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布施波罗蜜多之差别。颂曰:
施者受者施物空 施名出世波罗蜜
为了显示布施波罗蜜多的差别,颂中说:在布施时,施者、受者、施物三轮体空,这种布施叫做出世波罗蜜多。
彼岸,谓生死大海之彼岸,即尽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佛果。到达彼岸,名到彼岸。声明云:“若有后句不应减去。”由此,未减业声故成密字,或是枳颗答罗等摄故留摩字尾音。此是别说慧摄持者,由布施等与波罗蜜多相同亦名波罗蜜多。由回向差别,亦定能到彼岸,故布施亦得波罗蜜多之名。下说之持戒等,应知亦尔。此名波罗蜜多之布施,若于施者受者施物皆无可得,《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名出世波罗蜜多。以不可得即出世间故,有所得者世俗谛摄即世间性故,未得菩萨地者不能了此义。
“彼岸”,指生死大海的彼岸,也就是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佛果。到达了佛果彼岸叫做“到彼岸”。这里特别说到,以智慧摄持的波罗蜜多,称为出世波罗蜜多,这是与一般世间波罗蜜多对比而言的。由于布施持戒等跟波罗蜜多相同,也称为波罗蜜多。由菩提心将布施等回向于无上菩提这种差别,也一定能到达彼岸,因此这一类布施也得到了波罗蜜多的名称。下文说的持戒等,要知道也是如此。这种称为波罗蜜多的布施,如果对于施者、受者、施物三轮都了知为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称之为出世波罗蜜多。因为不可得就超出世间的缘故,凡是有所得都属于世俗谛,是世间法体性的缘故,没有得到圣者菩萨地的人不能了达这种空义。
复次颂曰:
由于三轮生执著 名世间波罗蜜多
即前布施若于三轮有所得者说名世间波罗蜜多。
前面说的布施,如果对于施者、受者、施物三轮有所得,就叫做世间波罗蜜多。
在波罗蜜多中区分了世间和出世两种,于三轮有所得叫做“世间波罗蜜多”,于三轮无所得叫做“出世波罗蜜多”。
今以智慧差别,宣说极喜地之胜妙功德。
颂曰:
极喜犹如水晶月 安住佛子意空中
所依光明获端严 破诸重暗得尊胜
这里以无漏慧的差别,宣说极喜地的胜妙功德。
颂中说:极喜地犹如水晶月轮,这有三个意义:
一、住高胜处:“安住佛子意空中。”如上所说的诸种初地功德,都安住在已得彼功德的初地菩萨意的虚空当中。也就是住胜道里,就像月轮住在虚空中那样。因为初地是菩萨意中的一分,所以说住在彼意中,就像眼睛住在头部那样。“地”,指无漏智慧,最初极喜地的智慧安住在佛子的意当中,就像水晶月住在空中一样。这就是初地的无漏慧,它是菩萨意中的一分。
二、令所依端严:“所依光明获端严。”初地的胜意心,能使所依的意具足智慧光明而获得端严,如同月轮能使所依的虚空皎洁庄严那样。
三、能胜违品:“破诸重暗得尊胜。”初地能够胜出自己所对治品的见所断障碍,如同月轮能破除一切重暗那样。
极喜言是说此地名。尊胜谓胜一切违品而住。此以智慧为性,安往于佛子之意中,故其居处高显。极欢喜地,前说破除一切重暗,尊胜而住。以喻明此义,犹如水晶月。
“极喜”二字是说此地的名称。“尊胜”,指初地的智慧能胜伏它所对治的一切违品而安住。此初地是以无漏智慧为体性,它安住在佛子的意当中,因此它住在一种高胜的地位。极欢喜地,前面所说的破除一切萨迦耶见、疑、戒禁取见三种结等,所以尊胜而住。以比喻来显明这个意义,说到如水晶月。
第二菩提心离垢地
已说第一菩提心,今说第二。
颂曰:
彼戒圆满德净故 梦中亦离犯戒垢
以上宣说了第一胜义菩提心,现在当说第二胜义菩提心。
入第二地时的波罗蜜多增胜之相如何呢?颂中说:二地菩萨的戒德已达圆满清净的缘故,即使在梦中也远离了一切犯戒的垢染。
诸地皆以胜慧为性,今以戒波罗蜜多等能依功德,显示第二菩提心之差别。
诸地都以殊胜的无漏智慧为体性,(它是一切功德的所依,但它本身如空中鸟迹,无相可得,所以无法分判差别,只能由后得出现的功德特征来显示。)现在是以戒波罗蜜多等的能依功德,来显示第二胜义菩提心的差别。
由不忍受烦恼故,不生苦故,灭忧悔火得清凉故,或由是安乐之因,善士所行故,名曰尸罗。
这是解释“尸罗”的涵义。
梵语“尸罗”有多种意义,由于自心不生能导致犯戒的烦恼的缘故;以止息犯戒不生苦恼的缘故;以远离犯戒,灭除忧悔之火,内心得清凉的缘故;或者由守持净戒是安乐之因,为诸善士所行的缘故,而称为“尸罗”。
尸罗的体相如何呢?
此以七能断为相,无贪无嗔正见三法是七能断之发起。故约能断及发起而言戒,即十善业道也。
这里说的尸罗或戒,是以身语的七种能断为相,也就是能断身业的杀、盗、淫,断口业的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作为它的行相。又以无贪、无嗔、正见三法作为七种能断的发起,也就是由于内心没有贪、嗔、不正见,使得身口断除了种种恶业。因此,大体上是从能断和发起而说为戒,它的内涵是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五乘共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要行持。它扩展开来有无数支分。然而真正圆满行持十善业道只有到二地菩萨才完成,达到戒德最极圆满庄严的境地。也就是,身口意守得清清净净,连微细的身口恶业都没有,意中也没有任何不善的动机,这就是戒德庄严的正道之相。
戒圆满,谓戒至极。德净,即清净功德。净字亦通戒,谓戒圆满清净也。由自身功德清净故,戒即最为超胜。彼菩萨由成就如斯戒德故,竟至梦中亦不为犯戒垢所污也。
“戒圆满”,指持戒达到极点,没有任何破损穿缺,犹如圆满皎洁的月轮般散发出光辉,十分庄严。“德净”,指功德极为清净,没有丝毫玷染。“净”字也通戒,指戒圆满清净。由于自身功德清净的缘故,戒就最为超胜,也就是他的戒行超过下面的一切凡夫、声缘、菩萨。二地菩萨已经成就了如是戒德的缘故,竟然达到了连梦中也不被微细的犯戒垢所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