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大乘起信论

上梦下参老和尚: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上梦下参老和尚





这个因缘是特殊的,以前没有讲这个,冬季来跟大家解说。我们一般的规矩是夏天学习,冬天修行。本来我们最初时候是设计的组织一般研究生,来屋子里头大家互相讨论的。如瑞法师说跟大家都结个缘,那就结个缘吧!因为大乘起信论上回没有讲,讲了一点点,现在再跟大家解说一下就是了。

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的,这回我们冬季在这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这是特殊因缘。什么特殊因缘呢?我最初跟我们那些个一般的道友们、弟子们讲,我说我现在快九十岁了,我不再解说了、不再讲了,因此我才回到山里头来。回到山里头来想不解说,好像这个因缘注定似的,现在又再说了。解说的目的是要去做,做要去行,行我们才能得到;光说是不行的,得不到的。因为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众业所感,zai 难重重。

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大概有六十亿人口,这六十亿人口有好多信佛的呢?百分之一都没有。即使是信佛的,信信而已。如果断烦恼求解脱的,筛检下来很少很少。我走了很多国,也到了很多地区,也见了很多的佛弟子,四众弟子都有在家、出家,能够安心求解脱的、想断烦恼的少之又少,非常少。咱们不说求解脱、求证果,就求一个能够有信心,真正一个清净信心都很不容易。前一下我们有两批道友,我们去拜忏,一共是二十天吧!那就是行,行的目的也是求解脱。但是我们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仅仅是求学习信心。我们学的是占察善恶业报经,拜的是占察忏,也想得到个清净信。坚净信菩萨说到了末法时代了,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能有个坚净的清净信心都很不容易了;还不说行了,还求解脱,这是少之又少。

我们现在讲大乘起信论;上次没有讲完,讲一点点;也是信心。没有怎么办?学一学吧!学一学生起信心。信了之后才能解,我们这个学就是解,解而后去做就是行,行而后就能够证得了。因此我们学的大乘起信论,就是讨论我们怎么样能生起信心;但是这个信心不是一般的,是清净的。我们不在文字上去解,我们从它的义理所教导我们的,怎么样我们能坚固大乘的信心,也算是我们对占察善恶业报经坚净信的继续吧!仅仅是起信而已。或者有的同学会起这样怀疑了,现在我们都剃发都做了比丘僧了、比丘尼僧了,还没有信心吗?但是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我们有信心,那你对照一下吧!上回我们有一班同学去学那个占察善恶业报经,坚净信菩萨请问地藏菩萨,在这个末法的时候,怎么样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达到清净信。信是一切的根本。

现在我们这部论,它是宗经论。有释经论,依着经上解释,注个注解,那叫释经论。它这个是宗经论,宗一百部大乘经典,不是宗着哪一部经,就把佛所说的大乘的教义总结起来,能够生起信心。因为在这个论我学的时候,我开始初学的时候,慈老法师讲的时候,他先讲悬谈,

因为那时候我们是学过华严经了。他悬谈的意义,那个同学都学过好多年了,能够理解。现在我们这同学有些初学的,没办法理解它,我们悬谈部分留到我们论讲完,再回来说悬谈。悬谈就是总结这个论的大义,还没到论文之中,没讨论呢!先把它谈一下,总结一下。因为起头这部分以前已经讲过了,所以现在我们不按悬谈的意思讲了,我们就直接讲这个论的论文。

事先跟大家说一下,这部论在我们清末、民国初年的时候,有好多的学者说大乘起信论是伪造的,不是马鸣菩萨造的。这一部分的学者是根据从日本传来的,讲考据的。考据,就是依着历史来研究,研究在印度是不是有这部论?可是考据不出来。我在中国佛学院的时候,印度专门的一个学者到我们中国来访问,我们曾经在宗教研究所跟他共同研究过。我曾经这样问他,印度的马鸣菩萨有六个,究竟是什么时代,哪一个马鸣菩萨造的这个论?他说印度的历史是不可考据的。他是印度人,他都不知道。不可考据,就是他没办法分辨。

我的思想是这样认识的,不管是他们说的伪造的也好,是我们中国的大德们编的也好,要能够编出这么一部起信论来,我也把他当成大菩萨,当诸佛的化身看待。我们看论里的内容所说的,跟我们所读的华严、法华、圆觉、方等这些诸经,是不是相吻合的?它的意义相吻合,那我们就遵照去学、就遵照去行。不论谁说的,如果他跟佛所说的诸经不合,就是他多有学问、多有名望也不行。那是违背佛教,就是邪知邪见,我们就不跟他学。懂得这个意思了,假使有人跟你们说大乘起信论是伪造的,你们不要去学它。但是据我所知,我上一代的老法师讲大乘起信论的非常之多。我上一代的上一代,月霞老法师、谛闲老法师、太虚老法师、八指头陀都在讲大乘起信论。这是后来梁启超民国初年在日本,还有南京支那内学院说六经十一论,大乘起信论是一部,他说都是伪造的。这个我跟大家说的意思,如果听到有这种论,有这种论谈谈论,你不要去管他,你学你的,他的观点是他的观点。那些是不去行的,只是做学问的。这是辨别是非的,大家应当知道,知道这么个含义就行了。


【大乘起信论】


我们开始来学习这个大乘起信论,先解释解释这个大乘起信论吧!大是指着法说的,乘是比喻的意思,是喻。大是法,乘是喻。喻是因为在这法上你不容易进入,讲个比喻你就容易明白了。这个大与大乘经典的大,那个大是一样的意思,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一样的意思,它是约法说的。大是法,乘是显示。这个大跟小是相对的,大是对着小的,说大法,说小法。小法是了自己的了生死,求自己的解脱,不管别人。我们经常说的一个人光为他自己,那就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的瓦上霜,这就是小。像我们不但扫我们自己的院子,我们还要把马路打扫一下,那这是大了。小车,大车。一列火车拉了一千多人,那就大;一部汽车才能坐几个人,这就是小。

乘是运载的意思,用大法来运载,运载你成佛。其实这个大是指着我们心说的,说我们这个心,不是我们现前这个妄心,是指那个真心说的,也指着法界心。在华严经讲这个大是指着一心,这个心就是体,这个体里头具足相、具足用,这就是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三大,就是体相用。体是说我们跟诸佛所具足的法身,那个相如果我们拿三德来分就是般若德,用就是解脱德。举一个大字就具足了般若、解脱,三德就在一心。因为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他这个起信论宗着大方广佛华严经,宗百部大乘,就是华严、般若、法华、圆觉都具足的。论,把诸经的意义用这论来把它说明。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论这个的意思就是要我们相信,起信嘛!相信什么呢?相信我们自己与佛无二无别,认为依着大乘能生起我们的信心,生起我们的信心来了,我们有这个信心了,才能够去学、行。如果你没这个信心,你怎么能学呢?不能起学的作用。论就是讨论一下,讨论一下怎么能够使我们生起这个信心,使我们这个心能够坚信不移的信一切诸佛所说的大乘经的义理,相信这个义理。

我们简单说吧!要相信你自己是佛。要有这个信心了,相信佛是悟得的成就了究竟成就的佛,我们是没有成就的,那我们就开始也要成就。这个成就的与没成就的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现在烦恼很多,自己不能解脱,自己没有智慧,在一切的世间相,在四法界,你是迷迷糊糊的,你不能了解它。你不能了解它,就被它所迷了。迷了,你做什么事做的都不能如理。假使你要明白了,你所做的事就跟理相合,就是你那个用跟你那个体是相合的。我们没有这种智慧,就是不相合。不相合,我们的妄心所住的,对着妄心,对着妄境,妄心对着妄境,你就不能解脱了,为世事所迷。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一切的大乘教义,相信我们自己的自心,自心是佛,自心作佛,仅起这么一个信心而已。

    因为现在我们没有这个信心,就是这个信心没有。你连信都不信,你怎么能去解呢?不信、不解,你又怎么能去行呢?你不去做,你又怎么能去证呢?你不去证,你怎么能够才把这一切烦恼断除呢?你解脱不了烦恼。



【马鸣菩萨造】

马鸣菩萨在印度那个时代,佛灭后大概是六百多年时间,那个时候已经对大乘的教义信者很少,几乎没有。因此马鸣菩萨才造这个论。但是我刚才说过了,六个马鸣。六个马鸣是不是每个马鸣都有像造论这位马鸣菩萨这个功德呢?那是没有的。但是从这可以辨别了六个马鸣菩萨,有一个马鸣菩萨他的事迹,他行菩萨道所得的得到的成就。而且造论这位马鸣菩萨的历史,他的过程当中,他在出生的时候,一切马马鸣,马都吼。在他降生时候,马都悲鸣不已。因为有这种的现象,国王就请他去登堂说法。国王请他说法的时候,特别的把那些马饿着,不给它草料吃,饿它七天。在马鸣菩萨说法的时候,就把草料给那些马准备起。那些个马都不吃,也不饮水,也不吃草,这些马都来听马鸣菩萨说法。在它闻法的时候,发出一种悲哀的声音,鸣叫!造论这位马鸣菩萨他有这种的圣迹。在印度马鸣菩萨历史传里头说着,他现的是八地菩萨的地位,不动地的地位。而说马鸣菩萨是过去的古佛,叫大光明佛。这位马鸣菩萨是这么样一个降生在印度时候,有这些因缘。因此我们要相信这位菩萨所造的论,能够使我们除掉疑惑,能够使我们产生对大乘的信仰,能够生起信心。这是造论的菩萨。



【梁西印度三藏法师真谛译】

翻译这部论的菩萨是三藏法师真谛翻译的,那是在梁朝的时代,就是梁武帝,大家都熟悉,做梁皇宝忏那个。梁皇宝忏不是梁武帝造的,是梁武帝那个时候,是宝志公造的,宝志大师造的,梁武帝的师父。翻译的把大乘起信论用印度的文字翻译成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真谛法师造的。三藏法师就是经律论都通的,他所造的这部论。

以下造论的时候,这就是论文了,马鸣菩萨他在造论之初,先归依三宝。就像我们做任何的佛事,上殿、过堂,你的一举一动,我们每位道友应当念念的要归敬三宝。当然大菩萨他那个智慧大,他所赞叹的言辞,称颂佛的功德,称颂法的功德,称颂三宝的功德,赞叹就深入了。

我们可以随我们自己所学,你在任何时任何处,或者你诵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行住坐卧的时候,你都可以赞叹三宝。在西藏的教义里头,他无论做任何事情,前头一定要赞叹三宝。念什么经,他先念三宝颂。咱们在任何时任何处,只要你念经、礼佛、拜忏、向往法的时候,一定要归依三宝,这是一切法的根本。马鸣菩萨要造论,先要归依三宝。这些偈颂是赞叹三宝的偈颂。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就像我们现在拜忏的时候,要至诚恳切的。我们那忏文拜忏的时候,观想的偈颂是这样子的,每个菩萨他赞叹的,都以他的智慧来赞叹。我们自己的拜忏呢?或者是礼佛呢?或者你做任何事呢?你用你的智慧赞叹。如果你不会,就学学菩萨的赞叹、念念他们的赞叹也可以。最好你自己,你心所想到的、所能做到的,那你自己赞叹都可以。

马鸣菩萨造论之前,归命尽十方一切的佛。这个偈颂就是归依一切佛。第二个偈颂,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就是归依的法。他本身他就示现的僧,菩萨僧。归命,就把我们的身命;身命包括身口意,身体在礼拜,口里在称颂,意里作观想;把自己的身命三业都归依给佛法僧三宝。命者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现身的身命,一种是法身的慧命,就这法身的慧命跟三宝同一体性。因为现在我们迷了,迷了就不通了,不通了就把我们的身命(也就是慧命的意思)归投给三宝。最胜业遍知,这都是赞叹佛的。色无碍自在,诸佛是在一切所有的色相而自在的。

现在我们是舍掉我们这个识,舍掉识心的身命,礼佛法三宝的,这叫归命。归命,不是一方、一处、一尊佛,尽十方,也就是遍法界的意思,尽十方,遍法界。同时我们这个命跟三宝法身的慧命同一个体性,就性体来说,与三宝是同一体性的。因为现在我们在迷,在迷似乎着不通了,在我们性体上是通的。所谓通者就是跟三宝合为一体。现在我们的这个身命,一个是识,一个是出入的气息,就是你的呼吸;没呼吸,你就死亡了。三者暖,身体的暖。这合起来,就是识、息、暖三者合起来就叫命。今呢?现在我舍掉的识心的这个命,归依三宝的那个,佛法僧三宝的慧命,诸佛都是慧命。

“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这是赞叹佛的意业。佛的意业能识得一切众生的心,也能识得一切众生的业果因缘。佛在色身上是无碍的,能够化现千百亿,而且就佛自身的色身说,他是通体无碍的,是光明体的。随众生的业缘,佛示现大的化身、小的化身,无穷无尽的化身。在救生的事业上头,他是自在无碍的。佛救世的时候,佛都要说法了,说法是佛的口业无碍,说法救世,不说他不明。因此说佛是大悲的作用所起的三业,是无碍的,是自在的。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

彼身是指着佛的法、报、化,或者指着佛的身、口、意化身。身体相是指着法报二身说的,法身是无相的,法身无相。他体是法身,法身无相。化身是虚幻的,报身也是福德相。功德藏,佛的报身就是功德藏身,它含藏在里头,好多的无漏性功德。佛的体是称性之体,是真如,真如像海一样的;海是比方的意思。无量功德藏是佛利生的事业,这叫如来藏心。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一心三大。如实修行等,不是指着佛说的了,这是僧宝,一切大菩萨,见了称性的登地的以上的,证得法身的这些大菩萨。这两个偈颂就是赞叹三宝的功德。先是赞叹、恭敬、礼敬三宝,完了就说我造论的意思,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呢?



【为欲令众生,舍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为了令一切众生他对于法性的理性体性怀疑,让他们舍去那个怀疑,得到清净信,不要去执着。凡是所有的执着都是邪知邪见,把那一切执着舍掉,把它除去,能生起那个清净的大乘信心。这样使佛法、佛的种子相续不断,就是佛种不断故。这个偈颂就是为什么要造这个论,就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让一切众生舍除去邪知邪见,起个大乘的清净的真正的信心。因为这样子佛种才能不断。这是归敬三宝,说出来造论的意思了。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为什么要说大乘起信论?因为令众生得益,让一切众生得到好处。有法,有什么法呢?论里头论文所说的一心二门三大,你本来具有的,人人本具有的,十法界平等平等都具有的,而在众生迷而不知。因为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迷了。若是能够听到我所说的论,马鸣菩萨说若能听到我所造的论,他能起到信心。因此我才说这个起信论,让一切众生能够在这大乘法上起个信根。摩诃衍,就是大的意思,在大乘法上能起个信心。信什么呢?信你自己本具有的大。如果你有这个信心了,就是你建立了始觉智,开始觉悟。信就是根,信久了就叫力。咱们讲五根五力,信是根,信久了产生一种力量。什么力量呢?能够除一切邪知,依着正道的修行。“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就生这个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说有五分。云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初说因缘分。答曰:是因缘有八种。】

要说这个论的时候把它分成五分,就是要说让众生能生起信心,这个摩诃衍的信根怎么样生起呢?有五个步骤吧!五种次第吧!把它分成五分。以下这都是标题了。说成五分,以下就一分一分解释。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标出来我所要说的,把它分别来说。这是说我造这个论的因为什么因缘。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的,必须有因有缘了。所以问:你有何因缘而造此论?这个意思就是马鸣菩萨他造论的时候,设的一个假设问答,他自己问自己,让人家好明白我造这个论是什么因缘。你要想造这个论必须得有个因。一切法都不是孤独的生起的,它得对待外头必须有这个境界相,你要生起你的心。马鸣菩萨就说我造这个论的因缘,不是一个、两种因缘,有八种因缘,因缘有八种。这都是标明的,下头才说它的道理。



【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第一个因缘,总说吧!我造这个论的目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在苦中,我让他们离一切苦,得乐,离苦得乐;得的是究竟乐,不是世间的名闻利养。马鸣菩萨他自己说,他说我造这个论不是求世间名利,而是令一切众生离苦,这是造论的主因。

令众生离苦,苦我们总说大概是两种,一个生死,一个变易。若分别说,那苦很多了。这是大家学的名相说,一直到八苦,我们说八苦交煎,是二苦、三苦、四苦、五苦,乃至八苦,就是一切诸苦吧!离一切诸的苦难,让他都能够究竟成佛,究竟得到解脱,证得涅槃。得究竟乐,究竟乐就是成佛果了。这是总说我造这个论的目的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究竟成佛。简单就是这么句话。又者,我造论的目的,不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如果是一般的人做一件事,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为利,就是为财。就是求名利。这是第一种,总的因缘就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

第二种呢?想把诸佛最根本的道理显示出来。我把这个诸佛的他所成就的最根本的义理跟一切众生说,令一切众生他产生一个正知正见。不是前头那个邪见,除疑舍邪知。这个不是的,令一切众生生起正解不谬。这个在经文里头都说了,一心二门三大,这是真正的因。一切众生,三贤位菩萨,十地位菩萨;十地位就是圣者了,三贤位的菩萨是贤者;这三贤十圣前头的都有虚妄颠倒,都是谬解。谬解,就是解的不正确。对治我们众生一切的我执法执。

大乘经典里头说,你在初发心的时候,因地要是不真,发心不真的话,那你果是证不到的。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迂曲,就是达不到目的。我们诸位同学,当你初出家,有的修行一、二十年了,乃至于学佛法学了六、七十年了,还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知见,就是你看问题总是不那么正确,总有偏差。那我们从学习起信论,就把我们这个偏差就把它纠正过来,产生正知正见。什么叫正信,什么不叫正信,这个论就是辨别这个的,你所信的不是真正的佛所说的。

很多的在这个事相之中,在境界相之中,现在我们不能产生一个真正的信仰。我们举例来说吧!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六十亿人口,大致是这么个数字。我们佛教徒大概有百分之一;六十亿,六千万。这六千万之后;这我说的数字很大了,可能没有这么多;我们说五大洲,非洲根本没得佛法,欧洲现在刚有,美洲没有,澳洲没有。佛法就在我们亚洲。我们亚洲有好多信佛,从这个信佛的能够真正正知正见的,能有好多呢?经过你这么一筛检,正解不谬的很少。我在西藏跟我一个la ma道友这样辩论过,我对于烧护摩,我烧护摩供天,供护法的,供酒供肉。西藏的大殿里头供酒供肉。在大乘教义里头也好,小乘教义更不要说了,遵守戒律,究竟这个是正确、是不正确?

例如说密宗,密法。我在西藏是住过十年的,我不是随便说的。密法所说种种法门,西藏是以文殊菩萨为主,我们用文殊菩萨十大愿王对照。文殊菩萨十大愿,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念过,你先分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这都是正法的。现在亚洲所存在的佛教,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他们属于好多是南传佛教,那叫南传佛教,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佛说的。我们汉地佛教,据他们说,我们是伪的、虚假的。密宗,他们更不信了。日本的佛教,弄得这些信徒们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显教、密教什么。就是产生真正净信的。

上来我说过,说大乘起信论是伪造的,我们研究他中间论里所说的道理,不管他谁造的,他的道理说得对,我们就依着他学。他的道理不对,就是佛所说的(那假藉佛说的,不是佛说的),真正不是佛说的,那叫伪造的,那把道教、神教什么都加进去了。我们中国叫道教,西藏不叫道教,西藏他自己原来的西藏的教义,跟印度那个本来的外道的教义,外道六师的教义,现在混淆不清,在西藏是这样。那你学学它的菩提道次第论吧!他就可以说明了,他那合乎菩提道、不合乎菩提道。你自己有智慧来辨论。如果你依着马鸣菩萨所造的这个大乘起信论,依着正确的信解,理解诸大乘经典所说的教义。你自己如果有了智慧的话,你可判断,这个对或者不对;他是正知正见,或是邪知邪见。因此说令众生正解不谬。众生的正解,就说你这个论是假造的,这叫正解不谬吗?我们依着他的教义,依着他所说的,他这种因缘;什么因缘?什么叫邪知?什么叫正知正见?你去分别吧!



【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故。】

什么叫真正的信心?这部论只是教我们产生真正的信心。起信嘛!起信教你产生一个正知正见的。这大乘起信论多分是依着华严经典,就依着他这个信吧!摩诃衍的法堪任不退信。这个信!这个信心是依着华严经说的。在华严经讲的十种信心,一者是信心,二者是念心,三者是精进心,四者是慧心,五者是定心,六者是不退心,七者是回向心,八者是护法心,九者是戒心,十者是愿心。十信满了;这个咱们不详细解释,这十种心很长了,解释这十种心很长。华严经解释这十种心很长的,我经常的引证这十种心。有时候我没全引证,举一个信心,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是真正有信心的,再不作恶了。他起个念头,心里一个念,相续念头不对,这个念起的不对,他马上就把它截止了,不让它相续再去念,当然就没有行为了。当时念了,他就能把它制止,他还能去做恶吗?如果是能把这个念、进、慧、定、不退、回向、护法、戒、愿,这九心满了已经很不容易了。有这十种信心了,你才能说三种的发菩提心,愿离世间、大悲心、般若心,这才能趣向佛道。这些都是助缘,助你成长正知正见。

前几心都具足了,而不发起大愿心来度一切众生,还不能入住。住是三贤位的菩萨,相似见法性。这个时候在十住的初心叫发菩提心,这是真正的发菩提心。但是他还没有真正的证得,他只是相信,相似见了真理了,还不是真正的证入真理。到这个时候十信满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入初住的时候,住就是不退,大乘的三贤位的住就是不退了。住、行、向、地,一直到妙觉,这都是由他信根的增长而得到的,信的根本的意义是在这里。你连信都不信,你怎么能进入呢?我们那个发菩提心是虚妄的,欣乐心而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

第三种是令他善根成熟,他不退信了,入了住位,登了初住了。我们现在就是善根又微少,信心的不足,还在修习信心的阶段。我们修占察忏,就是坚固我们的信心。占察我们业障消失好多了?我们的善根深厚不深厚?我们用占察轮就告诉我们了。我们现在根本的所行的所修的还是在信心的阶段,遇到挫折了,遇到危难了,业障发现了,信心退掉了。在三天之内,我接到两个弟子向我打电话,他说:师父,怎么办?我五戒全犯了。两个,一个是厦门的,一个是深圳的。那你受戒的时候,你怎么...,这五戒全犯了。所以一个信心很难!四重戒同时犯。虚报,就是向上级虚报领钱。他说:这算不算盗戒?我说:当然算盗戒,这就是盗戒。不该你得的,不是你得,你不是盗吗?以这个盗的时候,还不是从一个人身上结集,从很多人身上结集的,这盗业很重的。比如说跟朋友去喝酒,喝完酒了去**。得!杀盗淫妄酒一时全犯了。喝酒的时候,吃的海鲜干什么的,这是杀业,但是这不是重。不是重也犯了,杀戒也犯了。这种没得信心。能有信心吗?不容易。现在我们不论比丘、比丘尼,我所知道的,有的是我的弟子,有的是我的学生,还俗的很多。他把这种学佛、出家、修道当成儿戏,不是很重视的,没有把它看成这真是生死的根本,不得了,犯了要下狱。他信吗?连这个因果都不信。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得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能的。

过去古人有这么两句话,慷慨赴死易,从容守土难,让你一天在生活当中遵守戒律很难。你说我舍身供佛,或是就像到战场上去拼命去,杀,死了就算了,这个容易。我经常举那个例子,我在厦门时候,一个他来出家,他父亲就在福建宁德地区当党委书记,他妈妈是合作社的书记,这样一个家庭。他出家,他父母怎么能允许?他就独这么一个儿子。他在他父母面前,拿起菜刀把手指头就剁一个。他父母就吓坏了,“好吧!出家去吧”!他就到南普陀出家了。出了家,他天天烧纸烟,当然不行了。我们那妙湛老法师就说:你烧纸烟,我们这不收留你。我就跟他说:你连手指头都能剁,连个纸烟还戒不了?他说:“唉呀!老法师,不烧心里难过得很。”他那剁手指头冲劲,一时的把它剁下来。大家知道,当你发心出家的时候,勇猛心好发,持久心就难了。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磨练你,你不起贪瞋痴念。内心断了贪瞋痴念,谈何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自己要面子,不肯说而已,内心里包藏了很多不可对人言的事。怎能成道?还怎么能解脱?说得很好听,做的是另一回事,说跟做不相合。后来我说这个小和尚,到我们后山那个石头碑上写个打油诗,他文彩还不错,说“在家不如意,和尚更难当,妙老一生吼,去留两茫茫”。留这儿吗?走吗?后来他还是回去了。

大家不要认为这信心,我很信啦!我还修行什么,修习信心。信心过程很多。当我们思想起坏念头,你能够不相续吗?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才是初信,这叫信心。念心很难!我经常跟大家说,好好把你念头看住。你起个胡思乱想的念头,这叫念心。你一天想念什么,你思念的是什么,能够念念念三宝吗?自己要约束自己,同参、道友、师父、法师、同学,谁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自己要把你念头看好。如果念头看不好的话,你会一步一步走向犯戒,走向堕落,走向地狱。还不说你死后堕地狱,就你生前处处不如意,你看什么都烦恼。当你心不在道的时候,你觉得一天都不如意,那你在普寿寺是住不住了;能住住,就是不错的了。如能收回来,觉知念头不对,把这个念头收回来,那就对了。

这是信心、念心。信往前进一步,念念不悖三宝。我们这个十信心很不容易,从我们初开始起。所以大乘起信论就是论的信心,你大乘起信嘛!为什么你相信自己是佛呢?他就警告我们,你信了佛了,相信是佛了,自己本具是佛,那佛干的是什么事;就是化身佛他一天做什么,那你应该做什么。精进心是让你把你念头看好。

所以第四种令善根微少的众生,好好修习修习信心吧!我们不要认为我们出了家了,也受了戒了,还能说没得信心吗?那是你自己的认为。

    你仅仅是将开始,先修习修习信心吧!这个信心就说你向道的因,向道的因有了根了。以这个信心来做你的向道的,以这个因,再假外界寺院道友们的助缘,使你这个能觉的心跟你这个一切所学的法,跟你的思想行为结合到一体了,你渐渐的才能向前进。

要使十信满了,满了应当具足什么呢?那就是自己的真如的法性理体。自己信了,信自己跟佛无二无别了,建立这样信心了。大乘起信嘛!

    相信自己跟佛无二无别了,这个信心很不容易。有这个心,这是因,还得有缘。跟我们大众的师父共住在一起,这就是假缘。你这个信只是个因,还得假三宝的缘,这才叫大乘的真正的信心。我们自己都可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究竟我们的信心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你才知道你的业障究竟存在好多。不然自己自高自大的,我现在在这出家了,十年了、二十年了。我出家七十三年了,我感觉我还什么也没得到,信心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我才来学习,我跟大家学习,就是我要想学习,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

第五种给你显示方便,怎么样消除恶业。恶业就是障碍。怎么样善护其心,远离痴慢。痴是无明无知,没有智慧。慢,有好多种。明明不会,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大乘的信心没有。有的人还说我顿悟了,我修行好多年了。这是骗自己,自己骗自己。我们若有一个不骗自己的,我认为就很了不起了。自己都骗自己。

我们障碍本来就很多,生到这个末法的时候,外缘都是障碍,不是增上缘,不是帮助你,能够把你这个心念护持好的,这种缘很少。大家不要在普寿寺里头住着,没感觉很殊胜,差不多嘛!你离开看看,你到别处道场去看看。特别你们比丘尼。大陆与台湾道场还算好一点的,到别处去看看。我们很多道友到泰国去的,我没到过泰国,看看南传佛教是什么样子?

有些个自己恶业的业障很重,跟我们这心念一天糊里糊涂的、妄想纷飞的,完了还认为自己了不起,这就叫慢,这叫无明,这叫愚痴。就那邪见的网把你网得很深,没法钻出去,完了自己还认为自己了不起。没学法的人,不说了。学了法的很多年,而且还给人家解说,而且自己骄傲的我慢的不得了,其实在邪见网里头,就是在邪见网里头。

这个就是告诉你了,你把你的业障消一消,好好忏悔。这是说你要想消业障,忏悔一些个方便。完了多拿那个佛所说的教法来对照,对照什么呢?那是镜子。我们自己的脏看不见,拿个镜子照照,看看你脸上还有什么污染。

我这个讲临时解说一下,我希望我们同学你自己要用心学,多起观照。观照就是让你多思惟、多想,想想,想想我自己是不是进入了、是不是有信心。是大乘清净信,不是说我的欣乐心。剃个头,穿上一个和尚衣服,就是有信心了?不见得。好好想想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有时候大家听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不要搞错了。咱们说有八种因缘,八种因缘指的是前五种的因缘分。有人把这说是大乘起信论八种因缘,还有个立义呢!还有解释呢!还有修行呢!还有劝修利益呢!这八种因缘前头还有五分。哪五分?就是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五分当中的第一分的因缘分,因缘分里头又分有八种。八种因缘说完了,就要说立义了,就是这个起信论的道理。义就是指理说的。

因缘是造这部论发起的时候,这个要记到。八种因缘当中,第一种因缘是总说的,总说就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马鸣菩萨他说我造这部论的目的是让一切人都离苦得乐,我不是求名闻利养的,这是总说我造论的意义;马鸣菩萨总说他造论的意义。以下的七种就是根据第一种总说的因缘。

因为把大乘经典佛的本身说法一个目的,让我们不要错误了解释。那么现在有没有错误解释呢?很多,很多错误解释。对于摩诃衍,就是大乘,对大乘他不是正确的解释。例如他做错误事情了,或是犯戒了,你跟他说,他说“唉呀!一切都是空的,不要理它”,这叫错误解释。就是咱们日常生活当中,或者我们大家共住,共住的时候有个约束吧?就不说戒律的话了,常住公约也要有吧?你本来做错的就要改正,改正就对了。你不改正,完了还说佛就是如是说的,这就叫错误,这就是不正确的解释。

我们现在对于大乘法有没有信心呢?有。我们对照起信论所说的信心,跟我们现在说有的信心,两个合不合到一起?不合就是错误的,就是谬解了。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行菩萨道,发了心要做。你自己不但如是做,而且还要让一切众生去做。我们在刚出家发心的时候,那时信心很具足的。等出家一两年了,或是再经过更长的时间了,那信心就退了,不像最初时候发心那样勇猛,你懈怠了。昨天跟大家讲勇猛心好发,持久心可就难了。若能够学起信论的时候,马鸣菩萨造这个论,他说令那一些有了信心的众生,他只能向前进,把他那个信心更深入。若没有这种的督促前进,渐渐就退后了,懈怠心就生起来了。

现在我们很多道友,我所接触的,一下听经去了,一下又去念佛去了,一下碰见又学密宗去了,就是摸不着头绪。摸不着头绪,就是自己进趣的道路还没选择定。我们现在有很多老同学,咱们不说他出家了,就在普寿寺已经快十年了。如果我们每位的道友互相了解一下,问他修行的功力每年都有些什么进步?不论你修念佛法门也好,在这学戒律听经也好,究竟这十年,咱们就举十年说;有的同学没到十年,有的七八年、五六年;我们自己不要过高估计我们自己,你自己回光返照一下,静下来思索一下你的善根。你的善根就是你修行的信心,就是你出家之后都是向善的,恶的因缘少,善的因缘多,你感觉你的修行你的信心是进步了、是退堕了?当你出家之后了,你过去的宿业,今生的新业,旧业新业使你的烦恼很多、妄想杂念很多,迷迷糊糊过一天、迷迷糊糊过一天,过三百六十多天就过了一年了。一年一年过去了,究竟你有什么进步?

现在我们生到这个时代,我们叫末法,善业因缘的少,障道因缘的多,你怎么能够护持你这个善心的心念?学了这个论,这个论就是给我们那个多障的众生,怎么样来护念你的心念。在这个论里头,第四种是让那个善根微少的再修习信心,增长他的信心。第五种是消除你的宿业,来善护你的心念,远离痴慢,出邪见网。

我们每位道友们都有你自己对一切事物的看法,对一件事、学一个法门并不是大家见解都一样的,有的深点,有的浅点,就是看问题你的知见,就是见地。我们经常说明心了,就是心明了,明心了就是你心明白了,开悟了,明心见性。这不是说证得,从学习当中你心明白了。明白什么了?明白自己具足有佛性。你不通过学习,你这个信心没有。这是学教理的人。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门供养大众僧的功德,你自己本修,就是你念一千声佛,你一定要念完,那是你今天定的课程。如果你这样做了,一天如是,一个月如是,一年如是,你念个三、五年,你就明白了。明白了你自己的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号,就是所观想阿弥陀佛,渐渐能够融为一体了。这样才能说进修,到你临命终时,你才有把握。因此在你不论用哪门的修行功力,你检查你有力量没有?就是在你用功的时候,一些个干扰、一些个逆境现前的时候,你有没有烦恼?有烦恼,就说明你功力不够。烦恼消失了,遇着任何障道因缘来了,你能冲得过去,这样才能够检验你的道力、检验你的功夫。我们听经的时候就在明下,见性了,开悟了,乃至你进取的到什么地位了,你自己必须给你自己对照一下,你到没到?

像第四种,令那个善根微小的来修习信心。你检验你出家这么多年了,跟你最初出家时候的心,跟你现在的心,有进步没有?现在心遇着什么烦恼不退心了,遇到什么障碍不动念了。非常之难!我们如果是修道的道友们,你经过年限久了,你自己回顾一下吧!你感觉你信心到什么程度了,你对照最初发心时候,有进步吗?还是退后了?



【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

所以这第五种就是说你在学起信论时候,它给你消除你的业障,善护其心,很好保护你的心。大乘经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学的经论,都要你好好的保护你这个心。怎么样保护呢?等你学到论里头就说了。如果我们大家读华严经的时候,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在你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消除的业障当中,有什么方便方法使他能进入、能够成就?文殊师利菩萨就总结四个字,善用其心,跟我们这讲的善护其心一样的。善护其心,就保护你这个心不被外头境界把它干扰,不让它起烦恼。

现在我们每个人检查我们自己功力的时候,你遇到一切境界相,你烦恼不烦恼?我们有好多道友,或者自己妈妈过世了,或者自己妈妈生病了,或者父母、家庭有什么不如意zai 难事情了,找到你了,你检验检验你的本事吧!我看很多就哭哭啼啼了。家里出事,你要给他回向的啦!要把你的修行分给他一份,使他zai 难很快解除了。我们有的道友或者念念佛,或者念念经,给家里回向。你就尽你的力量,你只能这样做。你的功力不够,求求道友,或者请请供供斋。目犍连尊者功力就不够,他就没办法救他母亲。佛说大众僧清净结夏安居自咨日,请大众僧给他回向,这假众僧的力量。如果你有这些事,你人在普寿寺,我们普寿寺里方便,不是打斋供众的钱非要好多好多不可,若我们同学供,哪怕供一块豆腐丢到那菜锅里头,一人沾一点味道,也算消灾了。量你自己的力量。你到那里给磕个头,请大众师父帮着你回向一下。如果你自己修行好的,遇到一切障碍因缘,六亲眷属障碍因缘,那你就静坐下来吧!或者礼个忏,或者念一部地藏经,或者念一部弥陀经,你修什么法门就做什么法门。这不但护自己,也护他人。

但是必须得正确对待。遇到这个逆境现前了,你又没有善巧方便,你把你所学的完全都用不上。所谓用不上者,你不知道如何是好。你遇到这种境界相的时候,你应当心里不要随着境界相转。你静下来,各有各的业,你父母、你家庭眷属,他有他的业,你有你的业。我经常这样想,我们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做。做的目的,做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断烦恼,得解脱,证菩提。就是这样子,很简单。若没有外头境界相现前,你还不晓得你的功力如何。有了境界现前了,你才知道,知道你自己修行没有得到利益。

你不会回向。你回向了,好像作用也不大,对方也没收到。怎么办?你可以当介绍人。介绍谁?你给他介绍观世音菩萨,或者介绍地藏菩萨,或者介绍文殊师利菩萨,这些大菩萨你都可以给他介绍,让他自己去修,你要帮着他去修,把你修这个法门、修这个本尊的力量完了给他回向。你当介绍人嘛!

我就当介绍人,这二十年之内,找我这个的,生意做不好的,家庭有病苦的,或者是事情不顺心的,烦恼了打离婚的,反正事多了!我们怎么办?就给他介绍。怎么介绍?教他念一部地藏经,或念一部普门品。一部不行,念十部;十部不行,念一百部。如果你经济条件好,请大众僧给你念,效果立竿见影。现在社会上仲介公司很多,仲介公司并不是开公司的,他只能给你介绍。我们这些道友们,你们自己学的法,或你学地藏法门也好,学观世音法门也好,你念佛也好。你的力量不够,你假普寿寺大众师父的力量,不就够了嘛!他不知道,你给他当介绍人。同时你介绍得有个介绍的因缘,像马鸣菩萨就介绍,给我们当介绍人的,把诸佛菩萨的大乘教义让你来学,介绍你去学。他不能让我们都去开悟,都不能证道,都不能断烦恼。他介绍诸佛的大乘经典,大乘经典就可以了,这使你能断烦恼,能够消除业障,能够善护你的心。

但是你自己必须修习定、修习慧,一切大乘经典是定慧两门,如何习定,如何修习慧。因为我们这个心不定,有的道友经常有这样问号,当你没念佛没看经,一天做些什么事,你还不认得散乱。你做些事,事情上、境界相上头,不是那么如你的意的,不如意的就占七、八分,顺心满意的只有一、二分而已。不如意事常八九,随心如意一二分。你对于修道者,你把不如意的跟如意的平等对待,心平等故。因为你没有定力的功夫,你也没有智慧。观就是智慧,定得有定力,境界一现前了,你才知道你的功力不够了。而且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有时不修行,不打坐,不坐禅,不思议修,好像还满精神的,打妄想精神满有劲。一坐下修行了,劲头没有了,昏沈来了。一个是昏沈,一个是掉举,这两种障碍非常的严重。那你对治它的方法呢?一定有方法对治它。你没有。没有,你从佛教导你的经论上面去学吧!学了,不就有了嘛!

所以显示你怎么样修习定、怎么样修习慧。你修习定、修习慧,也是成就你的信心一个缘,它只能助成。同时你还得认得,你鼓励自己。怎么鼓励方法呢?你说我没信佛,我知道什么叫妄想吗?一天你生活在妄想当中了。要是你没学佛法的时候,很困,反正没什么事,你就倒下睡觉去了,困了就睡吧!不更好嘛!因为你修行了之后,你才认识到它变成两个了,一个变成两个。一个能对治,有了对治它的心了。认识念经念的很散乱,胡思乱想是不对的,你认识这是个错误。就是认识错误的这个认识的心很正确,这就说明你有功力了,不是没功力,你能认识散乱;认识散乱之后,你就不被散乱转了。

例如念经打妄想,没关系,收回来就是了,再重新念。好比这段经文你打妄想,你重头再念。例如我们现在这个执事的师父们,每个包包里放个大哥大,你正在那念经,那大哥大刮刮刮刮尽叫,你是听啊?我现在正在念经呢!不听啊?知道是什么事呢?还是听吧。听可是听,这个经得重头念,那你这个不算事了。我打完电话再来念。那不行,接着念不行。说妄心很重。妄心很重这段经就白念了,尽打妄想了。怎么办?重头再念,这是自己罚自己。经过这样三两次,妄想它渐渐就少了。懂得不?

还有昏沈,你自己也想对治的办法。好比这念经念经,一边昏沈了,你大声喊几声,这是自己跟自己。大众在块堆可不行,你打别人闲岔。你自己念经时候,叫你自己的名字,“梦参,你不要打瞌睡,打瞌睡要下地狱的”,还要生起恐怖想。你说个三两遍,那个瞌睡就没有了,就让你把它撵跑了。你自己得想很多的方法。修行,除了佛教导我们的方法之外,你自己也得生善巧方法。

或是你打坐时候,腰杆很痛,你没法打下去了。你怎么办?你要运动运动。我们学定的时候,打坐的时候,还要事先得学习,得找个好老师,怎样你运动身心。你先得调,调身;调身完了,得调你的气息;等气息都通畅了,都没障碍了,完了才调心;调心,不落散乱,不论昏沈;完了这才提起正念,才修正式的功夫。不是你想坐了,就到那一坐。你绝对坐不好的,你还怎么能入定?所以再修习止观。



【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

修止观,就是使你对大乘信心还没生起来的,有慧有定。大乘止观的修这个,这就成你修习信心的一个因缘,能生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

第七种,造论方便的目的,就是让你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这是大乘起信论说你要念阿弥陀佛,专念,就是专注一境,其他都不要想了,一切都放下。念什么呢?念阿弥陀佛。这是念佛法门。佛在八万四千法门之中,这是最方便的。其实佛说那些法都叫方便,都不是真实的,是从方便达到真实。但是这八万四千的方便当中,念佛是最方便,你行住坐卧都可以,这叫专注一境,把你心系念到念佛上头。这念佛的难处是在什么呢?难得一心,你能念到一心。

所以在这个信心的当中,咱们看见很多的道友念阿弥陀佛。因为它也不假文字,也不要你有什么其他一些个,要什么文化水平,什么都不要。看大乘经典,你还得有文化水平吧?你念阿弥陀佛,不要,那很简单。所以这是殊胜的方便,最方便。但是你读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参普贤菩萨的时候,普贤菩萨在入法界品里,特别提出来专念阿弥陀。大家念过普贤行愿品都知道吧?而且是你读普贤行愿品的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假普贤的行愿力。其他的大乘经典里头,说念佛法门的很多。

但是你念得有个信心。阿弥陀经是大乘经典,咱们这是摩诃衍的大乘的正信,你怎么信?这是念佛法门的方便之中,你要懂得。懂得什么?能念所念,能念的是我,我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佛性是一个;能念所念的体性是寂静的,没有自他的相,你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你自己。所以起信论最后告诉你求生净土,信满心成佛。你在娑婆世界要想修行到成佛,那是非常的难,非常困难。因为你随时转来转去、转来转去,一转又迷了、一转又迷了。至于生到极乐世界,他一生补处,一生就能达到成佛,所以说它的是胜方便。

但是这种不是说普通的,就跟说念念阿弥陀佛就成佛了。但是若从大乘教义说,念佛者必定成佛。按法华经说给我们都授记了,我们都成佛了。这是理上讲,事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你连信受都不能信受,你怎么能真切去念呢?信愿行,你没发愿,就像我们泛泛的有个信心,生到极乐世界去就再不退堕了,这是一个信。你信的不恳切。信的不恳切,又不发愿。愿是帮助信的。不发愿,你所行的不是真实的。不是我们口头的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就成佛了?就是弥陀经也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得达到一心不乱。大家想想看,你生个病,或是长个疮,你都痛苦得不得了,那个心就乱得不得了。到你临死的时候,八苦交煎,你还能定得住吗?没有定,没有慧,你那阿弥陀佛能念得好吗?慧是能够分辨觉察,定是一心不乱。在起信论上讲给你示个专念的方便,就是专念佛号,能够生到佛前,生到阿弥陀佛。你不是想见闻求法求善知识吗?现在很多人求善知识,我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大善知识,去求吧!你生到那去,不就善知识了嘛!在莲池海会里头都是善知识,没有一位不是善知识的,那就能帮助你善心不退。

你修习止观,把你思念的心中所有的过患,能够止观的帮助你消除。你专念阿弥陀佛,生在佛前,那你信心就永远不退了。初发心时成正觉,如是二心初心难。你最初发心那个心,到你成佛了成就了那个究竟心,这两个心,你最初这个信心非常的难,信信退退、进进退退,一下信了,一下又不信了,非常的反覆。信信的,唉呀!又想回去。唉呀!还是先了生死吧!还是断烦恼吧!他信大乘的信念又没有了。好多念阿弥陀佛,听哪个地方讲经法会,说人家做盂兰盆会,说哪个地方放焰口,他佛就放下了,不念了,去赶焰口去了,到那去赶法会去了。他不能专念。为什么他不能专念?信心不切,并没有真信得急。这样一个含义。



【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

第八种发起因缘,你光说不行,得示给他的利益,完了劝他修行。修行的好处给他讲,给一切众生讲。众生听到了,照你所讲的他去真正去做。做起来,看起来,信解行,经过的信,经过的解释理解了,解释就是理解了,完了去做。做是很难的。例如说很简单的例子,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念佛不要泛泛的念,你一天或者念一个小时,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念好多声阿弥陀佛,定时定量。如果不定时不定量,你渐渐就退堕了。同时自己得督导自己,不论什么zai 难现前,不让它打破了你定时定量这个愿。这是你愿心,那你才能得到实际利益。如果你不这样子,泛泛的,就是我一天念佛、念佛。究竟念好多?

如果你自己定的功课,自己定的功课,不是早晚殿。到你临要休息的时候,你突然间想起了我课还没做完,怎么办?我听着很多道友向我讲:唉呀!明天再补吧!反正现在也晚了。这个绝对不行。明天哪!明天补了;明天又拖到后天再补吧!补补,没有了。我遇着很多很多,我自己也如是。事情太多了,接触人干啥的,把你功课没做完,自己定的功课没做完。怎么办?人家都脱了衣服要睡觉了。起来呀!起来重新洗脸漱口,念经,念完了再睡。你治你自己这么治一两回,他不忘了。如果你今天没做,我明天再补吧!明天想想没什么事,我明天再补。明天呀!明天补不上了。后天,后天...,没有了,渐渐就断了。好多道友修行,自己定的功课就这么断了。能够坚持三年五年,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到最后才跟你算总帐,你才知道它有力量了。有什么力量?你心开意解。

这个不是学来的,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我都不如你们,我小学都没毕业,我在家什么知识都没有,我出家才学到的。到你真正的理解到了;咱们不说悟了,就是理解到了,他不会再退堕的。你要坚定的,遇到什么苦难,遇到什么折磨,你别认为它是苦难,认为它是增上缘,你修道的增上缘。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或者在台湾,或者在温哥华,他对我就是很相信的吧!我跟他们怎么说呢?我说到你遇到zai 难的时候,你才体会佛菩萨的恩德。因为你zai 难化解了,体会佛菩萨的恩德。说:zai 难没化解,我怎么体会佛菩萨恩德呢?你可做如是观,要不是佛菩萨加持,你这个zai 难还要重。你这样想,现在我的zai 难不大,完全是佛菩萨加持。乃至zai 难化解了,你也可以体会到。这个我个人是有体会的,因为我那时间很长,三十多年,三十三年。

因此我们经常说报佛恩。我们普寿寺有个忆恩堂,把它扩大一点,要报三宝的恩。我们从大乘起信论,学习了大乘起信论,我们就要依着大乘起信论所启示我们的、所教授我们的这八种因缘,这个不要把它忘了。特别是现在我们有疑惑心的,有什么疑惑呢?说最高一点的,成佛。我问问你们,你们对成佛有疑惑心没有?还大概都没有,都不答佛,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相信自己能成佛不能?(众答:相信)对了,把这个说的大点声,说的勇敢一些。什么时间成呢?那不一定了,那靠你自己的了,靠自己的信仰力、修行的功力。凡是你断一念的烦恼,就一念成佛。断十念,乃至究竟无念了,已经成佛了。学习的目的是消除疑惑,第二个目的是消除障碍,断烦恼,证菩提,要学习大乘起信论得具足这种愿力。



【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马鸣菩萨造这个论,有这八种因缘才造这个论。



【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

马鸣菩萨说造论的因缘有这么多。假设问答了,那有人就问他了。这是他自己假设的,没人问他。修多罗就是契经,经里头已经说了,你何必再说呢?就是这个意思。这是马鸣菩萨他自己自设问答。马鸣菩萨说我造这个论有这八种因缘,因为有八种因缘我才造这个论。有人说一切大乘经典里头,你说这个法子都有,何必你再重说呢?

论就是辩。大家知道论,论就是辩论。西藏的教义里头,他是不讲经的。好比我们这一班五十个同学,大家就辩论。每天上课的时候,就是互相辩论。我们这一班同学俱舍论,他们是不学经的,论辩。辩的意思就是明,辨明,明是非,定邪正。这种问答的意思就是辩论。



【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

马鸣菩萨说修多罗,就是契经,修多罗就翻契经。契经是上契合诸佛之理,下就契合众生之机,而且这个道理是经常不变的,就叫契经,就叫修多罗。修多罗虽然是有,众生的根机不同,众生根行不等,他领受的,他所解释的,各个不一样。



【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如来在世的时候,那时候众生的因缘好,根胜故。根胜故,就是善根深厚。能遇见佛,当然善根深厚了。说法的人就是佛,色跟心业胜。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庄严,你一看见就生大欢喜心。有的一见就开了悟了,还不要佛说了。这是功德相。心呢?佛的心,与佛的身、佛的心,就是口业身业意业非常殊胜,见闻就得度。圆音一演,异类等解。佛说法的时候,不论哪类众生,他都能懂。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随他哪一类的众生,他就理解了佛所说的法。圆音一演,异类等解,都明白了。那还要论什么呢?不必论了。但是马鸣菩萨造论的时候,佛已经入灭六百年了。在六百年当中,那很起了变化了,说法者也没有那么殊胜了,闻法的根机也没那么殊胜。



【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或有众生,无自智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如来灭后,有的众生靠他自己的善根力,能够广闻就能明白了。有的众生他自己听一点点,少闻多解。有的一听经就开悟了,有的听了很多经才开悟了,这是不同的。根机不同,闻法不同。还有的众生,他自己的力量不够,没有这个智慧,必须广论而得解者。广论,经一遍、两遍、三遍,还经过很多的论证,他才能悟。就是善的根智力深浅不同,有的要靠多听多解才明白,一遍不明白,两遍,两遍不明白,三遍,多听多解他才明白。也有的众生听得多了,他烦恼了。他总乐意少一点,他能够提纲挈领的,文字少一点,道理说得多一点,这样的他喜欢,才能得解。那就像起信论吧!起信论就是文少义而能取解的,不要很多,很多他收摄不了。像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都一百卷,你学去吧!他没办法解。起信论很少的,这叫略论。



【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这部论就是广摄诸佛的深法无边义故。把佛所说的法,就是经上所有的甚深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摄的很多义,但是文字不多。所以起信论文字不多,文字不多而能使你总摄诸佛所说的深义都能具足了,无边义理以少文的显示。对现在机来说,像我们此国土的众生,他就不愿意繁,什么事都略。略到什么程度呢?本来我们有时候要说很多句话,他四个字就解决问题了。我举个例子吧!这是河南人说话,两人对答的时候。他俩都到北京,他表哥先到北京打工,他表弟到北京来找到他表哥了。我说他们对答的话,只四个字。他夜间起来,弄得门很响,他表哥问他说:谁?他说:咱。啥。撒。四个字,完了。在我们是说你干什么?是谁啊?他没说谁,就是一个字,咱,说是我。说谁呀?我。啥,你干什么,你做什么事。他说撒,撒尿。我们普通要问:你是谁?你干什么,搞些乱七八糟?他说我呀!还解释一下,四个字。

这是少字,说得很少,义理通达了。我们好多有很多废话,还要翻,说得很长。特别文人咬文嚼字的,本来是一个意思,他说得很多。譬如咱们现在金刚经、心经,咱们拿金刚经跟心经比,心经就很少,金刚经就很多。大般若经六百卷,也就是一部心经嘛!但是有的人你光说个心经,他不理解。你必须得六百卷全学了,说个空,十八种。咱们说空了,不是这么简单。大家如果阅过大般若经就知道了。

马鸣菩萨说我造这个论就是这么一个因缘,我才说此论。这就是把我造论的意思到此结束了,用很少的文字,显现如来最深的广大法的深义,无边义理。这叫逗机说法,对什么机说什么法。有的人喜欢文字很少,义理很多。我造这个论的目的,就是对这一类根机说的。

上来解释说因缘就有这八种,其实还不了八种。若我们现在这个因缘,好像我们这因缘不殊胜,以前讲了一次,讲了中断了。为什么断了?断有断的因缘。为什么又再讲?讲有讲的因缘。是内心的吗?也有外缘的。内心的吗?我想我要九十岁了,别到处跑了,在这安定下来吧!能不能安定呢?那得靠自己。一切事物都看你自己的发心,因缘有没有,自己创造的。我们每个人想想你们出家的因缘;在家弟子不说了,他们能够到这来听的,想想我们自己的因缘。各个因缘要说起来,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好几种因缘。现在我们好几百人,这因缘太多了。好因缘吗?恶缘吗?善缘吗?管他恶缘善缘的,无缘是聚不到一起的。现在我们这没什么恶缘,我们都是善缘。但是这个善缘当中,有没有我们闻着大乘起信论的能够好好的修行,修行开悟了,成佛了。那这是好因缘。有的生反感了,啰哩巴嗦的说些什么?他听了半天没听懂,说些什么他也不知道,那这个就是恶缘了。缘是在自己创,看你会利用不?不会利用,好因缘,就是好事也会把它变成坏事,那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缘无定体,缘没有决定的,依法而立。依法而立,就是法的道理来立。

他一拿引磬,我们就好了,不讲了。我们讲因缘分讲完了,下回讲立义分。好,祝大家吉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