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常见辞汇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

  【深妙】 甚深微妙。

  【深经】 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

  【深行】 深秘的行业,亦即初地以上的行业。

  【深行阿阇梨】 称初地以上证悟真理与大日如来同位的阿阇梨。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深禅定】 深妙的禅定。

  【深总持】 深妙的总持。总持即陀罗尼(咒)。

  【清斋】 清净的持斋。

  【清净】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清净土】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

  【清净识】 第九庵摩罗识。

  【清净智】 无漏智。

  【清净施】 布施时心无分别,平等而施。

  【清净法界】 佛所证得的真如境界。

  【清净法眼】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清净觉相】 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诸染污,故云清净。

  【清净觉海】 (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

  【清净涅槃】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清净业处】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信士】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清信女】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清凉地】 (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没有热恼。

  【清凉三昧】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国师】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牵引因】 十因之一。

  【现世】 现在世。

  【现生】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成】 禅宗的话,是自然已有与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与天台宗所说的当体即是同义。

  【现劫】 现在的劫,即贤劫。

  【现量】 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现当】 现在与当来。

  【现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一切诸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

  【现证】 现世证悟妙果。

  【现行】 现行法的简称,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现行法】 简称现行。见现行条。

  【现前】 显现于眼前。

  【现前地】 菩萨十地之第六地名。真如本性显现之位,亦是最胜般若显现之位。

  【现前授记】 四种授记之一。见四种授记条。

  【现在世】 三世之一。

  【现在五果】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为现在五果,因为它们是依著过去无明与业的因而显现的五种现在果报。

  【现身说法】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TOP

  【理】 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见理事条。

  【理入】 二入之一。见二入条。

  【理性】 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

  【理和】 僧伽有理和和事和二义,生活在一起的僧伽,没有身口意三业的乖角,叫做事和,大家共同破除见思二惑,同证无为的真理,叫做理和。

  【理修】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人、我、法相是。

  【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理智】 1.理是指所观察的道理,智是指能观察的智慧,理与智合一,便叫做觉悟。2.有漏智叫做事智,无漏智叫做理智。

  【理惑】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而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发,叫做理惑。

  【理障】 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为二障之一。

  【理论】 以千差万别之事相作讨论,叫做事论,若以平等之理体作讨论,即叫做理论。

  【理禅】 事理二禅之一。有漏定是事禅,无漏定即理禅。

  【理证】 1.事理二证之一,即思想道理而得证悟的意思。2.教理二证之一,即举出佛陀的圣教来做凭证。

  【理忏】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二种,事忏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对著佛相披陈过错,理忏则是观一切法无有自性,消灭罪福之相。

  【理观】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见二观条。

  【理佛】 1.法身的别名。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名素法身,即仅有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庄严之义。

  【理体】 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

  【理体三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

  【理即】 见六即条。

  【理即佛】 见六即条。

  【理事】 理与事。理指真谛,事指俗谛,亦即无为的真体为理,有为的形相为事。

  【理事无碍观】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与理事无碍观同。

  【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称,法性的理体,本来具足三千之诸法,为理具,依缘而生起,为事造。

  【理具三千】 谓宇宙万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诸法。

  【理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理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毕竟空】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毕竟依】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无】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觉】 佛的觉悟。与无上觉同义。

  【眼入】 十二入之一。见十二入条。

  【眼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眼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TOP

  【第一乘】 大乘的别名。

  【第一义】 至高无上的真理。

  【第一义空】 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

  【第一义谛】 二谛之一,又名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义观】 天台三观中中观的别名。

  【第一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一时教】 三时教之第一。见三时教条。

  【第二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一来果。

  【第二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二禅天。劫末之大水灾,到此为止。

  【第二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二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二能变】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余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三地】 把见谛以上的菩萨的阶位分为十地,第三地就是发光地。

  【第三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不还果。

  【第三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此**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三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三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三能变】 眼等六识的别名。

  【第四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四天,也就是色界之最高处。

  【第四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五大】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之外,无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天】 欲界天共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故名第六天。

  【第六阴】 五阴之外,无第六阴,第六阴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识】 即意识。

  【第六意识】 八识中意识居于第六,故名第六意识。

  【第七识】 又名末那识,为我法二执的根本。

  【第八识】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TOP

  【细色】 谓男女喜欢微妙的容色。

  【细滑欲】 六欲之一。见六欲条。

  【惛沉】 心思糊涂。

  【终教】 贤首五教之一。见五教条。

  【习性】 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习气】 坏习惯。

  【习种性】 从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庄严】 1.装饰的意思。2.庄美威严。

  【庄严劫】 在三世的三大劫中,过去的大劫叫做庄严劫。在任何一大劫中,都有成住坏空的八十增小劫,在住劫的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最先,毗舍浮佛最后,因有千佛出世以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

  【袈裟】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

  【袈裟五德】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已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足;四、众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袈裟十利】 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生梵天之福;五、著之时,生宝塔想,灭诸罪;六、坏色,生不贪欲;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得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芽;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袈裟十二名】 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离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离尘服(远离六尘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损消烦恼的功德)、莲花服(离染著犹如莲华)、间色服(用不正之间色缝制而避开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条相,等于世间的田畴,且其功德为世间之福田而应受供养)、卧具(与被褥相似)、敷具(卧具的意思)。

  【贪】 多求无厌的意思。

  【贪毒】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贪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结】 五结之一。见五结条。

  【贪著】 多求而无厌叫做贪,贪心很坚固叫著著。

  【贪爱】 对五欲贪著爱著。贪与爱同体异名。

  【贪欲】 贪爱五欲。

  【贪欲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欲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贪欲嗔恚愚痴】 即三毒。

  【贪恚痴】 与贪嗔痴同。

  【贪嗔痴】 又名三毒。贪是贪欲,嗔是嗔恚,痴是愚痴。

TOP

  【通】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通力】 神通或业通的力量。佛菩萨与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别,鬼神及狐狸所得的是业通,因鬼神与狐狸是靠他们自己的业力而得,有三通力。

  【通受】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证,行羯磨之法始得戒。

  【通戒】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见三聚净戒条。

  【通序】 诸经开头有通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的序说,叫做通序,通序之后是序说这一部经讲说的缘起,叫做别序。

  【通途】 通常的途径或方法。

  【通惑】 天台所立五惑中,见思二惑叫做通惑,尘沙无明二惑叫做别惑。

  【通慧】 1.神通与智慧。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为体,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

  【通教】 共通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三乘人的根器虽然人人不同,但是却有许多共通的特性,诸如通观无生,同证无学,同出分段生死,同入涅槃的化城等等,故称通教。

  【通教十地】 见十地条。

  【通念佛】 称念通三世诸佛之名号。

  【通明禅】 能发六通三明之禅法。

  【通明慧】 六通三明及三慧。

  【通别二序】 通序与别序,见二序条。

  【琉璃】 一种青色的宝物。

  【曹溪】 禅宗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府曹溪,说法渡生,后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闭关】 闭门修养道业。

  【阴】 1.荫覆之义,指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2.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

  【阴界】 五阴与十八界。

  【阴藏】 佛的男 根藏于腹中,为三十二相之一。

  【阴魔】 五阴能毒害众生的佛性,故喻之为魔。

  【阴入界】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

  【雪山】 喜马拉雅山。

  【雪山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

  【顶位】 见顶法条。

  【顶法】 又名顶位,四善根之一。见四善根条。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顶礼】 头顶著地礼拜于尊者之前,是一种最敬礼节。

  【顶光】 佛菩萨头顶上的圆光。

  【顶光化佛】 佛头顶上圆光所变化出来的佛。

  【鹿车】 三车之一。见三车条。

  【鹿苑】 鹿野苑的简称。

  【鹿苑时】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便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也是世人所说的鹿苑时。

  【鹿野苑】 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罗奈国,是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梁皇忏】 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野狐身】 见百丈野狐条。

TOP

  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他家中拜访说:‘夜来生儿,可名惠能!’惠能的父亲叩问其义,僧说:‘惠者,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飘然而去,此是六祖得名的由来。

  【绝待】 绝诸对待。对待是两方并峙的意思,如黑白、大小、善恶等是。绝待是真如平等,无法可得,故绝诸对待,简称绝待。

  【童子】 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

  【傍生】 又作旁生,即畜生,旁者不正之义,言彼因行不正,故得不正之生。

  【傍生趣】 五趣之一。

  【胜因】 殊胜的善因。

  【胜行】 指波罗蜜多的行法。

  【胜果】 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最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胜乘】 大乘的别名。

  【胜处】 见八胜处与八背舍条。

  【胜业】 殊胜的行业。

  【胜义】 义理非常微妙的意思。

  【胜义空】 胜义就是涅槃,胜义空就是涅槃微妙的空性,为十八空之一。

  【胜义法】 指涅槃。

  【胜义僧】 四种僧之一。

  【胜义谛】 法相宗所立二谛之一,即真谛。

  【善力】 1.修善的力量,2.由善而得的力量。

  【善月】 指正五九之三长斋月,因这三个月是极宜特别修善之故。

  【善巧】 各种巧妙的度人方法。

  【善因】 招感善果的业因。

  【善劫】 贤劫的别名。

  【善法】 合理益世之法,如五戒十善是世间的善法,三学六度是出世间的善法。

  【善果】 好的果报。

  【善根】 好的根性。

  【善神】 八部众中护持正法的神。

  【善业】 好的行为或造作,如五戒十善等善事是。

  【善恶】 合于理的叫做善;乖于理的叫做恶。

  【善恶无记三性】 善性、恶性、无记性。见三性条。

  【善心】 很良善的心。

  【善心所】 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有的心所,起此念,则今世他世,皆受其益,故名为善。善心所有十一种,即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若五识心王,任运起善,则此十一善心所,皆与之相应。

  【善现】 须菩提的译名。

  【善现天】 五净居天之第三天名,在色界之第四禅,因有善妙的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善逝】 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善逝子】 大日如来。

  【善士女】 归依三宝并且受持五戒的在家信女。

  【善见城】 又名喜见城,是帝释天的宫城,在须弥山的绝顶。

  【善男子】 佛称呼信佛的男子为善男子。

  【善女人】 佛称呼信佛的女子为善女人。

  【善知识】 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人。

  【善宿女】 受持八戒的女居士。

  【善宿男】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善慧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九地。

  【善施长者】 即须达长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