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福田甚深






福田甚深  (第七集)  

2005/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393)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目首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

【亦如淨满月。普照于大地。佛福田亦然。一切处平等。】

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告诉我们,「月光普照,喻佛平等,佛上诸迹,虽随机现,要且无私」。前面第七首是以太阳来做比喻,「日出时,照耀于世间」。这一首偈是用月光,月光照耀于世间,跟日光的意义相同。为什麽说日光除黑暗,月光比喻佛的平等,这裡面差别在哪裡?实在说,语言、经文已经暗含着,我们这世间光明的来源是日光。太阳本身发光,月亮本身没有光明,月光,现在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是阳光的反射。中国古人常常把月光比喻作清凉,不像阳光,阳光炎热,在日光下面不舒服,可是月光下面清凉自在,这是说明我们对于日月光明的感受。

所以月有清淨、平等的意思,清淨就平等,平等就清淨。尤其是我们在水边看月亮,水一定要平,没有波浪,月亮才显得非常的清楚,显它的美。如果这个地方的水有波浪、溷浊,月亮影子就不能现在水裡头。从这个意思来看月光普照,清淨平等的意思才能够显示得出来。世间人古今中外,爱月是人之常情,尤其是满月的时候。满月的日子并不多,一个月顶多三天,我们算农曆讲十四、十五、十六。十三,月看不到圆的相,十四接近圆,十五是满月,十六的月亮跟十四差不多,可是十七它就明显的欠缺了,所以顶多一个月只有三天。于是人们对于满月就特别的珍惜,一个月才遇到一次。不像太阳,太阳是天天看到都是圆满、都没有欠缺的,除非是阴天下雨。不像满月出现的时间少,少就显得它可贵,显得它特别可爱。

表法的意思,清凉大师在末后这一句裡给我们显示出来。「佛上诸迹」,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种种比喻,都有深远、广泛表法的义趣。「虽随机现」,确实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愣严经》上说的。底下一句是「要且无私」,日光、月光普照大地没有私心,没有说这个我喜欢,我照你,那个我不喜欢,我不照你,没有这个现象,普照。普照没有差别、没有私心,与性德就相应,与本善就相应。那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什麽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普照。

日,特别是讲的智慧,从体上说,月光比喻是完全从作用上说,智慧之体能断愚痴。愚痴也有许许多多种类不同,智慧能断一切痴。在佛法术语裡面称之为无明烦恼,见思、尘沙定功可以伏,不能转。智慧开了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那个转就是此地灭除的意思。烦恼没有了,永远没有了,无量的烦恼变成无量的智慧,这是日喻的主要意思。月光普照比喻智慧的起用(起作用),也是恆顺众生,也是随心应量。这裡头就怕我们初学的人误会佛菩萨有私心,为什麽对那个人说大乘法,给这个人说小乘法,给那个人说实教,跟这个人说权教;或者用显教度,或者用密教度,那佛说法浅深广狭完全不同。佛有分别吗?佛没有分别。何以没有分别?

佛法裡头很多比喻,比喻击鼓,佛用这个比喻用得很多。由此可知,在古时候这钟鼓就用了,我们击鼓击得重,那鼓响的声音就大,响的时间就长;我们轻轻敲它,它响的时间小,时间也短。是不是鼓有分别?鼓没有,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鼓有没有心?没有心,没有心就是没有私,平等的。诸佛如来心平等、心清淨,什麽样的人来向佛请教,佛怎麽样给他开导,这应机说法,所以随机不同。大乘根性的人来向佛请教,佛一定给他说大乘法;小根性的人来,佛一定给他讲小乘法;人天根性的人来,一定给他讲人天法;密教根性的人来,一定给他说密法。凡是跟佛接触的人,无不皆大欢喜。《法华经》裡面,佛用下雨来做比喻,雨水落下来是平等的,没有厚薄,大树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各皆满足它们的需要。佛光普照,说法利生随顺根性,佛哪有法好说!这是我们从迹象上说。

如果从理上讲意思更深,佛代表什麽?佛代表自性,一点都不假。我们淨宗常讲「自性弥陀,唯心淨土」。我们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所现,是心现。我们跟心性相应才能往生,跟心性不相应,淨土虽然在面前,你不认识,你不得利益,这是理。它有很深的理在裡头,我们不能不明瞭。

我们今天学这一首偈,怎麽学法?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之时,常常想到月光,我们的心要像月亮那样清凉、无私、普照。人生在这个世间,修行证果要靠什麽?这不能不知道,不是因。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是什麽?佛性是我们成佛的亲因缘。四缘生法,亲因缘,亲因缘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所以不是靠亲因,靠什麽?靠缘。缘裡头最重要的增上缘,虽然讲修行证果,所缘缘跟无间缘重要。所缘缘跟无间缘怎麽来的?你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善友,好的修学环境,你的所缘缘、无间缘起来了,起作用了。所以这两种缘是增上缘给你带起来的。

增上缘最重要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归到人缘要好,人要跟人结善缘,不可以跟人结恶缘。自己纵然再有福报,福报再大,你没有人缘,你想做一点好事,处处有障碍、行不通,没人帮助你,你的生活就很辛苦。那个人缘好的人,他没有福报,他不受罪,为什麽?帮助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想拉他一把,每个人都想帮助他,人缘多重要!

我们早年追随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常常叮咛嘱咐我们这一班学生要知道结法缘。实在讲,我们这一批学生裡面,环境好的不多,顶多一半。我们只有二十几个同学,有十几个环境不好,用现在的话说,低收入,自己三餐都很勉强,哪有钱去布施结缘?我们向老师请教,我们很想跟人结缘,我们用什麽结缘?老师说:结缘不一定要钱,笑面迎人,谦卑处世就结了缘。这才明瞭才想到什麽?这寺庙一进门口,天王殿当中供的布袋和尚,弥勒菩萨。我们就想起来那就是佛法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缘,满面笑容,诚诚恳恳没有一丝毫虚伪。懂得尊重别人,自己谦虚卑下,人就欢喜,结缘不要花钱。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一切时一切处,记住跟人结欢喜缘。

功夫,是要常常检点自己的过失。怎麽个检点法?没有人说你过失,这是真的,谁都不愿意得罪人,没有人说过失。古时候说过失的两个人,一个是你的父母,一个是你的老师,这两个人有责任,看到你过失一定会教导你。还有半个人,半个人是什麽人?是你最好的朋友,看到你的过失有义务来劝导你。但是劝导事不过三,劝你一次你还没有改,劝你第二次你还没有改,劝你第三次不改,以后再不劝了,再劝什麽?再劝就变成冤家,事不过三。所以改过自新只有一个方法,自己靠自己,那依什麽?依经教,天天读经。经典裡面,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做到了没有,这就能反省到。佛教我们做的,我们没有做到,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从明天起要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在这做这也是过失。

佛教我们不能做的,一定是不善;佛教我们一定做的,那一定是善法。教育没有别的,断恶修善而已,这佛家的。儒家也不例外,中国古圣先贤,你看《礼记》裡面所讲的,《学记》裡所说的教育,什麽是教育?「长善救失」,失是过失,过失要救它,就是要改正它,善要增长。不就是佛法讲的断恶修善吗?一个意思!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圣贤教人就是教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标准,一定要用圣人的教诲,有些语言文字没有说到的,但不是善法,你要知道,要改过;是善法,那我们认真要去做。律仪戒是说到的,有规定的;摄善法戒你要通其义,没有这个文字,不能不知道。

有很多人抽烟,学佛的人,甚至于出家的法师:这个戒条裡头没有,佛戒酒没有说戒烟。那我们要问,烟对于身体有没有好处?抽烟这个威仪好不好?抽烟会不会让别人起厌烦?有这些事实存在,你就晓得,抽烟对身体不好,对别人影响也不好。要不要戒?佛虽然没有说,要戒,不能说佛没说的,你就可以做。佛没说的太多了,你要懂得佛的意思,不一定等佛说。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这都要我们自己明白义理,知道哪些是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善不能做,不必要等佛说。

说到这一桩事情,我们常常在道场裡面看到化小缘,这个事情虽然古时候也有,古人用心跟我们现在人不一样。佛陀在世没有化缘的,佛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但是,佛绝对没有开口向众生要求什麽,没有。当然佛陀当年在世没有建道场,他们的道场是山林树下,找一棵大树很荫凉,佛坐在那个地方,大家围绕着,这就讲经说法。大家在一起修行,并没有房屋、房舍的建筑,没有。以后这些国王、大臣、居士、长者,这是富贵人家他们有花园,有庭院,有别墅,提供佛跟弟子们居住,在这裡面讲经教学,佛也接受,那是什麽?借用,佛决定不要人捐送给他。佛已经出家了,人家再送一个房子给你,那你不又回了家去了吗?哪有这种道理?这不可以,借用可以。

这是我过去讲经常常说,供养佛菩萨的精舍,佛菩萨只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还是主人的,你看像从前这诸位都知道的,祇树给孤独园,财产是谁的?给孤独长者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在这地方讲经说法,他供养这个地方,接待佛;佛离开之后,没有后顾之忧,还给长者了,你说他生活多麽自在。

佛教传到中国,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是汉明帝派特使到印度去请法,走到西域就遇到印度一些出家人在那边弘法,使者就礼请他们到中国来,所以是皇帝的宾客,当然国家接待。以后谈得很投机,中国人希望他们长住在这个地方,这请佛住世。希望长住在这个地方,教化这一方众生,法师也欣然接受,所以道场国家建立的。我们常常看到历史久的寺院庵堂,匾额上写的「敕建」,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的。有些是皇宫裡面拨出来的经费,大内的经费;有些是皇帝命令地方政府,资金是地方政府拿的,只要是皇帝命令建的都用敕建。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不是私人的。这上行下效,国家带头建寺院丛林,民间这些大富长者有这个力量,于是他也建。很多人把自己住的住宅捐献出来做寺庙,这种情形在中国很多。不但捐献房舍,他居住的家完全捐献出来,还有他的田地也捐献出来。田地什麽?可以租给农民去种植,收租,这是道场经济来源,不要化缘。化小缘建道场,这是佛法已经衰了。

那个化缘也要看什麽样的人。普通一般去化小缘的时候,那是真正道场出家人大慈大悲给这个机会,给一般初信或者不信佛的人种福。托钵化缘不开口的,托个钵的时候,有缘的人自动拿一点零钱给你,是这种方式。绝对不是拿着钵伸到你面前,不可以,伸到面前是问人要钱;也不会说一句话,说一句话是问人讨钱。道场裡面不化缘,尤其是讲经的道场、修行的道场。为什麽?这从前李老师多次的教导我们,讲经道场有很多是初学到这个地方来听经的,他看到化缘在那个地方,他就害怕,下次不敢来。你看看你这个举动,把人家闻法的机缘断掉,这个果报可严重。

坏人家的法身慧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好不容易有机会到这地方想听听经,想随喜大众来念念佛,一看到你这个化缘的人站在门口,吓到了,来要钱的。我没有带钱,或者自己很贫穷清寒,甚至于掉头就走了,也有听这一次,下次不来了。所以讲经道场最忌讳的是化小缘,有没有这个事情?有,而且还常有。那讲经的道场谁来管这档事?护法。李老师过去在台中,一个星期讲经只一天,星期三,慈光图书馆。我们一些做义工的,如果看到有人化缘,赶快劝他离开,不可以在这个地方,这个要懂。维护道场的庄严,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这就对了。

化缘建道场,可以,问题你建的道场有没有道?你要没有道,那就是古大德所谓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首偈你有没有听过,你有没有看过?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背因果责任。建立一个道场最重要的是要有道,什麽是道?道就是教学,讲经教学。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做的事业就这一桩,没有做第二桩事,连慈善救济都没有。世尊做的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慈善救济,那是什麽?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究竟圆满的慈善事业。

所有一切苦难是从迷惑而生的,迷才有苦,觉就有乐,离苦得乐是果,破迷开悟是因。所以佛帮助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用什麽?教学,不但用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佛所讲的他自己统统都做到,他没有做到的他不会说,凡是他所说的,他统统做到。我们向佛学习学什麽?就学这一点。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次第,我们有没有遵守?没遵守,没遵守所以我们的修学拿不出成绩出来。

诸位读《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一生不收出家徒弟,李老师也反对学生出家。我最景仰的是印光大师,向他老人家学习,我也不收出家徒弟。悟字辈跟着我的,那不是我收的,韩馆长收的;我不建道场,她建道场,她建了一个华藏视听图书馆。所以她走了图书馆再没有人出家,这个情形诸位要知道。我不会给人剃度,我没有道场。这个道场十方的,不是我的,你们要知道我没有道场。我在香港居住这个小地方,算是个小精舍,陈老居士供养的,那房子是他的,他没有给我,我很欢喜。法师,你在香港一天,我这个房子供养你一天,你用多久统统供养,好!省事。你看每个月水电,什麽电话费开销,统统都他拿,我都不知道,只给一把钥匙给我。什麽都没有,你才自在;你有,你就有牵挂,你就有累赘。

重要的是要把经教学好,依教奉行,广结法缘。所以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才能够广结法缘,哪个地方邀请到哪裡去。不要怕没有人邀请,邀请的人很多。这地方有缘多住几天,缘尽了少住几天,无不欢喜,自己欢喜,大众也欢喜。决定不要给人添麻烦,生活所需愈简单愈好,什麽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是要学的。所以这无私平等,给一切众生结法缘,也就是接引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月光普照的意思。可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你听你也会点头,可是境界现前忘掉了,这怎麽办?阎浮提众生非常健忘,所以世尊慈悲、方便,无数次的提醒,不厌其烦。一桩事情,说十遍、说一百遍、说一千遍、说一万遍,这是慈悲。没有这麽多遍数,真的,我们粗心大意,很容易忘记掉。

如果没有人经常提醒,现在的人一个星期之后,忘得乾乾淨淨,这就是为什麽古大德教导学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换题目。祖师教给我们,教这个念佛法门,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不能三心二意。昨天有同修来给我说,现在常常流行什麽样的风潮,一窝蜂都去学习,他举了好多例子。我们学佛的人今天学禅,明天又去学密,后天又去念佛,到处跑道场,见异思迁。这是什麽?我们知道这种人没福,只是在佛门裡头结个缘,种一个佛的种子而已,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成就。真正成就的一生守一个法门,如如不动,你才能成就。

没有一个法门不好,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第一,无量法门也是门门第一,没有第二的。你只要走一门,你一定能走通。通是什麽意思?明心见性,一通一切都通。常常换方法,常常换修行的课程,你一直到老,一直到老死你都不会有成就。你一门,一门戒定慧很容易成就;多门的时候戒定慧都没有,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学佛的成就是什麽?在佛门裡面有一句很通俗的话,人人都知道,「烦恼轻,智慧长」,这就有成就。你自己一定要多反省、多想想,我今年的烦恼跟去年比是不是少了?智慧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增长了?功夫真正得力,这个成就非常明显。如果今年跟去年一样,没进步,甚至于今年还不如去年,那退步,没有进步。甚至于退步自己要认真去检点、去反省,错在哪裡?只要把错误改正过来,你就能够向前精进,你就会取得进步。这是真正干的人不能不知道,常常检点、常常反省,希望自己做到月月都有进步。我这个月比上个月有进步,我这个星期比上个星期有进步,那你真的契入,你就法喜充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有信心。这一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目首菩萨偈颂第九首:

【譬如毘蓝风。普震于大地。佛福田如是。动三有众生。】

这一首清凉大师注得很简单,「大风普震,喻遍动群机」,文字很少,意思非常圆满。佛门裡头有一句话说「世尊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跟这意思完全相同。『毘蓝风』,佛经裡面所说的大风,世尊告诉我们,世间有大三灾、小三灾,zai 难。zai 难是众业所感造成的zai 难,道理很深。我们在这麽多年学习当中,逐渐体会到佛说的话句句真实,自然灾害与众生的心行有密切的关联。绝对不是说自然灾害,与我们一切造作善恶没关係,那这个观念就错误;有关係,非常密切。你如果真正懂得,利益太大!最明显的利益,就是我们的身体,现在讲保健。怎样保护健康?你懂得这个,你就晓得保健的祕诀。

我们身体有病痛,为什麽会有病痛?业报现前,这业报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我们要懂得把这个业报化解,化解有方法,不是没有方法。我在前一段时间牙齿痛,这个内热太重,影响到牙齿,我用我们在佛法裡学的这个方法,跟牙齿商量,希望它不要痛,希望它回归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岗位。牙齿很多,我们称牙齿菩萨,这不是迷信,颇有效,称牙齿菩萨,给它做三皈依,一天三次。三皈依做完了之后,给它忏除业障,给它发愿,发愿就是用四弘誓愿,一天做三次,一次大概五分钟。几天之后不痛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恢复正常了,有效。为什麽?我们这个身生病,一个细胞是一个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首先是自性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是众生,这一颗牙齿,你知道这裡头有多少众生!要跟它打商量,要忏除业障,要化解冤业就恢复正常。

你说这个东西,我们不是深入经藏不懂,不懂怎麽样?不懂就找医生,就去找些药物,药物都有副作用,最好不要用药物。就是心理治疗,这种方法现在的医生说心理治疗,非常有效。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病痛,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消除。甚至于癌细胞,那个不好的细胞,把它变成好的细胞。因为物质都有灵性,都有见闻觉知,每一个细胞都有见闻觉知,都有色声香味,它要正常,人身体健康;它不正常,我们就有病态,就有病了。过去我们读经,读到这些东西半信半疑,所以我们看到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的报告,我非常欢喜,把佛法讲的证明。就是物,物是所有一切物质随心转,《愣严经》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来,四十一位法身菩萨都称如来,我们中国佛门裡面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所有一切物质都能够随心转变,这我们要学,学有大好处,至少减少病痛,减少生病。

人中年以上,健康是真正的幸福;没有一个健康身体很痛苦,有钱、有地位,有什麽都没有用处,你身有病!这个病的时候,用心理来治疗比什麽都有效。那就是我们从这个zai 难,你明瞭这个道理,你就晓得,自己身体的疾病是zai 难;天灾人祸也是zai 难,共业所感,大众的共业。个人的,甚至于寿命长短,身体健康,这都是个人的别业,我自己的业报,没有一样不能转。自己的业报都转不了,你怎麽能转共业?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身体哪个地方病痛,如果严重,这个心理治疗应当在十分钟以上,十分钟到半个小时,那效果就很显着。

这桩事情,我们在前几年有同修送我一本书,《旷野的声音》,这一本书是写澳洲沙漠地区。澳洲中央是沙漠地带,沙漠地带的土着,我们看到土着对于疾病的医疗,完全用心理,非常有效果。他们那个病严重的时候,他们心理治疗的时间长,二、三个小时,一次二、三个小时,一天做二、三次,很严重的病两天就好了,完全恢复正常。所以我们这个小病,一天做个三次以上,不痛就忘了做,一痛就想起了,一次做五、六分钟,小病一个星期确实就能恢复。

小三灾是什麽?佛说刀兵劫、瘟疫,刀兵劫是战争,第二是瘟疫,第三是饥饿,小三灾。早年,我们对小三灾都讲不清楚,这个世界上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中国跟日本八年抗战。佛经上说这个刀兵劫,就是战争的时候七天七夜,刀兵劫。这麽长久的战争不算刀兵劫,刀兵劫是七天七夜。瘟疫,什麽瘟疫?严重到什麽程度?我们也不知道,讲不清楚。饥饿,大概总是旱灾、水灾,没有收成,我们总是朝这一方面想,讲不圆满,自己也有疑惑。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跟着道安法师访问日本,我们到长崎、广岛去参观,恍然大悟,才知道世尊所讲的小三灾是核子战争。

那现在这个核武,如果七天七夜那还得了!那个zai 难比一次大战,二次大战,中国八年抗战,还要严重,那真的叫劫难,真的叫世界**。我们到日本参观,看到日本这些资料,我去年到日本,又到广岛再去看一次,我还买了很多资料回来。原子弹爆炸之后,这个瘟疫是什麽?就是核子的辐射,虽然当时没有死,严重的核辐射。真的七个月七天,他没有死还能活下来,那就逃过这一劫。多半这个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过不了七个月,我们才晓得这个叫瘟疫,佛经上讲的瘟疫是讲的这个,不是其他的瘟疫。
再接着被炸的这些地方,七年七个月七天地上草木不生,这就饥饿。跟佛经上讲的,原来佛经上的小三灾是讲这麽一个zai 难。所以这个核武战争要极力想办法避免,那真的不得了!现在核子弹的威力比广岛那个时候要强千倍以上,广岛是核武刚刚发明最小的,等于做试验一样。它的威力才二十吨的黄 se炸药,并不是很大,爆炸的范围,直接命中爆炸范围这个直径大概是三公里。当时核子弹下去之后,死亡的人,八万多人不到十万人。但是半年之后,受核辐射的大概也死那麽多人,十几万人,两个城市合起来死亡超过三十万人。从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佛讲的小三灾不是普通的战争。

那个大三灾就非常严重,那是整个宇宙的zai 难,水、火、风。火烧到初禅天,换句话说,欲界就没有了,欲界六层天,这初禅天是小千世界的天顶,这是火灾可以能达到。第二水灾,水灾可以淹到二禅天。第三是风灾,「毘蓝风」,风可以吹坏三禅天,这麽大的威力。第四禅才没有三灾,所以四禅叫福天,有福报,三灾都没有,这色界天,色界天最高的四禅有福,有福是什麽?它没有三灾。佛用毘蓝风来做比喻,『普震于大地』,那这个真的是毘蓝风,这个大地就到三禅,三禅以下统统不能避免。所以欲界三灾(三种zai 难)都没有法子避免,二禅没有火灾,有水灾,有风灾;三禅没有水灾,没有火灾,有风灾;四禅才没有风灾。这个zai 难从哪裡来?共业所感,业力可畏,能敌须弥,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人要学善,要造善业,不要造恶业。

今天有几位同学到我那边看江逸子居士的「地狱变相图」,有很深的感触。现在江老师这个图说明书出来了,《因果图鑑》。我给他写的封面,前面给他写了一篇序文,后面还有篇跋文,有说明,诸位就知道这个意思。也是因为他这一幅画,引起了我们对世尊在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裡面,关于地狱方面的事情,佛究竟讲了多少。因为江老师他画这个图是依《玉曆宝钞》画的,《玉曆宝钞》我们知道是道教的,所以这幅画裡面,佛教的成分很少,道教的比例大概佔十之八、九。我们对佛经裡面讲地狱的状况知道太少了,我们通常读的,《地藏经》讲地狱、《愣严经》佛讲七趣,地狱的分量佔得很大。这是过去我们所学习的,祖师大德在注解裡面也引用佛的经典来解释,可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一桩事情作为主要一个科目来学习。

因为这一次这麽一个缘分,所以我找了几位同学查《大藏经》,查到二十五种经典裡面讲地狱,讲得很详细。于是我想把这些有关讲到,世尊讲到地狱的统统把它抄出来,编成一本书。诸经,二十五种经论,《诸经佛说地狱集要》,现在这本书做出来了,昨天把样本送来给我看,裡面还有些错误地方,改正过来就可以大量的流通。我听说他们要印一万册,很好,错误地方不多,改正过来就行。这一本书出来之后,希望我们同学多多读,作为我们在修学基础上重要的参考资料。

你看了之后才知道起一个恶念,一个不善的言语行为,不是没有果报,果报很恐怖!绝对不是吓唬人的。佛以这些东西来劝人行善,我们用这种意念去看这一些典籍,那你完全错了。你要知道佛家戒妄语,佛哪有欺骗众生的道理?没这个道理的。佛的话句句是真话,句句是实话,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一点都不错。如果我们看到这个,造恶因必定有恶报,翻过来,种善因一定有善果。为什麽不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为什麽要去作恶?作恶,说实在话,不是跟别人过不去,是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事实,不能不知道。

这个比喻是比喻『佛福田』的威德,佛真的是大福德!能『动三有众生』,这个「动」是震动、感动。「三有」是六道,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有是什麽?有因,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我们这一生到人间来,人间在欲界,有七情五欲之因,有这个东西。阿赖耶裡面有这种习气种子,遇到缘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得人身是果报。如果我们阿赖耶识裡头没有七情五欲,你就绝对不会到欲界来。那我们有没有色界天的因,无色界天的因?有,这一次没有碰上缘。再给诸位说,我们也有三途地狱的业因,所以常常做这些罪业,常常做错事;我们也有佛菩萨、声闻、缘觉的因。十法界的因行,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只看你遇到哪一种缘。因统具足,我们在前面讲四缘生法,亲因缘不必说,统统有,真正重要的还是增上缘,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给我们做增上缘,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才晓得我们有佛性,我们本性本善。启发我们断恶修善的信心,坚定我们断恶修善的愿望,知道本觉本有,本性本善。儒家讲人人可以为尧舜,佛家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为什麽不向上去攀缘?为什麽要堕落?假如我们遇不到这些善友,没有这些善缘,这一生当中,没有人告诉我们,你想想看,怎麽能不做错事,怎麽能不造罪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话是真的。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现在社会善缘少,恶缘太多了,你每天所接触的都是恶缘,把你本善、你的佛性迷失殆尽,虽有,完全不能够觉察。自己造作罪业当然果报不好,也非常痛苦,想改改不掉。境界现前依旧起贪瞋痴慢,自己不能控制,多痛苦!现在这个苦,花报;将来来世的苦那是果报,来世在三途地狱。

所以佛慈悲把地狱情形这样详细的告诉我们,《诸经佛说地狱集要》,那比《玉曆宝钞》详细太多了。《玉曆宝钞》裡面很多都是讲你造什麽样业,得什麽样果报,但是为什麽会造这个业,为什麽会有这个果报,所以然的道理,道教就没有说出来,佛经上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非常可贵!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个书我们不能不看。要看几十部书太麻烦了,现在把几十部裡面,所说地狱因缘果报这部分的经文我们统统会合在一起,就方便太多了。我还有一个愿心,希望将来这个画画得好的人,依照这部经画一幅「地狱变相图」。根据佛在经典裡面所说的画一幅地狱变相图,我相信会比江老师这个内容更丰富、更精采。

讲「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九法界都有。三有是我们非常的明显,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超越六道。六道之外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天台家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还是在九法界,普遍都受「佛福田」的震动。十法界以外,佛福田还有没有普震这桩事情?经上虽然没说,我们相信一真法界裡面众生,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感到如来福田的震动。为什麽?他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当然都包括在其中,等觉菩萨都不例外,这才合情合理合法。

震动是必然的。但是也有遇到「佛福田」无动于衷,有没有?有,太多太多了。那为什麽?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这是什麽道理?佛在经上说业障太重,遇到了不信。这个地方有法师在这边讲经,不听;这个地方有佛的经教在此地,不看,根本就不接触。这叫什麽?这叫没有缘。佛度有缘人,有缘人有明显的感动。由此可知,阿赖耶裡面善根福德的种子一定有,过去生中曾经闻到佛法,这一生中又遇到,他就会有感动。

佛帮助众生觉悟回头,难,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不管怎麽样难,佛是生生世世照顾你,佛恩普大,比父母大。父母照顾我们一世,佛照顾我们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过。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我们喜欢或者排斥,佛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一生虽然他不能接受,刚才我们所说的,不听经、不看经、不接触佛法,佛照顾到了没有?照顾到了。用什麽方法照顾?他看到佛像,他看到学佛的人,他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佛对他的照顾。

阿赖耶识裡面种种子,没有种子的人给他下种,当然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后世或者多劫之后这个种子起现行了。像佛在《法华经》上举了个比喻,有一个年岁很大的人想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叫他这些大弟子来看这个人能不能出家?那些大弟子都是阿罗汉,阿罗汉的他心、宿命可以知道五百世前,五百世后。一看这个人五百世都没有善根,跟佛没有缘,都摇头。最后佛说他行,他在无量劫前,那不止五百世,阿罗汉不知道。无量劫前他是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老虎很凶,他爬到一棵大树,爬到树上,老虎不会爬树,他爬在树顶上叫了一声「南无佛」。世尊说就是这一个种子,多生多劫之后今天他遇到我,在我这裡得度。世尊给他剃度了,以后证阿罗汉果。

金刚种子非常可贵,不能轻视。今天佛法在世间的宣扬这麽样的普遍,虽然很多很多人都不相信,你问他佛知不知道?知道。都知道一个佛,那就行了,阿赖耶裡头有种子了。那我们学佛的人很清楚,你有种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佛,你将来一定会入佛门,不定在什麽时候。或者在你这一生的晚年,或者在来生,或者在后世,或者像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样,无量劫之后你遇到佛菩萨,你成就了。所以佛在这个世间对于没有佛种的人给他下种子,已经有佛种的人帮助他继续增长,继续增长也不是一世、二世,也是生生世世慢慢培养的。

这一生当中开悟的、证果的、往生的,那都是什麽?生生世世这个培养成熟了,佛法裡面讲根熟众生;他要没有成熟,这一生当中遇到再好的缘都不能成就。我们看到好的老师,真善知识,真正殊胜的佛门道场,这裡头亲近老师的人很多,有有成就,有没有成就,这是很显然的例子!有人有很大的成就,有人有小成就,各人的因地心不相同,各人修行勤惰不相同,各人信心不相同,各人愿心不相同,各人勤惰不相同,所以果报差别很大很大。总的一句话说,都被「佛福田」震动。所以这一句话还是能够讲得通,遍动群机,这群机从法身菩萨到十法界。

我们的学习是要认真努力,落实经教的教诲。我们如果果然都把它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有福。你的福田也能叫周边跟你接触的人动容,你能感动人。一些学佛、不学佛的人跟你接触,都会受你感动。你的诚意动人,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自自然然能够感动。所以在自己身体,像我刚才所讲的,我们用心理治疗自己的疾病,跟身体每一个器官感动,每一个细胞感动,很容易恢复健康,不容易生病。对外面,对你的家人,对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都会有感动;没有感动,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在中国历史上,诸位都知道有个舜王孝感天地,二十四孝摆在第一位。感天地,那就是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能转境界。三年家庭和睦,他的父母,后母生的弟弟妹妹都受感动,家庭和睦,真的家和万事兴。乡村裡面人都被他感动,人人都学了礼让;在之前,这些人多少都还有意无意想佔别人一点便宜。受了舜的感化,人人都学到礼让,不争,彼此相让,这个社会多麽和谐、多麽美好。这些事传到国君那个地方去了,那时候国君是尧王,尧王听到这麽好的一个人,很少听到,就派他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果然不假;尧王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更深入细微的去观察,是真的不是假的。最后尧王请他出来为国家服务,最后把王位让给他。

所以,能修身就能齐家,能齐家就能治国,能治国就能平天下。平是公平,对待其他的国家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舜做到了。凭什麽?古圣先王一句话,「至诚感通」。至诚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以真心对自己,这真心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舜没有别的,舜就是有这个心百分之百,真诚百分之百,清淨百分之百,一直到慈悲没有欠缺,做得那麽圆满。极恶的人都被他感化,这是教育。教育要把恶人转变成好人、转变成善人,把邪知邪见转变成正知正见,把愚人转变成智慧的人,把凡人转变成圣人,教育成功。教育裡头不会这个不行不能教,放弃了,开除了,这是自己没有德行。自己有德行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反省我自己不够,他是我的老师,他来提醒我我不够,我还要认真的来修养,等我的德行智慧向上提升,那就被感化。没有他你怎麽知道自己还不够?你看到那裡还有转不过来的,自己不够!要认真努力加功用行,勇勐精进才能够普度众生。现在时间到了,这一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福田甚深  (第八集)  

2005/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394)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福田甚深,目首菩萨偈颂最后一首,第十首:

【譬如大火起。能烧一切物。佛福田如是。烧一切有为。】

偈颂十首,后面九首都是比喻,这一首是比喻「大火普烧,终归寂灭」,这才到究竟圆满。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告诉我们,「又此五喻,喻灭惑智二障」。惑障就是烦恼障,智障是所知障,通常佛法裡头讲的二障,二障是烦恼跟所知。五喻就是从前面第六首药喻,第七日喻,第八月喻,第九大风普震,跟最后这个是大火普烧,这是讲这五种喻。五种喻都是比喻断烦恼成智慧,转识成智。烦恼障裡面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所知障裡面跟无明、尘沙是分不开的,所以无明跟尘沙两种烦恼都具足,唯有见思是纯粹烦恼障。

烦恼要是不断,实在讲,在大乘佛法裡面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怎麽样把它转过来,用什麽方法转过来,诸位要知道。佛教导我们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戒是最初方便,定是转业障的枢纽,慧开了就转识成智。我们要想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是六道轮迴生死的根本,完全是事实。永嘉大师在《证道歌》裡面说得好,「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句话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迷失了自性,把梦当作真的。那我们现在处在什麽状态?处在梦中,梦中境界没有一样是真实。现在这个现实的环境裡面,我们有没有能够觉察出来没有一样是真实,包括我们的身体?事实真相是什麽?现代的科学家也发现,虽然发现还是迷惑,这个问题《华严经》后面会讨论到,就在这一品。为什麽觉察到了还转不过来?烦恼习气太重,佛门常讲业障太重,所以你转不过来,也就是明知故犯。

科学家最近发现是什麽?发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这个发现是很了不起。他说时间跟空间在某一种条件之下都等于零。空间等于零就是没有距离,这《华严经》说得很多,时间要等于零,没有先后,那才叫事实真相。第二个发现这宇宙从哪裡来的。这宇宙裡头的森罗万象,现在科学家多数人都接受宇宙是爆炸而发生的,那到底是什麽东西爆炸?科学家最近找到爆炸的原点,这个原点很小,小到我们没有法子理解它。这我们在讲席裡面多次报告过。科学家用个比喻来说,小到什麽程度?他说头髮,我们把这个比喻一根头髮,头髮切断,切断这裡有个平面,我们的头髮是圆的,这一个平面它的直径可以排列原点排多少个?他说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亿亿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宇宙的原点。这麽小当然我们肉眼看不见,这是一根头髮切断,它的直径,不是全面,一根直径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宇宙原点。这个原点爆炸出来之后就是这个大宇宙,我们现在所谓是宇宙。你看看无量的星球,无限大的空间。

今天人类发明的科学技术,奈米,像现在的晶片小小的一片,大概像指甲这麽大,可以容纳一部《大藏经》,我看再过几年可以容纳一部《四库全书》,不可思议!大小不二,没有大小,可是要比起宇宙的原点,那差得太远太远。宇宙原点那麽小,我们肉眼没法子看见,它裡面包容着整个宇宙。今天一个小小晶片(指甲大的晶片),裡面能够容纳几百万个字,甚至于几千万个字,一点都不希奇,这是事实真相,这是科学最近的发现。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华严》,科学家发现的是当然,这事相,裡头到底什麽原因,也就是它的所以然我们还是迷惑,还是没有办法理解,佛知道其所以然。原点到底是什麽,佛知道,经典裡面讲得很透彻。科学家发现的,在我想像中一定是数学推算出来的,原点有没有发现?没有,显微镜也看不到。一根头髮的平面上要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太小了,今天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来观察到。这在佛法裡头有没有说?有说,那个原点就是法相宗裡面讲的相分。

相分从哪裡来的?相分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不是物质,相分是物质,见分跟相分同源,我们今天讲唯心、唯物,唯心是见分,唯物是相分,心跟物是一个根变现出来的。那个根是什麽?那个根在唯识裡面讲自证分。自证分是法性的本体,心跟物都是它起的作用,作用不是真的,体是真的,永恆不变。它是不是爆炸?佛法裡头没有爆炸这种说法。佛法裡面,《华严经》也是法相宗重要的经典,法相宗是六经十一论,《华严经》是其中之一部。佛在经论裡面讲宇宙的真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麽複杂的东西,你看这八个字把它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现识变。这个心不是唯心、唯物的心,唯心、唯物的心是第二义,这叫第一义。

法性有体、有相、有作用,我们通常讲法性,讲体,精神跟物质都是属于现相,是它现的。现出来这个现相为什麽会有这麽多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佛家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讲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为什麽会有变化?变化是识起的作用。性起作用没有变化,识起作用就有变化。识是什麽?识是迷失了自性,也就是烦恼,有烦恼就有变化。所以大乘教裡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识在起作用,想什麽它就现什麽,想什麽它就变什麽。这说得很玄,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

古时候的人,佛说法,这一说他们就懂,他们就明瞭,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跟他比,望尘莫及。在我们现前的社会必须要什麽?你拿出证据来看,我才会相信,如果拿不出证据,我们不能接受,说你什麽?迷信,无稽之谈。好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很感谢日本江本博士,他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证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太难得!所以我看到这个报告非常欢喜,这个世间人可以相信想什麽变什麽。他用什麽做实验?用水做实验。水,我们知道水是矿物。我们一般讲它是无情的,矿物,居然从水结晶裡面发现水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以善的意念对待它,它的结晶变得非常之美;不善的意思对它,它现出来的结晶就很丑陋。他做了十年,照片有几十万张,我去参观,他拿来给我看,发现什麽?发现最美的图桉就是「爱、感谢」。

所以爱跟感谢,不管你是用哪一种的语言,我们世界上语言很多,无论是哪一种文字,水它都能看得懂,这奇怪!都能呈现出最美好的结晶。我们不懂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族群的语言,水懂;我们不认识那些文字,水都认识,不可思议。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真正把佛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证明出来了。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说,佛经上有这个说法,你现在把它证实。但是佛经上说,所有一切物质,凡所有相都有见闻觉知,就是说它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都有见闻觉知,而且是都有色声香味。我说你今天的实验是把色相显示出来了,它还有声音、还有香、还有味,你还没有能实验出来。不但水有,泥沙、微尘都有,所有一切物质都有,他很惊讶。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继续努力,证明一切法从心想生。

从他这个实验,我们对于佛经上讲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有更深一层的认知。所有一切世界平等的,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平等,跟华藏世界平等的,为什麽?唯心所现,那怎麽不平等!但是娑婆跟极乐苦乐差别太大太大了,那是什麽原因?那是从心想生。你们能不能懂我这个话?极乐世界上那裡的人,经上讲都是「上善之人」,不是普通的善,上善!经上说得很清楚,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看他的心是善的,思想是善的,言论是善的,行为是善的,所有一切境界都变得非常美好,从心想生。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中国人讲气氛不好,外国人讲磁场不好,磁场就是气氛,为什麽?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特别是人,思想不善、心不善、念不善(念头不善)、言不善、行为不善,所有一切万物都变成最丑陋的,就是这麽个道理。江本博士给我们做了证明,所以娑婆跟极乐不二。

这些年来我提倡三时繫念佛事,因为它跟淨宗有密切的关係,这个仪规是中峰禅师做的。他裡面的开示就讲得很好,「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极乐即是此方,此方即是极乐」。极乐世界在哪裡?也许同学们曾经听说过,古人有说「唯心淨土,自性弥陀」。这句话就是说明什麽?说明时间、空间等于零,科学家是刚刚发现,没有办法落实,佛法裡头已经落实了。所以只要我们把二障烦恼转过来,也就是把我们这不善的心转变成纯淨纯善的心,不善的念头转成至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转成纯善的行为,这个世界所有山河大地统统都转变了,就像极乐世界所讲的琉璃世界,七宝庄严。七是表法的,不是数字,代表无量,无量众宝庄严。一切法从心想生,善心生极乐世界,不善的心变成娑婆世界,六道、三途、地狱不善的念头变现出来的,这麽回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此地讲五喻,就是从第六到第十这五首偈,这五首偈都是教导我们破二障,转烦恼成菩提,我们自己要善学。就是你会学,学一定要真干,听了之后懂得佛所说的意思。最重要的,把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就是佛法裡头讲的正知正见。我们的知见裡面夹杂着自私自利,夹杂着贪瞋痴慢,夹杂了名闻利养,夹杂了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心就变成了妄心,就变成严重的染污。学佛,学佛是什麽?学佛就是我们要向诸佛菩萨学习,他们有方法把这个染污除掉,恢复清淨心,恢复纯善的心。

我们中国古人,这是佛法没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古人就讲到,《论语》、《孟子》裡头都说到。孔夫子、孟夫子那个时代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这些古圣先贤讲到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是第二义,本性本善是第一义,不是相对的,就是跟佛法讲的法性是一个意思,法性不是相对的。讲到见分、相分,那就是相对了,那就是相对的善恶。本善,学佛就是把本善找回来。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就找回来了,二障烦恼都转变成智慧德相。这不是口头上转,现象上转,这个世界转变成极乐世界,人人是上善之人。

上善之人,古印度就称他为佛陀,称他为菩萨,凡夫就是上善裡头夹杂着不善。这个上善好比是纯金,凡夫是金的矿石,这裡头有纯金,但是掺杂很多矿石在裡头,必须要把它提炼。修行就是提炼,把这些渣子淘汰掉,纯金就现出来了。我们今天六道凡夫是刚刚从矿裡面挖出来的矿石,经过提炼,提炼还没有到纯淨,这就是讲的声闻、缘觉、菩萨;提炼到纯淨,一丝毫渣子都没有了,纯金,那就叫佛陀。这个比喻不难懂。所以经典的教诲,是教导我们怎样把自己,宗门裡常说的一句话,「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把它找回来,本来面目就叫做佛。成佛没有别的,本来面目找回来了。本来面目是什麽?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找回来。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把佛性找回来,性不是恶也不是善,本性找回来了。

所以清凉大师这个地方的解说只有一句话,「喻灭惑智二障」。所知不是障,不像烦恼,烦恼本身是障,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东西本身就是障,真心裡头没有这些东西。禅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讲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本善、是自性,自性清淨心裡头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怎麽个讲法?《华严经》上讲得简单,讲得扼要,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智障,分别裡面有智障、有惑障,执着那就是惑障,迷惑了。所以《华严经》上讲的,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这两个合起来看,我们对这个意思就明白了。

如果对于一切法不再执着了,那现在我们处处执着,执着为什麽放不下?我们不知道宇宙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才有执着。如果知道它的真相,你就不会执着也不会分别了,甚至于妄想也就断掉了。所以知道真相,真相是什麽?佛在《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这法是讲法相也讲法性,「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今天人这个身体,你能执着吗?你要晓得这真相是什麽?真相叫刹那生灭。我们不知道,以为这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我们用比喻讲得很多,就像现在看电视,电视的画面一样。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这个现相存在;你说它有,了不可得,它这个现相刹那生灭。你要懂得电视构造的原理,你就晓得这是光波以极快的速度形成的画面,画面虽然很明显,事实上确实它不存在。

你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现前这些事相,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绝对不相同,就像电视、电影裡面的形相一样,不存在,没有一样东西存在。所以古大德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是说明「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那因果在不在万法裡面?当然在,既然万法皆空,因果为什麽不空?因果也是空的。但是说因果不空,因果有三个现象,第一个是因果转变不空,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太快,永远在转变,因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它有这三个现象;有转变的现象、循环的现象、相续的现象,从这个说它的现象不空。

因此,我们在没有彻底觉悟,没有彻底突破十法界,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他承认这个东西存在,也没有法子突破。我们到哪一天能突破,那是另当别论,没有突破的时候,那这个因果就不能疏忽。为什麽?善因善境界,华藏、极乐是善心、善念、善因成就的,六道轮迴、三途地狱是恶因、恶念、恶行变现的。这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还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这个虚妄,你没有契入境界,你在这裡头有感受。善境界你有乐的感受,不善的境界你有苦的感受,苦乐忧喜捨你没有放下。如果突破了这个境界,苦乐忧喜捨没有了,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感受,决定没有苦乐忧喜捨,那叫真乐,叫极乐。

极乐的乐不是苦乐的乐,你要认为是苦乐的乐,那就错了,那是相对的,没有超越。极乐世界有没有苦乐的乐?这经上佛不是常讲有苦、有乐吗?没错,那讲的是什麽?四土裡面凡圣同居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叫带业往生,所以跟你讲跟娑婆世界对比有苦有乐。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苦乐就没有了,为什麽?入佛知见。这个时候二障没有了,二障转变成智慧德相,就跟江本胜的实验一样,你的念头转变了;也就是你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没有了,现的是实报庄严土。

那我们要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现在住的是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实报庄严土?有,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阿弥陀佛的没有两样,大不同的就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要想证实报太难太难了,所以淨宗法门的殊胜,阿弥陀佛的恩德在哪裡?就是在凡圣同居土。一切诸佛如来对于弥陀的讚歎,那真是讚歎到极处,讚歎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不是讚歎别的,是讚歎他的凡圣同居土。我们在经论、在祖师大德注疏裡面看到,这是真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一丝毫夸张都没有。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也不是三年五载。我学佛五十四年,讲经四十七年,几十年的时间才真正体会到,佩服得五体投地,渐渐自己能契入境界,这个事实真相逐渐逐渐明朗,执着分别自然澹薄。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也澹了,但是妄想不容易断。妄想是什麽?起心动念,还有没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澹薄,执着放下,这才能够契入境界。

底下这一句话,「至平等智地」。平等是真智慧,平等才有和谐,中国的俗语讲和平。和是和睦相处,和敬相处,和爱相处,你看多美好!哪一个人不嚮往!为什麽做不到?因为你不平等。要想做到和睦、和敬、和爱,一定要有平等对待。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用平等心来对待,这就是学佛,这就功夫。我对一切人事物还有分别,我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自己有没有发现?如果自己常常会发现,你的智慧开了,这是什麽?这人觉悟了。能够把不平等放下,以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叫真修行,这真功夫。唯有平等心现前,和睦、和敬(尊敬)、和爱自然就现前,这个现前,这是菩萨就不是凡人,你的功夫就超凡入圣。不在这上用功,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人人都能觉悟,人人都能明瞭,人人都能够转变,这世界就变成极乐世界。所以「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这话一点都不错!所以至平等智地。

「普动诸有,皆证无为」。什麽叫无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无为。无为是最完美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无为法。无为而无所不为,那是极乐世界,那是《华严经》裡面所讲的毘卢遮那如来的华藏世界。什麽时候能证(证就是契入)?完全靠自己觉悟、真修,我们就能够契入。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总结末后五首偈的修证、修行契入的纲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说到此地。



诸位请坐,我们接着看目首菩萨偈颂最后一首。清凉大师《疏钞》第二段,「前四即善巧随机,此五则终令造极,岂不等耶」。前四是讲的第六首,第七、第八、第九,此五就是最后一首,我们今天所念的这个。前四是药喻(阿伽陀药)、日喻、月喻、大风普震,这是善巧随机。由此可知,佛法没有定法,普贤菩萨在修学十大纲领裡面跟我们说的「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十愿裡面的两愿,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祖师大德们没有不遵守的。这是教学裡面的原理原则,是自然的,是与法性完全相应的,应以什麽身得度现什麽身,应以什麽方式说法就用什麽方式。

由此可知,现前这个社会,无论是在中国、是在外国,对于佛法或者是对于宗教怀疑的人很多,不能接受的人很多。这麽好的东西,为什麽人家不能接受?说实在的话,我们这一批学生无论在家出家,我们所表现的、我们所说的不懂得善巧随机,这才造成误会。你说对不对?为什麽我们不懂得善巧随机?我们自己学习深入不够,真的是不够。不但讲不够,实在讲差太远!真正能够应用善巧随机,深入到什麽程度?智慧开了,你就懂得,你就有善巧随机了。无论遇到什麽样的境界,什麽样的人物,你一定能够叫对方生欢喜心、生尊重心。

那我们今天接触大众会把大众吓跑,这是没智慧,不但没智慧,没有定功;不但没有定功,没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是持戒。你能够持戒,佛法的修学,这基本的规戒(规矩、戒律)就是十善业道。淨业三福裡面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没有?这四句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才是个善男子、善女人。这佛经上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看到这两句,我有分,为什麽?我十善做到了。十善要没有做到,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讲别人不是讲我,我没分,我没有做到,这要懂。连十善都做不到,连孝亲尊师都做不到,这是形象都做不到,你怎麽能去感化众生?你怎麽能去教导众生?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你要能持戒,那你的形象好,人家看到你会对你生恭敬心,尊重你。你有定,人家就敬服,你要是再有慧,谁不听你的?慧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所以我们今天会给世间人造成许许多多的误会,我们学佛没有戒定慧,就差在这裡;我们讲学不能感动人,原因也在此地。不但佛如是,儒亦如是。中国儒跟佛的关係非常密切,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在《戒经》裡面教导我们,「学佛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佛说的。那我们要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你不能不听话,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就好像读书一样,先读小学,再读中学,再读大学,循序渐进。你说我小学、中学都不要,我一下就念大学,这不可能,哪有这种道理?佛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从汉朝,后汉明帝,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到现在将近两千年了。经典正式大量的翻译,从汉明帝那个时候起一直到南宋,八百年间译经的工作没中断。有一些是印度的大德到中国来弘法带来的,有些是中国的大德不辞辛劳到西域、到印度去学习,学成之后带回来。大量的翻译,国家在操作,不是个人,所以有这麽完整的典籍我们今天可以读到。

宗派是在隋唐时候陆陆续续建立,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大概大乘八宗说起来一般人都很熟悉,小乘这两宗说出来也没有印象,小乘是成实宗、俱舍宗。小乘这两宗唐朝中叶就衰了,它们从建立到衰,大概不到一百年就衰了,以后就没有了。这是什麽原因?那中国人就是不从小乘学起,直接就学大乘,是不是违背了世尊的意思?没有违背。中国学佛的这些学人,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一个不读孔子书的,几乎没有一个不读老庄书的。所以中国这些学人都有儒跟道的基础,儒家、道家代替了小乘,所以中国人可以直接入大乘,很轻鬆、很容易、很方便,道理在此地。流传到今天问题出来了,现在在家、出家同修不读儒书,也不读道教经典,直接就入了大乘,结果变成什麽都不是,今天佛教的衰,原因在此地。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知道我们没有儒、道的基础,所以他老人家跟我们上课是儒跟佛并重,补习。每个星期有一堂儒学的课程,一堂佛学的课程,我们这才真正得到一点受用。

现在这个社会乱了,这种乱的现象,实在讲,跟孟子那个时代非常相似。孟子是生在战乱的时代,战国,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战国就是天天打仗,这世界上没有太平日子。可是今天这个战争,由战争引起的灾害超过孟子那个时代一百倍都不止。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枪炮,射远的只有弓箭,弓箭能够射多远,这是我们知道的,所以还有地方可以躲避zai 难;深山大川人迹罕至的地方,还能躲避这些战祸,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法子躲避。尤其是科技虽然是进步,带给我们的染污,我们所承受的灾害,水的染污,食物的染污,乃至于空气的染污,这在战国那个时候没有的,现在有了。我们现在所受的zai 难,确实超过那个时候百倍都不止,总是几百倍,我们是活得可怜,无处可以逃避。

现在战争爆发就太可怕!核武、生化的杀伤力,你到哪裡去找逃避?所以外国宗教裡头讲世界**,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对于这个深信不疑,只有我们人真正觉悟、回头了,那才能得救。一切苦难、灾害真正的原因,就是这经文裡头所讲的迷惑、造业、受苦。如果能有善巧方便破迷开悟,我们都觉悟了。觉悟之后,我们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和睦、和爱、和敬真能落实,这世界多美好!

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前面四首是善巧随机。真正做到善巧随机必须有戒定慧的基础,那今天我们怎样帮助自己?怎样帮助别人?这才不得已提出了《弟子规》的学习。《弟子规》是儒家的根,为什麽不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做不到。我常讲四书五经是儒家的枝叶花果,很好看,很美。我们现在的人读四书五经,说老实话,不但学不到它的东西,连对它的真善美欣赏能力都没有,所以这个书展开卷读不下去,没有兴趣。现在人兴趣是什麽?电视、电影、电脑。最有兴趣的暴力se 情、杀盗淫妄,对这个有兴趣,这还得了!这不仅是染污,这是严重的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这个果报就是世界**,你说多麽可怕。

所以我们提倡找儒的根、找佛的根,这些大乘经论,套一句佛法裡面的话,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听不进去。你想想看,戏院、电影院、歌舞场买票进去,那个买票都很贵,都有那麽多人去看;我们这讲经有几个人来听?你就晓得,不能比!从这个地方,你就能够观察到现在人的心他想的是什麽,他念的是什麽,再听听他说的、他做的,然后你再想想世界**可不可能?天灾人祸为什麽这麽频繁?都是有原因的,都离不开因果的关係,善因有善报(善果),恶因有恶报。

所以我们讲到善巧随机,这才特别拈出儒家的《弟子规》,佛法的《十善业道》,这两样东西要普遍的推展,大力的去宣扬,提倡孝亲尊师,提倡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从哪裡做?从自己本身做起,不要要求别人。本身真正做到像样子了,自然能够感动别人。孟夫子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教诲,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要落实,圆圆满满落实淨业三福,以这个基础念佛往生,你才有把握,一丝毫没有怀疑。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从这个基础上再提升,才是三皈、五戒、威仪,那才是小乘。你看小乘的基础,没有这个,那小乘学不到。有小乘,然后才能够真正「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教导我们修学的程序、次第,我们要懂,不能够躐等。

今天人家问我,从哪裡下手?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要做不到,你无论用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学佛,还是得不到结果。一定从《弟子规》、从十善业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是经上所称讚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讲到善巧随机。终极的目标是教你证得究竟的佛果,究竟佛果是什麽?是无为,就是这首偈子裡头所说的:
【譬如大火起。】

『大火』是比喻智慧,般若智慧。

【能烧一切物。】

这『一切物」就是指的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障是迷惑,迷惑他就造业,造作一切善不善业;造善业,三善道,造恶业,三恶道,这就是六道轮迴。你造作六道轮迴的因,一定就受六道轮迴的果报,这叫苦!迷惑造业在六道裡头受苦。「能烧一切物」,就是惑业苦都被智慧之火烧尽了,这个意思懂了吗?智慧能够消灭迷惑,能够消灭造业,能够消灭六道轮迴的苦报,这就指的一切物。一切物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惑业苦、就是六道轮迴。转六道为极乐世界,就像中峰禅师所说的「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只要你有智慧火起来了,这个地方就变成极乐世界;没有智慧,那你还是起惑造业,这个地方就变成六道轮迴。

物质实在讲没有苦、没有乐,就像水一样,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一样,水本身没有苦乐,没有善恶。但是我们用善念去对它,它就变得很善;用恶念对它,它就变得很恶。你从这个实验推展到虚空法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没有一法说跟我们的起心动念没有关係,那你就错了,统统有关係。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江本博士说得好,他说宗教裡面这些人,吃饭之前,吃东西之前,他一定要祷告,他说很有道理。祷告这个心善心、善念,你所吃的那些东西,它就变得最美好。他说这跟动念头关係很大,你没有祷告,没有动念头,那个东西的结晶比祷告的差很多。这是他的报告裡头都写出来,他对于这些宗教裡头的人士,在吃东西之前祷告,他很佩服,这大有道理,非常正确。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保持一个善念,善心、善念。

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一段最精采的开示,佛告诉我们「菩萨有一法」,有一个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读这句经文真的寒毛直竖,太希有!一切世间苦。那个一切世间是讲十法界,不但是三途六道,十法界。十法界的众生,虽然是声闻、缘觉、菩萨,那个菩萨是权教菩萨,没见性。没见性就是什麽?见思烦恼没断尽,当然有苦;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真正叫离苦得乐,那是什麽?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苦,十法界统苦。所以在大乘教裡面,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是内凡,都是凡夫没见性,见性才算数。在《华严经》裡面,圆教初住菩萨见性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法身菩萨。天台大师六即佛裡头分证即佛,得到这个地位才算是学佛有了成就。你证得阿罗汉,证得辟支佛,证得权教菩萨,都不算是成就,这是讲真话,真功夫一点都不骗人。明心见性,自性的般若智慧现前了,就是此地讲的大火起了,般若智慧现前,十法界裡面的这些惑业苦统统都烧尽了。

【佛福田如是。烧一切有为。】

佛是过来人,佛已经将无明烦恼断尽了,超越了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如来果地破尽了,所以这是真正的『福田』。福田裡头一切有为法都不存在,我们要问,佛法界裡面还有没有十法界?还有没有三途六道?这些现象还有没有?有。虽然有这些现象,那为什麽说佛福田烧尽『一切有为』?这个境界裡头有为跟无为不二,是一不是二。如果有为跟无为对立,不但他没有证到究竟佛果,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他都没有证得,他在哪裡?他还在十法界,没有超越。因为有为跟无为是分别,对不对?他分别没断,他怎麽能出十法界?有为跟无为也是执着,如果他还执着有为跟无为,那就是他没有出六道;不执着有分别,有有为、无为的分别,他在十法界,虽出六道在四圣界,他没有见性。

这些我们都要懂,虽然自己做不到,要知道。为什麽?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凡圣同居土,到那个地方见到阿弥陀佛,再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佛一样也跟我们天天讲经说法,教导我们,我们现在在这裡已经打了底子,到那时候听到佛给我们讲,有这个印象,容易觉悟,容易提升。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的恩德,给我们打下了基础,破迷开悟,一定要证到究竟真实的果报,这就是无为法。

证到无为永远不会退转,永远不会有变易。那麽证得有什麽好处?有什麽用处?古德有一句话说「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就是无为」。这个话愈讲我们就愈难懂,无所不为是什麽?大慈大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遍法界虚空界苦难众生,哪个地方众生起心动念想回头、想学善、想学佛,证得无为法的那些菩萨就会跟他起感应道交,就会在他面前现身帮助他解决问题,这叫无所不为。

那这样说起来,成了佛、成了菩萨不累死?我们今天如果说是每天有一百、二百个客人,那就没法子了,就累得不得了。成了佛、成了菩萨,每天你所接触的这些众生无量无边。你听到这个话害怕,算了,我还是别学佛了,我不作菩萨。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会害怕,为什麽?一切有为法,它本来就是无为法,无为跟有为是一不是二。所以他在十法界现身说法会不会感觉累?没有,丝毫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累。不但没有感觉到累,自己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个不好懂。你把《金刚经》上几句话念一念,这是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什麽?念头,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有。现相是不是有意思去现?没有,自自然然的,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幻相,这裡头绝对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它是功德。那个不是福德是功德,那是法性起用,这个境界太高了。

我们今天起作用是什麽?是阿赖耶起作用,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起作用,所以烦恼重重。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作所为起心动念都是业。《地藏经》上讲得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无量无边身,他没有造业,为什麽?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能够帮助无量无边众生觉悟回头,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功德,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你明白这个道理,要作菩萨、要作佛那个愿自然就生起来,为什麽?这才是究竟圆满,这才是真乐。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极乐世界,极乐就是形容这桩事情。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乐是坏苦不是真乐;真乐是苦乐两边都没有,与法性相应。法性是道,真实的大道,与道相应,与道相应者,我们称之为德。

所以这第五条「终令造极」,达到登峰造极,究竟的佛果,这才叫圆满。如果不到这个境界,那不算圆满。大圆满,在《华严经》裡头每段经文裡面都看到,你们想想这裡头有什麽味道?能不能体会到《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最高的境界、究竟圆满的境界在哪裡?就在日用平常,离开日用平常,哪裡来的大圆满!所以道,道就是佛法裡面讲的法性,在哪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人间,在饿鬼道,在地狱道,十法界裡面没有一法界离开它。

这跟其他教学不一样,其他教学有浅深次第,佛法有没有?有,有浅深次第,但是浅深次第跟圆融是一不是二。《华严》常讲「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圆融就是没有次第,次第裡头又没有次第,没有第次裡头又有次第,所以法叫妙法,它就妙在此地,妙不可言。因此,佛法法法圆融,我想诸位也许听说过,佛家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任何一法都是佛法,佛氏门中,不捨一法。这是很多人误会,什麽叫佛法?穿衣吃饭是佛法。你说我不要佛法,好,你不要穿衣,你也不要吃饭,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是什麽意思?佛是觉悟,佛是明白,你对于一切法通达明瞭就叫做佛法;你不通达、不明瞭,你迷惑颠倒,还是佛法,为什麽?你迷了佛法。学佛是什麽?你开始觉悟了,你觉悟了佛法。法是一切法,森罗万象,佛是明白的意思,觉悟的意思;你对于一切法明白了、觉悟了,这叫佛法。

悟有浅深广狭不一样,迷也有轻重浅深不相同,如何能破迷开悟,这就是佛法的教学。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自古以来佛门裡头常常讲两句话,把佛法说尽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叫佛法。苦从哪裡来?苦从迷来的;乐从哪裡来?乐从悟来的。你一觉悟没有一样不乐,觉悟的人在阿鼻地狱也快乐,那是什麽?菩萨,在阿鼻地狱度众生,他怎麽不快乐?迷的人,迷的人在天堂也不快乐,没觉悟。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我们要离苦、要得乐,要求这个果报,那你一定要修因,因就是破迷开悟。佛法的教学,不单单讲佛法教学,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圣贤的教学,哪一样不是帮助人破迷开悟?统统是!

我在佛门裡面契入不深,稍稍契入一些,回过头来看世间所有宗教的经典,我都能看得懂,都是圣人的教诲,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都是帮助人离苦得乐的。确实它只有浅深广狭不同,方向目标一致。所以我们对于所有宗教都会尊敬,都能够和睦相处,和爱相处,和敬相处。你要能真正觉悟,你就做到了,你还有障碍,没觉悟;觉悟之后,没有障碍,宇宙之间没有障碍,十法界没有障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福田甚深  (第九集)  

2005/7/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395)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福田甚深,目首菩萨偈颂十首给诸位报告过了。在我们这个经本,这个本子是《华严经疏论纂要》,道霈禅师把清凉的《疏钞》跟李长者的《合论》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桩很了不起的事情。清凉的《疏钞》我们读过了,这末后是李长者的《合论》,所以它有个论字。论是离开经文为我们说明这一章的大意。

这品经一共分十段,也就是十章,我们现在念的这是第五章,「福田甚深」是第五章,下面第六章是「正教甚深」。我们先把长者给我们的开导念一念,「第五尔时已下,五行半经,是文殊问目首菩萨,如来福田,等一无异」。这经文我们都读过了,清凉给我们说得很详细,我们学习确实得受用。自古以来,教学最可贵的是「闻思修」,这个闻思修不是讲的三慧,三慧太高了,那是大乘法身菩萨所修的。我们今天讲的三慧就是要听经、要深思、要落实,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利益。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这中国传统的教育教些什麽,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从上古时代,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教我们「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现在人都不懂。什麽叫伦理道德?我们用现代最简单的话来说,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理。伦理的教育就是教导我们与别人怎样和睦相处。现在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教出来的。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目的就是和谐社会,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礼义之邦,和谐大国。

伦理头一个就是讲父子关係,我们讲人与人的关係要从这裡开始,由近而远。夫妻的关係,父子的关係,兄弟关係;再展开来,君臣关係,君臣就是今天所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係。这个关係是天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的,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不是的,自然的。在一个家庭裡面,领导这个家庭现在有家长,一般都是父亲是家长,也有母亲是家长。家长是一家的领导人,家庭裡面其他的成员,那是被领导,你看还是有君臣关係。在社会上,无论是什麽样的社团也有领导人,我们这个佛陀教育协会有会长,会长是这个会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这个会不设会长,设总干事,那总干事就是领导人。

再深入一层来观察,我们这个会的主权机构是董事会,总干事要为董事会负责。总干事怎麽产生的?董事会任命的,这裡面董事是推选出来的。因为我们这个会还很年轻,是由最初发起创办的几位同学大德们,他们当然是首届的董事。我们这裡也有会员,按照政府的规定有三十个会员,我们来护持这个机构,让正法在此地常住。

我们的工作是教学,我们的性质是教育。我在澳洲创办淨宗学院,注册的时候政府把我们注册在宗教团体,我们也没有去辩驳。可是这几年我们学院的活动、运作,很自然的让澳洲的政府、澳洲的学术界看我们这个学院不是宗教,是学术、是教育,是我们做出来给人看,让社会大众肯定,今天在香港亦复如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希望我们大家认真努力来做,让社会、让政府自自然然肯定我们这个学会是教育、是学术,是属于社会教育,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每天上课,无论是我们学会裡面的工作人员,我们的义工,外面来的同修。这些同学有本地的、有外地的,甚至于还有国外的,我们一同来学习,我们来接受佛陀的教诲。这样人家自然就对我们另眼相看,不至于误会我们这是一个宗教团体。

而实实在在,「宗教」这个名词,我最近感到有正名的必要,儒家讲「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正名非常重要。我学佛出家向中国佛教会(那时候在台湾)第一个建议就是要为佛教正名。因为社会都说佛教是迷信,迷信我们还能学吗?所以一定要把什麽是佛教,对社会讲清楚、讲明白,所以我提出佛陀教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他教学的内容是什麽?《般若经》上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学的总纲领,就是「诸法实相」四个字。这四个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多要紧!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自己,我们要认识自己,要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环境裡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大自然环境,你都能搞清楚、搞明白;这裡头关係搞清楚,应该要用什麽样的心态去往来,你都能明白,那你就叫做佛陀,你就叫做菩萨。

佛陀、菩萨是印度话,什麽意思?明白人。你对于宇宙人生明白了,不迷了,这哪来的迷信?迷就叫做凡夫,觉悟就叫做佛菩萨。所以佛菩萨是觉悟的人,他不是神。神有的时候并没有觉悟,天神、鬼神都没觉悟。所以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知道这是什麽回事情。佛家经典很多,经典是什麽?经典是教科书,是当年释迦牟尼佛为大众所说的,后来这些学生把它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我们必须要依靠经典来学习,也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瞭,这大智慧,大学问!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

今天很多人对宗教也有误会,我这些年来接触的宗教很多,宗教裡面几乎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全都是教育。它要不是教育,它怎麽能有大的影响力;迷信是做不到的,不可能产生这麽大的力量,这麽多的信徒。我们仔细去深入他们的经典,原来跟佛经没有两样,所说的内容也是诸法实相。不过各个宗教说这麽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总的问题,确实有浅深广狭不同,你不能不承认它是教育。就像我们办学校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都是教育,裡头程度不相同。所以每个宗教都是社会教育,而且都是多元的社会教育。什麽叫多元?就像孔老夫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只要你肯来学,没有不热心教导你,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这世界上这几个大的着名宗教都是这样的,都是开放的。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确实这个大宗教全都是如此。

民主制度,特别是在佛教,几千年来就落实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很清楚,中国佛教寺院裡面的领导人,住持方丈以及所有的执事,这些执事你要是一看,你就晓得它的性质。方丈住持是校长,监院要用现在学校的话来说是总务长,首座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名词不一样,它的职务相同。你看这个团体裡头有教务、有训导、有总务,这些人执事怎麽产生的?选举产生的,民主制度。任期多长?一年。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腊月三十换届,腊月三十总辞就选举新任的住持、监院,我们常讲当家师就是总务,首座这是教务,维那是训导,这叫纲领执事,大年初一他就就任了。这个制度在中国行了将近两千年,连选可以连任,所以是大众选举的。

佛法,大众在一块生活,佛为我们制定的戒条,六和敬,六个戒条。第一个「见和同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建立共识,这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基础。如果我们大家意见不一致,这就很难相处,一定我们的目标方向、我们的认知要相同。所以学佛的人多,依据的经论不一样,就形成了很多的宗派;就是说这一个宗派,我们知见是相同的。像我们淨土宗,我们的目标都是求生淨土,我们依据的经论是「五经一论」,我们学习共同的课程,修学的方法我们用持名念佛。

可是今天要想在佛法上成就,一定要解行并进,解是什麽?解是要研究经教。淨宗有六部经,六部分量都不大,五经一论,我们主要依靠的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这是我们主修的。经,实在讲需要人讲解,没有人讲解,我们看不懂,要用自己的意思去解经,往往就解错了。这就是佛在大经大论上为我们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华严经》上佛说的,《大智度论》上佛也说。要什麽人来替我们讲解?得要过来人。也就是说,他自己修学有了成就,我们听他的就不会错。如果他自己没有学这个法门,或者学得不够透彻,没有成就;换句话说,他给我们讲解就会有问题,我们跟他学习,可能他把我们路带错了,这是不能够不谨慎的。

我们今天这注解依靠谁的?我们依靠祖师大德。我们学《无量寿经》,现在我们採取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依靠的是夏老的传人黄念祖居士的注解。黄老我跟他见过多次面,我们是同一个法门,同一个师承。我讲《无量寿经》,最早跟黄老没有接触的时候,我们是依靠李炳南老居士的注解,他注得简单,《眉注》,我是依据那个本子讲的,也参考其他的注解,都是祖师大德的注解。《弥陀经》,我们所依靠的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这叫有师承,不是随便说的。经是佛讲的,注解就等于说导游,它带着我们契入,我们这样子一同来建立见和同解。

经的义理懂得了,修行的方法懂得了,得要依教奉行,你要真正落实,要去做到。我们今天实在说,经讲得很多,真正落实的没有几个人,很少看到,什麽原因?我们对于佛法修学的基础忽略掉。我当年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帮助我们,每个星期给我们讲一篇古文,儒家的东西,十年如一日。《古文观止》三百篇,我们读过;《大学》、《中庸》、《论语》,老师为我们讲过,虽然没有讲得完整,裡面重要的章句都学习过,还是不能够落实。我们能得一点利益的,还是靠小时候有一点那个根,那个根是父母教的,教什麽?孝亲尊师重道,还有这麽一点根。老师没给我们讲,但是指定了修身的课程,那就是小学,这个课程是什麽?《五种遗规》。

陈弘谋的《五种遗规》,李老师没有给我们讲,要我们自己去看,自己去学习,这本书作为我们自己的修身课本。修身课本是属于戒律的。用儒家的方法来奠定我们的根基,真能从这裡学,能得佛法利益;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学,那就难了。那难我们看见了,到后来怎麽样?都退转,统统退转。真正依照这个学,行,他还不错,还能够继续努力在精进不退。所以我们在这些年来提倡《弟子规》,代替《五种遗规》。《五种遗规》太深,分量也太大,所以用《弟子规》。在佛法裡面用《十善业道经》,希望在这两部经上奠定基础,这两部都是戒经。学佛的人要能往生淨土,记住古大德一句话「持戒念佛」,这不持戒不行,一定要持戒念佛。持戒就是《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这两样东西你要统统落实、都做到了,念佛生凡圣同居土肯定有把握。

蕅益大师在《要解》裡头说过,我们只要能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蕅益大师说我就很满足了,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西方淨土虽然是四土三辈九品,它很特别,它跟诸佛刹土不一样。诸佛刹土的四土不在一起,极乐世界的四土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同时等于生方便有馀土,方便有馀土裡面是阿罗汉;等于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菩萨。你到那裡去,每天你所接触的、所看到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都是等觉菩萨!这些人你要不是在实报庄严土,你怎麽能见到?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能见到,这非常非常希有,非常殊胜!他方世界没有的,极乐世界第一殊胜就殊胜在这个地方。常常可以亲近圣贤人,常常跟圣贤人学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

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戒律。共同的戒律,诸位一定要知道就是《弟子规》、《十善业道》;共同的见解,《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六经,我们只取这两部经作为我们主修的课本。就这四种,《无量寿经》、《弥陀经》、《十善业道经》、《弟子规》,就肯定得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淨宗是大乘法,大乘法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实在说不容易,讲都不容易懂。蕅益大师在《要解》裡说一句话太好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亲近弥陀,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说他这句话说得太好!真正把弥陀的本怀给我们说出来了。所以不认识字的人,没有学过经教的人,念佛能往生。这往生的条件,你看《无量寿经》上,上中下三品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我们看到了,发菩提心没看到,那个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想亲近弥陀,你说他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有,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可是我们懂得教理的人一定要知道这是大乘,大乘怎麽样?大乘不能讲自了,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一个人去,总得带几个,带得愈多愈好,阿弥陀佛愈欢迎。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声闻、菩萨看到你带很多人去,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讚歎,这叫大乘法门。所以我们自己修得好,自然就影响别人,别人看到这个,他就向我们学习,他将来有成就去了,这都是我们带着去的。一定要给别人做一个好样子、好榜样,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学问,成就自己的弘愿,这就对了。六和敬裡头只要这两条做到,后面就容易了,「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很容易做到,自自然然就做到。

所以经不能不学,不学我们迷惑,信心很容易失掉,很容易退转;要想我们坚定信心,永恆不退,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经教。学习经教就是亲近佛陀、亲近菩萨,我们每天至少要有四小时对经教的学习,把一切妄想杂念都放下,学习经教。自己修学有了心得,要发心「为人演说」,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演是我们做出来给人看,说,人家有问题,我们替他解答。这样子我们的学习真正落实了,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这境界好,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自己可以做得了主,不受外面环境影响,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方老师教给我的,我依教奉行,我得到了,我希望大家都能依教奉行,都能够得到。身心清淨,自在随缘,法喜充满,乐在其中。

这段经文我们学习过了,听长者这一段的话,我们用重点来学习。《论》裡面说「三门如前」,这就三个段落,它是每一段都这样说的。第一段是「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一行一颂」。那个颂的意思,「其颂意,答前所问佛福田是一,云何布施果报不同」。这一提示我们就明瞭了,前面都说过了。「其义有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二明众生所施福田不同」,这是讲大意。

下面再跟我们解释,先说佛的福田不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者,明如来身」。这个如来身是如来圆满的报身,法身不说,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体,从佛的报身说。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一样。如果从教下来讲,华严讲五教,五教就有五种不同的佛;天台讲四教,四教有四种不同的佛,佛自福田不同。天台讲的这是最普遍,大家都有这个概念,「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圆教的佛,不一样,那他们的相好也不相同。通常我们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乘教裡头常说,这是佛的劣应身,跟藏教的佛一样。那这个福田在我们六道裡面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讲如来身。现在此地所举的都是说佛的劣应身,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

这底下讲「目髮绀青,身真金色」,都是说的三十二相,佛的眼睛,佛的头髮,佛的身体真金色。释迦牟尼佛的身体皮肤是像黄金那样的吗?如果果然有个人是这麽一个相,你们大家喜不喜欢?恐怕人看了都害怕!你的脸色、皮肤怎麽是这个颜色?我们现在把佛像都把它做成金色的,佛的身相跟诸位说并不是金色的。那为什麽要用金色来做比喻?金色是比喻,是表法的。诸位要晓得,五金裡面只有金不变,不管在什麽场合当中,它的颜色不变。像银,银氧化会变成黑色。我们用银器用得很多,一个月(至少是一个月)一定要把银器重新擦一擦,它才会亮,否则的话,慢慢就变黑了。只有金不变,所以金在五金裡头最贵重,就这个道理。

你就想到佛身真金色,就是佛的身体永恆不变,这就是真金色,取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学佛读佛经决定要懂得经裡面表法的意思,你才真正开智慧,才真正得受用。说明佛的身相永恆不变,这个道理我们懂得,为什麽?大乘教裡面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身体为什麽会变,会变得衰老,体质有变化?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佛没有。佛没有执着,佛没有分别,佛没有妄想,无论在顺境、逆境,他都能不起心、不动念,那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永恆保持,不会起变化,不会衰老,不会生病。这就用真金色来代表,取这个意思。

「一身之上,色各不同」。这我们很容易理解,四种不同的佛不一样,一层比一层殊胜,那是什麽?修行功夫不相同。藏教佛的清淨,我们六道众生比不上;通教佛的清淨,那藏教佛比不上;别教佛的清淨,那是通教佛比不上;圆教佛的清淨,那别教也比不上。在《华严经》裡面,别教佛只相当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你就晓得二行上面,除了自分就是二行,他上面还有八个位次,行位上面是迴向,迴向上面是十地,这就二十八个位次,再加上等觉二十九个位次。别教佛跟圆教佛相差二十九个位次,那个相好光明当然不相同。

「华藏世界,庄严万异」。这个万异,异是不同,千差变别;万是个形容词,不是数字,不止一万,无量无边不一样。这是讲法相,法相是无量无边。「总明法性理智中具有,以法性理智中,本具无量功德故」。这是我们在大乘教裡面念得很多,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这无量裡面包括一真法界,包括诸佛刹土,也包括十法界,包括三途六道。下面这是给我们说明,「有随行报得庄严者」,他举例子说,「如如来身,有九十七种大人之相」。我们一般在大乘教裡面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佛如来这四个字。时间到了,我都忘掉了,好,这几句我们下一个钟点再接着讲。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长者《论》文裡面,「有随行报得庄严者,如如来身,有九十七种大人之相,是法身智体自具故」。我们先看这段文,这段文裡面的意思就是《愣严经》上所讲的随心应量。要知道法身菩萨就没有身相,确确实实如《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在佛法裡面讲心法、色法,它都不是。心法、色法都是从法性裡面变现出来的,法性就是法身,所以没有相,能现一切相。

相是怎麽现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太多太多,每个众生心想都不相同,所以佛菩萨现的相就不一样。《普门品》裡面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应以什麽身,这是凭什麽?凭众生的心想,众生心裡想佛菩萨是什麽一个形相,佛菩萨就现那个形相,不可思议!佛菩萨有没有心去现相?没有。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就说明这桩事情。我们以善心对这杯水,或者起个恶念对这杯水,这杯水现的相不一样。它是不是有心?它没有心,那就是感应,众生有感它就有应,那是什麽?那是法性。法性裡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能够与九法界众生感应道交,这才现相;众生没有感,它不现相,它没有相。佛经裡面形容法性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什麽都没有。在中国道家把它称之为「太极」,用什麽来表示?画一个圆来表示,圆是代表什麽?圆满,不是真的有一个圆相,不是的,大圆满。

无相能现一切相,法性在哪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它变现的。那为什麽不能变现像佛菩萨一样的这样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什麽变不出来?不是变不出来,不是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吗?法性是真佛,你看看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法性变的?离了法性,哪有法?法性好比是金,现相好比是器,同是一个金,现种种不同的相。所现的相,这是众生的念(意念),随众生心想而现相。这个道理实在说并不难懂,我们心地清淨、心地慈悲,一看你这个相就是很慈悲的相;心地很窄狭,恶念很多,妄想很多,你一看这个人相貌很凶。这就是现相!我们的面相,你看算命看相的人说相随心转。所以你修行有没有功夫,人家不必问,看你的相貌就看出来了。看你的相貌,听你的音声,看你的举止,你的功夫完全露出来了。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读这一段、这一句经文,你就会感觉得很有味道,佛说的话没错,一切法从心想生。

是法身智体自具故。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是法身;智体,智就是般若智慧,法身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显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如同我们做水结晶实验的道理完全相同。法性的本能有见闻觉知,这是智体,它有见闻觉知,法性能现色声香味,智体是能现,色声香味所现。

「如来有无量随好功德庄严,是随行报得故」。行是行业,自己修行的功德,能应、能现一切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就是法性它自然就有应,这叫报得,叫随行报得。「如外边依正报中,金刚地,是法性身报得,是正报」。金刚地跟前面讲的金色身是一个意思。金刚是比喻永恆不坏、永恆不变,是什麽?法性。体不变,体不坏,体是什麽?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无处不在。它不是物质,所以它不会坏,它不会改变,它能现一切相。相有生有灭,所现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有生有灭,能现的性没有生灭。不生灭的把它比作金,不生灭的把它比作金刚,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不是真的有一块金刚在那裡,你要这麽看法,那你全看错了。这叫正报。

「宝树庄严世界,是法性随行报得,是依报」。这是讲世界、讲环境,报身佛。「宫殿楼阁,是法性大智随大慈悲含育众生业上报得」。宫殿楼阁是一切众生居住的所在,生活的所在,在我们佛法裡面是教学的所在。这也是法性大智随众生感应变现出来的,所以它不是人製造的,不需要营造。「师子座,是法性随智转法lun报得」。师子座是什麽?我们今天讲的讲台。诸位要记住,佛法是师道,佛法是教学,教学不能没有讲堂,讲堂不能没有讲台,老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学习。

「莲华藏世界,是法性随行教化众生无染性报得」。莲花是比喻,这不难懂,你看莲花根生在泥裡面,花开在水上面,表法的意思,正是表着我们的根是凡夫,完全被污泥染污了。我们修行学教就好比这个根生出芽了,慢慢长,在水裡面长,水裡面长就像在接受佛陀慈悲、清淨的教诲;花开在水上面,比喻你通过学习,你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成就了,你完全脱离。水就好比是佛陀的教育,那个污泥就好比是六道三途,我们今天堕落在这裡。通过佛法的学习,佛法是清水,也要摆脱的,这《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非法是污泥,法是清水,一定要超越。池塘裡面池底的泥浆,那就是六道;清水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裡头。出头怎麽样?超越十法界。花长在水的上面是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叫一真法界。这是你修学、学习有了成就,表这个意思,所以叫莲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就是十法界之外的,就称为莲华藏世界,不是真的有一个莲花。真的有个莲花,那你还是着了相,你还没有超越。但是在教学,我们讲变相图裡画西方极乐世界,画《华严》的华藏世界,我们会画一个大莲花,用这个来做比喻。莲花比喻清淨无染,没有染污。正是经上面给我们讲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没有染污了。执着是见思烦恼,六道轮迴的真因,于一切法都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你要时时刻刻觉悟,我们现在生在世间,不能不跟世间人打交道。世间人很执着,我们也很执着,我们的执着是破世间人的执着,你要懂这个道理,不是真的执着;真的执着,我们就错了,我们跟他没有两样。这个意思《坛经》裡面讲得非常明白,六祖能大师跟大家说法,说出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有三十六个原则。这三十六个就是三十六对,世间人执着有,佛就跟他说空,说空,破他有的,世间人执着有,佛法说空;世间人执着空,佛就说有。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破他的执着。你执着空是错误,你执着有也是错误,你执着亦空亦有也是错误,只要有执着就是错误。无非是把你执着打掉,让你豁然大悟把执着放下,那这个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佛菩萨也真的执着,那错了,执着有错,执着空也错。所以佛说他一生教学没说过一个字,没有说过一句话,你从这裡体会他的意思。三十六对无非都是破执着、破分别、破妄想而已。

离一切分别妄想,一切众生本来是如如佛。《华严》、《圆觉》都说得很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是佛,佛眼睛裡看是佛,不过你是个煳涂佛而已。为什麽?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你的自性裡头没有。儒家实在讲也懂这个道理,不过没有说得这麽清楚,没讲得这麽明白。儒家讲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所以圣人跟贤人在这个地方就显出明显的差别。你看看儒家,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人生下来就有劣根性、就不善,所以要好好教他。但是圣人,夫子他就不是这个说法,夫子怎麽说法?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圣人。善跟恶是相对的,向上一着,叫我们摆脱相对,摆脱相对才是真正的善,儒家讲「止于至善」,至善就不是相对的善,这是圣人的境界。
所以莲华藏世界,这是至善。经上全都是表法,莲华藏世界在哪裡?就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只要你不被外面境界所影响,你现在怎麽不是在莲华藏世界裡面?由此可知,我们的莲华藏世界变成现在社会环境。不管它怎麽变,如果你自己能做得了主,你还是住莲华藏世界,妙,非常非常的奇妙,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不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在任何环境裡头,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住莲华藏世界,你就住如来宫殿楼阁,你就坐师子座。这话不假,正是中峰禅师在《三时繫念》裡面的开示,「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阿弥陀佛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我心不但是阿弥陀佛,我心即是毘卢遮那,我心即是观音、势至。

「唯心淨土,自性弥陀」,自性观音,自性势至,自性遮那,都是法性随心应量而现的境界。境界之体是法性,性相不二,所以这裡头只有迷悟差别,除迷悟之外,丝毫差别都没有。悟了,这个土是法性土,迷了,这个土叫法相土,实际上哪有淨秽?哪裡说什麽淨土、秽土?迷了,淨土就变成秽土,悟了,秽土就是淨土。这个道理深!悟了的时候得大乐、大自在,迷了的时候苦不堪言。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叫你开悟。开悟,你一定要学佛菩萨教化众生。怎麽教化?为人演说。你看这句话,佛在一切经裡头说了不止一万句,说得这麽多,那这句话就非常重要。为人演说,演是什麽?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叫演;别人向你请教,你也要给他说清楚、说明白,让他也觉悟,这叫说。所以先要演,先要做出来,然后才说。我们今天犯的毛病是什麽?会说,做不到。佛教我们是做到再说,演是做到,你还没有做到,别说,做到了再说。

佛教给我们学习的条文不多,初学的就是十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做到没有?这叫十善业道,从这个地方做起,做到再说。说老实话,做不到,你所学的都落空。为什麽?你虽然学得再多,你读得再多、听得再多,不悟(不开悟)!所以这个悟有悟门,悟门是什麽?有东西堵塞了,堵塞了什麽?什麽东西堵塞了?烦恼。杀盗淫是烦恼,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烦恼,贪瞋痴是烦恼。有这个东西,你怎麽会开悟?你要想开悟,悟入如来的境界,得到如来的受用,你必须把这十个障碍突破,真正做到,你才能入门。

这十条这麽难,今天不但是在家做不到,出家也做不到,什麽原因?没有小乘的根。这都是佛说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你就没有办法入门。那小乘今天我们用《弟子规》来取代,这真的是方便法。《弟子规》上第一个是讲孝,孝是什麽?父子的关係搞清楚。父子的关係处好,引申起来我们对长辈的关係,对长辈处好,这是孝。悌是什麽?悌是兄弟,兄弟的关係要搞清楚,兄弟要和睦相处,悌道,展开来是平辈,我们在社会上跟平辈怎麽相处。对长辈懂得了,对平辈懂得了,对晚辈你也就知道,这叫做人,这是做人的根本。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中国讲到大圣大贤都用尧舜来做代表,孔子、孟子学尧舜。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就学不到佛法。

佛法是觉悟的方法、是智慧的方法。今天佛教被社会严重的误会,不能怪社会大众,要怪什麽?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没有依教奉行,连十善都没做到。你怎麽能怪社会大众批评佛教、轻视佛教,怎麽能怪他?要怪怪自己,我自己做得不好,让别人误会,对不起佛陀,对不起大众,也对不起自己。性德是圆满的,法性是圆满的,我们要认清华藏世界就在当下。

底下讲香水海,「香水海,是法性随大悲心谦下饶益行报得」。说到这个地方,我们会想起现在这个地球,这个地球是严重染污,与我们生活关係最密切的是水,现在水染污!不但我们饮用的澹水染污,海水也染污,现在已经开始空气染污。空气跟水如果再严重染污,人在这个世间就不能活、不能生存了。水是生命的泉源,科学家的观察所有的生物起源都是因为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个地方给我们讲香水海,最好的水是性德裡头变现的。随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就是慈悲心,悲是怜悯众生,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大悲心。

下面说「谦下饶益行」,这五个字太重要了,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我们意业的行为,言语造作是我们身口的行为,你看看这个行为裡头,这多重要。第一个是谦下,谦虚卑下。儒家讲的礼,礼的精神是什麽?自卑而尊人。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饶益是利益众生,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利益社会大众?在家庭是不是利益一家人?在团体是不是利益这个团体?如果对于这个团体不利的我们去做,那就错了,那怎麽样?破坏了清淨的水源。所以一定要想到,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一切众生是有益还是有害?能常常这样想法,你就不会造恶业,你就不会做错事了,你真的会修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从来没有断过,天天在干,这种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小成就人天福报,大成就往生淨土。真的,进入诸佛菩萨的俱乐部,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所以谦下饶益我们要学。

自己谦下饶益就是教化众生,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环境裡头,谦虚卑下决定有好处,利益太大!我讲过天主教的《玫瑰经》,《玫瑰经》第一段就是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它把这个谦下饶益放在第一,是让所有信徒学习以谦卑饶益行处事待人接物,报得的是香水海。这个香水海在我们自己本身,我们晓得人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那麽你身体裡面的水都变成香水海了,这个道理不难懂,这个道理也是事实真相。因为你的心善、思想善、言善、行善,你全身的水变成香水海。所以我们从江本胜水实验裡面得到了证明,这是最健康的。

「香河右漩,是随顺法性进修教化众生报得」。右是表顺,随顺法性,法性是道,随顺法性是德,中国古人常讲「行道履德」,这是圣人。做得最圆满、最彻底,而为后世人做标准的,做典型的、模范的就是尧帝跟舜帝,做得最圆满,孔孟都是向他们学习。虽然孔孟跟尧舜在年代上相距差不多两千多年,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有四千五百年,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所以尧舜在孔孟相距两千年,圣人。

中国传统的教育在尧王的时候就已经落实了,伦理道德,五伦五常,教的是这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学习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是穷理;最后一个重要,「笃行」,笃行是落实,这是方法。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裡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中国传统的教学五千年没有变更过,没有改变,所以中国的社会永远保持着祥和,中国人永远保持在善道。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国发动侵略战争,没有夺取别人一寸一尺的土地,没有。中国跟任何国家族群往来都是和睦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过去如是,将来一定还是如是,怎麽知道?现在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倡「以德治国」,提倡读诵经典。那我们就晓得将来也是走向和平,一定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右漩是表依正法,凡是与法性相应的,这是正法,中国人讲道德,道德就是正法,随顺法性,教化众生的成就。

「总不离法性大智随行报殊」,殊是殊胜。你看看大乘的教学,大乘教学离不开法性,特别提出法性裡头本来具足的圆满智慧,般若智慧。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讲阿含,诸位要知道阿含是小乘;接着八年讲方等,方等是转小成大,也就是大乘的开始,二十年;二十年之后,这才讲到佛法裡头最重要的主修的科目,叫般若,般若智慧,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加上前面二十年,四十二年,般若讲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涅槃。

诸位要是把这个看一看,你就晓得佛法主要讲的是什麽?主要讲的法性大智,般若就是法性大智。随行报殊,那就是诸佛如来的依正庄严,殊就是庄严,殊胜;报就是依正,从智慧生的,不是从烦恼生的。烦恼生六道,烦恼变现出三途地狱,从烦恼变现的;从智慧变现的,一真法界,清淨刹土,华藏、极乐是从智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捨掉,完全随顺佛法,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就是华藏、就是极乐。这哪有迷信?这哪有错误?什麽人修什麽人就证得,其妙无穷。

下面给我们说「一一境界中,有无量同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此是观因知果,以此准知,总是一性中随用不同故」。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这是说到现实,十法界依正庄严,总是一性中随用不同。随用是这十法界裡面众生的心想不一样,所以法性随着一切众生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就用江本胜博士的话来说)色声香味不相同,就有差别,妄想少的就非常殊胜,妄想多的,那就差别很大!不但在十法界,在我们这人道裡头亦复如是,你身心清淨的,吃什麽东西都好吃,心不清淨,烦恼习气很重的,什麽样好东西吃了都生烦恼,对身体有损无益;什麽都好吃的,对身体有益无损,这都是在一念当中。这种种差别从哪裡来的?众生心想不同,法性的应现是相同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今天时间到了,本来我想把这段讲完,后面还有「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这段我们明天继续来说。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福田甚深  (第十集)  

2005/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396a)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段福田甚深,《疏论纂要》最后的一段,李长者的开示。

长者开示最主要的就是当中的一段,这一段又分为两个小段,前面这一段说明佛自己福田不同,所以有差别,这个我们昨天介绍过了。今天接着看第二个小段,「明众生所施福田不同」,我们看《论》文。

「二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此乃由心轻重、有智无智、谦下高心、所求有异,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境界可以说是深广无际。这段经是目首菩萨给我们讲「福田甚深」,这个科目也是我们学佛,甚至于不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关心?为什麽?人人都希求福报。福报从哪裡来?福报究竟是一回什麽事?佛菩萨在这段经文裡面给我们做出详细的说明。我们真正明白了,就知道怎样修福,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要懂得求福的道理,懂得求福的方法,所以智慧福德,寿命也在福德裡面,长寿是五福之一,没有求不到的,如理如法的去求,有求必应。

前面的一段讲佛的福田不同,那意思很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的修行,自自然然跟诸佛如来的福田起感应道交,我们要不要用心去求?不必,自然感应。也就是说,譬如我们简单的举例,我们如果真正修到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着,就能够感得藏教佛、通教佛的福田加持给我们,这是凡夫。如果我们功夫提升了,我对于一切人事物的分别都没有了,我们就能感得通教的佛、别教的佛。如果连这一切分别都放下了,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我们所感得的是圆教佛,究竟圆满佛。这种感应道交是自自然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说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心裡头一无所求是自然感应,就像江本胜那个水实验一样。我们写个「爱」字、写个「感恩」,无论用什麽文字,中国文字写行,用英语写也可以,用阿拉伯语写也行。你只把这个贴在水瓶上面,那水的反应,它就现出很美的图桉出来。你说写的这个字有求吗?没求。我写这个字条贴上去没求;水决定没有说你写了「爱」对我,我就特别给你美的图桉,没有念头。统统都是不起心不动念,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这种感应道交,我们就晓得,佛经裡面所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佛福田不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我们讲诸佛有四教的佛,如果要是依《华严》来讲,《华严》是五教,小始终顿圆,那就是五教之佛。佛很多,不是一个位次,这是举中国佛教裡最常讲的,天台家的四教,贤首家的五教。这些都是事实,都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有这个理,可是你不要执着,希望你也不要分别。你要说佛为什麽有这麽多等级?修行位次有差别。凡夫,从我们凡夫地一直修行到证得圆满的佛果,他当中一定通过这麽多阶级。就像读书一样,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二十年之后,他拿到博士学位,可是这二十年当中,他经过了小学,小学毕业了,那就是小教的佛;初中毕业了,毕业就好比初级的佛,高中毕业是高级的佛,大学毕业是大教的佛,大乘的佛,就这个意思。

所谓成佛就是修学一个阶段的圆满。在《华严经》裡面,这《华严》是个代表,佛在所有大乘裡面都给我们讲这五个次第,五位,位是位次。用我们现在讲学位,我们今天一般学校学位只有三个:学士、硕士、博士。在佛法裡面讲学位有六个,多一倍。你看十信位,一年级到十年级这是一个阶段,这真的拿到学位,这不是假的,十信位的菩萨;往上去十住位的菩萨,这第二个学位,第三个学位十行位的菩萨,第四个学位十迴向的菩萨,第五个学位十地菩萨;再往上去等觉是个学位,等觉再上去究竟圆满的佛果,那就是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高的一个学位。每到一个阶段(这说话方便起见)有一个学位。

由此就可知佛很多,这是天台大师说的。这麽多佛,第一个学位十信位,十信位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没见性。十法界,我们知道六道上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十信位的菩萨。如果再升一级到初住,上面是十住,十信往上去是初住,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过十法界;在别教讲是别教的初地菩萨,别教十地等于圆教的十住。所以别教的等觉是圆教初行位的菩萨,别教的佛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佛很多,我们怎样感应,那是要自己修行功夫,一点都不能勉强,就跟水实验呈现的结晶图桉一样,一丝毫不能勉强,法尔如是。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明瞭之后,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境界愈高,感应愈殊胜;换句话说,福报也愈大。能够跟佛起感应,差不多都是修德跟性德相应了。

现在我们看的这一段,「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修德,没见性。这裡面我们要讲的六道众生,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修布施,布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搞清楚。我们想得财富,世间人常讲:你命裡头有没有财库?命裡财库每个人多少不一样。这命裡财库从哪来的?香港这边有个陈老先生,跟我也是老朋友,去年往生;陈郎,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算命看相、看风水看得很好,我们也认识好几年了,他也常常听我讲经。这个算命,算命裡头有没有财库。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有人替我算过命,我这个命裡头没有财库,也没有官印。没有官印你不能做官,这个官就是主管,你命裡头没有做主管的命,主管才有印,不是主管没有印。出家了,出家,算命先生告诉我,你也不可能做住持,住持也要有印。你做当家师,那不是住持,那个没有印,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校长他才有印,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他没有印,叫官印。所以就是你命裡头没有做主管的命。我命裡头财库空空,就像我出家这个名号一样,「淨空」,财库空空,没有财。没有财,贫;没有官印,没有地位。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

命从哪裡来的?命是过去生中修的,前生宿世,过去生生世世没有修财布施,而且我命裡头还是短命,算命的算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这就是我们学佛之后明瞭了,过去生中这三种布施福田,财富没修,寿命没修,只有一点法布施。法布施是聪明智慧,只修了一点这麽个东西,好在这一点东西还有根。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自己想一想,他说的有道理,为什麽?我从小喜欢读书,喜欢书本。这就想到人一生当中,正如同外国预言家所说:一生的遭遇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偶然发生的,没有,统统与前世有连带关係。过去生中喜欢读书,这习气还留到这一生,喜欢书本,喜欢读书。这命裡没有财有道理,为什麽?我从小就不爱财,没有赚钱积财的念头,一生都没有这个念头,只要每天能吃得饱、穿得暖,够了,这都是过去的习气。

寿命短,这我知道,年轻的时候杀业很重,这大概都是与过去习气有关係,喜欢打猎,这不是一桩好事情。所以学佛之后,痛改前非!我一学佛六个月,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就长斋。长斋是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跟众生结冤仇。所以我虽然收入很微薄,我尽量节省,省一点钱去放生,布施医药。布施的钱不在乎多少,在乎心地真诚,我有这一分诚意,有这个心。这个经文裡头长者讲到,所以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由心有轻重、有智无智,这是关键,我明白这个道理。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就明白了。所以我学佛六个月就发心长斋,吃长素,知道自己做错了,从此以后不敢杀生。

所以我这一生有财富,我还是不要官印,有长寿,都是这一生修来的。我有没有求?没求,我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财富,自自然然来的。一生信守尊崇普贤菩萨教导,「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今天就是现前,一定要把它抓住。要知道把自己的德行、境界向上提升,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放鬆。功夫,解行两门,我每天读经,读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读书,解门;书本放下,行门。

书本放下,那叫怎麽修行?行也不外乎三大类,这是佛法裡头所说的身口意这三大类。意业是起心动念,念头一起,自己立刻就明瞭这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恶念,赶快把它转过来,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修淨宗,尤其是修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转境界。如果这个念头不善,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不善的念头打掉,这真用功,这是真功夫。如果是善念,那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教导我们,善念要念念增长。所谓善念一定是利益众生,一定是续佛慧命,决定是相应的。有利于正法常住世间,这个念头好,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更不可能有伤害其他众生的念头。不但是人不能伤害,蚊虫、蚂蚁都不伤害,都没有伤害牠的这个念头。

第二言语善不善。言语裡头最重要的,《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不能说别人过失,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常常来伤害我、毁谤我、侮辱我的,他可以做,我可不能做,我可不能批评他。他毁谤我,我要是批评他,不接受毁谤,行不行?很多人一定说应该这样子。但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他毁谤我,我接受,消业障。怎麽知道自己有业障?这一生命不好,就是业障;命好还是有业障,为什麽?你没有出六道轮迴,应当要接受,很难得。尤其是谣言,不是事实,他来毁谤我、来陷害我,是捏造的,不是事实,这个消业障消得更大,过去无始劫以来的业障都能够得消除。

所以我们对于这一般常讲的,这是恶人,故意来找麻烦的、来伤害我的,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他,要用怜悯的心对待他,要用报恩的心对待他。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要常常记在心裡。歌利王割截身体,一点道理也没有,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老师)受这样的委屈,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他怎麽圆满的?歌利王帮助他圆满的。所以我们遇到一切毁谤,一切侮辱、陷害,马上就要想到,释迦牟尼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佛是用什麽心态来承受?我们要学习。如果我们说是受不了,那你就不是学佛。

学佛,世尊所做的榜样,我们要跟他学习,不可以有丝毫怨恨心。你要说为什麽?读了大乘经就明白,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自己对自己,你还能有怨恨吗?还能报复吗?我在讲席裡头,我记得我举了几次的例子。我们不小心,我有这个经验,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不小心什麽?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了。我们的舌头是不是提出抗议,反抗,把牙齿拔掉,有没有?没有,舌头老老实实承受,一点怨恨也没有,一点报复也没有,一体。我们遭遇这些人对我们的毁谤、侮辱、陷害,这是人生在世很难避免的。我们晓得,我们明白了、觉悟了,知道我们是一体,就像唇齿相依一样。那麽对方呢?对方他还在迷惑,他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不懂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才会做出这个事情出来。如果他真的明白了,他会跟我一样,决定不会伤害人,不但不伤害,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有善心善愿,我们肯定全心全力帮助他达到圆满。所以善心善愿,这个善归纳起来两桩事情,两大类:一类是利益众生,一类是正法久住,肯定是帮助正法久住的,这是善念善行,明白人他就会做,他就会修。这裡面就是你的心还是有轻重,智慧还是有大小,心愈重果报愈殊胜,心愈大福报愈大,量大福大!

下面还有「谦下高心」,谦是谦卑,高是贡高我慢,古圣人给我们说「满招损,谦受益」。好像这个杯子一样,这个杯子是空的,空的是谦下,谦虚卑下,它得利益。为什麽?人家要供养你一杯水,你可以承受;如果你自己已经满了,贡高我慢,满了,那人家给你的时候,倒出来已经漫出来,你得不到。

人一定要懂得谦虚,要懂得卑下,自卑而尊人,这才得到别人尊敬。如果自以为是,纵然有过失也死不承认,这种人有没有?很多,我遇到的就不少,所谓是面子下不来。好像我要给人家低头,那我就没有面子,我就比人矮一等了,这观念错误。你能够谦下,格外得到别人尊重;你能够承认过失,别人就原谅你,你的过失就没有了。顾了面子不肯认错,你的错永远存在,这叫大错,这是真的错了。古德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过,自己也晓得不肯改、不肯承认,还要用种种方法来掩饰,这个过失愈来愈大。果报呢?果报在三途地狱。这就是布施福田果报不同。

果报裡面细说,别说两个小时讲不完,两万个小时都讲不完,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布施,因相同,缘也相同,果报不同,那原因在哪裡?就是因跟缘裡面有轻重、有高下,这个下是谦卑,高是我慢,智有大小,所以果报不一样。有人布施生天享天福,有人布施享人间的福报,有人布施享畜生道的福报。畜生有什麽福报?畜生有福报的,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你看看富贵人家养的宠物,牠有没有福报?真有福报!一家人连他的亲戚朋友照顾牠无微不至,牠是畜生。饿鬼道裡面享福的,鬼道裡头享什麽福?做鬼王,小的山神、土地,接受多少众生的香火恭敬供养,鬼道裡头。只有地狱道裡头没福,修罗、罗刹裡面都有有福报的。这就是说明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我们一定要晓得。

所以我们要得正的福报,不要得负的福报,负的是三途,包括罗刹、修罗,这都是负面的。他有福,有福是什麽?他没有智慧,他的烦恼习气很重,那有福报的时候,造罪业就更容易。造罪业的时候,这得意于一时,福报享尽了,罪报就现前,这就是三途地狱的罪报。没有大福报,你想造这个罪业,譬如你杀一个人你要偿命;有大福报的人,杀几千人、几万人,他不要偿命。古时候这些帝王,发动一个战争杀多少人?多少人受害?谁去判他的刑?谁能对他起诉?没有!这是什麽?大福报。虽然世间法律不能制裁他,他的福享完之后,因果的报应他没有办法逃避。现在口头很硬,不相信因果,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这个我们懂得。

所以讲众生修福,我们要想得财富,财布施,要想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要想得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不管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不能伤害。你看佛在《戒经》裡面教出家的弟子,「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在地上很茂盛,你不可以从它上面走过,这是什麽?没有慈悲心。在某一种情况之下可以通过,那是什麽?没路,没有路,那从这裡走是许可的。如果有路,你就不能够在草地上走。你看看对于草木都爱护、都尊重,都不敢侮辱,何况对有情众生,何况对一切人类,这个人福报大。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

修什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所以我们看到世间有大富大贵的人,不必羡慕,清清楚楚他过去修的什麽因。我今天贫穷下贱,我也甘心情愿,不怨天、不尤人,为什麽?过去生中没修。现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现在开始修,来生就得果报;如果你要是用功用得很勤,用得很勐,不等来生,这一生就得到。了凡先生给我们做了示范,实在讲,像了凡先生那种人,在我们中国过去社会很多很多,只是没有把这些事情写出来;俞淨意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太多了,就是没有把他写出来。在我们现前这个例子,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都得到殊胜果报,我自己也是这麽学来的。所以我跟同学们讲,我学佛第一部念的书,《了凡四训》,朱镜宙老居士送给我的。我读了非常感动,好像在两三个月当中,我把它念了三十遍,很感动!念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思想、见解、言行犯种种过失。从此之后改,天天都在改,改过自新,果报转过来。

末后这一句,「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这是总结,一定要晓得一心,但是这一心起的作用不一样。不但每个人不一样,就是自己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所也不一样。甚至于说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前念迷,后念觉悟了,那怎麽会一样?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二段「释菩萨名者」。当位菩萨称为目首,「名为目首,明此位是东南方辰巳之间」,这是讲的方位。「像此信心进修,智日渐高,善知福田因果等报,名为目首」。他的眼睛放光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很清楚。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用六个字就把它全都说明,性相,或者我们加一个字,法性、法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虚空界统统讲尽了,菩萨对这个通达、明白了,称为目首。所以像此信心进修,他是在信位。智日渐高,智慧一天一天增长,烦恼轻智慧长。善知福田因果等报,他懂得。懂得这个多快乐!懂得这是真正幸福,为什麽?自求多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之中自求多福,时时刻刻自求多福,无论在什麽环境,善缘顺境、恶缘逆境都不碍修福。无时无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统统提升自己的福慧,你说这多快乐!所以他的名字称目首。

「是故如来常取辰巳,以为斋戒之法则,如前名号品已释,准彼知之」。前面也讲过,佛教我们斋戒,斋戒在什麽时候?辰巳。辰是早晨七点钟到九点,辰时,我们中国讲十二个时辰,巳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巳时。辰巳之间就是讲的早晚,早晚斋戒养成习惯。

末后一段「三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这个我们在前面四段都看到,都是以自己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此位究竟智佛为进修之果」。福田甚深能够帮助你契入究竟智佛,这是我们修福田真正的果报,真正的目标;不是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要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对了,一丝毫过失都没有了。这是进修之果。李长者的开示,虽然不是很长,非常精闢。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