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此世现相厌患歌

11、家庭厌患观

未必长久相聚一家亲,如集市客暂聚仅须臾,
宿业牵往六道不定处,时至何方彼此浑无知。

我们对家庭有很大的耽著,但要知道,这只是此世的一个现相,是轮回戏剧里的一幕,因缘聚、因缘散,而且正现的时候也没有实义,所以我们不要把心耽著在家庭上面,也不必沉溺在一家亲、团圆之乐、天伦之乐等上面。这场戏不会太久,很快就没有了,它的结局是散场以后,彼此都不知道在哪里,即使碰到了也不认识。或许一个升天,一个堕为旁生;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转世后默然不识,连对方在哪里都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实义呢?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暂时的会聚是真正的幸福,不要以为这里有什么实义。还是要记住法王的教导:“此世富乐诸法诳如梦”,众生对此昼夜不断地耽著,我们要看到这都是无意义的所作。拼命地营造家庭、制造团聚之乐,贪著在一家温馨的情义当中,实际都是苦剧。

世上一家家的人,彼此之间有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手足之情等等,总想一直在一起,永远团聚,但在因缘的牵制下难免要分离。比如儿女大了就要离开家,或者以一些因缘夫妻离异,一方去世等等。总的来说,一家人就像睡在一棵树上的几只鸟,天一亮就各自飞走了。这当然是因缘偶合的聚会,哪里有什么实义?它的后边际必然以离散而告终,先前的一幕幕终究彻底消失。就好比几个人上台演戏,当时在戏台上各自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似乎真正有个家,还能享受家庭的幸福温暖,有很多值得回忆、让人留恋的地方。但是时间一到,锣鼓一敲就下场了。人总是被情所惑,但要知道这都是轮回,里面不可能有真实的意义。
有人说:我们来世还要做一家人。

这是很愚痴的,我们应当从轮回里出来,回归法界大同的家庭。轮回的家只是业缘偶然的牵系,过后就没有了。现在就要想,这就像“集市客暂聚仅须臾”。过去农村赶集,人们从各个村子汇到一个地方买卖东西。在集市上碰到一些人,虽然也会打交道,但这只是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手了。那时候先前的人都无影无踪了,所谓的集市又在哪里?家庭就像这样。

我们从小到大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家庭尤其让人难以忘怀,这是最让人生贪著的地方。但是悉达多太子一出四门,看到老病死的现相,就觉得轮回很悲惨,所以他再也不愿意在轮回里逗留,而是要寻求解脱的实义,并以此解救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这才是我们一生真实的所作。所以,我们要对此世家庭的现相生起厌患,一定不要迷在现世舞台的假戏里。到时候锣鼓一响,大家就各奔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家庭角色或者永恒不变的家庭剧。再长的韩剧几百集也就谢幕了,此后银幕上只有“再见”两字,再也不会有续演。当时光逝去时,一切不复返。

我们从这里要窥破家庭虚假的一面,再不贪著所谓的团聚之乐,应该互相策励在解脱道上升进,否则是没有希望的,也不会以此得到真实的乐,只是继续陷在重重悲欢离合中,饱尝各种苦而已。这点一定要看破。

人总是迷恋亲情,一旦陷在里面就很难出离,他会想:家庭多温暖,我怎么舍得到深山修道?我怎么可能放下那么可爱的一双儿女、那么温馨的兄弟姊妹情义?等等。这样,心溺在现世暂时的乐当中,就会耽误真正的解脱大事,所以一定要看破。

就好比坐火车,大家以共同的业缘会聚在一起。尤其对面坐的人,交谈甚欢,彼此分享一些小吃,谈谈人生经历,家乡的美景、土产等等,也发生很多的情感。但是到了下一站,火车一鸣笛,该下车的就下车了。这样一站一站地走向各自的城市,从此在茫茫人海里再也见不到了。想一想,任何家庭的会聚,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呢?只不过它比较短暂,只是几小时的聚合,家庭稍微长久一些,有几十年的团聚,但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比如先是男女两人上了人生的一班车,成了家,不久有了儿女,随后几个人还是坐这一辆列车不断地往前行进。到了某一段路时,某个人下车了,随着他的业到了轮回的某个城市里,再也见不到了。之后家庭继续前进,分手的戏继续上演,到了最终一个人也找不到。

我们要把这个譬喻推展开来,一切世事都是因缘聚、因缘散。缘聚时组成了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团体,缘一散就再也见不到,不知道去哪儿了。比如我们读过小学、中学、大学,遇到过好多的同学、老师,当时都在一列火车上,大家在几年里一起学习、生活,尤其是那些跟自己感情好、心合得来的同学,也是想着以后还能有联系,但是过后也都各奔东西了。现在想想,那么多同学到哪儿去了?他们都随着业力,被牵到六道的不定处了。等时轮转过来一段后,再回想起来:哦!当时的确就像同林鸟一样,暂聚一会儿,过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是心前偶尔浮现出当时的一幕假影,此外不会留下什么。这么看来,轮回多么具有欺诳性啊!

再来看家庭,我们从幼小开始,经历了一幕又一幕的现相假影,这里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各种酸甜苦辣。有贫穷、分离等的痛苦经历,也有发家致富、团聚等的快乐,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在一集一集地上演。现在想想就感觉人生好欺诳,整个世间都好欺诳。我们当时一点看不透,心一直贪著在上面,以为里面有很多乐可得,但最后发现都是苦相,一点实义也没有。

现在要从一个家庭厌患观,推展到世间任何团体的厌患观。就像前面从一个房子倒塌成了沙子,就知道一切组合的事物都没有实义那样,这一颂上师教导我们,要看到人类乃至各种补特伽罗的聚合体是怎样的。譬如你在某公司工作,或者在某学校当老师。单位里也是由于业缘,大家聚成一个团体,当时也以为这是非常真实的生活。但是现在回想,那些年的生活到哪儿去了?这的确是个轮回的幻化剧,因缘聚合大家聚在一起,因缘一散就无影无踪,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我们有很大的常执,以为什么现相都可以握在自己手心上,什么样的东西都能保留,而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上演,这是多么愚痴的执著!实际上,轮回不是随人的意愿而转移的,它唯一随着因缘而幻现,正当幻现时也没有实义,缘散的时候,连一刹那也抓不住。看破了轮回的无义以后,就要开始寻求真正能实现大义的佛法,它能让我们从幻化的迷执中脱离出来,寻找到本有的家乡,那里没有这些因缘上的假相。

就好比在梦里,很多人集聚在一起,你也很贪恋这种团聚。但是,这种梦中的迷恋不是一种苦吗?不断地耽著在上面,这在大觉悟者看来是很可怜的事。因为那是很脆弱的,现相一转移,就又落在空虚、失落,找不到归宿感的漂泊迷茫当中。在轮回里始终得不到归宿,而我们的心却一直在幻想,这里会有欢乐,会有团圆等等,这都是我们的幻想没有息灭的缘故。以这个缘故,我们心头始终有一种对三有不止息的爱、对世间不舍的希望。就像《入行论》所说:“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现。”过后都只是回忆中的影像,其实当时也没发生什么。所以,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幻想骗走了,当下现的就是一个境一个心。境只是一个相,心也是假的,而我们都被这场骗局给搞蒙了。

虽然说了很多,但要诀只有两个字——“现相”,这一切只是心这个幻变者幻出来的假影,我们却以为这里有很多意义。家庭是其中一个非常让人迷惑的地方,我们一定要从后面人散楼空看到当时就没有实义,应当这样来观想。

12、法缘无常厌患观

有愿常与胜师相聚会,宿业排定以谁能遮止,
鹃群临飞门隅聚会般,金刚兄聚岂非如是离?

在轮回中是那么无情,我们最希望与殊胜上师常常聚会,和殊胜道友一直相处,共同过着很清净、喜乐的法的生活。然而,只要处在轮回里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团圆,谁也不晓得宿业是怎么排定的,一旦缘分到了,各自都要分离,谁也没办法遮止。世上的事都是缘聚缘散的,佛教里也不例外。这样认识后,就要彻底放下这个世间,不要耽著这一世的现相,只有达成解脱才有真实的团聚可言。

就像一群杜鹃要飞往门隅,在飞的前夕,它们聚会在一个树林里。这是多么短暂的相会,第二天就飞离此地了。我们看到杜鹃飞门隅的现相,就要觉悟到:的确,金刚兄弟的集聚,最终也要这样分离,就像一群杜鹃鸟以暂时的因缘聚在一起,缘分一到就各自飞走了。这就看到,世事尽是这般无情,我们想多留一阵也不可能,如果不寻求解脱之道,终究无法逃出轮回的悲剧。
因此,我们要趁早修行,不要把心移在此世的现相上。相比于美好温暖的家庭之乐,或者出世间道友彼此非常相好,或者愿意待在上师身边等的心,更重要的是修法。如果修了法,那将永远与上师不离,永远与菩提道上的道友不离;如果不修法,终将是要离去,因为在现相上不可能建立永久相聚的意义。

现相是因缘来部署的,而因缘一刹那一刹那都在幻变中,因缘一动,马上就出现分离的相,这是我们无法用心来掌控的。连世尊来到这个世上也只是住了八十几年,最终也要告别而去。在《遗教经》《涅槃经》等当中,世尊也是一再教诫: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悲伤,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离。而且世尊也说,心中依止法就是跟我不离等等。

这事在我们身上就开始发生,很多因缘也在集聚,但也要知道,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分离。所以,我们目前相聚时,应当在法上努力,努力求到法,心要依止法。如果已经求到了法的实义,或者金刚兄弟相聚时也是彼此在法上策励,那我们的未来将是美好的,我们将会出离虚假无实义的轮回法的幻境,将在法界中永远不离。这才是真实意义的相聚,所谓“法界含灵共一家”,那时法身遍在一切处,彼此的心没有任何距离。懂了这以后就知道,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世俗的聚会、相处上,或者留恋一些幻境般的生活。

以前很多道友来学院求法,当时虽然条件差,但大家的感情都很不错。学法之余互相帮忙修房子、铺房顶,干完活就在一起吃饭、喝茶,分享各自修行的心得,当时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仅仅有一些感情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这是非常无常的,当时的温暖如今只成为回忆的境象。
现在想想:的确,几年过后很多道友都离开了,他们当初都有心要永远待在这里,但是宿业一来谁也遮止不了。在几年当中就风流云散了,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下山的下山,多数都杳无音讯了。当时大家都有个愿望:上师这么好,我一定要跟殊胜的上师永远相聚!或者说:道友们这么好,我们要永远待在一起!但这只是一种愿望,世间毕竟那么无常,相聚是一时的,分离是永远的。因为它只是因缘的幻变。

我们了知此世现相虚如梦后,不应当耽著在这些现相上,即使是出世间的相遇,也应当时时刻刻放在法上来寻求实义。除了法以外别无前途,除了法以外不可能寻找到真实的意义。

13、世间琐事厌患观

于上侍奉尊主无法喜,于下养护属民难满足,
轮回诸事无有了办时,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

我们处在一个一个的家当中,有男女结合成就的家,还有各种因缘关系成就的家,它是广义的。世出世间都有很多团体,我们处在里面就会充当一个角色,然后忙碌很多事情。就连三人公司里都有无数的事。那么,对于这些事是要继续办下去,在这里永远地营造,还是直接放下好呢?
现在要看到这只是一个梦,这里出现的一切都是假相,只是一些虚妄的心在不断地起着各种欲求。我们在这里面会有一种私心:我对上面的尊主承事,是不是能让他欢喜呢?我对下面的属民尽心尽力地养护,是不是他能满足呢?其实这很困难。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虚假的贪欲心,他以为此世的物质、财富、恭敬、利养、享受等的现相都有实义,而且需求非常大。你能满足哪个人呢?你以为,我现在做了很多,他应该满足了吧?结果发现给得越多,欲望越大。好比一条狗,你今天给它吃一小块骨头,它摇尾乞怜很高兴,明天它的需求量就变大了,必须给它更好的骨头,要是哪天不给好的骨头它马上就不高兴。

在世间,承事尊主就像做牛马一样。这一点在农村就很清楚,牛马为这家人忙了一辈子,但是主
人还是一点不满足。等它老了,主人会说:这头牛现在没用了,拉出去宰了。他认为老牛没有价值了,不能为他做事,他的心就不满。如果还有一点利用价值,就还想让牛去干,再老、再累、再拉不动,他还是拿鞭子抽让牛去做。直到满足他的欲望,他才稍有点安心,此前怎么做都不满足。就像这样,为尊主做事情,始终没办法让他真正欢喜,稍不满足就不欢喜。

“养护属民”,就像父母养孩子那样,从小养到大,但孩子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不会感恩,只想着还缺些什么,他只会说父母没给我什么,但实际上,给他多少他都不满足。

据说一个富商的儿子到国外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一心惦记父亲的家产。有一天忍不住了,对父亲说:你老了,还要那么多产业干什么?现在就划到我名下好了。你看他的贪心多大!父亲养了他二十多年,还送他去留学,但他仍然不满足,想拥有更多,他一心想着父亲的财产什么时候能全部划在他名下。结果父亲听后就傻了,说不出话来。儿子认为父亲不同意,就起了恨心,第二天就到派出所要脱离父子关系,结果父亲气得心脏病发作。

就像这样,多少家庭怎么样养儿女,怎么样对儿女做事,也满足不了他,他们心里一直想要更多,不断地揩父母的油水,还嫌揩得不多。他不做什么,每天就是伸手要,要了一点还不满足,还想要更多。总而言之,要把父母所拥有的全部揩完。要完了以后发现没有用,他又不满足,因为没用,然后像扔破衣服一样干脆扔掉,是这样的。所以为儿女忙有什么意义呢?

同样,如果你在世间,说:我有好心要养护我的属民、属下、部下。但要知道,他们的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天天忙这些琐事是没有意义的。出世间也是如此,你收了一拨徒众,今天给这个人东西,明天给那个人东西,给好多加持品。给多了他们就认为很平常,当初给得少他还有点珍惜,给多了就认为是应当的,哪天没给,心里就不平衡、不满足,所以没有大的意义。世人的贪心是没有底的,给了以后他不会因此而满足,反而觉得好像没给一样,需要更多。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比如你的表妹今天来了,你给她零食吃,她马上有点高兴。下次来的时候,你要是没给东西,她马上不高兴,需要给更多更好的,她才又有一点高兴。等她再来的时候,就像狗找骨头一样,还是想在你这里捞点好处。你给她更大的好处,她可能有一点高兴。但是给过了以后,对于这以下的就全部不满足,需要更多。人的欲望就是这样。

再比如夸别人,首先做一点小赞叹,他有一点高兴。到后面你得增加一个赞叹,给一个大的名誉,他才高兴。之后必须给一个更大的名誉,因为他对现有的名誉已经不满足了,如果这时不给,那他马上就不高兴。可见,人的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像这样,何必为了一个虚妄心识的欲求而不断地忙碌呢?

就像一个痴心的母亲永远忙着孩子的事,但这是忙不完的,根本没办法让孩子满足。父母忙了一世,最后发现孩子一点不满足,对自己连一点欢喜也没有,就觉得这一生的心血白费了,还不如给路边乞丐一碗饭他的报恩心大,得到的感激多。

我们想清了牛马和痴心的母亲养孩子的譬喻,就知道这上面的事情没完没了。等你耗尽了心力,会发现他仍然不满足,他的心根本没有满足的时候。有智慧的人在这里就淡然处之了,只是随缘,需要做一点就做一点,不是用自己的心力去做一些满足轮回贪欲奴隶的事,否则贪欲的口会越来越大。你今天给它塞进去一点点东西,明天口更大,就要塞更多,不然就不饱足。然后他贪欲的口还要扩大,再要放更多,这就停不下来了。而这个贪欲的口只是一种虚假的欲求,为这个做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世间的琐事圈——虚假的家庭或者一些团体里,会忙碌各种无意义的琐事,它使我们在梦里流连忘返,忘记修解脱道。其实,这是错误观念所导致的。我们以为:我要尽职,对上要设法地恭敬,对下要设法地满足他的需求。当然,身处世间会有很多业缘,这些都要很好地去处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持一种随缘的态度,尽了职就可以,不必在这上抱什么希望。你要彻底看清人情世态,整个世间无非是一些错乱的心识在妄动,他们对于此世现相没看破的缘故,有无穷无尽的妄想、需求,你怎么可能满足他呢?

如果你在观念上搞错了,那就像痴心的母亲一样。她一辈子为孩子营造,到死也营造不完。她总以为还有事情没成办,到死的时候还掂记着:我是不是还要给孩子做点什么?其实,孩子也是假的,世间法也是假的,在这里面攀求、劳碌,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很多人喜欢做一些精细的轮回琐事,像父母对孩子,妻子对丈夫,世人对他的公司、事业等等,有无穷无尽的琐事。而我们应当遵循世尊的教导。像真正出离的行者,三衣一钵,能填饱肚子就足够了。那么作为在家人,有工作,有家庭,当然要去了结业缘,还要随顺世缘,尽好自己的责任,而在此之外,所有心力都应该放在修法上,在假相上不断地忙碌就没有必要了。

就好比我要给你做一件衣服,我认为能满足你,但是你想要两件。我再继续给你做,给你做无数件,可是你还要这个款式、还要那个款式等等。像这样,一旦观念错了:我要满足你的要求。结果尽做些无意义的事,那是没办法成办的。就像现在的父母对孩子,今天给一台电脑,明天给一套房子,后天给一辆车子,大后天给一个妻子,再后天给一个什么“子”,那是无穷无尽的“子”,最后是没办法满足的。轮回的事歇下就没有了。

一切的营造都源于一念不死心、一个妄想。他对自己不死心,拼命地为自己求名声利养;对他人也不死心,总想着:我要营造一个安乐窝,像保护我的小鸟一样保护他们等等。其实没必要,他也是假,暂时拿一点食品补充他的饥疮,让他不发作就够了,没必要为他做无数的满汉全席,各种美味佳肴。又比如我们住的房子也是假的,你给他无数个房子,他还是不能满足,因为都是假的,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住久了还是这回事。只是人有一种贪心,没接触的时候有一种蠢蠢欲动想求取的心态,一旦得到了,不过就这么平常,不但是平常,而且本来没实义,是个假相,你怎么能把意义和希望建立在假相上呢?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那么痴心,为了给一个人成办假相,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耗尽呢?没有意义!

对于轮回的态度就要视它为无实义,在成办琐事方面,就是不得已我得做一点,只要有可能我就不做,把营造和希求缩减为零。其实,修好了无常,他对于现世的欲望、追求会缩减为零,眼前只有一念死。思维苦到量的时候,对于轮回的希望会缩减为零,眼前只有求解脱。这样才能使我们一心趣向解脱。

要知道,世人的需求都是虚假的,你要去满足他是没办法的。如果你被一个错误观念误导,认为我一定要做个好人,要向上满足、向下满足,那你的生命就全部耗费在这上面了。其实这不是主要的。世尊给我们开示出离心的时候,是让你减到最简单的地步。他老人家亲自带着诸大阿罗汉等的弟子们,每天托钵乞食,对于饮食不做希望想;至于衣服就是穿粪扫衣,也不起希望想;对于住所就是随缘而过,在树下或者在山洞里住,也不起希望;对于权贵也不结交;对世间名誉利养都不起希望,这样来止息掉轮回的妄想。

上师在这一颂里告诉我们,轮回的事没有成办的时候,人的妄想欲求无量无边。就像父母为孩子做一辈子,也没办法做完一样。但是,如果你能缩减到只要吃饱穿暖,有地方睡一下,那马上就止掉了,无数的琐事当下就全部切掉了。所谓“欲待了时无了时,即今休去且休去。”一念心上放掉了,轮回的事就结束了。所以上师教导“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

“悠闲”就是没事的人,一下子把无穷无尽的负担,追求的压力,紧张以及各种处心积虑、劳心劳力等等,全部舍掉了,那他多悠闲呢?你现在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就不是悠闲,叫“热忙”,所以不是心乐中睡。每一天都在很多思虑、胶著、患得患失、身心紊乱的状况里睡,哪里是甜甜的酣睡呢?多么可怜!

现在我们还要一直去扯轮回的琐事圈吗?就人而言,所谓轮回的琐事无非对上对下,无论是好的动机还是不好的动机,对上总归是要奉承,要做很多事。不好的动机,是以此作为得到职位、权势、利益等的手段,不断地巴结奉迎,做各种侍奉的行为。但是,这么做能得到什么呢?一点实义没有。或者心态好一点,但那样去做,实际上对他也没利益。上面的贪心是没有穷尽的,你想去满足上面尊主,但他今天叫你做东,明天叫你做西,一直没完没了。为什么呢?他就是喜欢忙世间琐事,他忙每一个事都需要你来帮助,需要你在下面当办事员。这样你的心就会落在无暇里,没办法修法了。

对下也一样。你说:我下面有一大群的属民、员工、眷属等等,我实在放不下。每个团体里都有这事情,比如做国王,会想:我放不下江山、人民。这样的话,你一辈子就只能办这一点了。但是,世尊在因地就看到了,这么做没什么大的意义,即使在世间行一点能让人民得到康乐的善政,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办法把人从苦海里彻底救出,所以他一心寻求法。

我们思维了这些,就要把轮回琐事全部放掉。上师说“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我们的心真正定了吗?定了就已经是善妙的时候了。怎么定呢?真正知道:哦!这是假的,我再怎么忙也没办法满足他,只会越发展越多,因为人心的贪欲是没完没了的。在这上,有智慧的人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他已经洞穿了它的面目,虽然表现得好像不近人情,但这是真正看清“此世现相诳如梦”所发出的决断。

现在懂了吗?有时候不太容易懂。不要把它和出世法混在一块,在世间法上,对上的侍奉和对下的养护都是没完没了的。如果你要忙这些,那你就成了一个轮回里的家庭妇女或者家庭妇男。一个个团体就是一个个家,里面有无数的事,你可以整天在这里营造,一个小的细节都会浪费一整天。这样浪费来浪费去,你什么时候才能宽松地在安心中睡呢?无数根绳子把你拴在那里,你连饭香、睡香都品尝不到。实际上,这是真正无事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他窥破了轮回的真相,知道这里没什么事。既然见到是梦,里面没东西,心还耽著在上面干什么?已经说了,票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等等全是假的,还在上面耽著什么?一旦放下来,多轻松啊!现在就是乐。

这里上师以“悠闲心乐中睡”来说,我们应当说,悠闲心乐中吃、悠闲心乐中睡、悠闲心乐中行、悠闲心乐中坐……悠闲心乐中无所不乐。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没了耽著,空掉了。四祖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洞山禅师说:“僧家无事。”整日心头无事,岂不快乐?每天都在欣喜中,心里没有事,不再扯尘劳了,这就是世上最好的喜乐。它来得那么容易,那么充足,那么无限,它的答案却是心中无所拥有,因为心里没有抓,就没有苦。本来乐是充满的,不必外求。

现在懂不懂?苦是怎么来的?苦就是扯假相,拼命地在假相上打妄想、贪求,然后不甘心,拼命要在那里当奴隶,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种就是颠倒妄想症、错乱症,哪里还有乐?这一切看破了就觉得世上无事,那真是逍遥无量世!处处逍遥,真是大摇大摆大休息,在你心头已经没有事了,解决多少问题。

你从前有无穷无尽的琐事,别人叫你放你还不愿意,想了一个还想一个。你说:你不要我打妄想,那我不成死人了?哪里有活的劲头?好像一下子把轮回的事全抖掉了,你有点无所适从了是吧?其实,轮回的事没有成办的时候。为什么呢?外面没有实事,只因人的妄想,才出现无穷无尽的空间和它的发展、繁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现在物欲时代更看得出来,就拿穿衣来说,服装店里衣服种类是越来越多,过去人们的幻想小一点,一年能换一身就不错了,而且款式也就那么几个,其他的发型、衣食住行等也都很简单,但现在人的幻想大得不得了。关键问题就是对于此世现相看不破,才搞得这么苦恼、烦躁,整天焦虑不安,天天喊苦,其实都是自找的。

而且,现在的人根本不会处理人生,不会处理家庭,也不会处理轮回的琐事,尽是做加法、做缠绕,作茧自缚,缠得一圈又一圈,哪里有轻松呢?好愚痴啊!真正窥破了它的原理,比做小学的四则运算,中学的牛顿定律都简单,根本不必花脑筋。它是做减法,就是让你歇下来。这么简单的事却诳骗了无数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上面多辅导,这里面有大意义。能让他减下无数斤的负荷,一下子就轻松了,就看你看得破看不破,有没有福就在这里。一下子看破了,你永生永世的安乐就已经在心中了,从此再也没什么愁,没什么虑,那就天天都快乐。

别人问你为什么快乐?就是因为已经没事了,从轮回公司里退休了。以后你在热忙人群里走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高异之人,是一个世外之人,唯有他这么安闲。你走在街上,走在地铁站里去看,人们匆匆忙忙的,一个接一个鱼贯而下,那种心情的紧张就是因为他著在现世法里面。认为今天还有一大堆琐事要完成,没有完成压力很大,完成了一个还要妄想另一个,他的心始终不肯停歇,哪里有安歇的时候呢?而你这个老和尚在城市的街里,你好像是个三百万年前的人一样,因为你的心是这般安宁、寂静,无论是在街头、在商厦、在地铁站、在港湾,在何时何处,都是一片寂静。什么缘故呢?因为你的心开始悠闲了,轮回的琐事单已经从无数减成了零。心头无事何处不乐?这时候你才真正得到了生命的享受。

比如我们现在拿一杯茶,没事的时候好好泯一口,彼此围炉话谈一次,谈的都是道,或者出去悠闲地走一趟,无处不是乐。如果心头有事,那无处不是苦。外面没东西,而你的心已经压力重重、阴影重重、胶著重重、竞争重重、思虑重重、妄想重重、不甘心重重、不得意重重,这还有什么乐呢?你自己制造了一个地狱往里面钻。制造一个饿鬼界,往永不得满足的贪婪之苦、饥渴之苦、欲望之苦里钻。你自己制造一个旁生圈,永远做牛做马去了。好可怜!上师这里说“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你能在这里做个猛醒,就会有绝大的转变,胜过吃无数贴补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14、世间系缚厌患观

如何伏怨无减唯令增,如何护亲增多苦乐事,
如何受用美食添不净,无系乞丐之行当喜趣。

怨敌无论怎么降伏,除了越来越多之外,其他没有;亲友无论怎么慈心养护,除了在苦乐上发展得越来越多之外,其他没有;好的饮食无论怎样受用,除了增加不净物之外,其他没有,所以这样忙碌毫无意义,对世法无牵无挂的乞丐行为,应当欢喜趣入。

这里上师告诉我们,世间事没意义,挂在上面只会增加更多的苦恼。人世间无非怨、亲、食三件大事。对于怨就要征服,比如世人特别护家人,别人损害了他的妻子、孩子等,就一定想方设法把对方降伏。但这么做不会止息怨敌,反而使怨敌的显现越来越多、越来越盛,所以不必去降伏怨敌。再说护亲友,把某人执为自己的亲友后,他有什么困难就要去帮,会多付出一份情、多献出一份爱,为他操办很多。然而越是护持,就越是增加彼此的感情牵缠和相互需要。由于凡夫的交往都建立在我执和我所执上,这样就会有很多苦乐源源不断地出现,使我们的心逐渐被缠绕在里面。其实一点实义也没有。

这要看到,此世现相不过是一幕假相,怨亲也只是心现的一个假相。但我们判定他是怨,就要把他降伏;判定他是亲,就要护持他,这上面会发展出无数的轮回牵挂,这样怎么修道?心始终在怨亲两头转。

譬如你树了一个怨敌,想通过征服的方式压倒他,但是,这只会产生无数的怨恨,你会发现怨的显相层出不穷。从一念结怨开始,到它彻底解开之间始终是个困扰,你的心会一直缠在里面。过去树了敌就要彼此拼杀,现在这种状况少见,但人们在商场、情场、事业场等各种场合,都很容易树立亲方和敌方。这里上师说的是过去西藏的生活,我们应当把它类推到现代汉地的生活里,原理是一样的。譬如在家、在学校、在单位等各种团体里,很快就树立了亲怨。一旦结了怨,就一直想要击垮对方。但人很难被击垮,他哪怕剩一口气也一定要报复。谁都尊重自我,不甘愿被人击垮,就算你把他碾成灰,他来世还会报复。所以,对于自己心里的怨,想把他降伏,这就非常愚痴。

自从立怨以后,心就完全系在上面。你害怕对方报复,就要采取更厉害的手段;你又以击败对方为快,一旦达成就会处在更加恶劣的心态里。这样的话,树敌的心会越来越强,繁殖得越来越深。比如在单位里,你视竞争对手为敌。那么从此以后彼此就不断地仇视、竞争、挤压等等,没完没了,这有什么意思?人一旦结了怨,心就很苦了,整天都在竞争、斗争、惶恐不安等像野兽一样的心态、行为当中。这就使得世上充满了竞争场、动物园,人们都在和对手拼。这是非常可怜的,日夜耽著在怨的此世现相上,做那么多无意义的事。我们应该觉醒了,放下一切征服怨敌的行为。

其次,由于我们俱生的习气,自然把适合自己心意的立为自方。之后表现出一种大兄长的态度,给予大家长的关怀,对面前视为亲的现世假相做出很多护持的行为。这会发展出另一面的问题。心和心在一起,彼此趣味投合,就会发展出很多耽著的关系。一旦被这些关系套牢,就被吸进了亲的缘起管道里,也就上了贼船。只要和一个人结成了关系,不是法上的,以后的事就一个接一个发展不休。所以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以自身的喜好为出发点去做什么。这上面会增很多苦乐事。

有人说:苦当然不要,乐是好的,增多有什么不好?
这只是世俗幻相。你认为这是亲方,所以愿意付出,喜欢和他相处,但要知道,人和人相处必然会发生非常多的事。言不合、心不对,马上就生恨、转怨、转成不满足。由于亲是两个心绑在一起,这里面就必然有很多拖累。好比两个人谈恋爱,谈了以后有好多纠缠、非常多的苦乐跌宕。你的心时时系在对方身上,这就被拴在套子里了,不像过去那么平静,而是发展出很多虚假的乐,和很多求不得的苦或者不自在的苦。这时,你已经被缘起的绳索锁在那个现相上了,它随着因缘不断地变,你的心也随之变动,很操心。

或者你当大家长护持几家人的事,那么但凡有点小事都会请你去,因为大家觉得你能办得成,或者希望你能施良计。但这是没完没了的。他们的需求很多,你护持他就要把心扑在上面,这会产生很多烦恼。看起来好像有一些乐,但实际发展出来的都是苦。只要牵扯护亲的事,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没牵扯这事,心里就没有牵挂。事一牵扯就是一个大系统,彼此的交往想平平淡淡、一直保持好的心态都很困难,这里面互相有不满足感。或者彼此的心合得上时,自己就有一种自豪感,觉得有能力成为一个大家长。然而亲人只是看你有权有势就来亲附,你一旦失去权势就立马远离,他的态度是随着你能否给他好处而定的。而且,你给了一次好处,下次他还会来。比如他求你帮忙解决孩子考学的事,你答应并及时解决了,后来又求你帮孩子找工作,你又得帮他忙半天,以后他哪方面想得利益都托你做。只要有一次没做到,他就不满意。这样你就被缠绕在里面了。接触的人越多,心里的纠缠就越多。这样的话,心就全陷在此世现相里,忙很多无意义的所作。要知道轮回都是缘起,对面的人是假相,做事也是让假相满足,都是一些虚妄分别,没有大的意义。所以缘起上不能上贼船,一上去就会牵连出无穷无尽的事。

再说,“美食”代表受用。西藏过去农业社会吃的很简单,人在世上嘛,是个男子汉就要伏怨护亲,没这些事就应当享受生活。西藏人的衣服、住所比较简单,那就要吃一顿美食。

怨、亲、食这三个就会把你锁在牢笼里,人做这三件事时,心就被填满了。也就是说,你不接触人,了无牵挂,那睡在街头、山洞里,什么事都不用想。你一旦想牵扯世间的事情,成为世间事务的总裁,那你往后就非常忙了,顾客、需求主等等一个接一个全找上来了。这样,你的心就成了轮回公司的办事员,做的全是轮回的业,这时心是抽不出来的。所以佛法教导我们“远离故乡佛子行”,远离家乡就没了亲怨。在家乡不好修道,心整天在亲怨的缠结当中。佛告诉我们要持头陀行,如果著在世间享乐里,连心都抽不出来,修道就更不可能了。

下面对于第三句“如何受用美食添不净”做现代的诠释。“美食”叫做“感官的盛宴”,“不净”,就是增长很多不干净的分别心和各种业行,除了增不净外没别的结果。当我们沉浸在现代的五欲生活里,品着一杯杯欲望的美酒时,除了增长很多不净以外,没有清净的解脱道可言。虽然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物质如此丰富、有诳惑性,然而佛的教导不会因时空而改变,每一个立志修觉悟之道的人,都毕竟要以一心出离作为成道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这个关卡上,就看你能不能放下这三件事,能不能趣于乞丐之行?“乞丐之行”就是世尊教导的比丘之行,或者以此为代表的出离之行。比丘叫做“乞士”,佛亲自做表率,他当乞丐头子,带着乞丐的队伍,每天都托钵沿街乞食。而且不作选择,乞到了定量的饭,吃完就不想什么了。由于是乞讨的缘故,心不会附著在上面。住所也全是乞丐生活。这就叫“比丘”。

为什么要当乞丐?如果不当乞丐,就必然被缠绕在世间法里。为什么剃光头、穿粪扫衣、托钵乞食、日中一食等等?为什么不入俗人家,不在一个地方逗留过久?这都是世尊给我们制定的一心趣向解脱的乞丐之行。它有什么好处?就是心无恋著,不会沉溺在世间事务里,积累轮回的因缘。否则“一点痴心,万劫缠绕”,永远没办法解决了。他过的是对世间无系无著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我们的人生观。

我们还要观察有系和无系的差别。一定要看到一个有绝大的过患,一个有绝大的好处,从而把自心的颠倒观念纠正过来。这对当代人而言是个极大的难题,所以这里要痛下钳锤,经过反复的心理引导、疏导来完成这个艰巨的课题。

现在要把“美食”扩展到我们的受用物,它代表色声香味触等的一切所爱。“添不净”,指会出现不清净的心理作用、烦恼、各种串习力和惯性力。没检查的时候习以为常,一检查就发现从中会发展出非常多的颠倒心,这是我们要解决之处。

现在要扭转它,首先必须思维过患和胜利。有理智的人在缘起上考虑,不是信专家、权威或者某种说法,而是在自身上衡量:这对我有利还是有害?它发展出来的幸福度高还是低?是把我拖向轮回,锁在现世法的圈牢里,还是让我从这个笼中解脱?罗状元有句话非常警策:“笼鸡有食汤镬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野鹤无粮”代表乞丐,他的天地非常宽广,可以自由自在地飞。家鸡为着面前一点点吃的,完全被锁在里面了,这代表我们的困境。然而,当惯了家鸡就难以当野鹤,陷在五欲的樊笼里就很难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已久未享受纯朴、自在、无牵无系的生活,披枷带锁这么多年,有这么多执著,仿佛不再适应自在、闲适、放松,始终以为手上必须多抓、眼睛要多看、耳朵要多听等等,还嫌披枷带锁不够,以为紧张、驰逐等才有劲、有味。这地方有很大问题,我们是颠倒惯了而不自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譬如,“美食”就是一件件漂亮衣服,我们穿再好的衣服,除了增加杂染的心态、业行之外,没有别的结果,是它把我们的心给搞坏了。现代人拼命在服饰、手饰、发型、护肤等上面做,用智慧一观察就发现,人心已经变得染污多了。
有人说:这不只是个形式吗?

但这上面有缘起。比如在一些纯朴的地区,人们不会在服饰打扮上花很多心思,这样贪心小了,人的内心就很单纯、很自在。如果特别注意自身的衣服、扮相等,甚至很老的时候,还喜欢被人夸为美女,这样被虚假的现相深深地诳惑,产生很多对自我形相的迷恋、执著,心就不再纯朴了。
比如,现代的女士们特别在意形象,出门穿一件衣服都有很多思虑。心在这上面就会增加很多执著,有一点触动就紧张不安。比如妆化得不好,就很紧张;衣服不够时尚、不被人赞赏,或者感觉别人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心里就没办法接受,必须换一件好的。这就完全被现世衣服的假相给欺诳了。

所谓“此世服饰诸法诳如梦,女士困苦昼夜常耽著,意中显彼无义诸所作,厌患觉受难止流为歌”。这不就是其中一个现相吗?多少女士的心被诳惑啊!每当换季时,都会推出一款款新的服饰,它们在诱惑着你,你的心就耽著在上面了。每一年、每一季、每一个流行期、甚至每一天,心都耽著在上面。耽著我的妆容、肤色、衣服款式、鞋子、发型等等,为了自身的一个假相付出多少,发生多少无意义的所作!

这无非是在现世假相上做文章,比得上乞丐吗?乞丐已经把这个放掉了,他穿什么都无所谓。他放得下自我的缘故,在一切处都很快乐。现代文明的女士们,心里有多少执著、多少苦、多少不自在。别人稍微说一点就特别紧张、特别在乎。而那些坐在路上念“嘛尼”的乞丐们,在地上打滚可以,你说他什么他都很欢喜,他不在乎,因为他的心对这没有牵系。

我们的牵系太多了,衣服稍有点不如意,或者肤色有点不好看,妆没化好,马上不开心,一天的心情都受影响。这就是太在意了,从中会出现无穷的苦恼和紧张感。而且,青春毕竟留不住,随着年岁的增长,皮肤自然会衰老,而你却始终不甘心,为了一个假脸蛋、假形象,费多少心思去美容、去维持假象,太不自在了。稍微有一点不对劲,心里马上紧张,神色都变了,一天心情不好。如果钱少了买不起,就会非常失落,生怕不能保持原来的形象。穿的稍微差一点都不敢出门,特别害怕别人的眼光。

像这样,在一件衣服上都有这么多苦恼,所以,我们应当喜趣衣服无系的乞丐行。我们看,到底是谁的境界高、谁的自由度大、谁的心宽广?就要从这儿衡量。衣服是个假相,你还在这上面执著什么?连衣服都放不下,能趣无上菩提吗?对衣服都计较不休,你何时解脱?

它对于人心的影响非常大。比如非常执著穿戴的人,全身珠光宝气,有各种修饰,他戴得越多,执著得就越厉害,枷锁就越多。有时候看到现在人的着装、发型,我实在感觉他们都是以苦作乐。在他们表面满足的背后,内心是十分空虚苦恼的,脆弱不堪。这导致人的心态不自然、不轻松、不宽阔,执著一个小的假相。连穿个衣服都要想半天、执著半天,别人的一点看法、眼光,就会引起他非常大的苦恼、气愤,心情低落。

这实在太苦了,完全成了衣服假相的奴隶。这上面稍微有点变动,心马上陷入很大的苦中,这么不自在。身上稍微粘点灰就不得了,哪里稍微破了一点,就觉得是天大的事。这就不像乞丐,不管什么灰尘,坐下去就可以了,睡在哪里都是香的。而我们太娇气、对现相太执著,导致心量小,一点点事都很在乎,卧具不太好就睡不着觉。

那一身身的衣服就像一身身的铁皮,紧紧地绑着你,使你无法超出,所以还是当个乞丐好。不要害怕,祖师们都是当乞丐,他们都得了大成就。比如我们学龙钦宁体,大祖师是晋美朗巴,他就是当乞丐。他在桑耶的山洞里闭关三年得大成就后,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什么也没有。

哪里是天天去搞衣服?这怎么能搞成佛?连一件衣服都放不下,你能放下万里江山、名誉利养,一心清净地修道吗?这就是器量小了,被锁在现实的假相里。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连这种小事都看不破,那恐怕儒道之士都算不上。他们也有清高之志,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小义。我们是不是颠倒了?视无意义的现实假相为真实的乐,其实是苦;对于苦却非常羡慕,看到别人满身珠光宝气,就特别希望自身也有,岂不知这正是满身的枷锁。

现代人的颠倒观念过深、太顽固,对于乞丐生活就非常害怕。所以我说这是现代的第一难关。现在是高物欲时代,人心串习的颠倒观念和执著力非常强,能在这里扭就拨到了病根上,这上面不能转,心就没办法投入法。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尊就是以身示现出离行。过去贵为太子,享受宫廷的五欲,应有尽有。四海的繁华是他的,最高权势是他的,但他做了什么?他夜晚出逃到深山里去了。他吃什么?每天只吃一点麻,饿得瘦骨嶙峋。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把这些全撇开了,一心寻求无上道。如果还有一件衣服放不下,能走得出宫门吗?是不是还得跟车匿说:你给我装一车好衣服,拉到深山里去。香水、护肤膏、牙膏等等全都给我准备好,拉到那边去。每个月都要在网上订好东西,送到我那美丽的山洞里去。会这样吗?何其可笑!他不会说:我过去的名誉、职位、学位、地位等等,通通给我留着,等我出来再当,千万不要把我的名字拿掉。太子出离的时候硬是把这些全放掉了,就是做乞丐。哪怕老死深山无人知,他也于心无悔。他有寻求无上道的不拔之志,这是我们要追随的地方。

圣道三要里第一个就是出离,没有出离后面不用谈,全是虚假的,最多把佛法当成娱乐品、时髦品。在世间寻不到乐,在这里还蛮有感觉,又可以积累知识,又可以禅修得一点感觉,还蛮舒服的,这种就不是真正修道。凡是不愿意把生命投入的地方,是不会成就的。这不是俱乐部,你心情好、没事的时候来倾谈倾谈、享受享受,而是必须把生命全部投入,这就叫做有志。

接着我们把“美食”定义在网络的各种欲尘、享受、生活乐趣等上面,这也只是不断增长烦恼心所,别无其他结果。现代人发明了网络,觉得在这里能得到过去得不到的享受。网络出现时,人们充满了幻想、憧憬,但最终发现生存的状况更糟糕了。这就是最初没有洞明缘起。网络里有无数的信息,心黏连在上面,就发展出无穷无尽的虚妄分别念,由此产生出各种心理疾病、烦恼症、妄动症等等,这就叫“添不净”。

说件非常小的事,现代人除了工作、生活以外,心一直系在微博、微信等上,时不时刷一下朋友圈,看大家又发了什么新消息。这就是一根绳子,让人时时不得自在,心一直被它系着,已经成了习惯。整天盯着手机上网,沉浸其中。这是很危险的,会导致人心越来越冷漠、封闭,已经不会跟人交流,得了幽闭症。

过去做牢,如果把一个人单独关在黑屋子里,没人理睬,他的心理就会出问题,这叫“幽闭症”。心闭得很紧,没办法敞开心胸、跟人交流、发生心灵互动,或者去利益人,主动成办事情等等。这些方面都会发生障碍,这是坐牢的心理症。但今天很可怜,人们把自己关进网络的牢里了,得了非常严重的幽闭症。什么原因呢?因为网络里没有真正情感的交流,只是猎取各种虚假信息,而且很多都是狂乱的。心在里面无规则地发展,碰到正常人都没办法沟通,已经不知道该怎么交流了。就像一个人从小生活在狼群里,不会说人话,也不会跟人相处一样。

我们起码要处在人的正常状态上,才能发展内心的德能,才是自然的、合乎人界规律。如果把这个规律都去掉了,心大多数跟网络连接,串习成了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话,由于这里发展最多的是眼识和心识,它的势力过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样其他方面就起不来。

现在的生活场景里,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朋友聚会时,大家都低头看微信。人们的心思全沉浸在法尘上,使得人与人之间像钢碰到铁一样,都是冷冰冰的机器。眼神、言语、肢体等各方面的交流都没有了。这时人心就很可怕,连基本的福德性的、具德相的东西都被掩埋了。比如不知道去体贴别人的苦乐,很难出现浓厚的善心状态,具有承担感、责任感、忍辱负重,或者有很强的心力能从始至终完成一件事等等。这就说明人的基本品质正在逐渐丧失。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人们把第六意识完全拴在虚假的信息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幻梦。这样狂想多了、阴暗想多了,任意放纵第六意识过不正常的生活,导致人最终沦为了机器。交流变得十分低能,完全破坏掉了慈悲、定力、专注度、心的敞开度、关怀度等等。这种物化的人类已流不出温暖的情,不懂得关怀别人。而且心十分狭小,除了猎取一点虚假信息外,没办法考虑长远的事,就连现前的小事都不会想。他的心思全给整碎了,当心不能聚合时,就没办法完成事情了,甚至退化得连几岁小孩的用心程度都达不到。过去的孩子天真,没有受污染,他还能为父母着想,还能照顾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做很多事。他有很多考虑,有很深的情。但现在三四十岁的人都做不到这些,他已变成了很可怕、很冷漠的东西,的确被关进了网络的牢狱。

网络给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妄想驰骋空间,这里发展的杂染不可计数,所导致的zai 难也是难以想象的。人即便对饮食很贪著,当他肚子发胀时,也会马上意识到不能再吃了。然而,网络提供的是意识空间的受用,而第六意识很难发出警告在当时就截止,所以它会无穷无尽地泛滥。在这种状况下,人已丧失了理智,越过了警戒线,所以上网族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人能保持理智,在一定限度下正常做有利益的事呢?这实在太难了。

网上的信息简直是天文级数倍,而人的欲望又是无穷的,第六意识一旦跑到这里,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可以不断地在虚假的空间里驰骋。不像身体,饱胀时会停下来,胃无法纳受很多,这是第六意识,妄想可以一直打下去。直到精疲力竭,再没有了精气神,就躺下去睡了。多少人落入这种可悲的结局。

在这里增上的染污有多少呢?上网时主要是眼根、意根和各种欲尘和合,起各种虚妄分别,最严重的是第六意识的启动,跟它相应的烦恼心所是最多的。所以几小时下来,完全是在增添不净。那里充满了具诱惑性的东西,吸引你的眼球、贪欲和各种欲渴的要求,这样不断地起贪,心就完全分散掉了。贪心就是一直黏著,没办法保持静定,因此人类普遍丧失定力。而且贪心会沉溺得非常深,因此在贪的放纵之下,人丧失了理智。

网上的境缘太多,短短几分钟都会缘无数境,何况一天好几个小时下来,引起的散乱度超过过去西藏人一年的起心程度,因此造成当前人类极其散乱。与之相关的是普遍丧失念力,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变得呆滞、迟钝、记不得事情、反应不灵敏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烦恼心所都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起的多了,串习成力量以后,就会导致整个生命机体遭致破坏 。

这样的网络综合症会制造出一批批现代的“残废人”,在心智、精气神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很多病相。人好像被虫给蛀掉了,衰朽不堪,这是多么可怕。人是缘起物,譬如小时候身体没长好,长大了各方面就很弱,什么也堪当不了。如果在网络里受腐蚀,人就会变得精神衰退、无力振作,表现出各种综合症,这不就是摧残暇满人身的最大凶手吗?人的根器变得这么低劣,心里有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如何能修道呢?

连思虑都无法整顿、统一,十分钟的安宁都难以得到,又如何去观修,如何思维更长远的问题呢?连明天要做什么都会忘记,又如何能想到来世?连自身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如何能想到把一切有情安置在佛果而发菩提心?这一切离得太遥远了。

所以,当前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此世现相,尤其对于网络信息等的执著力。这股顽劲像野马一样,散发出极其狂乱的心识之流的力量,如果不整顿,整个人就差不多濒临灭绝了。这个散掉的心,在临终会把我们引向何方呢?能升天吗?不可能。要有很厚的善业力才能升天,那里享受的是长达万年的福德果报,而我们因上的善是那么的小。能做人吗?要来世做人就必须守持五戒,有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德相。而在网络上放纵的人,哪里有多少仁义礼智信呢?善心几乎完全被蒙蔽,压抑在底层而无法发出。他只有冰冷的面孔,完全压抑了仁慈的阳光,表现出对人没有关怀。他始终自由狂乱而为,哪里是只做正义不做非义呢?生活之中何来取舍?

何来战战兢兢地顺着义理而行?所谓的“礼”是要守持恭敬,而他在散乱态里连“恭敬”两字都想不起。所谓的“智”,是要一直处在清明状态,不让心的明镜蒙上尘垢,而网上无数的欲尘信息,引着人起各种狂心,一阵子下来后,人已经处在很僵直、很迟钝的状况,连起码的义理都反应不出。这样受深度的蒙蔽,久而久之人的慧力会极大的消减。所谓的“信”就是言而有信,说了就要做到,而沉溺网中的人,已经记不得责任和义务,应做的事情都无法完成,还会出现很多错误。这就看到人心破裂的相。在深度的腐蚀以后,一定会跌入恶趣。

再说,沉浸网络会发展出多少烦恼和人格的扭曲,这些病症一旦形成,必将成为菩提道最大的障碍。在这些观念、心态没有纠正期间,时时会发出恶性的想法、冲撞、不满意,或者止不住地要颠倒而为。而走法道就意味着必须严格遵循安乐之道进行,要遵循原理,遵循戒律等等,这跟自由化的狂乱心截然相反。而且熏了那么多错误观念,哪一个都难以抽出。甚至连正常的作息时间、一种起码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这样看来,能长年待在深山老庙里就算幸福了,能维持一种起码的晨钟暮鼓的生活。这样身心是有规律的,处在善的、清净的、安详的状态。而一旦上了网,就完全冲击掉了过去的一切规范。因为在网上,狂心随意地散乱奔驰,这样狂乱惯了,能把它安立在哪一条纪律里?没有了纪律,又怎么去整顿身心,一心投入修道?那些狂乱的业力在泛滥时,能不起作用吗?这一个个业就是一种种病,难以拔除,积习深重时就难以返回了。这样就只有从杂染入杂染,从黑暗入黑暗,那是非常难清理的。

作为爱护自心的人,就要知道不能任意而为。凡是有损自心,在心相续里种下杂染种子、生死种子、烦恼种子、苦种子,都是在做自我摧毁。我们不愿意喝毒,它会腐蚀内脏,那么同样也不该让大量染污的心所在心中发起,不该让邪心的业力在心中形成,那不都是自我摧残吗?等到了积重难返时,会让你万劫不得恢复,是那么厉害。

我们应该对此生起很大的厌患。它会不断地在自身上绑绳子,不断地把心扭曲再扭曲,创造各种邪的等流作用。这些一旦形成就很难处理。所以今天教一个人,比过去教一百个人还困难,因为他心中的阻力太大,要清理的问题太多。当这些问题积得太深、太复杂时,就连诸佛再来也没办法,因为已经超出了缘起救度的范畴。

我们现在就应当警策到,已经有很多不良信号发出来了,如果还不知过、不肯回头,那未来的结局是很惨的。那种高幅度的散乱,使我们心已经散裂了,很难集中。那种无规律的生活,让我们没办法依次第修行,连一座也无法维持,连一个修法都无法有始有终,连一个善法都没办法忆持在心,因为受到的冲击太大了。微博、微信等上那么多的信息占据了你记忆的空间,而且每一种都非常杂乱,铺天盖地,没完没了。心都放在那里了,还能有多少心力去记诸佛菩萨的法语?
法教里一再强调“忆念、正知、不放逸”。五不取里也说:要对于上下文义没有错乱地记持在心,按照那样修行。然而一旦落在杂乱状态,还能记住几句?连话都记不住,哪里能实行?一点实行都没有,怎么能期望得果?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幻想罢了。但缘起不会凭幻想来成办,而是唯一看我们心识的状况。自心已经被网络上万条绳索缠绕,能从轮回解脱吗?心中出现了无数的贪、嗔、邪见、散乱、放逸、不正知、失念、见取见等等,烦恼起得这么炽盛,数量这么多,串习力这么坚固,这意味着我们在轮回里要沉陷得更深、更难解决,这是一种轮回病态的高速发展。

这样才意识到的确太可怕了,怪不得状况这么糟糕,原来全是自作孽。我们在网上狂乱而为的缘故,导致内心如此烦躁,无法安宁。而且魂不守舍,整个身心紊乱不静。单从身体上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都发生了紊乱,脊椎出问题、肝出问题、胃出问题、肾出问题等等。每天都在这样高峰作业,一直处在狂乱当中,没有一点善心内涵,精气神都耗光了,怎么不失眠?怎么不焦虑?怎么不阴气沉沉,全无朝气,两眼痴呆?而且心脏负荷过重,因为一直守在一个地方,不断地动分别,而每动一个分别都要丧失很多能量,使得五脏六腑通盘发生紊乱。

只有处在宁静、安定、善心的状态才能资养身心,处在放逸的、无控制的状况,只会快速地毁灭人身。人身是有为法,当它损耗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人已经成了网络死尸。而且,人只有处在自然的运作状态才会身强体健,如果一直守着网络,像虫子一样黏在上面,想想看,身心会处在什么状态?所以未来脊椎病会泛滥,之后整个骨骼都会扭曲,血液也不能很好地循环,消化系统也出问题,最严重的是神经系统出问题。所以,将来世上忧郁症、抑郁症、自闭症、狂妄症、幻想症、痴呆症、分裂症等等会非常多。这就是人类放纵意识所导致的结局。

老子几千年前就警示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我们不能滥用诸根。由于过多地著于色尘,结果这个时代几乎都是近视眼。耳根也不能随便用,五声听多了心神荡逸,还会损伤耳根。现在的人戴耳机,将来可能每个人耳朵上要戴个助听器。五味使人口爽,就是使得味觉系统发生问题。现在的调味品太多,各种人工合成的香精、味精等等,使得人的舌根出了问题,再加上消化系统也出问题。“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过去打猎是放逸的行为,现在就是在网络上放逸,使得人心发狂。

这样就知道:原来在网上会发生这么多杂染的行为、杂染的业。对于好看的、好听的、特别有吸引力的,你的染著心就非常强,像酒鬼一样,一有空就要上网。这是一种病,它是贪的等流习性。为什么说是病?就像司机对球赛特别著迷,听说哪里有球赛,一看还有几分钟,他连车都开不稳,发狂似的拼命往那边奔,这就是贪太强了。当它没来时,会有非常强的贪想捕捉到;当它发生时,会不知节制地一直在里面狂奔;到后面没有时,会感到枯燥、烦闷、寂寞等等,这都是贪的综合症。

再说还有绮语综合症,那里面全是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信息,只是吸引人的感官,满足人的欲望,结果就发展出各种绮语。好像不说话不行,整天谈论明星、政治、经济等等,漠视因果的法则。绮语说多了,人就变得絮絮叨叨、语无伦次。这样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绮语,就使得未来的人没有深刻的动察力,也没有简明、干净、有力量的语言。记忆力也是普遍衰退。心处在清明的状态就能铭记不忘,思想如此混乱,心绪这么糟糕,哪里能记住什么?经过几小时的作孽,下来后坐在那里,就变得什么都不会了。心都僵直了,还能反应什么?

再说就是无正知,根本觉察不到身口意的状态,心丧失了敏锐的觉察力,不懂得随时调整。就像服毒过深,已经感觉不到毒一样,他对自己的状态是麻木的,已经成了网上的机器人。反正一到时间就上网,至于身心是什么状况,这么做对身体有利有害,对内心有利有害,对家庭事业有利有害等等,这些抉择力都没有了,观察力也没有了,整体状态快接近痴呆了。想一想,长此以往,心态会变得多么糟糕!

修道一定要有很多善心所才可能成功。要有信心、有恭敬、有正知、有精进、有念力、有宽松、有定力、有智慧等等。这些如果全被封锁住了,还能修成什么?所以一再强调,那些完全是毁坏修道的魔障。在这上面浸润深了,就发现修行已经退失得一塌糊涂,还能维持个形式,就已经万幸了。但这也很困难。刚翻开经本打算念,就开始打哈欠犯困,一看状态这么糟糕那赶紧睡觉吧。这种状态还能思维?还能记忆?什么也没有。

我们会发现,在网上流荡过深的人,从前还有功课,现在就没有了,从前还能安静地看书,现在除了上网就不干别的,已经没有了心放下来的悠闲状态。这多糟糕!有一个居士头,过去还有一点功课,后来发现网上有很多信息,认为这也好听那也好看,就整天到处逛。再后来养成了习气,是书也看不进,坐也坐不住,反正没网就不能活,一到了网上就到处溜。这就很糟糕。要说修法,他连正常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连一点凝聚力也没有,还能修什么?修法要一段一段稳定地进行,心一直缘着法,不缘非法,这叫最初级的正行无缘殊胜。现在心都乱掉了,哪里能安住法义?一个也修不了。是这么糟糕的状况。

再说,这上面发展的愚痴状况非常多。那些全是假相,是虚假中的虚假,但进去以后根本分辨不出,心完全沉浸在妄想里,而且不断地加深。一直觉得这个信息是真的,那个信息是真的,感觉有很多的实义,这样哪里能证空性?哪里能正确地观照世界?我们的心在幻想里沉浸得过深,就会在错觉里出不来,这就直接损伤了智慧。心里起的想多了,就会逐渐发展成深度的妄想,这种串习力使得心停不下来,一直延续到梦中。

而且,一直守着网络会发生幽闭症,跟人无法交流,没什么谈的。心完全跟网络连结,这上面串习得太深,导致在现实中面对人时,没有笑容,也没有交谈,也没有彼此的关怀或者推心置腹等等,这些都被埋没了。这样,人的心灵又怎么开展呢?还不如做个原始人更好一点。

或者,他的心一直紧缩在一个角落里,这会产生行为、心量的狭窄症。也就是始终缘在一个地方紧持不已,内收状态太强,没办法开放。我们会发现,现代人普遍拘在一个地方,没办法放开,心量变得非常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乱用第六意识,在网上打妄想的缘故。这种状态近乎于发疯。我们看他整天守在网络上想东想西,就感觉有问题。为什么呢?他不停地在想,串习深了就变成了习惯。长此以往会钻牛角尖,会陷在一个角落里出不来。这样,连身心舒展一下的机会也没有,只有紧缩才感觉习惯。让他放松、拥抱整个世界或者敞开心扉,迎接很多事情、很多人,进行很多活动,就变得很困难了。

这样会发展成行为困难症。他负面的串习力太强,就像手一直保持某种姿势,习惯了以后,做其他姿势就不行,这是习性紧张的力量或者固执的力量所致。包括走路,习惯了某种姿势就常常那样走。我们的心态也是如此。所以再再强调,网络里有无数根绳子,会把你锁在里面。还有各种错乱的缘起,这非常危险。哪一点都有缘起、有因果,哪一点串习了都有后果、有病症。如果你没有接触它,那问题就小得多了。

这样我们就要知道:哦!原来一旦上了网络这条贼船,接下来就会身不由己地发展出无数的杂染心所。如果我做一个不为网络系缚的现代乞丐,那该有多好啊!所谓“现代乞丐”,就是跟网无关系,最多在别人面前乞讨一点信息,大概知道一点,除此之外没有更多需求。对于现代网络无系的乞丐行为,我们应当欢喜趣入。也就是,我们不需要海量的信息、各种游戏、各种影视等等,因此,第六意识每天的需求量很少很少。做完了要做的事以后,就全部放下,可以躺下来休息了。这就没有了上网的紧张、系缚、焦虑,心已经非常宽展,这叫做“现代乞丐”。
做现代乞丐有什么好处?他的心对于网络无牵无挂,对于手机无牵无挂,对于微信、QQ等无牵无挂,对于新闻、名人等无牵无挂,对于游戏、影视无牵无挂,对于网上购物、信息浪潮等无牵无挂。懂了吗?这上面有多大的距离!

现代乞丐的生活方式很好,有利于修道。我们把大部分心力解放出来才能投入法道,这时心变得念念倾注在法道上,可以打座、观修、思维、忆念圣教文句,可以在心上出信心、恭敬心、责任感、清明度、定力,可以发普贤愿,可以关怀一切众生界,可以做一切有意义的事……各方面都能处在良好的状况,只要你不上这条贼船。因此,“网络无系现代乞丐之行当喜趣”。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15、世间俗友厌患观

如心对待呵护相契友,当面背后于己无喜心,
彼心已缘新交之友上,独处无友岂非快乐事?

这是对于世间友生厌患,从而选择独处静修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在这上破除迷情。

我们过去以为,人在世间要有朋友,要很好地去呵护他,但是世间观念和出世观念还是有所差别,它们的重点完全不同。世间基于一种人道的考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一生求解脱、求成佛,以最彻底的方式来实现利他上面。他的眼光短浅,只缩在现世的生活里,没有无常观念,没有来世、解脱、成佛等的观念,像个井底之蛙。人的心态受观念的支配,观念又受见解的支配,见解小了,就只有小的观念、心态、行为,想不到更大、更远的,这就会因小失大、以妄为真。

譬如基于儒道的观念来讲,我们要在世间做好人,还要做很多世间事,但从佛道来讲,就要迫不及待地出离。基于世间法,还会有所谓发展的愿望,还要在世间怎么做等等,但佛法里视功名利禄如敝履、如唾液,彻底舍弃。就像噶当派行者那样,“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

从一心依法,一生速疾成办大义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应该受任何世间染污缘的牵扯,也不应当做那些意义不大的事,这里很多是自身的错误观念所使。譬如你对一个人有很多期望,认为我感情上付出了这么多,他一定要有所回报。但这只是一种痴想,他也是虚妄分别所现的一个世间现相,过多地要求凡夫如何如何,最终只会失望。要知道,朋友也是虚假的,除了真心同行同道的学友,其他没有必要。他只会让你增添烦恼和失望,只是虚假的相,没有法的内涵,对他付出的确没有意义,而且自心会缠绕在上面,干扰修道。应当这样来了解。

世人总觉得佛教不讲情面。比如米拉日巴尊者,他连妹妹的情面都不讲。传记里说,妹妹见他无衣无食骨瘦如柴,就说:“为什么其他学佛的人不像你这样呢?你这样修行的人,我连听都没听人说起过……”但他抱定修法的原则,不理睬这些。妹妹知见短浅,她是以凡夫的情虑而欢喜或悲伤,这些都是虚假的情。尊者以野鹿为友,以山洞为居,一心修法,最后即身成佛,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释迦牟尼佛更是为我们示现一点不讲人情,但实际上他有最大的情。

这里上师进一步教我们修世俗朋友的厌患观。要知道,我们虽身在佛门,但内心或多或少还染著世情,还有一种自私性、颠倒性。认为这个人是朋友,我要像心脏一样对待他,为他付出多少爱,希望他对我不变心,给我很多回报等等。但这可能吗?人都是有利可图就欢喜,无利可图就转变,而且是自私的、需要教化的。即使你像爱护心脏一样对待他,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你也认为这样很合他心意,他会报答等等,但是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为什么呢?就像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种希望有很多愚痴性,子女有他自身的因缘。同样,一直希望朋友对你怎么样好,这样的话,一旦不满你意就很失望,而且起嗔恚,还会落在情感的搅扰当中。

再说,这上面一点法的内涵也没有。比如,我们已经成了朋友,那怎么样呢?人是很难断情的,而且面上过不去。今天你在我这儿吃一顿,明天我就得去你那儿吃一顿,有来有往,这样循环不已。这里一点法的内涵也没有,我们却很难发现。其实凡夫彼此交往,很多是基于情感的需要,或者有趣味的需要、换换心情的需要、放松的需要等等,并不是一心策励去修法。

这样才看到:哦!原来世俗的朋友只是个虚假的心,自己以为要如何,其实他在当面或背后,对我并没有欢喜的心。他是喜新厌旧的,一旦交了新朋友,心就缘在那上了,而我还为此感到不满意。

其实,独处无友才是真正快乐的事。也就是没有朋友,自己一个人待着思维、修持,一心求解脱,这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独处呢?因为独处就避免了缘。现在要知道,我们要少缘不是多缘,尤其在初学道的时候。少缘有什么好处?一个人待着很清净,言语也少、妄想也少,跟别人一待不是贪就是嗔,或者散乱放逸。《论语》也说:“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仲敦巴尊者说:“下者跟上者共住,只能成为中等,而上者跟下者交友,很快就沦为下流。”。

当然,这里不是说绝对不交朋友,不是这样讲。《普贤行愿》说:一切同见同行的道友生生世世不分离。只是世上少有这样的朋友。如果你说:我在佛教里交友。那你要扪心自问,不必粉饰:在佛教里,你跟交情好的人在一起时,是不是在谈论世间法?是不是在一起吃喝、娱乐?如果彼此只是在修行上策励,像舍利子和目键连那样当然可以,但他们在修持时也还各是各的。毕竟自己的生死自己了,除了要听讲授,或者彼此交流心得、互相策励、解除疑问等时需要,此外待在一起有什么必要呢?

所以要知道,独处无友是快乐的。少一分事就多一分修,少一分乱就多一分静,这个马上就能体会。如果平时交往不多,心就容易住在法上,交往一多就修不了。比如下午刚坐下来看书,三点钟来一个人,没走多久五点又来一个人,他刚一走又来个电话,又聊半天,之后QQ上又来新消息,又要做什么琐事等等,像这样就不用修了。

人身是很宝贵的资源,不能浪费。一个修行的状态是非常难得的,不要遭到破坏;一个清净的生
活是很重要的,不要受到染污,这就是独处的必要。独处时心自然在静定中,能够发展很多。我们连环境都要选择静处,当然朋友也要选择清净的。生活都是这样,不然为什么说要居住兰若呢?兰若就是远离喧嚣。心散在杂染缘上是轮回的根本,所以必须得切断。如果我们少缘,能够长期精进,几天就胜过在多缘中几年的收获。为什么不要住在城市?为什么不能跟俗人多打交道?就是因为染缘太多,牵扯太多,然后就分心了。听一件事就落一个种子,不必说染污的事,就连有人跟你说一些法道以外的事,你要是没有菩萨的道力,还非要冒充的话,心马上就乱了。
有人说:这不是自私吗?不是自私。就像树要扎根一样,为了更大、更彻底、更有效地利益众生,首先必须自己修持。多少人冒充菩萨,一进红尘,居士一围绕,世俗的缘一多,道业就败坏了。而唐朝的大禅师们几十年住山,结果得到很大的成就。人的时间、心力等毕竟有限,所以一开始需要在密闭的环境里不受干扰,让他逐渐地扎根生长。

有人说:既然有光,就要向外发射。但是,你一把罩子拿掉,灯光很快就被吹灭了,因为境风太强,自己的烦恼种也特别强,一不把持就乱了。就像晋美朗巴尊者在传记里说的那样,他选择闭关,而且在关房处不见很多人,因为一旦见了人,烦恼会压不住的。

我们交友要特别注意,任何人身上都有无数的业缘、烦恼、分别等等。为什么不能随便跟人接触?就是因为他不能让你增上。他有很多邪想、邪分别、邪执著等等,你的心会被牵扯过去。就像拔河一样,不是你拔他,就是他拔你,好的影响没有,坏的影响一大堆。他有很多需要,你是付出还是不付出呢?如果你付出很多,结果会发现人很自私,对他付出得再多,也没见有什么回报。他饿了就来你这儿吃一顿,不是他有道心,像过去的比丘那样乞食,他是懒,懒得做饭。或者他无聊了,觉得日子过得烦闷,在你这儿消遣一下,天南海北谈一谈就比较舒心。谁会说一句策励你的话?我看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彼此都是虚情假意,互相利用利用,做自己消遣的工具。世间都是酒肉朋友,有酒肉算朋友,没酒肉不算朋友,酒足饭饱闲着没事来谈禅。所以这个对我们没有好处,你的心一旦牵在上面就没办法修道。

我们总的还是要看到一个原则,看透此世现相只是个假影,目前来的这个人也是个假影,而且比
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还要复杂无数倍,因为他有心识进来了。如果养一点兰花、菊花等等,看着心还比较清净,但如果养个人,你会发现还不如养个动物。两个人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不发生摩擦才怪,各有各的心,烦恼一大堆,也不是修行的圣人。之后你的不满意会非常的多。如果你已经无我了,就是照顾他、呵护他,就像世尊说:“为了让你生一个善根,我等你一亿年都可以”。

但你的情况不是,你没有菩提心,也没有真正的大乘愿力,连一点点修行都没有,谈这些大话干什么?不必谈。要知道,凡夫的心每付出一点,就会看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的心不回报,你就会觉得不满意。所以你付出得越多,最后抱怨得就越多,你的嗔心会变得非常大。这样交友的结果就是心里增加了很多的牵扯。

如果一人独处,无友,就很清净快乐。比如有些老人不和子女住,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一个人待着身心安静得很。有人说:那是我的儿女啊,我一定要呵护。然后这个月在小儿子家,结果搞得一堆烦恼,待不住了就到大儿子家,也还是烦恼一大堆。为什么呢?他边付出边生气,边生气又要边付出。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你不懂得此世现相都是诳如梦的事,友伴等也不例外,他不会按你想象的那样来显现。而且交到的全是染缘,对修道没有利益。

对于“独处无友”,还要做现代的诠释。现在手机上非常乱,里面有无数的信息,都是引发散乱的因素。过去只是买个碗等等放在那里,没什么关系,但现在买个手机,就等于交了一个友,这就很麻烦,它的拖累比人还要厉害。因为上面有无数的信息,天天在招唤你,使得你的手、心都没办法停,这样是不是完全散坏了道业?所以我看,现在的手机可能比美人的诱惑性还要大,美人偶尔见两眼时心会飘,但只要待在屋里不见就没事了,而手机里有无数的美人。现在的手机网络已经4G了,这样发展下去非常危险。虽然待在家里,但只要有一个手机,在上面干什么谁也管不着。他会用手机干什么呢?无非是顺着对轮回贪染的习性,不断地接收轮回的所缘境,没有什么高尚性。真正把每个人的心掏出来看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看现在有的人连交朋友都困难。这是一个很可怜的时代,人的心已经很冷漠了,连小的情都发不出来,更不必说大情。他交的友就是手机、网络,这是他心里最重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独处的快乐。譬如原先缘很多,现在减缘、省缘,就是修心的妙诀。而且口里话要少、手上钱要少、心里想法要少,再加一个外缘要少,这才是真正地安住静处。否则,你说自己在什么圣地,不算数的,现在人买张机票很快就到了,连旅游团都开进来了。所以,不是以人在不在圣地为主,而是看你口里话少吗?手上钱少吗?心里想的少吗?外缘少吗?如果这几个做到了,那是真正安住静处,是离世者,是一心安住于道的人。如果口里话也多、心里想法也多、手上钱也多、外面的攀缘也多、物质受用多、世间的想法多、谈论的话题多等等,那我问你一句话:你跟俗人有什么差别?你无非是在佛门里安逸一点,仗着宿世的福报,不用工作天天坐享其成,其他没什么更高尚的。更高尚的是一心献身于法,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此外都是粉饰的修道人。外面可以表现很好,但把里面的心掏出来就不敢了。

对于此世现相生了厌患心以后,自己要做一个决定:独处无友是快乐的,之后在门前挂一张牌子:“不会客”,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做一个清修的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