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想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注释】
“罔象轮回”:“罔”,无。因为有想类众生,以其若有若无、仿佛不实之罔象,缘想不息,故成轮回性。
“影颠倒故”:“影”,想相如影,若有若无。故言:以如影之想为颠倒之惑因。
“和合忆成”:“忆”,忆想;忆中必有对过去之爱恋执取。“和合”:与……和合。合云:如上之惑因,复与忆想爱恋之业和合,而成就有想类种种乱想。
“潜结乱想”:“潜”,暗中,即于其想中,暗自恋慕灵通。“结”,结色也;谓欲结成神灵之状貌。“乱想”,有如是等乱想。
“神鬼精灵”:以有想类众生崇慕神灵圣迹,故感成“神鬼”,如城隍、魑、魅、魍、魉,及“精灵”,如山、海、风、土地、草木等之精灵。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有想类众生以其若有若无、仿佛不实之“罔象”之想,缘想不息,而成“轮回”,性,以如“影”之想为“颠倒”之惑因“故”,复“和合忆”想爱恋之业,而“成”就“八万四千” 种“潜”恋灵通、欲“结”为神灵状貌之“乱想;如是”之惑业“故有”有“想相羯南”(有想类众)之果,迁 “流”展“转”于“国土”,成为种种“神鬼”(如城隍、魑、魅、魍、魉等)及“精灵”(如山、海、风、土地、草木等),“其类”繁多“充塞”宇内。
8.无想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注释】
“愚钝轮回”:“愚钝”,愚昧闇钝,以无想众生毁弃聪明,摒除知识,贪求无想愚闇境界,以惑展转不息,而成轮回性。
“和合顽成”:“顽”,冥顽。复与冥顽之业和合而成种种无想众生之乱想。
“枯槁乱想”:无想众生欲令其心智有如槁木死灰,故成种种心智枯槁之乱想。终于成就土、木、金、石等精灵。此则为以无想为真修,反愚顽当作至道之结局。老子之“绝圣弃智”,庄子之以“槁木死灰”为“真人”都属无想类生之枯槁乱想。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无想类众生以其“愚”昧暗“钝”毁弃聪明之惑,展转不息,而成“轮回”性,以愚“痴颠倒”之惑因“故”,复“和合”冥“顽”之业而“成”就“八万四千” 种欲令心念“枯槁”之“乱想”;以“如是”惑业,“故有无想羯南” (无想类众)之果,迁“流”展“转”于“国土”,其“精神”终“化为土、木、金、石,其类” 繁多“充塞”寰宇。
9.非有色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注释】
“相待轮回”:“相待”,非有色众生,本非有色故须藉物以成色,色与无色互相假待,展转不休,而成轮回性。
“和合染成”:“和合”,与……和合。“染”,耽染之业。
“因依乱想”:“依”,依他。
“水母”:此动物以水沫成身。
“以虾为目”:如种种寄生之动物。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非有色类众生藉物以成色,互“相”假“待”,此惑展转不休,而成“轮回”性,以其虚“伪颠倒”之惑因“故”,复“和合”耽“染”之业而“成”就“八万四千” 种“因依”他而起之“乱想”;以“如是”惑业“故有非有色相”,而“成”非有“色羯南”(非有色类众)之果,迁“流”展“转”于“国土”,如“诸水母等”以沫成身,而,“以虾为目”,种种寄生物类,“其类”繁多,“充塞”寰宇之内。
10.非无色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注释】
“相引轮回”:“引”引发神识。非无色类众生系以音声引发神识,引之不已,而成轮回性。
“和合咒成”:“咒”邪咒。又与邪咒之呼召相和合,以显灵异,遂成种种非无色类生之乱想。
“呼召乱想”:即非无色类众生听命于邪咒的呼召之乱想。
“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非无色相”之“非”字为双贯二词,故“无色羯南”系略词,承上句之“非”字,具言就为:“非无色羯南”。
“咒诅厌生”:“厌”同“魇”,魇祷也。“生”,众生。此谓,非无色类之众生随咒诅而显灵异,或随魇祷而祟害众生。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非无色类众生以音声“相引”而发神识,引发不已,遂成“轮回”性,以此“性颠倒”为惑因“故”,复“和合”邪“咒”之呼召,以显灵堂异,遂“成八万四千” 听命于邪咒“呼召”之“乱想;由是” 惑业“故有非无色” 之“相”而成非“无色羯南”(非无色类众)之果,迁“流”展“转”于“国土”,随“咒诅”而显灵异、称仙、称道,或随“厌”祷符箓而祟害众“生”,(如乩仙、碟仙、降坛鬼神精怪等,假名为圣),“其类”繁多“充塞”寰宇之间。
11.非有想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注释】
“合妄轮回”:“合”,和合。“妄”,此指二种虚妄,以非有想众生,将想与无想二种虚妄和合,展转不息,而成轮回性。
“罔颠倒故”:“罔”,罔昧。以非有想众生于想与无想之间,昏昧不明,故称罔昧,而成颠倒之惑因。
“和合异成”:将异性(不同性质)之事(相与无想)和合混同而成种种非有想类之乱想。
“回互乱想”:“回互”,回旋互杂。谓非有想众生,自他回互,同异难分,起如是之乱想。
“成想羯南”:此为略词,承上句,具言应为“成非有想羯南”。
“彼蒲卢等,异质相成”:“蒲卢”,细腰蜂,一种细腰之土蜂,又称果蠃。圆瑛法师引《诗经》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为桑虫,蜾蠃(土蜂)作巢,将桑虫背进它的巢中,然后祝祷说“类我!类我!”七天之后,这桑虫真化成它的子女。而这桑虫自身本来没有想变成土蜂的形相,但由于土蜂的祝祷之力,竟受其感,而生出彼想,而成彼形;此即“异质相成”。这也是由于此桑虫之宿业所感,盖由此桑虫往昔常好诬赖他人及诱骗他人财物,纳为已有,而感得如是果报。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非有想类众生,和“合”想与无想二“妄”,展转互取而成“轮回”性,以其性“罔”昧“颠倒”为惑因“故”,又“和合”取“异”为同之业,而“成”就“八万四千” 种自他“回”旋“互”杂、同异难分之“乱想”;发“如是”之惑业“故有非有想相”,而“成”非有“想羯南”,(非有想类众)之果,迁“流”展“转”于“国土”;如“彼蒲卢”(细腰土蜂)“等”,以基祝祷厌咒之力而诱致强取本来“异”类形“质”之桑虫“相成”,其蜂形,而纳为已子;“其类”众多“充塞”宇内。
12, .非无想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注释】
“和合怪成”:“怪”怪诞,罕见罕闻之事。
“土枭”:本义作“不孝鸟”,以此鸟食母而后能飞。汉代于夏至日杀之作羹以赐百官,期绝其类,故悬鸟头于木上(谓枭首示众),以示斩绝。
“附块为儿”:枭鸟之母衔土块,为其子筑巢,用以保其暖及安全。
“破镜鸟”:应是“破镜兽”。“镜”又作“獍”是一种兽。与枭相对,枭食其母,而獍食其父。故有成语“枭獍其心”,喻不孝负恩犯上之人。
“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就是取果实喂其子。这表示:枭母与獍父虽亦爱其子,然以业力故,而遭其子吞食。(附及,最近于《国家地理杂志》等生态记录中,亦言有一种鹰,生后不久,即乘母不在,即将其同胞兄弟吞食,母鸟回来,亦不责怪,盖彼等业感如是也。)
【义贯】
“由因世”与“界”(时间与空间)颠倒虚妄,非无想众生由于怀“怨”图“害”怨结子释,展转相续成“轮回”性,以“杀”心“颠倒”为惑因“故”,复“和合怪”诞骇人听闻之业而“成”就“八万四千” 种吞“食父母”之狂“想”,以“如是”惑业“故有非无想” 之“相”,而成非“无想羯南”,(非无想类众)之果,迁“流”展“转”于“国土。如土枭” 鸟“等,附”土“块”以“为”其“儿”筑巢,“及破镜鸟” (獍兽),“以毒树果,抱为其子” 之食物,然而其“子成”长后,“父母皆遭其” 吞“食,其类” 众多“充塞”宇内。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义贯】
“是名众生”的“十二种类”之由来因缘。
【诠论】
众生十二类生,总分类有十二,但其细类却无量,每一细类之数亦是无边。然而其成因总归不外一个“想”字,故经中说:“一切众生皆由想生”——即使“无想”,还是一种想,因为那不是真的无想,而只是欲压制想,令其不生;也就是说此为“欲令想不生,达于无想”之想,故还是一种想,是为“无想之想”;以有心必有想,而众生不能无心,故不可能真正完全无想。因此,连小乘的“灭受想”也不是真正究竟地灭了“受”与“想”;以一切“有心”皆不得真正无想,是故修行者只要其“想”不颠倒,即可不堕于凡外邪小境界,而得入于如来正觉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