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心光明磊落,是修道的根本

其心光明磊落,是修道的根本


修道中有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叫其心光明。功德两个字被误解很严重了。因为现在的功德用钱来衡量。花钱越多,功德越大。导致现在佛教中,给外人看来,好像钱财过剩。放生,建庙,都求高大上。所以我想,佛教还是需要冷静。

所以我不喜欢讲功德,喜欢讲阴德。清朝的林则徐有讲过,巧取钱财布施无益。这就是讲阴德。林则徐虎门销烟,当时他想要通过鸦片来发财,太简单了。但他看到这不利于国家人民,所以坚决消鸦片。但最后的结局是,他被流放到边疆去。可见,做善事,不一定马上就有好报。但天知道,他虽然受不平待遇,老天爷对他的后代还是挺好的。现在在英国,都有林则徐的雕像。林则徐是消灭鸦片的英雄。那时他反对英国的鸦片,后来的英国人却对他感恩戴德。

可见,长远的看,一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要长远看。佛弟子看问题要长远。

林则徐和文天祥一样,是真光明磊落的人。这个光明磊落,确实不容易。成佛,成圣,乃至成神,都要光明磊落。阴气重,福报再大,那也是鬼王而已。不能成神的。神的境界都达不到,怎么达到佛,和圣贤境界。所以儒家讲的光明磊落,是年轻人要学的。

近代人看不起儒家,动不动就说,岳飞,文天祥,还有各种人间的正气之士,死后成城隍神的,有些人说,他们在鬼道。这就是太小看中华民族的精神。你想看,像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这些儒家代表的读书人,人间能做到这个境界的又有几个人?很少的。

弘一大师早年很排斥儒道,到了晚年,却一心向儒家。经常写儒家的处事格言,跟人结缘。赞叹儒家的正气凌然和处事态度。一般来讲,正气足的人,学佛成就很快。正气不足,很容易变成道中之魔。

历史上有个将军,当时他驻守城池,驻守后失败,他就请求敌人不要屠城,自己则由敌人处置。他把百姓的命看的比自己重要,这才是真的佛。如果换成我,我都很难做到。所以这股正气盖日月。中国历史上出现太多这样子正气之士了,可是这些很少人去弘扬了。宣化上人,印光大师有弘扬过。所以佛弟子千万不能小看他们。

现在人不相信老天爷,也不相信城隍神土地神,也不相信玉皇大帝。就相信自己了。结果呢,老天爷退位了,让人自己来管,自己来顶天立地,管理的一塌糊涂。不相信是老天爷的惩罚,却相信科学,以为是科学不发达。

比如生病后要怎么做?如果学佛后,还搞不定身体,还病怏怏,天天找医生。这个人没有道。连身体都搞不定,其他的都是空谈。现在不相信老天爷啦,就相信医生。那有什么用?医生自己都搞不定自己的病,你找医生?目前佛法虽然广大无边,看起来很欣欣向荣。但里面很空。因为根本问题没有抓到。

未来佛法要教导的方向,应该有两点,第一,应该从钱财上解决清楚。这几年,一直在传富贵之法,钱财多而表示富贵,表示功德,慈善多表示好。导致人们盲目追求财富,自己造业很重。应该要宣传净财的观念,守规矩的观念。像林则徐讲的,巧取钱财,布施无益。百丈怀海禅师就讲了,寺院以旧为庄严。为什么要那么富丽堂皇呢,那都是很危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经济发展的法,最后也会因经济消失而消失。这一点要警醒。一般来讲,外界对佛教的批评,都不造成杀害,唯独内部有问题,却是麻烦。

现在很多活动,都是钱财堆积起来的,包括慈善,还有放生等。不是说钱财不好,而是这样子很让人误解。社会上的人以钱财办事,佛法要长远,应该更要弘扬观念。靠钱财堆积起来的热闹,都是短暂,而且有伤害的。现在社会对佛教的负面看法,就是因为钱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一点。所以佛教更应该守拙,退后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长远的。

我们现在只讲钱财带来的功德福报,却不讲钱财来的根源问题。如果钱财是辛苦来的,来的正的,布施确实能有大福报。巧取钱财的方式就有很多种,国家的,他人的,还是形形色色,乃至杀生,卖肉,甚至破坏环境严重,不违背法律,但违背天条的。

虚云老和尚在鼓山时,那时战乱,有人在山里捡到了十万大洋。大家都说,现在好了,有了十万大洋,庙里很多问题就解决了。虚云老和尚说,这个财来路不明,不能要,应该交给政府处理。出家人修庙还是日常生活没有着落,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化缘。但这个来路不明的财,要了就是破戒。后来还是把钱交给了政府来救灾。

出家人接受钱财,修庙等目的,都是为了教化人心光明向上,才有功德。不是因为庙越大,放生越多,佛像越富贵,佛就越高兴,你功德就越大。根本不是这回事。你供养钱财出来,师父要教导说,要怎么做人,做事,赚钱,要光明磊落。你照做了,就有功德。一边在巧取,一边在布施,那没有意义。钱财起到沟通的作用。人心光明,方能成佛。确切来讲,功德是心光明的一种成就相。

现在讲钱财的话,谁都不愿意讲,讲了很容易得罪人。人要修行,要有阴德,首先要厚道。不管目前能不能做到,先要有这个正知见。宁可破戒,不可破见。比如说你经营一些行业,确实有不如法,但你也扭转不过来。那就先存惭愧心,自己业障重才会如此。要有正确的知见。千万不能说,你看大家都这么做,也没有犯法。那就很糟糕了。这就是破见了。知见要对。生活确实有很多无奈,只能委屈求全,但知见一定要对,这样子就不会损阴德。而且慢慢的通过念经,菩萨会加持你回到正业。

有个人卖鱼的,她知见对,知道卖鱼杀生不好,可生活逼迫,又没办法。因为有这个正确知见,老天爷就怜悯她。她生了一场大病,终于死心了,就改行了。你看多少人没有这个知见,哪怕病了,还是重抄旧业,那业就很重了。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因为巧取的钱财,守也守不住。不如不要取。

现在很多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我想跟讲恩爱有关。其实老祖宗的观念里,不是恩爱两个字。有恩就有怨,有爱就有恨。所以现在的人关系,就糟糕在这里。你不恩爱,我就怨恨。结果导致离婚。可见恩爱两个字害了婚姻。

古人讲本分,讲忠恕之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妻,乃至老板和员工,师父和徒弟之间。弟子对师父的忠,夫妻之间的忠,这个忠很重要,那个是做人的根本。大家去看,仁义礼智信,对五行。这里头没有孝,没有爱,没有恩,但是有忠,忠义。大家看以前的义士、壮士,为了一个诺言,宁可死也要守住一个承诺。这个是为什么?这就是忠。

说到儒家,跟各位讲,现在所有讲孝道的,传统文化的,只要他不是按照易经的思维来讲,他都是很片面的。易经很重位置。就像法华经讲的,是法住法位,你是什么法,就住在哪一个位置,这就对了。然后,同时,你要对你的位置忠诚。

社会上很多婚姻之外的外遇,说起来也是很爱对方,这也是不对的。现在都被爱字给弄坏了。爱的前提,你要站正确自己的位置,才是爱,才是孝。有位置就是有道,站错位置就是无道。

比如要孝父母,那怎么体现这个道?就是说,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必须去忠诚和孝。怎么个孝法?满足父母正确的需求才是孝。中国的文化,是生的文化,注重下一代的文化。所以不孝有很多种,但没有下一代就是代表死。所以教育好后代,才是最大的孝。

那出家人也一样,要把法传下去,你才表示你在孝你的师父和祖师。南岳慧思大师把法传给了智者大师,跟智者大师说,你不要让法断在你手上,否则你将是罪人。这一点大家明白吗?出家的伦理跟在家的一样。很多人以为,我出家了,自在了。告诉各位,出家人的伦理,比在家人更严格。师父说,生姜是长在树上,做徒弟的也要说生姜长在树上。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忠道。以前的祖师,都是从儒家到佛家的,最起码的早知道忠恕之道。要没有规矩,那是很苦的。

现在很多法,都不究竟,讲一半。比如只讲孝道,不讲慈爱。师父要求弟子要忠诚,弟子怪师父没有慈爱,才逃掉。这就很糟糕。弟子只能问自己忠诚之道,不能怪师父不慈悲。你作为弟子,忠诚是你的本分,你做到了,你就归道。而不是嫌师父不慈悲。师父不能怪弟子不孝,而只能问自己慈不慈。像现在很多人不会做父母,做父母的经常拿孝顺来压迫孩子。父母的道是慈爱,不是要求孩子孝顺。孩子的道是孝,不是怪父母不慈。现在都乱套了,天地颠倒。结果自己也成了讨债鬼,丈夫怪妻子不柔,妻子怪丈夫不顾家。只要是讨债,你就没有归于道。

每个人都有本分,这个是易经讲的。本分就是位置。每一个位置都有生有克,相当于有得到有付出。做父母的,付出的是对小孩养育,得到的是子孙的尊重。子孙要尊重长辈,得到的是长辈的慈爱。人容易感情用事,她对我那么差,我怎么能对他好。所以从本分来讲,你只要尽到你的责任,你的道,你就好了。不要管他怎么样。

要知道修行,做任何事情,都为了心安,安心。很多人学佛仍然不安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所在的位置,你没有尽到你的本分,忠恕之道。做父母没有尽到父母本分,你出家一定修不成的。做儿女的,没有尽到儿女本分,你念经也没有用。儿女本分是孝父母。你尽到本分,你就安心了。你知道出家的代价吧,当年虚云老和尚出家,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本分,就花三年时间三步一拜五台山,同时还了心安,又燃指供佛。修行越高的人,越容易看到本分的重要。我们现在想着一心潇洒自在,看破放下,本分都没尽到,一定往生不了的。

大家去看往生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往生的特别安详。那什么是善?其实是尽到你的本分,你觉得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父母子孙,周围不愧对人。做到三点,一定死得安详。很多人死得痛苦,都是本分没有做好啊。

像夫妻、君臣、师徒之间,有忠恕之道。你做好了,是求和心安。心安是人生最高的本分。古人讲,承诺了一个事情,就去做。他就心安了。像古人为什么一诺千金,说话算数,哪怕破产也要去,就是为了求个心安。心安是道啊。现在人有很多反悔的事情,说了,后来发现不利于自己,就不做。这就是违背忠恕之道。这些是做人的根本啊。达到这个根本,你修道就很容易。

中国人很重义士、壮士,包括土匪也讲个义字。关公也是重义气。你看关公奉刘备命抓曹操,他就在华容道拦住了曹操,曹操就说我当年对关公你不薄的一些事情。关公就放了曹操,表示自己的义气。然后说,这次放了你,是报你当年对我的恩,但下次你我再交战,我就不会放过你了。所以关公是讲义气的。放曹操是表示对曹操的义气,下次抓曹操,表示对刘备的义气。见利忘义的太多了,往往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我们以前讲到很多人和人之间的因果的报应。这次就讲人和自然之间的因果报应。因为我们陷入一个悖论,我们都是空气不好,水污染,这里头有工厂的原因,也有每个人的欲望,都分不开的。

对水污染的,比如洗衣液,洁厕精,还有很多烈性的化学物质。这个是对水污染。对空气污染的,我们开的车,瓷砖瓷器,金属家具,通通都是煤炭烧出来的。能烧着的,像布料,衣服,袋子,塑料,这也是石油提炼出来。我们用了很多,消化不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那就是不对。

破坏水环境的,大地环境的,就投胎到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浪费水的,下辈子投胎到没水的地方。浪费粮食的,就投胎到没粮食的地方。这就是因果法则。在其实水的浪费最重要的,比如吃肉,应该是很多化学物质。因为这些化学物质直接污染了水,泥土都无法净化。人的粪便,还是一些可以腐败的东西,泥土是可以净化的。腐败不了的东西,就是直接的浪费水。我想起一个因果,为什么用杀菌化学物质的人,往往容易生病。因为强烈杀菌的东西,都带着严重腐蚀性,严重污染了水。

第二个,我们都很贪图方便。以前的人用东西,都是洗干净接着用。现在人不一样,都是一次性,用完就丢。一丢就造成垃圾。所以要改变贪图方便和便宜的习惯,东西买来,就打算用很久的才可以。花钱是小事,但污染环境是大事。

第三个,还是从自身做起吧。抱怨他人,国家,都没有用。我们做到几分,老天爷自然给你几分的回报,能影响多少人是多少人。自己先做好,自然就有阴德。否则就成为口头禅,没有用。知道了不如做到。其实能宣传环保,也是很大的功德一件。我们现在有个问题,常常抱怨别人污染环境。很神奇啊。其实只要你一个不污染,一定不会得环境的病。人污染了几分,就得病几分。这个是必然的。这里头有直接的污染,就是工厂生产,生活垃圾。间接的污染,就是人使用过度的东西。比如住的太豪华,这里头的装修,家具的生产,这里头就有很重的污染。我们都只管用,不问怎么来?我们使用的东西,尤其是城市里头,每使用一件物品,产生的过程有污染,当废品扔掉时又有污染。

很多人学佛后也很浪费,能学佛的人,本来是福报挺大的。但浪费就是不行。因为浪费成为一种习惯后,自己很不好。现在流行断舍离,不要购买多余的东西。这也是环保的一种开始,可是真不简单。

我们现在很多人很忙着赚钱,为什么那么忙,还是忙不完。因为他一边忙着赚钱,一边拼命花钱。这样子算,一辈子都在拼命赚钱和花钱中。花掉就是人的福报。赚到只是你的命。花过多了,连色身,寿命都会减少。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赚的差不多,不浪费,绝对够你用,够你有时间学佛。未来佛教应该更加劝人要惜福,胜过要培福。现在人培了多少福报,结果都花完了。

包括建庙也一样,够用就好啦。多余的建筑,奢侈的地方,也是浪费自己福报。更应该拿一些时间来修行比较重要。建筑建那么多,没人修行,那也是白忙一场,反而欠众生债。信众拿钱来供养,是供养修道人的功德,没有功德还给信众,就是欠债。

所以人就应该要小气一些,不要排场。为什么苦,就是自己爱排场才苦。我深有体会,就是要惜福,同时要放下面子。小气一些就不苦了。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你要爱惜,不管是精神,还是其他的都要爱惜,不要浪费。这才是治人事天的办法。

修道人就要吝啬一些,不要排场,搞大场面,这样很不好,让人感觉很反感,好像佛教好有钱,对整个佛教来讲,是一种伤害。一般来讲,社会对修行人看法,主要就是有没有奢侈浪费的看法。奢侈浪费了,就是没修行。

道理虽然明白,但欲望为什么控制不住。所我们现在在修行中有一种错误,就是一种在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没有让欲望减少。你看学佛的人,欲望比一般人更大,那就错啦。应该要欲望越小才是真实的,怎么让欲望越小。好好念法华经,是可以达到的,身心安乐以后,就不怎么执着那些物质享受了。念经久的人,嘴巴都会有甘露,你就不爱吃肉了。业障消了,你走路比坐车更舒服,更轻松,就不要贪享受了。享受欲越重的人,往往业障很重,而容易堕入三恶道去。诸位三恶道和善道的区别,就是越往下,欲望越粗糙,越重。越往上,欲望越小,越简单,清澈。

比如天人的欲望很小,男女看一眼,牵牵手就很知道啦。那地狱的众生的欲望就不一样,看到铜柱就以为是裸男裸女,然后去拥抱,结果就死掉了。业风一吹,活过来再去拥抱。万死万生。这个对男女淫欲,其它欲望也一样。世间人赚钱的欲望,贪求色身享受的欲望越来越强,要小心啦。一定到不了佛国,或者天上。因为佛国是清净的,天上是光明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对于流浪在三界轮回路途中,想享受快乐的一切众生宾客,此菩提心能使他们获得最殊胜的安乐。也就是说,菩提心能以安乐满足一切有情贵客。

  菩提心能使漂泊在轮回里的无数众生得到安乐。如果他们依靠菩提心的话,能获得安乐;若是我们以菩提心去利益他们的话,也可以给予众生永恒的安乐,能满足众生宾客的愿望,使他们获得永恒的安乐。

  菩提心是唯一的方法。菩提心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以菩提心就能实现这样的愿望:能获得暂时的快乐和究竟的快乐,能获得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若是今天真正能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话,暂时、究竟的一切利益都能圆满!这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这都是真言!大家是否是信佛的人?如果你是个信佛的人,你是相信佛的人,你就要相信这些,这都是佛说的话。但是你没有相信啊,你也想摆脱痛苦,想获得安乐,但是你没有发菩提心,也没有去修持菩提心。佛说菩提心是脱离痛苦的唯一方法,能够获得永恒安乐的唯一方法,但是你没有相信啊!那你是什么意思啊?还说自己是“信佛”的,还说自己在“学佛”,这种话是怎么说出来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啊。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何种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嗔恨心。

  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严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甚至更多。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德,若不忍辱,会被一念嗔火所毁灭。经中所说的:“一念嗔火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道理。嗔火烧功德林啊,我们一定要切记;

  第二、自诩功德。

  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第三、于善生悔。

  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

  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嗔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

  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嗔恨心,它能毁坏无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行善之后最好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

  所以,建议同修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稳住修道向善的那颗菩提心,让心魔永远没有空隙可乘,让我们的功德永不唐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真修行和普通的宗教信仰是有区别的。普通宗教信仰都有一个模式,第一,他可以保佑你,达到世俗的欲望,发财,保平安。所以民间人,拜观音也有,拜关公也好,拜妈祖,拜土地。这类都是属于宗教信仰类的。第二,宗教信仰还会告诉你,死后去哪里?ji 督教说,死后来到天国。佛教的死后去极乐,是一样性质吗?有些类似,又有些不同。因为虚云老和尚考证过,当年耶稣有到印度,学习过佛法,估计也听说西方极乐,回来就创造了他的天堂。不过呢,极乐比天堂庄严。但西方人慧根福德都不足,接受不了极乐的七宝行树,七宝罗网。所以耶稣就按照西方人的喜欢,创造西方的天堂。所以他西方天堂的上帝,没有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庄严,西方天堂也没有极乐世界那么美妙。

  这属于宗教信仰成分,但你要修行,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佛,和修道家,道家也是修行,又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你去看教主的样子就知道,你看佛陀,万德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道教,三清也好,玉帝也好,总没有佛的庄严。其他宗教更不用说。

  你要知道,不是真的有一个人长得跟佛陀一样庄严。佛陀的庄严,是众生心的投射。你富贵的心的投射。这就讲到一个问题,佛的法身,报身,化身。悉达多太子是化身佛,报身佛是万德庄严的,但你看不到,你只能去想象他的庄严。佛的庄严,告诉我们,要开发富贵庄严的心,这才是佛教的目的。

  学佛的人,人生应该要很灿烂,光明。因为你看佛,经常动不动就放光,不然就出种种美妙音声。像地藏经开头,佛一出场时,就放种种光,出种种美妙音声,而且天龙八部都来了。你不觉得很灿烂的。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念地藏经是什么感觉?我感觉是,哦,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多层次,不是单一的。

  所以学佛只有一个目的,把你生命的富贵庄严开发起来。你知道,你心地的宝藏犹如虚空一样大。佛讲地藏经最后虚空藏菩萨出来讲地藏菩萨功德,二十八种利益。这就是你心地宝藏开发出来后,你就得到二十八种利益。

  你去看修行人,对物质不执著,他不会特别的挑食,挑衣服,乃至选择要多好的地方来住。他能破除对物质的享受。因为他心中有一天堂。以前有个冬瓜和尚,估计长得胖胖犹如弥勒的。他每天不做事,就走街坊,但心中念佛。他作了一个偈颂: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他人都不识,自有一天堂。

  你也念佛,那你心中有没有天堂,有没有极乐。这个很关键啊。有些人念佛,想着说,哦死后去哪里,念佛当门票。那不过是宗教说法而已。你知道,要把天堂给装在你的心中。真正念佛人,是要像法华经讲的,“心生大欢喜,自知当做佛。”否则,念佛也是种善根而已啦。

  佛教中,有富贵的华严,普贤菩萨是佛的长子,也可以说是富贵的代表。心的庄严和富贵,这个很重要。你要是没有开发出来,你会很执着外在的财富,又很害怕失去。心中没有主,都被外在的转。临终时,更是放不下,结果执着钱财的,会死后变成蛇,有福报的,变成一条小龙,来守住他的财。这就是心被迷住了。

  心的富贵庄严,要如何开发,你可以多念经,在为人处世中去做,慢慢的,你的心真的庄严起来,你的财富也会跟着来,而且人缘也会变好。没有成佛,先结人缘。你怎么结,心要庄严富贵起来,多念普门品啊,每个人都看成贵人,好人,你就结到人缘了。心富贵了,就会去赞叹别人的布施,去感恩,自己也会去布施,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要感恩三宝,去供养他。这时你的心就容易富贵了。

  不要想着,我很穷,我要靠三宝保佑我发财,发财后我再来布施。这个心态很不对。这就是贫穷心态,你要怎么感召发财。偶尔发财了,也是过去的福报现前而已。三宝不需要你的钱财,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发心的富贵庄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参禅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可是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随随便便发脾气,就对事情有帮助。实际上,什么好事,你一发脾气,也会坏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没有脾气,没有烦恼。

  学佛法的人要有忍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着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们讲另一种语言。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受了,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法。

  所以我们要“不生烦恼莫疑心”,时时都不生烦恼不生怀疑。“总要管自己少管人,”常常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多认不是少争理,”常要认自己的不是,不要尽那么狡辩。“安然清净智慧生,”你要能这样就很平安,会生出一种智慧。“明心没有碍难事,”学佛人讲明心见性。明心即你心里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没有困难的事情。“见性岂有忧愁心,”见性的人就不知道忧愁了。“佛光不是不普照”,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

  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照不进去了。我们心里要是清了,就像水里现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现前了。“意定天无云”,你意有定力,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为什么佛光不普照我们呢?因为“忧思恨怨心搅浑”,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我们谁能没有烦恼,谁能没脾气,谁就生大智慧,开大智慧了。

  学佛法不用学多,学得能不生气、没有脾气,那就是佛法。所以说“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烦恼永不生,冤孽从哪找?”尽瞅人不对,自己苦没了。”我们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就在这很简单、很现实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到远的地方去找、高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对的现实中。这个境界你要能把它转过来,就不被境界所转。不要到这个境界一来,就不知道怎么样才好。时时都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能这样,那就是明白佛法。今天我不讲太多,讲太多了,你们会还给我。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