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如居士: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处?_太上感应篇

明如居士: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处?_太上感应篇

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处?_太上感应篇


明如居士



前面观察了“忠孝友悌”中的“忠孝”,下面观察“友悌”。友,是指兄长对弟弟的友爱;悌,是指弟弟对兄长的恭敬。友悌,泛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的友悌,对于自他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非常重要。

首先,“友悌”是“孝”的重要组成。《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说:“兄长对待弟弟应该友爱,弟弟对待兄长应该恭敬,兄弟和睦相处,就是在尽孝。”为什么兄弟姐妹和睦就是在尽孝呢?因为从父母的角度看来,兄弟姐妹是一个整体,兄弟姐妹不和睦,父母内心就会忧愁不安;相反,父母如果见到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就会感到很开心。所以,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才算是将孝道奉行到完整;也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一个家庭才能真正地温暖幸福。家庭温暖幸福了,一个人的性格才能健康。一个人性格健康,走向社会的时候,就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相反,不幸福的家庭,会造就病态性格的人,具有病态性格的人走向社会的时候,必然会伤害他人,危害集体。

特蕾萨修女曾说:“有爱的地方就有祥和,而爱始于家庭。”又说:“当今世界有如此多的苦难、仇恨与动乱,这一切源于什么?都是因为家庭生活的破碎。因为破碎的家庭会造就不健康的人格,不健康的人格会给社会带来zai 难与痛苦。所以,没有健康的家庭生活,世界就不可能和平与安宁。一个人能够奉献给社会的最好礼物,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佛陀在《梵网经》中教诫说:“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在《无量寿佛经》中又教诫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如何奉行孝悌呢?《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应当看轻财物,看重亲情,不为财物斤斤计较,就不会彼此生怨恨。即便对方有不合理之处,也不要出言不逊,用言语伤害对方,这样彼此就不会产生忿恨。在饮食、就坐、行走等日常生活中,年幼的应当礼让年长的。

袁世范说:“父兄爱子弟,不必责子弟之必顺;子弟爱父兄,不必责父兄之必慈。各务自尽,责望之病自除。”意思是说,父亲爱护子女时,不要责求子女一定要孝顺,兄长爱护弟弟时,也不要责求弟弟一定要顺从;子女爱护父母时,也不可责求父母一定要慈祥,弟弟爱护兄长时,不要责求兄长一定要慈爱。各自只管尽自己的责任,只要求自己,不要去要求对方,这样家庭就会和谐。

《劝发菩提心集》中说:“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见作非恶,私于屏处,谏晓呵止;二、有小急,当奔赴救护;三、有私语,不得为他说;四、当相敬叹;五、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意思是说,兄弟姐妹等亲属朋友相处时,应该做到五件事:第一,见对方作不好的恶事时,应该私下在没有他人见到的地方,好好劝说、晓之以理,或者言辞呵斥,令其停止作恶;第二、哪怕对方有小小的急难之事,也应该立即去救护;三、不得泄露对方的隐私;四、要相互尊敬,称扬赞叹对方的优点;五、有了好的饮食等受用,应当或多或少地与对方分享。

法昭禅师曾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说,兄弟好比是同一个树根上长出的不同树枝,他们各自开花结果,形成一颗完整的树,因此不要为一些区区小事而出言互相伤害。兄弟之间见一回老一回,不可能永远都活在世上,所以应当彼此珍惜。兄弟居住在一起,相互之间忍耐包容就会平安无事,不要因小事而起争执。自己生的孩子彼此也是兄弟,自己兄弟和睦,为他们做个好榜样,他们将来也就会和睦相处。

汉代时,有田真兄弟三人,父母去世之后,商量分家产,决定所有的家产都平分。堂前有一颗紫荆树,他们也想分为三份,打算第二天就操办此事。不料,这颗紫荆树当天就枯萎了。田真大惊失色地对两位弟弟说:“这颗树的树枝都是从同一个树根长出来的,听说将要被分开,所以枯萎了。如此看来,我们弟兄三人,连这棵树都不如啊!”说完,心里非常难过伤心。弟兄三个决定不再分这颗树,这颗紫荆树听到他们的话之后竟然又奇迹般地复活了。于是,兄弟三个大受感动,又将已经分好的家产合并起来,住在一起。当时他们的义举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宋代有个叫司马温的人,他的兄长已经八十岁了,司马温恭敬他就像对父亲一样恭敬,而爱护他又像爱护婴儿一般。每当兄长吃得少了,司马温必定问兄长:“吃饱了吗?”天气稍微有点寒冷的时候,一定摸着兄长的背问:“衣服没有穿得太薄吧?”

汉代有个叫许武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为了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许武白天耕田夜里读书。白天耕田时,两个弟弟虽然不能拿锄头,但一定让他们在旁边观看,教他们种田。读书时,就坐在两位弟弟旁边,亲自一句一句地读,并详细讲解给两位弟弟听。教他们待人接物的礼义,指导他们如何做人。有时,两个弟弟不爱学习,许武就自己跪在父母牌位前,责备自己没有德行,不能教诲两位弟弟,父母有灵,望开启教导两位弟弟。就这样,一直到两位弟弟流泪请罪才起来,但从不用过激的言语训斥他们。许武年纪大了也不娶妻,有人劝他,他就说:“万一娶的女人不贤惠,就会让兄弟之间产生隔阂。”因为这些原因,邻里都称许武为“孝子”,这个县有名望的人都争相推荐他到朝里做官,于是皇帝征他为“议郎”,从此名闻遐迩。后来回乡时,先给两个弟弟议亲娶妻之后,自己才娶。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后来,两位弟弟也德行高尚,很有出息。

五代时,有个叫张士选的人,年幼时父母就去世了,等到他长大时,也只有叔叔在了。他叔叔生有七个孩子。一天,叔叔对他说:“我想把祖上留下的家产分一半给你。”张士选说:“我不忍心您七个孩子只得一份,而我一人却独占一份,可以将家产为八个孩子分为八份,我只要一份即可。”叔叔坚决不答应,执意只分成两份,张士选也执意自己只拿八份中的一份。叔叔没有办法,于是就听从了张士选的建议,将家产八份中的一份给了他。那年张士选刚好十七岁,入京参加考试。同住在宾馆的有二十多人,有个相面的人指着张士选说:“此次只有他能考中。”那些住在宾馆的人都笑着驳斥这位相面师。相面师说:“至于你们写文章的水平,不是我能知道的。但这个少年,满脸有阴德之气,一定是积善所致。”等到揭榜时,这二十多个人中果然只有张士选考中了。

北齐时代,普明这个地方,有兄弟为了争父母留下的田产,吵了一年都无法达成协议,最后他们决定让太守来为他们做主。当时的太守苏琼对他们说:“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得到的是田地。假如现在让你们中的一个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你的心会怎样呢?”这些兄弟想想都流下了眼泪,旁边的证人也感动地流泪。于是,这些兄弟都争相礼让父母留下的田产。

上面这些故事中所说人物的友悌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确确实实,当今社会的一切混乱与纷争,都是源于家庭的不幸福,因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和谐的,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痛苦的。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特蕾萨修女的另外一句意味深远的话:“如果你的家人患病,或是感到孤单,请不要走开,也许你只是握他的手,也许你只是给以微笑,这是世间最伟大而美好的事情!”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