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虽作恶业,速即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净界法师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商纣王,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他有一位忠臣叫箕子。

    有一天,这位箕子大臣,在侍奉商纣王吃饭时,发现商纣王特别喜欢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在旁边看得一清二楚。

    一个有智慧的人,从每一个动作事相当中,懂得会事入理,看得到别人的内心状态。

    他就告诉商纣王说:大王!您这双筷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说:这双筷子是诸侯国供养我的。箕子说:这双筷子是不吉祥的东西,你要赶快把它舍掉,否则会有亡国之祸。商纣王回答说:这不就是一双筷子!不愿听从箕子的劝谏。

    后来,不出所料果然走上亡国。

    当然有人就问箕子,当初怎么知道这双筷子会亡国呢?

    箕子说:我看到的是他用筷子的心情。

    当一个人的心,开始住在外境,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等流性,不会停止的。只有佛弟子才知道自我反省、自我观照,踩煞车;你看一般世间人,他造恶业的时候,像滚雪球,越造越重;佛弟子听闻道理之后,他会回光返照,自我反省。

    所以箕子知道,这个人不会自我反省,他今天用这个筷子,过了几年他会觉得:哎呀,我这个碗不对劲了,这个碗跟筷子不配,要找一个象牙做的碗。

    再过一段时间,他又觉得:哎呀,这个桌子跟碗也不配了,要做一个高级的桌子。

    再过几年,他觉得:房子跟桌子也不配,又要建造一个华丽的屋子…到最后就亡国了。

    所以,从一个小因缘,就可以看到整个生命的缘起,这跟神通没有关系,诸法因缘生,看他的因地发心就很清楚。

    当然,生命的等流性,对有些佛教徒是例外的,因为佛教徒有自觉力。

    所以佛教徒跟非佛教徒差别在哪里,诸位知道吗?

    你说你学佛之后也造恶业,他没学佛也造恶业,二者不同。

    没有学佛的人造恶业,没有回光返照的力量,他是一直造下去;学佛人,他造恶业之后,回去做功课,会产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 --自觉、自省、自调。

    菩萨戒的精神是什么,诸位知道吗?

    菩萨戒的根本思想不是说:我受了菩萨戒,我不造恶业。那你不造恶业,你就是佛陀了。

    菩萨戒的戒体,事实上就是增上惭愧-- --虽作恶业,速即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也就是说:菩萨的戒体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当他造恶业之后,能够马上如法忏悔,他的自我反省力量特别强,观照力也强,就是这样所以未来得果报,业力不会那么重--虽堕恶趣,终不久留。

    再看看我们周边有些人,业障现前的时候,拜几部八十八佛,诶,就过去了;表示他因地造业的时候,有惭愧心。

    有些人业报现前,果报很坚固,表示他造业的时候,恶心很坚固,没有惭愧心。

    事实上,生命当中有很多负面的力量,我们必须要概括承受,因为我们过去在造业时,烙下了很多邪恶的思想;但是现在我们已然学佛,有很多清净的善根,比方说止观的观照力。

    那么我们怎样利用善根,来面对我们的妄想?这是个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把妄想转成善根,怎样去改变我们的思想,以提升我们的生命。

TOP

真正要把握的是你的未来!
                          净界法师

    上一堂课我们讲到佛教的生命观,是从因缘建立的--诸法因缘生。

    佛法把因缘分成三部份来观察,就是: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对于过去跟现在的因缘,我们叫作承受果报,佛教徒对于承受果报,要看破、放下,修行不是把心思放在这一部份。

    下根人才活在过去,过去无法改变啊,你能回到过去,去改变你自己吗?

    真正要把握的是你的未来。

    你说我很痛苦,我怨天尤人,业力就能改变吗?不可能。所以打妄想也没有用,不如好好持咒念佛,创造一些善业力更好。

    过去的业力,你作不了主;未来,你可以作主。

    有很多人错用心,花太多时间想要去改变过去,生命就这样浪费掉,忘了自己应该设法去创造未来,却把心思放在一个无法改变的地方。

    其实,你不要费心,该来就来,该走就走,对于过去只有一句话概括承受,认命;今生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因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必须明白这一点。

    也许你会说:佛教徒这样不是很消极吗?遇到什么事都认命。

    你只说对了一半;佛教徒对于过去很消极,但是对于创造未来就积极了,我们如此不懈积功累德、忏悔业障…就是着眼在未来!

    一个人的心,老是想着过去,这样不吉祥,不能进步;你要经常想到来生、想到未来就有希望了,因为修学净土就是为了未来。

    你看净土宗的最高指导原则是什么?

    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他把今生当作过客;我们现在把它当真,等到临终时就放不下。

    所以净土宗的人,时时刻刻想到净土,把今生当做通往极乐净土的跳板,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这才是我们今生最重要的使命。

    总之,对于因缘观-- --过去的思想创造今生的你,这部份就不要费心了;但是转化生命就要注意了,当你在受用今生的果报时,你用什么样的思想来面对,这就很重要,会影响到你的未来。

    所以你应该怎样利用你今生的生命,去创造你未来的生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生命的转化,转化的关键在哪里呢?
                        净界法师

    生命的转化,转化的关键在哪里呢?

    凡圣之别,圣人之所以成圣,凡夫之所以变成凡夫,关键就在流转门跟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什么叫流转门?

    他的内心世界是:触、作意、受、想、思。

    触就是接触,心跟外境接触时,产生作意,然后产生一种感受,可能是快乐的感受,然后在感受的情境当中,打了很多的妄想,之后产生思,就开始去造作了。

    也就是说:凡夫的心念,是由你所接触的环境来决定,回到家里就开始放逸,去佛堂就很用功,所以你的心永远做不了主,你的心是外境决定的。

    接触三宝的因缘,你的善根就现前,遇到染污的环境,你就放逸,完全依你所接触的环境来决定。

    圣人就不是这样,他是先作意,作意就是智慧的观照。

    不管遇到什么环境,能自我要求;修行人的特点是懂得回光返照,不向外攀缘。

    诸位要知道:你一旦向外攀缘,就跟过去的业力结合,外境是怎么产生的?那是过去的业力所显现的。你去攀缘外境,那你一定活在阿赖耶识。你活在外境,你就生起很多的感受、生起很多的妄想,然后又继续造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起惑(烦恼)→造业,造业之后得果报;得果报之后又起另外一个烦恼,就是一种轮回性。

    为什么我们一生又一生…流转到现在还是这个状况呢?就是我们活在一种等流性、轮回性,前生打什么妄想,今生还打什么妄想,怎么可能改变呢?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想要改变,没有其他情况。

    佛陀不能改变你,佛陀只能说法让你了解道理,让你自己去改变。

    佛法的整个中心思想在自觉,你要不觉悟,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看佛陀有无量的功德,佛者觉也,为什么以觉悟作根本呢?

    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觉悟才去布施,因为觉悟才去持戒,因为觉悟才修忍辱…

    所以整个波罗蜜的行动力,来自于觉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为什么要受戒,诸位知道吗?
                         净界法师

    我们看佛陀有无量的功德,佛者觉也,为什么以觉悟作根本呢?

    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觉悟才去布施,因为觉悟才去持戒,因为觉悟才修忍辱…

    所以整个波罗蜜的行动力,来自于觉悟。

    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受戒,诸位知道吗?

    就是启动这个作意产生观照。

    你说:诶,我不受戒,我照样能够做善事。

    我相信如果你不受戒,在某一个条件之下,你也会起好念、作善事,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环境中,都做好事,不可能。

    受戒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境,我一定要断恶、修善、度众生。

    没有受戒是想要断恶、修善、度众生,想要是说你作不了主,是外境决定的;你不要刺激我,你刺激我,我会骂你。

    受戒的人是自我要求,你对我怎么样,那是你的事,我对我自己负责,他知道回光返照,不让恶事相续下去。

    所以受戒的人,他的特点是:面对每一件事情,能够回光返照--忆念他的戒体,就是不忘初心。

    所以受戒是把你想要断恶修善,提升到一定要断恶修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怎么把善根启发起来呢?(一)
                       净界法师

    其实,净土宗也是这样,你不能活在我想要往生,那表示你不会往生,因为你是有条件的-- --
临终的时候,环境要很好、有人来帮忙助念、外境没人来刺激…很多修学净土的人,平日就很少培养心力,使令我们整个功德,完全由外境来决定,自己做不了主。

    《楞严经》上说:一个没有经过心灵训练的人,永远是活得很被动,因为你活在触,接触什么环境,就起什么想法,那就是佛陀说的: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

    所以我们现在要训练自己,遇到事情,要记得回光返照--自觉、自省、自调,唯有经过观照力,才能够把善根启动起来。

    其实,我们的善根已经足够用了,多生多劫,我们听闻了很多佛法、参加很多共修,平常也做了很多定课…那些善根跑去哪呢?

    诸位知道吗?

    佛陀告诉我们这叫金刚种子,善根是不会退失的,即便你造了什么恶业,都不会退失。

    我们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的善恶业,哪里去了?

    潜伏在阿赖耶识中,唯识学以种子为喻。

    也就是说:你必须把你心中的善根唤醒。

    我们现在很少去唤醒自己的善根,碰到事情就直接反应,照你平常的习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纵使栽培了善根,对你一点也没有作用。

    我们现在要学习,遇到事情反应慢一点;《楞严经》说:不迷、不取、不动。修行人不能反应太快,反应太快会跟你过去的习气走,遇到事情先观照,把你的善根种子引出来-- --回光返照。你有这种回光返照能力,才可能把你的善根慢慢启发出来。

    我们现在栽培很多善根,都没有拿出来用,都在睡觉,都是妄想在作主。现在,我怎么把善根启发起来?

    要记住这四个字:回光返照就够了。

    遇到事情,不要去管外境对错,先反观你的内心;只要你有观照,善根就会起作用,你不观照,一味地向外攀缘,它就消失了。

    佛陀开示了很多清净法要,我们不懂得拿出来运用,问题在这里。只会急着去听闻佛法,栽培善根,却忽略了如何运用善根,事实上运用善根也很重要。

    虽然平常听经的时间很少,如何将本身所具备的善根好好运用,这是重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怎么把善根启发起来呢?(二)
                       净界法师

    怎样把善根启发出来呢?

    就是作意-- --不断的提醒自己向内安住,所有的因缘法,都是你内心变现的。

    这当中的作意力,主要就是观照真如佛性,也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空、假、中三观:

    一、空观—发明真空体性:观想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本性是本自清净的,这是破除心中的妄想。

    二、假观—发明随缘妙用:向内观照假观,观照我们的内心,只要念头一动,就有随缘的作用,开显心性的功德--信愿持名、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这些都是假观。

    三、中观—发明空有不二:中观是把空观跟假观做一个平衡,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空观,主要是空掉过去的想法。我们过去的想法大都是不如法作意,所以修行第一件事情做什么?

    先大死一番!

    佛经告诉我们:没有经过佛法薰习的人,过去的想法都叫颠倒想;你可能是一个好人,但是好人并不表示是个道人;你可能会生起善念,但是善念并不表示正念。

    所以学佛要先空掉过去。

    假观,是创造未来;忆念名号的功德、忆念净土的殊胜,把这个妄想破坏之后,重新建立念头,就是假观;由这个假观的因缘,来启动我们的信心,启动我们的愿力。

    内心当中,以空观否定过去的颠倒想,以假观来引导未来、创造未来,这是一种整体观照--空、假、中三观。

    其实主要是在空、假观,因为中观就是空、假的平衡。

    一个是安住真如,正念真如;一个是顺从本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