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给孤独夫妇

给孤独夫妇

【原文】
须达长者(亦称须达多)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投的,一旦去求他,他一定会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又称他“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须达长者为他最小的儿子,到王舍城首罗长者的家中议亲,在无意间拜见到佛陀,并聆听到佛陀的法音,心中非常高兴。当时就发心建筑精舍,要请佛陀和比丘们到舍卫城去施行教化。佛陀很喜欢须达长者的发心,就答应他,等精舍完成后,一定前去。

须达长者返抵舍卫城,马上开始四处探访一块合适的地点。在探访许多地方之中,他看中了祇陀太子拥有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面积非常广阔,园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真所谓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个清净幽美的好地方。如果用这地方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及比丘们的安住,那是再好也没有了。可是须达长者又想到这座园林是祇陀太子所最喜爱的,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肯把这座园林让出来呢?须达长者思索不出好办法。但是他还是去见太子,请求太子把园林卖给自己。祇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须达长者再三地请求,太子觉得不好过分拒绝人家,因为须达长者是国中很有声望的人。他想说出个最大的数字,使长者买不起,断了这个念头,于是说道:

“本来我是不愿让的,既然你这样的需求,好吧,只要你能用黄金把园地都铺满,以那铺满的黄金为代价,我就可以让给你。”好不容易,太子才说出了这个数目,须达长者高兴万分,立刻回家叫家人用车辆把黄金一车车地拉到园中来铺地。祇陀太子起先本想难倒须达长者,叫他买不起,现在目睹此状,也很受感动,就对长者说:

“地算是你长者的了,但园中的花草树木,我并没有卖给你,佛陀究竟是什么人,你肯这样为他热心?现在,请你允许我把这些树木供养佛陀好吗?”须达长者听太子如此一说,就把佛陀怎样伟大详说了一遍。太子深受感动,万分欣慰。

精舍建成,须达长者马上迎请佛陀和僧众们到来,因为是给孤独长者布施的园,祇陀太子布施的树,所以佛陀就用他们俩人的名字,把这精舍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成他赤贫原因的一次。

须达长者因乐善好施,而致赤贫,差点就给饿死。他已经到了库空如洗,手无一钱的地步。他后来,在垃圾堆中捡得一个木斗,木斗的质料是无价之宝的栴檀木,但因为不洁净了,市上很少有人收买,勉勉强强才换得白米四升回来。

须达长者的太太量了一升米,才煮熟,门口站着舍利弗,来托钵乞食。她高兴地把一升米煮成的熟饭都供养给舍利弗。她又再拿了一升米去煮,正当煮熟的时候,目犍连又立在门口。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第三次的熟饭又供养给大迦叶。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升米了,正将煮熟,佛陀到了,她想:“刚剩下这升米,才煮熟,佛陀就到了。莫非是应受的苦报已毕,新福将要现前?”于是把锅里所仅余的饭,悉数供养佛陀。佛陀亲口为他们一家祝福说:

“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刹那间,家人来报喜讯道:

“家里的金银钱财,珍珠宝贝,和仓库中的米谷布帛,不知什么原因,堆得满如山丘,比前富有的时候还要多。”

须达长者心中明白,这是佛陀怜念所致,于是大设斋供,供佛及僧,虔诚地求佛陀说法,使大家都受到很大的法乐。

把自己的所有布施给人,看似穷了,但种子埋在土地里,迟早总会收获的!

【学文解读】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读过佛经和佛本生传都知道须达长者这个故事。他给我们表演了这一幕,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为自己,为别人去行善、布施,最终才能得到福报、福德。不能靠别的,不能靠竞争,不能靠偷、抢,不能靠做股票,不能够靠买彩券,不是那些,要靠行善,为别人,发自内心地让别人好,这么来得到福报、福德。所以说,我们真正行善,发自心里面行善,能改变命运。我们熟悉的了凡先生、俞净意公,都是这么做的,三年命运就变了。我们如果实实在在地、发自内心地为别人,三年一定能改变!关键是咱们现在不相信、不真信,偶尔做一下,等到三年以后还在埋怨:怎么福报还不来?

在我们的观念中,佛是什么呢?可能就是墙上贴的画,供桌上摆的那个像,无非就是纸张,顶多就是全铜的,就不错了,这就是佛了。我们不懂得佛,佛的功德,他的好处、美妙啊,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亲身的感受,见不到佛,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学佛信心不足。

《普贤行愿品》一开篇就说了:所有一切佛都来赞佛功德,要用多少时间呢?无量无边的时间来赞佛的功德,而且不能重复,永远说佛的功德都说不完,佛的好处太多了!现在我们见不到,不知道佛的好处在哪儿,不懂得。现在我们被自己的业力束缚着,每天都是我们自己吃了、喝了、睡了,无非就这点事儿。自己不能够从自身的这些现状突破出去,就跟井底之蛙一样,看不到天空,真的不知道佛的好处在哪里,只能看看画像,觉得这个就是佛了。不是!这个真的不是佛。佛的功德、伟大、好处,太多了。如果我们将来有福德,真正能好好修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够见到阿弥陀佛,那福就大了,那才知道佛的好处,那是无量无边的好处。能见到佛,那是最大的福。所以这里边说,供佛的功德太大了。

这个故事里,佛和这几个阿罗汉也使“坏”,须达长者好不容易换了四升米,一个一个地去跟他要,不给他余地,这也是考验。我们平时可能做不到,把这么多的家产全供养布施完了,变成赤贫,还做不到。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现在我们孩子努力学习,往往就叫自强不息了。不自强也不行,家长逼着我们得自强,要不学校也得逼着我们做作业。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天天干嘛?就是自强不息,就干这点事儿,但是忘了一条,还要厚德载物。往往忘了这个厚德了。

按佛法讲,我们这个世界,有天道、人道、修罗道、动物道、鬼道和地狱道。这六道依靠着什么来安立呢?靠的是福德。有福德了,我们可能在天上,也可能在人道。没有福德了,我们可能在鬼道、动物道。我们现在脚踩着大地,我们以为是土地在支撑我们,不是,是福德在支撑我们。如果我们的福德不够,我们在土地上一刻钟都待不住,立即就到我们应到的地方去了,无论是动物道、鬼道。没有福啊,没有办法承载。所以无论孩子,还是我们,都要积累福德。这个福德从哪儿来的呢?行善,持五戒十善。

听说有人自己没多少钱,借好多钱放生,有的拿信用卡透支放生。目的是等布施完了,很快就来钱了,这个放生心思,目的是啥呢?目的是挣钱,挣更多的钱,这个不对。借钱放生了,或者是用各种方法放生,有没有用呢?有用。不是说我们现在没钱,还没发财,就没用,有用!这个因已经有了,有可能等我们五十岁,它才来了,或者等下辈子它才来,不一定的。因果非常复杂,不一定的,但是只要做了,一定能起作用。就像须达长者,他干得也挺猛的,把那么多家产全都布施出去了,啥也没了。但是有佛在就好办了,佛有极大的能力、无量的功德,把这个果迅速地变现,把这个因果表现出来了。

我们学了这个故事,要坚定信念:只要行善,只要为别人去想,为别人得好,放心好了,迟早我们会得到人家的帮助,迟早我们会得到过去种下善因的善果,一定得到。要是让咱们把这么多家财布施个完了,变成赤贫了,可能心里就骂上了:“佛真不是东西,布施你这么多,还不给我点儿回报。”恶念起来了,不坚信因果。须达长者人家坚信,还有最后一升米,佛陀来了,人家不仅没有说,我也没吃的,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欢喜地想,佛陀来了,看来我这个苦报快没了。这是真正相信因果。不像我们可能还想,有一升,我给他半升算了,留个半升我们还得吃,要不明天饿死了,可能是这么想的,这是我们的差距。为什么布施了半天,还没来呢?心里边总想留点儿。这就是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根本的差距在这儿呢,依然在于我们的心。心里真正地相信了,这个力量一定很大,心的力量很大,表现出来的果一定也很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