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入门简要

  (三十二) 菩萨与六度

  菩萨,印度话原来称菩提萨陀 BODHISATTA,菩提是觉悟义,萨陀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菩萨不但是自己希望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一切众生,都同样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同时自己是要求最高的觉悟,立志成佛为目标。

  菩萨所修的法门是六波罗蜜。波罗蜜 PARAMITA 是梵语,华译到彼岸,因此六波罗蜜亦名六度,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盘安乐的彼岸。六度即:

 

  布施,梵语檀那 DANA,是度悭贪的。布施有三种:(一)财施。财施又分二种:(a)内财施,以身体的器官捐助众生;(b)外财施,以钱财资助慈善事业或贫苦疾病众生。(二)法施。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离苦得乐。(三)无畏施。牺牲自己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

  持戒,梵语尸罗 SILA,是度毁犯的。「持」是执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诸恶和禁止喝酒、赌博、吸毒等。菩萨所持的戒可分三种:(一)律仪戒,是行、住、 坐、卧时都遵守佛所立的规律,而不犯一切恶法;(二)摄善法戒,是菩萨克已修善行,勇猛精进;(三)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众善,利益众生。

  忍辱,梵语羼提 KSANTI,是度嗔恚的。忍辱亦有三种:(一)生忍,即忍受别人的怨恨、诽谤、恶骂、加害而不生嗔恚心,且能以慈悲心肠去感化他;(二)法忍,即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炎热等事,都能安然忍受;(三)无生法忍,是对于佛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能离相坚心信仰而修行。

  精进,梵语毗离耶 VIRYA,是度懈怠的。精进亦分三种:(一)断精进是勤断一切恶;(二)修精进是勤修一切善;(三)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禅定,梵语禅那 DHYANA,是度散乱的。禅定是思惟静虑的意思,因为静能生定,虑能生慧。禅定可分为:(一)身定:反观自身,使不犯过;(二)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三)意定: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般若,梵语PRAJNA ,是度愚痴。般若是由正心、修身、行善、断恶,内心发出来的觉照智慧。智有三种:(一)生空智:观一切众生,四大所成,都无实在的体性;(二)法空智:观一切法,都从因缘生;(三)一切智智:即佛能偏知一切事理的正智。


  六度之中,如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禅定、般若是修慧;精进的作用是策励,这样就可以得到福慧双修。

  「事六度」是所作所为的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著相而修,亦即是「事修」,可得世间善报;「理六度」是指所作所为的善法,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又称为「理修」。

  三轮体空者,单就布施言之:能施者,所受者,以及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叫做三轮体空,可得无限的功德。

  习题:
 
  (一) 什么叫做菩萨?
  (二) 菩萨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三) 解释波罗蜜的意思。
  (四) 六度波罗蜜对治那六种烦恼?
  (五) 布施有几种?
  (六) 解释持戒的意义?
  (七) 何谓无生法忍?
  (八) 略释禅定与般若的意义?
  (九) 六度中何者修福,何者修慧?
  (十) 何谓事修?理修?
  (十一) 解释「三轮体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青年典型的人生!中国的老子,赞美过婴儿;孟子也说:「不失赤子之人。」佛教不但赞美童年,更赞他的真诚纯洁,特别注重他的慈和。他内心有无限光明的憧憬,能不惜一切追求真理。所以菩萨都是青年的人,象文殊师利菩萨,佛经中称他为「童子」。还有那精进不断地去追求真理的善财「童子」,这些模范的菩萨,都是年较人。

  青年是圣洁的。在佛教中,菩萨离去烦恼,内心洁净无疵时,就象童子那颗天真无邪的心,所以叫「童子地」。

  青年是率真的。里面没有虚伪,人生的意义就在此。所以菩萨的为人为己,也永远是真诚的。

  青年是生力横溢的,健康的。在他的心中,一切是光明,喜乐的。他热情奔放,什么都要学习,一直向前进。菩萨勇猛精进地学一切法门,度一切众生,坚毅不拔的。

  还有一点,菩萨的思想与行动,永远那样充满活力,不随生理的衰老而衰老,他将是永恒的青年。佛教的青年,可以说是天真永存,童心不老。佛教是青年人的,让青年人携手起来负担菩萨的责任,去推动佛教的fa lun。


 

  习题:

  (一) 孟子如何赞美婴儿?
  (二) 佛教如何赞美童年?
  (三) 什么叫「童子地」?
  (四) 青年的热情奔放,如何表现菩萨的精神?
  (五) 如何是永恒的青年?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十四) 学佛的目的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不但浪费时间,徒耗精力,而且结局也决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甚至或会留下许多懊悔,造成自己一生的遗憾和不幸!

  学佛,自然也需要认清目的。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转迷成悟」各「离苦得乐」。

  迷和悟,是相对的名词。迷就不悟,悟就不迷。不迷,就是圣者,不悟,就是凡夫。凡夫愚昧,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所以执我执法,起惑造业,流浪生死,长沦苦海。佛号觉者,有大智慧,对于人生宇宙缘起的事相,有透彻的理解,知道是缘生性空,缘起无我,不再执着,造恶业,自寻烦恼,以招苦果。这便是迷悟的界线,也就是圣凡的分野。

  因此,学佛的目的,不外乎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但迷是迷个什么?悟又悟个什么?迷是迷昧真理实事,成了贪嗔痴的烦恼,不知修习戒定慧的道法;悟是悟理见性,明辨事相,从修戒习定,由定发慧,打破无明的罗网,截断生死的根源,证登涅盘的彼岸,生起离苦得乐的胜用。

  为了世人沉迷,所以我们提倡学佛,而能获致这种修养。要使身心恬澹宁静,少欲知足,必须要了解诸法性空,缘起无我的道理。对于世间一切的事物, 看得透彻,不争不报,即于现世,便可减少许多自寻烦恼的苦痛了。若再能依戒定慧的三学去修习,断除贪嗔痴的三毒习气,那么,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盘之乐。

  但是,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自己离苦得乐;还要普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得到快乐。在现世少欲知足,减少烦恼的痛苦;或修习戒定慧的道法,得证涅盘。这都是在消极方面,为了自己要离苦得乐,所达到的目的。我们在达到这种目的之后,更须进一步的拿出积极的精神,来为社会服务,来教导社会,来化度社会,来为社会广大的人群谋福利,使广大的人群都走上离苦得乐的境地。学佛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不特学佛的目的达到,亦是学佛的任务完成。



  习题:

  (一) 学佛之目的是休么?
  (二) 迷的情况怎样?
  (三) 悟的情况怎样?
  (四) 迷个什么?悟个什么?
  (五) 学佛为何可以解脱痛苦?
  (六) 学佛的任务是什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十五)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是其他的有情,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离苦得乐,同时也得到无量的福报。

 

  一、
  慈无量心:
  慈是愿人得乐的意思。世人多只知自求快乐,忘掉别人的痛苦,但修习慈无量心的人就不同。他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还要脚踏实地,去帮助他们,即是以无量的慈给无量的众生。

  二、
  悲无量心:
  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脱痛苦,但这悲无量心则相反,忘记自己的痛苦,只知救拔别人,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宏愿,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无量的悲,拔无量众生之苦?

  三、
  喜无量心:
  眼看别人能够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世人只为自己或其亲人得到快乐的事情,而生欢喜心,很少见别人乐事而生起欢喜心的。且有一部分的人,还存着幸灾乐祸的心理:见人快乐,心里则闷闷不乐;见人受难,心里则暗暗欢喜。但这种喜无量心则不同,不但见人得乐而生欢喜,就是冤家敌人,能有欢乐的事,也同样表示无量欢喜。

  四、
  舍无量心:
  舍是舍掉一种分别执着的观念。无论做任何善事,也要把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则心量广阔,慈悲济度无量众生,正似一泓水如镜,月穿无痕,故称舍无量心。



  佛所成就四无量心,能大慈以众生之乐为乐;能大悲以众生之苦为苦;能大喜以众生离苦得乐而喜;能大舍心无住着,运心平等、普利众生。



  习题:

  (一) 四无量心何以名为无量?
  (二) 修习四无量心时,有什么希望?
  (三) 「慈」是什么意思?
  (四) 「悲」是什么意思?
  (五) 「喜」是什么意思?
  (六) 「舍」是什么意思?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十六) 四摄法

 

  菩萨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属利他,所以须修习四摄的法门。

 

  一、
  布施摄 :
  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是最联络感情的。有了感情,度化众生就事半功倍。举办义务教育,以及福利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属于布施摄众生的法子。

  二、
  爱语摄 :
  就是用极和爱的话与人谈论。和爱的话,可以包括三种:

  慰喻语。即是用慈爱和悦的颜色和语言劝勉,使对方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庆悦语。凡是他人有好的表现,都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成他向好的地方发展。就是坏人,也会因此走上好的途径;

  胜益语。所说的话,可以使人不断增胜增益。初学佛的人,可以勉励他,使他求上进。能布施的人,可以引导他持戒,进而修习六度或四无量心。

  三、
  利行摄 :
  所做的做事,使人得到好处,便是利行。如父母教育子女,注意子女身心的健康;老师教导学生,时时为学生的学业而操心;长官照顾部下,处处为部下的利益着想;菩萨随顺众生,为众生的利益做诸善事,而化导众生。

  四、
  同事摄 :
  是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共同做事,一起生活,同甘共苦。所以菩萨为了方便度人,示与各阶层的人物共同生活,潜移默化,如观音大士、地藏菩萨,都是菩萨示现和众生同事的模样。



  这四个法子,实是摄受人,领导人最根本的方法。我们以此来宏扬佛法,摄化众生,一定很容易见效。

 

  习题:

  (一) 什么是布施?
  (二) 爱语摄包括那三种?
  (三) 菩萨如何化导众生?
  (四) 何谓同事摄?
  (五) 什么是四摄的法门?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三十七) 四弘誓愿

  菩萨初发心修学佛法,以发愿为成佛根本。愿有通别之分;通愿就是四弘誓愿,是每一位学佛者都应发的。别愿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是学佛者个别而发的。愿是凡夫趋向佛果之动力,若没有愿,所修一切皆不能圆满成就。所以修学佛法首先要立愿,由愿起行,依行而可得证,行至目的时,愿也就圆满成就了。

  菩萨发四弘愿,是缘四谛而发,因为发此愿时心量广大,所以称为弘誓。第一缘苦谛,因六道众生,沉沦生死,受无量苦,所以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来度化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离六道之苦。第二缘集谛,众生与我之所以有种种苦,皆因无始以来,积集烦恼,所以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拔除一切烦恼得涅盘乐。第三缘道谛,菩萨既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然而众生根性不一,因此对修道途程中的种种法门,都应该修学,所以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以备作为度无边众生之基本。第四缘灭谛,菩萨发心以成佛为目的,因此对于清静涅盘佛果菩提,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期克证、圆成目标。所以凡是修菩萨道的,皆依此四弘誓愿,作为自利利他的启导。

  习题:

  (一) 什么是 (A)通愿 (B)别愿
  (二) 修学佛法,为何要立愿?
  (三) 菩萨为何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
  (四) 写出缘四谛而发的四弘誓愿。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