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本性法师 精品文集

【禅思录07】 无须责难科学

2009-05-29 20:41:09


  理性的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令人无疑的。
    但我们也经常听闻到这样的观点:世界因为科学面临毁灭,人类因为科学而面临灭绝。他们的依据基于:因为科学的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说不良现象。比如:量子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核武器,世界各国的贮量足以毁灭地球数次或数十次;网络被广泛应用,但网络安全问题也凸显;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逐步解开了人类自身的秘密,但也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克隆羊,克隆人也出来了,对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伦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凡此种种。为此,他们认为,科学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不可避免的祸害。所以,他们谴责科学。
    以我看来:其实,无须责难科学。毕竟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科学本无善恶,也谈不上什么罪过。它只是工具和手段,不会自好也不会自坏。好坏的是掌握科学的人,善恶的是掌握科学者的思想与行为。科学为善者掌握,用以为善,便成好事,反之则成帮凶。
    为此,无须害怕科学,无须抑制科学,更无须责难科学,相反,要学习科学,掌握科学,应用科学,采取拿来主义,为本宗教服务。虽然,宗教无法科学化,因为,宗教理性的同时还有超越理性的信仰。但我想,我们也不必排斥科学化的宗教。毕竟,宗教如能不断趋向理性,也不能不说是件意味深长的好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端午节屈原皈依佛教

2009-05-27 20:03:52


  2008年的端午节,屈原大夫听我几个端午节的心愿后,感觉佛教很好,可以拯救楚国。为此,他感慨地说:可惜当时在楚国没有机会接触佛教,否则,他也就无需投汨罗江了。当时,我同他说:您今天认识了僧,法与佛就在你身边,也不晚啊。他回答道:是啊,从今以后,我就不作汨罗江神了,争取做佛吧。
  关于这段小公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本人去年端午节写的《端午节的几个心愿》。
  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同您讲的是另一小段公案,即将发生在明天——
  刚才,屈原大夫换掉古装而着西装来到我的梦里。屈大夫一见到我,便跪地而拜。他拜下的当刻,我马上伏身而下。比丘本性何德何能堪为数千年前的一代名臣跪拜,如那样,将折杀我福德也。
  一年不见,较之去年,屈大夫是判若两人:只见他原来的满头白发多转青丝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最大的变化是言行佛教化了。
  我问他此之来意,他表示:一来看看他遇到的第一个佛门中人,二来求乞明日皈依,作个正式的佛教徒。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是好欣慰啊,但我在脸上没有太多地表现出来。我故意问他:您是儒士,皈依后便归释家,便是释士了啊,对您作汨罗江神没有影响吧。屈大夫轻松地回答道:去年端午节后我便不再当江神了,而是回到当年的老家看了一年的佛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终于求索到了我真正需要也最合适我的归宿,今天之来,也非一时的冲动。原来如此……
  明天,我将为屈原正式举行皈依。举行皈依仪式的具体时间,这里没准备告诉大家,因为,缘分深的人无须来看,缘分浅的人不会来看。
  临别时,我送一件咖啡色的居士海青给屈大夫,让他明天带来,举行皈依仪式时穿。他试穿了一下,说:还是穿古装好看得体。
  末了,我提醒他:您还是去做汨罗江神吧,当然,是以佛教的身份。并对他说:在您未成佛之前,可以先做佛教的护法神啊。
  屈大夫听了很高兴,愉快地说:依教奉行。他的语音刚落,我们寺院的僧众敲板了,板声在凌晨过后的夜空中“啪、啪、啪”的响,这在提醒我们,该醒来该起床了。
  明天是端午节,在此也恭祝广大博友:端午节吉祥!

  附:《
端午节的几个心愿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安心之道06】 学佛是为了把生活变得简单、自然

2009-05-27 20:03:08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处受束缚,处处左右为难。这说明,他学佛的方法不对,没有掌握佛教的根本精神。
    比如:有人一皈依三宝,就准备吃纯素,但是,一家之中,丈夫要吃荤,儿女要吃荤,这样,原来煮一样菜即可,现在,要煮两样了,不仅麻烦多了,甚至引发家庭不合睦。其实呢,佛教中并没有要求居士吃纯素。要知道,我们提倡,不等于一定要素食,因此,学佛,要学出灵活来,不能学僵化了。我们要在把握根本精神的基础上,灵活地把事情做的更好。中国传统意义上素食的根本精神在哪?即不杀生,作为居士,当然不能杀生,不能为了吃荤去杀,但是,只要在不杀的情况下,居士食用荤食并无过错。
    正如人问马祖:吃酒肉好不好。马祖回答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
    佛陀时代,有个提婆达多,专门与佛陀作对,他攻击佛陀让弟子们吃荤和穿整洁的衣服,认为是腐败,但佛陀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因为,那不合当时实际的状况,僧人是托钵,只能谁给什么食什么,哪能挑三拣四,就如现在的西藏,不让吃荤,哪来那么多青菜。因此,学佛的人不变随缘是很重要的。
    英国有个征答题,说有三位科学家,他们是环境、原子、粮食专家,同在一个热气球上,如不扔出一个,气球就要爆炸,三人全会死,但这三人的研究课题都关系到拯救人类灭亡的大计,这样,你要扔谁出去呢,很多人答不上来,或答案五花八门,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扔出去,这答案获得第一名。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一次,法国报纸进行一次智力竞赛,有个题目:卢浮宫突然失火了,情况只允许你抱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答案千奇百怪,但以这样一个答案获得一等奖,那就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为什么?很简单,最实际。学佛就要这样,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对。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禅思录06】 有敬畏 没有妄为

2009-05-27 20:01:48


  因敬生爱,因爱生敬,敬爱一同。
    世间万物,其中的许多,有理由让我们敬爱。
    释迦牟尼佛,舍王道取佛道,为了救度众生,终得究竟的觉悟,荣成佛陀。此后,他不违本怀,推行慈悲与智慧的真义,言行一致,鞠躬尽瘁,直至化缘尽了。不说释迦牟尼佛的功劳,只看其苦劳,就可知他值得我们敬爱之。
    释迦牟尼佛是圣者的代表,于此世间,圣者何其多!贤者何其多!他们是人类向上的榜样和希望,垂范千秋。
    古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随时在督察监视着你的一言一行,记录着你的每一善每一恶,哪怕其微如细末。
    当然,我们相信,圣者贤者,基于他的慈悲与智慧,脱离了贪嗔与痴疑,不再会如凡人一般直接去施行惩罚或奖励之举,但自作自受与因果不爽的铁律自会发生作用。
    也就是说,菩萨低眉慈悲六道。但是,金刚怒目降伏四魔。金刚,诸如此类的护法神,不会如菩萨之类的圣者贤者。他们有分别心,会惩罚恶者,奖励善者,对此,我们应有所畏惧。因为畏惧,有所约束。
    一旦人类没有了敬爱之心与敬爱的对象,也就没有了畏惧之心与畏惧的对象。那么,世界该是多么的悲哀和可怕。因为,谁都可以因此而妄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安心之道05】 十字街头好修行

2009-05-25 16:57:47


  梁武帝请宝志禅师看戏。结束时,梁武帝问禅师:今天戏演得好吗? 
禅师答:我不知道。
武帝又问:今天戏唱得好吗?
禅师答:我不知道。
武帝十分奇怪,禅师明明坐在这看戏,怎么会不知道!
禅师说: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并选一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盘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并对他说:等戏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洒出,立刻绑去斩首。
武帝虽不知用意,但还是照办。
次日,罪犯看完戏,水一滴也不洒出来。
宝志公问罪犯:戏好看吗?
答:不知道。
宝志又公问:戏好听吗?
答:不知道。
宝志公问:你跪在台前看戏、听戏,怎么会不知道。
答:我心顾着这盘水都来不及,哪有心看戏、听戏。
武帝一听,终于明白:心不在戏,那么,对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宝志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戏,那么,岂能知戏演的好坏。
    一天,神秀大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慧能弟子崛多禅师就问他:这是在做什么。
    他回答:探寻清净。
    禅师又问:探寻者何人,清静又是何物。
    他请禅师指点这话的意思,禅师说: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
    所以玄觉禅师说:既使躲入山中,如未见道,则只见山不见道,山也喧闹;如见道,在山则只见道而不见山,山也清静。
这启示我们:十字街头,红尘滚滚,心不在焉,就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即所谓的: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禅思录05】 人性善恶与律法

2009-05-25 16:56:20


  人性是善?是恶?说法不一。
    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如此说。ji 督教却认为:人有原罪。而佛家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当成佛。
    按佛教这么说来,人性当是善的,是成佛的种子。
    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看法,决定了对人类善行恶行的不同态度,这态度体现在国家,便是法律。体现在宗教上,便是戒律。
    在人性恶者看来,人是无可救药的,因为根源就恶。如果说还能救的,那么便是用重典,用恶法。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制裁,甚至灭绝。这样,才可以以儆效尤,起到震慑作用。
    在人性善者看来,人有天生的向上之心。因此,只要引导得当,给予创造良好条件,便有自觉脱离为恶的可能。为此,对过错者,虽予惩罚,但重在教育,佛教的戒律精神就体现了这一点。
    于佛教戒律中,除了杀盗淫妄根本戒外,违犯其他戒律,皆是可悔的。佛陀当年还留下话说,在一定的时候,小戒还可以舍弃,不予执行。就是一些较大的戒,在特殊的条件下,亦可遮之,对违犯者,不予计较。这就让我们想到,看佛教的戒条,要看制戒的精神,而不是看戒条内容的本身。持佛教的戒条,也要持其精神的实质,而不是为持戒而持戒。尤其是,制戒与持戒的因缘已与佛陀时代有所不同的今天。
    当然,这不是说,佛教的戒律可以舍弃了。有这种想法,对佛教的前途来说,是危险的。因为,佛陀早就说过,他涅槃后,我们要以戒为师,说戒律在就有佛法在。
    我们要表明的是:戒条应进行新的诠释,赋于更丰富而宽广的内容。因为,时间、地点、人物、情景、状况,已有了变化。不变随机,随机不变,随机逗教,随机释戒,此举虽非迫在眉睫,却也时不我待。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