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提升自我的灵性到达圆满(三)






如何提升自我的灵性到达圆满  (第二十七卷)  

2005/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489)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十段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这十句我们昨天学到『为依,为救』,今天从第三句看起,『为归』,也就是「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归」。归是回头。初迴向裡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是「皆令得离诸怖畏故」。这句就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读了之后,感触格外的深刻。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所谓是恐怖的社会,怎样能够化解冲突,远离恐怖,是在目前社会这几年大家谈论的主题,所以我们读这句经文感触就更深了。

归是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要从怖畏回过头来。佛法裡面讲怖畏,比现代人所说的恐怖分子还要恐怖,这个怖畏是讲的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怎样才能离开三途?那你就要知道三途是怎麽来的,大小乘经论裡面佛都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地狱,那太恐怖了,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造种种不善业而感得的。地狱裡面无量的刑罚说不尽,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已经说得很多了,实在讲,只是地狱裡头一个概况而已。为什麽说不尽?众生造的业无量无边,所以业报也就无量无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佛在《十善业道经》裡面教导我们,只要我们不造十恶业,十恶业每一条都是纲领,细说,条条都说不尽。不杀生,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杀害众生,不知道众生的怨恨,这种怨恨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你说这个东西多麽可怕。你欺负人,人会报仇,这一世不能报,来世。

学佛的同学都知道,你们念过《慈悲三昧水忏》,《慈悲三昧水忏》所说的是悟达国师,唐朝时候的事情,他害了一个人面疮,几乎送了命。这个人面疮怎麽个来由?原来是他十世之前杀的一个人,这个人对他的怨恨,十世都在他身边。但是他到第二世就出家了,修行很不错,有护法神保护。接着一世一世,十世持戒精严,没有造恶业,所以十世不失人身,这了不得。十世不失人身,而且十世都出家,都修行,修得不错,第十世的时候做到皇帝的老师,国师,荣耀备至。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他接受之后非常欢喜,傲慢心生起来(傲慢是烦恼,贪瞋痴慢),感觉得自己很荣耀,天下出家人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这个念头一生,护法神离开了,这个冤家找上来了,这就是人面疮,来报仇的。好在他自己十世修行,确实功夫没有白费,感动了一位阿罗汉,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对方把这个因缘说出来,什麽原因来找你,现在蒙迦诺迦尊者调解,他也乐意接受,离开了,他这个人面疮就好了。

所以诸位晓得,那个怨恨生生世世在你周边等着机会,你有福报的时候,他不敢来惹你,你修积功德的时候,一定有善神保佑,他不得其便;可是你一念起了贪瞋痴慢,他就有机会来报复你,你说这个多恐怖。这是人。除了人之外,畜生。畜生都有灵性,你天天杀牠、吃牠,牠甘心情愿供养你吗?如果不甘心、不情愿,你就要想到这个冤仇结下来之后怎麽办?过去生中,这一生,说老实话,从我们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我们都吃肉、都杀生。这一生当中跟这些众生结的冤仇,不想不知道,这一想非常恐怖。这一生当中,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艰难困苦,乃至于病痛,从哪裡来的?就从这裡来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愈想愈恐怖,这还是花报,果报在来世,这怎麽得了!如何能够离开恶道的恐怖?zai 难的恐怖?佛教我们回头,回头是岸。

今天澳洲那边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说在南洋有一个特异功能的人告诉他,正月以后瘟疫就会发生,而且这个瘟疫非常严重。告诉我这个讯息,问我怎样预防?这个事情,我在这一年当中,不只一次,至少有三次有人来跟我说。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警告,说这个瘟疫应当是禽流感,说这个爆发会蔓延到全世界,感染的人数估计在一亿人,死亡率二分之一,很恐怖。可是有讯息告诉我,吃素的人、念佛的人、心地善良的人不会感染。他今天来告诉我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话告诉他。不要恐慌,不要恐怖,想想看自己,要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给我们讲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瘟疫是苦,想到佛经上讲的这句话就有道理,跟我们这些所谓tong 灵的人所说的不谋而合。《十善业道经》告诉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就能够避免。

在中国古老医学上的经验有这麽一句话,冬瘟,这瘟疫发生在冬天,如果在冬天这个瘟疫时间不长,到春天没有了,这个瘟疫不严重;如果冬天这个瘟疫绵延到春天,接着春天,这就很严重了。这种情形并不多,但是今年是很有可能冬瘟接着春瘟,严重的瘟疫。我们从佛的经典,从灵媒透来的讯息,尤其是讲到禽流感,我们想想,我们跟这些禽兽结的怨有多深。你喜欢吃鸡、喜欢吃鸭,喜欢吃这些飞禽,这个冤仇牠要来报,就这麽个道理,牠要来报复,所以传说才说吃素的人不会感染。长年吃素,这个怨结多多少少化开一些。尤其是懂得爱护生命,不但吃素,常常放生,这跟牠们结了善缘。没有学佛的时候不知道,没有人教,学佛之后明白了,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

我们想想,在道德教育当中,在因果教育当中,在宗教教育裡面,都说到。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回头是岸,从十恶业回过头来修十善业,那你就永远离一切怖畏,你才能够永离,正如同《十善业道经》裡头所说的「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定要认真干。这十条我们也讲得相当的详细,《十善业道经》的光碟、讲记也流通得很多。能够从十恶回归到十善,这就是离怖畏。现实的社会又何尝不如是!现在我们讲化解冲突,你细心想想,冲突怎麽发生的?离不开十恶。怎样才能够化解冲突,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一个道理,心是善才能真正化解。这桩事情决不能够责成于人,那你就错了,从自己做起。你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别人未必肯听你的,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得度了,才能度人。在大zai 难裡面,自己平平安安度过,人家看到你就会向你学习,你把这些道理讲给人听。

一般人一个错误观念,素食营养不够,有碍于健康,都是用这个理由。中国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这将近一千多年了,中国这个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时间不算短,这麽多人长年吃素,健康长寿的人很多,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就认真选择素食。过年,我这个素食五十五年了。我在国外许许多多地方,这个形象度了不少人。跟我同年龄的,甚至于比我小几岁的,我们站在一起,我比他年轻,我身体比他好,他就很羡慕:法师,你用什麽方法保养身体的?他不问别的,这个一定会问的。连日本江本胜博士,第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很羡慕,他才六十多岁,病痛很多,问我怎麽保养的。我当时就告诉他:我保养身体的方法,就是你研究出来的结论。他睁着眼睛:什麽结论?爱、感恩!我是生活在爱与感恩的世界,这是你从水结晶裡面得到的结论。他得到结论,他认为宇宙之间的真理,无比殊胜的就是爱心跟感谢,这是他得到的结论。我说:我这个爱心、感谢已经落实了。你研究出来,你还没做到。

爱心,诸位想想,有圆满的爱心,怎麽会造恶业?十善全是爱心,十恶跟爱心恰恰相反。所以我讲这个爱,第一个是讲自爱,自爱然后你才能爱人;你都不知道自爱,你怎麽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自爱就是决定修十善业。我们欺骗一个人,不自爱,为什麽?欺骗是罪恶。我们挑拨是非,两舌,不自爱,为什麽不自爱?挑拨是非,将来要堕拔舌地狱。你说他是不是自爱?自爱的人还愿意去堕拔舌地狱吗?自爱的人绝对不会有一个恶念,不会有一个恶的思惟,不会有恶言恶语,不会有恶的行为。这在我讲经这麽多年常常讲,常常劝导大家,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佔有的念头。为什麽?你有控制别人、控制事物,佔有,那个念头都是不善,不善会招感不善的果报,那就不自爱,自爱的人绝对不会有恶念。所以行十善业道的人,这才叫自爱。自爱的人决定没有怖畏,没有恐怖、没有畏惧;不知道自爱的人,他有。

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爱的人决不吃众生肉。有些人提出反驳:你吃的大米、吃的蔬菜,那是植物,植物也有生命,那你岂不是还是在杀生吗?没错,不但植物有生命,连矿物都是活的。江本胜做出水实验的时候就说明了,矿物都是活的。佛在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万物从哪裡来的?心现识变。这个心就是佛家讲的法性、真心。真心本具见闻觉知,真心现的相决定有色声香味。法性身,法性土,所有一切万物的本质是法性,所以它当然有见闻觉知。你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可是动物、植物、矿物这完全不同,植物虽然是生物,跟动物不一样,动物有情识;换句话说,他有七情,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他有贪瞋痴慢,这动物都有,所以他有报复的心;植物没有七情五欲,没有贪瞋痴慢,它就没有报复,这个道理要懂得。你还是选择,你这个饮食。

饮食,实在讲是不善,为了要维持这个身命,不能不取饮食,取饮食要取得不能过分。所以佛陀在世,日中一食,身心清淨,他需要的饮食就少了,没有杂念,一餐够不够?决定够了。这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做过试验,我一天吃两餐,就是晚上这一餐不吃,佛门叫持午。我初学佛的时候生活很清苦,持午是十五年,其中有五年日中一食,早餐也没有,省事。在这裡面我们体验到,人身体是一部机器,这个机器活动要能量,能量从饮食上来的。但是能量消耗状况我们应该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我们一个人一天到晚,前念灭后念生,全是妄想,这个消耗量最大;你要说劳心劳力,其实消耗量不大。

我跟李炳南老师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他老人家日中一食,吃得很少,但是他的工作量跟一般人相比,他是五个人的工作量;每天他的工作是一般人五个人的,一天吃一餐。所以我就觉得劳心劳力那个消耗量都不大,妄念。我那个时候日中一食,我是跟他学的。因为我晚饭断掉也很久了,好多年了,早晨无所谓了,就开始试验。我是试验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我说:老师,现在我也是日中一食。他也很欢喜,他说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精神体力怎麽样?我说:没有感觉,一切都很正常。他桌子一拍:好!永远下去,一生不求人,需要少。我真的是有这个愿坚持,以后离开台中到台北去讲经弘法,就遇到我们韩馆长,韩馆长坚持:不行!法师,你一定要吃三餐,你不可以吃一餐。你吃一餐,将来身体体力不够,我们的责任负不了。怎麽办?事在两难,所以我就把一餐变成三餐。我那时候吃一餐,小碗饭一餐是三碗饭。好吧,这是他们全家人要求,我说:好,我吃三餐,每餐吃一碗饭,量是一样多。一天、二天不吃也没事,都很正常。这是一个习惯。

饮食是不是可以全断?可以,色界天就断了。四王天有饮食,忉利天有饮食,愈往上面去愈澹薄,到夜摩天、兜率天,他们饮食闻闻味道就行了,不需要了。再往上去,闻都不需要了,到初禅是完全断。所以色界天裡头没有饮食,饮食男女都没有,这色界天。愈往上去,真的没有。所以佛家讲财色名食睡,这叫五盖,也叫五欲,这是不正常的,正常没有这个东西。佛在经典跟我们讲的是初禅以上统统没有。这诸位要是多看佛经你就明白了,所以是可以离的。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如果你的烦恼很重,妄念很多,你不要去试验「我从今天起吃一餐」,不可以,你准生病,你受不了,为什麽?你每天消耗需要那麽多,你补充不够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受很大的影响。应当怎麽做?减少妄念。你妄念愈少需要量就愈少,是这麽个道理,总要把道理搞通、搞明白。当时我跟李老师提出这个体会,老师同意,确实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它有理论,就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理论的,这要晓得。所以饮食要选择,饮食要简单。这一点我觉得外国人有的地方也有他的长处,他们着重营养,不着重口味。我们中国人注重营养,还要着重色香味,讲究得太多,饮食在中国也变成文化了,这跟西方观念上稍稍有点不同,他们饮食简单,没有这麽多的花样。
所以要离怖畏,那就是离一切恶念,离一切恶思惟,离一切不善的言语造作,这就真正远离了。所以这个归是回归,回归到自性,回归到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回归到本善。本善裡头没有恶念,没有恶业,不会感召三途六道的苦报,不会有。

第四『为趣』,「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趣」。初迴向裡面说,「令得至于一切智故」。趣是趣向,也可以说,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目标是什麽,方向是什麽,这个趣就是方向。我们有目标、有方向,这个人生在世间就有意义,就有乐趣,所谓是有价值、有意义。如果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活得很痛苦,像一隻船在大海上迷失了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海裡头漂流,那真叫苦不堪言。从这个比喻,诸位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所以一定要有方向、要有目标。这个问题,你要是问问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于问问现在的成年人,你问问他,他确实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在这一生只懂得寻求快乐,而不择手段,那就是谚语所说的损人利己,实在讲,活一天算一天。

学佛,也有一些宗教相信三世因果,我们有前世、有后世。这些事,我相信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很明显的经验。早年我在美国,很多同修问我:过去,有什麽能够证明我们有过去?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反问他,我说:你自己冷静细心的去思惟,你在这一生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你第一次去的地方,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去过,第一次去,豁然感觉到这个地方很熟悉,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人都说有。我说:如果没有前生,这个现象就讲不通。你感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肯定你过去生中在这个地方住过。不一定是什麽身,也许是人身,也许是鬼神身,也许是畜生身。总而言之,你在那裡住过,你才会对那个地方感觉那麽熟悉。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只一次。我们在外面旅行,突然之间,看到这地方很熟,好熟悉,很多次,这要是说没有前生,这个话就讲不通。

我还遇到一个同学,蔡文雄居士,现在还住在美国,听说他已经搬到加州去了,我们也有很多年没有联繫,早年达拉斯佛教会的会长。他告诉我一桩事情,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早年到美国经商,跟朋友们驾一辆车,那是在加州旧金山附近这一带,有一次迷路,进入一个小镇。他一进入这个小镇,就感觉到很熟悉,就告诉他驾车的朋友,你从哪一条路,街道好像他都能说得出来,而且很多建筑他也能说出来,开进去之后果然不错,好像很熟悉,居然记得这麽清楚。他告诉我,十多年来,他说确确实实第一次去,大家都是第一次,从来没去过的。他说: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来问我。我说:你前世一定在那裡住了很久,这个可能就是你前一生,你没有做什麽坏事,这一生又得人身,还做生意发财。那个时候很多华人到美国去淘金,旧金山以前有金矿,开採金矿的时候。我说,可能你是在裡面挖金矿的工人。他笑笑:有可能。这说明什麽?确实有前世。你没有前世,这个怎麽解释?没法子解释。他能够指出街道,指出街道裡头的还有一些建筑,那建筑果然还在。所以有前世。

有前世、有今世,就有后世。那你就得认真要替来生着想,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佛给我们的方向,这一生当中真正的目标是什麽?求真实智慧,这是决定不错的,唯有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智慧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能解决问题。佛法方向是智慧,目标也是智慧。你看看学佛的人,经典上有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归趣,学佛人的归趣,这句话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的,其实是可以翻译的,为什麽不翻?尊重不翻,这是佛法的一个方向,佛法的终极目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此地讲的一切智。觉是觉悟、明瞭。正确的觉悟,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没有偏差,所以称为正觉。正等正觉就高一级,等是什麽?等于佛。等于佛,当然不是佛,跟佛还是差一级。终极的目标,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圆满的。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还能错得了吗?

《华严经》裡面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给我们说明宇宙遍法界虚空界的事实真相。你看这裡面菩萨的一问一答,这都是讲我们现在的社会问题,没有智慧不能解决,你有这个智慧,你才能有正确的解释,这裡面就离苦得乐了。所以我们人的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标,你的一生不会白过,你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讲的价值、意义,你有成就!这是真实的成就,不会随物质消失的;世间任何的成就都会消失,智慧不会消失,这真实成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大家请坐。我们接着看第五句:

【为炬。】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炬」,『炬』是讲火炬,火炬能够照明。初迴向裡面跟我们说的是,「破彼一切无明闇故」。这下面几句都是讲的智慧,实实在在说,把前面所讲的「为依,为救」说到究竟圆满之处了,一切显示出真实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求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这是本有的,正是中国传统教学裡头一个概念,人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传统教学裡面重要的理念,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的。

为什麽要教育?人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善,染上一些不善的习气,这就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别的,是帮助人从迷惑、不善回过头来,回归到本性本善,这个教育就圆满。这个理念跟佛法完全相同,中国人叫回归本善,佛法讲回归自性,自性就是本善的,所以它具足智慧,这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迷失了之后,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就变成情识,贪瞋痴慢,七情五欲。你要知道,它的本体就是智慧,智慧迷了之后变出这些东西。觉悟,觉悟这些东西全是智慧。

所以佛法裡头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无有一物。这是《坛经》上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除了迷悟之外,本来无一物。迷,是凡夫;悟,就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无二无别。悟了之后,智慧德相不求自得,为什麽?本来有的,还求什麽?迷了之后,这个东西统统丧失,变成什麽?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我们是迷得更深,变成六道轮迴;迷得更深的,就变成三途地狱,那就非常恐怖了。所以菩萨依本愿力,「为趣,为炬」。我们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目标,我们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句就经典上的解释,「破彼一切无明闇故」。彼是指十法界裡面的众生,无明没破。十法界裡面的佛,执着破了,分别破了,就是无明没破。所以这句从境界上来看,十法界裡头最高的一个境界。无明破了之后,他就脱离十法界,那真叫永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指十法界。他回归到华藏,回归到极乐,回归到一真法界,这个为依、为救才达到圆满。

这句在我们现前,首先要破自己的无明。自己无明没破,怎麽能够帮助别人破无明?这是一定的道理。这句话正如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帮助别人有了障碍,回过头来,这个障碍不在外面,一定在自己,我们自己是智慧德能不足,才会产生障碍;如果智慧德能具足,哪来的障碍?无论是物质的障碍、人事的障碍都没有例外。由此可知,修慧、修德是多麽重要。修慧、修德,在佛法裡面常讲的三个纲领,戒、定、慧,从哪裡做起?从戒做起,持戒。无明,破一品无明是我们念念所希求的,但是一定要从持戒做起。破一品无明,就好像我们有这个大愿修博士学位,从什麽地方下手?那还得从幼稚园小小班下手,而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这才能办得到。持戒是幼稚园小小班,不能够轻视。

现在我们的戒学成了问题。大家都知道重要,都会讲,世尊在入灭之前教导后世的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现在人不能吃苦,要讲求享受,不能持戒,原因是什麽?我们也做了很深入的探讨。现在跟从前对比,从前有家教、有儒教,所以他有根;现在家教没有了,儒教没有了,没有根。没有根,人的起心动念都是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变成自私自利,只有眼前,眼光非常短浅。只有现前,乃至于说明年、后年都看不到,只顾眼前利益。这多危险,这就是无明在作祟,什麽他都不明瞭。所以教学、修行的根,确确实实在《弟子规》、在《十善业道》、在《沙弥律仪》,印光大师一生提倡的因果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在国际上提醒大家的、介绍给大家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这四种教育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让人觉悟。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从《十善业道》入门,我们才有根,才有基础。

这个样子,有方向、有目标一层一层向上提升,先破见思,《华严经》裡面讲的执着。什麽时候我们能够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我讲的都是最根本的,必须把对于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佔有的念头放下。这三个念头要不放下,大乘之门不得其门而入;别说大乘,儒道之门也不得其门而入。儒道得放弃一部分,大乘要彻底放下才能够契入,才能达到离一切无明闇,真正的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地方作炬、作明、作灯、作导,都不外这两句话,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帮助一切众生回归本善。底下第六句:

【为明。】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明」。初迴向裡面说,「令得智光灭痴暗故」。贪瞋痴这三毒,唯有智慧光明能转烦恼成菩提,把贪瞋痴转变为戒定慧。所以戒定慧是性德,戒定慧就是儒家讲的本善,必须智慧光明才能做得到。修学的过程,你一定要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你没有戒,哪来的定?没有定,决定没有智慧。佛在经上常常把心比喻作水,这很有意思,佛的比喻很善巧。你看水在定的时候像一面镜子,放光,把山河大地都照在裡面,那就是智光灭痴暗。如果水被风吹动了,起了波浪,照的作用完全失掉了。风是什麽?境界。佛家讲「境界风动」,我们的心水就起了波涛。

你看看,顺境善缘你就生起欢喜心,心一欢喜就不清淨了,欢喜是波浪;逆境恶缘生了瞋恚,瞋恚是大风大浪。人在欢喜、人在瞋恚当中,理智都失掉了,说话都语无伦次。所以yi si  lan圣训裡头有一条就是讲「在愤怒跟欢喜的日子裡,要说公道话」,你们想想这个味道。人在欢喜、在瞋恚的时候就失去公正,完全是什麽?感情用事,感情冲突,会做出很多的恶业。在这种境界当中还能说公道话,那就是他有了几分定功,还能够克制。这是yi si  lan教裡头所说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种境界时时现前。现前好,正是我们修行的功夫在这个境界裡面受到考验。顺境善缘,凡夫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哪有不动心的?哪有不冲动的?希望你这个动心幅度小一点;逆境恶缘,希望你忍耐一点,这个时候就修忍辱波罗蜜。顺境裡面忍,不起贪恋;逆境裡头忍,不起瞋恚。换句话说,在境界风动的时候,修平等心,修清淨心,修慈悲心。这些境界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次。真正肯用功的,我们看古来的大德,诸位在《高僧传》上看到,《居士传》裡面看到,真正修行人,根利的,三、五年他就不受境界影响了。无论是什麽样的境界,他都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这叫功夫,儒家讲这叫修养。

「某人有修养」,什麽叫修养?就是在境界裡头心平气和,不会冲动,这才能成就定慧。小定小智慧,大定大智慧。首先,要学着看破,一般人为什麽忍受不住?他没有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麽?《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执着它干什麽?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你所看到这个境界裡面的现相,梦幻泡影。你看到一切众生在作恶,你就看到因果报应,十法界轮迴的现象,在你眼裡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苦难的众生他都有佛性,他本性本善,怎麽会搞成这个样子?不但不能责怪,要生怜悯度脱之心。他所造的业,那是没有法子,佛菩萨都不能代替,他一定要承受,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他为什麽敢做?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人敢做,眼前这种小利,后来要吃大苦。所以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眼前吃一点亏,消灾免难。

再说,善心人士都是发的善心,还被人骗了,还被人坑了,这是怎麽回事情?统统有因果。你能在这种境界裡面豁然大悟,真正能放得下,放下贪瞋痴慢,功夫!这等于说读书考试,境界现前来考考你,替你消业障。我想做好事,自古以来谚语常讲「好事多磨」,为什麽多磨?咱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也结了不少的过节,这一生遇到,遇到当然要报。我们明瞭这个因缘果报,我们就欢喜承受。报了之后,以后再见面,他就不会骗你也不会坑你了,为什麽?报掉了。这裡头正是古人所谓「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们没有计较,自己提升了,境界在这裡提升了。

救度众生,众生难度。《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现在这个世间尤其是。刚强难化,要不要去帮助?要。不帮助怎麽办?可怜。你帮助他,他还要捉弄你,不感恩,还要把你当作冤家对头来看。这个必然的,为什麽?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好人,你是个真正的好人,他怎麽会不奇怪?怎麽会不怀疑?这就是什麽?愚痴,没有智慧。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智慧光明帮助他,不可以跟他一般见识,要有耐心,要用长时间,可不是短时间。长时间去感化他,让他回头是岸,你就把一个恶人变成好人,把无恶不作的人把他变成善人,这是真实功德,这是教学的成功。这样一个人回头,也会感动许许多多人回头。所以从事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再看下面一句:

【为照。】

在初迴向裡面,它不是用『照』字,它是灯,「作灯」,作灯跟为照意思是相通的,「令住究竟清淨处故」。我们世间人常讲,为迷途众生作灯塔。在航海裡头,现在是航海仪器多了,在从前没有这些仪器,灯塔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令住究竟清淨处这一句,我们修淨土的同学看到这句,一定就会想到极乐世界,究竟清淨处是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间呢?究竟清淨处,有佛法的所在。现在有佛法的地方多不多?形式是很多,实质没有。这个话怎麽说?必须每个学佛的人都要把佛陀的教诲做到。不说别的,大小乘教裡头,就是佛法根本的修行条目十善业道,人人都能修十善,这个地方就是清淨处,真的像佛所说的。清淨当然有程度的不等,我们总算达到清淨了。

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到庙裡面去烧香拜佛,为什麽?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对什麽叫做佛完全不知道,这是迷信。他求佛拜神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感应,求,真的得到了,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如果真的是那麽灵,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统统都得到,那就真的;一百个人求,只有一、二个得到,其他的统统都没有得到,难道佛菩萨还有偏心吗?对这两个人喜欢,给他;对那个人不喜欢,不给他,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中国对于神明有一个定义,正直称之为神。正直,哪有不公平的道理!

连yi si  lan《古兰经》裡面都说,回教徒都相信,世间所有这一切人,你一生寿命的长短、富贵贫贱,都是上帝给你定的。上帝为什麽给这个人富贵、给那个人贫贱?上帝是不是不公平?上帝说得很好,他们不叫上帝,叫真主,真主说得很好,真主说「万物,我都依前定创造它」。所以回教有六信,六信裡头有一个「信前定」,还是讲的三世因果。上帝怎麽样注定你这一生富贵、你这一生贫贱?依前定。前定就是你自己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上帝给你富贵;你造的恶业,那就给你受罪。上帝很公平,一点私心都没有。

这个在中国讲属于因果教育。中国人也讲天地,也有讲上帝的,天王,地府阎王。《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阎王也很慈悲,不是要给你受那些刑罚,那刑罚是什麽?自作自受。这一点我们以前也确实有疑惑。到城隍庙裡面去参观,看到十殿阎王的变相。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是阎王殿泥塑的,塑得好,那是高度的艺术,栩栩如生。造什麽样的罪业,受什麽样的果报,看了之后印象深刻,让人起心动念都会警惕,不敢做坏事,不敢动一个恶念,为什麽?会想到果报就在眼前,那得不偿失,不敢做。那个阎王殿,你就晓得救了多少众生,只要叫众生不敢造罪业,就是救他,为什麽?他将来不堕三途,不受这个苦报。所以城隍庙对于中华这个民族有很大的贡献,无量功德,值得讚歎。

人人都不敢作恶,天下太平,这个地方就是清淨处。所以在现前,现前这个社会是个动乱的社会,非常溷乱,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人民太苦了,不知道苦的原因是什麽。苦的原因是什麽?不清淨,心不清淨。这也正是佛经裡头常讲的「境随心转」,人心不清淨,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社会就不清淨。所以淨宗裡头常讲「心淨则佛土淨」,我们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从哪裡做起?从清淨心做起。心清淨,外面境界就清淨,天灾人祸自然就没有了。

也许说,人祸没有了还可以相信,怎麽天然灾害也没有了?真的,天然灾害随着人心在变化。所以连大自然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它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也没有妄想,但是它随着人心的感应,人心有感,它就有应,它会起变化。人心善,这个山河大地变得非常之美,提供你享受,它来奉献,它来供养。植物也不例外,你对它好,它也愿意供养你。佛家戒律,「清淨比丘,不踏生草」,显示这慈悲。除非这个地方没有路,必须要在这裡通过,可以;如果有路,就要绕路走,不可以在草地上走,对它的尊敬。这裡头都有很深的道理在其中,显示出清淨心是智慧。下面:

【为导。】

「得与一切众生为导」,『导』是导师,「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你要带领这些大众得究竟安稳处。跟现在的社会对比,现在社会这从前没有过的,现在社会裡有恐怖分子,确确实实令大众生活在恐怖之中。恐怖就是没有安稳,又何况得究竟安稳处,这个究竟安稳处到哪裡去找?你到深山、到大海都找不到,在哪裡?究竟安稳处,前面跟诸位提到的真诚清淨心。人真正觉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身心安稳,任何灾害降临,不惊不怖,那才叫究竟安稳处。决定没有恐怖,不惊慌,心是定的,这是修行功夫。我们自己做不到,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人家不相信,还是首先要自己做到。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就会教别人,人家能相信。第九句:

【为胜导。】

『胜』是殊胜,比前面提升一级,「引其令入真实法故」。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引导一切众生契入真实法,就是淨土这一法。难道其他的法门不是真实法?是真实法,你入不进去。这就是古人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难行道,有易行道。什麽叫难行道?难行道要断烦恼才能入,易行道,烦恼不断也能入。烦恼不断,怎麽能入?易行道是把烦恼伏住,伏住容易,断难。用什麽伏住?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烦恼伏住。就是说,境界现前,我们起心动念了,古德说的「不怕念起」,起心动念不怕,「只怕觉迟」。你要不觉悟,你的烦恼就发作,贪瞋痴就发作。你要是觉悟得早,心裡才一动念,赶快「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住。这个功夫可以做得到,你真肯做,有个三年、五年,肯定做到,根利的人一年就能做到。把你的妄想杂念,一句佛号把它压住,这个功夫得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那个功德不得了。引其令入真实法故。最后一条:

【普导。】

这就是四弘誓愿裡第一愿,众生无边,你要发心帮助他们,你要去度他们,『普导』,「与其无碍大智慧故」。在今天无碍大智慧就是淨宗的经典,分量少,不难懂。自己学习,认真学习,到处去宣讲,劝人断恶修善,深信因果,持戒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无碍大智慧就现前,这不是假话。「普导」是大事,佛才能做到,我们把人介绍、送到极乐世界去,那就让阿弥陀佛来教化他,那就跟佛接引众生差不多。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如何提升自我的灵性到达圆满  (第二十八卷)  

2005/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4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提问最后一段,就是第十一段,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这是最后一段,问的是「超胜尊贵」,清凉大师在注解前面讲「由本行力,为第一等」,这个等就一直到「无等等」,就是这十句。这十句,总而言之一句话,是由本行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无量劫长时间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修行的这个力,所以才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一问(这十句),诸位想想,哪个人不希求,哪个人不希望得到?清凉在注解裡面略略的提提,为什麽?到后面十地论裡面有详细的解释,十地论就是十地品的注解,有详细的解释。

「今就佛果略释其相,谓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故称第一,此亦总句」。这句是总说,下面九句是别说,别说才显示出总的尊贵殊胜。这句裡面略说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这十个字重要。功德圆满,什麽是圆满?就是六度四等,前面是为依、为救,圆满了。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年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马六甲那次弘法的时候,有位泰国的小乘法师,在当地也很有声望的,他住在泰国跟马来西亚的边境,那边有个道场,他特地来看我,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佛说众生不度尽,他不成佛,他还没度我,他怎麽就成佛了?问了这麽个问题。又问:佛的法布施,佛经上讲的法布施最殊胜,还有这麽许许多多的众生没有闻到佛法,他怎麽会成佛?这意思就是说,他功德没有圆满,我还没有得度,还有好多人没有闻到佛法,他怎麽可以成佛?问了这麽个问题。

我相信这个问题不只他一个人有,肯定有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此地说的是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这话怎麽说?那你就要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六度不是度人的,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也不是教人的,是教自己。如果教人、度人,那就没法子成佛,那就跟小乘法师所说一样的情形,这麽多芸芸众生还没有得度,你怎麽可以成佛?佛不是这个说法,六波罗蜜是度自己的烦恼习气。譬如布施度圆满了,更无所少,就是无欠无馀,统统真正究竟圆满,那是什麽?悭吝心没有了,圆满是这个意思。

我所有的欢欢喜喜供养别人,佛是供养不是布施。诸位看普贤菩萨十愿,你就知道,读《普贤行愿品》就知道,大乘菩萨是布施,普贤菩萨是供养,那个心都圆满了。大乘菩萨,我是菩萨,那是众生,所以他还是有个界限;普贤菩萨没有,这个界限没有了。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不是说布施是说供养。你看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对自己忏悔业障,心目当中统统是诸佛如来;过去佛、现在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决不敢怠慢!所以《华严经》上才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就是他的功德不能圆满。我们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成佛是自己的德性圆满恢复了。我们不要说成就,恢复,为什麽?一切众生的自性是圆满的。

宇宙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从哪裡来的?心现识变。心现是讲佛菩萨的法界,一真法界,像《华严》讲的华藏,大经裡面常讲的诸佛菩萨实报土,诸佛菩萨的淨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唯心所现,它那裡头没有识。凡夫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就把心性迷了,迷了的心性就称之为识,所以性跟识是一不是二。觉悟的时候我们称它为心性,迷的时候我们称它为情识,迷才有情,觉悟没有情。没有情,那情到哪裡去了?情变成智。所以感情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觉悟了,感情就变成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感情。感情造业,智慧不造业。所以佛法讲到究竟处就是觉迷,凡夫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迷了就成凡夫,就是这麽一回事情。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够断疑生信。

所以布施怎样圆满?财布施圆满,对财没有一丝毫贪恋,财布施圆满,决定没有贪财。自己有的肯捨,没有悭吝心,我们一般讲捨不得,没有这个念头。哪个众生有缺乏,哪个众生希望得到,欢欢喜喜的供养,这是你财布施圆满。法布施的圆满,我所有的能力帮助别人、教导别人,没有丝毫隐瞒,这法布施就圆满。我肯教你,中国人所谓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世间世人,确实他要教人自己还要留一手,为什麽?怕将来别人超过自己,他有这种防范心。我有十分的本事,我只教你八分,你永远不能超过我,这样的法布施不圆满。佛菩萨有十分就教十分,一丝毫保留都没有,那叫法布施圆满。

无畏布施圆满,那是大慈大悲,遍虚空法界,怜悯众生的心永远不捨,众生造作再恶的事情,再不善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帮助他的心、救度他的心没有丝毫减少,这是无畏布施的圆满。圆满了就是第一,没有圆满,那是第二、第三,圆满就是第一,这是不能够不知道的。持戒波罗蜜的圆满,持戒是度恶业,永远不会起恶念,就是没有恶心、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念念都是利益众生,决定没有障碍众生、伤害众生的,决定没有这个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

忍辱波罗蜜圆满,受众生极大的伤害决定没有瞋恚心、没有报复的心。就像佛在经典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忍辱菩萨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不但没有瞋恚、没有报复,反而发了个愿,我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圆满了。精进,就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心裡面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我讲的时候还加了一句,没有毫分不淨夹杂,心地到纯淨纯善,精进圆满了。

禅定圆满是如如不动,无论在什麽境界裡头,在十法界裡头帮助这些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都有应。虽然有应、虽然帮助他,可以同时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禅定波罗蜜圆满了。正所谓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个理跟事都很深,我们在这部大经裡面常常提到,诸位常听,渐渐就能体会到、就能够明瞭,确实很深很深的意思。般若波罗蜜的圆满,那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心、一切众生行,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就叫做圆满,慈悲喜捨亦复如是。

有这个提示,我们就晓得,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修什麽?就是修的这个。我们发善心,你学佛有一个阶段契入境界了,发善心要做好事。可是世间人没有我们的境界,他不想做好事,他只想自利。遇到你,有这麽个机缘,他还欺骗你,他还要坑你,还要来佔你便宜,还要把你这个好事破坏。这时候怎麽办?你生不生气?不可以,你生气,你没入佛境界;你要怜悯他,不但不怪他、不责备他,可怜他。可怜他什麽?可怜他无知,没有缘分接触到圣贤教诲,作这种罪业,造这个罪业。

佛经上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是什麽?这是讲出家人,你要不认真好好修行,十方供养你受不了。不是出家人,皈依三宝或者没有皈依三宝,来侵损常住,也就是用种种的手段夺取十方对于三宝的供养,无论是钱财,无论是物品,果报都是阿鼻地狱!不听经、不闻法,一无所知,以为眼前佔了这些便宜,很开心、很快乐,不知道转眼成空,你将来果报是在地狱、在三途,不知道要受多少劫难,你说他多可怜!你怎麽可以去怪他?怜悯都来不及了,不需要责备。我们也不需要难过,这是什麽?业力感召。

我们对于守护三宝已经尽心尽力,可是我们毕竟不是得道的罗汉、菩萨,不是,我们没有天眼、没有宿命,我们看人怎麽能看得那麽准?看人,我们总以为都是好人,只要皈依三宝听到佛菩萨名号会合掌念一声佛都是好人,这个心是菩萨心,应该是这样的。哪裡知道他无量劫来恶习气太重,见到便宜就想佔,我们无法防范。所以我们藉这个境界裡头要提升自己,要怜悯众生。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亏吃得再多,吃亏是福;当上得再大,也是消业障。从这裡面他提醒我们,那现在我们吃的亏、上的当还是小,他提醒我们,我们就警觉到了,以后处事待人接物格外的小心谨慎,希望避免大的过失。

有一年我在旧金山,跟同学们到金山大桥去玩,馆长也在。我平常背的一个小包(旅行包),好像是从美国回到台湾,所以我的证件、机票还有些钱都放在口袋裡。在金山大桥,突然来了一批年轻人围绕在我旁边,我看看都不错,没有想到这群是扒手,他把我的皮包拉鍊拉开,钱包被他拿走,还好机票、证件没有放在一起,大概有二、三千美金的样子,被他拿走了。我也很欢喜,因为那时候正是我们在筹备到中国去旅行,回到祖国去看看,这就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扒手很多,你要知道防范。

所以我就研究做了一个腰包,我还送了很多同修,我做了大概有二、三百个腰包,就像腰带一样,你的钱财放在裡面决定安全。这就是经验,这就是学习,学习要缴学费,你不缴学费,你怎麽学得来?所以这是小的损失。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经验,也像这样到中国大陆去旅游,如果说是万一遇到扒手,更多的钱财都会受损失,你整个旅费会丢掉。所以这不是坏事,是好事!从吃亏上当裡面学到智慧,这个损失的钱财让你智慧增长,让你知道以后怎样处置,你从这裡学来的。

小事,小经验,大事就有大的经验。所以人,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你才能成为第一。像诸佛菩萨他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我相信吃亏上当的事情比我们多得多!我们无法想像,他是这样过来的。无论在什麽境界裡头心平气和,这是修戒定慧三学,修六度,修四无量心。所有境界裡头不离这个,他的功德才会圆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念念有救护众生的心。

佛在经上有说,佛经裡面没有讲世界**,没讲这个,但是佛经裡面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那个坏空是不是末 ri?一般宗教讲的就是讲这回事情,但是佛讲的是坏了、空了,它又会成了,这是个轮迴的现象,成住坏空是轮迴的现象。轮迴不会间断的,所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你看花开花谢,人的生老病死,正常现象。人死,是不是真的死了?没有,这诸位一定要晓得。现在科学家讲物质不灭、精神不灭,佛家讲现相的形成是缘聚,我们人身也是如此,缘聚这个形相就成就了,缘散这个现相就没有了,缘聚缘散!物质确实没有灭,精神也没有灭。所以佛法讲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这个道理就深了,大乘经教裡面讲这个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华严》裡面就重複十几遍都不止。所以《华严经》有好处,前面没听懂,慢慢听到后面就懂了。

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特别介绍《华严经》,那时候他教我的是哲学,我学的是哲学,我们把《华严经》看作佛经哲学。方老师特别教导我,《华严经》是佛教的哲学概论,佛经的哲学概论。他说这本书编得好,他说在全世界算是首屈一指,为什麽?有理论、有方法,后面五十三参还带表演,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给你看,这种教科书希有!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本,就特别给我介绍。我把这部经粗略的接触看一看,也非常欢喜,其实对《华严》并不懂,就产生欢喜心。以后学佛,李老师讲前世的缘,过去生中曾经学过,所以一接触虽然一无所知,那个欢喜心它就生起来。有欢喜心学习就不难,他有兴趣。如果这部经展开,你对它很生疏,感到它很艰涩,你过去没学过。过去没学过,这一生学习就相当困难;过去学的,这一生接着学,那就容易太多了。

所以人确确实实有过去世,阿赖耶识裡头有过去学习的这些资料档桉,现在再学习,就把从前的资料档桉又把它调出来,所以一世肯定比一世有很大的进步。进步到什麽时候你自己才能做得了主宰?决定是烦恼轻、智慧长,要轻到一定的程度。譬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吃亏上当,吃亏上当裡头你心平气和,你没有瞋恚,你不怪罪别人,自己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改过自新,这就对了。记住,圣人、贤人、诸佛菩萨永远不会怪罪别人。歌利王割截身体,如果把它拍成一部电影,那非常热闹也非常感动人,那是很好教育的题材。真的是大经上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众生没有过失,他造作五逆十恶都没有过失。为什麽没有过失?就像小孩,二、三岁的小孩造作的恶业,你问他有没有过失?他无知,无知,你怎麽能说他过失?你要爱护他,你要教他。虽然无知,造作罪业,有没有报?有报。不能说无知,造作的罪业就没有果报,没这个道理。

就好像我们世间一样,我不懂法律,我杀人放火,判死刑,我不知道裡头有这个法律,那刑罚还是要判的。不能说你不懂法律,你犯罪不受法律处分,这讲不通。又何况因果报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念善,人天福报;一念恶,地狱畜生。到临命终时,看你阿赖耶识裡面的善恶念头哪个强,哪个念头强,它先跑出来,它就先受报。如果贪的念头很强,饿鬼道去了;瞋恨的念头很强,地狱道去了;愚痴,是非、善恶、利害不能分辨,畜生道去了。如果是一念六度四无量心,他是菩萨道;一念十善五戒,他是人道;一念上上品善,慈悲喜捨,天道。你来生到哪裡去投生,是你这一生断气时候最后那一念,哪个念头强,就到哪裡去受报。所以为什麽叫你念佛,道理就在此地。临终时候什麽念头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念头起现行,恭喜他,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后一念!

你明白这个道理,人临终的时候为什麽不能碰他,有这个常识的人,临终最好最重要的八个小时,不管他是睡的什麽姿势,都不要动他,不要去碰他。为什麽?佛在经上讲,一般人八个小时,虽然断气了,他的神识没离开。神识,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他灵魂没有离开,你碰他的时候,他知道痛痒,你碰他,他会生瞋恨心,一生瞋恨心,这事情麻烦,地狱道去了;生贪爱心、贪恋心,饿鬼道去了。所以最好八个小时不能碰他,最安全的十二个小时之后,十二个小时都不要碰他。过了十二个小时,你再给他洗洗身体、换衣服可以,这是很安全的,他的神识离开了。

可是有很多执着非常严重的,很难离开。对这个身体的贪爱,认为身体就是我,捨不得离开这个身体,死了以后作守尸鬼,他的身体在哪裡,他就守在那裡。这个守尸鬼有好多年都不肯离开,当然这种情形是属于少数。可是我们今天看看这个世间,少数大概也不少,对于自己身体过分重视。所以平常佛菩萨教我们这个要看澹,把身体看澹。最好是五、六十之后要有个观念,这个世界是旅馆,我们是到这裡旅游的。佛在经上说的话有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要觉悟这世间东西没有一样是你的,你一样都带不走,你何必留恋!你为什麽放不下?我讲经讲了四十八年,常常讲,年轻的时候我就讲,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只要求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为什麽?你走的时候好丢掉,没有贪恋。我们住旅馆就是我有使用权,我在旅馆住一个星期,这个房间我使用,所有权是旅店主人的,是他的不是我的。我们到这个地球上来,短短数十寒暑,要知道就跟住旅馆没有两样。一样都不可以留恋,随时都能放得下,那你就得自在。

后头一句话,「唯有业随身」,那你就要留意,你造恶业,恶业带得走;你造的善业,善业带得走。这是什麽?你来生往哪裡去,善恶业做了主宰,这就是《古兰经》上讲的前定。这一生行善,来生决定有好去处。一生是个善人,纵然被人谋害死了,也生感谢心,为什麽?早生善处。如果是个念佛的人被人害死了,他把你提早送到极乐世界去了;否则的话,你在这个世界还要多受几年苦,他早一点把你送去了。所以不但不怪他、不恨他,反而感谢他。这是一般人没有法子理解的,为什麽感谢他?感谢你提前把我送去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心地的善良,一般人无法想像,这是真的,你带得走的。

所以我们看到《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是佛对一切众生、一切初学佛的人第一堂课,佛一点隐瞒都没有,所以法布施圆满,布施圆满。你看第一天一接触,就把佛法修学总的纲领原则全盘传给你了,给你说明功德的效果,「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说尽了。这一法是什麽法?「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个善法是连到上面去的。如果我们不怕囉嗦,那就念清楚一点,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务必要叫这个善法念念相续,不要中断。还特别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能夹杂毫分不善,你就做到纯淨纯善。岂不是头一天教给你的就是如来最高的境界?就是此地讲的『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你看头一天就教给你,这方法就教给你了,没有丝毫隐瞒,不是说按部就班,第一天就把这全盘托出来了。

我见章嘉大师第一天,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对我说六个字,六个字是全盘托出,「看得破,放得下」。接着我请教他从哪裡下手,「布施」。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送到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头一天见面。他老人家的言语很简单、很少,没有废话,给人印象非常深刻。这是功德海满,海是比喻深广无尽,无量劫累积的功德,深广无际到圆满了。华严是圆满的境界,不圆满,不能契入华严境界。更无所少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句是总说。

下面别说,「为大,为胜,为最胜」。清凉大师在此地说「大者,体包法界故」。体是什麽?体是心性,体是情识。心性,学佛的同学,我想都能够体会到一些,佛法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体大。可是这是讲的本体,本来就是这个样的,十法界所有的众生,讲到体性完全相同,诸佛如来如是,菩萨亦如是,我们凡夫还是如是,乃至于蚊 虫、蚂蚁,饿鬼,地狱亦复如是,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常常讲,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为什麽大慈大悲?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慈悲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现在迷了,迷了就是不肯承认我们是同体,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们当中有界限,不晓得这个道理。这个界限一产生,于是乎就有怀疑、就有矛盾、就有误会、就有对立,无量无边过失就从这裡产生,不知道是一体。知道是一体,什麽问题都解决了。谁知道一体?阿罗汉知道,菩萨知道,佛知道。四圣法界知道是一体,但是烦恼习气没有断尽,四圣法界是断这些烦恼习气的,烦恼习气断尽了,这才脱离十法界,那就是契入华藏了。

「胜者,自利圆满」。这殊胜,自利圆满,就是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业习断尽了。这个断尽佛门常讲,实际上有没有断?没有,哪能断得尽!为什麽讲断尽?断尽是个比喻话,转烦恼为菩提,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完全转变为利益一切众生的智慧方便。迷的时候一切为自己、为自利,觉悟的时候一切为众生,绝对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为什麽?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利确确实实是害自己,自利决定不是利益自己,为什麽?自私自利的人都要堕三途地狱。自私自利就是贪瞋痴慢重,我们晓得贪瞋痴是三途业因,贪心是饿鬼的业因,贪财、贪名、贪利,什麽都要,实际上临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结果贪心让你堕地狱、变饿鬼。所以这个世间你真正要了解明白之后,利他才是自利,自利纯是自害!没人晓得,佛菩萨经典说得很清楚,不读,不听,永远蒙在鼓裡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言语造作无不是过失。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再看提问的长行最后一段:

【为大。为胜。为最胜。】

前面跟诸位介绍菩萨自利圆满,这是『胜』。接着,「最胜,利他究竟故」,这是帮助别人。利他的究竟一定要懂,佛菩萨的心是圆满的,决定没有好恶差别,决定是圆满的。就众生来说,根性不相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的,受教的心态有差别。这也就是印光大师在《文钞》裡面常常讲到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接受教导的这些学生,每个人诚敬心不一样,老师普遍的教,正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叫利他究竟。

上上根的人十分诚敬,他闻法会开悟、会证果,纵然老师是凡夫,学生证果了。佛在经上有这麽一个故事,说有个修行人,自己没成就,带着几个学生。有一天他叫着一个学生,他拿了个球,开玩笑的戏弄他,在房间:你坐在那个角落上。拿球打他一下,你证须陀洹果了。这个学生真的证须陀洹果了。再换一个,换一个角,二果斯陀含;再换一个角,三果阿那含;换第四个角,四果阿罗汉。学生给他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感谢老师。老师说:我跟你开玩笑的!学生说:我真的证四果了。这就是什麽?十分诚敬得十分的功德。这也是中国自古教学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话怎麽说?老师是秀才,学生居然考中状元,老师还是秀才。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我们接受圣贤、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你不能怪佛菩萨:你教他的多,教我的少。没这个话,那你是错怪了人。老师、佛菩萨决定是公平,是你自己受教的心态,诚敬不一样。

我们当年年轻的时候亲近李老师,我那时好像是三十一岁,我认识他的时候。也正好就是在那一年他开了一个班,经学班,台中莲社开这麽一个班,教讲经,教讲演,要上台的,有二十几个同学,我是最后参加的。本来我没有意思,因为讲经是个难事情,我到台中来是听经的,跟老师学习的,不敢上台讲经,认为这个事情太难。老师劝我几次,我都很恐惧。最后他说:今天我们上课,你来看看。我说好。看看,我就坐在最后一排。同学上台去讲,我听了听之后,下了课:老师,我也可以,也可以来学习。老师就很欢喜,看到他们讲的,我觉得这不是难事情,他们那个讲法那我也行,我不会比他们差。

所以这样走入讲经这个路子,这个路子让我走了一辈子,锲而不捨。我们那些同学讲了几年不讲了,中断了,而且讲经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我这种缘,我这个缘是天天讲,绝不中断。以后得力于韩馆长的护持,我对她的要求就是一个,帮助我天天有上讲台的机会,天天有几个听众。我说听众不多,我说:十几、二十个人就可以,你替我找听众,让我天天有机会练习讲。她替我做到了,三十年如一日,千锤百鍊。这要有恆心、有长远心。其他的同学就没有这种缘分,也没有这个念头,天天讲,没这个念头!我们成就差别就愈拉愈大。

在中国一般讲好学,好学才能成就,不好学怎麽能成就?这个东西老师没有法子逼你的,是要你自己肯干。自己肯干,当然你自己对这个有兴趣,觉得这个很快乐,你才会肯干;如果干得很辛苦,那不会长久的。怎麽样你才能得到快乐?你学了之后,一定把它落实,你就有快乐。所以孔夫子讲那个话是非常非常有道理,「学而时习之」,习是什麽?习就是你把你所学的一定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那就有快乐了。它是智慧,你的生活会过得很幸福、很美满。穷不怕,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快乐无比。释迦牟尼佛的僧团每天到外面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法喜充满,那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不学,学了之后你不能应用在生活上,这个快乐永远得不到。有了法喜、有了快乐,你就会永远不断的去追求,可是你愈追求就愈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志同道合的,他来跟你学,他来向你请教。纵然没有这些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说绝了,这麽简单,这裡头的道理、境界深广无尽。

所以利他要懂得,好学,契入境界,他就有很高的诚敬。其次这诚敬心,好学只有个六分、七分,他就得个六、七分;有一、二分,他只能得一、二分,再好的老师、佛菩萨也没有办法帮助他提升。当然老师是很重要的关键,佛法裡头非常重视亲近善知识。你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是小乘经,佛在经上第一段的开示就是教大家亲近明师,那个明不是名气大的名,是光明的明,就是这个老师有修有证。现在找有证的老师找不到了,所以李老师告诉我,现在我们不得已,我们找哪个老师?有修有学,真正有修学的也就不错了。证果的是太难了,是找不到了,找有修有学,解行相应!如果说这个老师有修没有学,或者是有学没有修,都会误导学生。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注解裡头说得很明白,他老人家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行是修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这两种人不太可靠,一定要解行相应,才能够契入境界。契入就是证果,这是真正善知识。

文殊菩萨在末后这一品,这品很长,《普贤菩萨行愿品》,教导善财出去参学必须要懂得这个原则,要认识善知识。当然善财,我们讲他运气好,他那个善知识是老师介绍的,老师推荐的,那当然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好老师指点、推荐,那你自己就要有辨别,要找一个有修有学,能找到证果那最好,不过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这是众生没有福报。众生心善、行善,福报现前感得诸佛菩萨、圣贤到这个世间来。众生没有福报,不肯接受善法,对善法怀疑、对善法排斥、对善法毁谤,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恶业所感召的什麽人来了?妖魔鬼怪,他来作乱,他来叫你受苦,叫你受罪。这要懂得、要知道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怎样亲近善知识,要有慧眼。

善知识的教确实是平等的,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上上根人,这是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上上根人是缘成熟了,帮助他证果;上根人他证不了果,帮助他开悟;中下根性的人,帮助他修行;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这就是普度众生!这就叫利他究竟。所以你不要看不起出家人,甚至于破戒的出家人你都要尊重他。他将来破戒造恶,他堕三途是他的事情,可是他有一个功德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是什麽功德?他穿着出家衣服,在外面走这麽一圈,多少人看到了,「这是佛教,这是和尚」,这个念头种在他阿赖耶识裡头,就是将来修行学佛作菩萨、作佛的种子,他给一切众生做种子,下种!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早年我在台湾教大专学生,那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办一个大专讲座,慈光讲座。以后我住在台北,道安法师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找我去做主讲。这些学生初学佛,学校同学都觉得佛教是迷信,我就劝他们,我说不要怕,人家说随他说,我们客客气气的对待他,这样就好,给他种善根。我说,你们不妨手上戴一串念珠,在校园裡面让同学、老师看到你这手上念珠,「你是佛教」,那个「佛」就印他阿赖耶识裡去了。我说你们对于课本,课本上,一般同学都写个名字,我说你就写个阿弥陀佛,同学一看到「阿弥陀佛」,他就念了一声佛号!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这同学们都懂得了。

给大家种佛种子,他过去没有善根,我们把他种子种下去,来生后世就有善根,他就有根了。我讲经,讲经同学当中有很多经商的,经商的老闆常常都要做广告,报纸上登广告。我就跟他说,你报纸上登了个广告,你在广告栏目裡头印一个「勤念南无阿弥陀佛,勤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加这麽几个字,广告同样产生效果。人家看到又念一句佛号,念一句菩萨的圣号,这个功德就很大!你没有多费钱,你还是那麽大的版面,加上这几个字,做的人也有,好事情。这都是你要有心帮助别人种善根,帮助别人在阿赖耶裡头把佛的种子种下去,你常常有这个心,有机会就做,这就是善根。

早年,我也常到香港来讲经,在香港街头上看到年轻人夏天穿着T恤,前后的花纹都是妖魔鬼怪。我看了之后就动个念头,我们也做几件T恤,前后面我们印上南无阿弥陀佛,穿在身上在街上转一圈,你说你度多少人!每个人看到,念一声佛号。虽然他不念,他眼睛看到了,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这个衣服做了之后也流行,现在在全世界各地淨宗学会都做了,都是把佛经的句子、佛的名号印上。有人说阿弥陀佛名号印在衣服上很不恭敬,洗衣服不恭敬。没有关係,阿弥陀佛不会怪你的,你能够叫那麽多人阿赖耶识裡种上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功德大,要懂这个道理。一历眼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念念总要用什麽方法劝人念佛,这是最初让他有一个印象,有个佛的印象,这是第一个种子。没有善根的给他种了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增长,善根成熟的帮助他成就,念佛往生淨土是成就。这一生尽心尽力帮助有缘的众生,凡是接触到的都是有缘,我们在街上走一圈,街上当时见到的人统统是有缘。

所以在家的同修能不能挂一串念珠?有人说在家不可以挂,我说我们学佛的人,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在家不能挂念珠,哪部经上说的?没有,既然佛没有说,那为什麽不能挂?你挂串念珠太明显了,你走到哪裡,多少人看到,这是佛教,这是阿弥陀佛,你接引多少人!不过在家同修,我是教大家念珠的挂法,出家的这念珠的穗在后面,我们在家同修挂的时候,念珠穗可以挂在前面,这样挂法,念珠的穗在前面,这跟出家人就有差别。同样的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众生看到的时候,佛的印象落在他心裡头去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度度他,这要懂得。如果有人来问,那我们一定是把佛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给他。

学佛第一个要修自己,所以讲『为胜』,自行自利圆满。为胜是相貌要好、身体要好,让人看到生欢喜心。不要人家一看到,这是吃素的,面黄肌瘦、病恹恹的样子,谁敢学佛?学佛是这个样子,没人敢学佛。所以衣着不要太华丽,但是也不要违背一般的时尚,穿的总像样,让人家,「学佛也可以打扮」。观世音菩萨,你看打扮多漂亮,你们为什麽不学他?佛法,你看佛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句话你们忘掉了?总要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面貌就是你学佛的成就表现,你心地慈悲,那个相貌就是慈悲相;你心清淨,你相貌就清淨。人家看到这个相貌就摄受人心,他就生欢喜,他就想亲近你,那你就好教他了。

中年以上没有一个不重视身体健康,健康长寿很重视,看到你这个样子,一定向你请教,那你就可以告诉他。我在世界上到处走的时候,这个形象度很多人,大家都来问:法师,你是怎麽样保养身体的?我就告诉他:素食、清淨心。清淨心不容易,怎麽样才得清淨心?念阿弥陀佛,用这一句佛号代替你所有的杂念。你看他来请教,马上就传授给他,他迫切需要的,这就是机会教育。

家庭,是个佛教家庭,家庭是一切家庭的榜样、家庭的模范;道场,一定做一切道场的榜样、道场的模范。所以这裡头最重要的要学教,要念佛!我们这个道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我们的义工,都要听经。你不听经,你在这个道场,不但不能行善积德,往往还破坏道场。破坏道场,你就有罪,就有罪过了。家庭亦复如是,要想家庭和睦,你不教怎麽行?谁去教?我懂得的我就要教,我就要去影响我这个家庭,让一家都能够明理,都能够和睦,家和万事兴,这比什麽都重要。

中国人懂得,懂得教育,教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和」。中国伦理的教育至少是五千年,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教学的内涵,五千年的效果,到今天还是管用。要想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化解冲突矛盾,还是中国这套东西有效。你离开这个东西,再去找一套东西,找不到!我这麽大年岁,许多国际会议邀请我,我还是去参加,为什麽?就是想把中国这套东西介绍给大家,它真能解决问题。他们是很想解决问题,找不到方法。联合国搞世界和平搞了三十五年,找不到方法。这个世界动乱的频率年年在上升,天灾人祸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是大家都看到的,都是事实,这些问题摆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我们明瞭这些因果的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所以有这种机缘,不能不广为介绍。我们年岁大了,在行动上我们是无能为力,只有把看出来的事情告诉大家。问题是真正懂得关心!

我们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特别为我们道场同修讲话,今年我们已经做过几次了。二00六年的元月第一个星期三好像是四号,这次我要给大家讲的四个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现代许许多多人都产生误会。你讲伦理道德,他说这是古时候,过了时,不适合现代了,他排斥、拒绝;讲因果、讲宗教,他说这是迷信,而不知道这四个教育能够帮助现前社会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所以介绍要有方便,如佛法讲的「善巧方便」,要用很简单的话把这个教育讲清楚。

什麽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就是人与人关係的教育,这样大家就听懂了。我们今天人跟人的关係处不好,家庭裡头父子不和、夫妻不和、兄弟不和,什麽原因?你不懂得这个关係,你没有受过这个教育。受过这个教育,你家庭就和睦了,你说这个要不要?道德的教育,是教你做一个好人的教育。你要不要做好人?你懂不懂什麽是好人?好人怎麽做法?从理论上讲,人性本善,我们现在迷失自性,染上许许多多不善的习性,道德教育,就是教你怎样从习性回归到你的本善本性的教育,这你就懂得我们应不应该学。

因果教育,现在社会上常讲「离贫致富」,我们要离开贫苦,我们要发财、要富有,因果教育就是教你怎样离贫致富、怎样离苦得乐。这一说,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你说它迷信,好,你苦就苦一辈子,这一辈子苦,来世更苦。贫有贫的原因,富有富的因。怎样把贫捨掉?你把因捨掉,果就没有了。怎样致富?富的因我们拼命去做,富的果报就现前。离不开因果!宗教的教育,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前面三种教育的昇华,让我们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们要谈这四个教育,让大家认识这四个教育,知道这四个教育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兴趣、有意愿去学习。真正能化解问题,无论是你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事业问题,乃至于社会问题,统统都能解决。

这就是「为胜,为最胜」,利他究竟。我们懂得了,懂得之后,你就要抓住机会去落实,利益社会、利益大众。今天由于科技的发达、资讯的发达,交通便捷,地球变成一个村,很多人讲地球村,真的是这样。你说郑和下西洋,明天就是明年了,明年二00六年,郑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纪念。那时候乘的是帆船,从中国到南洋要走几个月,现在从中国到南洋,从北京飞到雅加达六、七个小时,你说是不是变成地球村?所以今天我们的思考,起心动念,不是为一个地区、为一个城市、为一个国家,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为全人类的福祉去想。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真诚的爱心!就是中国教育裡头的核心,父子有亲,亲爱。这个亲爱是天性,是性德,不是学来的。

教育,它的功能第一个就是要求这个亲爱,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怎样能够保持到一生都不会变质,这是教育的功能。你看看婴儿,尤其小孩一、二岁的时候,父母对他的爱,他对父母的爱,真诚,天性,你看出来了。到了小孩十几岁的时候就不爱父母,就讨厌父母,那是什麽?受外面的染污,迷失了自性。所以教育的功能就是如何能教小孩不受外面环境的染污,永远保持亲爱,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要把父子有亲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你知道爱父母、爱兄弟、爱你的家族,再扩大,爱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爱一切众生,伦理教育!这个东西太古老了吗?不适用了吗?不适用,那个结果就是天下大乱,不能不知道。这是「为最胜」。下面两句是:

【为妙。为极妙。】

『妙』在哪裡?清凉大师的注解裡面说,「妙者,烦恼障尽故。极妙者,所知障尽故」。这一解释我们就明白了,那真妙。众生所以不能够回归到本性,儒家讲众生不能回归到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接着的话,「性相近,习相远」。如果就本性本善,大家是一样的,所以相近;如果从习惯,习惯的染污,大家愈离愈远了。习惯太重要!习惯裡头有善、有不善,所以圣人就从这个地方起,从这个因素建立教学,这不教不行。所以教育从哪裡兴起的?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的,怎样保持着父子有亲?怎样把父子有亲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年教育的经验太可贵!走遍全世界,无论在哪个地方,我的讲演介绍都受欢迎,没有反对的。不过我在中国没有讲过,在外国讲得很多很多!大家都欢迎。

习性裡面障碍重重,无量无尽!佛把它归纳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烦恼,另外一类叫所知,这两种都障碍本性,都障碍本善。佛家讲的本性,本性裡面本来具足的有三样东西,这是本性本来具足的,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德能,第三个用今天的话来讲是福报,你说这个东西你要不要?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福报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本来具足的。《华严经》上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跟诸佛如来一样的,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一丝毫的欠缺没有,一丝毫的瑕疵没有。现在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这两大类的障碍把我们的自性障碍住,心性不能现前。

修行人,实在讲,不管修哪一宗,不管修哪个派别,统统修的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佛法修行的总目标,这不能不知道。我跟李老师学念佛法门,我有个心得报告,我的报告不是文字是图表,画了个图表送给老师看。老师看了之后都点头,他说还少一桩,他给我补一个箭头,明心见性。我只是念佛往生,但是也写了明心见性,是两桩事情。他画个箭头说,念佛往生指到回归明心见性,这就圆满了。那是年轻三十一、二岁做的。所以明心见性,这两种障没有了,这才叫圆满成佛。

烦恼、所知,在我们《华严经》裡面讲的是什麽?《华严经》上没有讲烦恼,没有讲所知障,佛在「出现品」裡头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执着就是烦恼障,妄想就是所知障,《华严经》是换个讲法,这就是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教导我们四依法,要懂得,要有智慧灵活运用。「依法不依人」,决定依据佛教经典的教诲。「依义不依语」,你要懂得佛的意思,不要执着佛的言语、名相,不要执着。佛在经上你看用得这麽灵活,这就是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很重要!什麽是了义?现前能得利益,这是了义;现前不得利益,这就是不了义,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所学非所用,那这个没用处。学了一定有用处,学以致用,这是了义,所学非所用不了义。最后一句「依智不依识」,智,我们今天讲理智,你要依理智;识是什麽?感情,你要依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这是佛教给我们四依法,我们要懂得。

烦恼障尽,这是先断烦恼,后破所知。烦恼,大经上讲得很详细,讲得很多,我们这部《华严》前前后后都会讲到,尤其这段经文,十地论释裡头有很详细的解释。一般我们下手就是尽量把执着,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要看澹,这是断烦恼障!所知不是障碍,障碍你所知的这种障碍称为所知障,障碍是什麽?错误的知见。如何破这个错误知见?必须修学圣贤人教诲。圣贤人,过来人,正知正见。从这个地方学习,慢慢契入境界,自己大彻大悟,障碍尽了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如何提升自我的灵性到达圆满  (第二十九卷)  

200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491a)
 

 


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二00六年的元旦,首先我在此地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佛门裡面有两句话,说「诸恶莫作,年年如意;众善奉行,岁岁平安」。我们还是遵守佛陀教导我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真正能够落实到岁岁平安,年年如意。谢谢大家。

请看「淨行品第十一」长行,提问的长行,最后的一段,我们还有几句没讲完。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上一次我们讲到妙。『妙』、『极妙』,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给我们讲的,「妙者,烦恼障尽故,极妙者,所知障尽故」,这两句说得好!烦恼障就是见思,我们讲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由于思想见解的错误,所以导致我们的言行就错误,这才招来不善的果报。所知虽然不是障,这种障碍会障碍我们的所知。实际上,烦恼跟所知都有连带的关係。在《华严经》裡面没有说见思烦恼,它是讲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烦恼障,妄想就是所知障。《华严经》上讲得好懂,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烦恼障就尽了。诸位细细去思惟,好好的去想想,你看烦恼是不是从执着生的?如果不执着,你想想看,你还有烦恼吗?世间人所谓是成见,成见就是执着!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误的。

佛菩萨心目当中是法法皆如,法法不二。我们今天有执着,邪正是二法,善恶是二法,是非是二法,真妄是二法。你要是碰到六祖惠能,你要向他请教,他就告诉你,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那不二法,邪正是不二法,邪正一如,是非一如,善恶一如,所以法法皆如。为什麽?不执着就没有了。执着个正,正的对面是邪;执着个是,是的对面是非,总是落在两头。《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不立,还有个中道,中道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中道跟二边,不又变成对立?你永远没有对立,妙!但是这个境界是菩萨的境界,你要是有这个境界,那恭喜你,你不是菩萨距离菩萨也不远了,也靠得很近。

所以大乘教裡面讲入不二门,谁入了不二门?圆教初住菩萨入不二门,入不二门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了。不二门在哪裡?不二门是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也是极乐世界。所以淨土宗裡面,念佛堂的堂主平常提醒大众,无非是叫大众警觉到,不要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堂主常常提到,「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或者像《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念佛」,那就对了。如果身心世界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有妄想分别执着。你还有忧虑,你还有牵挂,所以你放不下,那就是烦恼,就是所知,就是障碍!

往生那一刻当中不许有障碍,有障碍就去不了;只要最后那一念没有障碍,就肯定往生。但是最后这一念,你能有把握吗?平常念佛是练功夫,什麽时候用上?就是临终最后一念,希望平常念得很熟。由此可知,平常就要练习放下,临终才有把握。平常念佛,什麽都放不下,你说你临终会有把握吗?靠不住!所以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要知道为什麽不能往生?这个二障。所以这两种障平时就要把它澹化,虽不能断,要看得很澹。分别,对于一切法分别执着,很澹薄,希望一年比一年澹,功夫就有进步。紧紧的抓住这句佛号就对了,除这句佛号之外,什麽都是假的,什麽都是空的。于一切法裡头最重要的是得失要澹,得到不生欢喜心,犹如未得;失掉了,绝对没有懊恼,如同没有。永远保持心地的清淨,不生一个妄念,这叫功夫,这就是此地讲的「极妙」!

再往下面看,『为上,为无上』这两句。「上者,望下无及故」,下面达不到。这是如来的果地,下面是等觉,等觉下面是十地,都没有达到究竟果位,所以称之为上。「无上」,究竟果位上,再往上面,上面没有了,它到了顶头,所以这是究竟佛果位。究竟佛果位,诸位要知道,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菩萨最高的位子是等觉,等觉菩萨只剩一品,叫生相无明。你想想这个无明的名字,顾名思义,这品无明要断了,相就没有了。宇宙之间所有的现相,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十法界统统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裡头说,「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没有了,大千世界就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无上。

可是佛、菩萨都非常慈悲,到这个境界,他们最后那一品无明不断,诸位要晓得,不是没有能力断,不像等觉,等觉是想断断不了。如来不断,他想断确实能断,为什麽不断?断了就不能度众生了;不断,叫「留惑润生」,这叫大慈大悲。他要把这一品无明留着,留着怎麽样?留着现相!他可以在一真法界、可以在十法界得大自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诸位要知道,到法身菩萨就没有一定的身相,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哪来的身相?他所现相是随类化身。《愣严》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裡想他是个什麽样子,他就现什麽样子。我们众生心裡想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相,他就现女相;观世音菩萨是男相,他就现男相,这是叫随心应量。说法亦复如是,没有定法可说。所以佛跟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没有一定的身形,没有定法可说,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才契机契理。

末后两句,『无等』,『无等等』,「望下无俦故」,望下是等觉菩萨。等觉虽然是等觉,并不是究竟圆满佛果,只是非常接近;等于,并不是。所以实在讲,「无等」,不能跟他等,确实是差一级。「无等等」,等觉菩萨多,你看看许多等觉菩萨。这个跟究竟果地可以说常常在一起,已经打成一片,事上决定没有阶级,理上,他那一品无明想破破不了。如来这品生相无明,确实有能力破而不破,无等等!

后面这一句,「所以广举诸德者」,广举诸德就是前面二十问,这二十段。「欲显行之胜故」,这个行,古人是右边圈个圈,念去声,念ㄏㄥˋ。「欲显行之胜故」,这个行是当动词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念ㄒ一ㄥˊ,咱们就念行!知道这个行是个动词,不是名词,不是形容词,知道就好,晓得诸佛如来菩萨行无比殊胜!你看智首菩萨问了这麽多的问题,从这些问,你就晓得菩萨行。而菩萨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我们不能不知道。「上来问竟」,智首菩萨提问到这个地方我们读完了。

下面是文殊菩萨的解答,所以底下第二大段,「文殊答」。答的文裡面又分成两段,第一段,「歎问成益」,讚歎智首菩萨能提出这些问题,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他要不问,我们想不出来。他的一问,我们听了之后都会点头,确实讚歎,问得太好了。我们真正想知道的,而说不出来,他代我们说出来。我们看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

这一句『善哉佛子』是讚歎,佛子就是指智首菩萨。

【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

你问得太好了!清凉大师在此地的注解,「言饶益者,利益也」。饶是非常丰富,丰饶的利益,利益众生,利益人天。『安隐』就是安乐,这跟我们现代社会恰恰相反。现在社会动乱、不安,苦难很多,所以我们都求安定,都希望离苦得乐。后面『利乐』,乐是欢喜、爱好,也可以念成利乐,利益快乐,都能够讲得通。总的来说,利跟乐就把前面二十问统统都包括了。我们所求的,自利利他,求自己觉悟证果,也愿一切众生断惑证真。这一段是讚歎智首菩萨能问这麽多问题。

下面第二段,「正酬其问」,酬是酬答,答覆智首菩萨所提的这些问题。「于中二」,在答覆裡面有两段,第一段「标因成德,酬其举德」。正是智首菩萨所问的,举就是举问,他既然举问了,一定要答覆他。后面第二大段是「指事显因,酬其徵因」,他曾经问为什麽,这为什麽是问因?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世间会有这麽多的事相,为什麽会有?底下的经文就给我们解答。「初先」,这是第一段,「先」是第一段。我们看经文:

【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恆不捨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这一段是答覆他,这是「标因成德,酬其举德」。我们先看清凉大师注解裡面说,「先标其因」,标是指出来,把它的真因指出来。因是什麽?因是心。「谓善用其心,心者,神明之奥,心正则万德攸归」,我们先看这句。这句非常重要,什麽人要是懂得,学会了,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善用其心』!你看文殊菩萨讲『若诸菩萨』,这个「诸菩萨」是从初发心到等觉,五十二个阶级。当然已经证果的菩萨没有问题,真的是善用其心。哪些人?《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决定没有问题;禅宗裡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当然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有问题的人是谁?没有明心,没有见性。心是什麽?不知道。你看《愣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考考阿难,没有说什麽真心、妄心,先不谈真心、妄心,先问心在哪裡?阿难比我们是强,说了六个处所,都被世尊否定;还没有讲心,只问心在哪裡。我们世间人一般都是讲心,心到底是什麽?不知道。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用的是什麽?修行,这是根本,你要是不在根本上下功夫,那你就错用了心。这个地方讲的心是真心,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讲「心者,神明之奥」。神是什麽意思?是通达的意思,通达万物,包括一切现相。它的性相,性是体,相是现相。理事,理是道理,为什麽会发生;事是事相。因果,理上的因果,事相上的因果。我们通常用这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瞭,这是心。

大乘教裡面常讲,真心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是我们心裡面本来有的,不是从外头得的。儒家讲「性本善」,那个性就是此地讲的心,本善!本善指的是什麽?佛讲得清楚,本善就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而是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平等平等,没有差别,我们真心跟佛心没有两样。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为什麽都是佛?真心一样,智慧德相一样,丝毫差别都没有,佛眼所看的。奥是深奥。十法界裡面的众生,无始以来迷失了真心。迷失了之后,那就是不善用其心。迷失了之后,用什麽?用妄心,用妄心就不善,真心才善,关键在这个地方。

真心是什麽样子?大乘教裡头佛常说,离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心就是真心;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就是妄心。真是平等的,那妄,妄还有等差,这就是迷悟有浅深不同。六道凡夫迷得最深,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真心不能现前。这类众生最不好教,他迷得太深,迷得太久,所以要很长的时间接受佛法薰陶,才有一点善根;如果不接受佛法薰陶,善根无从建立,佛在经上才说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得人身,以什麽为可贵?闻佛法最可贵了。闻佛法,虽然你没悟,但是阿赖耶裡面有了佛法的种子,这就是善根的起源、善根的种子。有这麽个种子,如果遇到佛缘它就会增长,增长是不会快速的,所以修行成佛要无量劫,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凡夫业障深重,不可能生生世世都得人身,这很不容易。纵然生生世世得人身,不见得生生世世你能够有机会闻到佛法,所以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你阿赖耶识的善根种子才得到薰修;要薰修很长的时间,才真正变成善根。

就像植物一粒种子我们种在泥土裡面,也要有一段时间它底下才生根。下面生根,上面发芽,这个根就有了力量。想想我们今天的根,这个种子有没有生根?有没有发芽?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我们种子都有,凡是学佛的同学,如果阿赖耶裡头没有佛法种子,你决定不会进门来。如果种子不够深,虽进门,掉头就去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心裡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有这个根,但是薰习不够。要想这个根、这个种子往下生根,上面发芽,在我们推想一定也是多生多劫才有这个力量,我们佛门常讲善根深厚。他一接触就生欢喜心,这就证明阿赖耶识的佛种子生了根,发了芽,一接触就生欢喜心。或者看到佛像,或者听到佛菩萨名号,或者接触到佛法,心生欢喜。如果接触不久,才接触几个月、半年,就生起敬仰之心,他尊重,他不怀疑,欢喜学习,可以说这个人善根相当深厚。

这时候就看他的缘分,缘要是殊胜,能够常常接触到佛法,亲近善友,好学不倦,你在这裡细心观察,这个人的善根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成熟,就有这个可能。老和尚、善知识教学生,观机在哪裡?就从这裡观察。末法时期,善知识、老和尚也是凡夫,不是圣人。古时候有圣人,众生有那麽大的福德,佛菩萨来应化,阿罗汉来应化,那个观机是毫无问题的。像我们凡夫,烦恼一品没断,我们的观机就要靠经教,要靠经验。所以我们学佛能够把握住,不会被外面境界诱huo,不会被他们动摇,只有一个办法,深入经藏,只有这个办法!然后念佛求生淨土,出离。深入经藏,你才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保持你的真诚、清淨、平等、慈悲,你才能保得住。如果不是深入经藏,肯定受外面境界诱huo,你就保不住了,所以要好学。

要缘分,应该是只要真正好学,缘,佛菩萨会加持。正是经论上所讲的,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一个人好学,善根成熟,佛菩萨会照顾,总会帮助你,让你得到机会。佛法讲缘分,现在人讲机会,学习的机会,不会让你中断。但是学习的环境常常有差别,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无非都是你修学的环境。顺境、善缘不生贪爱,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所以在这境界交互的变化,让你从经教裡面学习来的,然后在事相上去磨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叫真学问。日常生活,人事跟物质环境都是增上缘,都是在磨鍊你,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磨掉。

古大德常说,特别是在这末法时期,末法,也就是说圣贤的教育没落了。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体会得很深。科学技术发达,真正是称得上突飞勐进,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是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了。因为宗教都说天地万物是神造的,科学证明好像没有神,人可以做得到;人现在可以旅行,向外太空去旅行。宗教没落了。在中国很不幸,这一百多年,社会的动乱,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我们的社会秩序打乱了,到现在都不能恢复,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教育都忘掉了。所以恶业在增长,善根很薄弱,有善根的人愈来愈少,纵有一点小善根,禁不起诱huo。普遍的现象我们看到,见到人做一桩好事,做一桩善事,常常有人阻挠,不希望你做成功。世人所看到的是眼前的小利,不知道有大利益在后面,不晓得。都注重眼前的小利,科技带来的眼前小利,圣贤教诲那是无量无边的大利益。

现在西方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带给社会的动乱,人心不安,人心不平,这是现前社会现象。怎麽解决?汤恩比说得好,还是要靠中国古圣先贤,还是要靠宗教教育。他这个提示,我们如果还不觉悟,那苦难的日子还长!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