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禅修的首要条件

禅修的首要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得到好处,甚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明因识果。因为一切的好处、明心见性或者开悟成佛都离不开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发展规律。所以离开了明因识果的禅修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先学好因果,不去守好戒律,那么我们的禅修只能说是呆坐,毫无意义。

  我们往往只看到禅师们开悟后:“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等等潇洒不拘的情景,觉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缚我们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枷锁。认为因果是梦幻,戒律是绊脚石,这真是大错特错。

  我们随便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就会知道,一切的开示是应病与药的。他们说因果是梦幻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因为他们所教的对象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人,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的功夫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如果到了那么可以心里不用装戒律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到,那么还是要先老老实实守好戒律,明因识果。

  比如虚云老和尚的《参禅要旨》,一开始就是讲要如何地明因识果。如果连因果的规律都不明白,想要明白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岂不是笑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参禅如果不明因果会有很多的干扰,尤其是戒律上的缺陷使很多人 根本就坐不住。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自己就见到很多。

  再比如来果老和尚,他是如何明白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这里讲一个他的经历。有一年他父亲生病,病得很严重。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要救命就要用一种药,而这种药需要亲人的肝脏做药引。来果老和尚在没有任何医疗措施的情况下自己用刀,开腹割下一块肝脏做药引。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是先不要说因果是梦幻的好。

  因果规律在他们开悟的人身上,并不是不按因果的发展规律发展了。而是因为开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发展规律,掌握了因果的发展规律。他们会利用和随顺因果的发展规律去做事情,这样就事半功倍。我们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因果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了,这是很危险的错觉。

  他们违反戒律一样是要受到惩罚,但是这些惩罚对于他们来说或者可以承受,或者有其他目的。有的惩罚他们即使承受不了他们也去做,是因为要帮助别人,希望通过这种极则的手段去开悟别人。比如船子和尚,他为了让他的徒弟夹山禅师死心塌地,翻船而亡。我们会认为是他淹不死吗?

  所以注重因果,守好戒律是我们参禅的先决条件。不要光看到开悟后的人自在,而把自己迷惑了,那就太可惜了。应该知道,不明因果就是没有智慧,不守戒律就无法参禅,更无法悟道。

一般社会人士静坐的宗旨,不外乎让心灵得到轻松、舒适、轻安,让精神和谐统一而已!甚至把身体调好,延年益寿,甚至练丹运气,使自己长年百岁,这一连串的静坐之法,是世间法,甚至有些宗教家静坐以求感应生天等等,这依佛法而言是不了义的,治标不治本,无法达成解脱(梵语vimoksa),不得证悟菩提(梵语bodhi)的。

  佛门中所谓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别的,静坐未必包含坐禅,坐禅有包含静坐,出世法有含概世间法,世间法未必含概出世法,但出世法不离世间法,离世间法则出世法不可得,何以故?世间法觉悟即是出世间法,出世法不能觉悟,出世法则是世间法。

  坐禅与静坐亦复如是,那么,什么叫做坐禅呢?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佛教坐禅贵在“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为修道者的大前题,坐禅不见性,纵得坐禅百千劫,亦与外道坐禅,更有何异!

  六祖慧能大师云:“于念念中,见诸境界心不乱,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打坐”不仅仅是佛家禅修时的一种坐法,目前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养生健身方法,甚至连国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有些同修在练习打坐之前,能够先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打坐方面的一些常识和知识,再持之以恒地勤加修炼,所以收效显著。但也有的朋友只是“照葫芦画瓢”,看人家打坐觉得不错,也不求甚解就开始自己修习打坐,但是打了一段时间也没见到什么“效果”,于是就觉得没用或者干脆放弃,实在可惜!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打坐禁忌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打坐的时候有以下十个禁忌:

  一、不能压妄念:

  打坐时不能去压制妄念,而是要转化妄念。说来很有趣,连平时我们想都想不起的一些念头,一打坐就统统地冒出来了,什么妄想都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浮想联翩那样地打坐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收回来,安住在内境之上,或者选择一个所缘境(“所缘境”就是在心里模拟、想像一样东西,然后用心盯住这个影像,不让它晃动、消失,这个影像就叫作“所缘境”。),如同“大圆满”里观“啊”字一般,或自己选择一个所缘境,选定以后开始修行,摄心守意,心定住在所缘境上,就像将野马拴在木桩上不让它向外乱跑一样。我们要修止自己的心,修止就是要收摄此外散的心,使心定住到内心所缘境上来,不让它散乱外跑。

  那么我们如何把心放在所缘境上呢?比如说我们把一朵花当做为所缘境,我们的心不外散,安住在花上,花就是我们自心的所缘境,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做所缘境,将心定在所缘境上,让念头扣住所缘境这一点,在这个点上开始修习正念,将我们的心安定与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就是修定的第一个阶段。所缘境也可以是种子、咒语,鲜花,佛像等等都可以,将我们的妄念转化到所缘境上,心安住在所缘境上,眼专注地看所缘境,不能东张西望,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看,犹如射箭瞄准一样,目不转睛,不眨眼,不动身,甚至不吞口水,任口水、眼泪、鼻涕自然流出来也不用在意。心里观想所缘境,心不慌跳而自然宁静、安心、放松;最后,我们打坐时还要做到毫不动摇、死心踏地,就好像麻木失去了知觉、死掉了一样,如果死掉了还能管着什么事情呢?什么事儿都不管了啦,安心打坐就是!

  如果打坐时妄念太多,妄念冒出来了,就把咒语提起来,用咒语来转化自己的念头。千万不要去压念头,因为念头是压不住的,而且还会越压越多。静坐不用压念头,念头来了不压也不阻止,由它来,随他去,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空,这就是转化。打坐不是压制妄念,压制妄念就是把念头压死,念头压到死水里去了,一个念头都不起来了,你的打坐就是“死在”了那里。死水不藏龙,死心不觉悟,若是没有了心思与妄念,那样的话就不能开悟。所以我们成道要有活泼的心思,要用智慧把妄念转化成妙用,妄念一来,第一,不要压制,马上转化;第二,念头尽管来,不要去管它;第三,妄念归空,让它自灭。

  二、不能求神通:

  我们打坐不是为了求神通,而是为提高证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神通的,只是我们的法能不够,因此神通显现不出来而已。如果你是为了求神通而打坐的话,那就最好不要打坐了,不然的话,你很容易走火入魔。打坐时一点也不能求神通,求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可能是有你的份!因为你心里有所求,那就是执着,而执着恰恰正是成魔的因素。打坐就是静坐,静坐就是要把心安静下来。反之,如果你一心想求神通的话,打坐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吗?打坐本身就是为了净化心中的妄念、把我们心中的杂念洗涤空净,一点也不执著,一点也不妄想,一点也不贪求,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佛。佛经云:自心清净是佛。成就佛的唯独条件就是自心空与净,若是自心不空不净,则永不能成就佛。我们学佛打坐的最终目的不是神通,而是觉悟,因此,打坐千万不要执着追求神通。

  三、不能有淫念:

  这里针对的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因为,出家人本身就是戒淫的。在家的弟子,打坐前后四个小时之间夫妻不能同房,因为在打坐前四个小时之内同房或邪淫的话,很容易伤害肾脏;打坐后四个小时之内夫妻同房的话,也容易伤害身体。所以打坐之后不能马上同房,最少要隔开四个小时;同样地,同房之后也不能马上打坐,必须经过四个小时休息之后再打坐,如果立刻打坐就很容易生病。

  四、不能吃饭前后:

  饭前饥饿与口干的时候不能打坐,否则对心脏不利;吃饱了饭也不能马上打坐,这样对胃不好,饭后一个小时才能打坐。

  五、不能有烦恼:

  心情不愉快、不舒服,心里有烦恼时不要打坐,因这样压制了肝气不通,会生病。特别是生气与发脾气,感情挫折、失恋等情绪大波动时,千万不要打坐,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精神出问题,所以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出外散散心,或者看看书,把不愉快的情绪消化掉,待心情好的时候,再来打坐。

  六、不能生病:

  一般有头痛、头晕、感冒等小病时,还可以继续打坐;但是如果五脏六腑有大病,或者精神有病,腰椎和颈椎等不好受的时候,就必须要停止下来,该看病的看病,该吃药的吃药,该休息就休息,出去散散心,多锻炼,多运动,等病好了之后再继续打坐。

  七、不能坚持强忍:

  刚开始禅定与打坐时,坐一会就腿痛,腰痛,在这样情况下坚持打坐心也不会静,腿痛了就将腿伸开,摇晃摇晃,把脚和腰摩擦一下就好了。只要能不怕吃苦坚持修行,慢慢就好了。有时可能还会出现身体发热,有时发冷,有时发抖,有时恶心,有时想吐,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也不必恐惧,但也不能执著,自然地放下,把心慢慢放松,如果腰酸、腿痛、膝盖痛等严重的话,就不要坚持强忍下去,你忍下去心也不静,而且对肾不好,还是要好好休息,锻炼好身体再来打坐。

  八、不能身不净:

  这只是针对女人而言的,女人“月经”来的时候身体不净,虽可以打坐,但是不能双盘,双盘很容易造成血崩的危险,所以月经期最好不要打坐,若一定要坚持的话,也只能打单盘,不能双盘,而且时间也不能长。怀孕期间也算身体不净,那时候,还可以继续打坐,但是不能盘坐,可以躺着修,到八个月之后,就不要再修了,只念念心咒就可以了;孩子生完之后半个月不能打坐,之后可以单盘,再过一个月之后可以双盘。

  九、不能三不静:

  在打坐修行时,三门要静坐:身静坐就是五支坐法,一个小时之内手印不能散放;“语静坐”就是要禁止口语,说话要停下来,不可说话,不能出声,唇最好也不要动,需要时稍微动一点也可以。静坐期间绝不能说世间的是非话,或者唱歌,或者自言自语等;“心静坐”就是心不要散乱往外跑,如果感觉到妄念起来了,不要立刻去理会,不可压制妄念,也不可随之去流浪,否则就是妄上加妄了。“贪嗔痴”的妄念来的时候,不睬不理;喜意善念出来的时候,淡然视之,不过如此而已。只要我们的心不跟随念头乱跑,那就是坐得好。坐得好不好就在于你的心能否安静下来,心静下来了,就说明你打坐打得好,若是心静不下来,说明你的打坐还是有问题的。心静你的功德会往上增添,心乱功德则往下降,打坐静坐的功德不可思议。

  十、不能过度打坐:

  一般打坐没有具体规定的时间,各宗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有些宗派每次打坐要一个小时、两小时、三个小时、甚至一天八个小时等等,都有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初步打坐者刚开始可以半个小时,过了一个月之后再增加五分钟,这样半年之后打坐的时间每次就可以是一个小时。第二年,每天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如果有时间的话,早上、中午、晚上每次各一个小时,总共三个小时;再有时间的话,早晨、日出、中午、晚上每一次一个小时,总共四个小时;第三年,早晨、日出、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每一次一个小时,总共六个小时。待禅定达到如如不动的境界时,打坐时间再长也没有错误。可是从初步到三年之间的打坐时间不能太过度。

  打坐时间以外的空闲时间,我们还可以请求诸佛菩萨及上师护持自己,使我们静坐圆满,愿一切障碍回遮,愿修炼不致中途停顿,愿我们的福慧都能增长。

          
(如本法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所谓「本来面目」,禅宗的意思是说:在没有生与死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已经进入了生死,这是一种现象,是身体的现象、心理的现象、环境的现象,这些现象加起来,就是生与死。那么,离开了这些生死现象,既不生也不死,既无生也无灭的本来面目,是人人本具的,那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不可思议的真如佛性。

  「不可思议」与「不立文字」,这两个名词其实是同样的意思。只要用文字表达的,就是语言、符号;而思议则是用嘴巴讲、用头脑思考,这也是符号,所有的符号都称之为「相」,都是现象。

  因此,「不可思议」与「不立文字」讲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那就是放舍诸相之后,当下便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

  随时能放舍诸相,随时就能见到本来面目,只要有一个念头没有办法离开现象,便是着相;只要执着于任何一相,那就跟本来面目不相应了,自然也就见不到本来面目了。

  许多人误解,在打坐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如:轻安境、光明境、空灵境、感应境、神通境……就是开悟的悟境,其实那也只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最多是精神现象。有这些现象是很好的,那是已经放下了粗重的身心负担,心志专注,凝神安住,故有异于一般的经验出现,但它只是一种身心现象,不是开悟,未见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所讲的无住、无念、无相,就是讲「本来面目」,就是悟境,就是放下了所有一切自我中心的执着。好比演员需要化妆,需要穿着各种不同的戏服,可是在卸妆以及脱下戏服之后,就显出了演员自己的本来面目。

  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是指放下了自我中心的执着,心无所住、念无所系,放舍诸相之后的大解脱、大涅槃。

  当你对一切现象的执着心统统放下时,这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索的如实境,所以叫不立文字,也称为不可思议的悟境。

  ---摘自《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来源:《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则一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虽然不可以不知要。要者,宗也。故曰,言有宗,事有君。言而无宗,则蔓衍无统;事而无君,则支离日纷。学而无要,则涣散寡成。是故学者,断不可以不务要矣。然是三者之要在一心,务心之要在参禅,参禅之要在忘世,忘世之要在适时,适时之要在达变,达变之要在见理,见理之要在定志,定志之要在安分,安分之要在寡欲,寡欲之要在自知,自知之要在重生,重生之要在务内,务内之要在颛一。一得而天下之理得矣,称理而涉世,则无不忘也,无不有也。不忘不有,则物无不忘,物无不有。物无不忘,物无不有,则无入而不自得矣。故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会万物而为己者,其唯圣人乎!噫,至矣尽矣,妙极于一心,而无遗事矣。是故学者,固不可以不知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