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都自诩为修行人,不想却成了容不下自己的人!

我们都自诩为修行人,不想却成了容不下自己的人!

我们都自诩为修行人,


不想却成了容不下自己的人!

云修行


1


记得是在很久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若要道法兴,唯有道赞道。”在和许多道友相谈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当下道教不振兴的一大原因,便是人们往往各自修行,少了一种比较大局且整体的意识。

而且,道家修真的法门有千千万万,许多不同法门之中还会有冲突,基于种种现实的因素,也很容易造成人们彼此看不上的情况。

现实中,也许你只是想要做一个安静的修行客,却往往会被动地成为他人口中的是与非。人们关心的并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他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在主观上早已经否定了你的修真一场。

这或许并非是道家自己的问题,而是当下人们的一种普遍性生存状态。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掌握了话语权,但表达意见的权利其实是有门槛的,其应该站立在客观的现实基础上,并结合自身充足且充分的知识构成和经验体系,由此才能表达出一份既有观点和态度、又不乏思考和见解的内容。

否则,便只能沦为屏幕后面的键盘侠,虽然你义愤填膺地表达了自己的正义感,结果却只能沦为别人的枪。



2


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情志上的发泄,网络匿名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释放压力的平台。

然而,从道家修真角度来看,当你满眼只看得到他人的是是非非时,其实是被自己的欲望蒙蔽了心(这一欲望偏偏会用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来伪装),你越是想要从现实中得到什么,心中的欲火就越燃越炽,最终直至吞噬了自己。

如果说社会世俗人等,常常因为禁不住身心意的鼓动而造就了各种业障,这尚情有可原。若是在宗教修行中,当人们只愿意偏执于“我”字,只把红尘大千与“我以为”对立起来,这将是修行中遇到的最大的魔障。

历代祖师在得道前均会历经魔考,有的人历经家业兴衰、仕途坎坷,有的人则要面对人情淡薄、世间冷暖,越是修行将要精进时,就越是魔考最关键的时期。

所以祖师告诫我们,修道最难守的是自己的一颗平常心,管他人间聚散离合,又何必计较众生的你你我我,你越是心动,也就越是容易中了心魔。



3


《常清静经》中提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份清静,是在看透了世事之后仍能保持的一份淡然,是对自我的约束,也是对真我的回归。舍掉了清静心,迷失了真我之恒常,也就离道越来越远了。

道家以“无为”为上,也有人会问,难道修行就是面对世间种种问题而无动于衷吗?若是心如死灰,这样的修行对社会还有什么作用?

这一问题其实是对清静一念的误读,道教以阴阳二字为一切理论的根基,认为世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阴阳失衡造成的。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我们所能看到的事实往往并非全部真实,若连孰阴孰阳都还没有搞清楚就急于去发表论断,那很可能就会让整个事实变成一场罗生门。

修行,是要超越于阴阳,而非把自己变成推动阴阳的一份子。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我认为”而改变,正相反,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那些愿意沉溺下浮躁的心而去做出实际功行的人们。修行,是做出来的,并不是嘴上的巧语和心中的妄想。

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天地自然中存在很多孔窍,在风力作用下每个孔窍都会发出或高或低的声音。对大自然来说,这些声音并没有好坏的差别,但人们各自心中有所喜恶,所以强行赋予不同的音调以感情色彩。

从根本上讲,这样的行为只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虽然我们都是感情动物,但修行不正是为了超脱感情对心志的束缚吗?当你眼中容不下他人的时候,其实容不下的只是你自己。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