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创办净土教观学苑 净土止观安心法

临终正念需有三种的力量——引导力

净界法师

    第三个引导力。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做前面两个就够了─安住力;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就是空正见跟出离心。大乘佛法要多一个引导,他要趣向净土、欣向菩提,佛号必须有一个愿力来引导──发愿。

  前面都是消灭的、都是在破坏过去,这个引导是在引导未来,不过引导力,很多净土宗的修学者,他的佛号的引导,只有到净土,我只能够说非常可惜,你可以做得更好!

  诸位你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你不是享受快乐,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引导你,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弥陀经》的中半段的时候,佛陀口气一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开始讲圣道的功德,你往生是因为不退转。

  诸位,如果只为了快乐,你不用大费周章到净土去,到诸天去就好了,诸天就够快乐了;你到净土去,是为了成佛而去的,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花了五劫的时间思考出来的净土,如果只是为了快乐,需要思考五劫吗?他把诸天的快乐,复制过来就好啦!身体健康、神通自在、宫殿楼阁,这个诸天都已经现成的东西,难就难在这个快乐的背后,它有圣道的力量,这个就是需要他思惟、为实施权,表面是快乐,背后是圣道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创造净土,他的内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成佛的,快乐只是个方便法门。

  因此你必须把成佛,纳入你的生命的规划。我再讲一次,你是为了成佛才到净土去的,净土不是你的终极目的,它只是你一个过渡。诸法因缘生,诸位!你现在的规划错误,你以后一定会后悔,你少做这个动作到了净土,你就会觉得进步比别人慢,成就比别人小,因为你刚开始没有做好规划。所以我必须教育大家,你必须有往生净土的愿力、你必须有成佛的愿力,这两个不冲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为什么要分两段呢?

  佛陀法华会上说,舍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经典,那是多么威风,智慧第一,佛陀什么事都叫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去做,到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实在是感到非常的后悔。他说我一个阿罗汉,我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证得空性、我也证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调伏力,我都有,为什么文殊菩萨能够坐千叶宝莲,到十方世界转大fa 轮,我现在只能够在山上思惟空、无相、无我,我们产生的作用为什么差这么多?他甚至于怀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佛陀说,这跟我没有关系!我的说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心中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树,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这个是你们自己的根机,跟雨水没有关系,你不能够说雨水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对不对?你自己没有准备好。

  诸位!你与其到了净土再来后悔,为什么现在不多做一点?所以我们要强调发菩提心,除了求生净土还得发菩提心,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因为你迟早要成佛的,这两个是没有冲突。

  引导力有两种引导,第一个引导你趣向净土,第二个引导你成就佛道。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个愿力放进去,这个就是种性,因为你必须有这个种子,才可能会出现这个水果的,你不能到了后面再做,有点来不及了。

  所以《法华经》上说,直接成佛的是最好的,那些小乘的学者,一开始因为对三界的痛苦感受太深了,所以他们就赶快跳离三界,到涅槃的地方,然后再回小向大,那这很折腾。你看法华会上说,这种回小向大的人,虽然回小向大,他过去的习气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不喜欢跟人家接触的习惯性,还有就是法执,对清净法的执着,都不断的干扰他,其实很多事情你可以一次把它做好,一次到位这个最好。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除了让大家提起佛号,还希望你们心中产生三种力量: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你的心力必须要做好准备,我们不知道,临命终你会发生什么事,有些人福报好善终,他在很多人助念当中往生,这个人他多生的福报够;有些人可能发生车祸、有些人可能在加护病房等等,临命终的所缘境是不可预测的,这个跟业力有关系。但是有一点是你可以做好,你可以做好全盘的准备,这个是你可以做的──做好心态的准备。

  所以我们必须要透过佛法的教育,因为你没有透过佛法的教育,从世间的经验是得不到这三种力量,不可能的!如果可以的话那佛陀就别出世了。所有的智慧都必须从佛法的学习而来,叫传承。世间上没有这方面的传承,不可能。

  从佛力跟心力的结合,一句佛号三力具足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看第二个,果地功德──临终的正念。

  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把净土的善根,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把佛号提起来,然后我们那个能念的心,具足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就能够成功的解脱一切业力、妄想的干扰,而跟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这个就是我们净土教观学苑,三年的目的就在这里。虽然临终的正念可能只需要五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但是我们要花三年的时间教育大家,但是值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师 父 劝 导

净界法师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压力很大。但是我告诉大家你别无选择,因为你只有透过佛法的学习,如果我能够把善根直接给你,那就最快了。但所有的法师不可能把善根送给你,我们只能够把自己走过的路,我是这样过来的,我把这个路带大家走一遍。我们经过佛学院的教育,我们这样走过来的:如是我闻、如是我修,很多的过程是不能取代的,你要亲自去走,我们愿意把这个过程,重新带大家走一遍,但是诸位你们得到多少,就看你的用心程度了。不过大家不妨想一想,你得到人身不容易,出世的时候遇到佛法的住世,不容易,你是不是应该把握呢?你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你以后还会有机会吗?难啊!哪一个人愿意再陪你再走一趟,不容易啊!

  所以与其你生生世世,糊里胡涂的流转,你是不是应该做些改变,把握机会从这个地方跳出去,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这个机会,陈会长的慈悲,他促成这个因缘,我们感谢陈会长,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这个难得的机会。

  好!在开学最后我简单讲几句话,就是说我今生办了几个僧团的教育、也办了几个居士的佛学院,在我印象里面,第一届都是很殊胜,第一届,真的!这个很奇怪,这个道理是什么我还没抓到,但是每一次只要第一届,不管是净律学佛院第一届,或者是北斋的。我以前在忏公师父的慈命之下,在台湾办的一个法界学院、莲因北部斋戒学会,可能有些人听过就是北斋,也是第一届很多人受益,第二届、第三届慢慢就差了。所以诸位有幸成为第一届,我预测三年后,你们会告诉自己不虚此行,我只能够说你会觉得值得,这三年的辛苦是值得的,绝对不会让大家空过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

净界法师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过去只能当回忆。但问题在哪里呢?因为每一期的生命,都会留下些东西下来,当然有好的,我们也不否认,过去有美好的一面,但是从唯识的角度,大部分都是生死业力、都是障碍的多,我们留下的痕迹,坏的比好的多太多了。

  我们今生开始要处理生死这问题就来了,如果你学佛只是让你自己增加福报、来生活得快乐一点,那你这个问题都不要去碰,你该干啥,还干啥,你就糊里胡涂过下去,反正来生做个大国王、大富长者,享受一下快乐的美梦就算了。但是如果你要了生脱死,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你要把这个隐藏无量劫的水沟要打开来,去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业力、第二个思想,就是你的妄想。

  如果你今天是走圣道门,走难行道的、藏传佛教的,它两个都要做,叫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们要处理业力的问题,也要处理思想的问题,因为他要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转,慢慢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

  净土宗我们占了便宜,只要处理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暂时不处理生死业力,叫带业往生。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不可能。你一定要正念,净土宗你可以先不碰你的业力这一块,但是你思想这一块要处理,因为它要求临终的时候,你的烦恼、妄想,不能在现行位,必须在种子位,它是在一种调伏的状态。这问题就来了,净土宗对于思想问题,要求非常严格,你只要一念妄动,你说我就动这一次,对不起你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一念妄动你就投胎了,你哪还有机会说:诶!我后悔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没有了!你只要一念妄动,你就要付出几十年生老病死的代价。

  所以临终的时候,你只要做错了事情,你就要付出代价,要用一生的生命,去偿还你当初的错误,再来一次。但是我要提醒你,来生再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如果你有志于往生,你最好把握住现在,你最好把握现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师父劝诫我们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

净界法师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强法弱,正法的力量慢慢薄弱了,干扰你的、诱惑你的,邪法力量会越来越强。当然这个趋势有多大,不知道!可能是直接下来、也可能是缓慢,但是大方向我们是走在佛法的下势的阶段,如果你今生不往生,你来生更难往生,你最好早做准备,不要把希望放在来生,你最好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后面没有退路了,你才能够提起精神好好学习。

  如果我们今天不接受教育,我告诉大家,按照正常情况你不可能往生了,因为你生生世世所留下的功能,不可能让你创造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不可能的。你要可以的话,那你根本就不要学佛了,你自己有本事能够面对生死,那佛陀出世干啥呢?

  当然,你没有学佛法,你也是不知道怕,问题在这里。你没有学唯识、没有学《楞严经》,没有学很多佛法,你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你整天跟妄想打在一起,你也不知道你出现什么问题,你也不知道你到底哪里生病了,你完全不知道,你就傻不愣登的过一生,到临终的时候就随业流转了,就这样子。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怕,问题就在这里。我们是需要教育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是走在一种顺生死流的阶段,你必须要教育才能够产生反转的,修行是要作改变的,不是顺其自然。你没有资格讲顺其自然,现在还没有资格,你现在要作出改变的,因为你的问题太多了。

  在净土宗你不一定要修很大福报,关于业力断恶修善这一块:但是起码的五戒要守好,因为重大的罪业会干扰你的正念,它会产生障碍,你起码的戒律持好。但是思想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临终你不能起一念的颠倒的,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它经不起一念的颠倒,而且你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你只要念头一动就没了,就投胎了,你不可能再回到临命终状态,不可能的。临命终的时候,你没有第二次,只能够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你一定要在思想改造这一块不要轻忽,就是我们说的正念分明。

  很多净土宗的人,他以为不需要改变,他就能够正念分明,他低估了妄想的势力,以为只要把眼睛闭起来,你什么都没看到。你想想看,你为什么生生世世会轮回,这难道没有原因吗?难道这些东西你不处理它,它就可以放过你吗,所以我们叫做逆生死流啊!我们现在是鱼,是逆生死流,你要改造你内心的问题──颠倒妄想。

  所以诸位,按照佛法的定义,我们现在是生病了,你不吃药它不可能好的。当然我们不要断根,我们不要断烦恼,但是起码你必须让那个烦恼在调伏的状态、在你的控制范围。它的确可以带业往生,但是你必须要正念分明,那表示说你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必须调伏烦恼,这个就必须要有一些智慧的观照,不是你强压得住的,你压不住它的。

  所以佛法为什么要事修跟理观,提起佛号一定要智慧观照,否则你过不了你临终的妄想关的;妄想关、烦恼关、生死关,三关你都过不了,最后你还是被打回来了。你不能怪阿弥陀佛不帮助你,有些东西他是做不了主,他没办法给你的。身为阿弥陀佛,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他能够做的已经做到极限,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阿弥陀佛准备好了,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有些事情阿弥陀佛没办法做的,所以我相信事出必有因。

  诸位,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你跟三宝的缘结得很深,我只能告诉大家,诸位很幸运,我们今天能够开六个课程,找这么多台湾的法师在百忙当中,过来陪大家学习这个课程,就好像我经常讲,一个大学生教国中生一样,陪你们走一趟。因为这个课程我们都太熟悉了,所以这是诸位的福德因缘,要好好珍惜,还有陈会长的发心,提供大家这么好的环境,总言之,我们准备要上路了,就这样子,好,阿弥陀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享受世间的快乐你就要付出轮回的代价!

净界法师

    今天是我们佛法概要第一堂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要说明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修学概要这个课程,它的目的何在?每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的去维持一个家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生命离开痛苦得到安乐。这种本能是不需要学习的,乃至一只蚂蚁它都知道去找它的饮食和洞穴。为什么呢?因为它要离苦得乐。也因为这种离苦得乐的动力使得我们的人类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来观察我们众生所追求的快乐原来是有过失的,这个必须佛陀出世以后我们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那么以佛陀的智慧来观察我们生命当中所追求的快乐有两种过失,第一个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是无常败坏的,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变来变去的,它是有得有失的。所以古人说世间的快乐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得到了世间的快乐你心中是恐怖的,因为你知道你随时会失掉,当你失掉的时候你心中是伤心忧恼的。

  所以我们追求世间的快乐让我们自己活得非常不寂静不安稳,因为我们老是活在怖畏活在担忧中。这是第一个过失,让你今生不得安稳。

  第二个是最严重的,来生的过失。它会带动我们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因为我们在享受世间快乐的时候,不管这个快乐是来自物质的享受或者是感情的交流,只要是世间的快乐你一定会产生爱取,你一定会陶醉在这个快乐的感受当中,深深好乐不愿舍离,而这种爱取的烦恼就触动了生死业力,就带动了烦恼障,报障,业障,就把这个生死轮回的开关打开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因为我们想得到快乐。而不幸的是这个快乐充满了陷阱,你只要享受世间的快乐你就要付出轮回的代价。可以这样讲,你为了短暂的快乐你就要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深受老病死的折磨。但是你不会记取教训的,你来生还会做同样的事情。

  佛在世的时候,有几位刚出家的比丘,在作完功课的时候聚在一起大家聊天,诸位都知道佛世的时候的弟子有外道出家的,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因为外道有禅定,所以他一旦接受佛法的正见很快成就阿罗汉,善根深厚。但是佛世的弟子也有一些企业家,政治人物出家的,这些都是有大福报但是他也有善根。跟佛出了家以后,当然跟佛平常做早晚课,下了殿以后在家里面闲聊,有些企业家谈他过去作的荣耀的事情,辉煌的事情,讲完以后大家就哈哈大笑。佛陀在寮房当中天耳遥闻,听到这件事,就缓慢地走出寮房,到了这个比丘讨论的地方来,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们在干什么呢?比丘就如是如是跟佛陀报告。佛陀就呵责这些比丘,佛陀讲一个偈颂,他说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乐?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他说你们以前觉得世间的荣耀的快乐,其实是有过失的是有障碍的,常在燃烧中。我们看到快乐的假像我们没有看到后面是有火,有烦恼火,有业力的火,有老病死的火,所以这样的快乐值得你们哈哈大笑如此的光荣吗?那么怎么办呢?这个快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快乐就会带动生死业力呢?因为我们心中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不是依止智慧的,而是一种直觉式的无明。

  由暗之所蔽,这个暗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盲点。我们每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买一套房子就是快乐,有些人对房子不重视他认为买一辆车是快乐,各式各样。但是总而言之,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追求自己认为的快乐,这个佛法角度跟着感觉走就是你的愚痴,你无始劫来熏隙的这种习惯性的思考就是直觉性的思考。

  那么我们愿意追求快乐,但是在快乐中我们陷入了生死轮回的陷井,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悲哀,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喜欢追求快乐但是在快乐中又陷入了轮回。那么这样我们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何不求光明!其实我们是可以从快乐中跳出来,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出世,就是说你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愿意追求快乐这件事可以理解,这是每一个众生的希求,但是我们在必须在追求快乐过程当中除了你的感受直觉之外,请你加一道心中的光明,你的快乐的本质就大大提升。你会把你生命当中有过失的快乐转成一种没有过失的解脱的快乐,我们叫作万德庄严,你可以把有漏的福报转成无漏的万德庄严,是没有过失的快乐,这是可以能够做到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主要是改造我们的生命的本质,我们没有必要生生世世轮回下去的,我们是可以作出选择。所以何不求光明,就是说当我们在生命当中我们学习佛陀的教法,我们从教法上去思维,我们的内心当中就会从黑暗转为光明,由这个光明的判断我们再去追求快乐,而这个快乐就是一个功德庄严的快乐了,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为什么要研究佛法概要?就是把你这种带有生死轮回痛苦的快乐转成一种功德庄严的快乐,它可以引导你的生命的改造。

  那么我们要感恩赞美佛陀的出世,赞美历代祖师把佛陀的法做以整理,赞美历代祖师把这个法代代的流传,让我们在末法时代还能够得到这个教法,让我们能够好好的学习,也能够点燃心中的光明。这个是一个简单的说明佛法概要的一个目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法修学概要有哪些主要内容?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今天的讲义的第一页。

  佛法修学概要,将述此义大科分三, 我们这次课程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甲一前言,前言当中有三小段。第一个先解释标题,我们把《佛法修学概要》这六个字简单的解释一下。第二个教主略史。世间上所有的佛法都是因为有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我们身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应该对佛陀的一生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这是一个应该做的事情。第三个主要教义,,那么我们从第二堂课开始就会发觉佛法是甚深广大,佛陀的法不像圣经只有一本圣经,它是一百本的大藏经。那么我们在深入法海之前,我们先抓住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法有一个核心思想,有一个根本法宝,由这个根本法门再开出枝末法门。所以我希望我们在深入广大的法海之前,先掌握到底佛陀的根本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先掌握住,那么就是第三个主要教义,我们谈谈佛法的根本思想。那么这个是整个在进入主题之前的一个应有认识,前言。

  第二个正文。那么这个是我们佛法概要探讨的四大主题。

  第一个谈谈发心,佛法是先有目标,才有过程的,没有一个人是走一步算一步的,这个就不是佛法了。你要先发愿,然后再以愿导行,你要先知道你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才可以启动的。因为佛法的内容太多了,你的人生有限,我们生命有限佛法广大,你发愿来生要做一个大国王,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让大国王的果报出现。你来生要到净土去,你要积集什么样的资粮让你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其圣众现在其前。所以我们只能够选择性的修学佛法,因为佛法广大而人生短暂。所以你必须要先知道你到底要什么。先有目标,然后你可以选择哪些东西是急迫的?哪些东西是暂时不急迫的?所以这个发心篇,首先设定目标。

  第二个正见,这个是很重要。一种如实的智慧关照,这个就是心地法门,了解生命的真相。

  第三科是修行篇,从这个智慧的观照,还有我们所设定的目标,观照力,誓愿力产生的一种实际的行动力,修行篇,那么我们广泛的说明这个修行的方法,付出行动。

  最后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功德出现,证果篇。

  前面的三科发心、正见、修行是一个因地的修学,是我们要做的,最后的证果是我们未来来生的果报。

  那么这佛法概要总共有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四个主题。

  最后我们看甲三的结劝。那么我们讲完正文以后我们把佛法的整个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整个发心,正见、修行,证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前面都是个别的解释,最后我们把这个相互关系把它连结起来,来作一个说明,最后总结劝修,我们以古德两个偈诵来跟大家互相勉励。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这一次大概有二十四堂课所要上的三大主题。前言,正文,结劝,这三个主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