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心如野马:转化烦恼的修心七要】切喀瓦仁波切格西

31.不犯恶口

 你想借着诽谤来归咎他人。不管你裹着的糖衣和冰淇淋有多么赏心悦目,你心底还是想把别人压下去、想报复他们。诽谤他人,是基于炫耀自己的美德。你认为,你的美德只有在他人矮一截、美德不如你时,才得以彰显。在研读佛法和实际修持上,他都会发生这种情形。你因为修行功夫较好而说:「某人修止的功夫不如我。」或「某人知道的佛学名相比我少。」根本上,这些都是在说:「那个人很笨,我比他优秀。」我认为这句口诀非常直接。



 32.不伺机报复

 直接从藏文翻译这句口诀,就是「不埋伏」,亦即不等待某人跌倒好攻击他。你正等着那个人落入你期望的陷阱或问题,你要他们碰到那种不幸,而且希望那zai 难的发生能让你发动攻击。

 如果你和某人意见不合,你通常不会立刻攻击他,因为你不想处于弱势;反之,你等着他溃败,然后攻击他。有时候,你假装是他的顾问,并且在那种伪装下攻击他,指出他是如何悲惨。你会说:「我一直在等着要跟你说,现在你一败涂地,我要藉这机会跟你说你的状况不是很好,我的情况比你好多了。」那是一种投机主义,是土匪的做法,也就是伺机报复的意思,这种情况相当常见。



33.不暗里伤人

  不要把你不满、痛苦和悲惨的感觉归咎他人,也不要耍权力。不管你拥有什么权力:家庭权力、文学权力或政治权力,都不要施加于他人。

 这句口诀的意思,同时是不要羞辱他人。整个菩萨心的重点,是鼓舞他人继续在道上修行。你希望在修行道上的进展远快于他人,可以有各种互动方式。你有方法延迟他人修行脚步,以便遥遥领先。但是在这句口诀中,你不这么做,而是反方向来修——你跟随其后。



 34.不推诿卸责

  「那不是我的错,那全是你的错,那总是你的错。」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有问题。一个人必须亲身地、诚实地和眞诚地想想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你」引发事情,就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因为你存在,问题也会存在。我们不要转移那个重担到他人之上。

 这就像公牛有能力负重,母牛比较没办法。因此,这句口诀的重点是你不把自己的重担移到较弱的人身上。把公牛的重担移到母牛上,意思是任何事都不想独自处理。你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你把它们丢给秘书、朋友或任何你可以使唤的人。在英文中,我们说这是「推卸责任」。那么做不好,因为我们理当减少混乱和整个娑婆世界的重担。我们理当减少行政问题,并且试着解决事情。我们可以请他人当助手,但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们。所以不要把公牛的重担移到母牛上,也就是别推诿卸责。



 35.不争先邀名

 当行者开始培养对法的了解和体会时,有时候会落入一种赛马的心态。他们相互比赛:谁能了解大手印的最高意义、密续的最大意义、胜义菩提心的最高概念,或是谁已经了解任何深密的教法。这种行者在意的,是谁能把大礼拜做得比较快,谁打坐得比较好,谁吃得比较好,谁能把这个和那个做得比较好。他们总是想和他赛跑。但如果纯粹把修行当成赛跑,我们就有问题了。修行已经变成游戏,而不是实际的修持,而且行者心中没有善念和温柔的种子。因此,你不应该把修行当成是领先其它同修的方法。这句口诀的重点,是不要想借着修行来得到名声、荣誉或殊荣。



 36.不另有所图

 另有所图的意思:「因为认为你无论如何都会得到最好的,所以你也可以自愿承担最糟的,那是很不光明的想法。」你在跟老师、学生打交道,或处理生活情境时,你都可以另有所图。你可以假装一片善意、总是接受责备,而你始终都明白你会得到最好的。我认为这句口诀相当直接。

 另有所图是一种修行的唯物主义。你暗藏的动机是永远利益自己。例如:为了得到好果报,你可能会暂时为某事接受责备,或是你非常精进地修施受法,以便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或想保护自己免于生病。这句口诀的修法,是放掉那种从修行中寻找个人利益的心态,不管是立即或长远的好果报。



37.调伏身心

  这句口诀,是指一般人容易执着痛苦,并且一生抱怨个不停。我们不应该把原本令人喜悦的事情变成痛苦。

  这时,你可能在驯伏自我方面已经达到某种程度了。你可能已经修成自他交换的施受法,并且感受到眞实的成就。但同时,你因为这一切而变得非常自大,使你的成就开始变成恶念,因为你认为可以卖弄一番。如此一来,法就变成了非法。

  虽然你的成就可能是如法的,而且你也确实有很好的体验,但如果你认为那是证明自己和建立自我的方式,就不是很好了。



38.勿贪筑己乐

  这句口诀相当直接:「你希望他人受苦,好让你从中获利。」这里有个非常简单的比喻:「如果僧团中有一僧人往生,你可能会继承他的蒲团,或如果你是金刚乘行者,你可能会继承他的金刚铃和杵。」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情况来阐述这个逻辑,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虽然某人遭遇不幸可能会使我们得利,但我们不应该如此期望,或想因而得到什么。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快乐是假的,而且最终只会导致沮丧。



第7要  恒守修心教法

[第七要和下座后的修持]

   修心准则的要旨,是如何在每日生活中继续前进。这个主题探讨如何待人处世,以及下座后如何落实修行。



39.众善奉行 

  这是指永远对他人有温柔心和帮助的意愿,那是菩萨戒的根本。不管你在做什么,坐、行、食、飮或甚至睡眠,你都应该一直采取利益所有众生的心态。



40.诸恶莫作

当你正处于逆境时,如:重病、恶名、打官司、经济或家庭危机、烦恼增加或抗拒修行时,你应该为同受此苦的所有众生培养悲心,而且应该发愿修施受法来承担他们的痛苦。

  我们的一切错误都需要改正,一切恶缘都需要克服。每当我们否定修行或不想再修行等逆境或问题发生时,就要克服它们。换言之,如果你碰到顺境时就修行得好,但你碰到逆境时就把修行忘得一乾二净,那是不对的;反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你都要继续修行。



   诸恶莫作的意思,是用力踩烦恼。每当你不想修行时,就用力压制它,然后修行。每当有任何让你不想修行的逆境发生时,就用力踩它。在这句口诀中,你刻意地、立即地、非常猛烈地压制烦恼。



41.日夜思过

  这句口诀的重点,是以二重菩提心来开始和结束一天。一早起来,你应该要记起菩提心,决心忆持不忘;在一天结束时,你应该检视你做了什么。如果你没忘了二重菩提心,就应该欢喜,并且发誓明天也要决心忆持不忘;如果你忘记了菩提心,就应该发誓明天要再次生起。

   这句口诀非常简单,指的是你生命被两个誓愿包围住:以他人为重要修持二重菩提心。你早上起来,亦即一醒来,要开始一天的活动时,答应自己要修持二重菩提心,并且要对待自己和他人温柔。你答应不归咎世界和其它众生,并且承受他们的痛苦。当你睡眠时,也要这么做。如此一来,你的睡眠和隔天都会受到那个誓愿的影响。这句口诀相当有效。



42.贫富不移

  不管面临的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碰到什么情况,你都不应该动摇,要持续安忍和修行。不管你是处于极乐还是极苦之中,都应该安忍。你应该视极苦为过去业力的果报,所以不需要悔恨。反之,你只应该试着净除业障。极乐也是过去业力的果报,所以没有理由沉溺其中。你应该把任何财富用来布施做善事,并且决心以个人的权威和势力来行善。

  当学生碰到干扰或问题时,常失去观照能力,并且试图在法上寻找代罪羔羊。例如他们因为自己的修行功夫不好而生起各种借口:「修法的环境不对、同参道友不:对、道场的组织不对,各种抱怨开始出现。」他们甚至再度躲入不如法的圈子中,回到他们受肯定之处。这句口诀的意思是要修和持,所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你仍安住在法上。重点是要安忍,要慢慢来,也要忍耐。



43.持守二戒

  你应该持守你所受的戒,特别是皈依戒和菩萨戒。你应维持正信佛教徒遵守的正命,此外,还要修持殊胜的修心法门。修心法门,应该成为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密续行者来说,这句口诀的意思是在此生和来世,你都应该持守三乘戒律,包括共三昧耶(一切法门)和别三昧耶(修心)。你应永远持守那个誓约,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44.断除三难

  这三个困难跟我们如何对治烦恼有关。第一难是明白在哪个情况下我们被自己的情绪烦恼给耍了。你必须观看、了解那个诡计,这很难做到。第二难是驱散或净除我们的情绪。第三难是砍断情绪的相续。换言之,刚开始要认出你的烦恼是很困难的;之后,要制服它们很困难;第三,要切穿它们也非常困难。那就是三难。

  当烦恼生起时,你必须先认出它是烦恼。之后,你必须应用技巧或对治法来制服它。因为烦恼基本上是由自私、过于重视自己而来,所以对治法是你必须切穿自我。最后,你必须决心不跟随烦恼,或不被它所吸引。这就是立断烦恼的意思。

  这里总共有六类。三个困难:(一)难觉烦恼;(二)难制烦恼;(三)难断烦恼。

   你应该:一、认出烦恼;二、试图制伏烦恼;三、发誓永远不再创造烦恼。

  烦恼时,要生起菩萨心或任何菩萨大愿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口诀说在三难中修行。但如果你愿意练习修心法门,你的心就会完全受到训练,并且熏习菩萨的思维方式。修心的西藏文是「lojong」,事实上,它的字面意思是「熏习」:「lo」是心的意思,「jong」是清除或训练的意思。重点是要熏习自己,你才不会忘失那盘石似的本性、佛性、菩提心或如来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45.良师、身心如法、因缘俱足

  「因」,是指促使你成为如法行者或菩萨的原因,共有三项:(一)遇良师;(二)身和心如法修持;(三)俱足修法的食住。你应试着维持那三个情况,并且欢喜自己有如此机缘。

   取第一主因是明白好上师的必要性,因为他确实让你进入状况。

   取第二主因是明白自心应该驯伏。例如:你的心可能投入一场商业交易、教学计划、著书计划,或为自以为的重大经验,你可能有各种生涯规划。那在姜贡康着大师论释修心口诀的时代并非那么显著,但是今日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你可能以为变成伟大的佛教徒、大菩萨、大作家、名娼妓或是一级棒的推销员,就可以获得大丰收。但是那种心态、企图心,并没有那么好。反之,你必须到达你的心说出「我想全心修行」的程度。

   到第三主因是明白修法是可能的,因为你有顺缘,你对你的生命一直采取开放的心态,并且已经拥有某种经济能力。你衣、食、住无缺,并且能够支持你修行。

   因此,你应该修到这三个主因:一、亲近良师;二、修心;三、建立修行的经济基础。



 46.恒守修心教法

   第一要务是不退失对善知识的恭敬心,你对善知识尊敬、奉献和感恩的心都不应该减少;第二是不退失对修心法门的欢喜心,你对于得到如此教法的感恩不应该减少;第三是不该退失你持守的大小乘戒律,你的持守不应该减少。

  这句口诀是严谨的。修持大乘法门时,提起基本力量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只是自由自在、什么都不管的人,我们的心态也是有基本力量、基本能量的。



 47.身、口、意三门时时行善

   你应该全心且完整地修持心法门。你的身、口、意都应该不舍离修心法门。



48.没有分别心

  修心法门包括每个人和每件事。重点是在修持时,要彻底、无分别,完全不排除任何生起的念头。



 49.对敌人修慈悲心

   永远要修行最困难的事。如果你不立刻开始,困境一生起就很难克服它了。



 50.不但求顺境

   虽然外缘可能千差万别,但你的修持不应该依赖顺缘。不管你是生病还是健康、有钱或是贫穷、名声远播或是恶名昭彰,你都应该修心。方法很简单:「顺境呼出去,逆境吸进来。」



 51.今生如实修行

 这句是指今生。你已浪费了许多前世,并且来世可能没有机会修行。但是现在,你听闻过佛法,你要修行。因此,你应该修持要点,不再浪费更多时间。

 要点有三:一、他人的利益重于自己;二、修持上师所传之法重于研究;三、修持菩提心重于任何其它法门。



 52.勿顚倒梦想

  修行时,你可能会有六种曲解或顚倒:忍顚倒、欲顚倒、乐顚倒、悲顚倒、首务顚倒和喜顚倒。对生活的一切皆能忍受,却不能安忍在修法上,就是忍顚倒;培养对世间乐和财富的欲望,却不增长善法欲,是欲顚倒;因财富和娱乐而高兴,却不因为修心佛法而快乐,就是乐顚倒;悲悯为了修法而饱受艰苦的人,却对作恶者漠不关心和不生悲心,就是悲顚倒;因为自利之心,勤做利己之事却不修法,是首务顚倒;当敌人受苦时你幸灾乐祸,却不因善行和解脱生死而法喜充满,是喜顚倒。你应完全停止这六种顚倒。



 53.坚固不动摇

  你不应该动摇精勤修行的心。如果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不会对法生起确信之心。因此,不要想太多,一心专注于修心法门就好。

54.应全心修持

  全心信任你自己和你的修法。就只是修持修心法门,一心不乱。

55.观察烦恼本身,直到根除

  观察自心就好。只要观和察,就会解脱烦恼和我执,然后你就可以修心了。



 56.莫自怨自怜

 不要为自己感到难过。如果他人成功或继承一百万,不要浪费时间打负面的妄想,因为那不是你。



 57.行随喜赞叹

  如果他人得到赞美而你没有,不要嫉妒。

58.不轻易表现喜怒

  朋友成功了,不要轻易露出嫉妒的样子。如果熟人的新领带或新衣是你喜欢的,不可以任性地在他面前指出东西的缺点,如果说:「那是很好看没错,但上面有个污点。」那只会惹毛他,而且对于他或你的修行都没有帮助。



 59.不求他人赞赏

 不要期待他人夸赞你或向你举杯敬酒,不要指望自己的善行或道行得到称赞。

结颂

五浊恶世现起时,此法转彼为觉道。口传教授甘露华,金洲大师所传承。

往昔修业已唤醒,至诚之心驱使我,不顾灾苦与诽谤,受得伏我执口传,即使今死亦无悔。



 (这两首偈颂,是《修心七要根本法本》的作者切喀瓦格西所作的结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词汇表



alaya 阿赖耶:无分别的根本心地。

alaya-vijnana 阿赖耶识:从阿赖耶基础地生起的第八阿赖耶识,是分别或二元的微细种子开始发芽的地方。因此,它是轮回的根源。

amrita 甘露:用在金刚乘修法中的甘露水。更广泛的意思是心灵甘露。也指教法的甚深菁华。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菩萨。

bardo 中阴:一般用来指死后和生前的中间状态。

basic goodness 本善:最基本心的无条件良善。阿赖耶的本善。

bodhi 菩提或觉醒:菩提道是从无明中觉醒的方法。

bodhichitta 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悲智双运,是觉心的本质。世俗菩提心是瞥见胜义菩提心而生起的温柔心,启发一个人为了利他而修行。

bodhisattva 菩萨或觉有情:菩萨已经完全克服无明,并且奉献生命和所有行动,以觉悟或解脱一切有情众生。

bodhisattva path 菩萨道:大乘的另一名相。

bodhisattva vow 菩萨戒:一个人受菩萨戒,以显示自己的愿菩提心,以及奉献生命利他的行菩提心。

buddhadharma 佛法:见「法」。

dark ages (five) 五浊恶世:分别是(1)劫浊:当寿命变短时。(2)见浊:破坏佛法的邪见增盛时。(3)烦恼浊:当烦恼变得更坚固时。(4)众生浊:当众生变得无法驯伏和难以转信佛法时。(5)命浊:世界变得充满疾病、饥荒和战争时。

dharma 法:(1)教法或眞理,特别指佛法。(2)一切现象。

dharmakaya 法身:无边开放的本心,无所住的智慧。也见「身」。

dharmapala 护法:惊醒迷误行者的当头棒喝。护法代表基本的觉知,把迷误的行者带回修法上。

Don 魔:似乎从自身之外突击的烦恼。

dorje 金刚杵:象征方便法或阳性的法器,在密法中与象征智能或阴性的金刚铃一同使用。铃杵一起,是象征不可分离的阴和阳,或方便和智慧。

Gampopa 冈波巴:(一○七九~一一五三):噶举派的第五位主要传承持有者,密勒日巴瑜伽师的首要弟子。冈波巴结合阿底峡的噶当教法,以及源自印度大师谛洛巴和那若巴的大手印传统。

Geluk 格鲁派:西藏佛教四大派之一,又名改革派,注重研究和分析。

hinayana 小乘:西藏佛教三乘的第一乘。小乘的焦点,是以驯伏自心和不害他人来达到个人的解脱。它是修行道上的根本起点。

Jamgon Kongtru of Seehen 彻辰的蒋贡康楚(一九○一?~一九六○):创巴仁波切的根本上师,蒋贡康楚大师的五个转世之一。创巴仁波切说他:「身材魁梧,笑口常开,友善,对人不分阶级,宽宏大量,非常幽默和善解人意;他对别人的痛苦烦恼常怀慈悲。」

Jamg?n Kongtrül the Great 蒋贡康楚大师(一八一三~一八九九):十九世纪西藏的主要上师之一,论释修心口诀而着《迈向开悟的基础道》。他是「利美」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试图劝阻宗派主义,并且鼓励禅修和佛法在每日生活中的应用。

jinpa 布施:属于六波罗密。

Kadam 噶当派:噶当派由仲敦巴创立,他是十一世纪来到西藏的阿底峡的主要弟子。噶当教法注重出家戒律和菩提心与悲心的修持。

Kagyu噶举派:西藏佛教四大派之一。噶举派也称为「实修派」,因为它注重禅修。

kalyanamitra 善知识或善友:对于自己的老师,小乘行者视为长者,大乘行者视为善知识或善友,金刚乘行者视为金刚上师。

karma 业或行动:业力的陷阱是说基于我执的行动,会使我们陷入无止尽的因果链中,要逃离只会越来越困难。

karuna 悲心。

kaya 身:修心法本所指的四身,是觉知的四个面向。法身是开放的感觉;化身是清明;报身是前面两者间的连结;自性身是对全部的整体经验。

klesha 心毒或烦恼:五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和嫉妒。

lojong 修心:尤其是指噶当口诀列出的菩提心生起要点。

lord of speech 语王:唯物三王(身王、语王、意王)之一,或是用尽自己的身、心、灵经验来进一步膨胀自我的方法。

mahakala 大黑天:愤怒的护法。他们的图像呈黑色和愤怒相。

mahamudra 大手印:字面意思是「大印」。噶举派的主要禅修传承,指心亦有亦空的明觉本性。

mahayana 大乘:强调诸法皆空、慈悲、众生皆有佛性。大乘以菩萨为理想,所以我们也经常指大乘为菩萨道。

maitri 慈心或友善:慈悲合用时,「慈」指跟自己做朋友的过程,藉以对别人生起悲心。

maitri bhavana 慈心观:亦名施受法。金刚界中心每个月皆为病人修此法。

Manjushri 文殊师利菩萨:智能和知识的菩萨,其图像为一手持经书,一手持智慧剑。

Marpa 玛尔巴(一○一二~一○九七):第三位伟大的噶举传承持有者,也是那若巴的主要弟子,又称玛尔巴大译师。他是噶举传承中的第一位西藏人,并且把许多重要的教法从印度介绍到西藏。

Milarepa 密勒日巴(一○四○~一一二三):西藏最著名的诗人和典型的游方瑜珈行者。密勒日巴又称「棉衣密勒」,他是玛尔巴的主要弟子,也是噶举派的第四位主要传承持有者。

mother sentient beings 如母众生:传统上,佛一切有情众生都曾经当过我们的母亲。

nirmanakaya 化身:以色身,尤其是化成人身,来传达觉醒的心。也见「身」。

nyingje 悲心:字面意思是「高尚的心」。梵文karuna的藏文翻译。

pak-yang 无忧放松的心:正面的素朴。信任本善。

paramita 波罗密:字面上是「到彼岸」。菩萨的根本行。六波罗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波罗密也是称为「超越的行为」,因为它们是不二的、不是基于我执的。因此,它们超越业力的纠缠。

prajna 般若智慧:「超越的智慧」,为第六个波罗密。智慧是菩萨行的眼睛,另外五个波罗是四肢。

sadhana 仪轨文和附带的修法:从非常简单的到比较复杂的都有。它以禅修来收摄意,以手印来收摄身,以持咒来收摄语。

samaya 三昧耶戒或誓约:金刚乘的誓约,学生因而能圆满持戒、恭敬老师和开启佛性。

sambhogakaya 报身:连结法身和化身的慈悲与沟通环境。也见「身」。

sampannakrama 圆满次第:密法的两个次第之一。把生起次第从有化空之后,行者无造作地安住在无相的圆满资第。

samsara 轮回:由无明而生,特征是苦。

sangha 佛、法、僧三个皈依对象的第三个。狭义而言,僧是指出家人。就大乘而言,僧是指全体修行者,僧俗二众皆是。

self-liberate 自解脱:自己解脱、当场解脱。口诀「以空性超越妄想」的意思,是空性也不执着。

Shambhala 香巴拉:创巴仁波切说:「香巴拉教法是宗见,是人类有基本智慧,能够帮助解决世界的问题。这种智慧不属于任何一个文化或宗教,也不是光从西方或东方而来的,是历史上存在于许多文化中的人类勇士道传统。」

shamatha 止禅或正念禅:佛教大部分宗派共有的基本禅修方式,目的在降伏自心。

shravakayana 声闻乘:基要旨是以听闻佛法和得到四圣谛与万法皆是虚妄的智慧,来证得个人的解脱。声闻乘可以等于小乘。

shunyata 空性:完全开放和无限清明的心。

sugatagarbha 本觉:不要摧毁的基本觉性、佛性,类似如来藏。见「如来藏」。

Suvarnadvipa (sage of Suvarnadvipa) 金洲大师:阿底峡的老师法称住在苏门达腊岛上,其梵文为「Suvarnadvipa」,意思是「金洲」。因此,人称他为金洲大师。西藏人称他为「Serlingpa」,意思是「金洲来的人」。

svabhavikakaya 自性身:全景式的整体经验,三身的全体。也见「身」。

tantra 密续:「金刚乘」的同义字,西藏佛教三乘的第三个。「密续」的意思是相续,并且指金刚乘的根本法本和上面描述的禅修系统。

tathagatagarbha 如来藏:佛性,一切众生的觉性。「如来」是佛陀的别外,「藏」的意思是「胎」或「本质」。

tonglen 施受法:用来反转我执和生起菩提心的法门。

utpattikrama 生起次第:密法的两个次第之一。行者观想某个密续圣尊,来唤起觉心。

vajrayana 金刚乘:「不可摧毁的乘或道」。西藏佛教三乘的第三个。

vidyadhara 持明:「疯狂智慧的的持有者」。若是大写的「V」,就是对丘扬创巴仁波切的尊称。

vipashyana 观禅:止和观,是多数佛教宗派共有两种主要禅修方式。

yana 乘:教观的体系,指佛法道上的某个阶段。主要提三乘为小乘、大乘和金刚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