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入门简要

  (二十) 六根本烦恼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

 

  (一)
  贪 ─ ─ 是贪爱,贪恋,贪着。对于五欲 (1) 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教导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若贪之不得,心内痛苦,所以称为烦恼。

  (二)
  镇 ─ ─ 嗔恚,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怨天尤人。所以华严经云:「一念镇心起,八万障门开。」(2)

  (三)
  痴 ─ ─ 是愚痴迷昧,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镇恚。故愚痴为三毒(贪,镇,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

  (四)
  慢 ─ ─ 是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五)
  疑 ─ ─ 是怀疑不信。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而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



  以上贪、嗔、痴、慢、疑五烦恼,谓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其性质顽钝,难以制服,不易断灭,故称为五钝使。

 

  (六) 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有五种不正见,即是:
  (1)身见 ─ ─ 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是无常败坏之物,由无知而执之为永恒不变,即是身见。

  (2)边见 ─ ─ 边是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有所偏蔽,各落一边,或执常或执断。执常的知见:以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不受因果报应,则作恶何畏?

  (3) 邪见 ─ ─ 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无善恶的因果,毁谤圣贤,不行善事。
  (4) 见取见 ─ ─ 见即指前说的「身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或者妄执不舍,执以为实。
  (5)戒禁取见 ─ ─ 戒是戒止杀盗淫妄的行为;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毒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来是好的,可是妄自执著不正的戒禁,就成不正见。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学牛食草,学狗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以为可以证得圣果,所以称为戒禁取见。




  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如闻正法,即能顿断,因为易断之故,称为五利使。五钝使和五利使也称十使,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

 

  备注:

  (1)五欲 ─ ─ 有粗和细两种,粗五欲即财、色、名、食、睡;细五欲即声、色、香、味、触,因能使人起贪欲心,故名五欲。

  (2) 障门 ─ ─ 障是烦恼的别名,即一含镇恨心生起,能引人进入无量烦恼的障碍。


  习题:

  (一) 人类的痛苦,由何而起的?
  (二) 如何是贪的表现?
  (三) 镇恚是怎样生起的?
  (四) 什么是痴?
  (五) 什么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六) 我见有什么错误执着?
  (七) 边见有两种错误的知见?
  (八) 戒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成为不正见?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善的定义,是对自己思想行为有益的,对他人也是有益的,现今是好的,将来也是好的,才能算是纯善。

  佛教所说的善法,种类繁多,简单来说,不出「五戒十善」,但趁心理来研究分析,善的心理有十一种,称为善心所法:

 

  (1)
  信 ─ ─ 信实事实理,信佛法僧三宝功德,信善恶因果,即对佛教有坚强信仰,为生起一切道德善法的根源。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能有深的信仰,则能生出一切善法。

  (2)  惭 ─ ─ 惭耻,自觉知识学问不如人而感惭耻,如不发奋努力,则对不住自己。  
  (3) 愧 ─ ─ 抱愧,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损害他人,怕对他人不住。倘若做错了事,便自觉抱愧,则能改过为善。

  (4)  无贪 ─ ─ 不悭贪,对五欲无所眈着爱恋。  
  (5)  无镇─ ─ 不镇恚发怒,遇不顺境界,能慈心忍受。  
  (6) 无痴 ─ ─ 不愚痴,能以智慧辨别善恶是非,明白事理而无错误。(一切善法,由无贪、无镇、无痴三善根而生。)

  (7)  精进 ─ ─ 精而不杂,进而不退,就是勤勉的意思。即勤修一切善法,勤断一切恶法。  
  (8)  轻安 ─ ─ 即心中轻快安乐。要除贪镇痴等粗重烦恼,则内心便可得轻快安乐。  
  (9)  不放逸 ─ ─ 不放荡纵逸,任性胡为,能依不贪、不镇、不痴三善根为体,防恶修善。  
  (10)  行舍 ─ ─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也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11)  不害 ─ ─ 不损害人家名誉、生命、财产、能慈心容忍爱护一切众生。  


  以上十一种善心所法,是属于唯识学的「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种,或善或恶不定,唯有这十一种心所有法,是纯粹善法,为一切佛教徒所需要学习。



  习题:

  (一) 善的定义是什么?
  (二) 善的心理有多少种?称为什么?试例其名!
  (三) 怎样才能生出一切善法?
  (四) 什么叫做「三善根」?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十二) 声闻乘简释

  佛陀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因为乔陈如等五人,由听佛说四谛法的声音而悟道的,叫做「声闻」。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总称为「声闻乘」。「乘」运载的意义,即是把众生从迷昧的此岸运载至开悟的彼岸。故乘是譬喻,而四圣谛是理法,由闻四圣谛可到达悟道的彼岸。

  声闻乘修行证悟有四个程序:

  (一)  初果名须陀洹 SROTA APANA,华译「预流」,即预备进入圣流;  
  (二) 二果名斯陀含 SAKRDAGAMIN,华译「一来」,修到此果位,死后生到天上去,再生到我们这世界来一次,就不
再来受生死了;

  (三)  三果名阿那含,华译「不还」,修到此果位,不来人间受生死,又称为「无还」;  
  (四) 四果名阿罗汉 ARAHAN,含有三义:

  杀贼:破烦恼之贼;

  无生:解脱烦恼,不受生死;

  应供:应受天上人间供养。



  习题:
  
  (一) 何谓声闻?
  (二) 「乘」字有什么含义?
  (三) 须陀洹为什么称为「预流」?
  (四) 「一来」是何意义?
  (五) 阿那含是什么意思?
  (六) 阿罗汉有那三义?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十三) 四圣谛

  佛成道后,初转fa lun (1),是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为乔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法门。此五人是佛教有僧伽的开始。四圣谛的「圣」字,是解作「正」的意思;谛是真理。苦、集、灭、道、是圣智所亲自证验到的四种人生正确真理,所以称为四圣谛。

 

  苦谛 ─ ─ 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2),都是人人免不了的痛苦。

  集谛 ─ ─ 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集种种的苦果,故「苦」以「集」为
因,「集」以「苦」为果。

  灭谛 ─ ─ 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而获得解脱的真理。

  道谛 ─ ─ 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灭」
以「道」为因,「道」以「灭」为果。

  「集」为「苦」的根本,所以苦、集又为流转于世间的因果。如果知苦而断集,断集就可以离苦。

  「灭」为「道」的收获,此二谛即为超出世间的因果。如果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可以证灭而得到解脱。

  当时佛以三转四圣谛 (3) 开示乔陈如等五人,彼等悟道时,就称为声闻。现将三次转四圣谛列表于下:

 



  备注:

  (1) 转fa lun ─ ─ 佛说法,叫做转fa lun。轮的意义,喻佛所说法,能轮转通行抵达于修行的目的地。
  (2) 五蕴炽盛苦─ ─ 身心种种欲求如火烧之炽盛。
  (3) 三转四圣谛 ─ ─ 曾经讲了三次,名为三转十二fa lun。


  习题:

  (一) 什么是苦谛?
  (二) 什么是集谛?
  (三) 什么是灭谛?
  (四) 什么是道谛?
  (五) 如何是三转十二fa lun?试列表。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释迦牟尼佛临入涅盘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

 

  (一)
  身念处 ─ ─ 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执身为清净的颠倒妄见。试想我们的身体是否干净?任你打扮得如何美观,当你满身大汗时,便会觉得臭气难堪,何况唾涕便溺等,皆是不净。当人死后,尸体腐烂,遍体生蛆,穿筋啮骨,最后成为白骨一堆。这个身体的存在,实在不净。故能观身不净,则贪爱渴想、恋慕艳丽色相等烦恼,自可消除,才能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二)
  受念处 ─ ─ 观受是苦:是以观苦之慧力,对治执受为乐的颠倒妄见。受是领纳的意思,即是感受外界的印象。当我们与境界接触时,领纳到苦、乐、舍的感觉:苦受固然是苦,而乐受以至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舍是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觉。众生除了外有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内有意念中的幻想不断之外,到底也是苦,故人生是苦。苦既是由受而有,那么,知苦而不贪欲乐,就不为境界所转移,则执受为乐的错见,便不能存在了。

  (三)
  心念处 ─ ─ 观心无常:是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对治执心为常的颠倒妄见。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和合的心物世界,是无常的,会坏灭的,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是由思惟之因缘关系的发展而已,绝无实体可取;而且思惟的现象,是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怎么可以执它为常?由此观心无常,能使心念远离执常的妄见。

  (四)
  法念处 ─ ─ 观法无我:是以观法无我之慧力,对治执法为我的颠倒妄见。宇宙万法,都是因缘互相依存;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组合而成的,故佛说我是假我,不可执为真我。但众生无知,于假我法中,妄执为真我,这种妄执叫做「我见」。有了我见,则有种种烦恼,便不能接受正法。要使心念安住于道法中,便要以观法无我之慧力,消除执法为我的错误。



  四念处之名为四念住,修此四念处,重在智慧。以智慧为体,能使身、受、心、法,常住于正念的道法中。故在修此四念处阶段上,已经得到真实智慧。此后由于更加精进,智慧力则越增多,再接再励地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向佛道。

  
  习题:

  (一) 何谓身念处?
  (二) 何谓受念处?
  (三) 何谓心念处?
  (四) 何谓法念处?
  (五) 如何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六) 什么叫做假我?
  (七) 修四念处,为何重修智慧?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四正勤:又称四正胜,策励身口意之中,以此为最胜,即一·已生的恶心恶行,急令断除;二·未生的恶心恶行,勿念生起;三·已生的善心善行,速令增长;四·未生的善心善行,速令生起。

  四神足:是四种禅定名称,又名四如意足。谓修此四者,能如意生起神通。一·欲神足,即修道的欲望增进;二·勤神足,是精进直前,修行无间;三·心神足,是念念专一,住于正理;四·观神足,是修观离妄,心不散乱。

  五根:所谓「根」,含有二义:一·「能持」,如树有根,能持枝叶;二·「能生」,如树有根,能生花果。五根能持诸善法,能生诸善法,故称为根。一·信根:信本具佛性,因而发成佛之愿;二·进根:或称精进根,勤求不退,是修行的动力;三·念根:念本具佛性,念修道心, 更无他念;四·定根:摄心修种种道法,专精一致不散乱;五·慧根:修诸善法,而启发智慧。

  五力:所谓力,指五根增长,具有大力用。信根增长,能破疑惑和外道,名信力;进根增长,能破懈怠,使道业成就,名进力;念根增长,能除邪念,住于佛陀正法,名念力;定根增长,能一心不乱,入于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破烦恼迷惑,名慧力。

  七菩提分:又称为七觉支。一·择法觉支:谓选择有智慧的真理,不选择无智慧的五蕴法;二·精进觉支:一心精进,趋向佛道,终不为无益苦行,迷信的宗教而行精进;三·喜觉支:修佛教正道,心生欢喜;四·轻安觉支:断除烦恼而生轻安,故此一觉支又名除觉支;五·定觉支:修诸禅定,不生爱见贪着;六·舍觉支:舍弃不实的境界,内心平等无有执取;七·念觉支:时时不忘三宝,定慧等名。

  若修行时偏向智慧,其心浮燥,则可用除、舍、定三觉支来均匀收摄。若偏向于禅定,其心昏沉,则可用择、进、喜三觉支,令察而生起。


  习题:

  (一) 四正勤如何能止恶生善?
  (二) 为什么要修四神足?
  (三) 五根的「根」有何二义?
  (四) 把五力的功用列成一表。
  (五) 写出七菩提分的名称。
  (六) 什么是(A)择法觉支?(B)舍觉支?
  (七) 什么觉支能对治(A)浮躁心?(B)昏沉心?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