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解 作者: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七支供里的供养支。

     供养有有上供养和无上供养,今天讲无上供养。无上供养是出世间的,也就是那些大菩萨们所证悟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他们做供养的一种方法。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里再次提到了普贤行愿力和自己胜解心的力量。完全平等、清净的供养,这是真正的普贤行愿。也许我们现在无法想象,更不可能达到那种真正的境界,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相信。这是佛所证得的真谛,菩萨所证量的境界,所以我们要相信。一个是普贤行愿力,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广大胜解心。

     广大胜解心主要是自己要深信。通过修行,自己现量证悟不可思议的境界那是最好的。如果现在还没有证量,我们也可以通过闻思等方法,对净见量的境界有坚固不退的见解。尽管自己还没有现证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内心可以甚深地相信。

     “普贤行愿力”,是指在十方三世一切佛刹的每一个极微尘里面,都有十方三世一切佛世界的极微尘数的诸佛,这些佛一一处在菩萨海会的围绕中。一切极微尘都是这样的。然后,我们要做供养。在每一尊佛面前,都有一个自己,自己的手里现出不可思议的供品。将无论是天界的、人间的,还是其他处的所有清净美好、珍贵稀有、有主无主的供品,用来供养无量无边的佛陀。这叫菩萨行。

     所供的对境是无量无边的,能供者自己是无量无边的,供品也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在一千年中、一万年中这样供养,而是在未来的一切劫中恒时做供养。这就是无分别的、平等的供养。在一个极微尘中有所有极微尘数的佛,一个也不遗漏,都成了做供养的对境。自己也不用顾此失彼,因为在一切佛面前都有一个自己。供品也不是参差不齐,而是现出不可思议的供品,应有尽有。

     供养的对境,供养者自己,所供养的物品都是清净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圆满的。若是仔细去想,这些不属于三界,而是超出三界的,这不属于我们分别心的行境,它是无分别心的行境。这叫普贤行。

     我们要深信这样一个真谛、实相和真理。因为这是大菩萨们通过千劫万劫的苦修,最后证得的真谛;这是佛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炼,最后证得的圆满的果位。我们要相信这样的普贤行,相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在做礼拜的时候,提到了“普贤行愿威神力”;此处做供养的时候,再次提到“悉以普贤行愿力”。为什么总提起这些呢?做礼拜的时候要相信普贤行,有胜解心;在此处做供养的时候,也要靠普贤行愿,靠自己的胜解力。

     这是真正的普贤行愿,也可以说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佛的境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普贤菩萨已经成佛了,他在示现上是菩萨,他是以菩萨的形象来度化众生,这是他的愿。八大菩萨等好多菩萨早已成就、成佛了,但他们还会继续以菩萨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普贤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普贤菩萨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在前面讲过,“普贤”可以指一切菩萨,普贤菩萨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境界。比如说住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他们没有真正现前这样的境界,但是他们对这种境界也有一定的定解,有一定的信心。他们也在努力去证得这样的境界。对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来说,这种境界已经现前了。尽管有些还没有彻底现前,比如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萨还没有究竟证得,但是这种境界也已经现前了。果位菩萨,比如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这些大菩萨,他们在究竟上已经证得了。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行愿。

     我们要相信,虽然自己还没有到达这种境界,还没有现前这样不可思议的境象,但是我们要深信普贤行愿力。这是佛所证得的、菩萨所证得的实相和真理。我们不是信佛的吗?就要相信佛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就要相信佛所讲的诸法的真谛,宇宙人生的真理。

     科学家在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哲学家在讲宇宙人生的真理,佛菩萨也在讲宇宙人生的真理。我们是佛的追随者,是相信佛的,我们要相信佛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虽然以我们自己的分别念无法能够衡量,以我们自己的智慧无法能够去体验,但这是佛亲自讲的。佛讲的诸法的真相真理,是他自己证得的,自己亲身体验的。

     佛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讲,自己已经解脱了、圆满了,若是有人想解脱,想断证功德圆满,可以跟他学,他可以教给你解脱的方法,可以教你圆满的方法。若是你不想解脱,不想成佛,那就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了。若是想解脱,想成佛,但是不想和佛学,佛也没有话,佛不能勉强你。当时有很多人想解脱、想圆满,甚至想跟随佛。这时,佛依次转了三次fa 轮,讲了解脱的方法、成佛的方法,就是现在讲的这些——普贤行愿。普贤行愿也就是普贤菩萨的行愿,也是伟大的佛陀的行愿,也是一切菩萨的行愿。现在我们要相信,争取自己也能证得这种境界,真正能安住于那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里,然后去修炼自己。

     此处可以具足三种信心。特别欢喜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就是清净信心。自己也非常想进入那种状态,也想达到那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也特别想学修普贤行愿,这叫欲乐信心。这都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为什么自己没有证得呢?因为自己有业障。就像空中的云彩,它是突然聚集的,通过风等外力可以散掉。同样,业障是突然来的,通过消业、通过修行,业障是可以消掉的。当业障消掉后,自己也一样可以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对这种境界没有丝毫的怀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证悟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胜解信心。

     为什么说“普贤行愿”?因为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都是真谛。自己要深信普贤行力、胜解信力这两种力量。普贤行是对境,胜解信是产生的信心。自己还没有证得,所以说这个是佛所证得的,是菩萨所证得的。对此深信不疑,就是胜解信。

     现在,一个极微尘里有所有的极微尘数的佛,这些佛被犹如烟海般的众菩萨围绕着。前面讲过,在一个极微尘里为什么可以现出整个极微尘数的佛陀以及众菩萨这样一个境界呢?诸法的实相和本性就是这样。小可以显现大,大可以融入小。比如时间,一刹那可以变成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也可以变成一刹那。比如空间,整个世界可以汇入一个极微尘里面,一个极微尘当中可以显现整个清净和不清净的刹土与世界。我们就要相信这个境界。“那么多佛和菩萨,还有那么多我和无数的供品,在一个极微尘里面怎么能装得下呢?”都可以的。

     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可以说没有你做不到的。什么都变得非常容易。修行容易,解脱容易。

     我们每天都上早晚课。早课的主要内容是上师瑜伽。自己的根本上师在前上方,所有的传承上师、一切本尊、空行护法围绕着,这些都可以显现,不用怀疑。不只是在前上方,也不只是在观想的时候有,而是处处都有,时时都有。你还用使劲去观想吗?观得头都疼了。这些本来就有,还用你观吗?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就OK了,就不用特意去观了。你看,这样多轻松。修法本身就是一种轻松、自在。只要这样相信,就轻松了,就自在了。时时都有,处处都有,不用你特意去想,特意去观。发光、灌顶、消业等都是可以的。你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也深信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一切都变得容易了。“上师三轮所现三种字,依次放光三光入三轮。三光同时入于三轮处,获得四种灌顶除四障,成为修习四道之法器”,这些一点都不难了。最后,一切佛融入上师,上师融入自己。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大可以融入小,小中可以现大;多可以融入到一,一可以化为多。其实,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即是小,小即是大。若是你真正明白了、深信了这个道理,就什么都不难了。

     晚课的主要内容是除障法。同样,金刚萨垛佛在头顶上降下甘露,消除我等众生的业障,然后自己变成了金刚萨垛佛,放射出无量的光芒,一切众生也变成了金刚萨垛,最后一切众生融入自己,自己融入虚空。你看,这就容易了,一点都不难。若是你真正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你才会真正地做到。之前我们都是糊里糊涂这样念而已,没有仔细地去思维或观察。

     若是仔细地去观察、仔细地去思维,有的人就会有疑惑了:“佛怎么能出现在我的头上呢?他怎么能降下甘露呢?这个甘露是暖的还是凉的?降下的甘露能进入我的体内吗?若是能进入,那我的业障、烦恼障、病障、魔障都能消掉吗?”若是你仔细地去观察、去思维,心里肯定会生出这些疑问。必须要生起疑问!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些疑问,这些疑惑都隐藏在阿赖耶识当中,根本没有被发现。现在应该把这些疑惑都发现出来。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有大的疑惑就会有大的证悟,没有疑惑就没有证悟。你们还没有生起疑惑,根本没有去思维。只是觉得金刚萨垛佛降下甘露,业障消除了,就没有别的了,这都是鹦鹉学舌。那个鹦鹉在“哇哇哇”地念,念得很流利,却什么也不懂。就像猴子学人,学得也很像,但只是跟人学学样子,他什么也不懂。

     你自己没有思维过,没有观察过。若是你思维了、观察了,就会生起这些疑惑,然后再通过正知正见,通过智慧打掉这些疑惑。疑惑打掉了,就变成智慧了。我们所说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我们开悟、证悟,就是为了打掉疑惑,为了遣除疑惑。什么叫现量见?什么叫入初地?就是断疑惑。

     有疑惑是正常的。“上师金刚萨垛怎么能显现在自己的前上方呢?怎么能显现在自己的头顶上呢?怎么还能发光,还能降甘露?他发光了,降甘露了,和我有关系吗?能融入我的体内吗?能融入我的心里吗?我的心是摸不着、碰不到的,我的身体是肉身,甘露能进去吗?我天天在洗澡沐浴,但是都没有进入体内啊!佛身上降下来的甘露、光,怎么能进入我的体内呢?业障怎么能变成脓血,魔障怎么能变成小含生,罪障怎么能变成了烟、气的呢?这些怎么能从毛孔、脚底排出去的呢?”应该有这些疑惑。

     现在一想,哦,这是普贤行愿,这是“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以自己的分别心是无法能够衡量的,以自己的境界是无法能够体验的,这些都是超越的。自己现在还属于轮回,相续还属于三界,因为自己的心和境界没有超出三界,所以现在无法能够体验。这不是法的问题,这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可以到月球上,但是现在没有火箭,也坐不了火箭,因此,我们没有到过月球,也没有看到过月球上的东西。这是月亮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同样,我没有证悟,所以我达不到佛的境界。但是那些大德高僧们通过自己的见解和智慧都达到了佛的境界,都已经在佛的境界里了。我没有智慧,没有开悟,没有见性,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就要这样想。

     昨天讲的是有上供养,它没有超越,是属于三界的,所以叫有上供养。今天讲的这些叫无上供养,它是超越的,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像。尤其是普贤行,这是佛的境界,没有比这再高的了。就是站在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里去供养,去修持,这叫无上供养。

     广修供养,也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当时普贤菩萨跟善财童子讲: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TOP

  “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这里讲的是供养的对境。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这里讲的是普贤行愿力和自己的胜解信力。

     “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这就是普贤行。做供养就要以这种方式去做供养。这种做供养的方式,完全是大菩萨的境界。

     “一一量如须弥山王”,每一个供品的数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偈颂里说“一一皆如妙高聚”,什么叫“妙高聚”?比如说供种种灯,一盏灯如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一个灯柱(灯芯)如须弥山王,灌的油如整个大海的水。供灯就这样供,真的是不可思议。

     “以如是等供养具,常为供养”,仅仅以灯为喻,所有的供品都这样供养,如是恒常在做供养。这些都是物质供养。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第一,修行供养。“所谓如说修行供养”。佛不需要你供养的身体、受用、善根,佛之所以让你做这些供养,接纳这些供养,主要是拿这些来做利益众生的事。若是你真正修行了,直截了当地就弘法利生了。因为你修行了,第一个利益的是你自己,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这也叫弘扬佛法。什么叫正法久住?正法要住在哪里?正法不是住在大庙里,也不是住在大殿里。佛法常驻,正法久住,应该住于众生的相续中。如果你修行了,相续中有佛法了,正法就久住了,这叫弘扬正法;你修行了,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能息灭你内心中的烦恼,能解除你内心的痛苦,这叫利益众生。既有弘法,又有利生。

     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这叫正法久住,弘法利生直接就有了。你修行取得了成就,通过你的相续,通过你个人的努力,可以传播佛法,传播智慧,还可以帮助和利益众生,这样又连续不断地、恒常性地弘法利生了,所以法供养最为殊胜。如法修行本身就是一种供养,这是修行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如果你修行了,有成就了,就能弘扬正法了,就可以利益众生了。这样你就继承了佛的事业,圆满了佛的愿望,那是佛最高兴的事了。对佛来说这是最大的孝顺。你也就尽孝了,也可以说是报恩了。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摄受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接纳众生。正如《上师赞》里所写:无论是美是丑,无论是善是恶,无论是颠倒还是愚痴,都一样能以慈心、悲心去接纳,去度化,这叫摄受众生。要摄受的是什么?就是你最讨厌、最烦的这个人,最不想见、最不想接触、恨之入骨的这个人;就要摄受、接纳怨敌仇人、鬼神恶魔等这些众生。

     “他对我太好了,对我有恩德”,然后就去接纳,这是自私,这不叫摄受。同修道友之间也是,稍微有一点点态度不好了,就再也不去见了,再也不去接触了,这不叫摄受。若是你想摄受众生,想接纳众生,就应该接受鬼神恶魔、怨敌仇人,摄受你最烦、最讨厌的这些人。

     我们通常是对比较顺心、顺眼的,就想多看看,多接触接触;对不顺眼、不顺心的,就尽量躲避;对比较善良、比较慈祥的,就想多接触、多看看;对脾气不好、态度不好的,就躲得远远的,根本就不想见,不愿意接触。对比较聪明、比较有智慧的,如所谓的上师、大德,到处跑去见;若是遇到疯子、乞丐,就躲得远远的。其实,这些有什么差别啊?

     对佛来说,摄受众生是最大的供养。因为佛会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身上的肉,佛会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独子——家里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女儿。当你去接纳他、度化他的时候,佛就高兴了:“这个人太好了。”尤其是你去接纳那些比较丑,比较恶,比较愚痴的人,佛就更高兴了。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这种供养是最殊胜的。作为一个菩萨或一个修行人,应该将一切胜利和好处都献给众生,把一切恼害和损失都拿到自己身上。什么是自轻他重的菩提心?就是代众生受苦。我们现在就要学这种精神,要学习菩萨的精神,要学习佛的精神。不要害怕伤害和失败,不要总去希求胜利和利益。

     要修一个平等的心态。胜利和失败都是一样的,有胜利就有失败,有失败就有胜利。利和害也是一样,有利益就有损害,有损害就有利益。什么时候你修出平等心来了,什么时候达到了那种平等的境界时,才没有分别。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相对法。无论是利益,还是损害,这都是相对法。有利益就肯定有损害,有胜利就肯定有失败。所以,这还是轮回,还是痛苦。现在我们要超越,不逃避失败,也不希求胜利;不逃避伤害,也不希求利益。平等才是真正的“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平等心修出来了,当下就“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了。平等心是菩萨心、普贤行。有普贤行,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不要认为“佛的要求太高了,上师的要求有点太过分了,一切胜利和利益都要给别人,一切损害和失败都要拿到自己身上。这我可做不到,我只要不去伤害众生就可以了!”不是。你只不做恶,不伤害众生,那是小乘的境界。大乘要高出一层,不仅不伤害众生,还要利益众生。不仅利益众生,还要把伤害都拿到自己身上,替众生受苦。不伤害众生,是小乘;在不伤害众生的基础上,去利益众生,这是大乘。利益众生,将众生的痛苦拿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快乐给予众生,这种精神叫普贤行,是大菩萨的行愿。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昼夜不停地修善根,这叫勤修善根。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不舍弃菩萨的事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在任何时,在任何处,在任何境界当中都不舍弃菩提心,以利他心做供养。

     法供养,包括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共有这几种供养。

     普贤菩萨又跟善财童子讲:“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如前供养,就是那些物质供养。做物质供养也是功德无量。

     “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物质供养的功德如此广大,如此不可思议,但是与一念法供养的功德相比,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劫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都是一些数字单位。

     “何为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为什么法供养的功德这么大?因为一切如来都会尊重法。一切佛菩萨都由法而生。若是没有正法,哪有佛?哪有僧?所以法是最殊胜的。

     “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所有的佛都是从法里生出来的。为什么叫般若佛母?无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叫般若。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由她而生的,所以般若叫佛母,佛的母亲。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精进修行,法供养是真正的供养。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我的供养是恒时的,这是普贤行。普贤十大愿王都是这样,最终都是无尽的。

     “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虚空没有竭尽的时候,众生的烦恼没有竭尽的时候。因此,我的供养也没有穷尽的时候。若是虚空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的烦恼有穷尽的时候,我的供养才穷尽。虚空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的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我的供养也没有穷尽的时候。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恒时这样发广大的愿。为什么说是愿中之王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疲倦和厌足的时候,所以大家要精神一点!

     你们还是在百日共修期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修法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最多也就六个小时,却都感觉疲倦得不得了。不要这样!我们每天都在念《普贤行愿品》,每天都在修普贤行,你看这里讲的,“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应该昼夜不停地修,直到成就的时候才算可以。这个时候就是修而不修,修也是不修,不修也是修,没有修与不修的分别和差别。之前都应该修。

     真的,你们想解脱吗?想进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吗?若是想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要修普贤行。想修普贤行,就要这样修。虚空界尽,烦恼界尽,我供乃尽。虚空、烦恼无有穷尽,我的供养也无有穷尽。应该恒时都应做供养。这是广修供养。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解七支供之忏悔支。

    (三)悔罪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所造的一切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这些恶业都是因贪嗔痴,通过身口意所造下的。这里说的恶业主要是以贪嗔痴所造,这是恶业的因。什么是恶?以贪心、嗔恨心,在愚痴的状态下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包括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恶。

    因贪嗔痴,以身口意所造的业都是恶。不只是身,不只是语,也不只是意,而是因贪嗔痴引起的,以身口意所造下的一切恶业。这里也讲善恶标准。是善还是恶,就要看自己的这颗心。是不是贪心,是不是嗔恨心,是不是在愚痴的状态下所造做的身口意业?若是,那都是恶业。

    正如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就要断恶,就要行善。不能造恶业,要行持善法。若是造了恶业,就要感受痛苦;若是去行持善法,就可以获得快乐。所以要断恶,要行善。若是要断恶行善,首先要知道善恶的标准,然后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若是没有善恶标准,你就不知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你自认为是善也不一定是善,自认为是恶也不一定是恶。

    想断恶行善,首先要分辨善恶,然后要取舍善恶,这都要有智慧,要有修行。如果没有智慧,你无法分辨善恶;如果没有修行,就不能取舍善恶。分辨善恶,你首先就要知道善恶的标准,这是显密共同的善恶标准。这里讲的,因贪嗔痴所引起的都是恶,这就是标准,然后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自己的所作所行,无论是打坐、念诵还是吃饭、睡觉等一切行为是善还是恶,就要看自己是以贪心、嗔恨心、在愚痴的状态下进行的,还是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进行的。若是在贪心、嗔恨心、愚痴的状态下进行的,通通都是恶。若只在表面上烧香拜佛,打坐修行,但却是由贪嗔痴引起的,这些都是恶。现在有些人烧香拜佛,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求家里平安,有的求自我解脱,这都是自私自利,是贪心。也有的人是为了报仇来供佛拜佛的,这是嗔恨心。有的人无论是烧香拜佛还是念经修行,都是糊里糊涂,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方法,那就是愚痴。这些通通都是在造恶业。“我怎么是造恶业呢?我在烧香拜佛,我在念佛诵经,我在打坐修行啊!”但是你心地不清净。若是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即使吃饭、睡觉,去为人处世,通通都是善。应该这样分辨。

    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态。忏悔也是如此。“皆由无始贪嗔痴”,这里讲的是造恶业的因。

    “从身语意之所生”:产生恶业的因是贪嗔痴,通过身口意产生。现在,修行再好的人也只能发现一些身恶业;对通过语,尤其是通过意念所造的恶业都根本没有发现,根本觉察不到。

    由身体所造的恶业容易被我们发现,也容易被觉察到。通过语——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等所造的恶业,不好被发现,不好被觉察。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恶口骂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挑拨离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妄语欺骗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绮语——说没有用的废话,说引起贪嗔痴的话题。

    由贪嗔痴通过身、语、意造下的恶业,将来都同样是要感受恶果的。很多人认为,“我现在不造身恶业就可以了”,口恶业就不注意了。“我现在已经不杀生、不偷盗、不淫行了。”很不得了似的。其实,造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等语恶业和造身恶业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在《因果不虚》的课程里讲过,根据烦恼的程度可以将恶业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要在三恶道里感受痛苦。若是烦恼粗重,无论造了身恶业还是语恶业,都要下地狱;烦恼中等的,转生为饿鬼;烦恼下等的,要投生为旁生。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连身恶业都没有断掉;有的断掉了身恶业,但是没有断掉口恶业。

    通过意念所造的恶业也是一样的,所思所想,包括自私心,想伤害众生的心,贪心、邪见等,都要感受痛苦。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呢?为什么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呢?不是贪就是嗔恨,不是恶念就是邪念。尤其对同修道友,对上师善知识,若生起这些不清净的念头,罪过非常严重,不是一般的罪过,一切的果报都要由自己承担。谁造谁受,不造不受。等到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

    遇到佛法不容易,能相信佛法,对佛法生起信心更是不容易。无论你信还是不信,因果是自然规律,它是不虚假的,是丝毫不爽的。我们每天都在念“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个时候应该深入、仔细地思维。

    “一切我今皆忏悔”: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由贪嗔痴,以身口意所造下的一切恶业,在诸佛菩萨面前全部发露忏悔。

    所忏悔的罪业不是短时期内所造下的部分罪业,而是从无始至今所造下的一切罪业。造恶业的因是贪嗔痴三毒,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心念。造恶业的体相有自造、教他造、见造随喜三种。当看到、听到、想到别人在造恶业,做一些不正当的事的时候,心里若是随喜了,也要忏悔。在无量无边的佛以及菩萨面前,自己不覆不藏,发露忏悔这些罪业。

    念《普贤行愿品》做忏悔的时候,应该具足四种对治力,才能忏除这些罪业。此处我们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去讲这四种对治力。

    第一,所依对治力,也叫依止力。所依对治力有内所依对治力和外所依对治力。自己的胜解心是内在的所依,普贤行愿就是外在的所依。

    在一个极微尘中,有所有的佛刹土中整个极微尘数的佛陀,每尊佛都在菩萨海会的围绕中。众菩萨犹如大海,每一尊佛都由无数的菩萨围绕着。所有的极微尘都是如此。这叫普贤行。我们就要相信这种境界,对这种境相能够深信不疑,这叫胜解信力。

    普贤行愿是外在的所依,胜解信是内在的所依。外在的所依,佛菩萨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普贤行愿。外在的所依是多么殊胜啊!内在的所依就是发菩提心。若是你明白,甚至深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相信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几乎就是胜义菩提心了,这是最殊胜的内在所依。

    第二、厌患对治力,也叫破恶力。若有所依对治力作为基础,具足破恶力就容易了。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净土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处处都有佛、处处都有净土;时时都有佛、时时都有净土。一切的不清净、一切的不圆满都是自己的业障。如果真正知道了这个道理,你还会怨天尤人吗?你还会向外找原因吗?还会继续造业吗?不会的!什么叫破恶力?就是知错!这时,你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错误,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问题。“一切的不清净,一切的不圆满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我心不清净,因为我的业障没有清净造成的。”若有这样的认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到外面去找烦恼、痛苦的原因。

    我们现在总是怨天尤人,总是向外找原因,总是把责任推倒别人身上。现在这样一看,我们以前的一切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不讲道理的,都是冤枉众生的。所以,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这不是众生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上师说了,这个地方是净土,这里一切都是清净的。我怎么感觉不到啊!这里也有很多的不清净,这些人也有很多不如法的啊!”那是肯定的。因为你的心不清净,怎么能见到清净的境相呢?你的智慧没有圆满,怎么能有圆满呢?不清净的是你自己的心,不圆满的是你自己的心,也就是所谓的业障、罪障。我们就要忏悔、消除这些!

    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尽管每天都说“我要忏悔”,每天都念金刚萨垛消业,没有用!虽然你现在还没有达到那种清净圆满的境界,没有进入那样一种层次,但是你要相信,要明白。当你完全都能观为清净、看成圆满的时候,就快要成佛了。为什么说初地到八地的菩萨是不清净地呢?因为初地到八地菩萨的所见还没有完全清净,还没有完全圆满。八地、九地、十地是相似于佛的境界,这时才能大概看到一切清净,一切圆满,但是这时也只有相似的,还没有真正达到佛的境界。当你真正进入佛的境界时,一切才是彻底清净,彻底圆满的。因为这时你所有的罪障才得已彻底清净的,这时候所证的智慧才是彻底圆满的,之前没有啊

TOP

什么叫成佛?成佛就是达到了断证圆满的境界。佛有两种,一种是自性清净的佛,一种是断证圆满的佛。我们本来就是自性清净的佛,我们现在要成的是断证圆满的佛。断证功德什么时候圆满了,什么时候才叫成佛。

    看到一些不清净、不圆满的境相,这是正常的。但是你自己心里要明白,“哦,这是我自己的罪障,这是我自己的业障。”你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冤枉众生。你看现在的世人:“哎呦,我太冤枉了。”这不叫冤枉,这叫遭受因果,是应该的!你今天烦恼了、痛苦了,就向外找原因,认为是某事或某人造成的,那才是冤枉众生。因为这不是他人的过错,而是你自己有业障和罪障的缘故。刚才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时时处处都有佛,时时处处都是净土,我们要深信。

    忏悔的时候要具足四种对治力,所依对治力是普贤行愿力和自己的胜解信力。若是不具备这两点,很难做到忏悔。若你深信普贤行愿,相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相,深信佛无处不在,处处是净土,破恶力——认错知错就不难了。你要知道这都是自己的错误,你要承认这都是自己的问题,一点都不难。因为本来都是清净的,本来都是佛、都是净土,都是圆满的,不清净是因为自己的业障,不圆满是自己的罪障。如果你真正能认错、改错,你就彻底证悟了。

    大家看看,现在你处在清净的道场里,身边都是道友和善友,你还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还经常怨天尤人,冤枉众生,这是在造业。你心里想不通,由此而生的嗔恨,虽然没有说出来,没有行为,但是心已经动了。“从身语意之所生”,这是从意而生的恶业。我认为我讲得很科学,很在理。

    第三、返回对治力,也叫恢复力。如果你真正知道所有的原因和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一切烦恼痛苦的来源是自己,自然就会有想改正的心态了。

    若是自己再不讲道理,再去冤枉众生,那就是在造业,在跟众生结恶缘,将来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如果你真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再造恶业的决心自然也就生起来了。

    第四,现行对治力。如果自己觉悟了,心态能放下了,真正能如法地去忏悔,那么你所在的这个地方也是净土,你自己也是佛。因为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佛。若认为不是净土,不是佛,就是自己的业障和罪障。业障和罪障都消了,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佛,自己也是佛。心态一放下,立即觉悟,原来净土就在眼前,佛就在当下。自己就在净土中,自己就是佛。这样现行力立即就圆满了,当下就是。

    这叫四种对治力。现在我们是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讲的,都是站在不可思议的境界当中讲的,尤其是站在佛和菩萨的境界里讲的,都是超越的。佛的境界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这才是宇宙人生真正的真谛,也叫回归当初,也叫活在当下。若想忏悔,就要这样忏悔。

    每天都说“我在修金刚萨埵除障法,我在消业呢!”你不是在消业,而是在造业;你不是在念金刚萨埵,而是在念我执我爱。表面上,姿态摆得都很好,口中念得也很流利,很好听。但若是没有放下贪嗔痴这些烦恼,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虽然你在寺院、在坛城,虽然在修行的行列里,在修金刚萨埵除障法,但若是念不转,业还是不能消,若是心态没有放下,还是在造业。

    “佛经里讲了,上师也经常说念百字明能消业,可我的业障怎么越来越重了呢?不是说好好地念金刚萨埵就能消除业障,一切都会吉祥如意吗,可我怎么越来越糟糕了呢?”你要明白,消业有消业的方法,念金刚萨埵除障法有念金刚萨埵除障法的方法。一定要以正确的方法念,以正确的方法修,才能达到效果。如果不如法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即使你学佛了、修行了,烦恼也许更多了,内心的痛苦也许更大了。这不是佛法的问题,也不是佛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学佛修行不如法导致的。

    佛在《华严经》中讲得很清楚:善知识如明医,佛法如妙药,凡夫众生如患者,贪嗔痴这些痛苦烦恼如所患的病。应以贪嗔痴烦恼为疾病想,自己为患者想,善知识为明医想,佛法及佛的教言、上师的窍诀为良药想。你现在就是个患者,你患的是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病,若是想治疗,就要依靠明医,听医生的话。医生给你开药,你必须按要求去服用。若是你自己乱服药,一把一把地吃,一桶一桶地喝,不但治不了病,反而还会送命。学佛修行时,若是东学西学,东抓西抓,就像乱吃药,会断送我们解脱的慧命。

    学佛修行要依传承,依仪轨,按次第。你若不是这样修持,自己盲修瞎炼,这叫不如法修行。你们都依教奉行了吗?我说“闻思修有次第,先闻法,再思维,再修持”,都不听!认真闻法了吗?进一步地认真思维了吗?自己去领会、体验了吗?没有吧!戒定慧也是有次第的,有程序的。先受戒,然后才能产生定,定中才会生起智慧。若是不受戒,身口意能变清净吗?若身口意不清净,心能定下来吗?若心不定下来,智慧能生起来吗?自己看看。若是想解脱、想成佛,应该怎样做,自己要明白。

    “我不是已经修行了吗?已经上山了,已经出家了。”你上山了又怎么了?你出家了又怎么了?如果心态没有放下,贪心、嗔恨心、愚痴还是那么多,这还是一样造业啊!虽然在形式上出家了,虽然在表面上穿上法衣了,但你是不是真心实意想解脱、想成佛的?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的相续。

    忏悔业障要具足四种对治力。我们每天都念《普贤行愿品》,应该站在普贤行愿的境界里去做忏悔。今天我已经给你们讲得很仔细、很明确了。若是再不去做,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忏悔业障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当时,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身为菩萨,做忏悔的时候会这样想: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引发身口意造下的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无始劫中所造下的这些恶业若是有体相、有形状,即使将整个虚空作为容器,也容纳不了。

    不用说无始劫中造下的恶业,自己仔细想一想,在今生今世中,从小到大、从少到老,自己造下了多少恶业,为什么还不忏悔呢?心里为什么一点儿畏惧感都没有呢?你们以前在世间、在红尘中造下的这些恶业,现在都仔细想过吗?无间罪、近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十种恶业,以及我们因没有守住所受持的别解脱戒、菩萨戒等各种戒律而犯下的佛制罪。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要学密法了,修密法可以即身成佛”,就到处求密法。其实,你这样求密法能求到吗?佛法是向外去求的吗?佛法是向外去找的吗?你向外找,能找到吗?你向外找一百年、一千年,也找不到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在当下,真正的佛法就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就在自己的心里面。

    所谓“正法久住”,正法要住在哪里?住在众生的相续当中,没有在外边。如果你到外边去找,找不到。到印度,到西藏,到处拜,到处求,那是着相。真正的佛法、真正的正法不会住在山上,也不会在寺庙里,应该住于众生的相续当中,住于自己的心里边。

    不用说无始劫中身口意造下的恶业,就在今生今世中造下的恶业,乃至在今天,从早上到现在,你自己身口意造下的恶业,你根本没有观察过,也没有想过。现在你正在参加百日共修,你真的要仔细观察自己,到底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是在学佛还是在学魔?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以前造恶业的时候是不清净的身口意,造的是身恶业、语恶业、意恶业。现在应该是清净的身口意,通过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去消除这些业障。

    “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每天修法时都念“我以愚昧无知故……”是真心实意的吗?都是在口头上,心里根本没有想。这里讲的是“诚心忏悔”,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不覆不藏,发露忏悔。不能覆盖,不能隐藏。在佛菩萨面前,你也覆盖不了,隐藏不了。你自己认为“今天好像上师没发现,没有事”,这只是你自己认为的而已。你的一举一动,佛都能看到;你的一言一语,佛都能听到;你的一思一念,佛都能知道,并且一清二楚。你想覆盖,你想隐藏,那是做梦!但若是你自己非要覆盖,非要隐藏,那你就隐藏吧!这是自己的罪过,这种想欺骗的念头是不好的。你欺骗不了佛菩萨,但是你有这样的恶念和隐藏的心,这本身就是一种邪见,一种恶业。

    “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这是所依对治力,即依止力;“诚心忏悔”,这是厌患对治力。

    “后不复造”,这是返回对治力,即恢复力。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叫现行对治力,“恒住净戒”即恒时清净。

    这是佛在《华严经》里讲的,是当时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讲的,这里四种对治力都具足了。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恒时忏悔。忏业障是要有力量的。这种诚恳的心,这种决定的心,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若我恒常要忏悔,那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成佛了也可以忏悔。成佛了,替众生忏悔,也可以给众生表法做忏悔。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也经常忏悔,也经常行持善法。成道了以后,并非整天睡、吃、玩。佛成道以后,摄受弟子,在转法 lun的过程中,在表面上看也是很辛苦的。他守戒非常清净,修法也非常精进。并非成佛后就什么也不做了,什么也不修了。哪有这样的佛?成佛了以后,也一样要忏悔,一样要做善事,这时是替众生做,给众生表法。大乘佛法里所讲的摄受弟子的四种条件和能力,其中就有同行和共事。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十大愿王都是这样,总结的时候都是无尽的。不是今天忏悔,明天不忏悔了;不是今年忏悔,明年不忏悔了;不是现在忏悔,未来不忏悔了;不是在因地忏悔,在果地、成佛的时候就不忏悔了。这里讲,我此忏悔没有疲倦和厌烦的时候,也没有知足和结束的时候。

    这是当时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应该这样去行持,同时告诉所有的众生,应该这样去行持普贤行愿,这样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当时善财童子那么辛苦,依止那么多善知识,最后通过文殊菩萨的加持,亲自见到了普贤菩萨。若是想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要行持普贤行愿。行持普贤行愿就是行持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你若是想解脱、想成佛,就要这样修。不是因为佛菩萨慈悲,有智慧,众生就能得度。佛菩萨虽然慈悲,有智慧,但众生自己也要有福德和善根,否则佛再慈悲,再有智慧,也度化不了众生。

    我给大家讲过:有时候佛是万能的,但有时候佛也是无能的。对有缘的众生,对具有善根的人来说,佛是万能的,可以让你解脱,让你成佛,让你获得永恒的快乐与幸福,让你的福德和智慧都能够当下圆满。但是对无缘的众生,对没有信心的人来说,佛是无能的,无法为你做任何事。这不是佛不慈悲,而是你没有办法得到佛的加持。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今天讲七支供里的随喜支。

    (四)随喜支:

    随喜功德也是普贤行愿,所以也要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和境界里做。首先要深信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一个极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的围绕中。在一个极微尘中就有这么多的佛及菩萨,无尽法界的每一个极微尘都是如此。

    最好能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中。现在即使自己没有这样广大神通的功德力,虽然还没有现量见到、没有真正契入那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也要深信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佛已经获得的成就,我们要深信。比如,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获得了这样一个究竟的境界,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如此。若是通过闻思修自己去领会,去体悟,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是通过教证或理证都能说明,都可以抉择的,所以要深信。我们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在这样一个境界里去做随喜,才是最究竟的,才能圆满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诸众生”指六道众生,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六道里——三恶道与三善道。三恶道是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三善道是人道、天道、阿修罗道。

    “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即阿罗汉和辟支佛。“有学”是指修道上的,“无学”是已经证果的。

    “一切如来与菩萨”:“一切如来”指十方三世一切佛陀。“菩萨”是大乘因地菩萨,即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这都是超越三界的。

    这三句讲的是十法界——六道及四圣。属于六道的都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是圣者。

    “所有功德皆随喜”:所有的佛菩萨、声闻、缘觉以及六道的一切众生都具有功德,首先要明白和深信这个道理。我们站在普贤行愿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去想,去讲,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佛。若感觉有不清净和不圆满,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业障。

    佛菩萨有功德,声闻缘觉也有功德。但是六道众生,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能有什么功德和善根呢?普贤行愿中讲,一切处都是清净的,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六道众生,包括三恶道的众生也是佛。佛讲过,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具有功德,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即使是地狱道的众、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佛性、如来藏也丝毫不会被损害,依然是那样清净,那样圆满。

    修普贤菩萨随喜功德的行愿,首先要有深信力。普贤行愿力与自己的胜解信力就是普贤行愿。处处都是净土,众生都是佛,都具有功德,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有的没有显现,有的显现了一部分,有的全部显现了,就是这个差别。功德是本具的,智慧是本具的,随喜就要随喜这样的功德。所谓随喜,就是随着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相欢喜,对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欢喜之心。

    为什么说仅仅随喜他人的功德就能获得同等的功德和善根呢?若是我们明理了,觉悟了,真正对这些功德生起强烈的欢喜之心,一切障碍当下就会消失,本具的智慧与功德当下就可以现前。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成就?主要是我们不明理,不觉悟,对这些功德没有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尤其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对这样一个圆满的境相没有生起真正强烈的欢喜之心。为什么说随喜特别重要?就是这个原因。但如果你不明白,不觉悟,怎么能生起欢喜之心呢?当你生起了真正强烈、真实的欢喜心的同时,也就觉悟了,深信了。深信也就是所谓的信心。我们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就是这个意思。若是你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深信,能生起强烈的欢喜心吗?只有明白了、深信了,才会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

    我们站在这样一个角度讲,这种欢喜之心也是所谓的“大乐”,也就是所谓的“恒常乐”,是和我们的觉性无二的欢乐。生起欢喜之心时,觉性也就圆满了,本具的功德和智慧也就现前了。

    随喜不容易,尤其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做随喜,特别不容易。其实,普贤行愿里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进入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这样的行持。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怎么办?我们现在可以发愿,可以有这种希求,可以有这种意乐。自己尽量去领悟,去深信。我们现在只能以希求的心态和方式去修持,作为凡夫,我们只能做到这些。

    随喜功德也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之一。当时普贤菩萨跟善财童子讲: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这里讲先随喜佛的功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这是随喜的对境。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切智”就是佛的果位,也是遍知。“初发心”就是最初的发心,发的是无上菩提心,是为众生成就佛果的心。我们每天也都在发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当初也是这样发心的。

    我们每天都在念:“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修行。”我们不能只发愿。当初那些诸佛发心发愿以后,还要“勤修福聚”,不懈怠、不懒惰,精进修持善法,积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为了修行、为了成就,不惜身体和生命,不顾一切。圣者都是这样求法,这样求解脱的。而我们现在稍微有一点点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就开始灰心退步。佛仅仅为了一句正法,上刀山下火海,不惜一切去求法修法。而我们却总想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解脱成佛,这不可能!做梦去吧!解脱成佛哪有这么容易?“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经中讲的不是年,而是劫!

    “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佛曾经是这样修行的,是这样求法、修法的!在《法华经》中讲,“通过神通去观察,此三千大千世界,小至一个芥子许的空间里,也无不是菩萨为众生奉献生命的地方。”圣者就是以这样一种精神修道,最后才获得了成就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就的。

    诸佛菩萨都是在无数劫中精进修行,不惜一切代价去求法修道,最后才成就的。为了佛法,为了修行,他们舍弃过无数的头、手、脚,更不惜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你们现在是拿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来求法的吗?不是吧?稍微有一点点高原反应就受不了,就要回去了,然后就跑得无影无踪,根本就找不到人了。稍微有一点点障碍或违缘,又要跑,“家里怎么怎么了,单位怎么怎么了……”若是这样也能成就,那就这样修吧,但愿你们能成就!

    这里讲的是精神和毅力!当时佛和菩萨修道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去求法修法的?现在天气开始冷了,快到冬天了,很多人都想下山了。每天想,“百日共修怎么还不结束啊?”开始呆不住了。还找出很多理由:“我身体不舒服”、“家里有事、“我有病,要下去养病。”山上为什么不能养病呢?养病为什么非要到红尘里,为什么必须要到世间去呢?就是想回去造业,没有别的目的。

    有的人觉得夏天山上舒服,就到山上来了,还跟家人说了很多理由,“快要开始百日共修了,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必须去参加。”然后就跑到山上来了。天气开始变冷了,快要到冬天了,这个时候就又想下山了,然后又有很多理由,跟上师和道友也这样说:“我家里怎么怎么了,不回去不行,我的身体怎么怎么了,我必须要下山……”行,在哪里舒服,你就到哪里修;哪里条件好,你就到哪里修。若是这样能解脱、能成就,我们就随喜你了。将来成佛了,也肯定是个“舒舒服服佛”。之前好像没有“舒舒服服佛”,但愿将来有一个,但愿将来还有一个“懈怠懒惰佛”。

    对善根、功德应该生起欢喜之心,随着这样清净的境相,随着这样圆满的功德而欢喜。无论是对善法还是对功德,都应该有种强烈的欢喜之心。学法修行应该像在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一般。在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一刹那也等不了,会用劲吃。应该像这样般地精进。而现在我们闻法、修法,就像在狗的面前放草一样。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他修的是大乘妙道,圆满了种种波罗蜜门。

    “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所谓的得地就是证得智慧,所以叫“智地”。

    “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他发的是这样的菩提心,然后行菩萨道,最后证得菩提果。在所化众生面前示现成佛,辗转法 lun,最后为了众生示现涅槃,给众生留下了很多舍利。

TOP

什么叫佛舍利?其实,在众生的相续中生起善根,提起正念,众生修道得道,这叫菩提,这才是真正的佛舍利。有的人到处求舍利,供舍利。若是你想供,就供这些有善根、有功德的众生。你去拜他们,供他们,恭敬他们,这就是佛的舍利。佛舍利也是佛的一种事业,佛的事业应该在众生的相续中。现在正是讲随喜的时候,你应该随喜。在众生的相续中生起了刹那的善根,生起了刹那的正知正念,这都是佛分布的舍利。你就去拜吧,去供吧!想找舍利,就应该这样找;想供舍利,就应该这样供。虽然佛示现涅槃了,但是他留下了自己的教法。通过他的教法,众生能提起正念,众生的相续中能生起善念,甚至解脱成佛,这就是佛分布舍利的作用。

    “所有善根,我皆随喜”,我随喜佛当初的发愿,我随喜佛所经历的那么多的苦难。佛当初发了无上的菩提心,你真心随喜了吗?若是你真的随着欢喜了,那你现在有没有发菩提心啊?若是你真欢喜,一定也同样会发菩提心的。佛经历了那么漫长的时间,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你随喜了吗?若是你真的随着欢喜了,那你现在也可以苦修了,为了佛法、为了修行,也可以奉献一切、付出一切了。

    我们总是在口头上说:“随喜、随喜!”别说这些假话!你是真心地在随喜吗?说的都容易。你看佛圆满了那么多的殊胜法门,证入了那么多的菩萨智地,才获得成就,最后趋入涅槃。我们应该随之欢喜,应该发自内心地发愿:“我也要发无上菩提心,我也要行这样艰难的菩提道,我也要证得这样殊胜的菩提果。”就好比你现在特别喜欢钱,为了钱怎么都行,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都行,当牛做马也行,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你们自己看看,一辈子受了那么多苦,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钱嘛,就是为了那么一点点利益。这是因为你喜欢钱,对钱有欢喜心。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你现在对佛法,对修行,对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有没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欢喜之心?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六趣”指六道;“四生”指六道众生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出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里讲的是随喜六道所有众生的功德。哪怕是一点点的善根功德,我都随喜。

    此处随喜的对境是什么?是六道众生。随喜六道众生所具有的所有功德和善根。“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再微不足道的善根和福德,我也要随喜。随喜是对治嫉妒心的,你若能随喜,嫉妒心自然就没有机会生起了。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声闻、缘觉,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都随喜。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的无量难行苦行,我都随喜。

    我们现在修布施时,是能舍的舍,不能舍的、不愿意舍的就不舍;修持戒时,是能受的受,不能受的不受;修忍辱时,是想忍就忍,不想忍就不忍。自己喜欢的、顺心的就忍,不顺心、不喜欢、讨厌的、反感的就一点都不忍,甚至还以牙还牙。若是自己比较顺心、欢喜的人说几句不好听的话,甚至做了一些稍微有点过分的事,也不在意。因为自己喜欢,可以忍;若是不太顺心、不太喜欢的人在态度或行为上稍微有一点点的冒犯,就受不了了。

    修精进也是,比较舒服的时候,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学一学,念一念;稍微有一点点困难或挫折,就彻底放弃了,不修了。哪有这样的精进?

    修禅定也是,人少时稍微安静点,可以打坐修一修;人多了觉得不安静,就坐不住了。就像前几天开法会前,你们有什么可着急的?心都飘起来了,在屋里根本呆不住,就想往外跑。不能这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应该按部就班,精进修持。尤其是遇到对境和违缘的时候,更要精进,更要稳定。

    总告诉你们不要到处乱跑,不要没事找事,都不听。你们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修,若是能成就,那就破记录了,还没有过这样的成就者,也没有这样的佛。若是这样也能成就,肯定是非常独特的佛。以前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不是这样成佛的,都没有这样成佛的。若是这样能成佛,肯定是当今时代的佛,和其他的佛都不一样。那你真是不得了!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此处和前面还有些许不同,此处是恒时地做随喜,所以心量更大了,。我们往往是今天随喜,明天又开始嫉妒了;随喜这个人,嫉妒那个人;这个善根大,随喜;那个善根小,不随喜。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时时处处都在对无量的功德与善根生起欢喜之心。

    现在要拿佛法当镜子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学修的?你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大圆满法。你到山上修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负点责任吧!你上山的目的是什么?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现在所做的这一切符合自己的目的吗?你这样做、这样修,能成就自己的愿望吗?希望你不要背道而驰!

    我讲过,到山上来学佛修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解脱,求成就。尤其我们现在主要修的是大圆满法,这是即身成佛的法门,就需要这样的发心。你现在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所言所语都符合要求吗?与自己的目的、愿望达成一致了吗?如是因,如是果。想成就菩提果,必须要修持菩提道;想修菩提道,首先要发菩提心。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条件?真的,别总是糊里糊涂地学佛!我经常强调,学佛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目标与方法,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佛那么强调发菩提心呢?这就是目标。你们好好反观一下自己,有没有正确的目标,有没有正确的方法?若是有,那就值得随喜了。

    尽管解脱成佛也有过程,很少有人立即就能解脱成佛的,但是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现在应该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佛讲了很多法门,有世间法,也有出世间法;有求自我解脱的,也有求成就佛道的。有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的修法,你可以自己选择。下士道是求人天福报的,这也是个目标。即使是世间的福报,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求到和修成的,你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最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这个愿望。中士道者求自我解脱,这也是个目标,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声闻和缘觉为超出三界、实现自我解脱,也都要有正确的方法。上士道者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希求功德圆满佛的果位。自己的功德圆满了,才能度化众生。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德圆满,而是为了度化众生,这叫大乘佛法,这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你现在自认为自己在修净土法,修大圆满法。净土法与大圆满法都属于大乘佛法,是上士道,这样就要发无上菩提心。我们经常念“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就是一个大乘行者确定的目标与方向。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确定了这个目标?然后再去修大乘妙道,行持六度万行。

    一切菩萨修无量难行苦行,如此行持实属不易。这是以什么精神和毅力最后才成就的?就是无私地奉献,无私地付出。在一切顺境与逆境中,都是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修持善法,这才是大乘精神。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做?

    很多人都想舒舒服服、随随便便地成佛,受戒也不愿意受,忍辱也不愿意修,什么都不愿意做。哪有这样成佛的?前面我们讲噶当教言的时候讲过,应该以正知正见为最亲的朋友,应该以戒为师,这样修行才能成就。现在是末法时期,大家都不愿意受戒。哪有不受戒律,不守规矩的佛?一讲戒律和规矩,都觉得有压力,都觉得不自在。若是这样,你就不是菩萨的料,不是佛的料。如果你能真正从心里去遵守规矩,受持戒律,这本身就是一种清净,一种自在,根本不会感到有压力。若不是发自内心的,肯定有压力。

    我们讲随喜支,你是不是真正欢喜?若是真正欢喜,就不难了。今天随喜支讲得很圆满,也很到位。希望大家用心去体会。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