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如居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_太上感应篇浅释

明如居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_太上感应篇浅释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_太上感应篇浅释


明如居士



急,是紧急的意思。例如,生病之时,就医吃药是紧急之事;饥寒之时,得到衣服食物是紧急之事;失火之时,救火是紧急之事;歹徒行凶,救人是紧急之事;孩童误入歧途,耽著上网游戏,则劝说引导是紧急之事。总之,人的一生当中,可能遇到的紧急之事不可胜数,这些紧急之事的特点就是不可拖延,必须要迅速解决;一旦拖延,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葬送一生的幸福;而且,当事人面对这些急事,可能正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当他人遇到这样的急事时,我们一定要用各种方便,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人度过难关,这就是“济人之急”的含义。

危,是指危及生命之事。例如,翻船、失火、水灾、交通事故、病危、地震、斗殴、一时想不开要自杀等等,这些事情发生时人命就会受到威胁。当他人遭遇这些危及生命之事时,要毅然出手相救,使人命得以保全,就是救人之危。

显然,“危事”比“急事”要严重,凡是“危事”一定都是“急事”;此外,“急事”在很多情况也会演变为危及生命的“危事”。所以,在汉语里面,常把“危急”两个字连在一起用。

实际上,对他人的危急事,能否出手相救,是检验一个人内心是否善良的重要标志。在他人处于危急的关头,或者内心麻木不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而麻痹自己的良知,不去施与援手,这都是内心被自私自利之魔侵占而丧失良心的表现。

从究竟意义上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自性众生。所谓“自性众生”,就是说,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是自心的变现,就像梦中见到的人都是自己的梦心变现的一样。如果自己有福,梦中见到的人都是祥和有福的;如果自己内心有恶业,梦中见到的人就会恶业深重。所以,说到底,见到他人危急,实际上就是自心缺乏福德,如果不去援救,就等于让自心继续没有福德下去,今生来世就会与福报越来越差的眷属相处;所以,援救他人,实际上就是在援救自己;不援救他人,就是不援救自己。他人没有福报了,实际上就是自己没有福报了;他人有福报,实际上就是自己有福报。对于这个道理,一定要参透。

在帮助他人去除危急的时候,其实并不会花费自己很多。在危急之人看来很困难的事情,在自己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例如,那些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他们一年的学费也就是几百元,而几百元在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和朋友一顿午饭的热闹而已。用自己一顿午饭的热闹去换一个孩子的前途,真的非常值。又如,对于有了孩子却因一些小事而闹离婚的夫妻,用言语劝和,只不过是动动嘴皮而已;但是,这夫妻俩的离合,却事关他们小孩一生的幸福,要知道,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的单亲孩子,心灵会遭受很大的创伤,将来很可能就是性格不健康的人。只是动动口就能使别人一家团圆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又如,遇到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人,好言好语给予安慰,就能帮助这个人度过难关,保全生命,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嫌麻烦不去做。

其实,很多人不去帮助他人去除危急,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内心自私,宁愿将时间花在让自己享受一些微不足道的安乐之上,也不愿意花在帮助他人去除危急之上。古人说:“人在患难颠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荫儿孙。”是说,别人在患难危急之际,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无量之事,依赖这样的功德,向上可以让祖宗以及父母得到安乐,向下可以使儿孙发达。又说:“推人与扶人,都是一般手,陷人与赞人,都是一般口。宁使扶人手,莫开陷人口,若能依此言,前程自永久。”别人危急之时,是帮助还是乘机危害呢?如果总是给予他人援手,前程一定永久。

宋朝有个人叫许叔微,年轻的时候不断祈祷自己科举考试能成功。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个神对他说:“你想登科,要积累阴德。”醒来后,许叔微自念家里贫穷,没有太多的财力去帮助他人,通过布施钱财积累阴德暂时不可能。他想到学医救人,不需要本钱,就能积累很多阴德,于是开始研究医术,渐渐精通,而且在当地无人能比。很多重病人,都到他那里看病,被他看好的病人很多。他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行善的心也越来越迫切。后来,他科举时果然成功了。为人去除疾病,就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通过许叔微命运的转变,可以看出在他人危急之时,给予帮助,确实功德不可思议。

宋朝有个人叫王曾,在赶往京城考试的途中,遇到母女两个在路边哭泣,哭声很悲惨。王曾向附近的人询问缘由,被告知,他们家男人重病在床,只有母女相依为命,因为欠了官府的钱无力偿还,要卖掉女儿,所以哭泣。王曾于是就亲自尾随母女到这个人家去,询问缘由,他们所说的与在路上被告知的情况一模一样。王曾于是对他们说:“你们的女儿能否卖给我呢?我因为与仕宦往来,经常要路过此处,这样你们母女将来还有不少机会相见。”他们听了之后也就同意了,于是王曾按照他们开的价格付了钱,约定三天后再来带人。但是,过了三天,王曾却没有来。这个女孩的母亲到王曾住的旅店去询问,店主说王曾已经离店数日,并且留下一封信给他们,信上说:“买女是假,赠钱是真,因担心他们不安心接受帮助,故而假托说买他们的女儿。并嘱咐母亲为女儿选择好人家嫁出去。”后来,王曾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了第一名,官位一直做到沂国公。欠债卖女实属危急之事,王曾解囊相救,足见其内心仁慈。而仁慈者必得大福报,王曾后来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宋朝孙觉,曾经在福州做知县。有不少老百姓因为欠了官钱不能还,被关在牢里。当时有个富人要出钱五百万,修佛殿。孙觉对他说:“你布施钱财,无非是想得福。目前,佛殿也没有怎么损坏,不急于修葺,你还不如将这些钱用于为那些犯人还钱,可以让几百个人免除牢狱枷锁之苦,佛祖知道这件事后,也会非常高兴的,你这样做所获得的福报不是更多吗?”这个富人听从了孙觉的劝告,将钱用于为犯人还债,使得几百人免除了牢狱之苦。这个富人后来子孙非常显耀发达,孙觉的官位也做到了勋官中的“柱国”。

宋朝的富弼,做枢密副使时,有人诬陷他有勾结契丹起兵的嫌疑,仁宗皇帝很生气,就将他贬为青州知县。当时附近的河朔县发大水,很多灾民流亡进了青州,没有粮食,坐以待毙。富弼于是募集了粮食十万多斛,随处发放给灾民,并且征集了公家以及私人的闲置房屋十多万,分散安置灾民,而且还为他们提供医药。规定山水等自然资源,任凭灾民取用,主人不得禁止,对于那些死亡的灾民,官府负责统一在公墓埋葬。因为这些措施,灾民投奔如潮,而且丝毫没有受灾的痛苦。当时有人说:“富弼是贬官,这样做容易招来朝廷中反对者的非议,惹祸上身。” 富弼说:“以我一个人的生命,换来六七十万人的生命,值得啊!”于是更加努力地行持救灾善行。次年,麦子大丰收,富弼按照灾民的远近,给予他们粮食让他们返乡,这样存活下来的灾民有五十多万。皇帝听到此事后,特地派使者慰问表彰富弼。拜他做礼部侍郎,后来又拜为宰相,封号郑国公。富弼一直活到八十岁才安详离世。

以上都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报的例子。在他人遇到急难、危险之时,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