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入中论日光疏 诸佛本智中观空性正见

第八胜义菩提心

己贰(不动地)分三:一、八地之得相;二、此地增胜愿度;三、明此地功德之差别。

庚壹、八地之得相

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入于第八不动地。
   

由数数进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必当证得不退转位,趣入第八不动地,灭尽烦恼障的俱生种子,乃为八地菩萨的所得相。
   

此颂开示入八地之方便。如华严宗法藏大师云:“若菩萨于七地中善集慧方便故,清净诸行故,善集助道法故,善起大愿力故,佛力所护故,自善根力得力故等,即能入于第八不动地。”彼地菩萨已灭尽了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二取分别,不共增上了胜前之功德,速疾获得不退转之大菩提道。

《现证庄严论注释》中说:不退转约有三种:一是利根者于大乘资粮道、加行道就已获得不退转的授记;二是中根者在见道时获得不退转的授记;三是下根者在八地时才能获得不退转的授记。能堪忍真实大空性的瑜伽行者,在加行道时相似修习无生法忍,见道时现见法界本面真实修习无生法忍,八地时不仅实修,且于现见法性真谛后,遣除一切烦恼障的俱生种子及所知障的一切执著相,任运生起并安住于真实的无生法忍(修悟的一种甚深觉受),获得究竟不退转位,趣入第八不动地。
   

所谓不动,是指不为任何粗细烦恼所动,虽然八地以前就常住于正定之中,但有俱生烦恼的细微种子尚未灭尽,难免为其所动。唯达八地时彻底灭尽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一切执著相,故再不为之所动,得名不动地。

《金光明经》云:“无相正思维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故名不动。”《成唯识论》云:“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解深密经》云:“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行中,不为现前烦恼所动。”《华严经》云:“成就如是忍,无有诸戏论,得是不动地,甚深寂灭行,一切诸世间,不能得测量,一切诸心相,皆悉已灭尽。”

《宝鬘论》云:“第八童真地,不动无分别,不动身语意,行境不思议。”第八地亦名童真地,九地名法王子位,十地时得佛灌顶,如得转轮王位。如《十地经》云:“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排牵而去,若至海已,则随风力而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视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于江河中百年所行亦不能及)。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积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此中显示未到大海,喻如七地以下所行之道,已到大海,喻如八地时所行之道,义即七地以下有功用行百年的功德,不如八地时无功用行一刹那之功德。

庚贰、此地增胜愿度
   此地大愿极清净。
   

此八地菩萨的殊胜大愿,最极清净广大。当知异生凡夫只能相似发愿心,见道以上获得胜义菩提心的圣者菩萨,才能生起真实大愿。故于见道以上广发百万阿僧祗等无数大愿,皆可摄于普贤十大行愿之中,趣达八地时遣除一切愿度之障,增胜愿度波罗密多最极清净。在八地以前只是相似获得愿心功德,唯有获得佛果之时,其愿度波罗密多才能究竟圆满。

庚叁(明此地功德之差别)分二:一、灭世之功德;二、虽灭世而显示幻化。

辛壹(灭世之功德)分二:一、虽离世系而得法游舞以诸佛之劝导;二、断除障垢之功德。

壬壹、虽离世系而得法游舞以诸佛之劝导
   诸佛劝导起灭定。
   

十方诸佛于八地菩萨作是劝导、令彼起出法界灭定,因若菩萨安住大定的时间较长,则不能成办度化众生的广大事业,故佛身发光、弹指令其出定。
   

《十地经》云:“佛子!此住不动地菩萨,由本愿力故,住此法门流。诸佛世尊与彼起如来智,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胜义忍随顺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四无畏等不共佛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弃如此忍门。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常现在前,种种寻伺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慧之门。又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所谓一切法空无所得。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为如来。一切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法性。”《华严经》云:“我等深智力,无畏不共法,汝今无有此,当加勤精进。”

又《十地经》云:“若诸佛世尊,不与菩萨起一切智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舍弃一切利众生业。”此说八地菩萨本想入涅槃,尔时十方诸佛现前劝导说:于灭定中疾入无余涅槃固然很好,但有无量众生沉溺轮回苦海尚未得度,请勿忘失自之初发本愿,更不能贪著此如幻三昧,应该速起灭定,回入娑婆世界广度众生。尚应了知,如此灭定二乘圣者亦有,况且诸佛本愿功德,汝尚未证,无量众生汝尚未度,至高无上的佛道汝尚未成,怎么可以耽著现有的如幻三昧呢?汝应忆念本有初愿,疾从定中起来,再接再励向菩提大道勇往直前。

八地菩萨于无分别智获得自在,安住彼定时,劝令起定,为得诸佛十力等因,于后得位修集圆满资粮,现前正等正觉佛陀果位。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注释》等中说:假设佛陀于彼菩萨不作劝导,彼菩萨亦会起定作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因为一地、二地等大菩萨本具度化众生之力,无疑在八地时仍作饶益众生的事业。

若谓既然如是,佛陀亦不必作是劝导。答曰:此乃佛陀对八地菩萨的不共功德而示以特殊赞叹,因彼相续中具有极其深细的清净智慧,此智达到恒时安住不动的境界,是仅从以无漏智慧安住法界本性的这一反体上而作劝导的。

比如佛陀示以十二相成道转法 lun时,人、天亦同样劝请佛陀转大fa 轮。当然对佛陀来说,作不作祈请,他必定会出家、修行十度、成道、转妙fa 轮等,但为使众生了知佛法的珍贵与不共功德,亦有必要示以种种方便劝请。故佛于八地菩萨劝言,虽住灭定极为殊胜,智慧亦离二障种子,但尚需进一步修积圆满资粮证得究竟涅槃故应速起灭定。

壬贰、断除障垢之功德

净慧诸过不共故,八地灭垢及根本,
已尽烦恼三界师,不能得佛无边德。
   

由于无著清净的智慧与贪嗔等诸过患本不共住,故八地菩萨的无别智慧宛如旭日东升,能灭除三界中犹如冥暗般的一切所行与能招生死的烦恼垢障及其根本种子(日光生起之时一切黑暗尽遣无余)。既已灭尽一切烦恼障,堪称三界导师、人天怙主,但仍然不能获得佛陀量等虚空之无边功德。
   

八地的圣者菩萨灭尽了一切烦恼过患及其种子,故彼智慧最极清净。如果仅仅安住八地境界,于无学道佛果无有进取之心,则不能获得究竟圆满之功德,因此尚需出定为进取佛果而勤加精进修积应该圆满的资粮。
   

此处尚应了知,回小向大的阿罗汉入大乘道断障与定性大乘种姓断障有别,此颂乃说明后者至八地时圆满断除烦恼障的俱生种子。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4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贰、虽灭世而显示幻化

灭生而得十自在,能于三有普现身。
   

八地菩萨既已灭尽三界之欲,永断生死轮回,那么如何于轮回中度化众生、修积圆满资粮呢?答曰:彼菩萨在灭尽业力流转的同时,又证得了类似于无学道的十种自在功德,由是力故能于三有轮回中普现种种化身作种种利益有情之事。《胜鬘经》云:“受意生身,能普于三有一切众生之前现种种化身。”
   

所谓十种自在者,如《十地经》云:“得寿自在,于不可说不可说劫加持寿量故;得心自在,已于无量无数等持、智观入故;得财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无量庄严具,装饰加持故;得业自在,应时能现业果加持故;得生自在,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生故;得愿自在,于随所欲佛刹时分,示现成佛故;得胜解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佛充满故;得神通自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神通游戏故;得智自在,已能示现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相好、正等觉故;得法自在,已能示现无边无中法门明故。”故彼不动地菩萨依如是十种自在示现种种化身,仍能在轮回中任运度化众生,于修积成佛的圆满资粮等毫无违逆。
   
   入中论第八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日光疏第八胜义菩提心终

   
   

第九胜义菩提心

己叁、九善慧地

第九圆净一切力,亦得净德无碍解。
   

在第九地菩萨的相续中最极增胜、圆满清净的乃为一切力之力波罗密多,亦能获得不共清净之功德,即四无碍解。
   

《金光明经》云:“说法自在,无患累故,增长智慧,自在无碍。”《瑜伽住品》云:“由此地中,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清净,逮得菩萨无碍解慧,由此善能宣说正法,是故此地名善慧地。”无著菩萨释云:“谓得最胜四无碍解,无碍解智于诸智中最为殊胜,智即是慧,故名善慧。”所谓力度者,总有十力。

如《十地经》云:“得善住意乐力,远离一切烦恼现行故;得善住增上意乐力,不离于道故;得善住大悲力,不舍利益有情事业故;得善住大慈力,能救一切诸世间故;得善住总持力,无忘失法故;得善住辩才力,于一切佛法取舍分别极善巧故;得善住神通力,于无边际诸世界中,行善差别处得善巧故。得善住大愿力,不舍一切菩萨所作故;得善住到彼岸力,普集一切诸法故;得善住如来加持力,一切种一切智智现前故。”
   

四无碍解虽上已述,但根据本论自释摄要而言。四无碍解者,法义词辩均皆无碍。由法无碍智自在了知一切法相名句;由义无碍智自在通达一切义理;由词无碍智自在辩别一切言词,由辩(乐说)无碍智遍于十方随其所宣自在辩说。
   
   入中论第九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日光疏第九胜义菩提心终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4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第十胜义菩提心
   
己肆(法云地)分三:一、明此地差别功德;二、智度增胜;三、同释词之功德。

庚壹、明此地差别功德
   十地从于十方佛,得妙灌顶。
   

登十地的大菩萨在证得百万阿僧祗三摩地以后,十方诸佛在白毫间放大光明,照触融入大菩萨
的心相续,令得胜妙灌顶、加持。
   

菩萨十地如同十层梯阶,趋达十地时为大菩萨最顶上的一个阶层,从此成就一切智智、得究竟佛果。

《十地经》云:“又此菩萨证得百万阿僧祗三摩地已,最后名一切智智灌顶大三摩地而现在前,此三摩地才现前已,有大宝王莲花出现,其花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莲花而为眷属,菩萨身量与其莲花正等相称,此三摩地现在前故,示坐宝王莲花座上,彼适坐已,十方一切佛刹诸佛众会、皆从眉间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入此菩萨而为灌顶。”

庚贰、智度增胜
   智增胜。
   

十方诸佛为大菩萨作灌顶加持后,彼智波罗密多增胜圆满究竟,获得一切智智法王的果位。
   

总的来说,第六与十度的本体等无差别,反体上却有所不同,故六地时的般若度与十地时的智慧度亦有一定的差别。前者是从通达胜义大空性的这一反体而立,后者是在此基础上复又了达名言谛一切所知法的这一反体而立(现前了一刹那皆能通达世俗诸法之差别体性的尽所有智),以如是差别所相而安立了这两种智慧度。

《菩萨地论》亦云:“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密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为慧波罗密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密多。如是名为二种差别也。”

庚叁、同释词之功德

佛子任运澍法雨,生长众善如大云。
   

若观待佛的究竟意子十地菩萨以下的佛子及声缘阿罗汉来说,彼饶益众生的一切事业是任运成办的。譬如云降雨水,能使庄稼茁壮成长,自然获得可喜的大丰收,令一切众生断除饥渴痛苦,安享福乐而自在无忧。如是大菩萨驾起慈悲祥云,任运地遍澍甘露法雨,滋润众生的心田佛种,令诸众生断恶从善,除一切苦,增一切乐。首先于有漏善根增至出世无漏的善根,并所生长的善根如同大云般量不可说,以致究竟圆满,因而得名法云地。
   
   入中论第十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日光疏第十胜义菩提心终
   
丁贰(诸地之功德)分二:一、一地之十二百功德;二、类推其余地。

戊壹、一地之十二百功德

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
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后际。
智能入起百三昧,能动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
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现百身,
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
   

在分述诸地功德时,首先阐述菩萨发胜义菩提心获得初地圣位,在出定位中示现的十二部百功德:一是一刹那顷能面见百佛尊;二是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三是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四是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五是在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六是具备了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的力量;七是一刹那顷体放光明即能遍照百世界;八是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九是复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十是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有些藏文的注释中说,是于自身上能现示不同的百种法门);十一是佛子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十二是在一一身的周围皆有百位菩萨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虽然菩萨的功德量等虚空,不可胜数,何止十二部功德,但佛陀巧施方便为适宜某些弟子的意趣,故摄要而善说了十二部百功德。

《极显童子经》云:“善男子,是故菩萨第一地所住之相者,若欲求之刹那顷,得百三昧能入定,见百如来,亦知诸如来所摄受。动百世界,往百如来刹土,能显百世界,能悉成熟百有情。能住百劫,能入前际百劫,及后际百劫。能分别百法门,普示百身,于每一身有一百菩萨眷属,作真实精勤,具所有功德也。”此诸不共殊胜之功德力,一般是由入定位生起,出定位时真实现前。

戊贰(类推其余地)分二:一、二地至七地以前数增上类推;二、清净三地以尘数类推。

己壹、二地至七地以前数增上类推

如极喜地诸功德,如是住于无垢地,
当得功德各千种,余五菩萨得百千。
得百俱胝千俱胝,次得百千俱胝量,
后得俱胝那由他,百转千转诸功德。
   

如以上述极喜地诸功德之数来进行类推,如是住于无垢地的菩萨当得功德各有千种,也就是从百数增至千数,即十二类千功德。此外其余五地(三至七地)菩萨首先分别当得十二类百千功德,十二类百俱胝功德,十二类千俱胝功德,次得十二类百千俱胝量功德,最后获得十二类俱胝那由他功德。此十二类功德之数,从初地至七地都是百转千转次第增上,如是倍倍增长而类推,则能了知诸地菩萨所得相应功德之数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极显童子经》云:“善男子,住第二地者,于刹那顷,得千三昧而入定,面见千佛,正知彼等摄受,能动千世界,能往千佛土,令显千世界,令悉成熟千有情。令住千劫,能入前际千劫,及后际千劫,能分千法门,能普示千身,每一身复有千菩萨眷属示现真实也。善男子,第三地者,于刹那顷,得百千三昧,见百千佛,正知彼等摄受。能动百千世界,能往百千佛土,令显百千世界,悉令成熟百千有情。令住百千劫。

能入前际百千劫,及后际百千劫。能分百千法门,普示百千身,又复于每身有百千菩萨眷属,示现真实。善男子,住第四地,于刹那顷,得那由他三昧而入定,见那由他佛,正知彼等摄受。动那由他世界,往那由他佛土,令显那由他世界,悉令成熟那由他有情。

令住那由他劫,能入前际及后际那由他劫。能分那由他法门,普示那由他身,每一身复有那由他菩萨眷属,示现真实也。善男子,住第五地,于刹那顷,得千那由他三昧而入定,见千那由他佛土,令显千那由他世界,悉令成熟千那由他有情,令住千那由他劫,能入前际及后际千那由他劫,能分千那由他法门,普示千那由他身,于每一身有千那由他菩萨眷属,示现真实也。善男子,住第六地者,于刹那顷,得百千那由他三昧而入定,见百千那由他佛,正知彼等摄受。

动百千那由他世界,令悉成熟百千那由他有情,令住百千那由他劫,入前际及后际百千那由他劫。能分百千那由他法门,普百千那由他身,于每一身复有百千那由他菩萨眷属,示现真实也。善男子,住第七地,于刹那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而入定,见百千亿那由他佛,正知彼等摄受。动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往百千亿那由他佛土,令显如其数佛土,令成熟如其数有情。令住如其数劫,入前际及后际如其数劫。分如其数法门,示现如其数身,于每一身有百千亿那由他菩萨示现真实。”

己贰(清净三地以尘数类推)分三:一、八地功德;二、九地功德;三、十地功德。

庚壹、八地功德

住不动地无分别,证得量等百千转,
三千大千佛世界,极微尘数诸功德。
   

安住八不动地的菩萨远离一切分别忆念,安住于如虚空般的无生法忍之中,因而所得功德,无法以数衡量,也就是说八地菩萨所证得之功德量等百千转三千大千世界中极微尘数的十二类诸功德。

《华严经》云:“于一念间,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见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佛,能知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佛神力,能动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能入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佛世界,能照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佛世界,能化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佛世界众生,能住寿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劫事,能善入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法门,能变身为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于一一身,能示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
   

大菩萨心相续中不仅断尽了烦恼障的种子,且连烦恼障种子的习气亦能断除,故证无生法忍、安住寂灭本性之中,唯以智慧通达诸法本性。虽然七地以下菩萨的智慧、功德,观待异生位来说亦谓不可思议,但相对于八地以上的菩萨来说,亦非微妙。

《华严经》云:“以诸佛与此无量无边起智慧门故,于一念中所生智慧比从初地已来乃至七地,百分不及一,无量无边阿僧祗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先以一身修集功德,今此地中,得无量身,修菩萨道,以无量音声,无量智慧,无量生处,无量清净国土,无量教化众生,供养给侍无量诸佛,随顺无量佛法,无量神通力,无量大会差别,无量身口意业,集一切菩萨所行道,以不动法故。”虽然诸地菩萨在入定时安住大空性之中,均能真实现见法界本面,尔时一切分别心悉皆寂灭,但在出定位中各地的分位层次则有所不同。

庚贰、九地功德

菩萨住于善慧地,证得前说诸功德,
量等百万阿僧祗,大千世界微尘数。
   

菩萨安住于善慧地时,证得如前所说不可思议的十二类诸功德,量等百万阿僧祗劫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华严经》云:“于一念间,得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三昧,见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佛,知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佛神力,能动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世界,能入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世界,能照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世界,能化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世界众生,能住寿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劫。

能知过去未来世各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劫事,能善入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法门。能变身为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身,于一一身,能示十阿僧祗百千佛国土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

庚叁(十地功德)分二:一、明十地功德;二、明其余功德。

辛壹、明十地功德

且说于此第十地,所得一切诸功德,
量等超过言说境,非言说境微尘数。
   

且说于此第十法云地菩萨所获得之一切诸功德,其量等远远超过了能言说境与非言说境,即不可说,不可说,乃至十方佛刹不可称量极微尘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且说’者,按藏文颂义,即十地菩萨之功德无法用语言、算数譬喻能以说尽,或十地功德犹不止如此所说之量。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贰、明其余功德

一一毛孔皆能现,无量诸佛与菩萨,
如是刹那刹那顷,亦现天人阿修罗。
   

安住法云地的菩萨,能任运自在地示现种种化身,并于自身一一毛孔中皆能普现无量诸佛与菩萨众会(各有无量菩萨而为眷属)在演说微妙深法。不仅如此,且以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大方便力,如是一一刹那刹那顷亦皆能示现无量天人阿修罗等不相杂乱,随所显现各类身相,方便教化各类有情,悉令悟入解脱正道,获得无余涅槃。
   

大菩萨非但具有如是量不可说之功德,且以获得大神通力的功德因缘,不仅自现无量无边身相,亦能在一念之顷遍示无量无边十方佛刹以及六趣诸境。菩萨虽然已证法性身却不与众生脱离,仍勤于度化各类有情。

《华严经》云:“菩萨趋达八至十地时,于自身每一毛孔中皆能示现诸佛菩萨众会。”尔时已证得一多、大小无碍等希有境界。如云:“一毫端现宝王刹,微尘里转大fa 轮。”正是此等大菩萨境界的真实写照。颂文中‘亦’字摄帝释、梵王、护世、人王、声闻、独觉等皆能任运自在地示现而为说法。其功德广说详见于《华严经·菩萨十地品》。

丙贰(究竟佛地)分三:一、最初得正觉之相;二、此得正觉之本体;三、得正觉后以幻化度众之相。

丁壹(最初得正觉之相)分二:一、真实义;二、彼之破释妨难。

戊壹(真实义)分三:一、何时得;二、何境得;三、如何得。

己壹、何时得

如净虚空月光照,生十力地复勤行。
   

已得第十胜义菩提心的大菩萨,彻底净除了能障佛果的一切冥暗,宛如清净虚空中的皓月光照般朗然本净,现前佛果。如是获得第十胜义菩提心的菩萨了知自身即得佛果,为能生起不共十力之佛地而更复精勤修行。
   

菩萨从初地以来发胜义菩提心,于菩提大道勇往直前,功行圆满时得成无上大菩提果。当于何时圆满佛地菩提果呢?答曰:菩萨在趋达十地时,以金刚喻定摧毁最极细微的障碍,宛若万里无云的清净虚空中皓月现前,朗然遍照一切世间,遣除一切黑暗。也就是说大菩萨彻底清净二障的种子及其习气,生起不共十力,第二刹那间证得佛果。

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此外不仅声缘,就连一至九地的大菩萨亦只是逐渐成熟成佛之亲因。比喻中虚空显示无碍、居于高尚之位,清净示离垢染,皓月显示大菩提果之光明,月夜显示清凉。唯有证达十地顶位的大菩萨才能无间趣入佛地果位。《华严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

己贰、何境得于色界顶证静位,众德究竟无与等。
   

大菩萨应在何境内证得佛果呢?在诸多经续论典中说:菩萨真正的成佛处为天界刹土,故于色界的最顶处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的随一刹土中入金刚三昧定,以此断尽最极细微的所知障,证得最为寂静的无上智位,也就是一切智智的正觉果位,此位众德最极究竟圆满,再无与此功德相等之果。
   

在无著菩萨的诸论中说,大菩萨虽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然于众生面前仍化身并示现十二相成佛。一般来说,获得无上正觉果位时,其功德唯佛与佛可以比拟,此外,乃至天上天下、世出世间的三乘圣者之一切功德聚合亦无法与之相比。如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大菩萨往诣色究竟天成佛,是显密共同的说法。密宗不共同的说法,如无垢光尊者在《宗派宝藏论自释》及《法界宝藏论自释》中云:即将趣入佛位的大菩萨勿须往诣天境成佛,而是在何处修行成佛时,此处直接转成清净刹土。

己叁、如何得
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
是故正智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
   

大菩萨是如何证得佛果的呢?是在通彻体证万法本性、悟入一真法界而得成佛果的。譬如,瓶盘等器虽有大小方圆等差异体相,然遍于一切器皿之虚空则毫无差别。如是依靠因缘产生的色、声等诸法之现分虽有千差万别,然其本性则是一味无别的,是故大菩萨以正知器情诸法本性的无漏智慧,一刹那顷通达了一切所知法的本性而成就佛果。

戊贰(彼之破释妨难)分二:一、出难;二、彼答。

己壹(出难)分二:一、证悟所境无生不应理之难;二、若能境一体则所知所境于其他不应理之难。

庚壹、证悟所境无生不应理之难
   若静是实慧不转,不转而知亦非理。
   不知宁知成相违。
   

由于小乘经部派等尚未通达圆满的法性,认为中观宗所抉择诸法无生大空性的本体不应正理,故诘难说:汝宗若许此能灭尽一切所知法——无生本性的寂静是真实谛者,那么佛的法身智慧应成不转,亦就是不能起到能知的作用,因此亦就无法了达所知法的本性。倘若彼智不转而能了知法性,则显然非理,以本来不知而宁谓佛是遍知者,应成直接相违的过失。
   

颂文中的静是寂灭之义。若许空寂无生的法性为大乘的究竟真实谛,那么佛陀的微妙智慧,就不应在此寂静相上转起,亦就不能通达所知诸法,故无法成立佛为一切智智。此中用转而不说起是因转字能表达生起和通达之意,故转字能摄二义。彼有部宗认为所知法究竟存在的本性是无分微尘与无分刹那,此亦是万法之基,并于二谛中亦能成立堪忍的自体。如果认为究竟基的本性为寂灭无生的空性,则无法成立佛为遍知,有部宗如是向中观宗妨难。

庚贰、若能境一体则所知所境于其他宣说不应理之难
     

无知者谁为他说。
   

如果遵循汝等大乘所谓最了义的观点,无疑是一切能知、所知等内外诸法均融入法界本性一味无别,尔时的所知与能知平等一如,如是显然没有了能知。既然是无知者,则由谁能了知自己的所证境界,又怎么能为他人演说真实义呢?
   

由于中观理论所抉择出的诸法本性是本来无生、大空离戏的一味大法界,因而一些尚具愚暗、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的声闻认为:如果说先有知,后为宣说可许无过,然随大乘所谓最了义的经论而言,一切内外诸法悉已寂灭融入法界,尔时根本无有此为所知、彼为能知等分别,如此已达胜义本性的无生智慧,又能为众生说法等,何能应理?既然无有所知之缘,亦无有能了达之智,如是推知也就无有遍知者佛,既然无佛,又由谁在为他等众生演说深广法义呢?

己贰(彼答)分二:一、证所境无生之应理;二、虽证能所境一体而说法之应理。

庚壹、证所境无生之应理

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
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谛说为知。
   

从胜义谛而言,本来不生的法界是万法的究竟实相,法身智慧亦本离生灭等相。从名言世俗谛而言,可谓此能知的智慧缘彼所知的空寂行相乃能证悟究竟无生的实相义,如汝经部宗亦承认自己的心识,能有相地了知彼诸红、白、长、短、方、圆等境,故依名言谛可以承许法身智慧能证悟所知法性,故名为知。
   

其实遍知乃世俗谛所摄,无生乃胜义谛所摄。在根本慧定中,能知的智慧与所知的法界皆已平等一味地融入于法性,为离戏不可思议的大空性,无论佛陀出世或不出世,此本性本来如此,如如不动。然于世俗谛中不假观察时却无欺存在,如小乘的随理经部宗认为眼耳等现量见闻觉知的诸法,非真实外尘,而是自己内在的心识。

此宗对此分析说:前刹那虽有外境、内根、分别意,此三聚合的第二刹那时生起眼耳等识,到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的色相已毁灭,未能现见真实的外尘色法,故谓一切即唯识,喻如梦中心境。

与此相同,依世俗名言可以安立所知的法界本无生灭,唯以出世无漏的智慧方能洞彻其本性。如是以小乘自许同等之喻,来说明大乘以无漏智慧通达万法本来无生的本性,非但无有任何过失,亦能遣除有些傲慢声闻所妄加的非理妨难。
   

如果名言中亦不成立无实的所知性,则能知的智慧亦就无法通达,故于名言谛中应假言安立有所知的法界空性,佛菩萨亦有相对的能知智慧来通达其本性。如是以离分别性的妙慧缘离分别性的妙境,智境一如,才能真实通达诸法的寂灭本性。若能善加分析二谛本性,则一切纷诤自然会销声匿迹。

庚贰(虽证能所境一体而说法之应理)分二:一、真实;二、比喻。

辛壹、真实

百福所感受用身,化身虚空及余物,
彼力发音说法性,世间由彼亦了真。
   

以不可胜数的百福资粮所感的受用圆满身,即是诸菩萨受用法乐之因,如十地菩萨在出定位中能现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报身而闻受深广法要。不仅此百福所感的报身能作是事,依彼之加持力而显现的化身,亦能宣说苦空无常无我等微妙法音。虚空以及余物虽无心与心所,然由佛力加持,亦能发出微妙音声演说诸法法性。诸世间的应机众生均由彼力而得闻甚深法义,亦能各得其解、无倒了悟诸法的真实本性。
   

通常来说,佛有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此中以受用圆满身(报身)的加持力在应机众生面前示现种种化身而宣说甚深佛法,抉择法界本性,彼诸契合根器的众生依此即能了达诸法本性——真实胜义谛。不仅化身能作是事,就是山岩、树林、花草等无情物亦均由彼力发出妙音,畅演佛法。如《弥陀经》及《无量寿经》中记载以佛力加持,鸟兽树林虚空宝网等皆宣妙法,醒示彼土众生念佛念法念僧及演示苦空无常无我,及经中说正法时娑婆世界亦有如是事。

《华严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中,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复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如弥勒菩萨说:“水鸟树木皆能说法。”《华严经》云:“天鼓自鸣之类等,皆以报身的加持力而出妙法音声。”虽然佛陀的法身无有生灭,但以往昔的愿力和在因地间修积圆满不可思议的殊胜福力,自然具有度化众生的无量方便力,如是任运演说甚深妙法、令诸众生如教了达诸法本性,又何尝不可矣?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贰、比喻

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
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
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复以比喻说明,譬如世间具有强力的诸陶师,首先历经久时极力勤作地摇转陶器机轮,力足之时,就不需摇动而机轮自然旋转。尔时现前可见虽无任何功用力,但机轮的旋转仍为造就瓶盘等陶器之因。如是菩萨从初发心以来,历经三大阿僧祗劫勤行菩萨道,累积了不可思议的功用力,至成就佛果时,虽然安住于法性身智,但宛若摩尼宝、如意树般任运利乐有情。

现前可见虽无任何分别、作意等功用力,但由众生的善缘力与佛陀在因地间的悲愿力成熟,其事业亦能任运自在地恒转不息,不可思议地饶益有情。《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摩尼如意树,无心满众愿,因福宿愿力,诸佛亦现身。如人修鹏塔,塔成彼人逝,虽逝经久远,灭毒用犹存,随修菩提行,圆成佛宝塔,菩萨虽入灭,然成一切利。”
   

无有色相的法身虽是不动本基,但仍能广利有情,佛陀任运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亦恒转不息。如是若仅有佛陀的悲愿力,而无众生自己的善缘力,这样仅靠一方之力仍然不能任运而起。比如日光,虽然遍照一切,但却不能照触被覆盖之地。

如是佛光虽然无不遍照,但众生由前所造就的深重业障尚未消除,善根佛种尚未苏醒,仍然不能应化得度。反之由善根成熟之力,其内因外缘和合,自然获得佛力加持,速能出离生死,得涅槃究竟乐果。在以分别心推测时,表面上认为好象是报身与化身在作利有情,实际上佛化众生的二十七种事业之近取因,是依法身之功德力所感,《现证庄严论》中亦如是承许。

若无法身,仅有报化色身,决定无有任运度利有情的能力。因为佛在度化众生时,是以智慧来作利众生的广大事业,此即法身之智,别无异称。菩萨在出定位中将此法身见为报身,凡夫则见为化身,实际上此法身刹那亦无毫许变迁,此无漏智亦刹那未离法界本性,所以佛陀任运度化众生的近取因主要是法身智。

丁贰(所得正觉之本体)分二:一、所依之身相;二、能依之功德差别。

戊壹(所依之身相)分三:一、法身;二、受用身;三、等流身。

己壹、法身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法身智慧如烈火般能尽焚烧一切二相所知境,如同干薪烧尽无余,是故诸佛法身最为寂灭,尔时法界的真实本性不生亦不灭,又由心与心所皆已灭尽的缘故,唯有报身方能证得法身智慧。
   

胜义中本无生灭,名言谛中轮回则由分别心所转,解脱的涅槃唯由智慧趣入,如是一切所知法的本性,唯有一切智智方能通彻了悟,此外二乘圣者与大乘菩萨皆不能圆满了达,其相续中还有所知障的缘故,因此自性不生行相的寂灭真实义,即是诸佛法身智。本论自释云:“智慧自性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的所知,所知既不生,其具不生行相之智,即是诸佛法身。”

如《金刚经》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此说诸佛于一切时安住法性,即是导师佛陀的胜义法身,又此法性,非二相之理所能识之。若认为胜义中仍有分别心灭尽、法身智慧现前等分别所相,则不仅非理,亦决定无有是处。因为佛地妙智所缘真实义中,分别的心与心所寂灭于法界的本性中,如水注入水无二一味故。经云:“曼殊师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此智乃真实义境,诸心心所毕竟不转,唯依世俗安立,证彼佛果。《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己贰、受用身

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
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此亲证法身最为寂灭的受用身,虽无心与心所等分别,但仍能任运自在地广利有情,宛如三十三天的如意树,亦如龙王顶上的摩尼珠,尽管无有分别作意等勤作,仍然能成办众生的欲乐与所望,故此报身乃至世间众生未空、虚空未尽之际常久住世,任运自在地饶益世间有情。然而此报身唯有久修梵行、广积二资、远离了四边八戏的圣者方能现见。
   

证得法身之时,一切二取分别心悉已寂灭,从此以后再无此是凡夫、彼是菩萨等分别。虽无任何分别、意念、勤作等,但于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仍能任运自在地成办,乃至整个轮回未空之际,恒住世间满足一切众生的需求与所望。如此相好端严的报身,为谁所见呢?即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圣者所能见之,非其余有戏论的诸异生类所能现见,其唯能现见化身。

《皈依七十颂》云:“诸佛妙色身,相好极炽然,众生随自解,执为种种身,无量福资粮,所生彼色身,十地诸佛子,始能快先睹,此身受法乐,则是诸佛行。”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说:“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见到佛的报身。”自宗大法王无垢光尊者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皆说一地以上菩萨就能见到相好端严的圆满报身。此处尚应了知,十地菩萨在出定位中不见法身,唯见报身,是有极微细所知障尚未灭尽的缘故。

己叁(等流身)分三:一、身之一毛孔现示自一切行;二、于彼现示其余一切行;三、随欲自在圆满。

庚壹、身之一毛孔现示自一切行
能仁于一等流身,同时现诸本生事,
自身虽已久迁灭,明了无杂现一切。
何佛何刹能仁相,诸佛身行威力等,
声闻僧量如何行,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如何闻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于一身中能普现。
如是持戒修忍进,禅定智慧昔诸生,
彼等无余一切行,于一毛孔亦能现。
   

能仁(佛陀)于一等流身的一毛孔中,同时能示现无始生死以来的一切本生事迹,自身的本生事迹虽然久已迁灭,但亦能在一刹那间明了无杂的任运显现。又往昔在因地间行菩萨道修行布施波罗密多时,曾于何佛何刹做过何等供侍,以及能仁如何示现降生等相于一身中皆能示现。诸佛身相、胜行、威力如何等,其眷属中声闻及诸僧伽等若干数量,复于正法如何修行而成。

又彼佛刹诸菩萨众,相好端严之身受用衣食、卧具若何等事悉以明现,应化众生时,演说何乘妙法(为说三乘抑说一乘)等自若何行。如何闻受佛法,修何种菩萨大行,以衣食珍宝等资具作过何等布施,如何供侍佛陀、菩萨、声缘等,皆于彼身一毛孔中普能明清无杂的显现。此外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密多往昔诸生的本生事迹,彼等一切行径,于一毛孔中亦能显现无余。
   

报身又称等流身,龙树菩萨称其为法性所生身,《楞伽经》称其为法性等流身。佛的报身是法性所起之妙用故,如是不离法性或与法性等流,故为法性等流身。报身在示现之时,一般是从发心至真实入道,在五道十地中如何修行等无量生死的本生事迹皆如明镜中现色相般清晰了然地显现出来。由此可见,正觉佛陀所具无量不可思议之功德亦是通过精进闻思修行,清净一切障垢后才现前的,所以诸佛世尊乃为众生的究竟皈依处。

庚贰、于彼现示其余一切行

诸佛过去及未来,现在尽于虚空际,
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
从初发心至菩提,一切诸行如己行,
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
如是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一切行,
及余一切异生位,一毛孔中能顿现。
   

诸佛世尊若已过去及于未来、现在住世,乃至尽于虚空际的无量诸佛,安住世间为众生演说微妙正法、救拔济度无量苦恼众生无有休停。《宝性论》云:“世尊体常住,以修无量因,众生界不尽,慈悲心如是。”无著菩萨云:“利益诸众生,自然无休息,如如意宝珠,满足众生心。一时同处住,满足所求意。”

《现证庄严论》云:“三有各各中,种种利有情,清净平等身,变化流无断,尽轮回生死,事业无止息。”从彼最初发心至菩提果之间的一切诸行如上述自己之行(本生事迹)一样,浩瀚如虚空,广大如海洋,森罗万象,千形万类,如镜互照互含互摄而至无穷无尽。由知诸法等同虚幻无性故,从初发心学道,历经三贤十圣乃至正觉之间无量数劫之一切一切的显现法,于一毛孔中皆能明晰无杂的顿时显现。如是三世的诸大菩萨、独觉、声闻之一切行径以及其余一切异生位之诸行,在一毛孔中亦均能顿时显现。
   

比如一般的幻化师尚能以咒、药力等于自身中示现情器种种行相,何况诸佛菩萨。《华严经·入法界品》云:“譬如幻师现种种事,无来去处,但以幻力现种种事,此诸奇妙庄严法,亦复如是,无来无去,无住无著,不生不灭,但学菩萨智愿力故,现如是事。”因为诸大圣士长时修习缘起性空,已彻底了达诸法本性皆同幻化,

事性全无差异,现空一味大平等故。如是已成正等正觉的佛陀悲愿宏深,究竟二智,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决定不为任何时空所限故。不仅能随意任运地示现自己过去的一切本生事迹,且于他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三世一切诸大菩萨、独觉、声闻和三界六道中一切众生的诸般行径,亦于一刹那间顿时显现在一佛身的一毛孔中。

就诸大菩萨在学道中如何修习六度万行等亦皆能在一毛孔中显现并清晰可辨、了了分明。《华严经·入法界品》云:“或见一毛孔,不可说佛刹,诸佛庄严身,佛子众围绕,为转正fa 轮,度脱诸群生,或于一毛孔,普见诸佛子,无数亿劫中,修习菩萨行,或于一一尘,悉见无量刹,或净或垢秽,诸行业所起,或见廬舍那,于彼转法 lun,显现自在力,方便入涅槃,观察众生类,一切业烦恼,显现自在力,化之令解脱。”

《华严·入法界品》云:“或见释迦文,初成等正觉,饶益诸群生,一切莫能测,或见为菩萨,供养一切佛,或住童子地,显现自在力,或见行施戒,忍辱勤精进,深入诸禅定,住慧方便地,或见究竟住,一切种智地,三昧陀罗尼,出生诸通明,或见无量劫,修习菩萨行,逮得不退转,甘露灌顶记。”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8-13 17:4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