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接触:生活即道场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工作中的业力

  有一些信佛的人这么想:“如果我生病了,那是因为我的业引起的。如果我失业了,说明我有业力要消。”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让我们从佛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业力的产生,是因为你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没有控制自己而做出了错误的事,这才是业。如果你病了,你可以承受这个病,或者你很穷,但是你可以应付这种穷日子,这就不是业力。这仅仅是事情的自然发生,不是什么业,就像是天可以今天下雨,明天就会出太阳一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都是自然的天象。不管你是聪明还是笨拙,美貌还是丑陋,都一样。但是如果你自视美貌而高傲自负,就会影响你为人处事的方法,这是业力。如果你虽然有钱,却是个吝啬鬼,你的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这是业力。人们往往不明白。进了学校、教堂学习,却不明白那里教了什么。其实所教的即是:你不能因为生活好、有运气就沾沾自喜、扬扬得意……过好生活和过穷日子仅仅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而已。
  有人就业力的说法,问我一些关于自杀的问题。自杀不单单是跳楼、上吊,自杀有很多种,情绪低落也是自杀。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人需要你,也是自杀。有许多种方法表明一个人想结束生命:对人施加暴力是自杀,酗酒吸烟都是自杀,由于人们意识不到这点,而给它们不同的说法而已。
  人们觉得有钱比内心安详重要,但是内心感觉安详,就像拥有丰富的财富一样。你觉得能够自我控制,而且内心无比丰富,就像钱包很鼓一样。你是一个艺术家,生活很好,但钱不多。人们误以为财富只是指有钱,所以因为你钱少,他们就认为你不富。但是不要为了钱而误入歧途,以不正当的手法获得金钱,否则你会很难让自己修复过来。

  最好的修为

  人生最好的修为是修你自己,为人诚实,不欺骗人。如果有人逼你说假话,去伤害别人,要表示拒绝,或者离开这种环境。在别的地方会有诚实友善的人接受你,欢迎你。别想着说“我必须在这儿待着”。就像是一家酒吧,大家都爱去,那里就会拥挤不堪,这不是酒吧老板的问题,是大家自己造成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去这家酒吧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去喝酒。同样的道理,你在单位里,老板欺负你,同事欺负你,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他们在欺负你,其实呢,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你不给他们机会欺负你,他们也就成不了魔鬼。不要因为诚实而让客户欺负你,你可以找其他的客户。可能生意上一时会差点,但对你个人完善有利。广告不一定非要虚假才能吸引人,摄影不一定非要虚假才能招揽客户。真实才最可信,生意不一定要靠蒙人才能赚到钱。

  在工作中守护自己的心灵城池

  在工作中,你可能会碰到一两个爱找麻烦的人。如果得不到老板的喜欢和信任,我们该怎么和老板相处呢?实事上,我们怎么能和一个不正直的将军为伍呢?所以,在选择工作时,要选择一个既能获得丰厚的薪水又能让自己保持诚实的本性并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的工作,不要等到发工资或者发奖金、提级时才有一丝满足感。如果你不渴望逃避,就不会等休假等得那么辛苦。如果你每天都盼望上班,那就说明你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非常好。如果你只有在休假时才有放松感,那说明你工作得不开心。如果你接触的人可以让你内心感到平和安详,允许你按自己的节奏做事,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如果周围的情况恰恰相反,这就是个悲惨世界。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家庭、一群好朋友和同事,那就太受罪了。

  和不诚实的人相处

  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坚持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去和不诚实的人打交道呢?我们怎么样去和那些要求我们说谎骗人的客户做生意呢?如果一个客户本身就没有同情心,你就无法对这个客户有同情心,他不会正确地理解你的同情心,他不是你,也不明白你。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你说的话和表达的思想,说出你想要说的话。和他谈话时,放松自己。不管他们有什么反应,你都无法控制。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让客户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角度看同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感到内心安适。这点也很难做到,可能你做得不好,但这也是正常的。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为帮助别人而伤害自己?

  我们努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其中可能会有一个原因使我们有这种意识:“我雇着十个人呢,所以我的生意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保障。”但是,如果做生意时你伤害了自己的良心,那么你做的生意也就帮助不到你的手下们。换言之,如果你内心平衡,这个世界也就是平衡的。如果你内心平衡,你就自然会有一股正面的力量鼓励你。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出发点都根本不应该是为了表现你的慈悲,表现你对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如果你有钱,不一定要拿出来捐给谁。如果你按时付账单、让别人和你做生意时赚到钱,这就是你在做善事、在捐助、在奉献了。如果在你思想中总想着别人的利益,你的生意一定会做得好。
  有人这么想:“我生意要做大,多挣钱来养孩子。我生意做得更大,我就会有钱做慈善工作。我事业要蒸蒸日上,我的手下们也就可以多挣钱。”这样一来,你给自己的压力就太大了。帮助人有很多种方法,你不用想“我要为了别人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如果我们有这种想法,就是真正在害自己。我们当然要让别人赚钱,但是我们要和别人公平交换。一个园丁月薪要给多少钱?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应该挣多少?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求多,供给就多。如果一个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他可能就把自己定价在“一万块”。因为我需要,我就可以下订单,双方满意。世界上好东西多了,它们的定价也就较高。为什么不呢?这是对的,多挣钱过好日子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不要把伪劣产品当优质产品卖,不要用欺骗的手段赚钱。

  生意和艺术

  摄影师是艺术家。我们要支持艺术家,因为他们把我们的文化流传给下一代。我们在经济上要支持那些心灵美好、德行高尚的艺术家,让他们过好日子。对他们来说,时间很宝贵,他们需要时间更多地创作,美化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所以,我认为生活过得好很重要,我们应该事业成功,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心里踏实。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价码
  我们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标准。甚至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你看到一幅绘画精品,你愿意付一万块钱买回家,但是作者开出的价钱只有一千块。因为我看到这个画家的水准,希望他创作更多的好作品,所以我愿意多付钱支持他,也觉得超值。如果我和朋友去咖啡馆,服务员服务很周到,我就愿意多给她小费,让大家感到为人慷慨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我想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们知道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别人高兴了,你也会感到幸福。如果你来我这儿工作,我问你要多少钱,你说“我需要一万块”。下一次,你也许只要一千块,因为你觉得不需要一万块那么多,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一万块,有些人不愁钱用,他们只想多奉献,多为别人做事情。但是有些人因为要养家糊口、为小孩子未来的教育储蓄,就需要钱。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要求的标准就不同。

  不同的薪水

  有时候我们觉得工作做得很多,但得到的薪水太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碰上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多挣钱呢?
   这的确是个难题。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永远不要问“为什么”,永远不要想得到每一个问题的理由和答案。世界上有太多的条件在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家都想多挣钱,那么挣到多少才算够呢?可悲的是,如果我们是为钱而工作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够的时候。最好的哲学是“存钱就是挣钱”。如果你能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你就开始多挣钱了。
  如果你对收入不满意,你就该想想是不是有人可以代替你做这份工作,你是不是应该换换工作。但是,你在哪儿能找到能挣更多钱的工作呢?如果找得到,那为什么不去呢?做生意的基础是供求平衡。如果你具特别的能力,你就可以多要钱。但是如果你和别人水平差不多,人家当然就可以少付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多要钱,就是自寻烦恼。这是做人的一个悲剧。
  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我们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所以要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多存钱也会让你心境不好,因为你可能总是在想:“明天我可能会碰到麻烦,明年的情况可能更糟。”因为我们有贪欲,所以我们就会不停地有需求,我们的贪欲也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当老板的,如果让员工自己提出工资要求,他都会多要。人类对财富的争夺战是永远不会停息的。老板们也有他们的担忧,生意上要冒风险,还很可能会欠债。不过,我们要切记,一个人不会一辈子有钱,也不会一辈子没钱。财富是在变化的。让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美国学生,他的全部家当是五千美元和两只皮箱。二十年后,他结了婚,有两个女儿,有工作,有房子,有车,有学位,同时还欠着银行二十万的贷款。和二十年前相比,他是富了还是穷了呢?现在他有银行户头、家庭责任和婚姻承诺,而二十年前,这些东西他统统没有。所以我们要理解财富是不断变化的,既可以来,也可以去,只有保持心的自由,我们才会有安全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四章

  爱一个人

  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和研究一下我们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有好有坏)。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也就会改变看人的方法,并且会发现我们爱的人也在变化。
  我们都想摆脱痛苦和磨难。作为人,我们不断努力探寻人生的真谛。但是我们怎能解脱自己达到一种安详平静的境界呢?通过爱。我们从爱父母、兄弟、姐妹开始,然后爱我们的丈夫或者妻子以及孩子。不论是哪一种爱,都可以帮我们获得释放。我们一再感到孤单,爱让我们发现自己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这是迈向智慧的重要一步。

  开始建立一种关系

  我们如何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呢?
  这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我们在原生家庭和朋友中生活了二十年左右,为我们与外界建立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大后,我们掌握了技巧,知道如何与各种人打交道。进入择偶的年纪时,我们就已经懂得什么人对我们是重要的,什么样的伴侣可以给我们平静和幸福。

  爱的榜样

  爱人并非易事。我们原生家庭可能因为不健全或不幸福而教给我们不健康的与人相处之道。童年时和兄弟姐妹关系不好,甚至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长大后就会不想和他们来往。这种经历会在往后谈恋爱时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原生家庭也可能使一个人特别依赖家庭,也就是所谓的“恋家”。我们心里太关注自己家的人和事,而把别人排斥在外。如果和出生的家庭关系太近,就无法再容纳别的人,那么就离不开自己的父母,只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想让别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这样,爱会变成恐惧、怀疑或者妒忌。这种状态使人无法寻找到个人生活的伴侣。

  渴望被人爱

  长大成人,我们会有欲望想和别人建立恋爱关系。如果小时候在家里生活不幸福,就会想:“这一次,我要好好做这件事,不出差错,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许还会说:“我要找到一个我爱的人,我要对她负责。我要找到理想的生活伴侣,我们不会发生争执,生活很和谐。”甚至还会有这样的期盼:“我在这个家庭太多年了,我长大了,该有自己的小家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我要找到爱我的人。”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苦苦寻找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人然后与他终生相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寻找的不是我们爱的人,而是爱我们的人。我们问自己:“他爱我有多少?”有些人虽然不承认这点,但是每个人爱别人的同时都想得到爱的回应,也就是被人爱。我们会想:“我爱你,你当然也就得爱我了。”我们开始约会,梦想着恋爱中的他就是“梦中情人”。如果不是,我们会照着原本的目标改变他。我们在考虑婚姻关系时,是从个人的观点和角度来看的,看自己如何能从中受益。这不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附带的条件太多,这种爱不会让我们幸福。
  这是种矛盾。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渴望独立,和父母分开住。他们认为成年就意味着自立,和其他人分开,过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正的自立却是通过明白我们和其他人不可分割才得以实现的。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学会理解憎恨的人,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标之一。

  恐惧与依恋

  我们都知道恋爱是如此的罗曼蒂克。开始恋爱时,我们会发觉有太多的东西让自己和所爱的人一同分享。两人在一起时快乐无限,有说不完的话,对恋爱之外的事都不关心。你们想终生相守,所以决定结婚。但是,同时你会感到恐惧,因为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生的承诺,怕有什么闪失。“我很爱他,所以我要和他一辈子在一起,爱他一辈子。”因为怕失去,所以两个人会更加的相互依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求同还是存异?

  我们刚开始和一个人建立稳定的xing 爱关系时,往往会忽视两人因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我们看问题,观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心爱的人的行为也自然和自己期望的不太一样,有时甚至像一个陌生人一般。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想象改变所爱的人。这会让人很费心,也会感觉担忧害怕。
  如果有这种恐惧感该怎么办呢?我们突然感到彼此的爱有所消退,对方有自己的意志、独立性,和我们的想法不同,该怎么办呢?我们会试着管住他、控制他,因为我们管不了父母、兄弟姐妹,也就只能管得住生活的伴侣。我们往往会这样想:“我是成年人,很聪明,我清楚我需要什么。我有能力过自己的生活,做我想做的事,我有决定权。”我们忘记了,我们只对自己的事有决定权,也只对自己负责。如果我们觉得对别人的事有决定权,对别人的事也负有责任,往往要接受深刻的教训。

  我们的生活伴侣就是我

  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去聆听和观察自己的生活伴侣,所以他们有时在我们面前出现时,像是陌生人。他们不应该是陌生人,而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选择的。俗话说,物以类聚,我们正是因为和他们有相互类似之处才会相互吸引、相爱。我们在选择爱人时,其实是在挑选“自己”,我们的生活伴侣就像我们的投影一样。
  有一个故事说一间公司要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搬到开普顿。有一位职员问公司里一位反应机灵的人:“开普顿的人怎么样?”这个人反问:“那你觉得约翰内斯堡人怎么样?”那位职员回答:“工作努力、说话直率、为人友善。”“那开普顿人也一样。”这个很机灵的人说。
  另一个人也想知道开普顿人怎么样。这个机灵的人仍是反问他,约翰内斯堡人怎么样。那个人说:“粗鲁、贪婪。”这个机灵的人就说:“开普顿人也一样。”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世界许多地方有不同的版本,你可能也曾听过。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我们看周围人,事实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我们在挑选伴侣时,挑选的是我们自己。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挑选生活伴侣时,看上的品质,其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品质,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罢了。人们经常会问:“我找生活伴侣时,怎么才知道他好不好呢?”事实上,对方会和我们一样好或者坏,我们选择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艰难跋涉二十年,我们选择的人可能也会是受痛苦折磨的人。我们和父母也会有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继承了他们的基因。我们的生活伴侣是自己的镜中人。如果一个人心里乌云密布,满脑子的欲望、贪婪、憎恨,他也就会选一个有相同品性的人。他们会相互适应。
  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和研究一下我们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有好有坏)。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也就会改变看人的方法,并且会发现我们爱的人也在变化。

  分享自我,相互学习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我们困惑、茫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认识人、了解人呢?我们会用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看生活伴侣,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他这样,如果她不这样,我就会很开心。”然而,即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思做了,我们也不一定开心,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由此,我们的关系就慢慢冷淡,不易沟通,开始感到孤独寂寞。虽然很想改善两人之间的关系,但会尽量回避谈这件事,将悲伤掩藏起来,不让对方看到。

  抱着幻想结婚

  这份痛苦如何升华到一种相互的理解呢?首先我们要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当然,我们可以想他所想,为他分忧解难,但是说到底,他是他,你是你,他有自己的使命,你不能替他完成。虽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较好、生活态度也较端正,但是我也不认为自己可以按个人的意志改变所爱的人。我们觉得:“他是个工作狂,但我可以改变他,我的爱会感动他。”或者我们还会觉得:“他这人贪财、无聊,但是我可以改变他。”这就是我们抱的幻想,然后抱着这些幻想结婚,希望有朝一日所爱的人会被我们改变。
  这种念头常常让人失去理智,而结果往往令人感到愤懑、受骗或者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事实上,没有背叛者,是错觉把我们推到了这一步。我们不了解别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想别人,一旦发现事情和原有的想法有出入,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我们争吵,甚至会动起手来,但事情会变得更糟。期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所爱的人只能是他们自己,无法成为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关系,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伴侣是什么人,他们需要我们什么。
   我们需要别人来帮助我们成长、完善,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学会给予、学会去正确地爱人。通过我们爱的人,我们学会了如何和别人紧密相连,而不是相互疏远,也正因为我们拥有了生活伴侣,我们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了解自己

  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明净的,我们的意识深处,原本也是健康的。但是我们却经常忽视内心深处的清净,只会用肤浅的观点指挥我们的行为。
  我们本心总想让我们去理解世界,但是我们却受由自负产生的妄想驱使而忽视了应有的完整人格。我们也许察觉不到这点,但是我们内在的良知却常常把我们拉回来。一旦我们做了违背真心的事,就会提醒自己:“错了,这和我的本意是相违背的,不对!”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点,会觉得伤心失落,因为我们感到了忿恨,我们造成了伤害,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唯有放弃自负,我们内心才会感到舒适、轻松、和谐。我们是有完整人格的,但是自负把我们撕得四分五裂。我们一旦放下自负,就能听到内心发出的呼唤,找回真我。

  什么是自负?

  简单来说,自负就是和过去相关联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它会让我们觉得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能与别人为伍。自负会让我们无法生活在当下,不论做什么总有个影子跟随着,不断地告诉别人:“我四十岁,我叫史密斯,我是个教授。”这就是自负。但是如果我们明白自己只是生活在当下,就根本不再需要什么标签,什么身份,我们只是在这一刻活在这里。每时每刻,不是“再生”,而是“新生”。这一刻活着,然后死了,下一刻,获得了新生,而且不背负着过去的影子。如果背着过去的影子,我们就有自负,就不会是一个百分之百在这里的人,也就是不完整的人。自负让我们无法完全活在当下,总会被过去纠缠:和别人交往时,会有一些条件;对待朋友时,也有所谓的方式方法;对食物有偏好;和人交往挑三拣四。做什么事情都讲条件,有过去,有今天,有未来,有家人,有陌生人,有所恨的人,也有所爱的人。我们按过去来判断今天,可能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过去的很多观念早已老掉牙了,但是因为自负,所以看不到事情新鲜的一面。
  我们有自负,但本心意识却想让我们摆脱旧的行为模式,让我们放弃陈旧的观念。所以,当自负让我们偏离航道时,本心会让我们自我反省、找到平衡。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只看表面现象:我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南非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当地土著。这就是他们区别人的标准。他们不知道这些人内心有什么不同或相同,所以人们会因为不高兴而去责难别人。“是你让我生活得这么艰难。”或者是:“因为没钱,所以我们生活得不快乐。”他们不明白现实,只是看重金钱,忘记了生活的宗旨是什么。
  对于金钱的占有欲会让我们放弃其他一切东西。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想着丈夫或是妻子,就会远离别人,失去朋友,而体验到一种失落,并会为此感到伤心。
  事实上,我们和别人交往、有联系时,才会感觉快乐。我们越是和别人密不可分,就越是能感到快乐,因为我们的本心想和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但是自负会让我们疏远别人,以前经历过的被拒、失恋、受冷漠等痛苦,会让我们觉得丈夫或者妻子就是我们的一切。可是,事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意识不到还有树木、鲜花、朋友,以及美丽的落日可以欣赏,此外,或许还有可爱的孩子相伴。你觉着你和这些人、物都没关系了,你感到恐惧,但却无法摆脱。你误以为这种恐惧是害怕失去丈夫或者妻子,事实上却又不是。这是因为你认为丈夫或者妻子是你唯一爱、和你有关的人,你和兄弟姐妹没关系。这种痛苦其实是你本心发出的一个信号,向你发出警告。你把自己和别人紧密地维系在一起时,不论是爱,还是恨,你都会感到伤心。你的真正内心在提醒你不要忽视周围存在的爱。
  我们怎么才能穿过铺满人生外在条件与附属物的“荆棘”路,走向我们真正的内心?实事上,正是这些附属物会帮我们超越。我们和婚姻伴侣或者生活伴侣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脱自我。

  从依附走向自由

  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依附关系。我们可以从依附关系中学习放下自私。比如说,你很爱你的妻子。因为你爱她,所以你会忘了自己需要什么,而总想着她需要什么,想方设法去满足她。正因为你对妻子的这种依附关系,也就是对她的爱,需要,想取悦她,要紧紧抓住她,所以你就很容易放下自己的私心——“这是我的茶、我的床、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个人爱好”。相反,你会问她:“你想要什么?你想吃什么?你想去哪儿玩?”在你努力取悦你爱的人的时候,就学会了无私,无私可以带来和平、安宁和智慧。
  因为人们往往是从个人自私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点,以找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必须将自私冲刷干净,通过关心和爱护另一个人,学会无私。这就是用爱让我们从痛苦中得以解脱的方法。我们不应说:“听我的,这是我的想法,这是我希望的,这是我的计划。”我们应该说:“好的,你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慢慢从自私的阴影中走出来。虽然看上去我们是出于自私的原因去爱恋、关心一个人,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从一个利己主义者,变成一个利他主义者。在你的内心深处,你爱森林树木、鲜花绿草,你爱大自然,你也爱兄弟姐妹,但是你需要一个人或一件事去激发这种爱,让它表达出来,并将这种爱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最终会带你走向自由。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们什么时候才做好结婚的准备?

  我们要花费很多生命去学习,去准备,可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做出人生重大的承诺。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很小孩子气,而许多人在结婚时,其实并不成熟。但结婚了,他们就要为做出的承诺承担责任,和对方一起努力让婚姻美满。也有些人却需要花更长时间去做准备。仅仅是成年人和有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可以结婚、可以承担起婚姻的重担了。仅仅有工作、金钱、房子、汽车是不够的,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而,人们是否都需要等很多年才可以结婚安定下来呢?也不尽然。一个已经做好结婚准备的人就不需要等下去。如果你准备好了,你在想要做出婚姻的承诺时,会体验到一种快乐。这就是说,对于那些不愿意结婚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只有准备好的人才渴望和另一个人结合,因为婚姻是那么的美满幸福。准备好结婚的人是不会失去机会的。


  因性而吸引


  那么,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做出婚姻的承诺,却因为受性刺激的驱使而结婚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呢?噢!性不是婚姻。性也不意味着传宗接代。我们不说:“因为我有性生活,所以我就应该生孩子,就能成为一个好妈妈。”这种想法不对。让我们坦白地面对性问题。你可能有过被性刺激驱使的体验,那种感觉就像是烟瘾发作,或者上了酒劲儿,或者是对一种食品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渴望。性就是一种欲望,有病的人、心灵扭曲的人需要大量的性刺激。如果你很健康,你并不一定需要很多的性刺激。性也是逃避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长期沉溺于性,人的身体就得不到净化,必然出问题,就像醉酒一样。一个人喝醉的时候,他会觉得:“噢,什么都不是问题。”这是一种自我麻醉。你选择用酒,或者性,或者毒品让自己麻醉,逃避困难。可悲的是,问题仍然存在,你终究还是要面对它。
  当身体不通畅的时候,身体会进行一些自我调节,排出毒素。但是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体力,体内需要有能量才能做到这点。如果人们不断地寻求性刺激,那么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调节身体了。没有爱的性刺激拖延了人们面对困难的时间,并没有解决问题。沉溺于性的人,会因身体堵塞不通畅而痛苦,但又没有精力去调节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处于部分死亡状态。如果沉溺于性,就没有百分百活着。在这种半死亡状态中,人们迷迷糊糊,感觉像很快乐。性就像毒品,麻醉你,让你逃避。
  如果很健康地爱一个人,就很想和所爱的人生育下一代,那么性会是很美好的。如果想把爱传导给另一个人,最好、最珍贵的性就是和相爱的人结合,孕育下一代。


  如果没爱的性有害,禁欲好不好?

  禁欲很好,但是这种对性欲的禁止不能建立在强烈的对欲望的控制基础上。如果想有性生活,却强迫自己禁欲,这是不提倡的。正确的自然法则是以身体为重(参见第六章),让身体自我调节。同时要提升精神层次,让自己充满智慧。有一天,当身体干净了,思想开放、心理平衡,就不再想要性刺激了。我们不用强迫自己,也没有什么被约束感,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就行。
  比如说,如果你想到“噢,我情绪低落,所以我要吃糖”,没问题,因为你情绪低落,你需要热量和能力帮助你走出来。糖可能会放慢你身体调节的步伐,但这是暂时的,而且它可以让你得到一定的休息。你可以对自己说:“等我身体好点了,它就会重新开始调节,身体会得到净化。”性其实也可以扮演同样的角色。“让我享受一下性刺激,我就会感觉好些,然后我再去面对人生的难题。明天,我要面对生活,但现在,让我先享受性刺激。”这是人们通常做的,性成了一种安慰,安抚。这样做,没问题。但是,你要明白这不是幸福的最终答案,这只是暂时的放松。有一天不再需要性刺激,你的身体和心理就平衡了。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