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多闻诸圣弟子:‘汝等今者应如是学,诸有过去、未来、现在眼所识色,此中都无常性、恒性,广说乃至无颠倒性,出世圣谛,皆是虚伪妄失之法’。
—《顺正理论》
于此大乘有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
—《辩中边论》
闻义无厌者,若不多闻则无教化众生方便智。
—《摄大乘论释论》
多闻增知识,知识增智慧,
由智见真谛,谛使人美善。
—《长老偈.长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时,也要广学而博闻,
闻慧有益于来世,布施亦无如是益。
—《格言宝藏论》
不修学无以成,不折我无以学,不择师无以法,不习诵无以记。
—《缁门警训》
若凡、若圣广诵众经,持佛语,
诸经师等名多闻众,尊者庆喜之学徒也。
—《异部宗翰论述记》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
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
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
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
时时闻于未闻。
—沩山灵祐
不调饮食,则病患此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尽管多听闻,却于正法极匮乏;
此乃未将诸佛典,转为教导之过错。
—经续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六祖坛经.忏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