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二别分十类。

  物怪之鬼。物消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消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枭类者。枭为怪鸟。母附土块而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异乎常情。犹附物成形之怪鬼也。咎征者。凶兆也。如二头蛇。白颈鸦等。人见不吉。犹魃鬼现。而有灾也。狐类者。狐好媚人。或现男媚女。现女媚男等。犹魅鬼迷人也。毒类者。蜈蚣百足。蛇虺等类。常怀毒伤人。犹蛊鬼害人也。蛔类者。蛔。食虫也。回转肠腹。坏人身体。犹厉鬼衰败与人也。食类者。虎豹豺狼等。多食生命。犹饿鬼乘饥求食也。服类者。牛马等类。为人服劳。犹餍鬼服人也。应类者。如春燕秋雁及子规等鸟。应时而现。犹魍魉鬼。或隐或显也。休征者。吉兆也。如喜鹊凤麟等。为人报喜。犹役使鬼也。循类者。循。谓依从。如猫狗等。常依从于人。犹是贪党之余习也。以上畜类。高于鬼类一等。即往昔罪业又轻一等也。

  三结明报缘。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业火干枯。谓十习之因心已报尽也。酬其宿债。十习业缘正受其报也。傍为畜生者。畜生身傍行。即不正行为之报也。总言三涂之报。皆由自己从虚幻妄境上作诸恶业。感诸苦果。若从幻境悟达菩提本性。则虚妄业缘。本非自有。如阿难所问。宝莲香之淫业。琉璃王之杀业。善星比丘之妄语业。均是自招。非从天上降来。亦非从地下出生。亦非由他人加与。自作而自受。如是罪业招引。在菩提心中。如浮云凝结在虚空中。虚空本来无云。若经慧风扫荡。则性空清净。罪云消灭矣。

  四示人趣。三。初总标生因。二别分十类。三结明报缘。初二。初酬偿越分。二转报无期。今初。

  复次阿难。从事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畜生生于世间。其苦甚众。或为人所使用。或为人所打骂。或为变卖。或为杀害。虽系前因所感。吾人亦当有所节制。不得以彼无抵抗力。任性逼恼。若彼不服使用。而强为使用。或不当杀。而硬行杀害。此等皆分外越占所酬偿也。在畜生时。口不能言。智蠢力微。虽不能抗人。而含怨于心。转眼为人。能不反征其剩乎。越酬者。若彼宿有愿力。兼有福德。虽负他债。不失人身。酬彼余直。如冤家讹诈。败子破家等。皆反征宿债也。若负债而无福德者。则转为畜生身。照样而还。观此者。可知为人。不但不能以强陵弱。以众暴寡。乃至一切畜生。皆当依理而对待。不可任兴而欺侮。纵彼负我前债。亦当与彼解结为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转报无期。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众生无知。不知因果。妄作妄为。酬还不息。故世尊晓谕阿难。警诫后世曰。当知。或用他人钱财。或役使其气力。皆当有分寸。不可过分使用。如彼宿债酬足。自然停息。不可强取也。若于役使之后。又杀其身命。复食其身肉。如此极量残害。越过债分。转负彼债。如是辗转偿还。经微尘数劫。相食相诛。人死为畜。畜复生人。如车轮旋转。互为上下。无有已时。若欲停止此轮报者。非自入奢摩他[定]不可。以入定者。则知前因后果。或彼当还我。免其所应还。则报可止矣。或自当还彼。当还报时。不生冤恨。而起慈忍之心。则报亦可停矣。或逢佛出世时。佛为明示。宿世因果。使彼此两相谅解。亦可停止轮报。非此二法。辗转酬报。无有止期。停寝。谓止息也。我等皆在轮回酬报之中。今逢佛法。当遵佛嘱。以德报冤。不可以冤报冤也。以冤报冤且不可。若无故与人结冤。则更不可。我人当自慎之。

  二别分十类。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愚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贪物之习。故感顽类。顽者。愚冥无知。任意恶作。不受训诲之人也。好淫之习。故感愚类。愚者。痴愚。不知伦礼之人也。好淫不顾伦礼。故感愚报也。往昔诳惑无知。故感庸报。庸类者。无高尚之志。平常之人也。往昔嗔毒之习。故感很类。很类者。刚暴不纯。强梁无知之人也。怨嫌之习。故感微类。微类者。卑微下贱之人也。轻慢之习。故感柔类。柔类者。柔弱不能振作之人也。诈逼良善。故感劳类。劳类者。服役辛劳。自食其力之人也。枉诱之习。故感文类。文类者。有文无质之使人也。明见之习。故感明类。明类者。鉴貌辨色。趋炎赴势之人也。好讼之习。故感达类。达类者。明达世理。辨是论非之人也。以上十类人伦。本从人道作业。而堕入地狱。渐次上升。业因业缘。悉皆报尽。复成人形。故曰酬足复形。细想人生作业。只在顷刻之间。受苦则不知其劫数。读此经者。心为之寒。作业者。何不之思耶。

  三结明报缘。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是十类人。宿世业债完毕。复还故形。得生人道。考其宿债之由来。则由于无始已来。迷真逐妄。无我计我。妄执己见。排斥他人。以此业计颠倒故。不知物我一体。起诸嗔爱。作诸恶业。辗转酬报。相杀相生。从迷积迷。业习深厚。无能止者。于此尘寰劳苦之中。相杀相生。轮报不穷。以为法尔如然。应该如是。不可停息。所谓常在苦中。恬不知苦。或有为尔脱苦者。反以为不然。有若愚极。不知人事。是故吾佛呼为可怜愍者也。

  五示仙趣。三。初总标生因。二别分十类。三结明后果。今初。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人道为六趣之中心点。可上可下。作 善则升。作恶则降。人道为发生善恶之处。其上其下。皆为消耗善恶之处。所以地狱报尽。还生人道。天宫报尽。亦堕人道。人道为修行适当之处。是故佛常居人道也。复有从人者。谓有从人道而发心修仙者也。言学仙之人。虽非正道。然必须无宿业。不然障碍丛生。如服饵成病。则非仙骨。志不坚固。即业障牵连故。惜此无宿业者。而不依正觉修行。入三摩地。乃别起一种修仙妄念。存想固形。即妄念也。身是集合之法。久必散坏。此辈于散坏之身。而作坚固不坏之想。故曰妄念。学仙之人。意在厌离尘俗。故多游于深山林木之间。人不到处。以人事往来。损精耗神。所作事业。终归无常。以欲坚固身形故。有修仙之举。修仙之法不一。略分十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别分十类。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坚固服饵者。谓以地饵。坚固身形也。地饵。掘取地下草木根实。以为食饵也。藉彼地饵之精。延自身形之寿。久服不息。食道圆成。凡修一切法。贵在恒常。久必有效。若时有时无者。则百无一成。故此十类。修法虽别。不休息则一也。饵得地中之气。服此道成。故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者。以草果木实。坚固身形也。草果木实。得陵空之气。炼治以成药。久服成仙。故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者。以五金五石。炼丹服之。坚固身形也。久服不息。可以转凡体成仙骨。亦可点白石成黄金。是为变化之道圆成。此辈变化身形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者。动以运气调身。止以养精安神。气满精足。曰气精圆成。此辈修行。以自身动止。不藉有相之法。故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者。津液。即口中涎水。以此滋润丹田。久而能令身形坚固。长远不坏。是为润德圆成。仙道有咽津之法。以舌抵上□。津液自生。名为鼓天池。咽玉液。是以名为天行仙。

  坚固精色者。取万物之精华。餐日月之彩色。或取人之精髓。以坚固身形也。久吸精色。不杂渣滓。是为吸粹圆成。粹。谓纯粹。即精华也。此辈吸取精华。不为物质所碍。故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者。咒谓咒诅。仗此咒力。坚固身形也。禁。谓禁止。阻止身形。不参造化。咒禁不息。则术法之道圆成。此辈修行。保全身体。常行术道。不妄作为。故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者。思念顶门。可以出神。思念丹田。可以运气。思念神气。坚固身形也。久远不忘。是为思忆圆成。此辈常以观照工夫。照顾顶门与丹田。是故名为照行仙。

  坚固交遘者。交遘。谓会合也。或谓男女交遘。用女子为鼎器。采阴助阳。坚固身形也。或谓以肾水为坎男。以心火为离女。取坎填离。降火提水。令其交合。以成仙胎。女感男应。遘精成形。是为感应圆成。此辈以遘精为修行。故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者。观此身形。迁变不停。要令此身停止迁变。坚固身形也。悟得变化真理。是为觉悟圆成。此辈拒绝变化。随顺真理。故名绝行仙。

  凡为仙者。皆得五种神通。若未得神通者。虽修仙法。不名为仙。此类仙人。西干中国皆有。中国仙者。如吕洞宾。韩湘子等。西干仙者。如鸠留仙人。瞿昙仙人等。凡物之变坏。人之死亡。皆为客气所侵。客气者。外来之气也。凡一切气。皆可为客气。如在本处则为主。至于他方则为客故。若欲避免此客气者。不外两种方法。一防预坚固。如食物装于罐头。不受外气侵犯。则可常远不坏故。二精纯坚固。如金玉之物。自体纯一不杂。虽处客气之中。而客气无从侵犯。故得永远不坏也。人之长寿不死者。亦不外此两种方法也。凡夫之人。心常杂乱。防预不固。故长变坏也。

  三结明后果。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以上仙类一趣。系由人道中分出。仙即是人。别无生趣。故他经言六趣也。他经言六趣。依生趣而言也。此经言七趣。依修行而言也。故此云。是等皆于人中炼心。所言炼心者。凡夫之心。贪染外境。杂秽不净。如坏铜烂铁。杂污周遍。易于剥蚀。若将此等坏铜烂铁。置于火炉之中。煆炼杂染。成为精纯之金刚。故能永久不坏也。世人若能将心中所有之尘劳妄想。煆炼清净。成为一心。则仙道成矣。此辈虽然炼心。而不修正觉。即不觉此身本非我有。终归坏灭也。别得生理者。虽然不觉此身是假。而于此身中。觉得别有一种生理。所以与常人之生理不同也。寿千万岁。即别得生理之验也。深山海岛。绝于人境。仙人休止于此。免尘劳之扰心也。此避喧趣寂。亦系妄想营谋。未得自然之道。是为不修正觉。不出轮回之验也。不修正定。不得不灭之理。凡所修行。终归于尽。犹如仰箭射空。力尽即堕。故曰报尽还来。散入诸趣。修仙。亦非易事也。报尽还来。唐捐其功。未免可惜。修心者。于法可不慎乎。

  六示天趣。四。初示欲界天。二示色界天。三示无色界天。四总结天趣。初七。初四天。二忉利。三焰摩。四兜率。五变化。六他化。七结界。今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中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诸世间人。已觉人道是苦。不求常住世间。而欲求生天上也。以不能舍妻妾之恩爱故。不能超出欲界。唯于邪淫中。心不流荡放逸。故能超出人间。众生之心。本来清净光明。皆为欲情染污。故下堕浊世。若人能减去一分欲染。即发生一分光明。此人禁绝邪淫故。心生一分澄清蓥洁之光明也。由此净业。引生于四天王天。此天在须弥山腰。邻近于日月。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故名四王天。

  二忉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于己妻房。虽不能禁绝。然淫爱之情。已微薄矣。虽独宿一处。远离爱情。而名净居。犹有与妻合时。故不得一味全净。此人比前不邪淫者。又高一等。故于临命终时。超生于人间之顶。即须弥山顶。忉利。此云三十三。此天四方。各有八天。帝释居中。故名三十三。又名帝释天。即俗说玉皇大帝也。

  三焰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不异前人。去无思忆。离欲进增。于人间世事。动少静多。厌离人世故也。已觉人世无意味故。命终之后。生处于虚空中。离地无障。故曰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下照人间。上照忉利。忉利以上。故照不能及。焰摩天人。自有身光。常照昼夜。大集经云。此天用莲花开合。以明昼夜。须焰摩。此云时分。即以莲花开合。而知时分也。又云。此天受五欲境。而有时分。故名时分。此天依空而住。故又名空居天。以下三天亦然。或云此天依云而住。至色界无云天。方名空居。其实十方虚空。与地无二。各有因缘果报显现不同耳。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世人之心。有塞碍故。结空成色。如得五通者。行于地下。则无碍故。空居天人。心无塞碍故。能依空而住。彼处虚空。犹人处地。果报不同。故居有异耳。

  四兜率。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欲心不起。故能一切时静。或己妻妾。要彼应触者。则不能违戾。戾者。背也。虽应其触。亦了无意味矣。命终上升精微者。地上阴阳气候。最微薄之处也。不接下界。诸人天境。即气候不交接也。佛言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大劫。至坏劫时。有火水风三大灾。令此世界坏散。直至三禅。而不及此天者。盖此天有内院外院之别。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等觉菩萨所居。等觉大士。喜乐俱无。故三灾不及。若云外院。亦有三灾也。兜率陀。或云睹史都。此云知足。谓此天于五欲。皆知足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变化。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中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欲事。虽有千娇百媚之美态。横陈于前。了无意思。故曰味如嚼蜡。总言此人。欲心极淡。故命终生越化地。越化者。谓超过阳阴造化之地也。阴阳不造。无五欲之乐。此天之人。变化五欲而自乐之。故名乐变化天。

  六他化。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之欲心。同行世间婚娶之事。欲境交会时。了然超越欲境之外。如手与物触。无欲思想。命终故超生化无化境。化。谓兜率以下诸造化境也。无化。谓乐变化天无造化境也。以超化故。无五欲之乐。超无化故。自不变化五欲之乐。此天之人。借取他化五欲之乐。为自己之乐。故名他化自在天。

  七结界。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界。

  以上六天。以淫欲轻重而分高下。由具足欲事。乃至欲事全离。然形虽出动。身分不交。而心迹当有交时。由此诸天。皆不起离欲之心。故总名欲界。欲界的欲字。其害甚深。凡入此欲界范围之内者。犹猛兽入于陷□。无复出之日。欲界内所有众生。无不因淫欲而证性命。细入蚊虻。亦解淫欲。乃至无情之草木。亦有公母之不同。若人而能节欲者。可以上生天道。天有六重。由欲之轻重而使然。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谓四王天男女受欲为淫。忉利天男女相交为淫。夜摩天男女相抱为淫。兜率天男女执手为淫。化乐天男女相笑为淫。他化自在天男女相视为淫。天愈高而欲愈轻。我人处于最下之地者。即欲之最重故也。我人欲高生上天者。非轻欲不可。欲出欲界者。非离欲不可。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八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二示色界天。五。初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五结名色界。初四。初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四结名初禅。今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以上六天。诸修心人。但持五戒。修十善。而不修禅定。故曰无有智慧。以持戒故。但能执身不行淫欲。以无定故。不能执心不交。若戒定兼修。则福慧双足矣。以上叙欲界六天。有戒无定。故不能出欲界。下以叙色界。有戒有定。故能若行若坐。想念俱无。所谓不但身不淫欲。心亦不淫欲也。身心俱净。故曰爱染不生。爱染。是欲界之生因。生因断故。不能留于欲界。乃应其净念。而生于梵天。为梵众之俦侣。梵者。净也。离诸爱染。故名梵天。众。谓梵天之民众也。

  二梵辅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由除欲习。而生初禅。于初禅中。更发离欲之心。即离离欲心也。诸律仪。谓五戒之威仪也。爱乐随顺。即不犯戒律。与威仪也。能行净戒威仪。转化他人。是为行梵德。而不知律仪之所以然。以能应时而行梵德故。则生梵辅天。辅。谓辅佐梵王。而行梵德也。持戒于心。谓之戒律。德表于外。谓之威仪。

  三大梵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欲界。身心俱粗而不妙。梵众梵辅。身心虽妙而不圆。惟至梵王。乃能圆妙身心。戒不清净。不名为妙。威仪有缺。不名为圆。威仪不缺。即圆也。清净禁戒。即妙也。加以明悟者。谓明悟戒律威仪之道理。非但能行而已也。行解俱到。威德充满。故能统率梵众。为大梵王。所居之天。名大梵天。

  四结名初禅。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以上三天。渐次增胜。能行禅定。超出欲界。故名胜流。欲界。以五欲为乐。即为一切物所逼恼。此之三天。已离一切五欲之物。故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但禅天之净。乃对染之净。非绝对之净。犹有所偏。故非正修真三摩地。然虽非真净。对世间之染。亦可为清净心耳。诸漏不动。即欲漏不生也。欲念生灭。功德消散。是名为漏。欲念初歇。未能决定不生。忧悬未了。故名初禅。九地之中。名此为定生喜乐地。具觉。观。喜。乐。一心。五支功德。

  二二禅天。四。初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光音天。四结名二禅。今初。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圆满梵行。承接上文。离欲净心而言。净心如水。物欲如风尘。尘沉则水澄。风静则水不动。不动故名寂。无尘故名湛。水离风尘。则本有之静净光明复生。净光初复。故名少光。

  二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尘垢渐伏。光明渐生。前光后光。光光相然。相续不断。光势扩张。照耀无尽。映照于十方世界。净光照处。遍成清净。犹如琉璃。是故此天。名无量光。

  三光音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吸谓收摄也。持乃不失之义。圆光者。圆满光明。上下四方。远近高低。法法头头。无所不至也。如欲界之语言。法法皆可以生语言。言言皆能表示情理。是以言语为教体也。此天以光发音。故以光为教体。光圆故。无音不发。光能表述自己之意志。能发生教化。令他人生清净心。故曰发化清净。欲界之语言。出生无尽。运变不穷。此光如之。故曰应用无尽。欲界以声持音。此天以光持音。音由心现。睹其音。故能知人心中之情节也。此天以光发音。故名光音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