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问师云:]有一个出家众就问师,就说了:[黄梅意旨,]五祖他的意旨是什么呢?[甚么人得,]怎么样才能了解五祖弘忍大师,这个四祖跟五祖的东山见性大法呢?黄梅是指五祖。五祖弘忍大师,到底他的意旨是什么?意旨是什么呢?怎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见性即心即佛的大法呢?[师云:会佛法人得。]了悟不生不灭,见性大法的,懂得无上、最上乘法的人,就得。[僧云:和尚还得否。]您有得到吗?[师云:我不得。]当然不能得,得了就糟糕了,当然不得,得了就着相了。
六祖回答:我不得。不得就是真得。[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我不会佛法的意思就是,我不会着一个佛法之相,修学佛道的人是无相。我告诉你:这里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你要好好的听听看。真正悟道的圣人,是唯心体会,有一句话,注意听喔:尽它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体会得出来吗?尽它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尽它,管它树叶落、花开。
意思就是,生灭法本来就是这样子。意思就是,看到叶落花开,其实意思就是,不要管这些生灭法的意思,尽它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也不要去问春……,因为冬天结束,春天有点冷,春寒;秋,也有一点热。
也不问……,其实这个意思是,不问春秋,不问寒热,相不可得,就是这个意思。真正悟道的圣人,明心见性,大悟的人,尽它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什么都放得下的意思,不是像世间人,一句话梗死了,这样搞百千万劫,都没有办法进入净土,要进入净土,要了解这个心性。
四十七页倒数最后一行,[师一日欲漝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准备要……,漝,就是洗涤,要洗涤五祖所授的法衣。[而无美泉,]没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后五里许,] [许]就是大约。[见山林郁茂。]就是林木茂密,长的很茂密,就像我们这个道场一样,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气盘旋。]祥瑞之气盘旋在空中,空中盘旋祥瑞之气。
[师扬锡卓地,]就是着地,把那个锡杖拿起来,一振,怎么样?[泉应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们这儿啊,我也是振手,这锡杖,不过我这[锡杖]就是一百多万,我这一百多万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来,我可没有这种功夫,六祖还是比较快,锡杖一振,甘美的泉马上就跑出来了,人家龙天护法嘛!我们这个,没有办法这样子啦,我是指我啦,你们有没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会拿一只锡杖,你们可以试试看。六祖有这种功夫,一振,龙天护法,水马上就跑出来了,应手而出,这个[卓]就是着地的意思,泉水就跑出来了。[积以为池。]这水就积起来,就像池水一般。积以为池,累积起来,就一个水池了。
[乃跪膝浣衣石上。]跪膝,怎么样?[浣衣]就是洗衣服,在石头上,叫做:乃跪膝浣衣石上,意思是在石头上洗衣服。[忽有一僧来礼拜。]有一个出家众来礼拜。[云]就说了:[方辩是西蜀人。]方辩就是我,方辩他是一个比丘。说:我方辩比丘是西蜀人,西蜀就是四川省西方,叫做西蜀。四川很大,西蜀人,四川省的西方。[昨于南天竺国。]这个[昨]是从前、以前,不是昨天,这个字不能搞错了,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当时又没有飞机,这个[昨]不能解释昨天啊!对不对?
昨天我在南天竺国,见到达摩大师,今天就跑到中国来?开玩笑!坐飞机才有办法嘛,对不对吧?所以,这个昨是指从前,从前在南印度,[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国。[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诸位!什么叫做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正法眼藏。再念一遍,什么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正法眼藏。说:我,达摩大师就对方辩说了:我传大迦叶,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叶,这个禅宗的正法眼藏。[及僧迦梨。] 僧迦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么样?[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
见,就是现在。现在传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礼。]你到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我现在很遥远的来。[愿见我师。]我希望看到达摩大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就说:在这里。[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就接着问了,六祖出示了这个衣跟钵,再接着就问,[次问]就是接着就问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称为上人,以后我也须要这样称呼大家;上人,听得懂吗?哎呀!做上人竟然听不懂,我这个下人还懂,你上人听不懂?好了!
上人攻何事业?你是专攻哪一方面的事业啊?[方辩曰:善塑。]我很会雕刻喔,我很会雕塑喔!雕塑,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后就雕塑起来,画啊、怎么样子。我很会雕塑。各个材料不同,像我们现在,雕塑就很发达了。有的用种种的泥土,用种种什么粉,或是玻璃纤维啊,现在雕塑很厉害。[师正色曰:]正色,意思就是说:你这个还是着相。正色就是有点很严肃的来告诉他。意思就是,你这个法门是暂时的,是生灭法,师就庄严、严肃的告诉,
他:来![汝试塑看。]你看着我,帮我雕塑一下,来!看我六祖长的怎么样啊?来!汝试塑看,来!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么雕塑啊?[方辩罔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没开悟啊,他只会雕塑,他不懂自性啊!罔措就是说,搞不来,方辩罔措。[数日塑就。]经过个几天,怎么样?数日塑就,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像这个六祖的真相,大约七寸,可高七寸,大约。[曲尽其妙。]几乎一模一样,太像了。[呈似师。]把这个很像六祖的供养上去。怎么样?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啦,[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六祖就摩了方辩比丘的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刚才讲的这个曲尽,用我们现在读过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说,巧夺天工,其妙不尽。曲尽其妙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巧夺天工,其妙不尽,呈似师,刚刚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六祖很欢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顶,作为人天的福田,因缘还不具足。
[有僧。]有一个出家众,[举卧轮禅师偈云:]说有一个卧轮禅师,常常这样念:[]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一看就没见性,这个一看就知道,你有伎俩,清净自性有什么伎俩呢?能断百思想,达妄本空,了妄即真,对不对?哪有什么可以断?能断所断的东西?就知道这个没开悟。对境心不起,还要控制一下,对这个境界,还要控制一下,不要起心动念,还菩提日日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
这个就是不了解《圆觉经》,《圆觉经》讲的:我们的清净自性,圆觉自性,非止、作、任、灭,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止作任灭,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神秀也是犯了这个毛病,时时勤拂拭,莫使若尘埃。那你要擦到什么时候呢?每天都擦,渐教就是要这样子的,渐渐的,渐教就是要这样,慢慢慢慢等因缘,等……,等因缘,砰!碗打破了,悟了!我们现在呀,厨房拿起来统统丢了,也没消息,锅碗瓢统统打坏了,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悟不来。这个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净自性,还菩提日日长?我问你:菩提清净自性,有长有短吗?每天都在增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是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若依而行之。]如果依照这个来行。[是加系缚。]更增加执着。[因示一偈曰:]我告诉你:惠能的个性,跟我也差不多,也是很调皮的,你看这个偈颂就知道,他这个偈颂也是很调皮的,他这个偈颂。你说你有伎俩,[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为什么不断?本来就具足圆明清净自性,你还断跟不断,能断就还有所断,所断还有能断。[对境心数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怎么样?
[菩提作么长。]我的菩提就是这么长,你日日长,我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永远跟不上。菩提日日长嘛,每天都在长一点……,六祖是说:我的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不能再长,你长也不会比我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绝对。你知道吗?菩提这么长,这么长多长?没有长短的长,一句就解决了,叫做大用现前的意思。
[南顿北渐第七] 时……,南顿就是指六祖,北渐就是指神秀,南顿北渐第七。[时祖师居曹溪宝林,]曹溪在南方,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北方江陵当阳山的玉泉寺,北方江陵,就是我们讲堂嘉陵街那个陵,江陵当阳山的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师在北方。[于时两宗盛化。] 这个时候,南顿北渐,统统弘开来。有的众生根器像神秀大师这样;有的顿悟的,就直截了当找六祖了。[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惠能大师,北方是神秀大师。
[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分开来。[而学者莫知宗趣。]为什么学者莫知宗趣?因为大家都没有悟啊!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分一个南、一个北?对不对?南到底讲什么?顿悟在讲什么?北的渐教又讲什么?没有人知道。[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实就是一佛乘,绝对的平等;但是,人,因为人,它才有南北之分,顿跟渐之分。[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只有一种,法因为是绝对的嘛,我们的圆满清净自性,它是绝对,它只有一种啊;可是,世间人的见解,就有慢有快,见有迟疾就是世间人。世人见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实如果悟道,没有什么快慢的。[何名顿渐。]哪有什么叫做顿?什么叫做渐?这个法。
何名顿渐?[法无顿渐,]法本来就是绝待,绝对没有所谓顿教,也没有所谓渐教。[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所以才叫做顿教,或者是渐教。[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教祖师不识一字,]哎呀!这个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嫉妒,嫉妒六祖,嫉妒,讲话就会酸溜溜的。对不对?那个葛獠,不认识一个字,[有何所长。]有什么优点呢?[秀曰:]我告诉你,神秀大师的修养,我们,你跟我可要互相勉励,学学神秀大师的修养,这修养这么好,看看他怎么说?神秀大师就说:[他得无师之智,]什么叫做无师智?就是不必劳烦老师教导,自性本自具足的大智慧,叫做无师智。这无师之智,就是不须要语言,不须要符号,不须要音声,不须要观念,大智慧本自具足,叫做无师之智。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这个神秀真是值得赞叹、敬佩,有没有开悟排在后面,这种修养,我告诉你: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太了不起了!
[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我的上人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他,绝对不是徒然的,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哎呀!神秀大师这种修养,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去那边亲近,我就是没有办法去呀,我恨不能远去,去亲近他。虚受国恩,因为神秀从武则天召入,便为国师,来做国师,历四个朝代,统统是国师,神秀大师。虚受国恩,意思就是,受到国家皇上的重视,还有皇上的赏赐,不管什么田地啊、寺庙啊、供养啊。虚受国恩,自己很谦虚说:我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惭愧接受国家的恩典。[汝等诸人,无滞于此。]你们不要停顿在这个地方。[可往曹溪参决。乃命门人志诚,]神秀大师就对门人怎么说了,乃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去去,你到那边,[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法,尽心记取。]
好好的记起来。[还为吾说。]回来要对我说法,看看六祖怎么说,你看这个神秀多谦虚啊![志诚秉命至曹溪。]志诚法师接受、承受神秀大师的命令,就来到曹溪,[随众参请,]坐在底下,不讲自己从哪来的,[不言来处。]我告诉你:六祖很有办法。[时祖师告众曰:]六祖有他心通啊!对不对?时六祖惠能大师,在大众就说了:[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现在有来偷我这个正法的,因为他不讲他哪里来的,六祖先给你一个下马威,你来,我就是知道,你服不服啊?一下子这一句就吓坏了,是不是?我是神秀大师那边派来,我都不讲,你都自己知道了,你们要是哪里派来,
我不知道,对不起!我欢迎大家来就是了,我没有六祖这种功夫。底下,六祖就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就描述了神秀大师的交代的事情。[师曰:汝从玉泉来,]玉泉就是玉泉寺来,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应是细作。]你就是间谍。其实祖师是故意的,一个大慈悲的祖师,是故意这样子,大家来,先个下马威,让你服,对不对?你一举一动都在我惠能的掌握当中。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偷偷坐在中间,又不讲,你就是间谍,应是细作。[对曰:]回答了。
[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你没有说以前,我才是间谍,([未说即是。])你现在说了,现在不是([说了不是。])因为你已经讲了,我已经出来了,现在不是。这个也是转的很快,不说才叫做间谍啊,你现在说了,就不叫做间谍。是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若为]就是如何。你上人神秀大师,如何开示大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住心就是说:什么统统不要想,执着某一种能观、所观,把这个境,怎么样?除掉,就安住这个心,观照。诸位!这个心观照,还有能观所观,能观的心,所观的念,能观的心,还有所观的念,这不是能所不断,不是生灭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也不躺下来休息,也是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哎呀!那个不是禅,那个是心病啊,就是禅的毛病。
住心观静,安住这个心,观,有能观,变成还有一个所观,这个是病,禅的大病,绝对不是一个修禅的人。[长坐拘身,于理何益。]你长时间一直坐在那个地方,对这个无生的道理,有什么帮助呢?于理,对这个顿悟的、顿教的无生,一切法无生的道理,有何益哉?[听吾偈曰。]我来告诉你一个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我们一出生来,就有生命的时候,我们能坐着,就像现在诸位,生来,我们每天都有在坐,坐下来,坐下来,而不卧,睡觉才去卧。死了以后,就坐不起来了,死了以后,就去卧在那个地方,怎么样?坐不起来,而不坐,死去卧,却坐不起来,不坐。
原是臭骨头,本来一具臭骨头,我们本来就是一具尸体呀!对不对?尸体是生灭法的,道在心悟,岂在坐呢?何为立功课?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怎么在这个肉体上,行住坐卧下功夫呢?六祖的意思就是:清净自性,应用无方,四大假合的臭皮囊,不要在这个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做功夫。
哎呀!这个现在可多了,可多了,包括韩国,韩国有一类的禅宗,进去就是一直打坐的,韩国,高丽啊。进去禅堂就是这样一直坐……,坐着,就是这样一直坐,不念佛、不看经典,他就是坐。为什么呢?我们台湾的法师,有的到韩国去参,回来也是整天坐在那个地方,还用一个小小的龛,小小的龛,坐在那个地方参,很多。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在四大假合的肉体的臭皮囊上做功夫,六祖的用意:应当用自性修行,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好!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明天我们从十五页开始讲起,因为时间已经五点四十了,再讲下去就太晚了。
好!鼓掌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开悟吗?法喜?啊?什么?喜欢。好了,大家好好的参,好好的用功,最上乘论,大家有这个福报因缘,我慧律法师,愿意认真的讲,跟大家互相勉励,谢谢大家。下课!
五十页,第一行。[志诚再拜,]我们昨天讲到了四十九页,从神秀大师那边来的志诚法师,就拜六祖就说了。[曰:弟子在神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其实,契悟在一念之间,我们已经讲过了,四种力量很重要,第一个,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觉性很重要,一生一世依靠的。二、佛陀所讲的正法可以作依靠。第三就是大善知识,因缘具足了,碰到大善知识,一点就破了,无量劫来的无明就打破了,就是那个关卡。那么,第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可以依靠,这已经讲过了。
说:神秀大师那边学了九年,没有办法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明师一点就通了,像插头一插,来电了。[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麻烦六祖再为他开示。[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我惠能也听过,神秀大师在北方,教导一些人修行戒定慧。不知道,[未审,]不知道[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 [行相]就是具体,具体一下。既然教你们修行,总是有一个具体吧!描述一下具体的修行,就是行相。[与吾说看。]来,说给我惠能听听看,我再来跟你解答。[诚曰:]志诚法师就回答了。[秀大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就是去恶。[诸善奉行名为慧,]有智慧的人,他是一定要做善事,不造恶事,因果丝毫不爽嘛!
[自净其意名为定。]这个自净其意,就是每天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好好的观照,这个就是神秀大师平常教导学生所用的行相。[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神秀大师就是这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他是这么样说,不知道和尚您是用什么来教诲这些修行人呢?以何法诲人?[师曰:]六祖就回答了。大彻大悟的人,回答就不一样了。[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如果说我有法来给你开示,这个就是诳你、欺骗你的。意思就是本性本来就具足,无一法可得。虽无一法可得,具足无量般若涅磐大智慧。底下说:[但且随方解缚,] 随方解缚,只是随缘。随方就是其善巧,随各个善巧方便叫做随方。
随其善巧方便叫做随方,解缚。佛法用的名词,世间人也用,文字、语言,大家都认识,但是,它所诠释的义理,却是解脱之法。但是,说到这个解,佛就是说,把你的束缚解开。不过这一点,《楞伽经》又讲,《楞伽经》大慧菩萨就是当机者,释迦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如果有一个人拿了一条绳子,这个人把绳子绑起来打成一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大慧!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呢?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一听就知道,他说:世尊!不是这样子,绳子本来就没有结,绳子本来就没有打结,不须要打开来,是真正的彻底的解。绳子好端端的在那边,你不须要打结。
所以,一个人,一条绳子,无缘无故的把它打一个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来呢?大慧的回答就说:不!世尊!绳子本来没有打结,不须要解开。现在我们就是这样子,我们的清净自性超越一切相,本来就是性相如如,我们因为妄执、妄想、妄动,还有无始以来的过妄习气,《楞伽经》讲的:因为我们有无量劫来的习气,冲力太大,控制不住,野性、无明,冲力太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这样子,看到一个人,譬如说你很执着他,或者是很恨他,好了!我对这个人很愤怒就好了,好!我现在这个例子要注意听,你很愤怒,好!就打了一个结了,贪嗔痴了、嗔恨了;听闻到佛法,发现这样做不对,慢慢慢慢放下,一步一步的磨练,放下……,我们说这个叫做把烦恼解开来,世尊说:那不叫做解,大慧也说:本来就没有结。好!回归到我们的清净自性来讲,你恨一个人,有没有那个人?那个人,相当体即空,既然相当体即空,你恨那个人,绑的绳子,这个结,其实都是多余的,多余的绑住,然后,再多余的又解开来,本来就不存在的,知道吗?
本来就不存在的,这种东西,你把它爱恨交织,然后又把它解开来,说:我们现在修学佛道。诸位!佛道不可学、不可修的,万法本自寂灭、性相一如,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我们所有举动,统统是多余的,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到了佛的境界,没有什么说性相圆融,那有什么融不融?那叫做万法如如,彻底的空。世间的学问,越绑就越死。譬如说:这是毛巾、这是卫生纸,毛巾,有什么名牌的毛巾,毛巾,两个人,为了一条毛巾争执。是不是?
为了种种的假相争执,世尊就把它归纳起来,世尊很厉害的,毛巾无常,无常就是空,不可得,缘起如幻,归纳成无常、归纳成空,求其本体不可得,求其永恒性也不可得。好!抚尺,好!注意看,这是相,观照,无常,共同性就是无常,最后,彻底的透视它的本质,就是空。好!茶杯无常,归纳起来,老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的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
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归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经》里面讲:说这个恒河的两岸有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吃的很好,有时侯要跑到树下来喝个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这一只猴子没有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着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要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的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的,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
而我们体悟到生生灭灭,不必等到临命终,现在这一念,生灭当体即空,万相不可得,万法如心的影象,就像镜子照出去,它只是影象而已,叫做万法唯心现量,[现]就是现在的现,[量]数量的量。万法都是心,刹那之间,同时显现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意思就是说:你看到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个我们先从凡夫的角度来解答这一句话,从凡夫的角度,佛说世界,佛所说的世界;即非世界,就当体即空,当体即空:是名世界,方便说:那个叫做世界。但是,要反过来,从大彻大悟人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句,就不是这样子了。
大彻大悟人的解释,这一句,就是完全不是这不是这样子,这 一句怎么解释呢?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应该怎么解释呢?佛说清净实相,清净的自性世界;即非世界,不是你凡夫生灭法所了解的,或者是意识形态的世界,不是你想象的,或者是观念、语言、文字的世界,是名世界,这才是世尊清净实相的世界,这句话是这样子了解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实相清净自性的世界,不是你凡夫认识到的那个世界,这个毕竟空,才是佛陀真实的实相清净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简单讲:我们所认识的东西就是错误,还是很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我们叫做迷?
认识的世间,不透彻、不究竟,捆死,见一个相,捆死,还有无量劫来的业力冲力太大,冲力太大,明明知道这个是生灭法的世界,明明知道那个是烦恼的,就是一直冲,一直冲,停不下来。所以这个修行,理可顿悟,事可渐修。理可以顿悟,你了解一切法无生,这个是道理;但是,事须渐修,事相上,烦恼、习气、执着,要慢慢的磨掉……,。所以,你一定要感恩你的逆境,一定要感谢逆境,没有逆境,我们将没有办法成佛,一个人养尊处优,那个离道太远了,吃不了苦头,没有办法。所以,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好了!讲到这个地方,诸位看,随方解缚,随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解开种种的束缚。
[假名三昧。]为什么叫假名三昧?本来就无相的东西。[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六祖这种修养,要说法以前,要修正对方以前,先跟你认同,先跟你赞叹。诸位!六祖的讲话,你一定要学起来,将来你要规劝任何一个人,你先认同他。说:如汝师说的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就是赞叹他。[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大乘就是行菩萨道的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什么叫最上乘人?顿悟,一念就是佛,刹那之间见性,他就是佛,没有次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回归当下这一念。打过禅七的人都知道,禅师最喜欢开示的这一句话,就是回归当下,就是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就是悟跟了解的程度不一样。[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
你听听看我惠能所讲的,跟你的上人神秀大师是不是相同呢?[吾所说法,不离自性。]六祖说法都是见性,所以,不能离开清净自性说法。[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这个太重要了!这一句就是道出一个弘法者的重要的观点。意思就是说:你讲经说法,一定要会归自性,不能在相上打转。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意思去批评任何人,所以,有时候我打开电视,有时候,有看看法师的讲法,当然我们也赞叹,也是了不起。讲了很多的感应,因果的感应,这个当然是规劝这些凡夫、一般人、佛弟子,叫他们做的,不要去做恶,因果是很可怕的,这个是对的;但是,佛法的精要,要成佛。
当我们在讲经说法,或者诸位法师有因缘跟信徒私下也好,记得!般若自性是佛教的灵魂。记得!般若智慧般若清净自性,是整个佛教的灵魂。信徒来,你念阿弥陀佛。很好!我们也赞叹。可是,念了一年、两年,烦恼降伏不了;十年、二十年,还是没有降伏烦恼。为什么?没有般若智慧啊,怎么降伏烦恼啊?你来,你只有叫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去拜八十八佛,回去多念大悲咒。是不是?没有般若智慧,烦恼突不破啊!你要劝人家念佛、拜佛、诵经,很好!我们赞叹,记得!要给他般若的智慧,不过,你自己要先开悟才有办法。是不是?你没有般若智慧,你怎么给人家般若智慧呢?是不是?
所以,听经闻法很重要。不离自性,我所说法,不能离开般若自性。离体说法,离开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说法,名为相说,就在相上打转,自性就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大彻大悟,随手拈来,统统是自性清净的东西,一草一木,乃至一个石头,乃至万法,统统是自性展现出来的,随手拈来,包括任何一个角度切进去,统统回归自性。我们常常称自性叫做圆心,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如果你念过数学就知道,我告诉你,你念过数学就……,般若智慧,就像一个圆的圆心,一个圆的圆心,我们画一个圆圈的这个圆心。注意喔!你如果学过数学就是说,你画直径,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通过圆心。一个开大般若智慧的人,有圆满清净觉性的人,就像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有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我们般若大智慧,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切入这个圆心。讲经说法,任何一个法切进去,统统要跟般若智慧相应,否则,头撞破了,都不知道你在拜佛拜什么?
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无非,无非,诸位!写五个字,这五个字很重要:[妄执则成非。]这五个字,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妄执则成非。这个非从哪来的?就是我门不了解相本来就空,不知道,我们从出生见到的统统是假相,后天的教育,从小学念到大学、研究所、博士,妄执更严重,读到博士,更障碍!所知障,所知道的这些学历、语言、文字,更障碍我们的清净自性,执以为是。知识越高的,所知障越重;但是,给这些学历高的人一转过来,他反而可以运用这些语言、文字、音声、学历,来度众生。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以前在高中也是很狂妄,一到大学,听到这个正法,哎呀!
知道错了,错了,自己严重的妄执,众生就是执着我的身份、我的色身、我的名牌、我的房地产,一直执着这个相,拿这个相来傲视别人,不知道这个相是假的,还产生强大的执着,而这个执着深不可拔,学历越高的越难度,官儿,官儿,没办法!学北京话,当官,台湾话当官。北京话当官儿,愈高就愈难度;但是,不一定喔!你碰到那个有善根的,学历愈高的就愈好度,当官的愈高愈好度,有时侯不一样,善根不同。说:心地无非自性戒,这个心地要没有虚妄的执着,了悟这个万法都是假相,不要死在这个观念里面,这个就是我们清净自性的戒。心地无碍自性慧,了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你就不会产生贪嗔痴,产生贪嗔痴就是大愚痴的人,心地哪有什么疑不疑?疑也是妄执才成疑,自性就有智慧啊!心地无乱自性定,乱怎么来的?也是妄执,三个答案都一样,有非,妄执则成非,有疑,妄执则成疑,心会乱,妄执虚妄……,执着虚妄的假相的世界,就乱,心态就彻底的乱。
不增不减自金刚,你哪里找金刚般若智慧?自金刚就是自己产生金刚的般若智慧。就是心性不增不减,相随缘显现,无所执着,就像镜子照这个相,镜的体,找不到、摸不到,、这种东西的呀!你去镜面上摸摸看,有没有物质上这种东西?没有的!身去身来本三昧,这个[本]跟[三]中间加四个字,本[自心常处]三昧,你的身体来去,那是相;但是,你的清净自性,本来就常处在三昧,只是你没有发现它。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你一天到晚,若说佛有行住坐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嘛!佛所说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你说释迦牟尼佛有来有去,有行有住有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佛所说义的是:你那个清净自性,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东西,不是在讲这个相来去生灭的东西。相有来去,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这种东西,你的身来身去,你看到的是幻相,不是实相啊!
如果你了解那是虚幻的东西,没有相,没有来,没有去,心性当体即空,就悟道了。[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说:[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说:五蕴,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幻化出来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是幻化出来的,还妄执,拼死命的妄执、斗争、争名夺利、抢夺、杀人、放火,造无量的罪业,我们不晓得,五蕴:色、受、想、行、识,竟然我们每天认识的这个色身,以前从小到大,统统说这是真的;我们听到了正法,竟然说:这个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谁讲的对呢?当然世尊讲的对,这个色身哪有真?对不对?幻何究竟,那么究竟……,就是说:那么,这个幻化的色身,你能够在这个幻化的色身找到永恒吗?究竟就是永恒。幻何究竟,到底五蕴幻化出来的这个色身,幻化出来的,要走哪个方向呢?
都是生灭的东西,哪里才是究竟呢?好!底下是没有修行,好!就算你听到了正法,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就是趣向圣道亦是邪,就算你回过头来,要去找你的真如自性,法还不净,错了,还是落入生灭,为什么叫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呢?究竟圆满的清净自性,没有回来回去的,回来回去是相说,我们讲见性大法是自性说。所以说,趣向圣道亦是邪。[师然之。] [然之]就是认同了:你已经有悟了。肯定他。[复语诚曰:]又告诉了志诚法师,就说了:[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只要你悟到清净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磐,]没有什么菩提涅磐,圆明成就,本自具足,立什么菩提涅磐呢?
[亦不立解脱知见,]这个解脱就是体,知见就是用,依体起用,叫做解脱知见。就是我们的本体本来解脱,但是,要依体起用,起大般若智慧的知见,所以叫做解脱知见。我们不是有解脱德吗?对不对?还有解脱分,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吗?这个解脱是体,解脱知见分就是用。在解脱的本体,产生大智慧的知见,知见就是无见,无一法可得。要毕竟空,[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就像虚空,无一法可得,可以建立任何的树、山川草木、地球、星球,为什么?都在一个虚空里面。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如果了解不生不灭、毕竟空、本体,这个就是佛的身。佛的身就是无相,佛的本体就是无相,佛身就是清净法身。[亦名菩提涅磐,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只要你大彻大悟,[立亦得,不立亦得。]无关于名相,[立]就是名相。就是不立名相,照样开悟,悟不在语言、文字里面。什么是见性的人?[来去自由,无滞无碍,]去跟来都放得下,看得开,看不开怎么能自由呢?无所障碍,[应用随作,]要用,随一切因缘,随一切因缘,彻底放下,就来去自由。
我们为什么会不自在呢?就是割舍不下,母女之情、母子之情、我们的财产,到死还是放不下,一直到死还是割舍不下。所以,就有灵魂来跟他的儿子盖被,就有灵魂、鬼魂回来他家探望啊!为什么?舍不掉嘛!那种强大的执着力,一直卡在这个相里面,一直到死了,灵魂脱出来了,变鬼了,还回来家里看家人,就这个啊!应用随作,[应语随答,]为什么?
他彻悟自性的人。所以,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什么叫普见化身呢?因为随处不同,随着种种因缘不同,因人而异的时候,怎么样?都可以随处化度。普见化身,就是看各种因缘不同,随种种的因缘、时空不同,都可以随缘化度,叫做:普见化身不离自性。意思是:度化众生,还是不能离开自性,随缘度众生的意思。这个时候,[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什么叫做游戏?人生本是一出戏。为什么?游戏就是如幻嘛!我们来到人间,就是演一出戏,看你怎么个演法。[是名见性,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怎么样是不立这个义呢?[师曰: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非,[无非。]自性无非,[无碍无乱,念念般若观照,]观照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每一念出来,了幻即真,就是《圆觉经》讲的。
所以,师父为什么劝你一定要看《圆觉经》?了幻即真,知幻即离,亦无渐次。了悟这个世间是如幻的世间,就要彻底放下,随缘度日,尽心尽力,然后随缘度日,该负的责任负,该做的事情做,该吃饭,吃饭,该穿衣,穿衣,该睡觉就睡觉,内心要拥有大般若智慧。[常离法相,] [法相]就是万法之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只要你看得破,就自在。看破、放下、自在,接着就往生,看破、放下、自在,接着就往生极乐世界,四个步骤而已。第一个,看得破吗?看得破。再来就是放下了,放得下吗?放得下,那就自在了。自在了,这一念就是极乐世界了。临命终自然跟阿弥陀佛相应了,现在,不要等临命终这一念也相应啊,看破、放下、自在,那不是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对不对?动一个念头,到极乐世界去,莲花自然化生。对不对?
你用强大的力量,去执着这个色身,那么你哪里有力量去往生极乐世界?你要把这个心的念力、愿力,统统投资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那就不得了!是不是?肯投资。我们现在吃不了苦,又不肯该掉自己的习气,虽然听了佛法,又不受用,任凭习气、烦恼、无知。有时侯不会讲,我们必须讲一个,大陆有一个女众打电话来,她就是一直要跟着师父剃度出家,我们就跟她说:师父这里是男众道场。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要不然说:出来做个义工也好嘛!要不然说:就是亲近师父啊!万法不是平等吗?您为什么不剃度女众呢?就跟她讲不适合啦,万法平等是讲心性啊,对不对?你相上还是有差别的。
是不是?要不然这样子的话,世尊他为什么不剃度女众?是不是?我这边的因缘就这样子,你就请其他的高僧大德剃嘛!讲不通!真的!她的名字,姓跟六祖一样,名字叫做小小,(台语谐音,意指不可理喻)。另外一个姓黄,叫做番番,三个字要一起念。黄番番(台语谐音,意指不讲理)。还有一个姓金,你贵姓啊?我姓金。你的大名啊?戚灿。真凄惨(台语)。你贵姓?我姓林。你的名字呢?窦玲,哦。林豆浆,(台语谐音:喝豆浆)。反正那个名字都是很奇怪的,都是假相。所以,有时候就是很糟糕。借重这个机会、因缘,如果你们女众,就跟女众的道场法师出家,不要再打电话来困扰我了;再打电话来困扰我,告你性骚扰,真的!不要……,写信、打电话,十几此还讲不听,很不可理喻的,那个没有办法。
我每次看到女众这么不可理喻,我就很高兴说:幸好没有剃度女众,不然就寝食难安了。阿弥陀佛!这怎么睡觉,怎么修行呢?一天到晚吵,没有办法!还好!我就觉得说:这个女众越胡闹,我就越高兴说:幸好,幸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办法!讲,讲不听,劝,劝不来,信件、电话一直拼命打,我们应接不暇,我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