗分。【三依教奉行分。】这就是流通分。【名异义同。后人称为弥天高判。】就是像天那么行,要判断一件事情就是天,像天那么行,弥天高判就像天那么厉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道安法师他就先分做三科了。【今古同遵。】从现在开始就开始遵守,开始遵守,所以我这个方式,讲经有时候比较幽默,或是说讲一些比较普通性的东西,这是大慈大悲要接引众生,一开始有的人不能接受,慢慢、慢慢他在讲经,我告诉你,他就会学我,我不骗你,他要学我这个办法才度得了众生(众鼓掌),你若告诉他像以前这样“打开第一页”,《佛说阿弥陀经》,马上就睡着,全都睡着了,马上就全都睡着了,真的,度什么,度什么众生。底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下明三科之要。复举喻显之。序如首。五官具存者。】都存在。【五官为百骸之总。】就是我们这个……,百骸就是我们这个骨头,整个色身,【观其五官。便知此人。智愚善恶。】诸位!不知道你有注意看,你若看报纸,你若看枪击要犯或是通缉犯,都留两撇胡子,脸黑黑的,杀气腾腾,你注意看电视抓到通缉犯的,脸黑黑的,牙齿都黄黄的,嚼槟榔的,黄黄的,你一看你就知道这通缉犯,人很奇怪,因为他一辈子都……,都在杀人,动不动就生气,所以他的貌相不会慈悲相,貌相不会慈悲相,你若看高僧大德的脸,不同,你看忏云法师的修行,看广钦老和尚的貌相,看广钦老和尚的貌相,双眼蓝色的,蓝色的,深蓝色的,你看广钦老和尚的眼睛,看忏云法师的威仪,我是不敢说看慧律法师,我是没有那种功夫,噢!那个人有修行的人眼福就是不一样,就是那么慈悲,那么具足智慧,哪有杀气腾腾,没有这样,即使达磨祖师丑也丑得很好看,丑也丑得很好看,所以说有智慧、愚的、善的、恶的,【序分亦复如是。观其序分。便知此经。大小偏圆。】全都很清楚。

○【正宗如身。腑脏无阙者。六腑五脏。皆在身中。极关重要。正宗分亦复如是。一陈依正庄严以启信。】第一陈就是说描述,陈就是将这个东西拿出来,描写,描写这个依报跟正报的庄严,以启这个信让众生产生这个信心。【二劝】,劝告,【应求往生以发愿。三示执持名号以立行。】开示这个我们人要好好念佛,要好好去行。【三种资粮要义。皆在正宗分中。亦为净土重要之义。

○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者。】没有被障碍。【人有手足。方能运动行走。流通分亦复如是。流传万古。通达十方。即流通今后。无有滞碍。】没有障碍。【故以一人喻一经也。】看到头,五脏六腑,看到脚,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比喻。

【解】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在这里有困难的地方。因为《法华经》诸位没看过,所以不知道,没看过,很困难,很困难,但是只有简单跟诸位解释一下,将来诸位我们若是有因缘来讲这个《法华经》,当然我们就会很清楚,所以这个时候是在讲《弥陀经》,那么因为经典有注解出来,所以我们就简单读一下,所以我们今天重心点是在讲这个五时八教。所谓智者迷个《法华》,第一品作序分,这是一种分法,这《法华经》有二十八品,有二十八品,后面十一品半就是作流通分,这是一种的科判,又一时,就是另外一种,又一时,就是又另外一种,另外一种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这一种是第一品作序分,二、三、四、五、六、七、八,到中间,全都是这个正宗分,后面十一品半是流通分,这是一种分法;又,这是另外一种分法,又一时迹本,你们先把笔拿起来,我告诉你,你先写起来,待会我就会跟你解释,“迹”,你旁边写个“释迦牟尼佛”,“本”就是写个:久远劫已经成佛,这个“迹”就是释迦牟尼佛,“本”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来,已经是修行成佛了,已经是修行成佛了,所以依照他的本愿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所以本就是过去无量劫以来这叫做“本”,“迹”就是出世在印度,示现做释迦佛,那尊叫做“迹”,好!在“迹”的旁边,“迹”的旁边写:十四品,分三分,“本”的旁边写:十四品,也分三分,就是说“迹”因为《法华经》有二十八品,这个迹门,迹门,迹门是分作十四品,十四品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本门也是十四品,十四品也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简单讲《法华经》就是分作两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又一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知道吗?一本经典在分都是分作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但是《法华经》分作两个,分作两个阶段,前面十四品一个阶段,后面又十四品一个阶段,是这种情形,所以这叫做迹门本门二门各分阶段,各分三个阶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这是后面就会讲到,法师就是《法师品》,《法师品》这一品,等下面那些五品,皆为迹门的流通分,迹门就是前面十四品而已。

【讲】此引证初中后三善。智者。】智者大师,【乃天台宗祖师。名智顗。】智顗(顗yǐ:1. 安静。2.庄重恭谨的样子。),【字德安。系颍川人。】颍川人,【其母】这个大师若要出世都不简单,像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九龙吐水,你现在看智者大师他出世是怎样出世的,那都不是普通的人,他母亲【梦五色彩烟萦怀。】五彩色的这个烟绕在她的腹中,绕在她肚子的旁边,萦怀,怀就是肚子。【而生师。及诞光明照室。】照室,光明照室,你想想看,听说我出世也有,不是,那是日光照进来的,那是日光照进来,我出世听说也有光,是日光由外面照进来,那时候刚好清晨,因为我是辰时出世的,刚好有日光,也有光,这跟智者大师不能比,人家那是自然光,我们这是太阳,太阳,出世的时候光明照室。【目有重瞳。】其实重瞳,我看这个,我查这字典,这瞳是眼珠,我们眼睛里面黑的眼珠,意思不就是一个眼睛,两个黑色的黑珠,不然怎么有这个重瞳是什么,我还以为是瞳孔,你知道吗?这智者大师怎么重瞳是双眼皮,我刚开始以为是否双眼皮,双眼皮我也有,这没什么稀奇,这重瞳是重复眼睛的意思,在我的想法,因为我查的说眼珠子有两个,意思是说,可能,因为我们没看到不晓得长什么样子,这字这样写我们也是猜不到,可能是眼睛里面有两个黑点,跟别人不同,不然这个重瞳你们怎么解释,你们看得懂吗?你们也看不懂,我们也没有看到智者大师,总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人,就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不是像我们平凡的人,有光,眼睛又跟人家不同。【卧必合掌。】躺着的时候合掌。【坐必向西。】坐着的时候一定向西方,【诚非常人也。】这不是普通人,【十八岁出家。日诵《法华经》。】诵这个《法华经》,白天都诵这个《法华经》。【诣光州大苏山。礼慧思大师。】慧思大师就是天台宗的祖师,这就是他创造的,慧思大师,【思一见曰:昔日灵山。】会上佛菩萨,我们在念午供的时候都念这个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昔日的时候有这个灵山会上。【同听《法华》。今复遇矣。】意思就是说这个智者大师来顶礼慧思禅师,因为慧思祖师是一个大彻悟的人,所以一看到他就说:我们同时在世尊的灵山会上都在听世尊的《法华经》,听一听,我们今天再来到这个中国遇上,今复遇矣。【即示普贤道场。顗于此行法华三昧。诵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寂然入定。】寂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就亲自诵到那个地方《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入定,看到灵山会上佛菩萨,释迦牟尼佛还在那里讲经,所以经典讲,众生看印度这灵山会上已经不见,但是事实上世尊还在那里说法,只是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凡夫的眼睛看不到。俨然未散,【得一旋陀罗尼。】把笔拿起来,旋陀罗尼就是旋转,就是凡夫执著然后我们把它转,旋转就是悟这个差别相,入于平等的空性,简单讲旋就是旋转,陀罗尼就是一个转变,陀罗尼就是旋转,旋陀罗尼就是一个定,悟入这个空性,简单讲这陀罗尼就是一种空性,一个定,他诵这个《法华经》诵到这个地方入定,入定之后看到灵山会上佛菩萨,还在那里讲这个《法华经》,还没结束,佛在对大菩萨讲,当然印度这个灵山会上佛菩萨,我们凡夫看是已经没了,因为凡夫看到是生灭法,这菩萨看还有,所以诸位你们来这里听经的时候,诸佛菩萨都知道,我在这里讲经龙天护法都知道,全都知道,只是我们眼睛没看到而已,眼睛没看到而已,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所以他会支持我,我的病马上就好了,他会支持我,龙天护法(众鼓掌),那么俨然未散,没有解散,得到一个旋陀罗尼,转这个凡夫的执著,悟这个差别,入这个平等,悟差别,悟差别相,入于平等,这个叫做旋陀罗尼。【后立天台宗。】后来立这个天台宗。【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我们今天最重要就是要讲这个,今天讲可以明天还要再解释。五时八教就是佛祖一辈子所讲的经,把它判作五个时候,五个时间。八教就是四化仪、四化法,我们的讲义就有。【创立三止三观。】三止三观,体空观,什么析空观、体空观、次第三观、当下三观、当体三观,那么体真止,方便随缘止,这总共三止三观,【一生宏扬《法华》。著三大部。】把笔拿起来,不管你懂不懂你都要写起来,法华三大部:第一、《法华文句》,文章的文,句子的句,二、《法华玄义》,玄奘的玄,意义的义,三、《摩诃止观》。再讲一遍:法华三大部,著三大部就是法华三大部,第一、《法华文句》,文章的文,句子的句,一句、两句的句,第二、《法华玄义》,玄奘大师地玄,玄妙的玄,意义的义,意义的义,义理的义,不是意思的意,意义的义第二个义字,《法华玄义》,第三、《摩诃止观》,摩诃就是我们在唱的摩诃萨,《摩诃止观》,止,停止的止,观,就是观想的观,第三叫做《摩诃止观》,叫做法华三大部,不管你懂不懂,你先把它抄起来。【享寿六十七岁。后坐脱于石城寺。】坐着就往生了,表示他是一个圣者,圣者。好!现在将这个讲义拿出来,将这个《弥陀要解讲义》合起来,今天一定讲不完,一定讲不完,讲义拿出来。

这个天台宗五时八教这个没讲绝对不行,天台宗五时八教,五时八教,智顗就是智者大师所主张的天台宗教判,就是将这个佛教我们种种的经典的内容加以分类,加进去解释,从世尊说法的顺序分为华严时、鹿苑时,鹿苑,鹿苑的旁边用个括弧写个:阿含,小乘的。阿含,然后鹿苑的旁边写个:小乘。方等,写一个遍十方平等法,就是大乘,大乘的经典,就是佛刚成道的时候先讲《华严经》叫做华严时,后来《华严经》听不懂,就改讲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在鹿苑时,就是对这个五比丘讲,三转*轮,小乘的,后来小乘的根机慢慢成熟,方等就是遍十方,平等法,就是大乘的经典,再来就是般若时,般若时就是讲这个大智慧的法门,再来法华涅槃时,就是要教人如何成佛,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叫做《大般涅槃经》,这慢慢会来讲解。定这个五时: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简单讲就是佛的一辈子就分作五个时候来解释,比如说鹿苑讲八年,《方等经》讲这个几年,十二年,或是说般若讲二十二年,法华涅槃讲八年,把它分开几年、几年,一个阶段,佛一辈子从成道之后分作五个时候,先从华严。顿悟,了不起的根机讲华严,再来《华严经》听不懂改成小乘的,改成小乘的,再来小乘的渐渐成熟,改成大乘的,大乘渐渐成熟,讲这个般若法,入这个空的绝对的思想,到最后大家都能成佛,讲这个法华涅槃,五时从这个教导众生的方法分为顿,顿就是根机很利,一听到他马上就知道,渐呢?渐的意思是根机比较差,要渐渐引导他,渐渐引导他,秘密就是佛在教这个众生,因为根机不同,所以在秘密的旁边:因根器不同,所以不互相知道,佛在教导,因为根机不同,比如说在讲这个四谛法,但是每个人所听的,根机不同所悟到也是不同,叫做秘密,你在修的跟他在修的,你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你,只有佛知道而已,这叫做秘密,不定呢?这不定的意思就是说因为众生的悟性不同,举一个例子说,我来讲这个《十四讲表》对这个大专生讲,有的人就听得很欢喜,得到很多,有的人听不懂,有的人得到一点点,这叫做不定,佛同时在说法,同样坐在佛前在听经,所证不一叫做不定,所证不一,所证悟的不同叫做不定,定,四种类,化仪四教,化仪四教叫做顿,顿、渐、秘密、不定,因为他适应这个众生的根机,而教导教理的内容,现在讲教他的内容分作藏、通、别、圆 等四种,叫做化法四教,好!化法四教,在化仪四教旁边写个:药方,在化法四教的旁边写个:药味,化仪四教就是中医师开这药方给你,这众生要如何教,他形式有的是顿要,顿悟的,有的是渐教的,慢慢、慢慢,有的是秘密,有的是不定要来教他,化法四教呢?就是药味,就是他的根机深浅不同,药方开给你,你的体质有热性,有寒性种种,你是什么病,你这种人是用什么药,开始吃药,分作藏,根机不够,小乘的。通,根机中等的。别,根机大乘的用这别教,咦!根机最利的,用圆教,就是开始开药方给他吃,以上全部称为五时八教,五时就是华严时,鹿苑时就是阿含时,方等时就是大乘的,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八教,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八教。好!把笔拿起来,第一,看左边,这个表先不要看,这个表先不要看,画线的这个表先不要看,到最后读完我会全部向你解释一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