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常见辞汇

  【言教】 佛以言语垂示的教法。

  【言诠】 以言语来诠释义理。

  【言诠中道】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种言语所显的中道,叫做言诠中道,与离言说的中道不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贝】 螺贝,在招集大众时吹之。

  【贝叶】 贝多罗叶的简称,此叶经冬不凋,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叫做贝叶经,或贝文。

  【身入】 六入或十二入之一。

  【身子】 舍利弗的译名。梵语舍利,华译为身,弗多罗华译为子。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身土】 身与土,乃凡圣的依正二报,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身光】 从佛菩萨身上所发出来的光。

  【身见】 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为五见之一。

  【身戒】 身体所应受持的戒行。

  【身受】 二受之一。见二受条。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身相】 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身笑】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身根】 五根之一。见五根条。

  【身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身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身灯】 药王菩萨烧身为灯,以供养佛。

  【身识】 五识之一。

  【身心】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

  【身心受业】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忍行】 三种忍行之一。

  【身清净】 三种清净之一。

  【身恶作】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身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身如意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身语心轮】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妄见。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

TOP

  【那含】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还来欲界的意思。

  【那律】 阿那律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伽,以喻他们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来受生死。

  【那吒】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亦即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那落迦】 地狱名,华译为恶者,即造恶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邪外】 邪魔与外道。

  【邪宗】 凡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叫做邪宗。

  【邪淫】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邪扇】 (喻) 以邪道去煽动人。

  【邪执】 固执不正当的见解。

  【邪观】 不正当的观法。

  【邪见】 1.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

  【邪见网】 (喻)邪见好像罗网,入则不能解脱。

  【邪见使】 五利使之一。见五利使条。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邪命说法】 指为求衣食而说法。

  【邪性定聚】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邪魔外道】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妓乐】 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

  【技乐】 见妓乐条。

TOP

  八画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法入】 十二入之一,即意识所缘的境界。

  【法力】 佛法的力量。

  【法化】 正法的教化。

  【法名】 出家僧或是皈依佛教时,师父所赐给的名字。

  【法舟】 (喻)佛法好像舟子一样能度人出离生死的苦海。

  【法衣】 三衣的通称。

  【法臣】 佛称法王,则菩萨便是法臣。

  【法眼】 菩萨之眼,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为五眼之一。

  【法忍】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2.见三法忍条。

  【法佛】 法身佛。

  【法位】 真如的别名,因真如是诸法安住之位。

  【法见】 执著一法而是此非他。

  【法命】 1.法身的慧命。2.指僧人的寿命。

  【法味】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法典】 说正法的经典。

  【法要】 佛法的要义,亦即简约而枢要的法义。

  【法嗣】 继承法系的人。

  【法乳】 (喻)佛法如乳,能够长养人们的慧命。

  【法服】 又名法衣,为三衣的总称。

  【法音】 说法的声音。

  【法侣】 僧侣。

  【法施】 三施之一,即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别人演说。

  【法师】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法恩】 指四恩中的三宝恩。

  【法悦】 由听闻佛法或是由思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法座】 法师坐了说法的位子。

  【法财】 (喻)佛法能利润众生好像财宝一样。

  【法夏】 与法腊同义。

  【法流】 正法相续不断,如水长流。

  【法处】 十二处之一,即意根所对的境界。

  【法堂】 演说DA法的厅堂。

  【法执】 执著一切法为实有,为二执之一。

  【法船】 (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好像船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的彼岸。

  【法智】 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法会】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法爱】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法想】 思想佛法。

  【法尔】 天然的、自然的、不待造作的意思。

  【法尘】 六尘之一,法尘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去,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是法尘的作用。

  【法乐】 1.以法味为乐。2.行善积德以自娱。

  【法幛】 1.(喻)妙法高耸,如幛之上出。2.(喻)佛菩萨说法,能降伏魔军而得胜。

  【法数】 法门的数目,如三界、五蕴、五位、七十五法、四谛、六度、十二因缘等是。

  【法显】 中国晋朝时的高僧,隆安中,自长安西度流沙,历三十余国,持经南归,至京师,译出百余万言。平阳武阳人,俗姓龚。公元五七六年生,六五二年圆寂。

  【法灯】 (喻)正法如明灯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法lun】 1.(喻)佛所说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2.佛所说之法,辗转传人,好像车轮的旋转,无远弗届。

  【法器】 1.具有修证佛法的根器。2.法会诵经时所用的器具。

  【法树】 (喻)佛法能生涅槃的果实,好像果树能生果子一样。

  【法缚】 思想被所知所见所束缚,也就是执著于法,与法执同义。

  【法药】 (喻)佛法如药,能医治一切众生的病痛。

  【法蕴】 1.与法藏同。2.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法腊】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

  【法印】 佛法的印契。有三法印与四法印,这些法即是佛法的准则,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

  【法住】 诸法住于其位,如如不动。

  【法体】 有为无为诸法的本体。

  【法灭】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TOP

  【法王子】 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法王子住】 菩萨十住位之第九。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法身佛】 佛三身之一。

  【法身塔】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观】 观佛法身的观法。

  【法身如来】 法身佛。

  【法身菩萨】 又名法身大士,为二种菩萨之一。见二种菩萨条。

  【法身无相】 诸佛的法身毫无虚妄之相。

  【法身有相】 依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意,则说法身决非无相,而是法性的理体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个人若三惑究竟清净了,则本性常住之色心便会显现,而依正之二法亦会究竟清净。法华经方便品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法身流转】 法身流转于五道,此法身系指随缘真如而言。经说:‘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法身大士】 见法身菩萨条。

  【法身本有】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法身舍利】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法我】 二我之一,即法执。

  【法我见】 二种我见之一,如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称为法我见。

  【法性】 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

  【法性土】 三土之一,即法性身所住的国土。

  【法性身】 简称法身,佛三身之一。

  【法性空】 诸法的自性本空。

  【法性海】 法性深广不可测量如海。

  【法性生身】 1.二种菩萨身之一。2.五种法身之一。

  【法性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法性常乐】 法性是涅槃的别名,涅槃有常乐我净的四德,所以叫做法性常乐。

  【法性真如】 法性与真如。法性与真如,是同体异名。

  【法性随缘】 又名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与随缘二种,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的因果,随净缘而生还灭的因果,这种情形叫做法性随缘。

  【法性生身菩萨】 指在十圣位已证无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议变易生死身的菩萨。

  【法门】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法门身】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见三身条。

  【法空】 诸法缘起性空,为二空或三空之一。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执。

  【法空观】 二空观之一,即观色(物质)心(精神)等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这是大乘菩萨的观慧。

  【法空智】 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智慧。

  【法食】 1.以法为食,长养慧命。2.如法的食物,佛法对于食物有法制,依著法制的食,叫做法食。

  【法食时】 四食时之一,三世诸佛,都是以午时为食,过了午时即非时食。

TOP

  【法界】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法界身】 周遍于法界的身体,亦即佛三身中之法身。

  【法界佛】 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悟了一真法界的大智慧后,其大光明遍照于一切法界,故称法界佛。

  【法界性】 简称法界或法性。法界亦即法性。

  【法界观】 证入华严经所说的法界的观法,即一真法界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客观。

  【法界三昧】 谓修法界观,得法界定,透彻一真法界的玄理。

  【法界三观】 华严宗所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见三观条。

  【法界圆融】 法界的一切法都是互相融通的意思。

  【法界缘起】 四种缘起之一。见四种缘起条。

  【法界实相】 法界与实相。法界与实相,是同体异名。

  【法界无碍智】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即证入法界无碍理的智慧。

  【法华】 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简称。

  【法华会】 颂赞法华经的法会。

  【法华宗】 即天台宗,因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本经。

  【法华一实】 法华经所说的都是一乘真实的教法。

  【法华二妙】 相对妙与绝对妙。

  【法华三昧】 三谛圆融的妙理现前,障中道的无明止息,摄一切法使归实相,名法华三昧。

  【法华三部】 三部法华宗的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八年】 佛说法华经的时间一共是八年。

  【法华忏法】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而定六根忏悔之仪式方法,著法华三昧行法(又名法华三昧忏仪)一卷,由此中抄出流行于世者,即法华忏法。

  【法华涅槃时】 五时之一,法华与涅槃二经同属醍醐昧,故合为一时。

  【法喜】 闻法之后心生欢喜。

  【法喜食】 二食之一。见二食条。

  【法无我】 见二无我条。

  【法无碍智】 又名法无碍解。见四无碍解条。

  【法无碍解】 见四无碍解条。

  【法报】 法身与报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 法身、报身、应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化】 法身、报身、应化身。见三身条。

  【法鼓】 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好像击鼓使声音普遍听。法华经有击DA法鼓和法鼓常鸣的话。

  【法螺】 宣扬佛法好像吹螺,声音远扬,广被大众。

  【法藏】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法藏比丘】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

  【法云】 (喻)佛说法如云,普荫一切众生,使得清凉自在。

  【法云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十地名。

  【法云等觉】 菩萨十地之第十位名法云地,过了法云地就是等觉,过了等觉就是佛的妙觉了。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法缘慈悲】 谓破除我之相,而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生起慈悲的心。

  【法相】 诸法显现于外各别不同的相。

  【法相宗】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法处所摄色】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征者;二、极回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回;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TOP

  【乳味】 见五味条。

  【乳经】 指华严经。

  【事】 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叫做事,离因缘造作之法则叫做理。

  【事相】 有实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讲道理的,没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则叫做理性。

  【事造】 见理具条。

  【事度】 指五戒十善等世善。因五戒十善是有为的事相,故曰事,能度三途之苦厄,故曰度。

  【事证】 事理二证之一。见二证条。

  【事障】 二障之一,即贪、嗔、痴等,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

  【事观】 二观之一,即观因缘所生的事相。

  【事忍】 指世间法的忍,共有三种,即力忍、反忍、忘忍。

  【事修】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事理】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事理二忏】 事忏和理忏。在三种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无生忏是理忏。

  【事理三千】 事造三千与理具三千。见理具条。

  【事理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使】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见十使条。

  【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来迎】 佛菩萨从极乐世界前来迎接念佛的人。

  【来果】 来世的果报。

  【供具】 又叫做供物,即吾人时常拿来供养佛菩萨的物品,共有六种,即花、涂香、水、烧香、饭食、灯明等,如是次第,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之六度。

  【供养】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供养法】 种种供养的方法。

  【依果】 又名依报,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是。

  【依通】 依靠药力或是咒术而显现的神通。

  【依报】 又名依果。见依果条。

  【依圆】 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见三性条。

  【依止】 依赖止住。

  【依止甚深】 五甚深之一。见五甚深条。

  【依止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

  【依正】 依报与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

  【依正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依他】 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无自性,不能单独的生起,须依靠众缘的具备,才能生长,名依他起性。

  【依他自性】 又名依他起性,三自性之一。见三自性条。

  【依他十喻】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

  【依他起性】 见三性条。

  【依法不依人】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依义不依语】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

  【制戒】 佛对弟子们所制订的戒律。

  【制门】 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化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无容赦,是为制门。以上二门也就是化制二教。

  【制教】 制止罪恶的教法,亦即戒律。

  【制听二教】 佛所制定必当受持的法,叫做制;听其方便随意执行的法,叫做听。故制法若不实行必有罪,听法不实行也不为罪。

  【刹那】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了。

  【刹那生灭】 一刹那之间就有生灭的意思。

  【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刹那无常】 谓在一刹那之短促时间中,就已具有生住异灭的四相,变化无常。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