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九十四岁大寿 梦参老和尚讲述楞严经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阿难请问佛说:佛,你虽然说是第二义门,第二义!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解结这个解做什么讲呢?像我们系个疙瘩,所谓系个扣把它解开;但是我们从我们六根把它解开,解开了见我们的真心。阿难说我很相信能够解结这个人,他一定明白了、开悟了。这是他的妄拟、他的想像,他说这个六根结合一定要把它解开。阿难的意思请佛说结的元(解结之元),假使要不知道解结这个元就不能够明白,就是这么个话。他的意思,阿难向佛表白,就说他的心里想这个结怎么解的?要把这个结解开得找它个头、找它个根源。假使不知道它结的这个元应该下手的地方,我相信这个人他不能够解脱、也不能够解结。这只是阿难向佛请求的话的意思。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世尊,我与法会之中的人,我们这些有学的;有学的就是没证阿罗汉果的人,到了阿罗汉果的人叫无学位,阿难现在才证初果。他说我们这些法会当中,这次来听佛的法会这些声闻人从无始际,这个时候没个边际,就是从无始来的,跟无明一起结合到一起的,与诸无明,俱生俱灭,随着无明而生,随着无明而灭。拿我个人来说,我虽是多闻善根,我的善根只种些个多闻。名为出家,犹隔日疟。他说我像打摆子一样,发虐疾病一样,隔一天发一次。就说我不是清醒的人,是个迷人,向佛表白。我对这种第二义(就是结元的意思),第二义是结元的意思,因为不能明白,所以向佛说。这是阿难所表白的话,向佛说。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说完了这个请求之后,一切与法会这些个大众同时礼佛。礼佛就是很伤感的意思,伤感就是没开悟、没明白,雨泪翘诚,表示很至诚的。阿难很爱哭,每个法会从始至终一直又哭了、又哭了。你看,这楞严经他哭多少回?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请佛给我们解答,开示我们的迷雾。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单是指着有学这一类的法会的大众,无学的没有这个表示,他指有学的大众。不止在当时,还有像我们这都包括在内了,亦为未来,一切众生;这个未来就是我们现在,说再过一万年都是未来。若有人能闻见楞严经的、见着楞严经的,就给这一类众生作出世因,为将来的法眼开阔,为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佛同时也对阿难以阎浮檀紫金光手,佛的全身都是紫摩金光;这个紫摩金在南阎浮提有个幢,支持南阎浮提的那个幢相;佛的手的光明像阎浮檀金那个紫摩金色的,形容词!为什么在其他法会没有形容佛的手、也没有形容佛的体是紫摩金光体,楞严经就显示了。摩阿难顶就是安慰他,这个法是无上顶法,所以佛摩阿难顶;乃至于手现紫摩金光,不是普通平常的佛的手。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所以跟平常不一样的。这六种震动:动、涌、起、震、吼、击,就是六种声音,发出六种声音,大地之间突然间发出六种声音。这个在大乘经典里经常有,佛在一说法的时候六种震动。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
佛手放光,在手摩阿难顶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佛刹,佛刹六种震动。因为十方微尘一切如来都伸手,不止一佛伸手,无量无边的诸佛。这意思形容着楞伽定的圆湛不生灭的体,由体而起的妙用,光就是体生的作用而已。十方住世是没数字的,有微尘数那么多佛,微尘数如来,每一佛都有一个佛世界。这个为什么加个住世者呢?说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当初说这个法,现在一切住世界的诸佛;那已经入灭的诸佛不会了,就指现在的诸佛都从诸佛顶上放光。当释迦牟尼佛摩阿难顶的时候,普佛一切世界六种震动;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都放宝光,从佛顶上放宝光。

【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十方诸佛放的光到娑婆世界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光就入了释迦牟尼佛的顶。其光同时,在那光明当中,从那个世界来到祇陀林,灌到如来(释迦牟尼佛)的顶。当时与会大众得未曾有,就是以前没见过的,得未曾有!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所有当时在楞严法会的这些大众都听见了。听见什么呢?十方微尘数那么多佛,异口同音;异口,十方佛各有各的口,但是音声可是相同的一个音,齐一!来告阿难说。这不止释迦牟尼佛加持,但是这些个如来同时演说楞严经,每位佛都来加持阿难;不止阿难,所有与会的这些法众都听见了,那些如来口虽然不同,音声是一样的。

【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
同时称赞阿难,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所以十方诸佛来证明楞严经这一法很难得进入、很难得信,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阿难,善哉阿难,你想知道吗?俱生无明,你要知道,无明跟你生来的时候俱生,这个根结结得很深很深的。原来你性体本俱的觉悟、清净、明了,就是性觉圆明,咱们前文所说的本来是性觉圆明,妄为明觉,颠倒了!性觉圆明,性觉一定明,必明,本来就是圆明的;妄为明觉,就起一念无明惑,无量生以来都与你俱生的,所以俱生。你要早知道你的俱生的无明,所以使你无量劫来流转不息,为什么?就有那个无明跟你俱生的。那是你生死的根本,生死结根,没有什么其他的,就你自己的六根。你的生死这根子是什么?就是你六根,更无他物。你不是要了解生死的根元吗?就是你的六根。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同时告诉阿难说,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了生死是你的六根,处生死当中造业的还是你自己的六根,没有其他的;除了六根之外,没有其他的。无上菩提,就是妙明觉心是你自己具足的,不生不灭那个本觉的真心就是六根,六根即是本觉的真心,没有其他的法。你要想知道无上菩提,能可以令你速得证道的;怎么证道?安乐解脱,寂静妙常,还是你的六根;除了六根,没有其他的东西。咱们说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还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根。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就是十方诸佛同时说的这个法。心犹未明,还是不明白,不能开悟,不能圆销顿悟。他就向佛表白了,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什么道理?他心不明了,令我生死,乃至涅槃,同是六根,不理解。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佛就告诉阿难说,佛告阿难根尘同源,你的六根跟“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一个,一个根元,另外的没有;解脱跟束缚也是一个,无二!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凡尘。识性是虚妄的,像空中之华一样,空中本来没有华。你六根之内的报身属于有情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属于识外的尘境,它属于无情的。记到!一个有情,一个无情。你的根所得的报身是属于有情的,“色声香味触法”外头的境界相属于六尘,是无情的。你的根,这个根是指着无论尘与识,这两个根元是什么呢?一个是你八识的见分,属于心法,这是六根。

一个是八识的相分,这是色法,色法属于尘。这个记到。你根内八识的见分,这叫心法。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这八识,这八识都是心法,属于见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属于相分,相分属于色法。你所执着的,内:有情的身心根身世界,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只是见分跟相分的分别妄想而已。色法跟心法没有两个,有情跟无情也是一个,一个是有情世间,一个是无情世间。

相法依着自证法而起的,相法跟你的见性的性法两个是一个。咱们经常在起信论上讲过多次,当你一念不觉妄动,这一念妄动这叫无明,妄动不明;求明而反而不明,求明而不明,这叫妄动。这妄动就生出来“无明不觉生三细”,业相、转相、现相,这个是根本。这是根,这是见分。“色声香味触法”是转识而后,业相本身都是自心的,转了妄现境界。没有境界相,内心的。内心生的一个见分、一个相分,见分要缘相分而产生一切境界相。这大乘起信论讲的“一念不觉生三细”,这都在内心当中;待一缘境界相了那就复杂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外头一切的妄境。识性是虚妄的、是空华的,没有!这就是妄境。你的束缚跟你的解脱都是妄想、分别、执着的,自己的见分妄现相分,色法跟心法原为一体,束缚跟解脱是你的心,缚跟脱是一个,不是两个。所以解六结、越三空,这一段经文就讲这个六结、三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结结成的把它解开,好比我们系个疙瘩,本来没有,你自己妄系的。拿一条带子你结成六个结,那就结缚了,就不是一条带子了,就是六个结了。原来什么都没有,就是一条带子,妄系的结成六结,解六结、越三空就是这个含义。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因为有你得识跟尘,识对于尘,因为有根就缘那有相。就是当你一念不觉的时候,没有相的。业相、转相,这还是内心对自心,等一到相分就有相了。但是这个相没有自己体性,同于交芦。大家看过芦苇没有?芦苇一棵立不起来,必须得两棵。在那水里头苇子,咱们叫苇子,芦苇,南方多,北方没有。芦苇,同于交到一块,说我们六根所发明的叫六尘。因为六根才显六尘之相,“眼耳鼻舌身意”才去缘念“色声香味触法”这些相,根见尘都不是自立的,都是相互而起的。当你六根对待六尘的时候,它们没有自己的体性,根尘同源。像尘与空、根与尘都是空华,眼里头所生的毛病。因为有尘,想了解尘,才发出一个知。因为有你的根才有外头一切相,根跟相,这根相全没有自己的体性。交芦是比喻,那芦苇塘的芦苇一样的,它必须得两个依着,一根独立不起来。根与尘两个,一个立不起来,根必须依靠尘,尘必须依靠根。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所以下文讲是故汝今,佛跟阿难说你现在知见立知,因为知要见才成就立于这个知,这就是无明本。无明就是不明,想要求明,这就是无明本。你这个知见无见,如果把知见放下,知见无见即是空,知见无见就是涅槃,一切皆澄净了,一切真净了,这个中间什么都没有。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根跟尘是一体,一体之法,你为什么在这里头立一个知来执着物,根要知尘。知见立知,本来没有,你要找束缚,无罪找枷扛。本来是不缚的,要立个知,自己把自己拴住了,这就是无明的根本。若知见无见呢?就是涅槃了,无漏真净。在你的真知当中没有一件东西,在这里头容不下一见他物,就是什么都没有,空的。这是归结的话。除了你的根跟解之外,没有他的,什么物都没有,就是你执着。执着放下了,看破、放下、自在,咱们经常这样说。因为我们众生的思想总要求一个,求个明白,任何事我要求明白,这就糟糕了。为什么?本来是明的,要去求明,就叫无明,愈求愈不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想把这个意思再重说一遍,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重宣此义,就把这个道理,佛的喻示阿难还没明白、还没说清楚,再给他说一遍。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真性是根本,有为空是空观,修空观;缘生故如幻是假观,因为一切因缘所生的诸法全是假的,像幻化似的,就叫假观;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中观。真性就是真如的自性,真如的自性这个本体是清净绝待的,没有对待之法的,绝待的!没有名字相,也没有言说相,也没有心缘相,它不属于有为,也不属于无为。无为是所依,能为有为之法与无为之法,无为是空的,虚空的,你的体不是一切相。真性有为空,你的真性就是空的,有为空就是修空观达到的有为都是空的。因为假缘生起的,所以说它是假的,故如幻,本来也没有生起、也没有失掉,也没有个消灭。不实如空华,空、假、中三观的意思。在学法相当中,咱们法相当中所说无为是对着有为说的,这个无为是假名,对着有为说无为;有为若没有了,无为怎么成立?一切有为都是不实的,像空中之华一样,无实的如空华,不要把它当成真实的。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为什么说妄?是显真的,因为真是对着妄说的。真既是对妄说的,真也是妄,真也不是真的。妄真同二妄,妄跟真就是两个妄法。真既是对着假说的,假都没有了,非真,真还立它做什么?因为有能见所见。云何见所见,根跟境都是虚假的,见什么呢?能见是色根,颜色的根,见所谓的妄相。你能见的妄根是假的、是妄的,所见的妄相也是妄的。当然是妄的了,能见所见都是妄,就是我们的根对外边的尘境两个都是虚妄的。因为对待有为说这个有为是妄,那必须说无为,无为是真的。对妄立真,真外有个妄可对吗?所以真也非真,真也不是真的。所以妄与真两个都是妄,对妄说真,真也是妄,真也不立。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根跟境都是妄,根对着尘,根也是妄,就是二妄,怎么能显真?没真可显了。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妄跟真中间,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拿那个比喻交芦一样的,两个相依,两个都没有真实的体性,是空的。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好比我们拿个绳子结个疙瘩,把那疙瘩解开了。例如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被这六尘把我们缚住了;六尘解脱了,就是圣人;六尘缚住了,就是凡夫。所以说“归元无二路”就这个意思,原来都没有、都是妄。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这个道理就像举芦苇的交中性,空有二俱非。在空中里头就像我们观中道义似的,观了中观道义,空和有两个全是空的;空也不存在,空对有说的;有没有了,空还说它做什么呢!就是这个含义。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迷了,晦暗了,就是无明。有明了,暗就消失了,那就叫解脱。解脱还立明吗?明也不立了。迷之则有,悟之则无,你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悟是对迷说的,迷若不存在了,还说悟吗?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这个偈子就说六结就是五阴(色声香味触法),六结就是五阴,从它微细的到它执着。先有个识阴,五阴是识阴先起的。怎么解释呢?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执着产生生灭之相,生灭跟不生灭结合到一起了,这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第八识;次第转成的,行阴它不停的,八识不停的;第七识就在中间传送,这个第七识就是行阴,行阴就是第七识;第七识再从想受、想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这个六识。这个六识前五识就是受阴,咱们这个色阴内之根身、外之世界,有情的跟无情的全是虚妄的。六解一亦亡,六个解脱了,一个也不存在了,所以入流成正觉。六解一亦亡,入流成正觉,对于你那根结来说有六个,但一结除了,一个也没有了,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你把这个结一解开了,六根之中选择圆通的本根,你依一根下手,入流的工夫,入流入到圣流了。背觉合尘,不出流,一流都不流,这样子跟尘合了;跟尘合了,这样子就是妄了。这个根的结结合起来,它是根本。如果它回光返照,六根消失,一根解脱,六根圆融。六解一亦亡,六个解脱,一也不存在。依一解六,六解一亡,这叫入流成正觉。观世音菩萨六根选择耳根圆通,一根圆通,六结皆解;一根圆通了,六根都圆通了。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这个流是圣人的流。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把根给解开,把这些疙瘩都把它解开。根性就是识性,藏识,藏性识性,阿赖耶识的识性依着如来藏而能入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名含藏,含藏你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根、尘、识三种。所以这八识又称阿陀那识,它能执持一切,叫执持识。执持什么呢?执持染净一切种子,它能执持你身心不散,肉体不坏。等你一散了,它不执持你了,你就散了。要返本还源、返妄归真,它叫如来藏识。如来藏识受无明来熏染就成前七识,净业熏染它就返回来根本菩提涅槃。这个体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为什么?二乘人不能够断、不能够究竟,等觉菩萨还不知道它的微细。善财童子参到弥勒菩萨,咱们华严经五十三参,弥勒菩萨让他再参文殊,文殊菩萨才让他参普贤。这是等觉菩萨所不能窥视的,你说微细不微细?

真非真恐迷,真跟非真很难得分。我常不开演,这种甚深的法我很少说,不开演就是不说。这叫什么呢?叫习气。这习气是无明的种子,咱们经常说:你这习气这么重!若断了这个习气,他就成了。一切无明的种子,在《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微细”,就是阿陀那这个识非常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一切种子都从这产生的。成暴流,就是这个习气变成无明种子,无明种子就产生一切惑染,愈变愈粗,愈妄愈妄。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真跟非真很难得分辨,我常不开演。这是第八识的种子识,种子识的习气。你根本无明断了,还得断习气。所以善财童子参到等觉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让他再参文殊师利,从根本智到一切差别。所以文殊菩萨让他参普贤菩萨,这才入法界,断那一分的无明习气。

《解深密经》云:“我于凡愚不开演。”佛说我对于凡夫没有开智慧的人不对他们说。为什么不说呢?“恐彼分别执为我”,他起一个分别心,就是起一个分别的念头,把这个种子识当为是我。咱们不是经常说八识种子就是我们的根本识,根本的执着,为我。成暴流,从阿赖耶识一传染出去,第七末那传到前六根六识,这就成了暴流了。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来不是幻,待一起执着,自心取自心,非幻法成了幻法了。若不取呢?不取无非幻,都是幻灭的。如果是咱们讲一心、二门、三大,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心生灭门就是妄,妄灭归于真如门,心真如、心生灭都是一心。大乘起信论咱们讲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用那一段经文来解释这个。如果能够灭了真妄,非幻尚不生,就是真如门不立的话,不立真如门,非幻尚不生,不是幻法就不要生起了。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真妄两不立,就是真穷惑尽什么都不立。一切的因果论都从妄法而立的,妄尽了,还源了,一切法寂静;一法不立,万法就不生了。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到了这个境界一切的根性法门都净了,妙法门,根性的法门名为妙法门。妙,不可思议。这个圆顿法,我们经常念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咱们现在跟佛无二无别,这叫因该果海;到了你成佛了,一切的种子、一切的因它的根源你得到了,叫果彻因源了。因为这个根性,因地的根,你这个根哪里来的?因地的时候,凡夫的心,这个根性就是本觉佛性。换句话说,说众生本来是佛,大家常听到的。这个是什么呢?因该果海,你的因(佛性)就该彻成佛的果海。但是这个佛性虽然在你的身中,虽然在你的心、在你的根本,现在你被五阴妄法给你迷住了。如果你把五根消失,脱根脱尘,那就返妄归真了。根脱了,尘脱了,成就你原来本俱的,这叫果彻因源。成了佛果了,把你的因源找一找,因果互彻、因果交叉的,这是不可思议的。

拿莲华做比喻,莲华是因果同时的,因果不相舍离,因具足果,果具足因,它又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拿莲华形容这。金刚者金中之刚,金中之刚叫金刚,最坚利,能破坏一切,就显它能破一切惑,而一切惑不能染到金刚。形容我们这个心,说你把你无始无明把它给击破了、击灭了,惑尽还源了。单有这么一部书惑尽还源观,在咱们华严经里头讲的惑尽还源,圆成果海,果彻因源;圆成了,圆满了,就是你因地所有一切彻它的因源。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修证的力有了力量了,你认到你的大定,三摩提定,大定,知道一切法如幻。三摩提又翻等持,平等任持一切物。弹指超无学,就是弹指之间成道了。如果你能认到“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定跟慧平等任持的,但是以慧力为主,一切浊恶的还清。由于定力知道你的真心本俱,一切幻惑本空,没有!虚妄起惑。咱们经常爱说:你放下吧!放不下。拿一件东西拿得很重,拿不起来了。你放下嘛!放下不就自在了。放不下。你若能得修证的力量产生一种智慧,认识了,马上惑尽还源。如幻三摩提,就是由你的定力一弹指间所有的惑都消失了。原来就没有,也没有什么消失。迷时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一明一暗,暗的时候六趣都生了,一明什么都没有了。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这个法门根性,阿毗达磨就叫无比法。什么无比?你悟得了、明白了根性。从你根把你解,所谓解不开的那个解把它解开,依着教法,最胜顶法;阿毗达磨就是最胜顶法,拿这最胜顶法把它解开。这一解开,十方薄伽梵,即十方的诸佛。薄伽梵是佛的别号,十号之中的一号,它具足六种含义,所以不翻。薄伽梵含什么意思?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所以这个在五不翻当中,多含义故不翻。十方薄伽梵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从这一条路证得涅槃的,走的都是这一条路。归元无二路,要回归成佛没有两条路,只有这一条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及与会的这些法众,在法会的大众,闻佛所指的把根解结归根,把这些根都解除了,解除了什么都没有。原来无一物,原来就没有,是迷,迷了而重为教诲。这里头文字所说祗夜,就是十二部经的一部叫祗夜。祗夜翻华言就是重颂,那个偈颂把长行的意思再颂一遍,就叫重颂。伽陀呢?长行没有,就是讽颂的,叫孤起颂。孤起颂没有长行的文字,只用这个伽陀,用偈子就把它赞颂了。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就是所有一切的言语、文字、道理深入的浅出的把它都糅合到一起,这样子就把文字的精义逐出,让你能够产生明解,就是能明白了、能解脱了。妙理,就是这种圆明湛深、不生不灭的理性,就叫妙理。就是不可思议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种含义很深的,空也不对,有也不对;真也不对,妄也不对,空有真妄一法不立,万法皆空。这是经文里头把它单提出来的解释,什么叫妙理?不生不灭的理性,空跟有都不对,就是真妄不立,双遣,这个含义。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佛这种大悲心一点遮掩没有,全体透露给众生,性净妙常,这个就是形容着无遮的大悲。无遮,一种是人无遮,人无遮对任何人都说,甚深的法对任何人说叫人无遮。法无遮,本来就是秘密法不开演的,现在也不秘密了,咱们经常讲全露一片心,就是真实的。就像禅宗讲的全盘托出,一点没余留。到这是不是阿难就是大彻大悟了呢?还没有。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阿难向佛说,虽闻了如来真实的法句,六解一亦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都没了,一亦不存在了,对六而说一。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六解一亡这个意义心犹未达,阿难代表与会大众说六解一亡,心犹未达,心还没达到这个伦次,就是还不明白。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就是垢染还没除尽,什么没除尽呢?六解一亡,单提出来这个,心未了解六解一亡是什么意思。就是阿难与在会大众还没彻底的明了,还没有真正的开悟,愿佛再加以解释。解释什么?六解一亡它们的次第。六解一亡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解,一亡是根本无明,六解一亡。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这就是六解一亡的意思。这个意思咱们这次讲不完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前文所讲的六解一亡,拿个巾(一条巾)把它拴成几个疙瘩,就是结结。佛在宝座前,整涅槃僧,敛僧伽梨,就是把身上穿的衣服整理一下子,就是披的衣整理一下子。整理完了,拿天人供养他的华巾,这一个巾咱们可以说围巾吧!就是一个带子,告诉阿难说拿这个巾把它拴个疙瘩,折叠这个巾,先拴一个,又拴一个,连续结了六个,结巾为结。

这个是表法的,六种结结的意思就是一动、二静,三闻、四觉、五空、六灭。咱们简单说,佛拿这个巾结个六结是表法的,表我们六根、六尘、六识。表法的意思就是形容着我们要断“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所生成的六识,根跟尘所结的中间有个识,识是分别的,忽而结个疙瘩,忽而把它解开,这都是形容词。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识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跟阿难说:什么叫结?像这条华巾,我最先时候是一条,第二、第三;一个就是一条华巾,这是没问题都懂得,拿这个形容法的。就说你在这个心跟你这个体,一个动的时间,一个静的时间,一个闻的时间,一个觉的时间,一个空的时间,一个灭的时间,就是动、静、闻、觉、空、灭,这个中间哪个跟你最近、哪个跟你疏远一点,让你认识。这是形容法的。我们拿一条或者毛巾或者围巾,这个巾上没有什么结。但是你把这华巾要是把它结成疙瘩就有结了。最初就是一条,第二、第三把它结成疙瘩的时候,这个巾就叫结。最初这条巾没有结疙瘩的时候,什么叫结?没有结,没有这个现相,先实在就是一个。

所以阿难向佛说:世尊,此宝叠华就是这条巾,佛的巾的名字叫宝叠华巾。最初是线,把它织成为巾,编线成织为巾。在这个巾上头结个疙瘩,就是把这个巾系起结个结。这宝华巾原来有结吗?没有,是你结成一个结就成巾了。最初是线,线把它织成了结合成一条巾。本来就是一体,形容法的,就是我们人根本的智,根本的智慧就是智,没有结巾;一念不觉,在不觉的时候生三细就等于结结了,开始就有结了。本是一心,愈转愈粗,愈转愈粗,后来转成六识,六识跟意根。

佛最初拿这条巾的时候,一条巾结个疙瘩,结一个,或结两个、结三个、结四个、结五个、结六个,或者结一百个。但是只有六结,不会至七,也不会停留到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这六种结结,一动、二静、三闻、四觉、五空、六灭,这是形容词。因为我们这个惑业开始起的时候,有亲因,有远因,有疏因,疏亲有异,各个不同的,细惑跟粗惑不一样。一、二、三没得变化,就是这个若形容法的业相、转相、现相。大家学大乘起信论就知道了,业、转、现三相还在一心。这一心的一动就成了业相,业相不停就转化了,就说转相;转相可就要现境界了,业、转、现三相。这三相要断的时候,八地菩萨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十一地菩萨断根本无明。如
善财童子参五十三参到弥勒菩萨去,已经到等觉菩萨位子了,那个时候就是业相、转相、现相都断完了。还不行,现在弥勒菩萨还在等;不是在等,在修!修什么?断那个一念不觉,就断这一念。这一念可不容易断,要一万大劫,断完了才能成佛。“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断完了,还要断这个一念。这个佛把它形容叫结,结惑造业;还没造业,光是结惑。

佛拿这个宝叠华,或是围巾,这个巾的名字叫宝叠华,织成巾了。本来是一体,这个巾就是一条巾,这个巾就是本觉的含义,就是一个,连一也不立。你要把它打成疙瘩,结一个,结两个,结百个,把它结成六结。为什么不至七呢?为什么也不停留在五呢?云何如来只许初,二、三,第一、第二是为三,这个后头讲圆通之相会讲,它们的亲疏不同。例如说三细是亲的,它们只在一个整体里头,六粗可就远了。三细,动念,刚一起心动念;动了,它是静止的,没有变世间相,更没变六粗相。一动、二静、三闻、四觉、五空、六灭,一二三四五六。一个是动相,六中是结相的意思,二者是静相,三者是闻相,四者是觉相,五者是空相,六者是灭相。在最初的心刚起的时候,就是刚一动念的时候,这是无始时来的刚入这个门,住还属于细,终就没有个究竟相。一跟六同是结,就是动跟灭;动相大家知道,一动,灭相就把中间这个静、闻、觉、空都不存在了,专讲一个六根的第一。从无始以来,这中间这几个相都叫中途相,形容词。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只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就拿个比喻,佛在法上恐怕不太清楚。佛又跟阿难说,佛告阿难,你在我这一条巾,这条宝华巾就是一条吧?原为一条,就是一条巾。我把它中间结了六个疙瘩,就是六绾。六绾,就是结一个又结一个、结一个又结一个。你观察这个毛巾是同是异?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毛巾本来没分别的,就是一条毛巾,但是结了六个疙瘩可就不同了。六结,一条毛巾中间你打几个绾,绾几个疙瘩,它就不同了。当你结第一个疙瘩的时候,系第一个结的时候,它叫第一;乃至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你结了六个,这六个究竟是一个、还是六个?六个结成了,不叫第一了吧?但是它有次第的,你讲这六个的结,把它们最初结的跟第六个的头跟尾交换一下,我现在一讲这个第六结名成为第一个,可以不可以?第六结是第六个,不是第一个。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所以阿难答覆世尊说:不可以。六个结若存,就名第六,不是第一了,第六不能成第一。我尽我的辩别怎么说六是六个,不是第一。这六结不能乱名,一跟六不能乱,就是这样意思。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言:如是!如是!佛言如是就是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六个结是不同的,找找它的原因,本因是什么,还是一条巾!咱们说一条毛巾,一条围巾。记到,这是形容法的,各是各,但是它的本因是什么?就是一条巾,你绾六个结那不一样了。那是第一不是第六,第六也不是第一,不能杂乱的。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无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假使说你嫌六结不成,喜欢成一个。复云何得,怎么样才能办得到?阿难言:此结无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这是自己悟得解结的含义了。这一条巾已经成了六个结,六个结各个不同,六结各异。愿一巾,还愿恢复原来的一巾,云何得?怎么样能恢复原来的一巾。佛问阿难,阿难答覆说这六个结若是存在的话,他们各有各的定位,从头开始,一结、二结、三结、四结、五结、六结,各有各的定位;把六结叫成一结,一结叫成六结,这是不可以的,这是混乱了。假使把六个作一,那就互相争了,就不可以。本来就是一条巾,把它结成六个结,那六个结各个有各个的名字。若把这个都解开了,都没有了,一也不成立了,一结也不存在了。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所以佛说六解一亡,六解一亡也如是。这个形容什么的?形容我们的六根。今是比喻,如我们眼根跟耳根能混淆吗?眼睛不能听,耳朵不能看,形容这个六结不能够混乱,各是各。说:六结不要了,只存一个。一亦不成。这是一个比方的意思。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你无始的心,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前头那一段文,就从后头有法的。不像以前一句法一句譬喻,譬喻完了就说法。这个前头一段经文全是喻,现在开始合法。佛跟阿难说由汝(你)无始以来把本心失掉了,心性狂乱,所以才成前头六结。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这就合前头那个法。我们从真而起妄的时候,我刚才跟大家说“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个时候还在一心之中,没有相,光是心里头的境界相。心里头的境界相是三相一相,业相、转相、现相,这三相是内心的。

但是一发到执取、起业、计名字就不同了,成了六结不息了,那就不能停息下来了,心性就狂乱了。所以从无始劫来的时候,生三细相,心性狂乱。这个时候你知见妄发愈来愈复杂,发妄又不能停息,劳见发尘,就是从无始已来心性狂乱了。心,本来的清净心,就是性体的妙明真如性;狂乱就是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妄念妄动,一念妄动就狂了。前头不是讲演若达多在舍卫国到处喊“我脑壳哪去了”,到处找脑壳,就是这个样子。一念妄动,像演若达多一样的,狂了。

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由妄所发的知见,这一下子就愈发愈复杂了。三细相是内心,一心不动,这一发就叫智相。智相什么意思?要找境界相,对境生心,这就不在心内了。智相,就是九相当中的智相。智相就见境界相,见外边境界相,向外边攀缘了。不了解心所现的,把这个妄执心认为外头是实有,一切境界相是实有的。因此知见妄发,这个发了并不能止息,愈发愈深、愈发愈深,要取境界相。这个心就是妄执心,执心外的境界相。心外的境界相就有能有所,能观的心就是智(智相),要取所外的境,这一取境妄就加深了,妄上加妄。因为它不断,它念念相续、念念不断,所以就说发妄不息;不停,停不下来了,愈发愈深了。劳见发尘,这攀缘境界相了。因为这个劳相转深了就执着取相,取相就是执着相,就给相有安名字,执取相、计名字相,就是我执了。有我就有他,有他就有法,这就是妄见我、我所,我相、我所相。发现尘劳,发尘的时候就成了一切世间相,这个时候身、心、世界,有身心、有世界分开了。业转现三相在前没分,没世界,就是一相而已。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就像眼睛有毛病的时候,视虚空,空中有很多幻化,瞪目发尘,妄见空华。所以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本来是湛明清净的,无因乱起;没有,乱起之相。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眼睛有毛病了,才有一切微尘之相,因此而产生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有情世界就是生死涅槃,无情境界相就是山河大地,这都叫狂劳,颠倒华相。

因为你现在假使对阿难说:你想返本还源,想把这妄都除掉,还归我们本有的自心,你得知道这一切怎么发展来的?你这个结是怎么发展来了?劳妄而来的。你要还源,你先得把结给解掉。“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先把狂妄心歇下来。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说到这,阿难就问佛;这个劳同这个结,我怎么样把它解除?怎么样能把它解开?阿难言:此劳同结,这个劳相同这个结使我想要把它解除,怎么解除?前头说一个比喻,完了说我们根本的法,法喻相结合,阿难明白了。那怎么解除呢?还是从这个比喻上说。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拿一只手拿这个巾的一头,问阿难言:如是解否,能解不能解?否也,世尊,你这样怎么解,你解不开。佛又旋复以右手,偏牵右边。这是左边右边两个了。又问阿难:如是解否?阿难就答了:否也,世尊。否也,世尊,是阿难答覆的话,说这也不能解。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这意思是什么意思呢?说我们这个执着,你想在有边解,解不了的,一边解不了的;想在右边解,想在空上解,空也解不了。两个手在这结上,两个手来解除;左右各牵,不能解;要从中解,设想的方便,那怎么样可以解除?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想解除,当于结心来分散。汝今以手牵左边也不行,牵右边也不行,这能解吗?不能解。那你应当设方便,云何才能解开?所以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在那疙瘩的心把它这样解,就能解开了。向左牵也解不开,向右牵也解不开,不但解不开,愈拽愈紧。在那结的中心把它解开,在结上去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我们一切惑,诸法唯心造,一切业心所造的,先从心去解。结心是什么意思?譬如中道,这个就解释中道的,中道义兼空兼有,非空非有。所谓中者非空非有,亦不离开空有,这才叫中;离开空有,还能够有个中道吗?没有了。你若悟此,明白根本的性离开自体,没有。我们这一切众生心,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空;既不迷于有为,也不要迷于空为,这才是中道义。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所以佛跟阿难说: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孤缘不起,孤缘不生,必须得因缘和合;但是这个因缘和合不是世间和合相,一定要明白不是世间的和合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要知道世法、出世法它的本因,随所缘出;发一切诸法的变化之相都是因缘,但是有的是粗因缘,有的是细因缘。所以阿难,我所说法是从因缘生的,不是取世间和合的粗相,但是有的是粗因缘,有的是细因缘。如来发明,世出世法,你要知道它的本因,了解它的根本的本因,随所缘出,假缘助成。因能生起,缘能促成,必须因缘和合,这与法才能得力。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把恒河沙的一个微尘做一个世界,有恒河沙那么多世界之外,就是很远很远的距离了。在这么远距离有一滴之雨,下雨了;亦知头数,知道下好多点。

突然想起个故事,在列国上大家都知道孔夫子,他游行的时候,有个项佗童子,小孩。孔子游行的时候,子路推着个车。孔子都是坐车的,那时候的车不是畜生拉的,是人推的,手推车。子路就推着车走,项佗就在那拿沙子玩,垒城。子路叫小孩让开,推车好过去。那小孩问子路说:你看见没有。子路说:我看见什么?小孩说:我这是城(他拿沙子垒个城),你的车子能在城上走吗?把子路给问到了,子路就没办法,子路说:你这是玩的沙子,什么城?因此这项佗就跟孔子俩对着,项佗就问孔子说:你是圣人,无所不知,昨天天上下雨,下了好多点?孔子没法答覆,他不知道,他哪知下了好多点。我只举这么个例子。假使项佗问到佛,佛就告诉他了下了好多点。还不是眼前下的,恒河沙世界之外。

恒河很长的,印度恒河由天上来,其沙似面。这恒河是从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去的水,到印度名字就改了,不是雅鲁藏布江了,就叫恒河,流到印度叫恒河。这个恒河因为从雅鲁藏布江冲下来的沙子冲到印度去,把那沙子磨的非常细,其沙如面,恒河沙像面粉一样的。把恒河沙的沙子一粒作一世界,恒河界就是拿恒河沙形容世界,所以叫恒沙界。有恒河沙子那么多世界外,天上下的一滴水,天上下雨了,佛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它下了好多点,这是说下雨。

现前的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松树为什么直,其他的树为什么弯曲,像咱们的辣椒树,其他的种树,都是弯曲的;乌鸦为什么黑,鹄为什么白,都有缘由的。植物、动物为什么都了它(它)的缘由,佛能说出来为什么。现前种种的形相,拿这个形容法的。所以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说这些形相是比喻的意思。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佛跟他讲,佛的智慧是圆融的、无障碍的,能够彻照法界,没有一法佛不知道的。意思就是说前面的所有结结,众生的六根所有的惑业,乃至于无明烦恼从什么来的。所以佛无法不知,就是这个含义。不但知,而且绝对知的不会错误的,没有错误的,怎么能证道,怎么能去业,你应当详细观察。所以说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在这六根上头你的根和结怎么来的,怎么样把它解除掉,尘相自然就销灭。你根销灭了,尘相才能销灭。尘相根本没有的,是你心的妄想分别。诸妄销亡,这个就是真的了,不真何待?

如果把六结解除,就是咱们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就叫六结,根尘相结合了。粗的相是六尘的相,细的相是你六根的相,你仔细观察一下子,什么叫粗法的妄?什么叫细法的妄?你要一观察,它自然就销亡了。妄净真现,妄净真心自然就显现了。因为有妄真就迷,无妄真就显现了。这个时候不真何待?所有妄都除掉了,不就剩下真了嘛!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就说这条毛巾的名字;六结现前,结六个疙瘩;同时解萦,同时把这六个疙瘩都解开了,能同时除掉不?六个一下就开了?阿难就答覆了,不可能,否也,世尊,这六个是一个一个结的疙瘩,你要解除得一个一个解除,哪能一下子六根都销了呢?应当次第而解。六结同体,它结的时候不是同时的,那解结的时候同除,一下就都除掉了?不可能。这叫悟明次第,得一个一个解;不要太迷糊了,说的顿解解除。现在存在这六个结同时把它解除了,能同时解除不能?阿难讲:否也,办不到。当初结结的时候是次第的,现在要解除也得次第,就是一个一个解。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佛就说你说的对,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怎么解呢?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我们那个自性的真定,要想把你那个自性的烦恼解除掉,要把性体上的六根解除掉,必须得一个一个解。先把人空掉,就是人我执,先别执着你这个肉体。人空就是去我执,你得先断我执。我执的性体是圆明的,等你人我解除了,悟到你的性体了,你法才能解脱,成法的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这几句话就是人我空、法空,完了人法俱空。你先得的定是真空定,把人空了。

现在大佛顶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都是无学位的。无学位的起码得证得人空,完了法也空。佛给他印证说先得人空,逆生死流,把生死流都断了,尘亡根尽。尘亡,“色、声、香、味、触、法”,先修六尘境界;完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尘亡根尽!因为有尘才有根生,根尘俱尽了,那就证得了空义,根尘俱尽就是证得空义了。所以在楞严经上说一根解脱,六根解脱,其余五根也就跟着解脱了。这个意义在后文二十五圆通,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一根解脱。大势至菩萨从一根解脱,他以念佛三昧。观世音菩萨是从耳根圆通,从耳根的三昧。一根解除,六根解脱,就是这个含义。

但是一解,一个解脱了,一切皆解脱了。为啥呢?空性圆明。因为空性圆明的关系,这空性圆明含着一个法解脱,人我解脱,法执解脱,就是人空、法空。法性一到法空的时候,空性是圆明的。如果你法执没得到解脱,就不能够解脱,解脱一半,所以必须得破法执。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三摩地是定,三摩地是大定,从根解结,以定解脱,六结解尽,是名菩萨,“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这样就解决了。能得到无生法忍,得到什么位子?咱们不是经常讲十信满心的时候,登了初住,初住证得无生法忍,圆教!咱们讲华严经的时候,登了初住,初心,心能住在菩提上,就是发菩提心。到圆初住的时候,发菩提心,这个心就住在菩提上。这个时候把一切生灭之相,所以见诸法实有的,一切实有之相没有了,到此证得圆空了,这叫入三摩地。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阿难承蒙佛这样开导,开导了之后,他慧觉现前;就是智慧现前了,不怀疑了,得无疑惑。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礼佛的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皎然就是清净的意思,快得无碍,还没得,快了!快得无碍,现在还没得到无碍。身心皎然是快得到无碍了,心里很舒畅、很快活。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现在我们懂了,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这是惑业销除,悟知一六亡义。一是指着心,六是指着六根门头。虽然悟知了,还没达圆通的本根,没能达到本根,圆通的本根还没达到,只能悟知一六亡义。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一个小孩子在吃奶的时候,离开他妈妈,他没有奶吃了。这个我辈飘零是指有学位的人,阿难一类的。飘什么流呢?生死,指生死轮转的漂流。孤露是历经很长时间,就是没闻法之前,没有出家之前,历劫流浪生死,得不到涅槃,就叫孤露。现在得了人身了,不会再堕恶趣了。何心何虑,预佛天伦。我的心的念虑当中,我虽然与佛在现在今世当中与佛是亲戚,佛的亲属,预佛之天伦,就是跟佛同一个种性、同一个宗属,但是我还没得到慈母之爱。因为阿难为佛的堂弟,所以得预佛的天伦。但是如失乳儿,小孩没有妈妈没得奶吃了。现在虽然出家,常在佛前,经常闻到法,那就像小孩得到奶一样的,闻到法乳了,就是慧命相续,这指慧命的。预佛天伦,就像一个没有奶吃的孩子又遇见他妈妈了,有奶了。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我们现在得遇到佛,能够承佛长时间的开导,依教修习,那我菩提道果可能成就。所得的密言,就是现在才得到佛所演说的,这个在过去没闻到,把这当成机密的样子。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才可以入三摩地,三摩地就得了法忍。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佛慈悲慈悲赐给我,惠就是赐给我恩惠的意思。秘严是秘藏,秘密最净之法,就叫秘严。成就如来最后的开示,得佛你最后开示我们。说完了这些表白之后,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秘严是指着秘密的时候,指耳根说的,耳根闻法说的,这叫秘严,秘是指耳根的。如来不肯明言,秘严。就是我耳根怎么样能断惑,怎么样能了解,怎么样能修证,就是这个秘严的意思。冀佛冥授,好像佛暗暗的指给他似的,冥是不明显的意思,暗暗的,默默的。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的大阿罗汉。佛是对这些个大菩萨和有些个转小向大的声闻。此法会的阿罗汉都是转小向大,他们一转就能转到大乘菩萨位,他与大乘法的初门阿罗汉所证的果,等于大乘法的七地菩萨,阿罗汉所证的果等于大乘的七地菩萨;不是圆教的,是始教的七地菩萨,因为他一转心一发心就能进入大乘。

佛跟阿难说,乃至于一切大众,生我法中,得成无学。现在这些个菩萨跟这些阿罗汉无学位的,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佛在这个时候普告大众,诸大菩萨及漏尽的大阿罗汉。这个拣除定性声闻,这些阿罗汉都是菩萨了,不是阿罗汉。他到会中这个时候是阿罗汉,但是定性声闻不参加这个法会的,是转小向大的菩萨。

你们在我的法中,在我法中这是佛自说,佛法当中,你们都是从我法生,生我法中,依法而生的,生我佛法之中。佛法之中有从佛口生,佛说法,法生,就是从法化生,都证得无学位了。得成无学位,这是专指着无学位的声闻、罗汉说的。吾今问汝,我现在问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什么时候发心呢?你们最初的时候,当初因地发心,刚发心;就像我们现在大家每位道友,我们都算初发意的菩萨。菩萨就是觉悟了,不但自己觉悟了,而且觉悟别人。觉悟有深有浅,浅的是初发心,深的证了果之后又发心。
所以咱们在华严经时候,初地菩萨发菩提心;刚才所说的十信满心,登了初住了,发菩提心,这个相似发菩提心。初住位是相似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是相似心;相似见道,没有见道;相似见,认得了,向这个道上走。等到初地菩萨了,这个真正见道了,也发菩提心。咱们现在道友们都发菩提心,这是在因,这个不算,这个发菩提心没标准的,没定。咱们是在信位,等你登了初住了,发心住,那不同了,那叫相似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都叫相似位。等登到初地了,发菩提心,真正的发菩提心;因为他见道菩提心,证得菩提心,发菩提心。相似见而不是真见。

所以这个地方初发心,最初发心,你们知道了,开了悟了。开什么悟了呢?悟到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这叫十八界。每个位子有一定界限的,所以叫界,这个界是界限的意思。又一种,咱们在华严经讲界不同了,界是生起之义,生起这个心,这叫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什么方便而入的三摩地?这是佛问号。

你们这些菩萨跟阿罗汉,你们生在我的法当中,我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就是你因地发菩提心的时候,悟到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十八样,谁为圆通?这叫一门深入。以下会讲的各人说各人的圆通,这就开始了说个人的圆通了。
在这个说圆通的时候,独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什么?咱们这个世界,佛所教化的地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就是因耳朵才入的。这以下的每个的从阿罗汉开始起,他们怎么证得的,各人说各人证得的,乃至阿罗汉所证得的,和这些大菩萨怎么证得的,这叫圆通;一根深入,诸根都能会合;一根成就,诸根成就了。这以下也有菩萨、也有成了证果阿罗汉发大心转小向大的,他们各个说他们的圆通。主要是说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说的耳根圆通。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这个国土、这个世界,就是佛世界,不是咱们这个娑婆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以耳根圆通为主。六根圆通,五根圆通,六识圆通,七大圆通,一个一个说个人所证得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以上文字依梦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请参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在以下文咱们经常说二十五圆通,就是每位菩萨他原来发心而成道所证得的。这二十五个圣人各说各证得的,但最后到二十五位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最后说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咱们娑婆世界是以耳根为主要的,其他的法会、其他的佛的道场那不一定,唯此娑婆世界是以耳根为主的;不过观世音菩萨在二十五圆通最后,憍陈如五比丘是最初,从他们开始起。所以在楞严法会咱们听见跟佛的这些个弟子,还不要认为他们都是阿罗汉了,他们已经转小向大都是圆通的菩萨了。所以憍陈如他就从他的座位起来,礼佛三拜,说他最初开始所证得的,就是这个含义。

他说我在鹿苑及于鸡园,鸡园跟鹿苑没好远,养鸡的地方那个园林。这个地方可能大家没到过,有的朝过印度的都去过。我到这个地方去的时候,一九四0年我到西藏去,在印度前后待上八个月。鹿野苑这个地方,我们北京法源寺一个老和尚在鹿野苑新修一个庙,我去那年刚修围墙,现在可能早就修好了,这已经七十年了。那个时候英国人已经把这个鹿野苑五比丘当初所住的寮房都挖出来了,大概是比地面上挖下去三丈深,原来五比丘所住的那个土房子现了原来一样一样的。乃至于他烧饭的那个小锅,原来的;但是那时候都是土的,一块砖瓦也没有,就是窑洞,掏的窑洞。佛在给五比丘说法的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你要朝印度去,到鹿野苑看到那个还是原貌;原貌就是佛在世时候,原来五比丘所住的房子、生火、所烧的锅灶一样的。

这个时候佛度了五比丘之后,感说圆通法的时候,那个时候说二十五圆通法,在楞严会上的时候,这五比丘早就成了大菩萨了,都是回小向大的了。所以佛这样问的时候,他们就表达。憍陈如五比丘就以憍陈如为代表,他们在这个楞严法会当中,从他们座位起来礼佛;礼完佛了就向佛表白说,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佛成了佛之后,他们最初开始闻到佛的声音的。佛成道,最初就是度五比丘,到鹿野苑度五比丘。

那时候在那个菩提树,印度的地名迦耶,到这鹿野苑地方没有好远,得过一条河。我走那时候河已经干了,那河就叫尼连河。佛最初成道在那河里头沐浴,沐浴完了受牧牛女供,现在那条河(我去的时候)已经干涸了,一九四0年。虽然是两千多年,原貌还是一样的。但是这个鹿野苑养鹿的地方变成一个纪念馆,为了旅游地点,修了一个园子,那里还是很荒凉的。咱们在鹿野苑修了个中华佛寺,那是北京法源寺的德玉老和尚在那修的。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形容着当时的情况,佛成道到了鹿野苑的时候,那个时间是一个情况,但是佛在楞严法会时候可不是到那了,楞严法会不是在鹿野苑说的。

在说楞严经这个法会当中,五比丘同时起来,以憍陈如为代表的顶礼佛,说我们最初在鹿野苑、在鸡园观见佛,那时候佛最初成道来教授我们。因为那时候佛的教授我们,我们才开了悟了,悟明四谛,就是世间、出世间;世间是苦集二谛,出世间是灭道。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这是他们说他们悟解圆理所证得的。那个时候佛问我们,我们就是经佛的启示,我们就开了悟了。如来印我们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果。这是憍陈如代表五比丘,他说那个时候,他因为佛的教授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果。所解悟的是佛的妙音,妙音里头含着微密的、圆满的教义。因佛的音声,佛的音声是尘(声尘),因佛的音声悟得了诸法缘生,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灭的,以佛的音声在悟法缘生是秘,妙音是指着佛音声。一切的声尘,因佛说法教五比丘的时候,这个声尘之法,音声其相是虚妄的,但是佛说的法所含的性是真常的。就是说这个妙觉明体,体是秘密的,性觉圆明就是性觉的。这一法是无形无相的,体起用周遍的、圆满的,这叫妙音密圆,是遍满法界。我们在这个音声当中,修悟得到真理,成了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就是闻法而开悟证道的。大家应当注意到楞严经特别的要点,佛问圆通的时候,第一个是音声;在最后二十五圆通,观音菩萨是闻证,还是音声。此方真教体,什么是娑婆世界的教体呢?清净在音闻。这是表明第一个,所以以憍陈如他们五比丘来说妙音密圆的。这是第一个五比丘答覆他们所证的圆通。其次是色尘,以色而悟道的。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优波尼沙陀华言叫色性空,也是他修法所悟得的。他说我最初成就道业,我是因为观佛,我得遇佛教授时候很早,佛教授我要观不净相。不净相是指色法说的,一切有形有相都不是清净的。咱们四念处第一个是观身不净,身是色法,身体没有一点是干净的。优波尼沙陀他是利根,一闻就证得,烦恼障就除掉了。他的原来根性是贪欲最重,所以佛教他观身体,修不净观,观九孔常流,观身不净,就观不净相。四念处之一,

第一个观身不净。因为优波尼沙陀尊者他属于利根的菩萨,一闻就证道。因为他悟得一切色性,悟得色的体,悟得一切的色,身体、根尘这都属于色法,他一观之后,他证得了。

咱们要细观,若分析来说,我们一个人九孔常流。一个人有九个洞,咱们身体有九个洞,这九孔流的都是不干净的、不是清净的,这叫种子不净。但是人有时候像咱们害病发肿发胀。人死后第一个先肿胀,第二个青瘀,第三个肉体就坏了,一坏了,皮一破,血就流出来了,那个血涂流在身上,再加脓烂,再加那身上一生虫子,第七个是分散,第八个是白骨微尘观,第九个让火一烧什么都没有的。这叫九想。一是胖胀想,二是青瘀想,三是坏想,四是血涂想,五是脓烂想,六是虫啖想,虫子身上长很多虫子吃,完了你肉体就分散了(七是分散想),分散肉都让虫子给吃光了,血也流尽了,完了就剩下一堆白骨头(八是白骨想);咱们不是死完了一烧,火一烧完了(九是烧想)。这九种,这叫白骨微尘观。利根的,所以优波尼沙陀他一闻道,一修观,他就证得道了。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因此如来印我,名尼沙陀。优波尼沙陀,佛印证他尼沙陀。尼沙陀的含义,六根六尘一切色法它的本体是空的,他就悟得色性空。根尘空色既尽,妙色密圆。这是证得了,断了见思惑,见思惑、烦恼都断尽了,这样我从断绝色相得了阿罗汉。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佛问圆通,佛问什么圆通得了证的果?我是色因为上,色因圆通,因色而悟道。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香严童子,在这经上所说的童子不是年轻小孩,一个是指他入道说的,一个约性体而说的,就是他一出家,童真入道。童真入道并非年龄小,就是他没有成过家,没有结过婚,那怕他六十岁出家,也算童真入道。那时候佛教我谛观,一切有形有相的法你如实观一下子。谛,就是如理观察一下子。一切有相有为的法全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说一切因缘法都是空的。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佛这么一教授我,我就辞了佛,我就找一个清静的地点去修道。我烧的是沈水香,因为这个香气入我的鼻孔,我就观这个气,烧香那个香气,这个香气这个气息香从哪里出来的。从木头里出的吗?空中来的吗?烟上所生的吗?因为烧了火才有香吗?都不是。这个气不是木、不是空、不是烟、不是火,来无来处,处无所著。来无所从,去无所著,由这个意销发明无漏。香严童子是从沈水香香气寂然而悟道了,发明无漏。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所以就叫香严童子。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这样来证得阿罗汉果。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这五百梵天都是药王、药上菩萨他的眷属。因为药王、药上菩萨一起座,他的眷属(就是他带的徒众)都从座起来,同时顶礼佛,也向佛表白,我从无始劫来,时间很长了,我作什么呢?作医生。药王、药上两个法王子,咱们称法王子就是说大菩萨了。前头那些阿罗汉不称法王子,而药王、药上称法王子;乃至带他们的眷属顶礼佛足,说我从无始劫来为世良医,我是作医生的,一辈、两辈、三辈,无始劫来都是作医生;我在此娑婆世界,常在娑婆世界一生一生的来作众生;草、木、金、石,作医生的药物里头,也有草药,也有木本的,也有金石的,或者石头、石粉,还有用金链子,还有用银,金、银、铜、铁、锡都是药。在我们大陆上是多用草药。我在西藏的时候,西藏从来不用草药的,尽用矿物,山、石头都是矿物质,在矿物里头提炼药物。咱们大陆上是从草,咱们草药居多,有时候有矿物。

因为我无始世世世都作良医,就是很好的医生,药王、药上菩萨那是很好的医生了,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有辣的、有甜的、有酸的、有苦的,药的名词,都是做药草的名词。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有生的,有冷的,有热的,有熟的,有些有毒的,有些个没毒的,悉能遍知,都可以作药材。

今天看那个韩国的剧片,那个医生给下的批霜,批霜是药死人的,沾一点点就药死了,他给下了给那个病人,还是王太子,给他下了一钱三,所有医生都吓到了,说这个吃了不死啊?批霜一点点就得死人的,但是他害了那个病,必须得那个药。所以这个药里头,有有毒的,也有没毒的,药王、药上菩萨他悉能遍知。这个咱们念一下,大概知道就行了。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不是知它的药性,而是知它的体。这些药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药王、药上菩萨因药性而开悟的,成就佛道。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就是印我们兄弟俩,药王是哥哥,药上是弟弟,佛印证我们兄弟俩是菩萨名;证得果位,是菩萨名。所以现在在这个会中是佛的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这是味。前头为香,这是味。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以味为圆通。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就是十六个菩萨,一共十六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这个威音王佛大家读过法华经就知道了,法华经上说威音王佛神智无量,距咱们说很远很远的劫了。在法华经里面说,威音王佛说法无畏。一佛、两佛、三佛,有二万亿威音王佛。二万亿,一个、两个说到一万,一万说到百万,百万说到千万,千万说到亿。不是一亿、两亿,二万亿,有这么多的佛,相继出世。这个威音王佛圆寂了,那个威音王佛出世了,二万亿相继出世。他们这些个是在初佛像法之中,二万亿最初,威音王佛的像法当中;与法华经上讲那个常不轻菩萨,就是见人就磕头说我不轻慢你,你是未来诸佛,这是法华经上讲的;跟常不轻菩萨同时的。但是他们看不起常不轻菩萨,骂常不轻菩萨,乃至拿石块打常不轻菩萨。后来他们忽然看见常不轻菩萨现威神,现神通,现大神力,他们才感觉着自己骂常不轻菩萨错了。以前他们看不起常不轻菩萨,认为他开玩笑,见他们就磕头,他们拿石块打他。后来他们发现常不轻菩萨神力不思议,他们这才忏悔;忏悔之后,跟着威音王佛出了家了,在威音王佛闻法出家。

在大众僧洗澡的时候,沐浴的时候。半月布萨,布萨之前要沐浴,也是随大众的力,一个一个一排一排洗完了。他们去洗澡,忽然开了悟了。怎么悟得的呢?悟得水因,悟得水的因缘,水不是水,既不洗尘,亦不洗体。这个大家想想,咱们也沐浴的时候,咱们是既洗体也洗尘,把尘垢洗掉了,身体沐浴感觉很舒适。他们那个水接触身体的时候,他们就开了悟了,悟得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知道水的性;而且中间安然,悟的水性无所有;水性无所有,我体也无所有。开悟了,水性体性一性,一性是无性。水是属于尘,尘水。尘水没有知觉,但是水一捱到身上有冷有热,冷暖涩滑。但是这一切的相触到身体的时候,洗尘不见身,洗身不见尘。尘本是无知的,体是有知的,他悟得水性的因,这是导入他开悟的因缘。因为他一入水之后,在洗澡时候,他开悟了。开什么悟了呢?他的身体跟水同不存在,尘不染尘,水不洗水。大家去思考去!他说他在入室洗澡的时候,悟得水因,水的性跟人的性,一性!水不洗尘,亦不洗体。在这个不洗尘不洗体的中间,无所有!忽然间身体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那个水一接触身体,突然开了悟了,就叫妙触;水触身,突然间开悟了。接触,色声香味触,就是触。香严童子是香,这个是跟触根接触,我所证的无上。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佛问圆通,我以触尘而开悟的,导我开悟的因是触,触因为上,我是因触而开悟的。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脩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为什么说迦叶要说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比丘尼是迦叶的太太,他们两个同时出家的,夫妇俩一同出家的。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就在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灯,佛的德号叫日月灯,我得到亲近了,听到佛所说的法,我们就修;闻法脩学,以佛所教授的法,我们依法而修;佛灭度后,日月灯佛灭后了,我们就供养佛的舍利,同时不断的燃灯,永远灯常明;我们同时用紫金来涂佛的形像,自那个以来,我们生生世世常有圆明紫金光聚。迦叶尊者跟他的夫人,他夫人当比丘尼了,身上都有光,生生世世的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是我的眷属,我们同时发心的。这是他们自己向佛述他们的往因。
日月灯明佛是以智慧来立名的。日能照,有太阳就是白天了;月亮能照夜,就是黑间了;黑间,月给人视明,不但视明还清凉,月表清凉的意思。这是智慧照理。日光照昼就是俗智照事,真智照理,用日月来表名。日月灯明佛就是昼夜的照行众生,理事无碍。形容佛的。

因为我们供养佛得到佛的加持,加持我们生生世世身上常放紫金光,也有跟佛一样光。迦叶尊者向佛说不但他如是,他的夫人紫金光比丘尼同时发心,同时得道的,证得的。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脩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随时变了、随时坏了。我们以空寂修得灭尽,灭了这六尘境界,身心乃能度百千劫如弹指顷。度过百千劫的时间,就像弹指一样的。

我曾经去朝鸡足山,迦叶尊者在鸡足山入定,佛涅槃之后叫迦叶尊者拿着佛的钵、拿着佛的衣,到鸡足山在那个地方等着弥勒菩萨降生,把这个衣钵供养给弥勒菩萨。在他入定的时候,百千万亿劫,弹指一念间,那等弥勒菩萨很短;咱们以凡夫来计算,时间可长了。因为我们读到楞严经知道,他跟他夫人虽然出家也常在一起,乃至见佛闻法都常在一起。我观世间六尘的变坏,我以空寂脩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很长的,在我来看弹指一念间。为什么?空寂灭尽,这样的原因。空的!迦叶尊者是悟得空法而成就的。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一切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法因为上,各所证的。法因为上就是法尘,我本修因的时候,因为断法尘而成就的。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最喜欢睡觉。佛看见这个出家人一天就睡觉,白天黑夜都在睡觉,佛就诃斥他说你跟畜生一样的,“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这是佛诃斥他的语言。阿那律陀尊者一听佛诃责他,他就生起惭愧心,不眠,昼夜不睡。大概这能撑持好久啊?没撑持到好久,七天七夜,七日不眠,失其双目。瞎了!两个眼睛都瞎了。瞎了之后,佛就让他修一个法。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这个法的名字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因肉眼而失,那就得到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个时候他精真洞然,观三千大千世界、观十方,如看手掌纹庵摩罗果一样,很小果子。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他所证得的眼根圆通,就是他所证得的根是空生意根。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背开尘,发我们元明的真见,不由眼根而见。这是佛所授阿那律的三昧,他以三昧眼,旋见循元,斯为第一。他的圆通就是旋见循元,不必用根,而能照见一切法。循元就是循他的性(元性),脱离根了,没有根了,眼根没有了。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他说我最笨了,诵经念经我都不可能,听法也不可能,没有闻法的性,又不能诵持经典。我最初遇到佛的时候,就闻法出家的,我对如来的一句四句偈,伽陀偈,一百天,得前忘后;一句偈四句话,前两句话忘了,后两句话念前忘后,念后忘前,一百天一个偈子诵不会。在譬喻因缘经讲他的故事。所以他闻佛而出家,学法的智慧没有,他没办法,得前忘后,得后忘前,不能学法。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
佛就愍他愚痴,没智慧,愚痴!教他另外一个方法。结夏安居的时候,佛就教他:你调出入息吧!就把你那气息来调,让观那个气息,观它极微细处,气息的生起,跟它气息的住,跟它的意念,它中间所有刹那刹那的变化;观气息的,把它那个极微细调到那个地方,你观它。你观成熟了,就是气息的出入让它成熟。这个气息当中,有生起的时候,有气息住的时候,有异的时候,它的生住异灭四相。等气息初生叫生,气不断就叫住,渐渐的它起了变化,不同的变化,这叫灭,生住异灭。这个气息的四相牵流都在一刹那之间。咱们起个念有九十刹那,一念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让他来观它的微细。这在六妙门就是息观,出息观,在六妙门法的。

【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
我修气息观的时候,其心豁然,通了,贯通了,得大无碍,成了漏尽阿罗汉。佛给他印证是无学。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把我气息返回到内,返内,渐渐的气息空了。循空,循是随顺,循环不息的这么观。观了,息空,证得阿罗汉了。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口+司)病。】
病态。牛(口+司)病是什么病呢?牛吃完了反胃,吃下去,在胃上又返回来。你看,那牛一天都在嚼,这叫牛(口+司)病。那个人一天嘴里总这么嚼,人家谁捱着你坐?味道很大,叫牛(口+司)。你看着每一条牛,牛贪吃,一天总要吃,它口里不停的磨来磨去的。得这个病,那嘴里头不停,一天都在吃。因为过去轻慢沙门,说些个对沙门侮辱的话,感到这种病。

【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
佛就教授我,示给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超一切漏尽。那就是舌根上头有了毛病了,佛就教他返尝尝自性。咱们经常说返观观自性,他舌根,你尝尝,自己尝自己性,尝得一味清净,本元心地,以这个来修。那我就得到心地法门,灭我的心,入三摩地。观味,舌根是尝味的,观味而开悟的。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返尝尝自性,一味清净,就是本元心地。舌头尝味道,一天尝,一天嚼,什么味道?就是研究,完了成一味三昧。什么味道?什么味道都没有,清净的。味性,得到味的体,得到味的性,以这个入三摩地的。观味,他得到正味。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
由于观味无体,就是观我们的舌根,舌根的自体,舌根无体。观味而知道味非物,舌非舌,悟得舌性跟味尘不相干,不属于物,因此而开悟的,因念得超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就是知道味的性,就是悟得味的体性,味的体性跟心的体性是一个;就是他悟得唯心法门,因味而得入的。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毕陵伽婆蹉翻成咱们华言叫余习,余下习气,所剩余习气,就是五百世习气不脱。因为他性体非常憍慢,过去世他生生世世的都生在婆罗门种性。在印度婆罗门种性非常高的,看不起别人。他以前生生世世的他家庭里头有个小女孩,经常服侍他们的。感这一世那个小女孩成了河神了,毕陵伽婆蹉过河的时候,就叫那个小婢,叫小婢是很卑贱的意思,叫那小女孩;但是这小女孩已经成了河神了,所以就对他很气愤。他过河的时候说小婢断流,这个河神就到佛那去告他的状。佛就叫毕陵伽婆蹉跟河神忏悔。他见了河神还叫小婢莫瞋,说你不要生烦恼。大众都笑了,你给人家道歉还叫人家小婢。完了佛就跟河神说他无量劫来的习气,他没办法改,习气还没改,你要原谅他。这就叫习气。

【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他跟佛表白也说他证得圆通。我初发心,刚发心跟佛出家,从佛入道,入道就是成就了,入了佛道了。我听见如来说世间不可乐事,世间没有什么可乐的事。我到城里去乞食的时候,我心思法门,我心里就想这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世间事都不可乐。但是因为思想没注意,想法了,在路上有那毒刺,我没有躲避毒刺,就踩上毒刺了,毒刺就扎在我脚上,我就重了毒了,但是我这心还有感觉,有知觉,我痛得不得了。我就返观了,虽觉觉痛,谁来感觉这个痛?觉清净心,觉把我心清净了。无痛痛觉,我能觉的心不痛。所觉的痛,所觉能觉是一个觉,痛何处来?虽觉觉痛,无痛痛觉,痛何处来?

我因为有念头有知,感觉很痛。在最痛的时候,我又回观我的心能知道这个痛的痛觉,能觉得觉痛这个,觉不痛啊!有觉觉痛,无痛痛觉,是在我身根之中有个能觉的心,这个能觉的心感觉着这脚上扎了毒了,很痛!我本来觉的那个心它没有痛。因我这样子返观,开了悟了。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同时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我只有一个觉,不会有两个觉。这样一观,摄念未久,我就把我念头摄一个专注于觉。身心忽空,这个时候把我的身体连我的能觉的心都空了。这一空,空了二十一天,三七日中诸漏虚尽,开了悟了,痛也没有了,能觉的觉也没有了,能觉所觉虚妄。这个时候我就漏尽成阿罗汉,佛给我授记,因为我是已经证得无学位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我把我的身心都变成了只一个觉性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纯一本觉,只一个觉性,身心都遗忘了,身心脱落,证得圆通。他向佛说完圆通之后,完了,结束了。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就是时间很长了,久远劫以来,心得自在。须菩提早证为空生,生生世世都空。我自己我能够忆到我受生如恒河沙,就是须菩提说他受生的数量,一生、一生、一生的就像恒河沙那么多,受了那么多生。但是我在母胎刚一受生,在母胎胎儿的时候就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一切都在空中,空到没有。亦令众生证得空性,我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证得空性。
咱们讲金刚经时,须菩提就翻空生。他出生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宝藏全部都空了,把他父亲就吓到了,找那个占卜,占卜告诉他说很吉利的,大吉!隔了一两天,他家里库藏又都满了。他最初的时候家里都空了,给他起个小号名叫空生。后来隔一段时间,家里库藏又都满了,又叫善现。咱们讲金刚经的时候,空生、善现都是他的名字。

他起来向佛顶礼,他说我从好多好多生,无量生,我在母胎之中我就知道空寂。随相受生,生即非有,他就能够悟得五蕴皆空,五蕴非有。咱们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问佛,就是这个含义,而他悟得法空了,十方世界森罗万法都是空寂的。须菩提在金刚经上说他已经是大菩萨了,他向佛请研究空,金刚经就是这么来的;就是他请求,他是请法的人。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蒙如来发,就是佛给他指示,所以他从空而入手的。佛给他指示说性觉真空,空性圆明,自性性觉;性觉就是真空,证得空性圆明了;顿入如来,宝明空海,他的知见同佛知见,空的!所以他问佛怎么样能降伏其心,达到真空。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这是在金刚经上说的。其实他已经能住心,已经能降伏其心。不过他想深入的灭尘沙无明,因为他的明还不到深入,还没净空。他想空,离人身空,除了法我空,再进入性空。

空性是指如来藏性说的,如来藏性圆明,但是他得这个阿罗汉果还没到这圆明的地步。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还没到同佛知见,他心想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见一切,无见。佛知一切而不执着,无染。因为佛一切无见,无所不见,佛是一切皆空的,从空而能出有,就是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须菩提只是证得空如来藏,还有不空如来藏,他现在还没证得。他只是在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他证得空性了,表明他所证得的只证得阿罗汉。但是他转小向大,从金刚经上讲他已经进一步进入了,进入如来的真空境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这是须菩提答覆佛所问的圆通,答圆满了,他向佛说我所证得的诸相入非。诸相入非,像这种语言我们很少听到的。诸相,人相、我相、众生相、法相,所有一切相;非即空,这个非当空字讲。诸相入非就是诸相皆空,非即是空义。非所非尽,就是能空的空是约法说的,所空的人约人说的,人跟法皆是空的,人法二相都是空的。我所证的诸相入非,就是一切诸法,空!一切诸法皆空。非所非尽,能空的空及所空的人叫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指空义,斯为第一。人法双空,连能空这个空的智慧也泯灭,泯灭就是没有。这个法是非尘、非法尘、非一切尘,人相、法相都是空的。旋法归无,斯为第一,这是须菩提向佛所表白他所达到的这个空义。就是五根圆通的含义,现在这一大科都是讲五通的,五通玄义。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舍利弗向佛说我从旷劫以来,我的心清净的,这个心清净是指见心清净。心见清净就是眼识,心见表示眼识的,不染一切外边色尘之相。从生受生,像恒河沙似的那么多,就是我一生一生的。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我眼识只要一看见,随念分别都能通达、都能明白,到了无障碍的境界了。不是一生两生,我从旷劫以来心见清净,就是我眼识见一切事物都是清净的、没有障碍的。

【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我怎么入佛门的?怎么开佛的知见的?我于中路,在行走道上,在道路当中逢见迦叶波他们俩兄弟。兄弟相逐就是兄弟相随的意思,宣说因缘,悟心无际。我是走在路的边上,碰见两个出家人(迦叶波兄弟两个人),我听见他们所说的话都含着有甚深因缘的含义,我听他们说话,我就开了悟了。他们俩说的什么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是一种说法。有的经上说舍利弗遇见马胜比丘,马胜比丘出家比舍利弗早,舍利弗看见马胜比丘威仪安庠,一切动作他很羡慕。他就问马胜比丘:汝师是谁,谁是你的老师?马胜比丘答覆舍利弗:我师是释迦牟尼。又问:那你师父教授你什么法?马胜比丘答覆说:我初入道的时候,将入佛门的时候,我师父教我是因缘法,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因为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空的),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一闻这个话就开了悟了,闻马胜比丘一说,他就证得初果。因为他还有一个道友叫目犍连,他回去就把他遇见马胜比丘这个话跟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尊者也开悟了。他们两个人都是当老师的,每个人都领五百徒众,放弃老师的学位,所以舍利弗跟目犍连两个人带他们一千个徒众都皈依佛去了。这是舍利弗说他最初出家入佛门的因缘。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见了佛就从佛出家了,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见觉,当然见是指眼根说的,觉是从识说的;见觉就是眼识,眼识无障碍了,就是从眼识而悟得成阿罗汉果,得大无畏。为佛的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他闻法就得到佛的法身,不是说色身,而是从法身;从佛闻法证得了法身,就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说的法,法是从佛口出的,因闻到法,从法而化生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佛现在问证圆通,我所证的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我所修的跟我所证得的,就是心见发光,这个光到极点了,就是达到知见的极点。从眼识而生出来无障碍智,光就是智慧,光即知见。这是他所证的圆通。各个入位的这些阿罗汉跟菩萨都向佛表白,佛问圆通,各个说各个的圆通,怎么进入圆通的,怎么证得圆通的。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河沙如来,我所亲近的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我在每一佛下都是法王子,在每一佛座下都是第一位、都是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十方一切菩萨告诉他的弟子都行普贤行,从我普贤而立的名字。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讲就深了,特别深了!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在恒河沙的诸佛前,他都是法王子,就是历史深远了。我用心闻,心闻即是耳识,耳识的心,心即识,但是这是耳识。我用心闻,就是我耳识随念所分别到的所有一切众生,他们所有的知见;若于他方恒河沙界外,这个娑婆世界为主,离着娑婆世界有恒河沙那么多世界,在那极远极远之外;假使有一个众生发明普贤行者,或者念我普贤名号(这经上没说),或者念普贤行愿品,心中发明普贤行者,知道普贤菩萨,就这么个意思。

只要有这么一个众生念普贤,我乘六牙象就到他身边了;千百万亿众生,百千众生念,我都能随时到他的处所。纵使他的业障深重见不到我,我到他身边,他见不到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我也用手摩他的脑壳,摩他的顶安慰他、拥护他,令其成就。这是普贤菩萨在楞严经上自己说。在华严经上大家念普贤行愿品,凡是念普贤行愿品的,在你临命终时,普贤菩萨乘六牙象来把你送到极乐世界,接引你。只要你念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的愿,他都来把你送到极乐世界。这个耳识圆通,普贤菩萨证得耳识圆通,他的耳识能闻到恒河沙数世界之外的,就有一个众生念他普贤的名号。发明普贤行者,就知道有普贤菩萨,或者称普贤的名,那普贤菩萨到这来安慰你;暗中摩顶,安慰你!这个是普贤菩萨亲自向佛说我证得了耳识圆通,我的耳识能闻十方恒河沙一切众生,只要称我名号的,我当时就到他跟前去。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这是耳识圆通,随念分别。耳识圆通所发挥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达十方,只要有人称我名号,他都得到救度了。这是普贤菩萨向佛说他所证得的圆通是耳识圆通。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我虽然作了比丘,受了三坛大戒,但是在定力不够,就是心常时散乱,没证得无漏果。佛就教我,不只教授我,还教拘絺罗,教我们做什么修行呢?观鼻端白。这个修行的很少,修这个法门的很少。就是观你的鼻子尖上,鼻尖是白的,修这么个观。观鼻端白,鼻端就是鼻尖上。所以佛对一切众生应机施教。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在我初谛观时,我自己最初观鼻端白的时候,经过三七日,就是这么坐着修观时,观鼻端白,观过三七二十一天。这时出来一种现相,我看见我这鼻子里出的气像烧火冒烟一样的,但是身心内明,心里头开智慧有了光明了;这光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全世界都是清净的。虚空,空字成就了,虚净就是空字成就了;同时这时就像琉璃是一样的,形容词!琉璃是形容词,身心内明了,这个时候圆洞世界,十方世界都成虚净,像琉璃一样。鼻端白像一切的烟,烟销这个鼻息就成白色的,烟销鼻息成白,这个鼻息的白光能够洞遍十方世界。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心开漏尽,开悟了,顿悟了。漏尽,就是不漏落三界成大阿罗汉了。诸出入息,所有我这鼻所出入的息,呼吸之间全是光明。鼻息一出气,整个的光明遍照,放光了,能够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世尊给我授记,当来成佛。如果大家看到这一段的二十五圆通,再看法华经佛的授记品,经经相通的。像楞严经个人表白,他修道的时候怎么修的、怎么得到成就。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是明圆灭漏,得漏尽通了。这是每个人述说他在闻法之后、修道时候怎么样开悟的,阿罗汉就是怎么证得阿罗汉果的。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不是在佛今世,从旷劫以来,就是久远久远的劫了。劫有长劫、有短劫,梵语叫劫波,梵语说劫波的时候这就是长的,刹那就是短的。富楼那向佛说我从很远劫以来,久远劫以来已经就是辩才无碍。办才无碍指他说法说,说苦空无常。这里只举苦空,举了一半。宣说苦空,深达实相。苦空是世间相,深达实相是理体,真空相。如是经过恒河沙诸佛,一佛、二佛像恒河沙似的那么多,无量劫来经过无量的佛了。秘密法门,就是我得的这个法门是秘密的。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就说苦空无常的法。在大众中,用微妙的语言给大众解说。得无所畏,成阿罗汉果。这个是讲辩才无碍的,富楼那尊者辩才无碍。
说一切法,这个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法的一一名相,各个地区的众生不同;还得得语言三昧,对哪一类众生说哪一类的话,众生才能了知。这是法无碍辩。一切法都含着有道理,咱们说话是语言,语言有诠一定道理,那个道理就叫义,叫义无碍辩;说法演说种种道理,让众生能够开悟。一切诸法对一切众生的根机,他差别对机说法能够通达无碍。还有言辞无碍,各方的语言、言辞,你得让人听得懂。叫辞无碍辩、义无碍辩、法无碍辩;他常时喜欢说,这叫乐说无碍,说法说得很快乐;或者乐(音:要)说无碍,喜欢说,乐于说。这叫四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但是它给你标定了,标定什么呢?演说苦空。没说第一义,是对苦空法说,对小机说小法,而能够以小法深达实相。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世尊(就是尊称佛说),你知道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你说法得有言语,言语就是音声。教我发扬,发扬什么?宣扬佛法,助佛扬化。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此我帮助佛转如来的fa 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这在六识当中是舌识(舌头),说法是音声,以舌识,这是舌识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波离尊者过去在王宫是给太子服务的。佛没出家是悉达多太子,优波离尊者是他一个侍者,给他剃头、洗脚,就是照顾他生活这些事。佛出家,他就跟着佛一起出来了,出家。他没离开过佛,从王宫到雪山苦行他都在,优波离都在,我亲随佛出家的。六年勤苦,佛修了六年苦行,他也在跟前。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这些经过我都在佛跟前。亲观如来,在这六年修道之间经过很多的苦难。亲见如来,降伏诸魔。佛在雪山修苦行的时候有种种障碍,在这修障碍的时候,他都在佛的跟前。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优波离尊者就说他所行的。他说我承佛的教诫,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的,乃至轻微的细行都不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的。由于持戒精进而达到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果。这个全是他的身体力行,依戒而行。戒是指制止现身的,是身体的,使六识当中身识能够寂然。因为大乘菩萨是制心的,阿罗汉果是制身的,把身制着依着佛的戒律而行,身寂心也就寂了,所以能得到阿罗汉果。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脩身,众推为上。】
在佛得纲纪当中、戒律当中,亲印我心,持戒脩身,众推为上。优波离尊者是佛的大弟子当中持戒第一,一切大众推他为上首弟子。从王宫到出家,一直到佛成道,他也成道了。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在佛问圆通的时候,优波离尊者说我以身识,身是身体,身识来执持小乘的戒律,没有触犯过,身识不起,因身而得到心的通达。这个心的通达把无作的妙戒;咱们持有相的是有作的,但是戒持的清净之后,有个无作妙戒不假修为的。持戒是制身的,能持戒因制身而能制心,约身约心都不再违犯了,皆达一心,一切通利。优波离尊者是这样得入圆通的,身识,在六识当中是身识得圆通。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叫三迦叶波,遇到三迦叶了;他们到处去宣扬,在路上教化人,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这是目犍连说他得道的因缘,入佛门的因缘。他说我在路上乞食的时候,遇见三迦叶波,就是三迦叶尊者,他们三弟兄乞食、修道经常在一起。他们在教化众生的时候,宣说如来的因缘深义,就是因缘法,诸法因缘生。有四句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个是一切世间相全是因缘所组合的,认识因缘相,知道因缘的性。目犍连尊者他跟舍利弗尊者本来两个是相通的,前文所讲的舍利弗尊者跟目犍连说,目犍连开悟的;感目犍连尊者自己说,他是遇见三迦叶波而开悟的。反正发心的原意多种因缘吧!这个没什么矛盾的。初发心的时候,我顿发心,发心的含义,一个是发心从佛出家,一个是悟得心意识的心,明白如来藏性,所以他得大神通,目犍连尊者得大神通。这是自明发心,这是由他全识性体而发明心地,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闻到佛法之后,目犍连尊者讲我仰慕于佛,我听说舍利弗也投顺归了佛弟子,我也来跟佛出家。其他的经论说,本来是舍利弗与目犍连他俩同时跟佛出家的,他俩各领五百弟子。前文舍利弗出家的时候,舍利弗、目犍连各领五百徒子出家。这段经文说,目犍连尊者他说这样子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我就成了阿罗汉,过程没说。因为目犍连尊者一闻到佛法他就发明神通第一,就是他意识的如来藏性,意识通达了,他从意识而悟道的,所谓自在无碍。

【宁惟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目犍连尊者说十方诸佛都赞叹我的神力。所以在佛的弟子当中,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得了自在无畏。在阿含经赞叹目犍连神通第一的,这个地方说十方诸佛来赞叹他神力的。阿含经上说,有四种来说目犍连的神力。一、能够遍游十方,作诸佛事,所以他说叹我的神力圆明清净。同时在其他的经说,目犍连尊者他以神通力来听佛说法的声音,以他的神力净,佛的声音永远在耳边;经过多少个佛土,佛的声音还在他耳边。他想知道佛的声音究竟达到多远,以他的神通力随着音声走。这个故事我详细记不起来了,大致是这样子。他到一个佛国土,那个佛国土的名词我现在忘了,那些个菩萨正在用钵(用饭),吃饭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看见人家那个钵像个大城,他就以神通力围着那城墙转,其实他在人家那个菩萨的钵边上转。那个菩萨说怎么这个钵边有个小虫子,就想把他弹掉。在这个菩萨要弹掉他的时候,那个佛就说了,说:你别轻举妄动,那是东方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以那个佛的神力目犍连就长大了,跟那些个菩萨一样的。那些菩萨听到东方释迦牟尼佛非常感动,要到东方来朝释迦牟尼,目犍连尊者就带他们回到东方,假释迦牟尼佛的神力。那个佛叫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这是一个故事,讲目犍连尊者的神力,就是佛在世的时候,神通第一。第一个遍游十方,他以他神通力量遍游十方做佛事。所以说圆明清净,自在无畏。第二个一真不动,纤尘不染。什么叫清净?圆明能够遍游十方,清净能够纤尘不染。第三个任运示现,无碍解脱,所以叫自在。无畏,他以他的神通力降伏魔怨,不畏一切魔怨。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所以他向佛表白之后,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目犍连尊者从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从意识而开悟的、而进入无碍的。圆明意识,神通是讲意识的,就是心意的作用。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乌刍瑟摩此云火头,就是火头金刚,咱们供养金刚像的时候,火头金刚。“地、水、火、风、空、根、识”这七大是以地大为首,现在在这段经文上是以火大为首的。百骸四肢,诸冷暖气,暖是属于火大所摄的。在火大当中最大的火是欲望,叫淫火,淫火焚身。淫为一切坏定的根源,修道者你要想修道,淫业破坏你,坏你的定力使你成不了。本来是“地、水、火、风、空、根、识”,现在以火大为主,以火为先。在法华经中,佛讲他因缘发心的时候,佛说我与阿难同时发心的,是在空王佛所发菩提心的。在佛与阿难同时发心的时候,乌刍瑟摩同时与佛发心的。佛与阿难、与乌刍瑟摩都在空王佛,那时候他们三个是同学。在空王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与阿难、与乌刍瑟摩他们三个同时发心的。佛就精进修道,佛先成佛了。阿难,道还没入呢!这是一般的说。在有些经论所说,特别密经所说的,阿难是大权示现。咱们想,在空王佛的时候就跟佛同时发心,现在才证个初果,可能吗?阿难跟佛无量生常在一起的。有些个故事,经若读多了咱们产生很多怀疑;不要怀疑,这是大权示现。他说我忆念在久远劫前,我因为贪欲心很重,那时候空王佛就教授我说,这个淫业(淫心)像大猛火一样的能把我们烧化。百骸四肢,诸冷暖气,这都属于热能。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把淫欲的心变成了智慧。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观我周身的暖触(暖气),暖大特别大,那个欲望心歇下来成了正定。他一打坐,四面都放火,都是火光,火光冲天,火力把那个淫心化为智慧之火,而智慧火放光。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火光三昧是智慧光,我以这个火光三昧成了阿罗汉。这时我心发大愿,心发什么大愿?作护法。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降伏一切魔怨。这些魔怨给诸佛作障碍的时候,我作为大力士,护法!护一切佛成道,把这个魔怨的魔火给降伏。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焰也是火),登无上觉,斯为第一。咱们现在所讲这些个都是阿罗汉,都说成阿罗汉,这种阿罗汉都是大菩萨示现的,不是还是阿罗汉位了。咱们听这些因缘说起来,阿难在空王佛所就跟佛一同发心的,现在才证初果,可能吗?这都是示现的。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咱们从这个名词就可以知道了,持地菩萨专修理大地的,他遇到哪个地方如田地、隘口、路上不平了就去修;但是这要行事。他专门修心地的,让一切众生心地平伏,专门修理众生心的。在普光如来往昔往昔的诸佛时候,那时候他作比丘,专门发心修路修桥,修道路不平的,有高有陷有坑坑洼洼的,他给你修好,使走路的平安,使车马没什么伤害,我给它填平。作桥梁,或者背负沙土填,或者把路修一修。这我们都理解的。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如是勤苦,生生世世,经过无量佛他都发心,所以叫持地菩萨。或者有的众生在阛阓处,或者要人帮助拿物品;擎就是举起的意思;我都帮着他们拿到他们的住所,放下物件就走,不要他们的报酬。不取其直,就是不要工钱的意思。这都是形容词,形容他行苦行的时候,所以叫持地菩萨。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这些故事就是帮助别人,别人走不动了,我背背他;乃至车上陷住了,他帮着推一推,被泥流陷下坑去,我有神力给它推推轮子,拔其苦恼。这都是世间相,持地菩萨说他在因地修行时候专做这些事。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国王设斋供佛,我在那个时候因为那个地不平,我把那个路平好等待佛来。在这个时候毗舍如来摩顶谓我,毗舍如来摩到他的顶,跟他说:你光平地不行。当平心地,把你心地平了。平地是世间相,平心地是修行、是法,拿这喻来合法。你若心平了,这个世界大地一切皆平,所以当平心地,心平则一切皆平。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持地菩萨在这个时候说,他表白过去,我即心开,听佛这么一教授,我的心就开明了。见身微尘,心开了,显现了,知道如来藏心随缘而生一切诸法。因为心起念妄动有差别,一切都有差别了,万法由心起。假使我把这个心返妄归真,那心平一切法界皆平了。心平则地平,地平不能让心平。这时我心一开悟了,见身微尘,身体都是微尘所成的,我看见我身就是微尘的积累,与造世界所有的微尘等无差别,我心里的微尘跟大地的微尘平等平等,没有二相。在这个时候我在一切微尘上自在,不相触摩;自在了,没有什么障碍了。乃至刀兵亦无所触,乃至一切刀兵的兵器我都没有感触。无身,身无差别,恢复身的体性,身无所触,触尘断了。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因为在触尘当中悟得无生法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阿罗汉是小乘,回向大乘,回心了,回小向大,就成了菩萨了,入菩萨位。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持地菩萨,心地!所谓见地者,佛知见地,佛知道我成就了。
这个是讲身心世界,身跟尘,身界跟尘界,因为身触尘,因为尘界,身跟界的两种尘,能够在一切法了解身尘一性,一切法都是一性。心生则种种法生,因为这一切法都是心,所以心灭一切法灭。我们的自性谁是能生的?能生的能生我们的自性,那么谁是能生的?又谁是法生的?假使悟得了无生的道理,悟得就是开悟了、明白了,明白一切无生的道理,深信不疑,晓得诸法无生。无生,没有能生所生;一切法皆没有,哪里还有能生所生呢?这叫悟得一切法的生理,这叫悟得一切法的缘起。但是一切缘起诸法体性是空的,悟得一切法的体性就是无生,无生就成就了、就无疑了。咱们经常讲顿入无生,但是是理是事,无生的境界到了什么地位?到了八地菩萨了,八地菩萨见一切诸法无生,他不动了,叫不动地的菩萨。十方诸佛劝八地菩萨发菩提心,不动还要随缘才能登入第九地。我入菩萨位,闻到一切诸佛宣妙莲华。宣妙莲华是什么?因果同时。初发心时成正觉,如是二心初心难。你一发心就成佛,妙莲华是开花就结果,结果开花同时的,莲华里头花心子就是果,因果即时的。因跟果,悟得一切法的自性,则一切法同一性,没二性。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同为一性,而无二性,身心世界同一性故。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尘若消灭了,又恢复智慧了。发尘的时候是虚妄的,尘销了,自性圆满了,还是如来藏。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脩习水观,入三摩地。】
月光童子说他的往昔怎么样开悟的、怎么样入佛道的。那个时候有位水天佛出现人间,水天佛教授一切弟子都修水观,观水!观水的水性。我也是在那个时候遇见水天佛,跟水天佛修习水观,我是这样入三摩地的。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我观我自己的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诸香水海就是华严庄严世界海,种种光明蕊香幢。那个幢叫种种光明蕊香幢,在这个幢中有二十重,二十重香水海都是一个花种,这是华严经的生起,在香水海里头一个种子。我观我身中的跟世界的构造平等平等,等无差别。观我自身的水跟一切世界所有的水平等平等。我们吐唾沫有口水、津液,血、大小便利,乃至于我们吃的东西,没有一样离开水分的。能离开水分吗?所以见水的身中,就是见水在我一身之中,在我身体中旋环往复。假使观修成了,身化为水。如果观未修成,那就水是水、身是身。观我身中的水性,涕唾、大小便利都是一个水性。我身中的水与外界的水,是一个、是两个?乃至世界总成就的香水海跟我身中的水平等平等。什么平等呢?水性平等。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我在这个时候,修这个观的时候,但见其水,光见着水。修习时候我用我的智慧初成此观,就是我能观的智慧观我所观的境,能观的是我这个智慧(心),所观的外边这些境,心跟境两个相应了,这叫初成;心境不相应,就叫未成。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惟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这个时候我是个比丘,当为比丘。在他自己的寝室当中坐禅的时候(安禅),他有个弟子在那窗户偷着看。把窗户打开,一看师父没有了,这屋子都是水,什么都无见。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
这个小童子没有知识,他就取一个小瓦块丢到那个水里头去了。激水作声,拿个小块丢到水里,不是有个声音嘛!他看一看就跑了,顾盼而去。月光童子出了定的时候,他心痛,那小孩丢那块石头丢到他心上了。我那个时候就像舍利弗遭遇鬼魔一样的,遭了害魔似的,我也遭了害魔了。

【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那时我自思惟,今我已得到阿罗汉道,没有病了,久离病缘了,为什么忽然产生心痛呢?是我没证得阿罗汉,将无退失了吗?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即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正在他怀疑这个时候,这个童子就来了。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他说刚才咱们这屋子里头都是水,我丢了个小石块。我就告诉他,我即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你在我坐的时候,你打开门来看,如果屋子还都是水,你把你丢那瓦块拿出去。童子就听他教诲,说:好了,等你打坐时候,我去把那石块拿出来。他又入定了,那屋子又全是水了,在水当中那瓦砾宛然就在水里头,那小童子就开门把那除掉了,我又出了定了;出了定,身心无事,平安了。今天就讲到这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逢无量佛,接着前文,在山海自在通王如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入道了。亡身不是死亡,是入道的意思,得了自在了,得到水性自在。这个时候没有身体、没有身见,全是水大。月光童子说他在修行的时候,一直的逢了无量诸佛,逢无量诸佛就是遇到了很多的佛受教化,亲近诸佛;一直到山海自在通王如来的时候,才能身心脱落了。方得亡身,就是成道的意思。山海自在通王如来也是从水大证得的佛果,观水大,悟得水性,无论山、海一切水性。水性是流通的、无障碍的,遇山,水能穿山;遇地,水能漫淹。所以山高水更高,这个大家可能相信。我们到那个珠穆朗玛峰,就是往西藏去的路上,六千多米高度的山,山上都在流水,有山必有水,而水往高处流;咱们一般看水都往低处流。有很多事不可思议,我看见那个水,一行禅师到天台山,天台山本来比天台县高了很多,大家知道天台山,就是我们释教的祖师发源地。一般水都从西往东流的,但是天台山国清寺的前边立一个石碑,“一行到此水西流”。本来那个水都是向东流的,一行禅师到那地方,一行禅师是我们唐朝的一位祖师,他到那个地方,那个水欢迎他,一行到此水西流,那个水向西边流。这说水大的意思,我解释这故事是证明水大的。

佛亦是从水大的圆通证得的,这是指山海自在通王佛,山海自在通王佛他是从水大开悟的,从水大来修成佛的。咱们这个世界成就的,咱们看华严经世界那个成就海,种种香水海,种种光明蕊香幢是在海里头长的,这个幢上放水,一重一重一重,到十三重华藏种种蕊香幢。在华严经组合是二十层,十三层是我们华藏世界毗卢遮那,那是法身佛。水跟性合成真空,一切香水海跟性体合成是真空,性水真空,性跟水无二无别。山海自在通王如来,童子是在山海自在通王如来得开悟的,得了童真名;就是童真入道的意思,童真就入了大乘菩萨之法会。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水跟性一味,性水一味,因此悟到水性,证得了无生法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这是修水观,修水观修成功了。地、水、火、风、空,这是水观修成的,第四大。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因为他修观而得名,身心发光,因此而得名。光,就是洞彻无碍的意思。因为在印度话(梵语)叫吠琉璃,吠琉璃翻我们的华言就是青色宝,青色宝所放的光明叫琉璃光,法王子他以此而得号,就叫吠琉璃青色宝。这个法王子就是琉璃光,琉璃光法王子放出来的青色光明。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头琉璃光菩萨,也是楞严经的琉璃光法王子。现在在楞严法会,他说他得到的圆通怎么得到的呢?就是述说他得到这个圆通。我回忆我往昔的时候,这个时间很长了,像恒河沙劫之长;恒河沙的一沙一劫,无量劫前,那个时候那个时间有佛出世,佛的德号叫无量声。因为这个是琉璃光菩萨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楞严法会当中说他的过去,他怎么成道的、怎么修行的。

在恒河沙之前,有个无量声,佛叫无量声。咱们这个世界佛出世叫释迦牟尼,他在那个无量劫前,佛的德号叫无量声。佛在没成佛以前所修的道,是以观风大而成道的。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这个无量声佛他所修行的时候观风大,因风大而成的。他对于开示一切众生也是一样的,本觉妙明。这个本觉妙明是因风大而悟道的,从风大而悟道的本觉妙明。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在那个时候世界安立,观世界的一切动态,观我身体的动止,我心里所有的动念,一个动,没有差别。那个时间佛令我修观的时候,观风大。风大的发源,依着本觉妙明随缘而起念。因为一念的妄动把妙明给遮蔽了,循无明的风力来转才有世界,有了世界就有众生;但是风性本是空的,一切动相旋复归妄,妄皆归真。我们这个本觉妙明的真心是妄,从虚妄而遮蔽了本觉妙明真心。又修空观,从身体的动止,风力密移,从那个风的力量秘密转移,行、住、坐、卧都是风力所使的;心里起心动念,生、住、异、灭是风力所推动的。他就依着风力观察,内的身心、外边的世界只一个风性,没有其他的。所以这个世界的安立、世界的动、世界的止,身的动、身的止,心的起念、心的止念,唯是风所持,除风动之外,没有其他的,等无差别。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我观风动的时候,我时觉了一切动性从什么来的?来无所从。那心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去无所至。我们来观风,风从何起?风又止于何处?风没有来处,风的止没有止处。因此我观一切世界,乃至我的身心,动虽然多,无量的动,只是一。什么一?风性。静观无量的动,惟一风性。我修这个风观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觉了!群动之风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体全空。风有什么实体?风无实体的,一切都无实体。十方的微尘世界,无情的器世界,一切颠倒众生,所有有情的根身,风力妄缘所转。就是他如实观,这位菩萨如实修,观风力。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就像一个器皿一样的,里头贮百蚊蚋,啾啾乱鸣;在这个器皿当中,那个蚊虫在那叫唤,这是鼓发狂闹。就像贮百蚊蚋一样的,在器皿之中啾啾乱鸣,这是鼓发狂闹。因此我如实修、如实观开悟了,在此得无生法忍。于世界之中,人来争人我是非、求名求利。在狂闹之中,我来观它大和小,或者妄和真,妄缘风力,风力是虚妄无体的。就是如实修观。在我遇到佛没有好久,我就证得了无生法忍。因为观一切的风力都是妄缘所产生的,妄缘是虚妄无体的,我遇见无量声佛之后,佛教导我风大性空,风大无自性,风性即是无性,因此我证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

【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尔时心开,开了悟之后,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见者,就是他开了悟之后,生在东方不动佛国,给不动佛为法王子;又能到十方世界事奉一切诸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成道了!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就是观察风力。他修行的法门就是观察风开悟,悟菩提心。风无所依,我心也无所依,这样开悟的。入三摩地,合十方诸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这段经文说我的修行观察风,风力无依就是无体,风没有体,观察风无体,一切皆是妄。我就发明菩提,悟得真理;就是观风大而开悟,风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风从什么地方来的?风到何地方止?风大无依,当体即空。风是一切妄缘风力所转,身心世界去无所至。到什么地方去了?跟风一样去无所至,来无所从。因风而悟得当体即空,由妄缘风力所转,所以你的身心世界一切如幻,因此证得空大;证得空大,因空大而开悟的、而明心见性的。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这一位菩萨所证得的圆通,怎么证得的呢?从虚空而证得,观空大。但是在地藏经,地藏经一共十三品,最后一品就是虚空藏菩萨,虚空为体性,所以他就叫虚空藏,以虚空为身。虚空没有形相的,这个身也没有形相,无边身,示现形相。而虚空藏是没有形相的,但是在地藏经,他向佛问地藏菩萨的功德的时候,示现的有形相的了,那个形相即无形相。你从地藏经跟楞严经的虚空藏菩萨,地藏经所讲的全是虚空藏。为什么地藏经最后用虚空藏来结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第十二品,虚空藏菩萨第十三品,地藏经的十三品。我是联想的,就是我连到一起的。虚空藏菩萨在这个楞严法会示现的时候,虚空相。虚空相有形相吗?没有。他跟阿难说:我自身所证知的如虚空,我身如虚空,从虚空而证得一切法,虚空来印证我所证的。当时在楞严法会的五百个声闻,那些个阿罗汉,同时奉供养虚空藏,同时说智法藏中,不堕其外。所奉之衣,即便不现。五百个大阿罗汉供养虚空藏菩萨,供养完了,当时就不见了。问虚空藏菩萨:我们所奉的衣你搁到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也不见了?虚空藏跟他们说:入我藏中,我都藏起来了。藏中,虚空藏那个藏,也念藏(音:躲藏的藏)。藏中,就是入了虚空藏了。虚空就是他库房,把那衣都搁到库房里去了,库房就是虚空,他以虚空为他库藏。这是故事。

虚空藏菩萨他向佛说,我与如来在定光佛所都得到无边身。那时候虚空藏菩萨跟释迦牟尼佛在定光佛(定光佛就是然灯佛)所,发心出家。那时候虚空藏菩萨在然灯佛的时候,跟释迦牟尼佛一同奉事然灯佛,那么释迦牟尼佛就是虚空藏的道友。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
虚空藏菩萨没有身体的,什么是他的身?空性为他的身。什么是他的手?空慧是他的手。四大宝珠就是他的智慧,四大皆空!四大皆空就是他的宝珠,叫智慧珠,就是智慧。虚空藏菩萨他身体是虚空的,四大也是空的,没有身相的。但是他大用无边,以空的智慧、空的妙智一一皆是真空妙理,示现法身,由法身示现一切身。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空身就是大圆镜智,这个镜子里头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还是空的,尽虚空际。虚空藏菩萨的自心是什么心?本觉真心,所现的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四大,“地、水、火、风、空、根、识”是四大所合的;一般的众生都是“地、水、火、风”合的,他的“地、水、火、风”就变了四大宝珠。但是他这空可不是断灭空,他是把一切妄想都化成虚空,四大,“地、水、火、风”都是虚空,但是又不是断灭空,没有一切妄想,纯真。是什么?真空妙智,智慧所有,一一都成了真空妙理、真空妙智。以智心像大圆镜,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像宝镜一样的流灌十方。

【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所有诸佛的宝王刹都在我身中,我身像个镜子似的;涉入我身,因为我身是虚空的,一切宝王刹都在虚空安立,各个不相妨碍。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得大随顺。】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这个不是善入,我心里想,我看到这段经文,是虚空的嘛!是他入诸佛国土?是诸佛国土在虚空中?分不开的,所以叫善入。一切微尘国土都在空中安立,所以说身能善入,空跟一切有相和合,广作佛事,得大随顺。一身入一切,一身入一国,多国入一身,所以身能善入。身入一切国家,他通的!一切佛国都在他身中,所以叫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得大随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地水火风都是依空而生起的。妄想生灭,都是妄想。虚空没有两个,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同是空,同在空中,这个证得的性觉真空、真空性觉。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我修行的时候,我观察虚空,虚空无边,我证入三摩地,成道了。我修空观的时候,我以观察虚空,虚空无边。我的定,无边定,入三摩地,虚空就是我入定的定。佛问圆通,我是以虚空无边入三摩地,观空而成就的,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
姓。】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这个时间很长很长的,微尘数那么多时间。有佛出世,佛的德号叫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我心很喜欢世间,到大族姓、大长者跟他们在块堆去玩。本来弥勒菩萨成佛应该在释迦牟尼佛前,由于他爱游玩,所以他落到释迦牟尼佛后了,精进不够。经上是这样说的。在往昔很长时间了,劫是指时间说的,微尘数那么多时间,那时候有佛出世,佛的德号叫日月灯明,那个时候我就跟日月灯明佛出家了;但是我心重世间,好名,好游玩,到大臣长者、好游族姓家去玩。

【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那个时候日月灯明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在那个时候佛教我修行,佛对我这个根机教授一种法,因为我很重世间的名闻利养,心里很慈善,佛就教我修唯心识定,对治这些个烦恼,让我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注重识,心即是识。在我们学的法相中,就是唯心识观,以弥勒菩萨为首的,通达一切外境界,一切境界唯心识所变,就是心识所变的;但是让我们观察一切世法没有一样真实的,如梦如幻。修这个定,让我心不驰散,得入三昧。我曾经奉事了恒河沙佛,修这个唯识定观,观人间的富贵如花如草如露。我记得有这么句诗,“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失在彼,敬凭天裁”,这首诗是悟道所做的。你看那花一会儿开了、一会儿谢了,花开是春夏,谢是秋冬,一会儿一换、一会儿一换。你现在得到富贵容华不要高兴,没什么可羡慕的;荣华富贵失掉了,也没什么可悲哀的。就是得和失不由你所定的,观一切的迁流变徙,不停的唯心识变。弥勒菩萨他就这样观察这样修,把世间名闻利养的心歇下来了,能够息灭。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然灯佛出现世间,弥勒菩萨自己说,我就成道了,就是得到识心三昧;无上的妙圆,识心三昧。然灯佛是释迦如来求法的第二个阿僧祗劫,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弥勒佛也是在那个时间。弥勒佛修的是妙圆识心三昧,唯识观,法相宗就是唯识的,因此得了三昧。还没达到究竟、没达到圆满,不能称为无上。又经过多劫的修行开了悟了,得到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一刹那,开悟的时间是很短的,一刹那顿悟性识明觉、明觉性识,就是识心三昧,唯心识观。这就是我们相宗,现在的法相宗,就是以弥勒菩萨教授为首的。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乃至于尽虚空如来一切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识心所变。万法唯识,识是从性体而起的,所起的妙用。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
世尊,我了如是,我所证得的就是这样子,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给我授记,我就等补佛位成佛,就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万法唯识,十方皆是唯识。识心圆明,这叫圆成实性。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法忍,斯为第一。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全断了,达到圆成实性,这三性。证得无生法忍,斯为第一。弥勒菩萨是表示识大的,谛观十方一切依正二法唯心识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心无二,识跟心是一体的、是圆明的。又者,识心就具足一切法,具一切法,照一切法,万法唯识就这个含义。但是达到圆成实了,法相宗的究竟成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真体,就是如来藏心。这个法相名词很多,咱们不详细讲了。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在法会当中,这个二十五圆通的大势至菩萨是都摄六根,他是七大当中的识大先前。都摄六根,非单修一根,一根深入七大当中的根大,在识大前。在我们念回向偈里头大势至菩萨的,如果是念求生极乐世界的,有时念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大势至他能够理解佛的密义,什么叫佛的密义?楞严大定。他是以耳根为最的,普被三根。大势至菩萨在观经以智慧观,以他的智慧观照一切诸法成就了,得大势力,叫大势至。在思益经,大势至菩萨他说我投足处,脚一站大地,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魔王宫殿都震动。大势至,势是势力的意思,极大的势力,一切魔宫都震动。

我们知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有时候观想观音、势至。我们画西方三圣的像,一边是观音菩萨,一边是大势至菩萨。无量劫来,阿弥陀佛作国王的时候,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观音菩萨的前身,势至就是他的次子,一直到他成佛,他的左右观音、势至,咱们一般称为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若是圆寂了,观音菩萨继位;观音菩萨圆寂了,大势至菩萨继位。这个劫数可长极了,无量无量劫。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量寿,虽然是无量,还是要涅槃的,无量不过时间长。阿弥陀佛涅槃了之后,观音菩萨就继承;观音菩萨涅槃了之后,大势至菩萨就继承,这个劫数可长极了,不是语言能形容出来的。

法王子就是继承法王,是法王的儿子。法王是指佛,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法王子得发四种心,每个法王子都发四种心。一个是广大心。诸佛摄十方净土的一切众生来入净土,这是一个广大心。二是发第一心,第一心就是成就佛道。三是发常时心,辅助阿弥陀佛没有时间性的,那个时间可长了,常时助佛扬化,长久的,不生厌倦。四是发不颠倒心,不执着度众生的相,广度众生而无所度。一切佛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这个心都要发的。广大心、第一心、常时心、不颠倒心。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同伦就是他一类的,跟他同时发心的五十二个菩萨,常随佛的左右,来辅佛扬化。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大势至菩萨他说他往昔的时候,菩萨自己说,这个我就是大势至菩萨,他说我在往昔恒河沙劫那时候,有佛出世,佛的德号叫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在这个一劫之内,十二个佛出现于世间度化众生。十二个佛的最后佛叫超日月光,佛的德号叫超日月光,佛的德光明比日光月光还光亮,超过日光月光。超日月光佛教我修念佛三昧。

这个我就是大势至菩萨自称的,我在往昔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所事奉跟随学习的佛叫无量光,无量光佛十二个佛相继一劫,十二尊佛最后的叫超日月光,彼佛教我修行的法门是念佛三昧。这个我们大家都懂得,念佛念到三昧。念阿弥陀佛念到三昧,咱们叫一行三昧,也是念佛的一行,就是专修一个法门,专修念佛,不修其他,得到三昧了。三昧就是定的意思,持而不散的意思。这是大势至菩萨说因缘的时候,我想我在以前的时候,时间很长了,那个时候有佛出世,教我来念佛。没说念哪尊佛,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念哪尊佛都可以。现在我们是专念阿弥陀佛,念佛三昧。你念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三昧。

无量光,佛的德号是以光明而立的德名;亦可以叫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咱们念阿弥陀经的时候,很多的名称,意思是含光明无量,佛的身光、智慧德光是无量的。这个是已得一切种智的佛,佛佛光明都如是;智光是相同的,身光不同了,有的照一由旬,有的照千由旬,有的照十方世界、百千世界,有的光照大千世界,有的光照无量世界,这个不同。佛佛道同,立身的因缘不同。佛所证的道果是一样的,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那个样子,极乐世界跟这娑婆世界不一样吧!佛佛道同,那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同呢?南方不动世界是文殊菩萨所在的世界。佛佛道同是所证的果同,跟过去的因缘有关系,修道的时候、发愿的时候有关系。

这个大势至菩萨说他所遇见的十二如来,在历史上、注解上,十二如来的名号咱们念一下子。一是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是实智照理,没有限量的,光无量。二是无边光佛,权智照事的,没有边际。三是无碍光佛,说他慈光与乐,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光照给一切众生的快乐没有障碍的。四是无对光佛,悲光拔苦,没有敌对的,对敌说的悲光拔苦。五是炎王光佛,光和音应化一切自在,得自在。六是清净光佛,惑垢既离,没有垢惑了,发清净光。七是欢喜光佛,这是完全令他,令一切众生欢喜,令他受用,得受用的得大欢喜。八是智慧光佛,以大智慧破诸惑。九是不断光佛,常放身光,不断绝。十是难思光佛,妙用无尽,难思议故。十一是无称光佛,具足众德,不可称。十二是超日月光佛,他的光明超过日月之光。这十二佛相继一个劫,出现世间。

超日月光佛,此佛的光明常时自耀,就像一千个太阳放出的光明一样的。大势至菩萨说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就是超日月光佛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大本弥陀经上讲无量寿佛的别号,一佛身就具足上来念的十二个名号,大本弥陀经上这样来解释说,这个是引证大本弥陀经的;不是一体,也不是多体,这是佛的不可思议利众生的方便善巧说,方便方法而已!这是念佛三昧。这是我们修行一个方便,念佛法门是方便法门的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三根普被,不论你认识字、不认识字,会读经、不会读经,乃至于乡村一个老太太,你只要一心念佛都能得救,就是三根普被。

念佛有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一心称念,念到一心不乱。二是观像念佛,观着佛的形像,就是画像、铸像都可以,观着佛像、心里想着佛像来念佛。得设佛像,注目,眼睛注视佛像,心里观想佛像。三是观想念佛,观彼如来;或者观阿弥陀佛的功德,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观想就是随时你想了,观想佛相貌都可以,画像、塑像都可以。或者心里想,眼睛看,这样观。观就是思惟修,思惟一下。四是实相念佛,这个就不同了,实相念自性佛,返闻闻自性,返观观自性。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就是阿弥陀佛,自他不二。

这四种念佛在义理上的浅和深有所不同,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好了。有文化的,有知识的,想得多的,那你就观想念佛。什么经也没看过,什么佛法也没学过,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一样能生极乐世界;得念到一心。但总计说来,有事念,有理念。你能念的心观想想佛,心念佛。有些个口念,这个口念往生很困难。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到一边去了,心不在焉的念效果不大,必须心口如一的念。这是一般的事念。理念就不行,像我们举话头的也是理念,把一句阿弥陀佛,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能念的心就是佛,本身就是佛,所念的佛即是我的心,心佛不二,这是理念。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观想的理念佛,这叫自性弥陀。

这个念佛法门,一般的我们说横超三界,大家都懂得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顿超直入,一句弥陀,不经过其他的任何障碍,都障不住的。当你念佛时候观实相,能念的心是实相,所念的佛是实相,心跟佛一体,心佛一如,等你念成三昧就定了。有的人他无论做任何事情,他脑子里头念佛那根弦,昼夜二十四小时不断。有的道友能念到这样子,无论什么时间他有一根弦念佛,脑子另一根弦做别的事物,做事物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一根弦。咱们的脑子像那电视机一样的,电机一样的好多个弦,他有一根弦永远不断的念佛,这类情况的道友有。三昧是禅观的通名,就是定。念佛的三昧具足禅、具足观,观想佛像。禅是一心不乱,定!这叫三昧,叫念佛三昧。在我们打般舟三昧也是念佛,一行三昧也是念佛,念佛的法门说得很多。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下回再讲吧,讲不完了。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1-16 19:41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现在讲忆佛念佛,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广菩萨问佛,他说:十方诸佛都可以念,为什么独念阿弥陀佛?佛答覆普广菩萨说:阎浮提的众生心杂乱,不能专心一境。如果念十方佛,他系念的心是散乱的,三昧成不到。而十方诸佛没有这个愿力,没有发愿摄持一切众生生到他佛国土。阿弥陀佛他是发愿,愿一切有情众生只要称他的名号,他就摄持。这是就事上讲。就理上讲,十方诸佛同一个法身,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因此在念佛法门之中是最轻捷,就是很容易的意思。假使你能够念到净念相继的话,决定能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二忆相投,一定能够生到极乐世界的。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打个比喻,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几句话就是一方面单忆,单忆不能成功,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怎么能生到极乐世界去呢?打个比方说,比如说有两个人,就是亲友吧!乃至母子吧!一人想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不想,这个效果就没有了。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如果两个人都想,二人相忆,那就容易了,就容易相会了。阿弥陀佛他的大悲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要成佛的时候摄一切众生。假使众生也能像佛的心一心念佛,二忆相投就能生。但是众生的惑、业、苦,三业都很重,束缚的,束缚他,不能得解脱。若修其他的法门障缘很多,靠自己的功力修行就比较困难。假使念阿弥陀佛,假阿弥陀佛的愿力,假这个众生念佛的心力,这两个意念相结合起来,决定能生;而且生了之后,直至成佛。这个大家都懂得、都明白。假使我们能生到极乐世界再没有障碍了,在极乐世界修行跟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不一样的,那里障缘没有,尽是净缘。

假使说阿弥陀佛忆念众生,众生忆念阿弥陀佛,二人相忆,二忆念深,这个忆念愈念愈深是决定能生的。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这个就表示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忆念众生,众生如果念阿弥陀佛专注一心,那个心心念念的不相乖异;就是只有一个念求生极乐世界,决定能生。众生若念佛,必定能见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假阿弥陀佛慈悲摄受的加持力量,把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生极乐世界的障碍假佛力才能消除。咱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中间相距十万亿佛土,这个路程没法计算有好多里,不是飞机所能达得到的;但是咱们这个念,阿弥陀佛摄受能达得到。佛念众生,众生念佛,这二忆,二人念深了,生生世世的;今生没生,来生一定能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十方如来哀愍怜念众生,就像妈妈忆念儿子一样的。假使儿子离开了妈妈逃逆到他方去了,那母亲再想也没用处。若儿子也想妈妈了,子若忆母,儿子想妈妈若像妈妈念儿子那样的心,妈妈念儿子心切了;儿子如果也想妈妈,二忆相投,那就很快容易会面了。十方一切诸佛在忆念众生,佛佛道同,每位佛都是忆念众生、摄受众生,因为诸佛哀愍众生的苦难,护念众生。若是众生也能够想念佛,就像母子的关系,妈妈总是想儿子,儿子离开妈妈了,如果儿子要想妈妈,那很快就回来了,二忆相投。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妈妈忆念儿子,儿子忆念妈妈,互相忆念,那就很快相会了。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怜念众生,就像妈妈忆念儿子一样,儿子逃到他方去了,佛忆念也没办法,这个要知道。一切诸佛度众生,念念的度众生,但是众生不念佛,佛也不能度。众生若念佛,佛念众生,二忆相投了,就像妈妈忆念儿子的时候一样的,儿子要一想妈妈了,很快就相会的意思。这都是比方的意思。

这一段的经就是教我们修一切法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因为念佛的法门最殊胜,其他的法门或者你自修禅观,那得靠自力,念佛法门要仗他力。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在十六观经讲,乃至金光佛刹,乃至上方的光明王佛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这个佛刹无量数的,但是都是无量寿佛的分身。

所以说十方如来,阿弥陀佛一佛代表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我刚念那些诸佛名字,有的是佛的化身,有的是佛的报身,各个身不同。十方诸佛都是摄受众生的,各有各的悲愿。但是阿弥陀佛他的悲愿不同,所以他在四十八愿当中,他成佛的时候,他那个极乐世界摄受一切众生。但众生不念佛,能见佛吗?不能见佛。如果是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心想着阿弥陀佛,今生没生,来生定生,反正不超过三生。不止弥陀经,也不止无量寿经,很多经论都如是说,像我们念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以普贤行愿导归极乐,其他的经论里都有生极乐世界。但是我们最简单的方面,念佛见佛决定能够生极乐世界,因为以念佛为本。这段经文举这么个例子,儿子若想妈妈像妈妈想儿子那样的,那很快就会面了。阿弥陀佛摄受一切众生,众生也像阿弥陀佛那个观念念念去念佛,很快就生得到。

有些经论上经常告诉我们,“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人身难得。我们现在得到人身,不但得到人身而能落发出家为佛的亲子,如果你今生失掉人身,再想得人身,即使得到人身,再想遇到佛法很难很难的。所以古来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你今生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又能够出家作为沙门,你下定决心今生把自己生死了了;如果不了,再堕落下去,那不知道何生才能遇得到佛法?因此就在这二十五圆通的大势至菩萨,他教授我们的忆佛念佛,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一定能见佛。这一段经文就举的例子说母子两个人离开了,妈妈常时想儿子,儿子也像妈妈那样想儿子那样想,那很快母子就团圆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文字上很好懂,但是心忆心念念念的都不离开阿弥陀佛。但是指心念,不是口。你经常忆念忆佛,乃至于你的心忆念的时候连睡梦都在忆念佛,绝对能生,必定见佛。或者现在有的时候念念佛能够见到佛像,有时候睡梦中见到佛像,那就说明你的功力已经有一定程度了;如果连这个程度都没有,到你临命终时障碍很多,你过去的六亲眷属、冤业都现前了。如果你念佛以佛力加持,一切障碍都消失了。但是念佛忆佛有的属于事、有的属于理,专心净住的属于理,心一直专心净住佛,想佛的功德,想佛的光明,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你的妙明心心念发现自己的自性,圆明的自性即是佛。心佛不二,念阿弥陀佛引发自性的弥陀,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见定佛。而且在理上说,人人本俱的佛性,当你念佛时候,你的佛性发挥,这是上品上生。即心即佛,心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自己的心,这样念的是理念的。咱们一般的人业障深重的,业障重的就得靠佛力加持,佛力加持能使我们业障销失。现在我们在末法众生都是业障重的,业不重不生娑婆,因此我们念佛的时候,假佛的力量消除我们一切重恶,重大的恶业的业障。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样子来念佛去佛不远,就是离着佛很近能念念念佛。我们很多道友都做得到的,或者在梦里头,或者在一切困难危难的时候,你会感应。感应什么?你那个心感,佛就应,感应佛光加持,当下zai 难消除,在临命终时决定能生。另一种,因为念佛念到当下开悟的。像禅宗,禅宗问念佛是谁?那是找明心,为了找那颗能念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但是我们一般的人没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开悟?一样的能开悟,等你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号成为一体了。念佛是谁的时候,明白自己的心谁在念佛?能念的是谁?所念的佛又何在?把能所混为一体。这个念佛的感应录上头说得很多的,有的白日见佛,有的梦中见佛,有的人在zai 难当中,念佛念的zai 难突然消失,这都是感应。感,就是能念佛的心念到跟佛一体了;应,还是自己的心;感应一心!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感感到佛应,阿弥陀佛现前。在圆教义的讲,就是你自心现自心,佛即是自心。但一般的教义上讲佛的加持力,你念佛与佛心相同,自然就心开理解了。念佛、想佛一定见佛,何况你生极乐世界,这是办得到的!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大势至菩萨加个比喻如染香人,假使一个做香业的香工,他的身上自然就有香气,他一天在香里头。所以念佛的人就像那染香的人身有香气,所以忆佛念佛一定能成佛,拿这个做比喻。染香人身有香气,叫香光庄严。我们染的什么香?染的佛的名香,染的佛身上的香,染的佛的心悟的心香,自己的心开的香,就像染香人有香气一样的,我们念佛的人就有佛气了,就以佛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这是大势至菩萨说我在因地的时候,我修行就是修念佛法门,念佛心,心念佛,我的心就是佛。如果我们这样常常的念久了,你心地你自己就开智慧了。大势至菩萨说他自己,他因为因地的时候,以念佛心达到无生法忍的。因此他把他所证得的,在这娑婆世界来摄念佛人,把念佛的人都摄到极乐世界去。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这个时候大势至菩萨向佛表白说佛问圆通,我没有选择,我就是念佛,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我就以念佛成道的,我最初发心开始就是念佛。因此我能够摄我六根清净,入了定了,入了三摩地了,得道了就是这样意思。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是表达圆通,一般说二十五圆通,这是观世音菩萨到最后的了。观世音菩萨他怎么证得圆通的,他也向佛说我如何证得圆通的。我忆念,就是我想我过去的时候,经过无数恒河沙劫;恒河沙劫的时间很长,而且是恒河沙劫都没有数了,每位菩萨都是经过很长很长的,都如是,观音菩萨也如是。忆念就是回忆一下子,我回忆我怎么入道的就是忆念。我在往昔的时候,无数劫以前,我那时候遇见佛,这个佛的名字(圣号)也叫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发心的时候遇见古佛,在发心的那个佛前,那个佛叫观世音佛,我在彼佛前发的菩提心,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闻法,闻了法去思惟,依法而修,这样得到三摩地,得到成道的。

因为佛佛都是来度众生出现于世的,每佛都如是的,不论往昔、现在、未来,佛佛道同。佛问圆通的时候,轮到观世音菩萨向佛表白我怎么证得圆通的。我回忆想我过去的时候,这个过去时间很长了,无数恒河沙劫,那时候遇见佛出世,我去亲近佛,这尊佛的德号就叫观世音。我从观世音佛前发了菩提心,佛就教授我如何修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是听,佛说法去听法,听了法思惟法的道理,依着法说的教授去修行得成道了,入了三摩地了。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说的。从耳根闻见法,了达了不生不灭的佛性,这个佛性是本有的知见,凡夫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那时我听(闻)到佛的开示之后,悟得了我本有的佛性,依性而起修,依修而能成道。

我们经常讲闻法,就是求明白,明白什么?明白我们自己每人都具足有佛性,人人都具足。等你开悟明白了,而后依闻而起修,依修而能证道,所成的道就是佛的知见,成佛知见。这个佛知见是我们原来本具足的。悟就是开悟,开悟就是了达,了达我们的因地本具足的佛性。但是因起无明而起心动念造了业了,完了就要修了。遇到佛,闻了法,就是缘。我们本来具足的佛性这叫正因,本具足的,正因;等到闻法开悟了,就叫了因;从闻思修,这叫缘因。因修而证就入佛知见,成了佛道了。

观世音菩萨说我在过去遇见观世音古佛,我那时候发菩提心的。我初发心的时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遇见观世音古佛我才成就道业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我们讲觉悟的时候经常这样讲,依教义上讲有本觉、有始觉、有究竟觉,说明这三觉圆明的。本觉,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跟佛无二无别,这是本有的佛性。说明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迷了;咱们讲起信论常讲的一念不觉就是无明,生了三细相,因此愈迷愈深。悟亦如是。因为本觉本具足,迷了;迷了,现在又发心、又闻法,又开始觉悟了,觉悟了又修,修完了又究竟觉,本觉、始觉、究竟觉。这是起信论上讲的。发菩提心就开始觉悟,觉悟了又发心修行,修行而又能成道。假使没有发菩提心,你所做的事业、所修的道业都是魔业。忘失菩提心,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忘失了,凡你所修的不是正业,都是魔业。因此发菩提心是第一位。在华严经上讲你忘失菩提心了,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全是魔业。华严经引的故事,过去有菩萨在往昔遇见佛他发过菩提心,在以后他历世修行的时候,他把他以前发的菩提心忘失了,不记得了,那么他所修的世出世间法都是魔业。

世间一切善法,何以称为魔业呢?咱们讲五十种阴魔的当中,那个里头说声闻、缘觉没有发菩提心,虽然证得缘觉、证得阿罗汉果位,但是没有发菩提心,忘失菩提心,全属魔业。这是华严经这样讲的,不发菩提心所修的业不能成佛。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在我们讲大乘起信论跟大家讲了很久的,起信论上讲菩提心具足三心,得发三心。一个直心,直心是正念真如,就是直接正念自己法性,既不着有,亦不着空。菩提心就是智慧,发了菩提心,你就有了如如智慧来契合你的如如的理,这个是直心正念真如。第二种菩提心的含义是深心,乐修一切诸善法才叫深心,就是菩萨行自利利他一切法门。第三种叫大悲心,发了菩提心的人要念众生苦,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行菩萨道。在这种当中众生有两种生死,一个是分段生死,一个是变易生死。菩萨行菩萨道,劝众生先了分段生死,完了再了变易生死,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用,用在度众生,使众生了生死。因此要想成佛,究竟成就道业,必须得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得十方诸佛护念,加持你,这是华严经这样讲的。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发心必须得行道,发了菩提心,修证菩提道。闻是听到,闻了法之后,你必须要修道;闻了法要依教而奉行,依法修行。在这个法会当中,如何修行才能契入?佛在前头的二十五圆通都是选契入的,门门都可契入;发了菩提心就能证了菩提果,以哪一门最圆通。但是这个大家得这样理解,因为咱们是讲楞严经,是指娑婆世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是这样子的,只是做娑婆世界说,其他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在这个世界说楞严经,说此方,这个一定要记住。经上有很多的地方,我们生在娑婆世界,只是说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最圆通的是耳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特别注意此方。二十五圆通只有耳根圆通,这是此方选择的,从闻法明白道理了而去行。你若不闻,如何去行?必须先闻法。而且在此段的经文,解六结,越三空,从浅至深,要销灭五蕴,要修证了义。但是最初从闻开始,闻是什么闻?从耳根开始,从闻法这为最殊胜。只是此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为你修行最方便最捷径闻法开悟。

闻中不是肉耳之中,经文上讲闻中,闻中不是你肉耳,是说你下手起修的地方。耳根是你下手最好的一个门径,进了门就入室了,就是以闻性来照你的理境。从本觉的妙理,由你开始始觉的闻性,以闻性产生的智慧,以闻性的智照理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但是这个闻如何理解?我们这个肉耳,这个耳朵是色尘,浮尘的色法,耳根是色法;耳识来分辨,耳识随你闻到所听的声音来分辨。耳、耳识、耳根都不是入道的。若离开耳根、离开耳识,又从哪入道呢?闻中这两个字,不是肉耳之中;那若离开肉耳的浮尘色法,又从哪去闻呢?这要靠修了,修就是你的观,你如何观。此段经文闻中所拣的见,咱们前头十番显见那个见,闻中,就你耳根听闻的时候,你怎么样去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入流亡所。古观世音佛教授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就从古佛教他从闻中开始,闻是闻慧。思跟修,你闻了才去思,思了而去进修,这样入三摩地。入流亡所,入流是对流言,耳根闻到声音来照你的性体。入流亡所,先从耳根入手,从闻思修,不假耳根闻法你如何去思。但是你以耳根接触外边的声尘,耳根跟声尘的接触,这叫入流。以观的智慧,这个耳门是所入,所入的声音,这是缘起。流入的因缘,你的耳根了达这个闻性,了达这个耳根的闻性。

这个意思就是你闻到一个声音你要思惟,入流就是思慧,思而后有种观,观照那个智,从闻思修思那个观照智慧,不是识心的分别。同时你要起个问号,能闻的是什么?所闻的又是什么?入流亡所,那个音声进来时候,声音是声尘,你这耳根的闻根对到外边的声尘,你加一个思惟,加一个问号,能闻的是谁?所闻的又是谁?谁的意思就是代表意思,能闻入于耳闻,能闻的是尘,所闻的是根,根跟尘产生中间一个识,就是辨别的,这叫入流。亡所,有的声音就是动的声音,声从何来?声的所来,就是能来的声音,这是尘。所闻的也是尘。声尘是假的,要离开声尘。入流,就是声尘入到你耳根。声尘入到耳根,能闻的根跟所入的尘全是虚妄的。
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凡修禅功者,贵在入流耳,这几句话大家可能没办法懂得了。永嘉禅师解释这几句话,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凡修禅功者,贵在入流耳。这要参的,咱们来给它解释。

入流亡所,你这个闻性(能闻的闻)它属于断灭,不是常的。返闻,你回光返照这一切闻都是动尘。动,你静下来、静下来,闻的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在你闻见声音的时候,你观想的声尘,声音的生起,声音的灭;有声说了,生起了;声灭了呢?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入是声,你返闻声不存在。当声音动的时候,属于动尘,这是动;声音没有了,是静。单是个动静可以失掉,你闻失掉没有?好比你耳朵听到声音了,声音没有了,声音停止了,但是能闻的性失掉没有?声音没有了,闻性还存在。在文字上你就不能相通,这是闻性不灭。声出于闻,闻有生灭,你能闻的性不生灭。声音的生起,声音的声灭,你的闻性是有、是无?闻性非有非无。就像说我们的心,心生起了,有念头;心没念头了,你心还在,心不随它念头生灭。闻也如是,有声音你听见有声音,声音停歇了(外边尘)声灭了,没得声音了,这叫声音的生起声灭;跟你的耳闻能闻的闻没关系,闻不随着声起声灭。这就是入流。

入流就是你修圆通观的时候,亡所是外边那一切的声尘,有了声音你闻到了,声音停歇了,没有了,闻不到了。能闻的在什么地方?不是耳朵,这就是心。咱们说万法唯心,怎么样去理解心?比如流就是心,流非亡、非不亡。你心不随着声音转,有声音你就听得到,没声音你就听不到,但是你心不动,心是不动的,你先把它定下来。入流,外边的声尘跟你的觉(闻到的闻这是觉性)合了,声音跟你的闻性合了,这叫觉。声音没有了,你觉性失掉了吗?不会吧!这边来个声音,咱们听到了;这个声音没有了,声音断了,尘断了,尘没有了,你这个闻还在;再来,你又闻到了。这边打鼓你听见了,那边打钟你也听到了,人家跟你说话你也听到了,你是圆融无碍的。声不随着鼓声而灭,也不随着钟声而声起,无量声音的声,这叫背尘合觉。

因此声尘并不是因为声尘有你耳根存在,因为声尘没有你耳根不存在了,你那个耳根的根性永远如是,不随尘转,这是入流亡所的意思。有动尘,一切的动尘它的一切动,一会儿它就不动静下来了,那你的闻性不灭的;它有就闻,没有你这闻性就静下来了。有声掺在那个闻中,它的声音是自生自灭,跟你闻性无关,这样你就懂了。

能所两个都属于尘,有声音、没声音属于尘,但是你能闻见的这个尘性,闻见尘的这个性它是寂静的。不论动相、静相,动相你闻性不生,静相你闻性也不灭,这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在文字上你还不容易理解得到,你想这个问题就好了。声音来了就闻,声音过了就不闻了,你能闻的这个体性不随有声无声转,就是这个含义。这就是你遍入一切法,一切法都如是,你的体性不随动静二相而转。动,体性就闻到,或者你的性感觉着动;不动,静下来,你的体性也就不随那个动静相而转。这个应当懂。

入流,就是合觉的意思。亡所,就是六尘跟它相应了、不相应了,就是声尘销亡了,你那个定功的力量不随着尘转,就是离尘的功夫。当你有定功的时候,声尘来,不动!这叫亡所。入流亡所,当你合到觉,你这个心合觉亡所,一切尘跟你不相干了,叫背尘合觉,就是一切尘境你觉性自然静,不随尘转。这是妙奢摩他路,巧妙的修行方法,这是入流。亡所,就是一切的尘,色声香味触一切尘境,你跟它不相应了,销灭了;你若跟它相应,没有定力。就是你定功得力了,离开尘的功夫了,声尘不亡而自亡,这叫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解结的亡所,一切动结皆亡。但是这是静境。不住静境,再向前进修,既寂之境全是尘,静是静尘,动是动尘,与你心了不相干。动静二尘皆能不动,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的尘相,静的尘相,它们都不可得,了不可得。那你到这个功夫了,就是动境跟静境全解脱了,这一解脱了破色阴。

前文讲觉所觉空是说你所证的境界,你声闻皆尽了,根跟尘全脱了,觉所觉空就是根尘脱落,能觉所觉都空了。能觉的是智,所觉的是境,心亡境寂两俱空寂了,就是没有一切对待法。在圆觉经上讲幻尘,就是前面境界相灭了,幻尘息静了,静下来了,那你的幻心也寂静下来了;幻心灭了,幻智不生;幻智也灭了,一灭一切灭,非幻不灭,一切皆是幻境,这叫圆满镜智。

空,觉空,觉悟到空,空觉圆满,空所空灭,空结就是一切都灭,空即觉所觉空之空。空,我们感觉着空,感觉着空不是真空,感觉所觉这个空是假的、相对的,相对有而说的。咱们一般认为空,空还是结,也要把它解除,空所空亡,二俱不在。在你空性没有圆满的时候,空理没有究竟的时候,你认为空是空,这个是理上的法爱。咱们二乘人除了人空,他没有达到法空,他还有法爱。必须得人空法空,圆满的空性叫空所空灭,解释空所空灭的。能知空的智慧的境界灭,再把能灭的灭也把它灭掉,这叫生灭既灭,把生灭的灭掉,寂灭现前,这才能灭结使。你若能感觉的灭,灭什么?灭有相,空就生了。空灭灭生,就是六尘结使这一切生灭法都解除掉,这叫解六结,越三空,六根门头都清净了,得越三空才达到寂灭。寂灭现前就是不动的意思,不生不灭的意思。

观音菩萨在古观音佛所所授给他的法,就是解结修证。前头解当解开的解,后头结是所结的疙瘩所结的什么都解开了,一切惑业都解开了,无二无别。这样的时候寂灭现前,才入楞严三昧。什么地位?咱们讲华严经初住,十信满心。这个不是究竟的,这是初步的,就是分段的。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因此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这段文非常生涩,可能一时还不能理解。你离开文字不要看经文,你去想解六结,越三空。一个是我们的烦恼,烦恼的粗烦恼,粗烦恼就是人家碰到我们了,我们心里不高兴了,或者心里无缘无故起的烦恼,这属你身心当中的粗烦恼,粗惑不是细惑,这全是世间相;等你世间相灭了,世间相降伏了,不能说灭掉,细惑才能生起。咱们现在都是粗惑,细惑咱们还见不到,因为粗惑就障住了,见思烦恼,见惑或者心里想出一些,乃至对待境界相所起的,这都叫粗;把粗灭除掉,细惑才现前,这到你思上了。咱们现在是闻思修三慧,咱们现在闻慧刚刚生起,思慧修慧还没有,不能断惑。惑的意思就是障碍你的智慧,讲迷惑、迷惑,你没有智慧才迷惑,你有了智慧就不迷惑了。我们现在执着我很严重,法咱们还谈不到,咱们见惑非常重。上来所讲的都是菩萨断思惑、断烦恼惑、断无明惑。好,今天讲到这里吧!时间到了。【以上文字依梦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请参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